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肠道的健康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腹泻;健康知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99-01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在肠道门诊发现相当多的家长对感染性腹泻认识不够,院前家长自行给药情况相当普遍,用药上存在着滥用抗生素、滥用止泻药、缺乏液体疗法等众多用药误区。我们对本院肠道门诊就诊的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家长200例进行相关院前健康知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来肠道门诊就诊的小儿感染性腹泻家长200例。年龄23~55岁,文化程度:小学50例、初中102例、高中30例、大专以上18例。200例家长诊断均符合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1](GBl7012-1997):1)有相应流行病学资料。2)腹泻、大便每日大于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粘液便、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3)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4)粪便常规检查: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粘液便、血便。镜检可有较多红白细胞,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根据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关健康知识情况:感染性腹泻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发病时首选救治行为、相关用药情况主要为抗菌素、止泻药物;液体疗法;饮食管理;健康知识来源。
2结果
2.1小儿感染性腹泻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知道病从口入即进食不洁饮食引发的20例占10%,认为受凉引起的52例占26%,不知道原因的占128例占64%。
2.2发病时首选就治行为:家属自行购药治疗92例,占46%;村、街道医务室治疗的56例,占28%;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治疗的44例,占22%;认为腹泻不需治疗的8例,占4%。
2.3肠道门诊治疗前相关用药情况:滥用抗生素较普遍,认为腹泻就提示有炎症,得用抗生素的162例,占81%,就诊前已使用了148例,占74%,且在村、街道医务室百分之百使用了抗生素。使用头孢类、青霉素176例,不清楚所用抗菌药物名称24例。滥用止泻药也相当突出,认为拉肚子了,就应当立即使用止泻药的152例,占76%;已经使用了84例,占42%。其中药店建议使用56例,村、街道医务室建议使用有28例。
2.4液体疗法:145例家长认为腹泻后应多补液体,但大多数家长主张用开水或用饮料补充,仅36例知道应用糖盐水补给,但均不知道如何配制。知道并使用ORS液的仅20例,占l0%;在村、街道治疗的56例中给足液体的仅5例。给予ORS液口服的仅4例。其他不了解45例。
2.5饮食管理:有46例家长认为“越吃越拉,应减少进食或短时问内禁食”,以减少腹泻的次数,占23%;有52例“吃归吃,拉归拉”,仍然不注意饮食卫生,占26%;有68例家长认为“可以继续饮食,但需要有所选择的如忌油脂食物等”,占34%;有32例家长知道进食流质,但往往加糖食用而不用盐,占16%。
2.6健康知识来源:来源于书刊、杂志的56例,占28%;来源于墙报、宣传资料以及科普资料50例,占25%;来源于广播、电脑等媒体30例,占15%;来源于长辈、同事、他人或自己感悟的64例,占32%。
3讨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疾病,是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引起感染性腹泻病因比较复杂,常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治疗强调尽早口服补液、继续喂养、脱水征的识别、补锌治疗,提倡母乳喂养,推荐应用新ORS配方。本次调查发现:1)家长卫生知识淡薄:多数小儿感染性腹泻家长没有把好病从口入关,不注意饮食和手卫生,患儿使用的奶瓶没有每天消毒,给患儿准备食物前,没及时洗手。 2)不及时就医:自行不合理用药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其一,滥用抗菌素,滥用主要表现为盲目用药、给药次数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病程超过1天时使用率明显增加,本调查中24例不知道所服何药情况下服用了抗菌素,可见盲目用药的比例不低;同时相当一部分感染性腹泻的患儿不需要用抗菌素[2],只要正确的饮食指导,调理肠道、采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物调节剂及液体法即可获痊愈,并且不恰当的抗菌素治疗可使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吸收及消化功能障碍致腹泻迁延不愈。其二。滥用止泻药物,其实一般的感染性腹泻均不需要使用止泻药,因为使用止泻药和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3],会使肠道内的食物滞留时间延长,助长毒素的吸收,患儿使用后常出现腹泻暂停,腹胀痛。呕吐加剧,更有甚者出现高热,加剧原有病情。盲目给予止泻药非但无效[4],反而会影响腹泻对机体保护的一面,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3)对液体疗法知识缺乏认识,虽然大部分家长知道需要补液.但往往只知道多饮开水。其实患儿大量饮用低张或无张性液体,再加上患儿本身上吐下泻,使得大量电解质丢失,常合并低钠低钾出现,常表现为乏力、四肢酸软。同时.相当一部分村、街道医务工作者对液体疗法知道甚少,表现在补液不足,没有常规给予ORS液治疗。4)饮食管理还远没有被家长接受,相当一部分家长仍然采用传统腹泻饮食疗法即控制饮食,甚至短时禁食,还有一部分家长仍然不注意饮食。其实,实验已经证实,感染性腹泻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仍可被有效吸收。合理饮食可阻止肠粘膜双糖酶活性下降,促使肠粘膜的再生修复,只是,感染性腹泻期间应给予低脂流质饮食嘲,少食多餐,病情好转后给予易消化、少渣饮食[5]。5)家长获得健康知识来源比较单一。本组资料调查显示:家长对感染性腹泻相关知识认识缺乏、模糊,相关就治行为存在众多误区,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为此,各卫生防疫机构应通过广播、电台、网络或利用宣传单、书刊等方式进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村、街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我国卫生部制订并了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6],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止泻药物,推广新ORS液的应用,正确的饮食指导,鼓励医务工作者面对面向家长进行腹泻相关健康知识宣教,缩短腹泻病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手册[C],2004,82
[2]张兰.腹泻病患儿家长健康知识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64
[3]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肠道门诊培训教材[C],2005,15
[4]王吉耀主编.内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467
【关键词】从业人员;抗HAV-IgM;抗HEV-IgM;肺结核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10-02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为全面了解我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掌握我区从业人员甲肝、戊肝、肠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从事食品和公共卫生行业的疾病的人群发病率,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现将我区2012年食品及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在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以及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21136人,其中男8874人,女12262人。
1.2 体检项目 内科(心,肝,脾,肺)检查,皮肤检查,胸部X光透视检查,抗HAV-IgM、抗HEV-IgM、血清谷丙转氨酶检测(ALT),肛拭子培养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
1.3 检查及检测方法 检查及体检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谷丙转氨酶检测按照速率法,沙门菌和痢疾杆菌检测采用国标方法。
1.4 不合格体检结果定义 从业人员经初检或复检谷丙转氨酶升高并且抗HAV-IgM、抗HEV-IgM阳性,肠道致病菌培养阳性,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符合其中1项者定义为体检不合格,不予以发放健康证明。
1.5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从业人员体检情况 21136名从业人员体检有5人不合格,合格率为99.98%。男性合格8873人,合格率为99.99%;女性合格12258人,合格率为99.97%。男性的合格率略高于女性。见表1。
2.2 不同场所从业人员体检情况 食品类从业人员体检合格13627人,合格率为99.97%,公共场所类从业人员体检合格7504人,合格率为99.99%,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合格率略高于食品类从业人员。见表2,
2.3 传染病检出情况 传染病的检出率和构成比见表3。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s,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绝大多数发病者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通常病症较轻,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呼吸道炎症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个别病情发展迅速的病例若缺乏及时治疗将导致死亡[1]。
2008年4月全国多省份出现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同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国家卫生部纳入丙类传染病实行依法监测、报告及管理。到目前为止尚无手足口病的保护性疫苗和特效治疗手段,因此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系统对手足口病的管理与防控是对于公共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总结如何更有效的对手足口病进行防控与管理。
1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1.1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 手足口病是由人类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人类肠道病毒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1-24型、B组1-6型,埃可病毒1-34型,脊髓灰质炎病毒1、2、3血清型,肠道病毒68、69、70、71型[2]。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包括柯萨奇A组的16、4、5、7、9、10型,柯萨奇B组的2、5、13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且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 16)两种病原微生物。调查显示重症手足口患儿的病原多为EV71,可出现肺水肿、循环疾病、脑膜炎及脑脊髓炎等,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干脑炎是致死的主要原因[3]。EV71病毒属于无外套膜(non-envelop)病毒,具有很强的环境抵抗力。耐酸达pH2.0,因此不受胃酸破坏;EV71对乙醇也有耐受性,且可对抗一般的清洁剂[4]。肠道病毒可在下水道污水中存活3-5天,故在大流行期间可在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出肠道病毒。
1.2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手足口病患者、病毒携带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5]。主要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在发病期间其皮肤黏膜疱疹液、粪便、口鼻分泌物都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传染;患者在患病急性期的1-2周内咽喉部可通过打喷嚏、咳嗽等以飞沫形式排出大量病原体;肠道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被病毒污染了的食物和水源经口被摄入胃肠道,则可引起疾病。
人类对肠道病毒Cox A 16和EV71普遍易感,各个年龄段均可受累,但5岁以下婴幼儿患手足口病占绝大多数。青少年和成年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了相应免疫,人群的易感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降低。婴幼儿因抵抗力较弱,缺乏足够的免疫抵御,因此对手足口病易感且症状明显[6]。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我国在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此病,之后在北京、河北、吉林等十几个省份均有出现。2008年我国报道出现手足口病例高达48万,其中重症患者1165例,死亡126例,病死率达0.26%,EV71感染分别占据了实验室诊断重症患者发病及死亡患者的81.59%与96.43%。过去三年来手足口病未得到较好遏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对儿童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2 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在婴幼儿多发,传播途径复杂,尚无保护性疫苗。这要求相关组织机构应建立健康合理的管理体系及防控措施,以对疾病进行高效管理与防控。
2.1 做好全方位预防措施 在疫情流行期间,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病情蔓延的最有效措施。各级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疫情预防工作方案。医院、幼儿园等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疾病防控组织机构。兼顾公共场所预防和个人预防。
2.2 加强疾病宣传教育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且隐性感染占了大部分传染源;加之其传播途径复杂,因此加强手足口病的卫生宣传对预防疾病发生至关重要。应提高广大基层群众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指导成年人如何使用简易的消毒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厕所等粪便排泄地用生石灰消毒,患儿经常所在的场所及接触物要消毒。对于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隔离,重症患儿及时就医治疗,加强群众的自主隔离意识及防范意识,控制疫情的蔓延。
2.3 提高疫情监测和报告效率 在疫情流行期间应加强对幼儿园、小学等儿童机构的的疫情监测,发现可疑儿童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隔离或住院治疗。加强各个阶段的监测,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实时掌握疫情的发展和治疗情况。
2.4 建立健全的手足口病感染管理组织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感染管理组织与制度,加强对各个相关部门的督导监察。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幼儿园等应各司其职,共同维系疾病的管理。医疗机构应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卫生行政部门有责任做好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宣教,组织开展医疗机构人员的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及责任培训。
2.5 严格消毒,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为患儿、病毒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应对传染源采取有效隔离,防止疾病播散。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及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日常接触物如玩具、食物、毛巾、牙刷、奶具、床上用品等均可因病毒附着成为传染源,应严格消毒;同时应加强对食品和饮用水的清洁管理工作。
3 小 结
手足口病传染源可为病毒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多样,儿童普遍易感,尚无有效的保护疫苗和特异的治疗手段。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及时有效地处理疫情,全面开展对此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公民对手足口病的防控认识,是控制本病蔓延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沙爱龙,刘颖.手足口病的研究概况[J].生命科学仪器,2007,11(5):13-15.
[2] 李琳琳,何雅晴,朱俊萍,薛颖,朱雅芳,徐星晔,金奇.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中国分离株(Cox.A16 SHZH0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J]病毒学报,2005,(03):233-23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4] 于雪静,闫静,王皓,宋山英.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03):345-347.
关键词:赛鸽;粪便检查;疫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12-01
赛鸽粪便检查在饲养管理上常被鸽友疏忽,虽是小细节、小动作,但便于例行观察与判断。粪便检查不但可以判断赛鸽是否健康,而且能初步推断出致病原因,所以平时粪便检查、粪便形状的判断要仔细,可以作为赛鸽是否健康的参考依据,对鸽病的防治也有一定的参考。笔者认为平常饲养管理过程中,例行粪便检查是必要的,粪便检查例行工作有所疏忽、鸽病防治未落实,容易延误鸽病治疗机会,会给赛鸽带来无形伤害。
笔者根据赛鸽饲养管理经验和福鼎市赛鸽疫病防治现状,主要依据粪便整体检查及粪便形状和其发生原因,依有关鸽病书籍、报告及临床经验判断进行简要概述,以供鸽友参考。
1 赛鸽粪便检查与分析
因赛鸽病因不同,其粪便形状也各有不同,因此在平时饲养管理时进行仔细检查,以掌握赛鸽身体状况。
(1)粪病小而干。其发病原因是水分丧失或胃肠道阻塞而引起。
(2)粪便量减少。由于摄食量减少,尤其食物通过胃肠道的时间减少,或胃肠道阻塞。
(3)粪便量多。其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吸收不良,尤其胃肠疾病、细菌性肠炎,肠内菌异常滋生,胰炎、寄生虫病如圆虫类(蛔虫、毛细线虫)、节虫类(绦虫、钩虫)及吸虫类感染等,或腹膜炎以及多尿症(其排出粪便含有多量水份)、肾新生物或肿瘤等。
(4)黑色粪便。其主要发生原因是胃肠道出血或阻断,一般可见黑色粪便。
(5)泥状色粪便。发生消化不良或吸收障碍,以及细菌性感染或霉菌性疾病如白色念珠菌异常滋生。
(6)便血。主要多发生于胃肠道疾病,如细菌性、寄生虫、病毒性肠炎及外来性异物等。或因肾脏代谢障碍、药物性肾伤害,如防治球虫病磺胺类药使用过量或其他因素而引起肾脏疾病,及血凝病和以及泄殖腔疾病。
(7)粪内含未消化食物。粪内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必须与呕吐物加以区别,其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消化不良、吸收障碍,及胃肠蠕动过度(由于炎症、感染或寄生虫)、胰炎以及前胃炎等引起。
(8)多尿症。多尿症多是肾脏病患因代谢不良、或病原感染、肿瘤,以及防疫时抗菌剂不当应用或毒素产生,而引起肾脏代谢障碍,肾脏保水功能不佳而产生多尿症,或因巴拉米哥病毒、沙门氏菌、植物毒素侵袭或内分泌性及糖尿病、肾病等疾病而引起。
(9)绿色粪便。附有黄色、棕色或绿色尿酸盐:其所发生病因可能是由于被毒素伤害而引起溶血或肝炎诸如铅中毒,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血液变形虫或饲鸟病(披衣菌)瘀伤或糖尿尿酸盐呈棕色污染,维他命B群供给过量呈黄色污染。
【关键词】健康教育;结肠镜检查;门诊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28-01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process in outpatients for electronic colonoscopy / Wang hui-min ,Wang jian-hui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health education process for outpatients accepting electronic colonoscopy. Methods A total of 467 outpatients accepting electronic colonoscopy were accepted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at appointment such as oral presentations,written material or telephone guidanc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electronic colonoscopy respectively. Results Psychological guidance, diet,bowel preparation and inspection were applied in one group of patients before electronic colonoscopy. The success rate (reach to the ileocecal junction)is 98.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process before colonoscopy could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burden, reduce pain, improve the tolerance, the success rate,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ate of diagnosis.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process; electronic colonoscopy; outpatients
目前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病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早期癌前病变筛检和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此检查有一定的痛苦,大部分患者紧张,恐惧,难以耐受,不能配合,难以到达回盲部。影响确诊率。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积极配合检查,提高成功率。我科于2009年6月-2011年12月对467例门诊结肠镜检查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门诊患者467例,男235例,女232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2.63岁。就诊原因有便血、便秘、下腹部不适、腹泻、腹部肿块等。成功检查进镜至回盲部460例,成功率98.5%,(其中5例镜下发现癌肿浸润占据肠腔使镜身无法通过,2例因腹部手术后严重肠粘连进镜至升结肠,患者疼痛停止进镜)。
2 健康教育
2.1 检查前健康教育
2.1.1 检查前准备:嘱患者完成血及心电图检查。女性避开月经期,老年人需停用抗凝药物一周以上。
2.1.2 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反应是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很多患者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紧张、疑虑和因不了解检查知识而害怕[1]。告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但一般患者都能耐受。解除患者恐惧心理,树立信心,更好的配合操作。
2.1.3 饮食准备:向患者解释饮食对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嘱患者检查前三天开始进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如烂面条、稀粥等,不能进食纤维高的食物和带皮有果籽的水果。因为这些食物残渣会滞留肠内,影响观察。在检查前1小时可进少量食物不会影响肠道的清洁效果,并对提高检查者的耐受性和痛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有益[2]。
2.1.4 清洁肠道:我们采用口服硫酸镁。因此药廉价且较便宜,易于门诊患者接受。口服硫酸镁后不易吸收,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使肠道内保持大量水分,刺激肠蠕动增加,引起导泻作用[3]。我们采用口头讲解和书面指导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嘱患者每次的服药量、饮水量及间隔时间,使更好的达到清洁肠道目的。
2.1.5 电话指导:检查当日上午,电话询问每一位检查的患者是否按时口服泻药,有无疑问、服药后腹泻的次数和量、是否排清水样物、有无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通过电话指导,我们进一步了解受检者的信息,拉进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与信任。
2.2 检查中健康教育:嘱患者深呼吸,腹部放松。与患者交谈,问一些与疾病无关的问题,分散患者注意力,使其情绪稳定,清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使患者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4]。,协助患者变换,告知目的是为了更好看见肠腔。
2.3 检查后健康教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轻微腹胀不必担心,经排气后症状会缓解。对诊断性结肠镜患者,可进易消化的普通饮食,对取活检者24小时内进少渣流质,减少剧烈活动。一般良性病变或阴性结果直接告诉患者以及取病理报告时间;对可疑的恶性病变,一定要先告诉家属或电话通知家属以及取病理报告时。嘱患者回家后若出现腹痛及便血,立即来院就诊。
3 体会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检查,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确诊率。我科在结肠镜检查前、中、后进行了健康知识的宣教,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检查的过程中,是保证结肠镜检查顺利完成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肖萍,内镜检查的心理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2):188.
[2] 陈莺,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于体会.护理管理杂志.2009.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