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英语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从研究探讨到经历了逐步推进,从整体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到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国际信息相互交流的今天,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的推动下,更要求我们与国际社会接轨,取其长处,完善自身素质修养,尤其是职业教育。对于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其内容体系划分为词汇与短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几大部分。由于不同的年龄段有其各自的特点,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针对于幼儿教师英语口语交际教的研究。
关键词:
职业英语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信息技术跟学科整合更加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强大的支撑点和动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现在还处于初级起步状态,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英语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学科的整合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职业英语教学中很多困难和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对陌生的科学领域知识储备不足、中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运用难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感到乏味枯燥、缺乏英语氛围以及对于所学知识找不到适合的场景运用等方面。因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职业英语教学的特点深入研究了英语教学设计整合基本方法、职业英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诊断整合点,整合点诊断的基本方法、英语教学有哪些共性整合点,共性整合点的解决策略以及英语教学设计的模式研究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呈现,体现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对于实践教学起到一些指导性作用。
一、背景分析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从研究探讨到经历了逐步推进,从整体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到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国际信息相互交流的今天,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的推动下,更要求我们与国际社会接轨,取其长处,完善自身素质修养,尤其是幼儿教师的自身修养。由于幼儿教师属于职业技术范畴,因此自身文化素质有限,所以就更需要她们懂得“自己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她们所学习的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更要通过学习外国教育集团如何注重孩子教育,如何培养其独立的一面。在这些条件下需要我们把国外好的地方一点一点“吃”透,尤其是在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今天。对于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其内容体系划分为词汇与短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几大部分。由于不同的年龄段有其各自的特点,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针对于职业教育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来进行整合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设计、分析职业英语口语交际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找到其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整合点,研究整合点的解决办法。探索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师英语口语教学整合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可以增强生动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英语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多维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多器官用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教学案例也有些设计方面不足之处,比如创新性方面,在练习环节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形式,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下,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背景课堂,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且教师利用了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还大大提高了教师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通过我们案例研究,信息化教学效果明显,预期的目标是: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平台下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运用信息手段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三、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教学整合
1、职业英语听说教学特点
教学实践中不乏这样的学生:笔试能力超强,但对话能力超弱。甚至连日常会话都很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听说训练。而对于职业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种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听”,只有听得准确才能理解其含义并开口说出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才能学会用英语去思维。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听说自然也是基础。实物教具当然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但有很多话题的学习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物去展示的,因此这是就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
2、整合点及解决方法
语言知识的获取,应该是在一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比如我们从出生起学习母语一样。因此学习英语也必须从听、说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听说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广泛听说材料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在网络上选取适合幼儿师范学生的听说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扩大听说材料的获取范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创造良好听说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说”出来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要通过模仿、复述到大量的口语对话练习。在模仿复述阶段,可以借助各种多媒体资源给学生采集英文故事、英文电影来丰富教材听说内容培养学生用英语去思维。让学生尽量去模仿和复述,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对话练习阶段,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讲已掌握的知识脱口而出。学生在对话时,语言的复述也会越发地灵活。在口头表述非常顺畅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用“写”的形式去复述,从而将“听说”能力向“读写”能力迁移。
四、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可以增强生动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英语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多维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多器官用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教学案例也有些设计方面不足之处,比如创新性方面,在练习环节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形式,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下,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背景课堂,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且教师利用了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还大大提高了教师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通过我们案例研究,信息化教学效果明显,研究实现了: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平台下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运用信息手段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作者:沙原 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解月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6]陈春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2002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效教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张建钢的博客《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师 培训模式 多媒体网络环境
目前,在我国,英语学习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幼儿英语教育日益成为当前的教育热点。为了更好地实践幼儿英语教学,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然,师资是决定幼儿英语教学成败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幼儿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一个最为迫切的问题。然而,现阶段幼儿英语教师的培训还比较薄弱,鉴于此,探究切实有效的幼儿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培养素质过硬的幼儿英语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1 幼儿英语教师师资情况简介
1.1 从学历上看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普片提高,基本为大专或本科毕业。
1.2 从专业上看
超过一半的幼儿英语教师毕业于幼师专业。这些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学方法灵活、富有感召力,善于制作益于教学的教具、创设幼儿喜闻乐见的情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但是,她们的英语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扎实,特别是语音语调还存在着发音不标准、语调别扭的问题。同时,在用英语组织课堂和指导幼儿时还有一定难度甚至会出现一些基本的错误。另外不到一半的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这些教师具有标准的发音、流利的口语、扎实的英语技能和专业的英语知识,然而他们不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没有接触过幼儿英语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教学法,因此他们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学习。
2 现有幼儿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及存在问题
显然,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或者幼儿园园长已经发现了幼儿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因此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然而国内目前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培训模式,这种学历补偿式的在职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幼儿英语教师“量”的急需,但随着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和对幼儿英语教师“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无论是“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的培养模式还是所谓的“园本培训”、“置换培训”、 “国际化”培养模式、“一专多能”培养模式、“前店后厂”培养模式、“教研相长”培养模式等新模式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
2.1 培训课程的设置大多源于对培训机构自身资源的考虑,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存在偏差。
2.2 培训机构往往承担者所在地区的培训任务,工作面广、量大,无法兼顾幼儿园之间、教师之间的差异,难以完全满足学前机构与个别教师的特殊需要。
2.3 教师所接受的培训活动往往是一次性的或重复的,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又很少通过持续性的学习来确保其在培训中所接受的观念、知识或技能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4 由于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有限,加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只能是各幼儿园通过委派的形式,使部分教师参加培训。这样即使是接受培训的教师回到幼儿园后有热情将所学到的新思想、新方法付诸实践,却因园内的其他教师很少理解这些新东西,而是他们之间难以形成默契。
3 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幼儿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3.1 多媒体网络环境
多媒体网络(Multimedia Network)指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既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图象、动画等,也包括把这些媒体结合在一起的超媒体技术。(王绍钦,杨继环,2003)多媒体网络环境充分运用当今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体现在声音、图象、影视、动画中,它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讨论的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教学的参与意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培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使培训信息量大、效率高、反馈及时、交互灵活、学习多地点、非定时。
3.2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幼儿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
它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
③建构主义提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有利于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四大属性充分体现,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基于上述理论,建构多媒体网络下的幼儿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有其科学性、时代性、主动性、探索性、创新性,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幼儿英语教师多重感官的积极反应,提高学习效率,彻底改变幼儿英语教师培训投入大、费时多、收效低的局面。
3.3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幼儿英语教师培训内容丰富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幼儿英语教师培训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培训内容。
①幼儿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学习幼儿英语教学法的诸多理论知识。
②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培养幼儿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英语专业知识、技能、幼儿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素质。
③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掌握幼儿英语的教学技能。
④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拓宽听课机会,观摩优秀教学案例和同行教学实录。
总之,将多媒体网络环境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师的培训,增加培训的可操作性,丰富培训的内容、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卓.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学法的选择与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何高大.论外语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元化[J].中国外语,2005(6).
[3]刘新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1(9).
[4]赵婧.谈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J].齐齐哈尔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意识培养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其中,在词汇教学中融入部分英语习语,就是为二者搭建桥梁而进行的探索尝试。
【关键词】英语习语;推动;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76-01
1 融入英语习语,拓展词汇知识
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情景:当老师领着学生学习“颜色”、“数字”等词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说了;当老师指着这些词汇让学生朗读时,他们显得那么漫不经心!即使部分学生在认真“配合”课堂活动,但实际上在那个时段里他们并没有太多新的收获。因为,那些词汇,他们已经在幼儿园或小学里学过,已经变成了已知的知识。简单的认知活动已对初中生构不成好奇和挑战。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在进行“颜色”词汇教学时,我融入了部分英语习语,进行了教学尝试。
“颜色”教学案例:在进行了颜色词汇听说辨析这一基础形式的学习后,我添加了两个拓展活动:(1)听故事认识颜色家族。One day, the Greens have a party for their daughter, Ann. Their friends, the Browns and the Whites come over to their house. They bring some gifts to Ann. Ann’s favorite gift is a book named The Blacks and Their Pets…通过这个故事,学生突然发现颜色词汇原来可以表示英文家庭姓氏——“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含义吗?”随着知识的拓展,他们又开始质疑、渴望了解更多。(2)图文猜测。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英语文化的多维度含义,我展示给学生下列内容: 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 in black and white(白纸黑字)once in a blue moon(千载难逢),She is a green hand in learning English.(一个生手)She is in the pink of condition.(身体健康)。学生根据文字和图片,猜测习语的意思。在由直白的翻译到正确含义的感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趣高昂。他们不仅了解了习语在生活中的正确含义,还顺势学习了其它词汇。
以上教学实践说明,把英语习语融入词汇的教学中,是在重视词汇本意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拓展和补充。它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又为学生的英语知识增添了外延和内涵。同时,它又解决了简单认知活动的重复低效问题。
2 融入英语习语,增加词汇学习的趣味
在对身体部位词汇进行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任务活动:教师对学生发出“Touch your head! Touch your ear! Touch your nose!”等指令,学生做动作配合。固然这一任务对加深词汇印象起一定作用,它可以适用于学龄儿童,但对中学生来说,是否有些“低幼”?鉴于这种认识,我对身体部位词汇教学进行了教学探索。
“身体部位名称”教学案例:在对词汇进行整体认读后,加入英语习语,设置相应活动,辅助教学。(1)习语学习与动作模仿。例如,让学生学习和动作展示“face to face(面对面), hand in hand(手拉手),neck and neck(齐头并进)”等。其设计目的就是利用词汇的重叠性强化语音,同时拓展它们的短语用法。(2)情景猜测:教师做动作,让学生猜测习语的意思。如:Give me a hand. (帮我一下。)Foot the bill.(付帐。) nose at something(嗤之以鼻)。这一任务设计是在学生已经动起来的基础上的层次递进的活动,它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习语,也让课堂气氛倍加活跃。(3)汉英习语匹配。中文中有许多习语、俗语和典故。不同地域的语言中是否也存在相同意思的文化现象?通过中英文习语匹配的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Three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英汉习语表达方式,并且明白了语言的产生源于生活,即使来自不同的地域,人们在用语言表达思维时也会存在共同的心理倾向。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增加了词汇学习的趣味,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的博大精深和异域风情。教学实践说明,把英语习语融入词汇教学中,穿插适当的游戏和挑战任务,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不仅会使学习过程具备趣味性,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习过程由简单的认知成为能够激起思维火花的智力活动。虽然单纯的词汇学习容易枯燥乏味,但我们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活动,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探究欲,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在融入英语习语进行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害怕低年级的学生无法接受比较长的短语或句子,只要他们感兴趣,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3 融入英语习语,接触英语文化
英语习语(idioms)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歇后语、俚语、典故等,它是英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地理、历史、、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语习语在形成的过程中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把英语习语融入词汇教学,已不仅仅是词义学习的本身,而是在接触英语文化。 例如:
(1)在“动物名称”教学时,我请学生在“趣味欣赏”中感触“动物”在西方人的情感价值观中所处的位置: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a lame duck (举步维艰)a lucky dog(幸运儿)等。
(2)在“数字”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数字”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沟通”: one by one(一个接一个),twos and threes(三三两两),at sixes and seven(乱七八糟),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千恩万谢)
(3)在学习finger时,我给学生讲了“the finger on the wall”典故的由来:《旧约》中记载:古巴比伦国王Belshazzar(伯沙撒)在宫殿里设宴纵饮时,忽然看到一个神秘的手指在王宫墙上写着看不懂的文字,后来,国王听了犹太预言家Daniel的解释才明白,墙上的字表示“大难临头”。如预言所示,Belshazzar当夜被杀,新国王由玛代人大利乌继任。由于这个“身死国王”的典故,the finger on the wall(墙上的手指)或the writing on the wall(墙上的文字)常和动词see或read连用,用来形容“不祥之兆”。
这种有意识的英语习语输入,不仅可以辅助学生阅读英文杂志、观赏英文电影,接触英语文化,而且还能带动一种学习习惯——使学生乐于在课外去收集一些贴近生活的英语素材。在几次展示课上,学生展示了上百条英语谚语、俗语、习语,其涉及的词汇量大大超出了初中低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标准范畴。
关键词: 任务型语言教学 英语 口语 职校 语言运用能力 素质教育
1.引言
对于我国大部分职校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唯一使用和体验英语的地方,在课堂外,他们很难有机会去接触和演练学过的英语,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能够熟练运用这门语言的基础人才,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已满足不了当前形势的需要。只有对英语教学进行革新,对课堂进行改革,才能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国正在对职业学校基础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30多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主体性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中学,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种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也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本文将围绕这一教学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2.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基础
2.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及必要性
任务型教学强调应用,努力给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它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它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类型和组织形式,既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而且有利于合作学习。
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带来如下变化:
第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营造语言的运用氛围;
第三,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
第四,布置英语语言、文化环境。这些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条件。因此,《课标》大力提倡任务型教学。
2.2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课程理论等。下面择其两种主要来源,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交际教学理论等几个方面来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理念。
(1)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有以下四个特征:
1)学习者建构他们自己的理解。
2)当前的理解决定所建构的新知识。
3)社会交互作用促进学习。
4)有意义学习出现在真实学习任务中。
它倡导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交际教学论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海姆斯提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的学说,即:
1)形式是否可能。
2)实际履行是否可行。
3)根据上下文是否恰当。
4)实际上是否完成。
“交际能力”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不能只学或者只教语言知识本身,还应该了解和教授与该语言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努力克服母语文化和习惯的干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这四个部分的要求为参考,尽量创造适宜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的环境,确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3.1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法认为口语教学的内容应是语言知识教学与培养在各种场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二者的结合,共同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教育目标。从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这三个方面来描述一个人的口语能力,即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包括语音、语调、语法规范、用词恰当;掌握说话规则,了解语言的文化特征,在特定的情景或社交场合下能够恰当得体地使用习惯表达法和正确的语体;熟悉交际的策略,会使用会话技巧及利用非语言手段克服因语言能力不足引起的交际困难。
3.2任务型教学法在职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交际任务,创设交际情境,铺设交际路径,积极引导学生“敢”说、“会”说、“多”说,走出“哑巴英语”的困境,推动职校英语教学,实现口语交际的功能。
我国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调查的现状令人担忧。笔者所在南京市女子中专――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在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时发现,擅长口语、能与外籍教师进行日常会话的学生只占16.2%。学生说英语时,有33.1%的学生感到害羞,26.2%的学生感到紧张得说不出来,只有24.3%的学生很乐意使用英语与别人交谈,而能自然流畅、充满自信地进行英语交际的学生仅占17.4%。(见下表)
传统口语教学有许多不足之处:
(1)传统型口语教学过于强调准确性。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听说法,即只让学生反复机械地操练语言的结构形式,忽略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学生活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有些教师对语言形式要求够细、够严,让学生反复操练一些死的语法结构。
(2)纯粹的语音教学。在过去几十年来时间里,口语教学偏重于教语音,学生发音准了,却还是不会用英语连贯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片面追求熟巧。大多数教师让学生操练一些已有明显答案的问题或互相转述一些大家共知的事实,有的教师让学生背诵,记忆课文,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反复操练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些做法忽视了语言形式的情景性,学生还是不会在不同场合用恰当的语言结构表达特定的语言意义,因而无法进行正常交际。
在职业学校英语口语教授中,任务型口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以任务为依托,以培养和提高职校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交际性。
4.任务型口语教学案例
4.1有关背景
本教学案例为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二届英语优质课评比参赛课,所教授的为职教版教材第一册第十三单元,围绕Television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所教授的是Speaking部分,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观点和看法。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怎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呢?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个很好的途径。下面笔者主要谈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赛课中的成功尝试。
4.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掌握对话中出现的生疏词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对话,如:opinion,worst,terrible,joy,joyful等。学生应该掌握生词词组和对话大意,并能用本课所学英语词汇来完成基本任务。
(2)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观点和看法。根据新课改的精神,特别强调学生在不同语境下正确运用语言。因此,本课的技能目标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能用英语流畅地完成语言交际任务。
(3)情感目标: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首位,营造快乐、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树立自信心,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本单元通过选用砺志向上的情景任务,并设计“生活箴言”,巧妙通过多彩任务的设置,将德育教育融进英语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3实施(课堂教学实录)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引入(Leading In)――热身活动,笔者设计一个简单任务,复习与本课相关的内容,为实施任务作铺垫。
(2)任务前阶段(Pre-Task Phase)。介绍任务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呈现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呈现、介绍、操练与任务有关的单词和短语)。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
1)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What does Eliza think of winter?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快速阅读本篇文章激发“说”的兴趣。
(3)任务中阶段(During-Task Phase)――做任务(个人、小组、集体完成任务)
在说的部分,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先要求学生进行简说,先弄清对话含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了解整体,然后逐步掌握各部分的教学内容,最后完成不同难度的口语任务。任务型教学法突破了在教学内容方面由部分到整体的传统英语教学思想,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一部分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两个口语表达任务,
1)要求学生找出对话中出现的一些表达观点的短语,并辨别出句型适合于正式或非正式场合,通过表格的反复呈现,使学生们一边说一边进行记忆。I’d like two students to give us a summary of phrases about expressing opinions.
2)For different seasons,give your different opinions.
要求学生看季节照片,并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用表达不同观点的方式描述不同季节的优缺点。
以上任务的难度是由浅入深进行设计的,因而,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活动,进行学习。
(4)任务后阶段(Post-task Phrase)――反馈。
A.检查、评价完成任务的情况。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以口头,填表等形式作评价)。
B.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再一次通过活动强化本课英语口语表达难点。
在说的后部分,为进一步巩固口语成果,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两个口语表达任务,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施分层教学,这里做了许多处理,设计了两种不同的任务,由简入难。
(5)布置作业(Homework)――布置作业(注意做与任务有关的作业或为下节课做准备的作业)
最后是作业部分,通过一个设问:Do you still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expressing opinions?(你还想了解有关表达自己观点的更多方式吗)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探究学习的更大热情,这时给学生布置两项任务:
1)Review the useful expressions of level A.Read and act the dialogue in Task 1.复习对话并分角色表演对话。
2)Situational dialogue:
We see TV ads every day.Some people think they are helpful,but others don’t think so.What’s your opinion? 设置情景对话,让学生分组对电视广告效应作出自己的评价,也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4.4简析
本课是“说”,笔者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职校学生的年龄状况、心理特征,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一系列任务,由简到难,尽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增强学生会话的信心,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在这节课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任务,例如较容易一些的问题型任务,如回答问题、描写照片、猜谜语等;也设置了较难的项目型任务,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标,通过有梯度的任务操练,把握好了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上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强任务派”原则逐步分配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笔者注意加强任务中的即时评价,因此,发挥了教师“组织任务,点拨评价”的作用,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这节课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把握得比较到位。本次赛课,笔者荣获了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二届英语优质课评比综合二等奖的好成绩。
4.5这个教案体现了任务型口语教学法的以下几个特点
(1)改变课内学习和语言环境,创造语言运用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改变学习方式,组织口语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3)设计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流利性。
(4)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确保了语言的得体性。
(5)建立了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克服了口语交际中的情感障碍。
(6)有助于评价体系的完善,更新评价观念――注重过程评价;调整了评价手段――各项技能的综合评价;充实评价的方法――以人为本的全面评价。
5.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水平,英语教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的内涵,培养职校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达到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的综合目标。
(2)在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中,创建为学生提供在课堂内模拟自然语言学习环境的各种条件,但不能否认语言知识与集中在形式上的练习。
(3)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的形式,还要强调形式、意义和功能的结合。
(4)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的理念是调动职校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
(5)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应与传统语言教学方法同时使用,探索提高职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任务型语言教学,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地域差异,找出更加适合职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交际能力是语言课程的最终目标,并适当注意语言的真实情景和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把课堂学到的语言应用于不可演变的真实世界中。任务型口语教学就是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思维,千方百计地提高职校学生的口语。
总之,“任务型”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趋势,值得大家探究。我们要科学地理解任务教学,就必须要认真地研究,只有真正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仔细推敲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任务难度、任务设计及课堂教学实践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自身的主体性,自主地去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有成就感、荣誉感,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学英语口语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
[2]杨永胜.浅述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0卷(增刊).
[3]张东波.口语教学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9,第13卷,(3).
【关键词】文化 ;英语词汇
1引言
我国在2001年7月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课程目标中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其具体内容有低到高大致为: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能体会交际中语言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词汇这一环节起教师就要注意适时介绍西方文化知识,将其融人词汇教学,引导他们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起点处就向学习者输送英文素养,提高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最终达成有效流畅的交流。词汇教学中适时介绍文化知识对学习者词汇能力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进行词汇教学时切不可只注重词语知识,忽视其文化传承,也不可将词汇知识与文化含义分割介绍。要做到适时融合,否则将会造成事倍功半甚至负面迁移的后果。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词汇教学中西方文化介绍只是给他们提供了零散的英语文化信息,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相当于“授人以鱼”。这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意识的培养。这种融文化知识于词汇教学中的思路和方法恰似“授人以渔”。多年以后.学生可能忘记了老师所讲授的具体文化知识点,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下所培养起来的跨文化意识以及随之而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伴随他们终生。这正是我国英语教学目的之所在。
2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包括实物、文学、艺术、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而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般说来,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反映文化。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且最能体现时代和社会变化的一个要素,因而它不仅受到文化的制约,而且也能生动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体现的非常突出,涉及的面也最为广泛。了解词汇层面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既有助于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把所学词汇得体地运用于实际语言交流中。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在编排体例上突破了传统模式,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态气息,体现时代精神。整套教材中,语言知识,技能和跨文化意识能有机结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根基上向学生输送英文素养,使其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为日后准确得体自如地运用词汇知识表达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事物和从事活动的意识倾向。在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学生刚接触英语时,都有一种好奇心和兴趣。而现在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有的孩子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简单的口语,等他们到中学时那种新鲜感全无。再加上随着所学语言知识的增多、内容的加深,尤其是现在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词汇量相当大,每一单元都有60到100个新单词,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因学习滞后而产生厌学情绪,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求知情趣淡化、主动性弱化、学习能力退化,从而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素质和英语知识水平的形成和发展。
3问题与探索
只有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学习者才能积极正确地对单词的意、形、义进行推敲和思考。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3.1正确树立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树立文化意识,注重传授必要的文化知识,如英美文化背景、风俗和习惯等,使语言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接受,例如,自从17世纪初荷兰人把中国的茶叶介绍到了欧洲,茶就逐渐成为英国传统大众化饮料,自然也就引发出不少习语。英国人酷爱喝茶,因此“一杯茶”(a cup of tea)就不仅仅是用来解渴的饮料,而喻指“令人喜爱的东西”。Jazz isn’t my cup of tea―― I prefer classical music.(我不喜欢爵士乐,我喜欢古典音乐。) 除了茶,面包和牛油是西方人的主食,没有了这两样东西,他们就活不成了。所以bread and butter就转义成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谋生之道”。例如,I don t write just for fun―― it’s my bread and butter.(我写作并非只为了乐趣,它是我的谋生之道。)
3.2重视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英汉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进行英汉文化对比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理解英语文化习语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对重要词汇的文化背景进行必要的解释,并且与汉语进行比较,要求学生记忆一些与汉语内涵和外延不同的英语词汇。英语和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其概念意义表面上似乎对应,但它们在指称的范围、表达的程度和隐含的褒贬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英语的“people”和汉语的“人民”在概念意义上就有差异。英语的“people”只是指人的数量的多少,而汉语的“人民”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
3.3密切关注英语词汇的新变化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也不断涌现,促进了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据统计,互联网上每天大约要诞生5O多个新生词。若想掌握英语单词,跟上英语词汇本身的快速膨胀,就不能不了解英语词汇的起源、词族的逻辑发展、造词的思维方式、词汇应用的科学文化背景,以及现代英语词汇的构成法则。随着现代英语的发展新词汇、新的表达法不断出现,旧词新义也更为普遍。这些词汇是一国文化的侧面反映。我们应该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这些词汇上,以便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词汇的变化最快也最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如这几年世界遭受了一些灾难,产生了SARS(非典型性肺炎),bird flu(禽流感),如2009年从墨西哥爆发的新的流感病毒,H1N1等词。2004年东南亚的天灾海啸使得“Tsunami”一词也应运而生。这些词汇反映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了解这些词汇实际上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该领域的文化,而对某领域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必然有助于词汇的学习。
4教学建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的同时,掌握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需要科学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渗透文化资源,拓展文化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牛津英语》教材中的原有文化内容,渗透相关文化信息,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
4.1语境教学法
因为缺乏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我国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调控的课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牛津英语8AUnit3 主要是介绍世界各国名胜古迹。在学习这一单元的一段时间里,教师可以在教室四周贴上富有各国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气息的图画。如:英国大本钟,悉尼歌剧院,美国自由女神像。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而且更好的让学生理解places of interest from all over the world这一词组的含义。
4.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历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把它用在跨文化教学上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将抽象的文化差异知识置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借助于或真实或风趣的案例,介绍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很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很多英语教师引用过与汉语文化中表示谦虚时常用的“哪里哪里”相关的这个“非常案例”。案例情节如下:有一位高级领导携夫人到国外访问.自然有翻译人员随行。当老外夸赞领导夫人的美貌时,不假思索的翻译将领导的谦虚之词“哪里哪里”直接译成“where and where”。老外的回答是“Every where (浑身上下那儿都美)”因为不明就里的老外还以为人家等他夸夸夫人什么部位美呢! 结果使的那位领导非常尴尬。还有,有一留学生在国外,听到有人喊Look out!立刻把头伸到窗外,结果遭遇到被泼一盆脏水。虽无处可查这些案例的出处来源,但不失为经典跨文化冲突教学案例。其中的文化冲突造成的恶果足以提醒学生们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足以鞭策英语学习者从字词所含的点滴文化信息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