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优秀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案例:在二年级涉及心理健康内容的一次教学活动中,授课老师布置了一项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十分积极参与。活动结束,授课老师说要发五角星奖励,同学们都很高兴。可是,老师只给靠近讲台的前面五位同学发了五角星。当老师停止发放五角星的时候,听课教师发现一些同学显得很失望,有的还叹了气……
反思――“生本课堂”的根本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点评、拓展运用,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前述案例中的教师设计了一项集体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效果好。但是高兴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这节课同时存在一个漏洞,就是发放五角星这个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与“生本课堂”的理念是相悖的。
反复揣摩上述案例,笔者认为“生本课堂”的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凸显“五性”,予以优化。
一、设计要彰显科学性,摒弃随心所欲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所有活动都要遵循科学规律,按规则行事。课堂教学的预设非常重要,它是教师完成课程任务的基本保证。然而,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的奖励环节,本意是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但是这个环节设计明显有些随心所欲,不科学,不严谨,经不起推敲:①是否有必要发五角星,如果有必要发,发多少,怎么发?②奖励前边那5个学生,理由是什么?没得奖的知道为什么不得奖吗?③如此,课堂评价的激励、引领和综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了吗?④评价、奖励的方式很多,能否选择其他更适宜的?
二、设计要体现实用性,远离花拳绣腿
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叶澜说: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即课堂要体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可是面对教师给学生奖励五角星的案例时,我们不禁要反问:①这一环节的应用是否教者一时心血来潮,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嫌?②奖励五角星的效果实用吗?有实际意义吗?③心理健康课让学生心理更“健康”了吗?
三、设计要力求完美性,避免掩卷叹息
课堂设计要摸清学生的学情,把握课标的要求,遵循学科特点,熟悉教材的结构,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
前述案例中,只有获得五角星的5个人满意,其余的学生觉得教师处理方法不恰当,有失公允,于是表露出了失望、叹气等不满神态。美国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对学生的不满情绪置若罔闻,这不仅是对学生成长的漠视,会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威性降低,教学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反而留下了遗憾,对后续课堂也将产生不良影响。真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是思考不周、教学设计不完美的表现。
四、设计要重视前瞻性,杜绝临时慌乱
尽管课堂的生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许多生成还造就了课堂的精彩,但课堂的预设仍是教学有序、有效的基础,良好、周密的设计是成功的前提。所以教师课前预设时要具有前瞻性,做到“四多”:多学习,开阔视野;多积累,丰富教学案例;多感悟,提升教学境界;多琢磨,按照常规,教学流程中会有哪些问题,而超出常规,可能会出现哪些意外,又该怎么应对?
案例中的教师有几个问题事先未曾预设到:一是计划发放多少个五角星,数量够吗?二是五角星不够时会产生什么后果,对教师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影响?三是数量不够时怎么处理,最优的办法是什么?四是“以学定教”的理念怎么体现?
五、设计要突出主体性,消除师道尊严
“生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在生本课堂里,多给学生自、话语权,让他们尽情展示,在探索中学习,在激励中超越,在快乐中成长。
以《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为指导,以推进《xx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促进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区域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1.《“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教科任务
(1)开展“学情”专项研究。依托《本质回归:校本教研的实践创新》深化研究项目组的活动,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做好学情研判的技术分析,为第一批试点学校项目的展开提供方法与技术。
(2)编制《XX年“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研究选题指南》。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问题,提供选题指南,结合XX年市级各类课题立项、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审等工作,引导学校和教师围绕“促进有效学习”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推进课堂变革。
(3)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研究,做好第一批试点学校的学生学习力调查,筹备“课堂变革”论坛。研制《“学为中心”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制订《课堂变革试点项目联盟组织管理办法》。
2. 教科研管理、指导与服务
(1)扎实开展“首批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依据《xx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实施方案》精神,开展首批6项立项研究型课题成果79个实施单位的应用研究,做好研究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定期开展基地学校研究活动,做好各课题的中期总结。
(2)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与指导。认真落实《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修订《xx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协调做好全市各类课题统一立项申报、论文、优秀教科研成果评审等工作;加强课题过程性研究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加快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推行课题研究课,探索适合教师的实践研究形式与成果表达方式,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
3.课程建设
(1)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研讨。征集xx市不同学段学校的课程规划或课程方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研究。
(2)组建市级精品校本课程群。在前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评选的基础上,根据xx市基础教育区域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对已有“精品课程”进行归类梳理,形成课程群,推广精品课程。
(3)以学生的发展为取向,启动“公民教育”、“学习心理指导”、“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研发。成立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开展区域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4.德育专题研究
以德育微课程建设为载体,梳理近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中的德育校本课程,筛选特色精品德育课程,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库,引导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召开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微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广精品德育课程。
5.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研究,召开全市学习心理辅导暨中高考考前辅导研讨会,继续举办“晴朗六月”考前辅导系列活动。
我国高中音乐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发挥出其全部的效果。一些高中仅仅把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没有注入足够的情感,导致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多年来一直没有质的提升,高中音乐课堂也逐渐沦为文化课的附属品。一些学校仅仅在高一阶段开设音乐课,到了高二、高三音乐课就被其他文化科所取代,学生们为了高考也同样忽视了音乐课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资源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等等现实性问题,致使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水平低于应有的高度。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持续的、满意的、高效的心理状态,从广义上来讲包括人生理与心理上健康状态的统一,从狭义上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等处于一个正常的运转状态从而导致人的行为与人格上的协调与统一。
(一)心理健康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基本前提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高中生学习知识的前提,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保证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学生们学会独立生活的前提。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在这一时期摆脱掉对于父母的过多依赖,建立起自身独立的性格并学会生活的方式。
(二)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
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那些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始终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将注意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书本和课堂上来,学习效率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而那些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有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必要的意志力,而有些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总是一味地逃避。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首先要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入手,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三、音乐教育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苏教版高中音乐提倡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思想,意在用音乐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提升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下本论点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来分析音乐教育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消除负面情绪,排解学习压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帮助人消除负面情绪,帮助人脑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促使人产生兴奋、幸福等情绪。一些音乐在治疗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的确,音乐的力量是我们有目共睹的。高中生在面临繁重的课业以及升学的巨大压力之下,心中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音乐可以帮助学生们调节学习压力,重塑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最初发现音乐的重要作用是在一堂观影课上,笔者带领同学们欣赏电影《海上钢琴师》,在电影中主人公1900与爵士乐大师PK的场景,整个画面大家都看的非常入迷,学生们的心灵好像都因此得到了净化一样,在课堂结束后开始认真学习。自此笔者开始注重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适时安排音乐赏析课程,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消除负面情绪,排解学习压力。
(二)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
美食、音乐、绘画是全世界都相通的三中独特“语言”,音乐的魔力在于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帮助塑造积极乐观的品格。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将音乐教学独立起来,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相关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人物性格,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在鉴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贝多芬所处时代背景以及本人与命运抗争的伟大故事,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英雄―斗争―胜利的情感。以这种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能够不断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帮助学生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品格。
(三)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音乐的理解每个人也都是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利用音乐抽象性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们描述与演奏来激发学生们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爵士乐《蓝色狂想曲》赏析一课中,笔者一边播放音乐《蓝色狂想曲》,同时向每位学生发放稿纸让学生们自行发挥,通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来描绘出音乐所体现的画面。在阅读每位学生的描述过后,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音乐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因此在以后的赏析课中,每次欣赏、讲解完音乐作品之后笔者都会让学生们运用语言和文字描述音乐所体现出的情感或音乐所描绘出的情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们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一、教学案例
升入高三以后,变成了每隔一周一次作文。每次作文讲评,我都会做三件事:一是找全篇佳作并当众朗读;二是找较好的论证段落,一起学习分析;三是整理归纳本次作文中学生列举的较好素材,张贴在白板上以供积累。
像往常一样,我首先分析了审题立意,还找来了较好的论证段落分析,最后当众朗读了王某的佳作。自以为这堂课准备得还算充分,没想到上完两节课后到刚回办公室,我就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边这样写道:“老师,以后别当众读我的作文了,好吗?”虽然没有署名,但是就凭这样一手隽秀的笔迹,我心里已知道是课代表王某。
她一直很用功,有点内向,但是总体成绩不是很理想。可是为什么啊,我就纳闷了。谁不喜欢被老师表扬,有些人还巴不得让老师表扬自己。再说了,她写得的确挺好的。
那天课外活动的时候,趁着她来送作业,我把她叫住了。还没等我开口,她倒紧张起来了,说话也吞吞吐吐:“老师,您……您……收了到一张纸条吧?”
“看着了啊,怎么了你,看紧张的。”我示意她先坐下来。
“我觉得你的作文的确写得挺好的,立意准确,论证充分,思路清晰,值得班里每个人学习啊。”我笑着看着她说。
“可我就是不喜欢您当众读我的作文。”她倔强而固执。
“好的,老师尊重你的想法。能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吗?”尽管还是一脸的茫然,可我答应了她。
听见我答应之后她才慢慢松了一口气,一直低垂着的眼睛也抬了起来。
她没有说作文的事,而是跟我说了她的初中生活,还有家里的一些事情。她一边说一边比划,早已忘了刚才的紧张局促,说到高兴处还笑起来。我就是一个倾听者,我要做的就是听她说完。
从她的叙述中我知道了,她初中时成绩很优异,很让人羡慕,还有一帮死党,一起欢笑,父母也以她为傲。
“可是进入高中以后,一切都变了。我一直很努力很用功,可成绩就是上不去,甚至回家后我都不敢直视父母的眼睛。他们从来都没有说过我,可他们越沉默我就越觉得越压抑”,说到这里她的眼圈红了。
“没事,别想那么多,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鼓励她说。
“老师,我不想任何一个人当众表扬我,我怕听到表扬之后,自己就会飘飘然。我现在成绩不理想,我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在努力。我怕自己一直努力一直付出后可成绩还是上不去,这样别人就会说‘你看她整天学,成绩不就那样吗,也还是上不去。’”
“成绩暂时落后,我们要找出原因,看问题在哪里,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马虎粗心导致。对于自己的长处我们要自信,更要正视。对于学习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就可以了,不必苛求自己,甩掉心灵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好学生,你一定能行的!”
二、教学案例凸显的学生心理问题
1.强烈的自尊心。非常希望考一个好成绩却害怕自己考试失利。
2.不自信。对于自己的长处,不想在他人面前承认。
3.抗挫折能力差。哪怕自己努力付出了,可成绩不理想,至少别人不会笑话自己。
4.心理负担过重。想得太多,顾虑重重。
三、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
1.从学校教育出发,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1)自上而下,转变教育理念,逐步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衡量学生的标准仍是分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并不夸张,唯分数至上不足为奇。
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的,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多元评价机制,让学生快乐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至少由7种紧密关联的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它们是言语――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能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质,各种智力只有领域不同,而无优劣好差之分。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不同的层面看待每一个学生,指导帮助学生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领域迁移。这样才能使学生充满自信而快乐健康地学习。
2.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1)与孩子及时的沟通交流。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和应酬,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听到成绩不好时,就简单粗暴地训斥,导致两代人之间出现了隔膜。平时应该多注意与孩子积极主动地交流,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善于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尤其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解除他们的困惑,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等等,让孩子从中得到温暖和鼓励,汲取力量的源泉。
(2)对孩子不能求全责备。
一、彰显校园文化的魅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獐沟中学位于“五卅”革命烈士顾正红的故乡——滨海县正红镇。占地120多亩的獐中校园,秀美的三石山、高大的楠树、榉树、东山、杨林诗韵、星光大道、日新亭、自厚亭,处处彰显校园文化的魅力;四园点缀其间,四路横贯南北,四桥横跨两河,幽雅的杨林小径和竹林小径,清澈的南北清水河,深厚的德育墙相得益彰,熠熠生辉。教室里和走廊内激励性、警示性标语和字画更是数不胜数。与此同时,宿舍文化建设也富有特色,宿舍内精心布置,各类字画、标语、装饰物得体、雅致、清新,给学生一种温馨如家的感觉。
跟别处为景而景的设计不同的是,獐沟中学的每一个景点都有独具匠心的设计与用意。“獐中十八景”,景景有来历,景景有说道。每一个景点都彰显文化的内涵,体现獐中的特色。
为创建“魅力校园”,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校团委一直把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作为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本学期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内容涉及高一年级组卡拉OK大赛、高二年级组拔河比赛、高三年级组篮球比赛等,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另外,校领导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课间活动,在獐沟中学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快乐大课间”,转呼啦圈、滚铁环、抛实心球等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既愉悦身心又锻炼体能。
二、关注优质课堂生态,创建自主课堂模式。
几年来,我们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合适的评价激励机制,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略。
1.构建有效的“五粮”课堂。我们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符合自然、人性、健康、有效的教学过程,独创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五粮课”。
“五粮课”是全体獐中人智慧的结晶。“五粮课”的核心理念是以学定教,教学合一,全面开发学习力。它因为课堂富含五种元素而得名,即“三声”:掌声、笑声、惊讶声;“三率”:抬头率、点头率、举手率;“三度”:难度、梯度、进度;“三量”: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下有情。
“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定会成功!”伴随着这三句富有激情、自信、豪迈的口号,师生一同走进激情、快乐、竞争的“五粮课”,开始45分钟的学习、实践和探索。
2.构建激励型“六·四·二”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经过努力探索,形成了富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即“六小组·四环节·双主体”模式。“六小组”即:将班级成员分为六个小组,设一名组长,以便于合作讨论,小组竞争;“四环节”即:学、议、讲、练;“双主体”即:学生和教师。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多种外部激励机制促进小组课堂上的踊跃竞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自信心和上进心增强了,时间权、话语权、机会权真正地留给了学生,课堂成了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堂。长此以往,必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3.构建个性化“三·四·五”教学方略。从本校实践出发,我们提出了“三·四·五”教学方略,即:尊重三大规律——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学科教学规律;遵守四项原则——情感启迪、方法生成、知识建构、习惯培养;突出五个要义——以学定教、自主质疑、多维互动、展示评价、反思提升。学校开展了教学案例评选和个性化课堂教学展示,并对教师进行了个性化评价,为每位教师精心撰写了个性化评语。个性化课堂展示之后,教师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校通过教学之星、优秀五粮课堂执教者的评比,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勇气。这样的教学方略,大大关注了课堂的生成性,关注了课题的共性需求和学生个性需求的和谐统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代獐中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先后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省标现代化学校”“省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