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范文第1篇

(一)电影空间设计的表现手法

1.完整的影片需要多个电影镜头组接而成,这个镜头的组接其实就是选择与处理现实的方法,蒙太奇表现手法就是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将分拍的影片镜头有机地、艺术地剪辑在一起,使各个镜头之间有连贯性、对比性、想象空间及突出影片主题等。电影的空间设计离不开蒙太奇表现手法,一部好的影片,不仅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启发与享受,更有比较逼真的视觉效果,能在影片中展示电影的魅力及独特的视角是每部影片追求的灵魂,如何能在影片拍摄中运用电影手法,营造良好的影视视角与效果,是电影空间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在无声电影时代使用较多,最初的电影注重视觉效果,片面强调影片的形象特征,将电影与文学及戏剧加以区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注重时间的表达,是时间的美学。虽然无声电影在表现影片空间上的效果远远没有当今影片的丰富,但是在20世纪作为无声电影的主要手段———蒙太奇,虽然注重时间镜头的组织而不是空间,但是影片的空间设计不仅包括空间场景的设计,更有时间的组织。蒙太奇的影片表现手法展现影片的视觉艺术,强化视觉表现力。

2.电影场景设计电影空间设计是在影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空间场景设计时一定要了解摄影机、剪接的概念,才能有效地配合设计。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注重影片所能展现的丰富空间艺术,越来越希望感受更为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影片空间环境。影片的拍摄是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有的影片为了达到观众期望值,不惜斥巨资在电影场景设计中使用各种空间设计,特别是采用一些难度较高的特技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达到更好的影片效果。电影场景设计是指除却影片角色外,对影片中其他相关对象的造型设计,包含了对电影主体起主要衬托作用的动态和静态相统一的时空环境艺术设计。电影主题制约电影中空间环境的形式、色彩、道具陈设等设计要素,场景空间形式、色彩基调、道具陈设等设计又反过来影响电影主题的表达。

(二)电影空间设计的类型

1.电影空间设计根据空间环境的真实性与否为标准,划分为真实空间设计与布景空间设计。真实空间设计是指通过改变根据影片建造场景的内部结构(包括色彩、陈设等),或利用真实的自然场景,或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景象,对这些景象加以改造、装饰等,使之符合影片表达的需要,使场景中的建筑、风格等与影片所表达的主题一致,达到影片效果逼真的视觉感受。真实的空间设计需要剧组耗费人力物力去搭建场景,虽然实景设计能更有效地衬托影片氛围,如一些清宫影片往往是在一些现代仿造的建筑内拍摄,使观众能感受到紫禁城的辉煌雄伟、宫廷的奢靡氛围。当然实景设计存在缺陷,由于建筑的结构固定,能给剧组发挥的自由度就变小,不利于剧组根据影片做出较大的改动。

2.从人类活动空间来看,又可以将电影空间设计分为建筑空间设计和自然环境空间设计。建筑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蕴涵一定的文化价值,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内安排一定的故事情节,极易将观众带回到故事情节发展的情景当中,也是许多著名影片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自然环境空间设计虽然没有建筑空间那样拥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有人文氛围,但是它的可贵之处是不加修饰、自然地展现影片丰富的人文与艺术氛围。

二、电影空间设计展现的艺术美感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的元素,还将建筑、绘画、雕塑等空间艺术结合在一起,是对传统艺术的再创造。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及审美观、观赏情趣,影片采用空间设计手法来展现真实的情景,展现了艺术美感。制作人对影片的制作,采用的手法无不透露出该制作人的心思,影片通过塑造空间、时间、地点的情境,改变人们对外在世界的概念,电影空间作为现实世界的再现或反映,不再是真实空间的呈现,而是一种超越,改变人们对传统空间的认知。每一部电影所展现的空间环境都是不一样的,通过不同的电影表现手法、化妆、服饰、场景布置等空间设计丰富影片的文化内涵,向观众展示影片的艺术美感。人们喜欢电影不仅是因为电影情节吸引人,更是因为电影能带给人们视觉、听觉上的享受与美感,不同电影有着不同的场景,影片中夸张的表现手法(如人物装扮、恐怖场景设置等)或温馨浪漫的场景都能给观众带来感受。电影是由各种各样的空间组合而成,电影的成功离不开空间设计艺术。

(一)电影空间设计展现的色彩美

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一切美好的事物值得人们去珍惜珍藏,色彩使世界绚烂而有意义,一部好的影片要求体现其电影艺术价值,满足人们对色彩美的感受。从无声电影时代,黑白影片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展现的是一种无声艺术,这时候的艺术是一种纯粹的视觉盛宴。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对色彩美的追求,经过不断的努力,不仅赋予影片声音,还开创彩色影片,结束无声电影的默片时代。彩色影片的出现,反映人类对原始色彩、真人真貌的追求,希望通过电影空间设计反映真人真事。经历百年的发展,现在的电影在空间设计上充分利用色彩这一塑造方法,尽情展现电影的色彩艺术美。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中,为了展现大唐盛世的富丽堂皇,在影片的空间设计上,斥巨资及人力、时间在北京横店影视城重建辉煌的大唐宫殿,尽可能地确保每个细节保持唐朝风貌,布置皇宫场景中的门、600条柱子都采用图案雕刻,并特别定制长达1000米的丝绒地毡,使整个皇宫显得金碧辉煌。配合影片的情节,而皇宫外的外墙也采用图案,还采用真实的空间设计,用超过三百万朵铺满十三万平方尺,形成一个花海,并在沿途摆放六百多盏宫灯,给予观众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而在演员的服饰上,华丽的服装、精致的头饰、完美的化妆,都无一不透露着色彩美。《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花费3.6亿制作的大片,美国的影评人对此片的评价是“视觉绚烂之极”。影片也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的提名、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美术设计、最佳服装设计奖以及美国第33届“土星奖”最佳服装设计奖、美国影视美术指导工会古装类影片最佳美术指导奖、美国电影业服装设计工会最佳历史类服装设计奖等奖项。通过电影空间设计,对场景的布置、服饰的选择以及灯光等拍摄手法展现一部气势恢宏、色彩鲜亮、层次鲜明的艺术盛宴,电影的空间设计能带给人们色彩上的美感,使人们真正能感受色彩的魅力。

(二)电影空间设计给人们营造空间立体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制作可采用的技术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3D电影占据电影院的票房冠军。如占据国内票房榜首的《阿凡达》,影片采用3D电脑技术拍摄,创造一个虚拟的存在空间“潘多拉星球”,影片在空间设计上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享受,参天大树、群山漂浮于空中、色彩斑斓的茂密树林更有晚上会闪闪发光的各种动植物……使观看者似乎真实处于一个梦幻花园。《阿凡达》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阿凡达》的票房成功不在于它的情节有多吸引人,而是整部影片的空间设计让人震撼,观众在观众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到潘多拉星球上的各种生物的活力,能让观众在惊叹的时候有感动有开心有落泪,整部电影营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环境让人去享受,真正实现了电影为人造梦。又如在《爱丽丝梦游仙境》影片中,电影空间设计艺术呈现得异彩缤纷,影片的3D效果,给人们增加了空间立体感,使人们留恋影片中美丽的仙境景色。影片的空间设计,通过对场景的利用、科学技术的使用,给人们展现一幅越来越逼真的场景,仿佛观众就是置身其中,能与影片产生更多的共鸣。

三、结语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范文第2篇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5年4月26日或2005-04-26。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2005]53号)执行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论文吗? 在写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过程中,不少同学有疑问: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论文吗?上学吧论文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参考文章,提供一些参考,欢迎查看。

是一个匹配的过程,是以句为单位,如果一句话重复了,就很容易判定重复了。软件是中国知网CNKI学位系统TMLC/VIP。其运作模式是将论文电子版输入电子数据库,然后数据库会根据现有的所有存在的知网的或者网络上的电子数据进行匹配,软件检测到如果有13个相同的字,就认为是雷同。

开题报告中的正文,在开题过程中是不会的,但是在论文答辩之后,学校会对论文进行,这个时候,如果开题报告的正文和论文正文是一样的,那么会被的。

为了谨防论文之后没有时间进行论文修改,大家可以到上学免费论文网站采用现在国内领先的系统:知网、paperfree论文、万方、维普进行。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 2005年第6期第140页。

3、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04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 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 2004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院(系)审查意见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绘画艺术;电影;应用

电影艺术是由各种不同画面的色彩、构图、光影等基本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成功的电影导演在电影画面处理方面必须有着自己非常独特的艺术视角、观点和十分深厚的艺术涵养,从而创造出有着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影像画面以及非常动人的故事情节,进而反映出独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因此,一部成功的电影必须具备十分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绘画艺术与电影艺术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有些艺术大师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艺术元素,使得电影艺术的内涵更加丰富,进而反映出非常深厚的美术涵养。此时,电影不仅是在单纯地描述人物以及事件,更多的是反映出一种艺术美。比如前苏联的导演格拉杰诺夫,他同时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画家,他在导演电影时,就十分灵活地运用了绘画艺术,对电影中不同场景里的布局、道具都有非常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得影像结构非常巧妙。电影画面中所采用的色彩也充分体现了绘画艺术的技巧,从而使电影中的色彩更加绚丽,布局以及构图更加完美协调。日本艺术大师黑泽明在小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传统绘画,其电影受到日本传统绘画的深刻影响。他的电影具备古朴而纯净的传统特色,电影里面的画面构图也非常讲究,在拍摄电影之前首先画好镜头画面的场景以及色彩。他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有时会要求演员根据他所描绘的构图站在规定的位置进行表演创作,从而使得他的电影画面在构图方面显得非常均衡,让广大观众在观看电影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非常舒服的视觉效果。并且他对日本传统绘画的热爱与研究,让他的电影散发出浓厚的日本传统气息。人们不难发现绘画艺术与电影艺术之间不但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在其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绘画艺术通常扮演了一个更加关键的角色。

一、电影中充分运用了绘画艺术中的画面色彩

色彩是绘画艺术作品的一个基本的组成元素,也是电影艺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色彩能被人们看见,主要因为两个客观物理因素:其一,光,也就是太阳光。就算是再漂亮的色彩,如果没有太阳光,黑夜里人们是不可能看到色彩的; 其二,眼睛,有了色彩以及光之后,假如没有眼睛,就算再亮丽的色彩,再明媚的阳光,都是暗淡无光的。由于亮丽的色彩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彩可以分为冷色、暖色;因为其明亮程度不同,色彩又可以分为高明度、中明度以及低明度色彩;根据色彩饱和度不同,色彩还可以按照纯度分为高、中、低三种。利用绘画作品中所运用色彩的各种明度、纯度、色相,从而充分反映出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色彩展现并且感染观众。例如,如果要想让观众产生激情的感触,画面所运用的色彩往往是明度稍中、饱和度饱和的暖色的那种,例如红、橙、黄等暖色能够准确地将创作者内心情感传递出来。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的海报所运用的色彩,充分反映了影片主人公真挚的感情,让观众对电影中的一段对白“在时光流逝前,好好地再依恋你一段”有更加充分的感悟,精确地传递出了电影中主人公深沉的爱恋。如果电影画面想要传递出理性、冷静、严峻,往往会运用那种冷色调的色彩,比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海报中,所运用的色彩主要为黑、白两色,充分反映了创作者所要传递的内心感情。在任何一种艺术当中色彩都能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电影中色彩能够反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像一把利剑,刺穿外在的面具,直达心灵深处。

色彩中的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所传递出的画面思想感情也并不相同。因此,它成为传递电影剧情、感情的一个有效手段,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制片人的审美情趣以及绘画涵养。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中运用了大量的竹海的景象,运用了大量翠绿的色彩,让观众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同时也意味着在这非常幽静的竹海中将有一场无情的残杀;他另外一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运用了大量的黄彩,比如皇帝、皇后以及王公贵族等的穿戴、服饰、饰物、官兵的战袍、兵器以及宫中的生活用具、装饰品等都采用了各种不同纯度以及明度的黄彩。因为这种颜色不仅是皇权的象征,同时和电影中所要反映的“黄金甲”相吻合,并且还能使得电影中的情绪得到有效宣泄。在一部电影中色彩的表现力也反映在服装设计方面。比如《雷雨》中讲述了繁漪并不满意现实生活,她十分渴望获得独立以及自由,并且热切期待获得爱情,然而现实生活往往与她的愿望背道而驰。电影中的服装从一开始淡淡的紫变化到其后的色彩愈来愈深,其所运用的色彩的明度愈来愈低的变化正与她内心深处愈来愈多对生活以及爱情的绝望相一致;在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当中,女主人公先后更换了数十套不同的颜色、款式的旗袍从而充分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非常丰富的情感世界,对爱情的无限期盼、渴望。导演在整部电影中所运用的色彩明度以及纯度都比较低,这种比较暗淡的色彩,与电影中人物的情绪、内心情感十分相符,也和当时社会的现状非常吻合。因此,与绘画中的色彩相同,电影中的色彩不但是现实生活的再现,还是艺术真实反映。

二、在电影中充分运用绘画艺术的人物、动物、植物的表现手法

在绘画艺术中,为了更加充分地传递内心的情感,在运用色彩的同时,还会运用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去描绘客观人物、动物、植物等,进而充分反映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与思想。在西方著名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当中非常容易发现这种表现手法,例如在毕加索的作品《牛》当中,首张画的是一头非常写实的牛,其外形大小、比例与生活中的牛相同,然而其后创作的牛都实施了变形的处理,到最后一张甚至将牛抽象成为数个几何形状的有机组合,画面对于牛的复杂外形实施了高度概括的处理手法。观赏者对于现实生活中牛的形态能够站在一个全新视角进行观察与审视,对其有一种全新的了解与认识。

事实上,电影艺术是在绘画艺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是绘画艺术中的一个子艺术,因此在其表现手法当中无法脱离绘画艺术中对人物、动物、植物的表现形式,在电影艺术中随处可见绘画艺术的绘画表现手法。尤其是在动画电影当中有更加明显的体现,例如国外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动画片《小鸡快跑》描绘的是在一个农场中,农场主人想将全部的鸡都杀掉,小鸡们就积极开动脑筋、充分运用它们的聪明才智想出了通过飞机逃跑的对策。电影中所塑造的鸡的形象就充分运用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对于鸡的外形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手法,让鸡穿衣服,母鸡甚至还戴上了象征农家妇女的头巾。影片对鸡的外形运用了非常夸张的处理手法,比如电影中有一只自鸣得意的公鸡,为了充分反映这个特点,对其外形方面运用了十分夸张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将鸡的脚画得非常大、将其胸脯刻画得比其他鸡的外形比例更大,运用这种夸张绘画手法主要是为了充分体现这只公鸡的傲慢的性格特征;又比如在电影《超人总动员》当中,电影中的人物都运用非常夸张而变形的绘画表现形式,电影中人的头、手脚、身体等都与现实生活中人的比例不吻合,头部的比例刻画得非常大,相比之下身体显得非常瘦小,运用这种绘画手法使得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对观众有更加强烈的吸引力;在电影《冰河世纪》中,其中的动物也运用了绘画艺术中的变形以及夸张的处理手法。在电影的创作前期,美术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绘画工作,创作了许多电影中动物的图片,并进行反复修改,比如大象的形象就充分综合了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头顶还运用了拟人的表现形式,增加了一团头发,从而使得电影中的大象的形象更加活泼、生动。

三、在电影中充分运用绘画艺术中的构图意识元素

一幅画要充分体现创作者的内心思想与情感的同时,还应当感动观众。不仅需要运用画面色彩、夸张的外形处理,还必须运用一定的绘画艺术的构图元素。在传统的绘画艺术当中,画面构图往往十分传统,它所讲究的是一种中规中矩、平衡的视觉美感。这种构图方式往往给观众一种十分平和的内心感受,在我国传统国画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著名画家徐悲鸿绘画作品《马》以及齐白石的绘画作品《菊》等,这些画面构图所运用的都是那种传统的均衡美感,充分反映文人的内心平和的艺术情感。然而在现代的绘画艺术当中,画面需要突破传统的构图形式,打破常规的构图法则,转而去追求那种能够产生非常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效果。在电影艺术当中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的每一个影像画面,绘画艺术当中的构图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首先是传统的画面构图,传递出一种均衡的艺术视觉效果,其次是现代的画面构图,让广大观众能够产生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可以在视觉效果上吸引更多的眼球。

这种处理手法在一些文艺以及爱情电影中得到十分广泛的运用,比如张艺谋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它讲述的是一段非常纯真的爱情,里面并未掺杂世俗中的所谓金钱、地位等物质、现实的成分,电影中的女主人公静秋纯真,“老三”热情而执著,那是一种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而又热切期望的爱情。电影的故事情节娓娓道来,讲述了纯真年代的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因此,整部电影的影像构图中运用的是那种传统的绘画构图形式,电影中所有画面影像构图显得那么均衡而又协调,这种运用传统常规的构图处理手法,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整个社会氛围以及当时人们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凸显了电影中所要传递的真挚而纯真的爱情。在影片中还可以运用非传统的构图处理手法,寻求那种非常规的构图的处理手法。比如希腊著名电影导演安哲的《哭泣的绿地》,观众在该电影中能够看到很多倒挂的物品的形象,电影中有一非常独特的影像画面,在树上垂挂了非常多的羊,各种排列组合,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奇观,在构图方面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让观众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人类自身的原罪。

总而言之,不难发现在电影艺术当中随时可见绘画艺术的元素,这两种艺术密切相关,电影艺术的最根本的元素是绘画艺术,所以,在大力发展电影艺术的过程,必须高度关注绘画艺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电影艺术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先平,李明.绘画与电影的艺术交融[J].美术大观,2011(01).

[2] 林韬.电影摄影应用美学[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范文第4篇

在男性握有话语权的中国电影行业中,导演界一直持续不断地摇曳着一些美丽而坚韧的女性身姿。这批优秀的女性导演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对影视事业抱着由衷的热爱,以电影这种艺术创作形式表达着她们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以及对影视艺术的执著。她们在电影艺术表现、创作手法以及影视语言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开拓与创新之处,创作出一系列打上了独特女性印记与艺术色彩的电影作品,其中不乏许多在艺术性与思想性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优秀之作,以其独具特色的影视语言与艺术手法为中国影视带来了艺术视角的拓新。

一、女性生命视野下的影视语言创新

女性导演的性别角色身份决定了她们具有不同于男性导演的生命视野与艺术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电影艺术创作与表现技法。女性导演执导的影片呈现出女性独特的生命视野。她们既对社会对人生有着细腻的内心体验与情感解读,又有着见微知著的洞察力与敏感性。中国女导演以自身独特的视角关怀社会现实,关注弱势群体,拍摄出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以细腻而丰富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执著而真诚的艺术追求,在影视语言表现方式方面体现出了唯美的倾向,同时彰显了反映女性内心柔软的人文关怀,为电影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女导演在电影语言和表现样式方面进行着拓新,影片叙述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在影片题材方面关注个人在社会中的处境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在第四代女导演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影片在叙述形态与表现手法方面,既有基于女性视角的写实主义,同时还有浪漫抒情的写意手法的运用。她们注重电影的表现内容及表现形式的艺术化呈现,坚持对影视语言的创新,探讨影视画面本身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表现潜力,提高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女性导演的影视语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画面空间的丰富呈现。电影画面总体较为柔和,追求一种唯美效果的呈现,同时有意给影片画面加入丰富的元素,使蕴涵深层的意蕴,从容有效地开拓了画面的表现空间。在俞飞鸿导演本文由收集整理处女作《爱有来生》这部影片中,采用了一种极简的影视表现手法,但在画面中却蕴涵着更多层次的丰富内容,画面色调较为柔和流畅,画面空间具有层次感与深邃性,体现出导演对每一组画面的用心。二是幽远意境的营造。女性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还较为注重意象的运用与意境的营造。其中有很多电影作品在意象与意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营造出散文诗般的美丽意境。这类电影往往表现一种较为主观情绪化的生活,拓展出现实之外情绪流动的表现空间。三是色彩语言的运用。女性导演重视电影画面中色彩元素的组合与运用。她们在影片中创意地进行色彩造型的设计,从而发挥色彩对影片情节的铺陈作用,或者营造与影片主题相融合的影片氛围。张暖忻执导的影片《青春祭》,其中便有取景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原本是一个绿树常青的地方,但在这部影片中主题色调却不彰显绿的色彩,而是采取暖红色来反映影片的表现内容,即李纯回忆中的家乡傣乡的色调。色彩造型的独特运用恰好反映了电影主人公在面对美丽的异乡风光时内在情绪的流动与主观感觉的呈现。

二、女性独立意识下的艺术方法表现革新

从以黄蜀芹为代表的第四代女导演开始,女性导演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冲破男权中心的传统影视文化桎梏,表现出觉醒的女性意识,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断地探寻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表现。因此,女性导演创作出一系列的女性电影,这种电影是女性导演在女性独立的前提下,以女性的自我意识表现女性生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黄蜀芹的《人鬼情》。它也是国内第一部以女性意识表现女性状况的女性影片。这部影片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呈现了女主人公秋芸作为一名女性的命运发展的历程。她经历了童年失去母亲的不幸遭遇,青年时代又遭遇爱情磨难,中年时代又面临婚姻的痛苦。影生动细腻地表现了一名女子的情感心理及其对生命遭遇的无声呐喊。影片以崭新的视角反映当代女性在这个男权社会谋求自身独立与职业发展的时候所经历的困惑、苦恼与挫折,在追求情感归宿与婚姻幸福的路上所遭受的各种苦难。黄蜀芹在她的另一部影片《画魂》中,“选取那些在男权社会里最能触犯女性痛楚的事件来创造屡经苦难、身世飘零的画家潘玉良的形象,力图透过历史文化层面,表现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斗争”。在影片创作及其艺术视角方面,这一代女导演以鲜明而独特的女性意识,解读女性命运的遭遇与生命的困惑,开拓出新的艺术表现内容与创作方式,同时也一改以往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单一与苍白,赋予这些女性形象以丰富而具层次性的性格内涵,表现出她们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与生命况味。这些女性电影丰富了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的人物形象,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领域与表达方式,在中国电影的文化视角方面做出了新的开拓与创新。

以李少红为代表的第五代女性导演,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新的叙述形态与艺术手法的创新。虽然她们所创作的影片具有迥然不同的艺术追求,在审美表现方面也是各不相同,但在挖掘与表现女性独立意识这一层面上则较为整齐划一。较之于上一代女性导演,她们以更为大胆的作风、更加开放的心态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并用女性独有的电影艺术语言去表现现代女性的生活感受,从女性角度去描写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心路历程,表现女性情感欲望与社会压力的冲突。这类主题的电影作品注重隐喻,淡化情节。女导演接受社会新观念,以造型手法加重象征与隐喻的比重,在艺术手法方面力求创新,在影片选材与叙事手法、镜头拍摄技法等方面都更为大胆创新。胡玫在《女儿楼》中揭示女性深层的心理活动,书写女军人在欲望与责任之间的冲突与挣扎;彭小莲《女人的故事》反映在农村地区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李少红的《红粉》从新角度反映女性境遇与复杂个性特点。除此之外,这些女导演在表现女性意识与女性境遇的时候,注重将女性放在家庭这一空间环境中来呈现。

女性导演们在对女性生存状况与女性意识觉醒进行艺术表现的同时,广泛吸收国内外名导的电影表现技法与修辞技巧。她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电影表现技法,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电影语言与镜头特色,同时注重在电影中加强制造视觉冲击力。宁瀛在电影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追求,她广泛采用实景拍摄与长镜头,并借鉴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含混的电影世界。女导演们还在电影中加入了象征、隐喻与暗示等多种艺术 ,创造具有具象特征的电影语言,来构筑既有丰富内涵又有意蕴深远的故事空间。另有一些独特的造型元素都隐喻着一定的影片内在的含义。她们努力地做着各种艺术上的尝试,借鉴世界著名电影文化的经验,试图构筑其自身独特的电影语言,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与革新,丰富了中国影视的艺术表现空间。

三、女性性别角色下的内观视角拓新

新一代女性导演的性别角色意识增强,通过对女性角色、对自我的凝视来建立电影艺术中的内观视角。内观视角在女性导演影片中主要表现为女性角色对自我内部的审视与反思,有时也呈现为一种内部的交流与对抗。女性角色对自我内部的观察与审视,可以用来概括许多女性导演电影的主题思想与内在线索。女性将自身置于一种封闭的内在空间,体现在电影中便表现为室内剧套路的沿用。宁瀛执导的电影《无穷动》中,四个女人便被置身于四合院这个封闭的场所中。李玉导演的同性恋题材电影《今年夏天》故事场景基本是室内。导演马俪文的影片《我们俩》也沿用同样的模式,主人公的活动几乎全部发生在屋子与庭院之间。这些电影在空间组织的安排上体现了女性内观的视角,突出反映出女性的主体意识。室内剧的陈设象征着女性自我文化空间的景象,女人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是发生在自我的内部空间,而没有延展到外部空间,充分体现了女性性别角色下内观视角的艺术追求与取舍。女性的内部交流与碰撞表现在女性的自我认同以及成年女性与母亲的交流、对自我历史的回忆、认同与超越。在影片《今年夏天》《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等诸多女性导演影片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正是这种内部交流存在的前提。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范文第5篇

一.影视艺术的传播

除了商业利润,作品中反映出爱与自由、勇敢担当的精神内核,具有鲜明时代和民族气息。最终引向我们对影视艺术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思考。《影视鉴赏》一书中提到:“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主要是指各民族的影视作品都以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为主,因而必然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影视艺术的国际性是指影视语言是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影视艺术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影视艺术必须置身于世界文化氛围中才能取得真正的发展。”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修辞特色、题材历史性社会性、审美心理等深深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影视作品都饱含了所处历史阶段的政治、社会、文化元素,不同的历史背景需要不同的精神导向,揭示不同的社会矛盾,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中人物的精神风貌以及当下人物特有的性格塑造。我国的电影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特点,《》、《红高粱》、《黄土地》是著名的名族电影代表,“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首先表现在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上,并且成为影视作品弘扬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其次表现在影视作品形象的传达出了民族的情感和意愿,更在于它进一步追溯到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更加富有思想深度和哲理意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影视艺术作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媒介,在向不同国家传递自己的文化价值。面对多元异质文化,我们需要借鉴和发扬。通过电影所处文化背景下的视听语言要素(光线、色彩、构图、音响、画外音、蒙太奇等)、创作思维、方式以及其运用的修辞(象征、隐喻等)在跨文化传播中体现民族影像价值和获得“他者”认同,达到观者情感与作品内在情感的共鸣,最终实现作品潜在价值的认同。当代影视艺术作为一个文化交流的载体,在向不同国家展示着自己的文化价值,其中包括艺术、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伦理、法的观念和社会关系等。著名美国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在《跨文化空间:作为世界电影的中国电影》中说到:“电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跨文化媒介,不仅需要依靠本土文化,同时也需要吸收更加广泛的人类文明,尤其是分享其他文化成果,只有具备了吸收不同文化的能力,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冲出国界并为全世界观众所接受。”作为老一辈电影工作者也谈到:“实现电影本体与中国本土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结语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影视艺术的发展,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最具直观、形象和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同时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民族精神、政治文化、人文景观的展示也是它兼具的使命,影视作品应该立足本土,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电影语言相结合,汲取世界先进的电影技术、艺术手段、表现手法,增强民族影视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左欣悦单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