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篇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没有新的突破,特别是试验区建设进入“围城”,试验区经验难以普及,已有的成果难以移植,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企业、政府部门及人民银行基层行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仍需提高

一是企业对信用体系建设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贷款时才和银行打交道,企业普遍认为信用体系建设作用不大,不讲信用在社会现实中没有多少实际制约,讲信用也没有多少现实利益。

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不够。目前政府部门与金融系统之间仍然存在信息分割、共享度低问题,很少有政府部门向金融系统通报有关管理信息,促使银行收回企业贷款或拒贷、停贷等。由于政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不同,财政贴息等政府支持项目往往以政府为主,过分强调规模布局和大项目带动,忽略了企业的现实能力和金融机构的自主选择,支持的力度和节奏把握不准,无法与金融机构形成合力。

三是作为人民银行自身对信用体系建设也普遍存在重表面、重形象、轻基础、轻长效问题。信用体系建设往往注重银企合作、信用企业评选等载体活动本身,对信用主体基础信息档案建设、信用信息的长期连续积累、长效共享机制的建立等重视不够。

(二)第三方信用评级市场的推动较为困难,商业化征信产品的应用范围偏窄

一是企业报表真实性缩水,可参考性不强,导致评级报告可信度打折,传统信用评级体系并不能实际反映信用程度,其应用范围偏窄,被认可的领域有限。

二是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市场环境千变万化,担保链条错综复杂,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评估难度较大,种种原因造成对企业的信用评价难度大,银行对第三方信用评级的认可度低。

三是评级费用较高,评级报告质量还有提升空间。

四是对第三方信用评级市场的行政推动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目前,对第三方信用评级的有关税费减免和扶持政策没有统一、明确的制度规定,基层人民银行在运用行政手段推动评级市场发展过程中,接到的咨询和受到的质疑较多,在应对和答复时缺乏政策依据。

(三)“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不能真正建立和落实,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培植效果难以保证

通过信用培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仍然受制于繁琐的信贷审批、抵押担保手续,承诺的利率优惠不能到位;信用记录有瑕疵、缺失的企业通过关系、人情照样能获得贷款;逃废债企业或个人通过金蝉脱壳、改头换面、异地生存等手段仍然能我行我素;有的失信企业高管和债务人照样高薪酬、高消费,达不到让失信行为处处受制、处处设槛的目的;失信行为发生后,对相关帐户、资金和人员的监控不到位,银行、公安、法院、出入境管理等各个部门很难实现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让失信主体逍遥法外的情况非常普遍。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畅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必须进一步加大征信宣传力度,使企业、个人、政府认识到“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关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关乎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制度,完善中小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救助整体规划,对需要救助的中小企业设立专门救助过桥基金或助保基金。制定中小企业财政贴息扶持政策,注意征求金融部门的意见,把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的评价意见作为制定贴息政策的重要参考。人民银行应该把信用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来建设和管理,依托各类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数据平台,丰富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基础信息档案,连续不断地积累信用信息,拓展非银行信息采集,推动建立部门间信息的长效共享机制。继续深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二)继续加大对第三方信用评级的行政推动力度,积极发挥商业征信机构征信产品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评级市场的推动,督促企业参加第三方信贷市场评级。督促企业、担保公司参加信用评级,金融机构要继续将外部评级结果作为信贷担保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对未办理贷款卡、贷款卡未年审以及未参加信用评级的担保机构,原则上不能与其合作并办理信贷担保业务,对信用等级较高的担保机构要实行优惠政策,优先与其合作。人民银行应出台专门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建立“自身信用评估结果与第三方信用评级结果的对照参考机制”和“合作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审查机制”,没有建立的,人民银行有权责令其建立,并有权给予行政处罚。

二是探索建立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评级成果应用机制。全力推动信用评级工作的开展,评级公司根据有关信息出具评级意见,并将评级意见加载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等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促进信用评级结果的运用,要求凡是列入银企洽谈会推荐范围的企业,原则上必须参加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结果和信用培植计划、成效作为共享信息供有关主体查询应用,银行可以随时查询拟支持企业的信用评级结果,随时对企业信贷需求进行考量,适时纳入信贷支持计划。

三是开展“评级+增信+信贷”的“一体化”试点工作。试点创建征信、评信、增信、励信的模式,通过评级公司对批量企业进行专业评级,在保证评级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成本,推动评级成果应用,最终达到信用培植、信用增进、银行贷款支持的目的。

(三)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制约机制,把中小企业塑造成为诚信、务实、成熟的承贷主体

建立和依托地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利用“部门好协调、信息好归集、查询较方便、安全好保障”等优势,探索制定行之有效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

一是按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时段考评、梯次提高”的授信增长规划进行信用培植、择优扶持。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考场过程中,地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为其提供信息查询,同时业采集、更新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客观上能促进中小企业规范治理结构,严格执行财会制度,自觉加强风险管理,利用平台的信用培植功能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承贷主体。进一步借鉴“山东省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计划”的成功经验,实行分类建档、个别辅导,分梯次提高信用等级,形成择优推介机制。对择优扶持的对象要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在额度、利率、担保和时效性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优先扶持。

二是对逃废债等不良行为实行联合惩戒。联合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对逃废债的中小企业实行媒体公告、账户监控,限制房地产、汽车等高档消费等措施,对贷款、评优、贴息等政策扶持项目设定门槛,把失信主体排除在外,对子女上学、婚姻登记等项目进行信息告知,充分体现失信制约机制无处不在、对失信行为处处设防的原则,保证信用信息记录对逃废债的信贷主体产生实质影响。

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继续进行,诚信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前进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解决社会诚信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的情况下,完全由市场运作一时很难奏效,政府在建构中的作用必不可少。而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在于政府应该首先确定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一个功能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才能够建立起来。

王良在其主编的《社会诚信论》中提出社会诚信体系可分为个人诚信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政府诚信体系,并指出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作用为:“政府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政府自身的诚信建设则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或者说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首要前提。; [1J(P15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极为关键,它不仅影响着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认知度,为此,现阶段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密切相关。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首先,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以道德为支撑的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我国社会诚信水平的要求也越高。诚信缺失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其次,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石。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建构一个促进道德体系建设的社会诚信体系,即借助完善的诚信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他律的控制层和自律的屏障层共同促进社会道德的健全完善。

再次,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形成一种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利于我国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为社会秩序的规范、民主政治的建设作坚实的铺垫。由此可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是解决社会诚信问题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二、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的职能定位

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结合世界各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政府必须在社会综合发展方面发挥必要的干预和促进作用。根据我国建构社会诚信体系的紧迫性和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发挥以下职能:

1、健全有效的宏观调控职能。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很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就应该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应该从法律制度上规范我国目前在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窘境。“上海在1999年8月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个人诚信的试点以来,接着深圳、温州等城市也进行了社会信用建设,但至今我国仍没一部全国统一的规范诚信方面的专门法,如《公平信用报告法》、《企业信用管理法》、《个人信用管理法》、《公平使用信息法》和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制度框架,致使我国各地在建构方面的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尴尬现象。‑ [i]}rzz})所以我国政府在今后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尽快制定宏观的发展计划和全国统一的诚信法规,以引领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少走弯路,朝着预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2、提供完善的协调服务职能。为社会诚信体系建构提供服务应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于诚信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社会诚信体系得以存在、运作的根本前提和物质保障。包括建立统一的征信、评级和服务标准;集中力量打造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动诚信管理教育,培养诚信服务专门人才。其次,为中介机构及信用服务企业提供协调服务,创设供其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时因为个人信息大都分布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因此,不同部门的利益需要政府去协调。最后,政府应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逐步增强全社会懂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观念和意识,让“诚信守信”成为全体公民的基本行为规则。

3、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能。监管职能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着保障作用。监管职能的缺失将会使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前功尽弃。不管社会诚信法律制度多么健全,如果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规范和有序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领导和监管,尽快形成行政性惩戒机制,政府各个监管部门要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人、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监管手段,切实保障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运行,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健全的市场和社会监管机制,为最终建立一个以市场规则为基础,制度健全,手段完备,管理有序的社会诚信体系作好铺垫。

三、政府在杜会诚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方式

如前所述,我国诚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政府在其中发挥正确的职能作用。政府在其中正确作用的发挥将有利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尽早地建立和完善,从而一个和谐诚信的社会才能最终形成。为此,政府可尝试以下方式:

1、完善制度,健全法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P333)首先是政府应努力酿造一个有利于诚信体系形成的制度环境。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但是,经济繁荣并不必然或自动导致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中国在进入21世纪由开创“经济建设时代”的第一次转型走向开创“制度建设时代”的第二次转型[’〕。我国目前由于诚信制度的缺失,我国社会已形成严重的诚信危机,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因此,诚实守信的重建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个人的道德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的保障。我国政府在保障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中至少应该在以下制度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第一,规范市场运行的制度,以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二,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信用管理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各项制度还不完善,政府应该尽早成立一个全国范围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征信制度、信用评估制度以及失信惩罚制度等,以规范各地方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另外,对民间的行业信用管理也应该以制度加以规范。第三,正确进行政府职能转换,规范行政管理制度。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社会诚信才能最终深人到每个人的心中,也就是回归到个人的道德自律。

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然需要法律规范保障其切实可行。我国政府在诚信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快起草信用法规和行业信用规范,使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来支撑,这样就能有效地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服务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使信用管理和服务有法可依。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重点,政府诚信才是关键闭。在社会转型的当代市场经济时代,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政府诚信的建设意义非常大b政府本身所担负的引导、监督、管理社会信用的职责,决定了它是基本社会信用制度建立和维护的主体。作为社会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和监督管理者,作为诚信环境最重要的建设和保障力量,政府的许多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因此,建立和健全社会诚信体系,首先要从政府做起,行政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应包括行政立法中的诚信原则和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诚信原则阁。政府要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真正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必须要做到:第一,切实转变自己的职能做好职能定位。第二,政府摹用法律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现代社会的信任模式已由传统的人格信任转为现在的制度信任模式,人们更相信制度的规范作用。我国政府也应该用法律制度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规范,使政府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公共信息信誉与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高度统一,是提高政府诚信的要件之一,“政府如果想取信于公众,取悦于民,最省事、最少耗费的途径就是开放政府信息,开放公众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渠道。”

3、监管保障,协调共进。社会诚信体系的法律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如果缺少了监督管理,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国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之初,必然少不了政府对各种信用制度的监督管理。

首先是成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国的信用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是监督保障在诚信过程中,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由于我国诚信系统在个人信息保密法上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因此,在诚信途径、诚信信息的公开上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甚至出现损害诚信者利益的行为,政府在此过程中要监督诚信及公开信息严格按程序进行,切实使隐私权在内的公民的人权得到保障;最后,政府要参与失信惩戒机制的建设与监管,政府应设专门机构监督失信惩戒机制的执行,这样才能使社会诚信的刚性制度保障真正落实,也才能真正达到用社会诚信体系规范人们行为的目标。

4、以人为本,重在教育。著名学者茅于轼说:“道德比法律更重要,最明显的原因是道德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法律则很少介入到生活中来。道德是一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积极力量,他促使人们去关心别人;而法律则是对侵犯别人利益行为的消极制裁。..}})}pz,一’b)茅先生的话不是在否定法律的作用,而是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开展诚信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政府应在公民的道德教育中起引导、设计规划作用。

首先,加强诚信的舆论宣传教育作用。通过诚信教育把现代诚信刚性的制度转化为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达到法律所无法企及的效果。

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改革 问题 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战略不明确

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按国家宏观政策组建联社、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对于基层的信用社来讲,他们缺乏对自身及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清醒的认识。牌子变了,内部体制如何及时转变,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考。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具有金融空间结构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1)体制完善、经营灵活;(2)扎根于地方,网点多、人脉熟;(3)信贷资产质量优;(4)农村金融格局的调整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以上对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优势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在于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业务、抢客户,而在于要充分发挥其地方性银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市场定位不准确

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而对于与农相关的产业及中小客户群体兴趣不大。这是一种定位误区,虽然在某一层面上形成了充分竞争,但既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金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同时也导致了对弱势农业,农村经济中非国有企业、个体农户的金融约束。

由于发展方向不明,自身的定位也就模棱两可,市场定位不准,一是会偏离实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下的信用社发展目标,二是会偏离自身发展的正常轨道。

3.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购建、现金管理、统计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制度落实的机制,缺乏监督制度执行的措施,特别是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督,使农村信用社产生内部道德风险,成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亏损挂帐、历史包袱的重要原因。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联合与并购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的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但与之相对应的决策链、管理链、业务操作链还需进一步理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本着审慎经营和稳健发展的观念逐步完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察审计制度,并建立与银行发展策略和价值理念相一致的薪酬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岗位流动制度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

2.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一般都组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经济已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衡发展,伴随着乡镇企业“改制”,私营经济和股份经济成分大幅增加,大多数农民己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

面对农村经济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调整信用社时期的市场定位,由原来的支持“三农”扩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

3.制定符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要求的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目标相适应的智力结构应包括: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独立的风险控制、审计、薪酬委员会;独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层。其中,独立、相互制衡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建立了“三会”制度,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职权的划分、职能的发挥、职责的承担上仍需进一步规范。

4.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企业队伍建设

市场环境在改变,竞争对手在进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服务对象更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面对客户的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员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在工作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要转换思想观念,改变原信用社框架下一成不变和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二是要不断加强学习,确立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四是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除提高员工的素质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还应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努力提升现有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引进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5.进一步与市场经济接轨,发展农村客户群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客户群体的成长,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原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结算弱势更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领域受区域的局限,无法跨区域设置经营网点,结算渠道也不象全国性商业银行那样畅通无碍,而客户的需求是不受区域限制的,如果在某个环节上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客户资源就有可能会流失。

因而,通过产品创新,凭借网络联结将经营的触角向区域外延伸,就成为在现有政策限制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挽留客户资源的次优选择。

三、结束语

在中国,农信社改革是采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模式还是选择合作制的形式,是由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农信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两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改革模式。只有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改革的正确路径,整个农信社的改革才能有成功的前提。

中国农信社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只有不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将中国的农信社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使其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支撑,扶持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系统;医院管理;管理水平;作用

引 言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给医院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医院建设信息化系统,转变传统的宏观管理模式为微观管理模式,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中的作用

(一)提高了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

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标志就是信息化,建设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对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给医院带来变革性的转变[1]。一方面,在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医学各科系之间明细逐步分离、医疗设备也不断的朝科技化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在临床诊疗上,如果还凭借人工获取和传递信息不仅费时费力,还达不到应用的效果,而依靠网络科技手段,建设完善的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不仅节省了获取和传统医疗信息的成本,还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构建网络信息系统,促进了医院管理决策的实施。当前国内的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管理者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至关重要,必须准确、全面、及时的掌握医院的各类信息。完善的医院网络信息系统能保障医院管理者准确、全面、及时的掌握医院的各类信息,为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提供保障。建设完善的医院网络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二)提高了医院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最显著的一个作业就是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很多以前要靠人力和手工完成的工作,现在全部实现了信息化,依靠网络技术。这大大减少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以前医院人员对患者的姓名、性病、年龄、床号等基本信息要在文本上手工记录好几次,不仅费时费力,还比较容易出错,而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后,只要将病患的信息录入系统,就可以在随时随地从终端中提取,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如以前病患的各种报告单、检查申请表、会诊单、手术通知单等都要护士人员手工传递,而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后,就可以实现网络传递,节省了人力成本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据不完全统计,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医院一些岗位节省了35%-70%的人力,工作效率提高了40%左右[2]。

(三)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建立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对医院的医疗经费、卫生物资、药库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医疗经费、卫生物资以及药库管理等是关于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建立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在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上发挥最大的作用。首先,在堵塞漏洞上,医院信息化管理使得医院的一切数据均从源头上录入,加上计算机自身的严密性,防止医院再出现人情检查、人情处方等行为的出现。其次,在降低成本上,数字化储存大大降低了纸张、胶片以及人力成本。最后,在增加收益上,信息化建设通过计算机提高了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缩短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数,增量医院的同时还帮助患者减少了住院费用。这不仅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还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四)促使医院形成先进的医院文化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大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是医院开展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也为医院构建先进的医院文化带来了巨大动力。在医院的各个部门、各项工作中实现网络信息化,改变了医院管理人员和其他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帮助其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工作理念,促进了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更新,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建设医院网络信息系统,有效遏制了医院工作人员乱收费的行为[3]。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医院药品的价格、诊疗价格以及手术价格等收费标准由医院会计部门按照国家物价部分统一规定的标准输入医院信息系统内,其他工作人员无权改动,避免了少收或者多收现象的出现。此外,网络信息系统的构建,优化了医院的医疗流程,管理层和基础工作人员能利用计算机技术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病人办理各种手续的途径便捷化,办理手续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真正做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二、构建网络信息系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上述分析的得知,建设网络信息系统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医院的发展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更好的建设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医院管理者对构建网络信息系统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获得主要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其次,要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培训,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再次,医院要严格规范信息质保,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最后,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强化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

结 语

总之,建设医院网络信息系统是医院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方向,医院必须坚定不移的建设现代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完善的医院网络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栋,刘立辉,任志刚.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与措施[J].中国医疗设备,2011,19(06):24-25.

[2]罗.医院信息系统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21(09):10-11.

[3]杨萌.新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创新[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04):19-20.

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及其重要地位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集体教育思想、管理制度、科学科研、课外活动和环境建设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群体文化。健康的高校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来说,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调整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出意识形态多元化,价值观念复杂化的趋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由于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不平衡,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渗透,导致指导地位有所弱化,价值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从而在学生群体中突出表现为理想信念淡薄,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把社会地位和个人收入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忽视政治信仰上的追求,凡事首先考虑的是自我利益,缺少提升精神境界的内在需求。往日的校园精英文化逐渐走向大众化、世俗化,不仅削弱了主流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污染了校园的精神环境,而且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美好人格的塑造。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许多院校过于强调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其思想意识教育的功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忽略精神文化建设的校园文化,必然落后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时代节奏,违背文化精神本质和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造成校园主导文化与校园主体文化步调不协调。由此可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促使学生养成高尚人格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和中国现实国情结合,否则容易让大学生脱离中国国情这个实际,很可能导致他们迷失人生方向。要确定科学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其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要体现它的先进性,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体体现为处理与他人或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道德约束,比如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社会集体的利益,不能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等等。

第二,加大弘扬高校校园主流文化,重视课堂、实践与专业渗透。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常抓不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同时,高校还要积极探索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形式,为班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积累经验,创新课堂教学与班级活动的联系模式,重点研究活动中如何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课题。

第三,积极打造高校校园文化特色,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建设学术性、娱乐性、竞争性兼具的校园文化,举行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不断地参与进来,可以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发现自身价值,培养其意志坚韧性,摆脱自卑、自负等心理,增强了学生们承受磨难和失败的勇气与能力,从而逐渐形成强烈的自信心、荣誉感和创新竞争意识。此外,建筑物装饰、校园雕塑、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都是承载、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设计精巧、取材合理的雕塑与宣传资料,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学校校训、办学特色、校园中各类标识的统一设计和安装制作等特有的文化,能使校园更加美丽、人文气息更加浓厚,使人们身处其中,心受感化与熏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德育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我们一定要长期培育、细心经营教育氛围,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以此来提高大学教育的绩效,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赖浩明. 坚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J]. 大江周刊(论坛), 2011, (7): 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