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实践学习;项目案例;专业岗位;综合实践
1 概述及背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十六号文)中提出: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需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
目前社会急需的技能型复合人才,南海东软学院通过具有特色的1321(一个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其中两个教学学期,一个实践小学期)实践教学模式来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分为三个层次(图1)的实践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从而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标准[2]。
图1 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
即第一学年的实践小学期为技能实习,主要进行第一学年所学专业基础课中的相关技能的实践学习,旨在巩固并锻炼学生的基础技能应用能力;第二学年的小学期为项目实习,通过对各种真实项目案例进行分解,模拟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在专业内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分工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任务;第三学年的实践学习以多种形式展开,包括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以及企业定制班等方式。
以上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人才的工程技术培养集中在第二学年的项目实习中,由于需要根据一个真实项目案例的生命周期,并且模拟实际项目组中的岗位分工来完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有些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无法完成工作,如软件开发专业的学生对于软件测试岗位的工作缺乏一个系统的认知过程,并且对于项目中要求过高的页面设计也是一筹莫展,导致在实践过程中会偏重于程序设计与编码工作,而忽略了工作的完整性,其他专业亦具有类似的问题。为了体现项目实习的综合实践性、职业性以及开放性,我们要求参与项目组的学生对于对应岗位所需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应系统的学习与实践过程,根据计算机系软件类专业的专业分布情况,将打破专业的界限,提出以软件开发项目组中的实际岗位群分工合作,实现程序设计与编码、数据库设计与实施、网页设计以及软件测试等四类岗位综合实践的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李强,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罗先录,男,高级系统分析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2 基本思路
根据我系实践教学体系现状,我们提出基于综合实践项目案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项目案例中的实际岗位需求配备软件类专业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综合实践项目采用学院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中真实完成的项目案例,按Java和.Net两大技术选取项目,在各项目中设置程序设计员、数据库设计与实施员、网页设计员以及软件测试员等四类岗位,项目经理由四类岗位中的具有一定项目管理与协调能力的学生兼任,负责实践教学期间项目整体的进度与安排等;指导老师由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老师担任。
3 基于综合实践项目案例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基于SOVO的真实项目案例
为了体现实践教学的综合性、真实性、职业性等特点,需要有真实的项目平台作为支撑,但是如果直接承接社会服务软件项目,对于真实软件项目的进度、质量等都具有较大的风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基于SOVO的真实项目案例方式。SOVO是我院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内有数十家虚拟和实体公司承接社会服务项目的开发与应用,在项目的实训过程中,引入了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方法,并有大量优秀的规范项目案例,我们在此导入具有多年积累的两个项目,一个是投资担保公司的网站,一个是公安系统里面的企业从业人员申报平台,开发语言为Java和.Net,应用数据库平台分别为Oracle和SQL Server,这些与软件开发专业、数据库管理与开发专业的专业方向保持了一致性。
3.2 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
为了体现项目的综合性、职业性等特点,除了项目的选择外,指导老师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在综合项目中针对具体岗位的学生进行技术辅导时,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并具有如下的几个共同专业特点:
1) 具有专业IT的职业素养,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
2) 熟悉本行业的职业工作过程,能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真实的工作过程体验;
3) 精通相关专业技术,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很多书本以及课堂以外的问题和异常,要求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这些疑难。
3.3 软件类专业交叉的实际岗位分工
根据项目工作量实际情况,一个项目组中的各岗位配备人员需求比例如下:项目经理(兼)U程序设计员U数据库设计与实施员U网页设计员U软件测试员分别为1U2U1U1U1,该比例分配参考了一些软件工作项目组人员分配模式,不仅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而且与软件专业类中各专业学生人数分布相吻合。针对不同的岗位,设置了各岗位的专业教学计划以配合项目的整体计划,教学计划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项目整体设计阶段的教学计划,时间为一周,完成项目选题、分工和项目详细设计(参见表1)。
第二部分是分专业岗位的教学计划,是根据各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配合项目组整体进度计划设计的(参见表2)。
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每N组为一个行政班,分别由五位指导老师负责其中的整体教学管理,但同时,每个项目组中的四个岗位业务分别由这五位老师进行技术指导。如A老师是软件测试专业的双师型老师,他负责一个行政班的整体教学管理工作,并且负责所有软件测试岗位同学的技术指导工作。
3.4 考核组织形式
对学生的考核,根据教学计划中分阶段的技能素质要求进行形成式考核。针对项目中不同岗位的学生,考核要求不尽相同。我们根据岗位需求设计
了具体的考核能力素质表,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IT职业素养能力,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我们设置了所有学生应该具有的IT通用能力考核(见表3),对应的是40分的综合能力素质分数,由负责行政管理的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表现评分;对应的60分是由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技术来核算的,由交叉的专业技术指导老师对应各岗位专业能力素质考核表(参见表4),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这种交叉的评分考核方式能够体现交叉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实践学期时间短。
由于实践学期集中为一个月时间,与实际的项目开发周期较长的特点来说显得过于紧凑,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软件开发全过程,我们在项目的选择上对一些较复杂的功能模块进行了精简,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模块来进行实践,另外,在以后的实践改革中,也计划将实践学期的时间延长,具体的实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2) 各岗位任务不同步。
在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在每个计划阶段介入的工作重点会有所差异,而对于学院进行的统一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求实践活动工作量尽量保持平衡和均匀,故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各岗位教学计划实施时要有预见性,在无法介入到实际项
目中的阶段,需要提供储备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保证其学习效率与质量[3]。
5 结语
学生通过大二年级基于真实的项目案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能在毕业前一年提高了专业技能的应用水平,具备了一种综合的工程技术与意识,从项目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编码实现、数据库设计与实施、软件测试到最后的演讲报告的全程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并通过结束以后的小学期实习作品技能大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性开发意识,这一切将在接下来的三年级的综合软件能力课程中将得到进一步的延深,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具有“毕业即上岗”的优势[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S]. 2006.
[2] 罗先录. IT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J]. 计算机教育,2007(18):14-15.
[3] 郑小蓉.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8):64-67.
[4] 雷建云. 浅谈高校计算机专业软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 计算机教育,2009(8):110-111.
Cas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Projec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LI Qiang, LUO Xianlu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Neusof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Nanhai 528225, China)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随着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和发展的。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将该学科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该学科以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使机器适合于人、劳动环境适合于人,以保证人能安全、卫生、舒适、高效地进行生产活动。
一、建筑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事故原因,这里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在分析事故原因及对策时所使用的4M法,即从人、机械、环境与媒介、管理四个方面对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人的因素
在事故发生的诸原因中,人的因素当属首位。人生理、心理、作业姿势和动作、作业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人为失误,进而对整个项目造成影响。
1、生理因素。人体各功能系统和各机能器官及生理节奏等生物体活动规律、人体的疲劳特性等,都可能成为发生人为失误的生理方面原因。只从大脑的生理活动特性来说,大脑意识水平分为由浅入深5个层次,人在不同层次的可靠性水平不同。大脑意识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在8小时工作日中,人脑能保持正常意识的阶段,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的状态不会超过2-3小时,而大脑意识水平与人为失误发生概率直接相关。但是大脑的生理机能是有一定规律的。实验表明,晚10点以后的深夜至凌晨是大脑活动水平处于低潮时期,人的意识水平降到最低,所以夜班作业也是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时期。
2、心理原因。许多事故好象是由作业者不注意引起的,注意受到信息的性质和个人生理、心里活动水平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和转移性。还有急于求成、缺乏知识、片面经验、侥幸心理、急迫时的行动都可能是个人物根据的推测所做出的随意性判断,也是发生人为失误的重要原因。
3、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的原因。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动作的控制。工作时,需特别注意所利用的脚下位置,使姿势不受束缚,动作要有意识、有控制。不安全的动作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未能控制速度;安全装置不当;超载、误置;捆扎不良;工作姿势和位置不妥;在移动的设备上工作;不专心;未使用保护装备等。这些都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机械的因素
机械设备是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设计、防护、布置等方面的问题也是诱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建筑施工现场的设备常为购买或租用获得,在选购时应充分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减少在施工现场因设备设计和防护、信号等装置缺乏的问题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
施工现场的设备布置不合理不安全也可能诱发事故。例如,与易发生危险的设备距离过近,没超出安全距离;设备布置过密,作业者缺乏必要的作业空间;相关的显示装置布置过于分散等。
(三)环境与媒介的因素
首先,施工现场不良的微气候、噪声、振动、照明、粉尘等条件,一方面导致施工人员疲劳、烦躁,引起意识水平下降、反应能力降低而增加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也影响施工人员正确感知信息的能力,酿成错误判断而导致事故。其次,外界的无关刺激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施工人员无意注意,以使注意对象转移而造成事故。第三,施工现场的指示、标志不完备、不清晰,也易导致事故。
(四)管理的因素
安全事故率高低与领导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及管理制度是构建全密切相关。领导不重视安全施工工作、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目标不明确、责任不清楚、检查工作不落实、法规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信息交流不畅、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对临时施工、非正常施工、特殊及危险操作和夜班施工管理不善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二、防止事故的对策
(一)人的因素的对策。要创造一种和睦、严肃的施工安全气氛。施工人员之间相互注意,防止出现不使用劳动护具等违法规程的事,防止不安全行为。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的危险物,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提高施工人员预知危险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隐藏着那些危险,如何能及时发现,相应的对策是什么,并通过安全检查表进行监督。
(二)设备方面的对策。在购买设备时,选择操作简便、省力的机械设备,设备的仪表和监控器等可视化界面要符合人的习惯,对于紧急操作部件可采用醒目色彩或规定的安全标识,易于识别。对于施工中会造成危险的设备部分要通过防护装置把人隔离开来,例如设置防护罩、防护网、围栏、挡板等。
(三)环境与媒介方面的对策。从人的因素出发,改善施工环境。把微气候、照明、噪声条件及休息时间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使施工者易看、易听、易判断、易操作、较少受到干扰,在精力旺盛和意识集中的条件下施工。在施工现场,危险牌示要设在显明易见的地方,文字简明、含义明确,字迹鲜明易认。识别标志常使用清晰、醒目的颜色、标记形象使人一目了然。
(四)管理方面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方、施工方都要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态度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做好安全管理的带头人、安全思想的传播者,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在管理机构设置时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创优一体化管理,系统化运作。建立必要的安全信息交流制度和交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2、人员选择和培训。在选择施工人员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岗位、工种特点,对求职者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知识、技能、能力、性格等进行考核,选择合适的人员。入职之后,通过操作培训、技术培训、能力培训和安全培训,模拟事故情况,训练施工人员安全操作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持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安全技术知识和规程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教育等。为保证安全教育行之有效,必须根据不同教育对象,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进行,可以配合典型事例加以强调,尽量的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薪酬管理;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焦永纪(1978-),男,河南新乡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经济系,讲师;赵文芳(1969-),女,山西运城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经济系,讲师。(江苏 南京 210042 )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JXGGB05)、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工商管理类)”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109-02
作为一种趋势,高等教育将更加强调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最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之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该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体验式教学理念引导下,“薪酬管理”教学强化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入境激情、对话移情、探究动情、实践纵情和评述析情等使学生“薪酬管理”学习过程体现主体性、亲历性、趣味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并能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进行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尝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一、体验式教学及特点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1]相关研究也表明,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到10%的信息,听到的信息可以学到15%,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2]因此,体验式教学通过强调学生亲身介入学习过程,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必将有助于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树立正确的态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家教学中,强调的是老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体验式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
2.强化学生的亲历性
亲历性是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具体包括行为亲历和情感亲历,即“实际参与”某项活动的过程或者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
3.寓教于乐,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学习为寓教于乐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乐”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寓教于乐中的“乐”应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像娱乐活动一样富有趣味。二是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3]
4.应用多种体验手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体验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去感受和体验,完成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提升了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二、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尝试
笔者在“薪酬管理”课程中,将“顶天立地”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将“通过课堂练习、通过期末考试、通过面试考官、通过工作实践检验”作为基本标准。具体来讲,体验教学的尝试主要包括基于游戏体验的情景模拟、基于社会体验的项目设计与调查研究、基于主动体验的课堂辩论等内容。
1.基于游戏体验的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指通过设计一定情景,对事件过程进行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能力的方法。[4]情景模拟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主要有公文筐、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案例分析等内容。在薪酬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将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中,采用教材案例和自编案例,结合相关的教学章节,让同学们对案例进行分析。而且,与传统的分析不同,这里的案例分析是将自己“入戏”,即角色扮演基础上的案例分析。在薪酬预算中,让同学们作为企业“薪酬专员”,结合企业案例,进行各种薪酬预算方法的应用,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薪酬集体协商中,结合给定案例,同学们分别扮演资方、劳方来进行薪酬结构、水平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讨价还价,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及应该具备的能力。
同时,还采用无领导小组方式进行案例的讨论。如在薪酬概念部分,针对薪酬的三种口径——宽口径(包括所有从企业所获得的回报)、中等口径(工资、奖金和福利)和窄口径(工资和奖金),让学生7人一组,不指定角色,进行小组讨论。如在员工福利设计中的“自助式福利”,在某企业应该采用的方式和福利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明确指定学生的角色,仅仅要求各自发挥,最终形成统一的意见。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对相关知识更为熟悉和了解,同时也掌握具体的应用,尤其是在讨论过程提升了沟通的技巧与能力。
2.基于社会体验的项目设计与调查研究
社会体验,不仅能够强化专业知识与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立学生薪酬设计大赛,要求所有学习“薪酬管理”课程的学生按照创业大赛的模式,结合案例进行薪酬体系的设计。同时,部分学生参与创业大赛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负责其中薪酬体系的设计。在薪酬结构章节,让学生结合一个企业的具体案例,进行薪酬结构的设计。在每一小组上交自己的作业之后,专门在一次课中,对每一个设计方案进行点评,重点关注能够实现外部公平,与企业外部的市场薪酬形成合理的比较比率;关注是否能够实现内部公平,是否实现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匹配。
其次,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薪酬水平、薪酬满意度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来实现。设计问卷、实施调查、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整个方案的设计过程能够将现实与课堂有机地结合。近4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分别对南京市的环卫工人、保安人员、公交车驾驶员、高校教师等群体进行了调查研究,然后分小组进行成果的汇报与分享。
在项目设计与调查研究、点评与分享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同学均要准备发言,结束后,需要撰写相应的讨论心得及体会。
3.基于主动体验的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生动、激烈,学生学习的印象深刻,体验效果明显。在薪酬水平部分,课堂辩论“薪酬水平是否要领先于市场水平”;在薪酬决策部分,安排学生课前准备,课堂辩论“薪酬保密是否有必要”。整个辩论过程,参考全国大中专辩论赛的模式,分为正方和反方,并安排答辩主席和评委。科学的论题,充分的准备,激烈的辩论,再加评委、教师及其他同学的点评,使得全体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深化的相关知识,锻炼了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主动体验效果。
三、困境与保障
在尝试过程中,深感体验式教学方式在“薪酬管理”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保证体验式教学能够取得预期效果,教学资源配置、教师能力提升、考核方式转变及与相关教学方法平衡等方面必须给予相应的保障。
1.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体验式教学的开展,遇到了案例不够贴近、调查对象不够合作等问题。在探索和尝试过程中,发现自编案例和已毕业学生编写的案例用起来更为得心应手,今后将会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案例集。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已有的调查已经考虑了对象的合作性,下一步将进行跟踪调查,并建立对已经毕业学生所在企业的调查。
2.教师能力的提升
体验式教学的各项探索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的精神,同时也需要具备指导各项具体实践活动的能力。[5]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由过去的知识权威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教师要将知识传授、活动组织、过程促进和指导有机结合,这些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深感自身的能力素质与完全实践体验式教学还有一定测差距。本专业教师一方面通过横向科研课题深入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实战经验;另一方面,也积极聘请相关企业人员及毕业学生来学院做报告,进行交流。
3.强化学生过程考核
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融入体验过程,是否能够在体验中具备将相关知识、技能应用到具体工作中的能力。因此,与传统的课程考核相比较,体验式教学不仅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加强调体验过程中的表现。体验式教学既要重视最终结果的考核,也要强化过程考核,尤其是要注重体验过程中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来讲,期末笔试成绩将会占据大半以上。为了保证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能只采用考试的形式,还应把学生的上课表现、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成绩、课后作业以及实际角色操作等计入评价中。[4]
同时,因为体验式教学多需要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在考核中需要强化团队考核的意义。实践中,在各项具体的尝试活动中,由各个团队对团队的成员分数进行评定,教师仅仅进行各个团队整体分数的评定。
4.兼顾体验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仅仅是各项教学方式中的一种,因此,实践中需要兼顾体验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尤其是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体验,并不是排斥理论学习。体验是为了说明、理解、运用理论。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工具,没有理论的指导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体验和理论学习是相辅相承的,缺一不可,[5]不能因为强化体验式的教学而影响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
现实中,因为总课时有限,同时为了保证理论学习的必要时间,体验式教学所需时间需要精打细算。为了提升效率和效果,保证课堂教学时间能够用在刀刃上,“薪酬管理”课程教学中,将大量的学习任务和准备活动安排在课下进行,如在课下进行案例的研读和辩论准备,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研究等。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教育的应用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顾健.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尽情地体验[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3]姚琳.体验式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1.1研究性学习与案例教学法
学者赵洪[2]提到典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有三种: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性教学应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其具体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如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案例教学等。上述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观点指出了案例教学法本身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典型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指导下学生可开展案例调查研究,进行基于案例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1.2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案例研究性学习中的案例来源可以是教师给定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完成的课题或项目。依据案例的来源,案例研究性学习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基于给定的案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二是基于案例(项目)的研究性学习。第一种基于给定的案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这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教材中的个案信息有限,不可能包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就使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缺乏对企业所有问题的全面了解,所作决策难免有失偏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案例分析的现实可操作性。第二种基于案例(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基于案例(项目)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对教师给定的案例进行拓展性的研究性学习,由此克服第一种传统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拓展研究,最后在课堂上呈现。或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和课题或项目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后成果在课堂上呈现、分享、讨论、评价。笔者认为第一种传统基于案例问题的学习,学生没有参与到对案例或项目的研究全过程,因而没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张利荣[3]认为“基于项目(课题)的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相比,“基于项目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偏重于操作和实践活动。第二种是一种能让学生更深入全过程参与的研究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一种模式的缺陷。笔者认为案例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以采用两种模式的结合。第一种可以作为第二种模式开展的铺垫,先经过基于问题的案例研究学习再过度到案例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学习能力有限的高职生来讲不失为一种更适应的方式。
2高职教育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1高职教育内在改革和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丘莉等指出在中国较为普遍的传输式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特别是地方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急需培养、能力亟待提高。地方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容乐观,团队协作能力不足,持续改进能力比较薄弱,学生缺乏反思精神。这也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三个核心问题[4]。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的。这种教学理念所关注的是知识客体而非学生主体的发展。高职学生需要通过新型的教育方式来启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态度、思维与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反思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2.1.2符合高职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宋良杰[5]指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卢森费尔德在1998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具有应用性学习和工作倾向的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表现平平,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却常常取得“令人惊奇”的优异成绩。基于此,研究者们建议这些在传统课堂中表现差的学生应该更多地置身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中。受国情影响,上高职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较差(至少是高考成绩较低),他们可以从PBL(基于问的学习)中获取比本科院校学生更多的利益。高职学生学习成绩差跟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有关。而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就是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或任务项目导向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目标明确,也有助于唤醒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另外研究性学习通过协作交互式的学习系统可以让学生通过和他人分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会刺激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很多,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案例或项目本身就包含具体实际情境,把理论知识蕴含在具体的案例或项目情境中,可摆脱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平白枯燥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可以说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实则融合了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学习法及项目任务导向法特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案例教学真实地反映现实,具有说服力和现实的教育意义[6]。案例本身是来源于企业实践或模拟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尤其对于校企合作程度不高的高职院校,案例研究性学习不失为校企合作实践性教学不足的补充。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媒介,案例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研究创造能力,这些素质是学生今后在职场上所应有的创造性素质。
3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挑战
3.1教师的自身挑战
案例往往包含着跨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再加上研究性学习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较完备跨课程的知识结构,要有丰富的教学组织、领导技能驾驭案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要善于融会贯通启发学生积极大胆思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如《一家饺子馆的物流案例》,虽简短,案例后面的思考题主要是涉及需求的波动、需求与供应的平衡。但如果细细挖掘,可以挖掘到配送、供应链、信息技术、营销、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从案例中盘活与获取更为实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提高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其次教师要应对角色的变化挑战———从课堂主导者成为课堂指导者,从教师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中心,从传授知识到指导学习,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外,如何组织好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过程也是很重要的。放权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学生由于主动意识及分析能力的欠缺造成配合度低下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情况规范教学流程、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评价、调动启发指导学生等工作难度很大。
3.2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素质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素质包括研究性学习认知、知识与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力。高职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较差,自主学习目标、动机意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不容乐观。在个性特征方面往往表现为懒惰懈怠、缺乏毅力与自我控制力、认真负责态度,被动消极。不懂得利用学习资源,不讲究学习方法。在以团队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当中,会产生责任推卸、搭便车现象;或产生对成绩无所谓毫无学习动机这种极端现象。因此,如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难题。
3.3研究性学习资源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包括现成教材案例的适用性及研究资源的可得性。教材中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新颖性、可挖掘性、适用性影响着案例学习。现有一些教材案例时间过早,过于陈旧,无法显示动态发展情况;或者过于浅薄,不典型、针对性不高、可挖掘性不强,这样案例食之无味,没有多少营养价值,影响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另外,高职院校能否为学生提供方便丰富的文献资源,也会影响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4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组织系统———以《物流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为例
4.1《物流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目标与特点
《物流管理案例分析》是物流专业的一门课堂实训课,是基于案例分析与研究的实训课程。换句话说它是以案例作为载体而驱动研究的一门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程目的是通过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例,学以致用,最终加深对理论的了解,掌握理论的应用。同时帮助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增长对行业、企业等实际经营见识;并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处理资料的研究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式的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2该门课应具有的特征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课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实践、开放、互动合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1)自主性: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仅起指导启发作用。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包括选择案例或项目,计划题纲,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完成报告、呈现资料,回答、评价整个过程,强调学生参与自主。通过放权给学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实践性:案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表现在案例是来源于实践,学生可获得间接的实践体会。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参与案例研究性过程。学生参与选择所要研究的对象,完成项目的设计,并进行资料的采集、整理、处理、呈现、分享讨论、评价。这些工作原来主要由教师完成改变为由学生完成,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意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大程度调动出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开放性:教学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开放性。第一、学习空间开放性。打破课堂的束缚,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课堂之外的地点开展项目研究。第二、教材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生要善于利用教材及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辅助研究,包括图书馆文献,以及电子文献等。第三、学习合作主体的开放性。学生的合作不再是单纯的师生之间,而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所调研或实践的组织等。第四、教学理念开放性。教师要由主导型向指导、支持、启发的导师转型。学生要开放学习心态,通过自我研究与合作开展学习。第五、答案的开放性。打破教师固设的标准答案模式,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目标是开启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打破条框限制,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心理与思维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第六、评价的开放性。打破教师统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基于自评与同学的评价,评价也是思考的过程,通过评价客观了解各组的优缺点,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感觉,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学的开放性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力与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与任务。(4)合作互动性:案例研究法可以采用个人和小组两种形式结合,以小组模式为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调在团队互动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团队互动分享想法、经验,碰撞思考,执行并完成任务。这种互动合作包括学生与自己的互动合作、小组内成员间分工协作、小组之间陈述小组与非陈述小组的互动合作、各小组成员与教师的互动合作和各小组与学习资源的互动合作等。
4.3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系统要求
1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咱员原猿暂。文献咱源暂论述了软件工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一种案例教学模式院教师事先组织、编写好案例曰然后将案例在上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曰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对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总结。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源于圆园世纪愿园年代的德国,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体现,它区别于学科体系的教学方法。从形式上看,项目教学法是把学习任务编成一个个项目和任务,通过完成项目和任务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文献咱远暂讨论了项目式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实施,作者从课程实践内容的选取、实践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的制定三个方面尝试对课程项目教学进行思考和尝试。案例式教学与项目化教学即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案例式教学法引入的案例只是为了说明某个功能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选择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案例引入课程讲解。而项目教学法是工作过程的再现,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中的任务可以掌握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因此它起到衔接真实工作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综合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如文献咱缘,苑暂提出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结合案例的讲解分析进行理论教学,然后通过模拟项目演练来进行实践教学。本人在实践中发现,将传统的案例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野软件工程冶课程教学时会出现以下不足院员冤教学案例和实践项目的复杂度受到限制,只能采用一些简化的项目。圆冤教学案例与实践项目是分开的,缺乏连续性。教学案例和学生的实践项目往往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实践。
2基于案例项目的迭代式教学法
当前,迭代已成为砸哉孕咱愿原怨暂、敏捷式开发咱员园暂等大多数现代软件开发方法的关键实践。在迭代式开发中,开发过程被组织成一系列短期小项目渊称为迭代冤,每次迭代都具有各自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部署等活动,产生一个可执行的局部系统。每次迭代都是对系统的持续扩展和精化,随着时间和一次又一次迭代的递进,系统增量式地发展完善,最终成为完整的系统。这种迭代进化式的完成任务的思路对改进软件工程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首先,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人们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往往有一个从认知到掌握到熟练应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可以按此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先讲解基本知识,使学生对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有初步认知,然后逐步增加知识深广度,同时培养应用能力,最终使学生具有按需要自己获取理论知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其次,这种进化式的软件开发思想使得我们可以将大规模的有实用意义的软件开发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和学生实践项目引入教学中。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以简化的小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或学生练习项目不能很好地说明软件工程原理,难以训练学生应用软件工程原理的能力,教学项目必须有一定的复杂度才能展示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内容对软件开发活动的指导意义。但由于教学时间和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限制,使用传统项目教学或案例教学方法时,教学项目复杂度的增加使得教学内容难以组织和实施。以迭代进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案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院通过将实际的大项目划分成一个个相互有联系的短期小项目,可以先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教学案例来完成软件全生命周期的理论讲解,而将余下的作为学生实践项目。由于这些小项目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每次迭代开发需要的时间不长,使学生容易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既有利于教学组织,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项目的迭代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与案例的迭代式开发过程协同起来,以迭代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能力进化式增长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的由三次迭代来完成,在这三次迭代中通过教师、学生、案例项目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不断演化渊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逐步过渡为指导者到评判者,学生的角色完成从知识的学习者到实践者到项目完成者的转变,项目的角色也由教学案例转变为实践项目最终成为学生的开发成果冤,分别完成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传授、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和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案例项目三种不同的教学任务,达到软件工程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迭代教学时,首先要选择好教学采用的项目。选择的项目应该是学生熟悉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还要有相当的规模。项目选好后,教师应首先对项目的功能需求进行初步调研,确定一至两个功能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结合该功能的实现过程向学生讲解将软件工程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然后再挑选一至两个功能指导学生完成,余下的功能实现由学生独立进行从需求调研到实现、测试的全部工作。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院员冤结合案例项目的第一轮迭代进行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的案例教学。本课程教学的第一阶段主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解。教学案例是软件项目的一个核心功能的实现。本轮教学要完成以下教学内容院首先,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及软件开发过程等,在此基础上探讨软件需求分析技术,然后对所选案例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写出需求文档。其次,软件的分析和设计技术,包括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哉酝蕴建模技术等。本轮教学的难点是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教学案例,向学生展示从需求文档得到软件模型的详细过程。第三,软件的实现技术,包括软件编码、单元测试、数据库设计等。第四,讲解软件的综合测试技术,包括测试计划的制定、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的策略选择、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测试报告的书写等。在教学中,通过结合精心选择的项目用例,以软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原理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诠释,给学生以直观、可见的操作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掌握软件工程核心要素渊方法、工具和过程冤的深刻内涵。通过本轮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对软件工程知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意义及软件开发过程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下一轮教学打下了基础。圆冤教师指导学生对案例项目进行第二轮迭代开发垣理论知识的深化讲解。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学生已有了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对软件开发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本轮教学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软件工程原理的理解,培养其应用软件工程原理的能力。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本次迭代开发任务,教学过程可概括为野所用知识提示和补充垣学生练习垣集中点评冶。首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为四到五人。分组的时候要兼顾以下原则院学习主动的同学与学习被动的同学搭配曰同宿舍的同学搭配曰不同特长的同学搭配曰男女生搭配咱员员暂。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从案例项目中选出一到两个功能,指导学生按照前面讲的方法进行实现。本次迭代开始前,教师对本阶段所要用到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回顾,布置本阶段要完成的目标曰规定每个开发阶段的完成时间点。然后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阶段的开发任务。各小组提交工作成果后,由教师进行集中点评,以使各小组之间能互相比较,共同提高。本阶段教学中,教师结合项目进展,补充软件项目管理、配置管理、设计模式等知识,以扩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现代软件技术的理解。猿冤学生独立完成案例项目的第三轮迭代开发垣理论知识的自主式学习。通过前二轮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软件工程基本原理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应用软件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因此,本轮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案例项目的第三次迭代开发,最终提交一个完整的项目。本轮教学任务由各小组自行完成,教师主要起到督促检查作用。学生开发中遇到的困难由他们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来解决。本轮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培养其独立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学生最后提交的系统将作为评定学生本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3本教学法的实施情况
我校采用野圆垣员冶教学模式,野软件工程冶课程被安排在第四学期,十八周,每周四学时,共七十二学时。教学选取野图书管理系统冶作为案例和实践项目。第一轮教学所用时间为八周左右,选择该系统的核心功能野借阅图书冶的实现作为本轮教学的教学案例,讲解需求分析技术、设计和实现技术和工具,以及创建数据库,部署和测试等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关键技术。除此之外,还简要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第二轮教学所用时间为四周,本次迭代中,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野归还图书冶功能的开发和部署。第三轮教学需时四周左右,各小组作为独立的开发团队完成图书管理系统中其余的功能模块,最后提交出功能完善、性能较好的系统。学生的总成绩由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第二、三轮教学中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理论成绩占源园豫,第二、三轮教学中的实践成绩各占猿园豫,第二、三轮教学中的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践态度、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小组成员互评成绩综合评定。以上教学模式在圆园员圆和圆园员猿两届学生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实践。通过和采用迭代式教学法之前的两届学生的对比发现,采用迭代式教学方法教出的学生的期末考试渊笔试冤的及格率和良好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反映采用迭代式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外,由于迭代教学时,理论教学到项目实践之间有了平滑的过渡以及教学案例与实践项目的连续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曲线,以及项目被划分成了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小项目,使得学生容易看到自己的实践成果等原因,学生对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之前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校近四届学生对野软件工程冶课程的教学满意度测评结果渊见图员冤也反映了这种迭代式的教学方法已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图1学生对叶软件工程曳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