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白芍的栽培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白芍”和“赤芍”现在分别应用于临床,但在《伤寒论》及中国早年传统方剂中只有“芍药”之称,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这些传统方,多年来已备受关注。该文通过对芍药属野生种分布、栽培历史、“芍药”炮制方法发展等方面的考察,认为历史之“芍药”与现在的“白芍”同源,“赤芍”只是前者加工与炮制方法发展中的衍生应用之一。
【关键词】 白芍;赤芍;炮制;分化
“白芍”和“赤芍”现在分别应用于临床,但在《伤寒论》及中国早年传统方剂中只有“芍药”之称,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这些传统方,多年来已备受关注。本文从芍药属野生种分布、栽培历史、炮制方法发展等方面力求探析芍药分化应用的历史概况,为现代临床正确应用“白芍”和“赤芍”提供帮助。
1 芍药野生种源与分布
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也是世界上最早引种栽培的花卉之一。《山海经》记载“条谷之山,其草多芍药;秀山,其草多芍药;司之山,其草多芍药;洞庭之山,其草多芍药……”,说明野生芍药在我国自古就分布广泛。经大量实地调查和古今文献证实,芍药科仅有芍药属(Paeonia),本属分三组:芍药组、北美芍药组和牡丹组。芍药组共22个种,5个变种,其中分布我国的有9个种,欧洲13个种5个变种。我国分布的9种野生芍药如下[1,2]:
1.1 芍药P. lactiflora Pall. 分布于我国东北480~700 m海拔的山坡、草地、林下及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及甘肃、宁夏、四川等地海拔1 000~2 300 m的山坡草地。为亚洲特有种,朝鲜、日本、蒙古及西伯利亚也有分布。本种在我国分布范围仅次于草芍药,但却在芍药属中栽培历史最悠久,是中国芍药品种演化的唯一种源,对世界芍药品种形成影响最大,也是“白芍”药材长久以来主要药源种,其野生植株根亦作“赤芍”药用。
1.2 草芍药P. obovata Maxim. 南起我国湖南西北部、四川东南部,北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西起四川汶川,东至日本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该种是中国野生芍药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四川东南部、贵州遵义、湖南西部、江西庐山、浙江天目山、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陕西、宁夏南部及山西、河北、辽宁、吉林等15个省、区海拔800~2 000 m山坡草地及林缘都有大量野生资源,部分地区作“赤芍”药材的药源种。
1.3 美丽芍药P. mairei Levl. 分布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肃南部、山西南部等地海拔1 500~2 700 m的山坡林缘阴湿处。根有行瘀活血止痛功效,部分地区药用。
1.4 川赤芍P. veitchii Lynch. 分布于四川西部2 650~3 700 m海拔的山坡林下,西藏东部、青海东部、甘肃及陕西西南部海拔1 800~2 800 m的山坡疏林下。本种观赏价值较高,根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经,现行《中国药典》规定可作“赤芍”入药,但并不是主源种。
1.5 另外5种分别是:山芍药P. japonica(Mak.)Miyabe et Takeda 分布中国的东北及日本,又名日本芍药。多花芍药P. emodi Wall.ex Royle 仅生我国西藏南部(基隆)海拔2 350 m的山坡上。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白花芍药P. sterniana Fletcher 仅产我国西藏东南部2 800~3 500 m海拔的山坡林下。块根芍药P. anomale L.Mant. 分布于我国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及天山山区1 000~2 000 m海拔林下、山坡草地及阴湿山坡。中亚东部、西伯利亚、蒙古地区也有分布。新疆芍药 P.sinjiangensis K.Y.Pan 仅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1200~1800m海拔的针叶林下。
2 芍药栽培历史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芍药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也是栽培品种起源与演化的中心。秦朝时期(公元前221~206年)芍药就已普遍栽培,但牡丹芍药不分,皆称芍药。至东汉末年(公元25~220年)才将草本者称芍药,木本者称牡丹(木芍药)。此期进入人们生活或观赏或传情或药用,还都是以野生芍药或牡丹为主,且栽培牡丹长于芍药。魏晋时期(公元265~589年),牡丹和芍药被大量引种栽培于宫廷作观赏。至唐代(公元618~907年)已举国尊牡丹为花王,崇芍药为花相,二者并称“花中二绝”。自宋代(公元618~907年),以芍药P. lactiflora为起源种,各地引种栽培,驯化改良日盛,优良品种频现。因“扬州土壤肥腻,与本草唯宜”,所以“广陵(扬州)芍药自他方移来种植者,经岁则盛,有十倍之初”,那时扬州不仅已经成为芍药的种植中心,而且品种繁多,影响久远:“扬州芍药,名于天下,与洛阳牡丹,俱贵于时”,人们对芍药的观赏改良热情空前高涨。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此情一脉相承,牡丹以其雍容华贵现身世界各地,芍药以其顽强娇艳遍植大江南北。后市多有《芍药谱》传世,记录品种多时可达100多种,单瓣、复瓣、起楼,姿态百韵;红色、紫色、白色、黄色,姹紫嫣红。现在,二花不仅已成为我国品种齐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代表花卉,而且还是传统中药丹皮、赤芍、白芍的药源。
3 “白芍”与“赤芍”的分化与应用
东汉张仲景立著《伤寒杂病论》(公元206年)113方中有三十余方配伍以芍药,使用范围广泛,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均有所用。同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 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3]。此中仅记载了芍药的性能功效,但没有涉及药物的具体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品种鉴定等内容,就当时芍药的栽种状况来看,药源应多是野生芍药的根或性状同野生的家种品的根。但《金匮玉函经》中见芍药有“刮去皮”[4],《注解伤寒论》中亦载有“切”等简单记述[5],说明当时所用并非现之“赤芍”。
南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公元502年)中以根、花的颜色分赤白:“白芍,其花莼白,大而美丽,根亦白色,故名。” “芍药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可见当时虽已有赤芍和白芍的说法,但并未在药用时真正区别开来,“根以白者为佳”说明期间已普遍采用芍药家种品、根粗壮者为药,所以此时的“芍药”正品已与今天的“白芍”同源。
“白芍”炮制热处理始见于《雷公炮炙论》,后《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有“熬令黄”,《外台秘要》中载有“炙”,《经效产宝》中载有“炒黄”等。宋代“白芍”沿用了前代芍药的去皮、熬制、炙制及炒制等法,又新增有“锉” “洗”“洗焙”“微炒,焙”“炒焦黄”“水煮十沸时,焙干”“炒令赤色”“酒炒”近10 种制法。元、明、清等历代有先后又新增“酒拌炒”“酒浸炒”“蜜拌蒸制”“盐水炒制”“酒焙制”“酒浸炒”“姜炒制”“酒洗炒制”等多种制法。在不同方法炮制过程中,原药材“芍药”的化学成分组成与比例会发生明显改变[6],不同药性得以强调和提升,配伍不同药材时或活血养血、健脾和中,或泄肝止痢,大大丰富了芍药的功能主治,甚或补前人之不及。同时,芍药在长期种植时施与的杂交和人工改良等也会对不同时期药材成分产生重要影响,现在不同产地的“白芍”化学成分也会有明显差异[7]。由于炮制方法的改变和栽培驯化业的发展,必然造成了“芍药”的药用分化。笔者认为,“赤芍”就是这一过程中分化并独立出来的典型实例。
作为独立的药材,“赤芍”始见于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他将芍药独立成了白芍和赤芍两种药物,并列举各自的代表方。此后的本草论著对白芍、赤芍的功效主治、加工炮制、分布栽培、临床运用等方面予以区别, 并详尽记载。如苏颂《图经本草》载“芍药有二种,一者金芍药(即白芍) ,二者木芍药(即赤芍) 。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等。实际上此时“白芍”和“赤芍”只是品种间根色和花色的差异,种源并无明显分别,二者均用芍药P. lactiflora 的根入药,前者用栽培品的根去皮并进行各种加工炮制,后者用野生植株的干燥根,不去皮,另有川赤芍P. veitchii、草芍药P. obovata亦作赤芍入药,但质量差,临床主要用前一种。所以“白芍”“赤芍”本质的差别应该是加工方法上的差别,而此时期同为“白芍”,炮制方法已十分丰富,并有不同配物使用的经典方剂。
综上,笔者认为,《伤寒论》及中国早年多数传统方剂中的“芍药”应该与现在的“白芍”同源,“赤芍”只是“芍药”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运用不同加工与炮制方法发展出的药性歧化的一个典例,是“白芍”临床的一种衍生应用。同时作为传统花卉植物长期培育分化,也是“赤芍”独立的一个促进因素。
参考文献
[1]秦魁杰.芍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
[2]王莲英,袁 涛.中国牡丹与芍药[M] . 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4.
[3]清·黄爽.神农本草经[M] . 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2:12.
[4]汉·张仲景.金匮玉函经[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 ,1955.
[5]汉·张仲景.注解伤寒论[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 ,1956.
一、林场的基本情况和全民创业工作现状
林场经营面积24410公顷、有林地面积23330.7公顷、沟系九条。在册人口1058人,总户数421户,在册职工256人、离退休职工196人;离岗人数140人。我场残疾人家庭户26户,孤寡老人户52户;60岁以上的户数107户。
现林场内有创业能力的职工户:216户,全民创业家庭经济户:179户,个体工商户数:8户,全场共有创业户数:187户。
20*年3月统计,林场发展食用菌种植21户,已经加工完成22.6万袋,较07年新增加11户,红松果林承包51户,林蛙养殖41户,面积7798公顷。养殖业,现有养鹿场一个,存栏4余头,养牛30户存栏76头,养蜂户7户,*年新增加4户发展蜜蜂140箱,养猪户12户,存栏45头。种植业,30户。农田56公顷。林下参栽培8户6公顷。贝母栽培2公顷,商店10户,饭店1户,豆腐坊1户。冬采运材车辆35辆,修理部4家,其中从事摩托车修理2户,我单位每年参与林副产品采集的职工有近200户。从事饲料粗加工3户。
20*年在局的资金和技术的扶持下,建成19公顷白芍药材基地一个,现已完成了种苗的播种工作。
二、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采取的措施
为实现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中,我们注重措施的延续性与连续性,并不断改进不足,创新工作方法,一年来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目标落实工作,我们继续采取了班子成员包保困难户,帮扶困难职工的“结对子”活动,在07年里,我们班子成员包保的五户困难职工中,徐春生、徐金田、魏忠福三户困难职工分别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创业活动,在我们的支持与扶持下,实现了脱贫解困。为困难户创业致富树立了典范。在林场党员、干部上创业项目活动中,我们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必须上一个创业项目,带一户职工创业。
2、是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林场党员曲守田四年前带头发展地栽木耳栽培。机关党员宋煦春同志,在林场建设白芍药材基地的过程中,带头承包7公顷药材种植任务。机关党员张荣春,今年带领两户职工发展起了蜜蜂养殖。退休职工党员孙培明,总结多年来的人参栽培技术,利用农田改土,实验成功了农田上种植人参的创业活动,在林场带动3户职工,发展起人参种植。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创业,带动全场职工群众的创业活动。
3、是全面抓好培训工作,一年来我们在完成局部署的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加大信息服务力度,我们利用上网查询资料、提供给职工技术的做法。先后解决职工创业技术难题8项,共打印技术资料240份,发给职工学习;在信息服务上我们做到了,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及成功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进行市场预测、可行性分析,通过咨询、指导等方式,使创业者进一步树立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年里,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对职工群众的创业培训工作,使之成为我们常抓不懈为民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增加有创业技能的职工数量。
4、是积极协调上级服务职工创业,07年我们帮助8户林蛙养殖户,审批了2公顷的越冬池和3公顷的林下参种植审批手续,冬采期间,帮助徐春生等三个养猪专业户,利用伐区剩余物,解决建猪舍木料近10立方米。给于继成等3名同志解决养猪饲料款,拖欠工资近3000.00元。通过强化创业服务,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体现出亲民、为民的林场机关良好形象,
5、是发挥典型示范的激励作用,选树了创业明星付衍泉,致富典型曲守田、王维林,脱贫致富的典型徐春生,在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通过典型宣传,提高了职工群众对创业热情。
6、积极发动职工走出场门创业,随着我局改革的不断深入,林场富余人员不断增多,为了使离岗职工尽快掌握创业技能,找到创业途径,我们在做好职工技能培训的同时,发动职工外出创业,一年来,我场外出创业的职工由07年的60多人今年有望增加到近100人。
随着我局对全民创业活动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在我场“基本形成全民踊跃创业的良好格局,职工群众自主创业,不拘形式、不拘类型、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进入20*年,我场创业户与去年同比增长24户,创业户达到187户。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我场全民创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我场的全民创业工作,发展的还不够平衡,个别职工群众存在保守思想,满足于现状进取意识淡,故步自封。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2、个别发展项目与有关林业管理规定相矛盾,无法扩大经营规模。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协调解决。
3、部分家庭缺少劳动力无法开展创业活动,多数家庭经济户由于年龄偏大,缺少资金、技术,无力扩大经营规模,经受不住市场的冲击。
4、30%的职工家庭由于没有创业资金和技术,没有经营项目,无法从事经济开发,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
四、下一步在工作中的基本打算
1、继续保持林场全民创业活动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加强白芍药材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地建设的管理制度,加强基地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田间管理工作,保证承包职工、林场和公司三方的经济利益。进一步加强对食用菌栽培和蜜蜂养殖的政策扶持,为食用菌栽培户和蜜蜂养殖户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不断扩大这两个创业项目的规模。
2、进一步强化林场服务功能,从为创业户提供各种信息、技术、销售渠道入手,做好服务,把握好开展全民创业的契机,抓发展、促就业,抓规模,促安置。
3、抓好典型的选树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进行大张旗鼓宣传,发挥创业致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广成功创业致富经验,激励林场职工参与全民创业的热情。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转变职工群众观念。不断激发职工群众的创造力和拼搏精神。解放职工思想,紧跟时展要求,正确引导职工群众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产业规模,最大限度地安置人员,推进全民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加职工的经济收入。
摘要:目的:建立十全大补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200mn×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一水一冰醋酸(12:87:1);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1.00ml/min;柱温25℃。结果:芍药苷在0.2050~4.10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2%,RSD=0.6%(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十全大补酒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十全大补酒;芍药苷;HPLC
中图分类号:R917
十全大补酒为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四册收载的品种,由党参、白芍、川芎、黄芪等10味中药组成,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大温,月经量多等症。本品原标准中仅有常规检查项,现采用HPLC法对芍药苷进行定量分析,获得较满意结果。
1.仪器与试药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1525 HPLC Pump,Wa-ters 2487 DetcDr.Waters 717Plus Autosamper);1500恒温箱;Empower色谱工作站。
芍药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6-200422);十全大补酒(江西心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50402、20061204);水为I级纯化水;乙腈(HPLC用):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Diamonsil 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一水一冰醋酸(12:87:1);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1.00 ml/min;柱温25℃。
2.2对照品贮备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经P2O2减压干燥24h的芍药苷对照品20.50mg,加50%甲醇溶解并稀释至25.00ml,摇匀,作为对照品贮备液。
2.3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取本品10.00m1,加水10ml,摇匀,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20、20、20、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50%甲醇溶解至25.100ml。
2.4系统适应性试验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结果表明:理论板数以芍药苷
2.5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0.25、0.50、1.00、2.50、5.00m1,各加50%甲醇稀释至10.00ml;分别取上述溶液10μl,各进5针,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进样量为横坐标,计算回归方程,得:Y=l468×106X-3.124~104,r=0.998。芍药苷进样量在0.2050~4.10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6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1,连续进样5次,记录峰面积,RSD=1.4%。
2.7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20061204)样品,分别按2.3项下的方法制备,测定其芍药苷平均含量为0.1754mg/ml,RSD=1.18%(n=6)。
2.8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20061204)样品,按2.3项下的方法制备,在0、6、12h各测定1次,记录峰面积,RSD=0.36%。
2.9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量取十全大补酒(20061204)5m1,共9份,分别精,密加对照品溶液(0.4067mg/ml)一定量,按2.3项下的方法制备,再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加样回收率。
3.讨论
曾采用参考文献中的提取方法(取本品10.00ml蒸干.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分析测定栽培泰山黄精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组成特点,以期从微量元素角度为泰山黄精的药理研究和推广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仪器与材料
IRIS IntrepidⅡXSP型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美国热电公司);梅特勒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瑞士):可调温控电热板;电热恒温水浴锅;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硝酸和高氯酸为国产优级纯;实验用去离子水为美国Millipore公司生产的超纯水机制备;混合标准溶液来自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00μg/ml,GSB 04-1767-2004)。
【摘要】
目的比较小青龙汤分煎液与合煎液中甘草苷的含量。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5 μm,4.6 mm×150 mm),以乙腈-0.5%冰醋酸(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25℃,分析小青龙汤合煎液与分煎液中甘草苷的含量。结果小青龙汤分煎液中甘草苷的平均含量大于合煎液中甘草苷的含量。结论与合煎液比较,分煎液的含量较高。
【关键词】 小青龙汤; 分煎; 合煎;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甘草苷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ontent of liquiritin between the combined decoction and the separated decoction of Xiao Qing Long decoction.MethodsAn H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with a Agilent Zorbax SB-C18 column (5 μm, 4.6 mm× 250 mm ), a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0.5% glacial acetic acid(20∶80), a flow rate of 0.5 ml·min-1 and a detection wavelength of 267 nm. ResultsThe average content of liquiritin in the separated deco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mbined decoction. ConclusionComparing with that in the combined decoction, the content of liquiritin in the separated decoction is higher.
Key words:Xiao Qing Long decoction; Separated decoctions; Combined decoctions; HPLC;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Liquiritin
小青龙汤系张仲景所创的经典方,由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甘草,法半夏,五味子8味药组成,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中药分煎液是将单位中药经煎煮,浓缩,干燥后精制而成,按传统处方配伍,直接加水冲服,与合煎液相比,具有服用量少,携带方便,剂量准确,药物稳定,便于储存等优点。本实验以中药经方小青龙汤中的有效成分甘草苷作为指标,比较该方用合煎法与分煎法制得的汤剂中甘草苷含量差异,探索中药复方汤剂不同制法对其有效成分溶出量的影响,对单味中药精制颗粒应用于临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器材
1.1 仪器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TCQ—250型超声波清洗仪,101-1-S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1.2 药材与试剂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河北);干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四川),制南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河南),炙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内蒙),法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贵州),白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安徽),细辛Asarun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辽宁),桂枝Cinnamomum cassia Presl(广东)。以上8味药材饮片经贵阳中医学院刘芃教授鉴定。甘草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71241–200304)。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净水。
2 方法与结果[1~4]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5 μm,4.6 mm×150 m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20∶80);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76 nm;柱温25℃。
2.2 溶液的制备及测定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甘草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制成浓度为0.74 mg·ml-1的对照品溶液,备用。
2.2.2 合煎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传统煎液法)
按处方称取药材饮片,麻黄10g,加8倍量的水,浸泡30 min,武火煎煮微沸后计时改用文火煎煮20 min,其余药材按处方称取药材饮片44 g,加8倍量的水,浸泡30 min后加入到已经煎煮了20 min的麻黄煎液中,武火煎沸后用文火煎煮40 min,趁热过滤,药渣再加6倍量的水,煎煮40 min后趁热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54 ml(1∶1)转移至蒸发皿中,浓缩至半流体状态,在60℃的温度下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一定量的干浸膏约0.6 g,精密加入70%的乙醇10 ml称重,超声处理30 min,放冷后补重,滤过,取续滤液0.5 ml置10 ml容量瓶中,加入20%乙腈定容至刻度,即得合煎液供试品溶液。
2.2.3 分煎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煎煮方法由宏宇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取麻黄等8味药材饮片,煎煮两次,合并两次滤液后浓缩成流浸膏,在60℃温度下干燥至恒重。8味药干燥至恒重后即得颗粒,按处方称取相当于合煎液原药材量的中药分煎液,用54ml水溶解后,转移至蒸发皿中,浓缩至半流体状态,在60℃的温度下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一定量的干浸膏约0.6 g,精密加入70%乙醇溶液10 ml,称重,超声处理30 min,放冷,补至原重,滤过,取续滤液0.5 ml,置10 ml容量瓶中,加入20%乙腈定容至刻度,即得分煎液供试品溶液。
2.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按中药分煎液供试品溶液制备的相当量分别称取除甘草以外的其余7味中药分煎液,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按合煎液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分别称取除甘草以外的其余7味中药饮片药材,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适量5份,分别置于10 ml的容量瓶中,加入甲醇制成浓度分别为18.51,37.02,74.04,148.08,296.16 mg·L-1溶液,精密吸取2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峰面积。其色谱图见图1。以峰面积值(A)对进样量(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A=183.51C+29.41,r=0.999 3。以上结果表明,在0.037~0.592μg范围内,甘草苷峰面积值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5 精密度实验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6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重复进样5次,测定相应的甘草苷峰面积,RSD=0.7%,结果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实验精密吸取放置0,2,4,6,8 h的样品液20 μl 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得相应的峰面积,合煎液RSD=2.2%,分煎液RSD=1.36%。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 h内稳定性良好。 2.7 重复性实验按中药分煎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供试液5份,分别精密吸取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得峰面积值并计算含量,RSD=1.89%。
2.8 加样回收率实验精密称取已知甘草苷含量的合煎液样品干粉6份,分别加入对照品适量,置10 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溶液10 ml,超声处理30 min,放冷后加入20%乙腈定容至刻度,摇匀,过 0.45 μm滤膜,同法测定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表1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略)
2.9 样品的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称取5份中药分煎液和合煎液,按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分别平行测定5次。结果见表2。表2 样品中甘草苷的含量测定(略)
3 讨论
甘草在小青龙汤方中起佐使作用,甘草苷是一个中等极性物质,故采用70%乙醇进行超声提取,在甘草苷含量测定过程中在测定方法建立过程中,分别作了不同色谱条件的探索,最后所采取的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测定方法可靠。
实验结果表明,小青龙汤的分煎液与合煎液汤剂中的甘草苷含量分煎液大于合煎液,从而为小青龙汤的中药分煎液替代合煎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9.
[2]伍慰萍,阎红涛,孙文基.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4,24(4):425.
关键词 中药资源 教学视频 课堂教学 年允收量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ourth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survey work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relevant reports and videos continue to emerge. In this context,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actively thinking and practice the use of the above video material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ime will b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of the abstract concept of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detail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video projection through the case of the video. In order to study the assistant effect of this kind of teaching video to the course.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teaching video; classroom teaching; annual acceptance
“中资源学”是本科生中药学及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较为宏观,涵盖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形成规律。其中部分概念较为抽象,初学者对其无法理解,更加难以背记,较难在考试时准确复现,诸如:年允收量,人工与野生混合饲养,国际标准化、民族药等等。
随着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的顺利展开,众多与中药资源相关的视频在各大电视台公开播出,并上传网络公开展出。在此大背景下,本教研室教师集中备课并讨论了利用上述公开资源的集中播放对本科生“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起到辅助作用的可能性。大家一致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视频的集中播放存在三个优点:第一,活跃课堂气氛;第二,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第三,提供讨论素材,拉近师生距离。
本文结合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优秀视频案例和心得体会,分析教学视频对加深课程主要概念理解的辅助作用。
1 走近科学―植物中的“钻石”
《走近科学―植物中的“钻石”》介绍了中药沉香的概念和市场现状,描述了人工获取沉香的流程,并记录了科学鉴定沉香化学成分的过程。白木香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期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与此同时,白木香中次生代谢物“油脂”的自然积累过程耗时极长,坊间甚至有“百年树千年香”的说法。所以高档正品沉香的市场价格可达每克数万元,号称植物中的钻石。从现有白木香种植面积来看,其年允收量是极低的值,不难理解一克沉香价格高达千元甚至万元的现状。与之相反的是,在另一个视频“通灵药谷”中出现的芭蕉,被称为“砍不死的芭蕉”,其生长速度极快,有效成分积累迅速。用沉香(年允收量极低)和芭蕉(年允收量高)两个例子的对比来事例化“年允收量”的概念较为理想。此外,视频中还提到通过打火钻的方式获得人工沉香的方式,这套方法获得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林励教授团队的认可,说明此类创新值得肯定和推广。
2 走近科学―食材新说之林蛙
《走近科学―食材新说之林蛙》借助常见菜品“木瓜炖雪蛤”背后的故事阐述了正宗“蛤蟆油”的基原动物――长白山林蛙的人工养殖状况。首先,视频介绍了人工养殖林蛙的半野生、半饲养策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科学家们的解决方式。随后,通过长春工业大学老师的讲解,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分辨真假蛤蟆油(长白山林蛙的干燥输卵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林蛙混品伪品的状态,警醒大家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当前部分中药资源混乱的市场,希望引起课堂对于中药资源鉴定和动物中药资源养殖两个问题的思考。
3 科技苑―揭秘麝香
《科技苑―揭秘麝香》记述了野生保护动物林麝总量从60万头陡然下降至2万头左右的历史,并着重记述了人工饲养林麝提高麝香产量的过程。不仅分析了产麝香关键期(有效成分积累达90%)中林麝可能出现的奇怪行为及应对方略,还分析了第二个产香期对麝香有效成分中含水量的控制方略。整套应对策略不仅表明人工饲养、繁殖林麝并高效获得麝香资源的可行性和成功经验,而且也突显了通过开发林麝资源可能带来“放归自然”方式改善野生林麝资源的良好预期。这是人工养殖重要动物中药资源的典型案例。
4 走近科学―搭上国际列车的中医药
《走近科学―搭上国际列车的中医药》的主要内容包括2014年初我国主导的中药材人参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并获得通过,以及2016年初我国主导的中药材三七国际标准成功立项等多个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些事件的过程都绝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波折重重,其间遭到了韩国、日本等中药材出口大国的重重阻挠。特别是作为世界上三七制品出口第一大国的日本,竟委派专家公开演讲反对我国标准制定的主导权。然而,我国昆明理工大学崔秀明副院长领导的团队并没有因此而将主导权拱手相让,相反是正面迎战,拿出多年来积累的成果,摆事实讲道理,用数据说话,步步惊心地夺回了中药三七国际标准的话语权。该视频客观反映了我国现在正处于由中药大国向中药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客观问题,包括大部分中药资源产品标准匮乏的现状,也体现了我国对重要大宗药材的重视。希望学生能辨证地看待我国中药资源发展过程中的新形势、新变革、新问题。
5 走遍中国―通灵药谷
《走遍中国―通灵药谷》通过一位壮族药农的视角了解“通灵药谷”这特殊生境下的多种民族药:绞股蓝、荨麻科植物“咬人树”、芭蕉、鸡血藤等等。壮药体系也是较完备的一类民族药体系。伴随鸡血藤名气的上升,其价格已经从一公斤几毛钱上升到几十元。这个过程正是民族药资源被重视和开发后,其经济价值逐步展现的过程。希望学生能够在直观了解壮药的同时,思考民族药资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体系。
6 野外调查及3S技术
《商南调查队-野外调查集锦》是由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执行单位“商南调查队”的自拍实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的相关指导性意见和规定,为了维持本次调查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每个调查队都要求进行自拍实录,特别是需要对负责地区关键中药资源的野外生境、人工栽培/养殖状况等关键因素建立影视资料和照片资料。通过记录员的翔实记录,不仅让学生直观了解到野外调查需要进行的各种资料采集、实验记录等项目。而且让学生直观了解到黄精、贯众、等资源的野外生存状况。此外,该视频还涉及到“3S”技术等相关知识,信息量较大。
7 中药材交易市场―药都樟树
《药都樟树-白芍炮制技巧》记述了我国最大的17个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的药都樟树的历史传承和现在的状态。并展示了“白芍飞上天”的樟树特色炮制工艺及其传承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药材交易市场”这个重要概念,还使其学习到了《雷公炮灸论》这部名著。从细节来讲,明确了中药材集散地的概念,也再次明晰了道地药材的概念,是对于重要概念“道地药材”的课上复习。
8 沙漠人参―肉苁蓉
《沙漠人参―人工栽培肉苁蓉》记述了新疆牧民(阿拉善左旗)协同科技工作者,通过潜心研究、辛勤劳动终于研究出了一套培育梭梭林恢复沙漠生境获得生态利益,利用梭梭草的根系种植肉苁蓉创造财富获取经济价值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优秀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优秀成果,不仅用市场经济的杠杆调动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引得出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地广人稀的沙漠区域定居,参与到肉苁蓉的大规模种植活动中来,充分体现了该策略的成功性,值得学习和推广。
9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视频所包含的主要热萦幸韵录傅悖嚎蒲泄ぷ髡叨杂谌斯ぱ殖冬虫夏草的尝试;牧民对野生冬虫夏草的追逐;高原草甸地区冬虫夏草的野外生存条件。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视频理解中药资源野外生境和人工干预的现状,了解这种重要资源的背景。特别是利用视频片段理解GPS技术在寻找蝙蝠蛾幼虫时的应用。
10 大家吴征镒―中国植物志
《大家吴征镒―中国植物志》视频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吴征镒院士的生平,吴院士主编的中国植物志对我国植物区系地理状况的整体描述等。 结合视频了解我国中药资源跨区域分布的特点,为中药区划的概念打基础。培养学生为科学研究献身的情怀,理解中药资源第四次全国普查的 “承前启后”意义。
11 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借助采访对象张挺工程师,以凤仙花科水角属植物水角种子萌发失败,随后继续出发赴其野生区域采样为主线,揭示了建立种质资源库的科学意义,讲述了如何保护现有植物的种质资源。不仅分步记述了种质资源的采集、分类、储存的各个步骤,还以五针松植物作为例子讲述了野外保护种质资源的手段。希望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与种质资源库有关的信息和知识。
12 羌活的人工抚育―发芽技术
《羌活人工抚育―发芽技术》记述了利用人工诱导的方式使羌活发芽的经过。不仅体现了人工干预可以起到的重大作用,也开辟了中药资源开发的新方法和思略。希望通过本视频让学生理解通过不同渠道搜集整理信息的策略,并能以羌活的例子作为启发思考其它相关资源的开发策略。以本课程视频作为教学实习的前导课,承接下次课的教学实习,为学生自己讲述中药资源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教学视频所包含诸多鲜活的事例、有趣的故事、严谨的逻辑,也包含“中药资源学”课程的重要概念及其延伸。对这些视频的灵活运用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切实地将抽象的概念跟具体的事例紧密联系起来,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有较大促进作用。通过一个学年(2015-2016学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视频的课堂集中播放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已初见成效。
然而,下述问题依旧需要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第一,如何编排视频的最佳播放顺序,如何使得每一个视频节次体现出鲜明的主题;第二,教师如何精确把握视频中众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结合视频讲授时如何把握(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00页)主干,减少枝蔓;第三,视频播放时老师应该如何掌握节奏,如何拿捏在播放视频时提出的问题和时机。
参考文献
[1] 周荣汉.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2] 王文全,沈连生.中药资源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3] 杨世海.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周秀佳,徐宏发,顺庆生.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5] 万德光,王文全.中药资源学专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 何本鸿,朱敏英.中药资源学.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7] 王文全.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