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用建设的重要性

信用建设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用建设的重要性

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学风建设

1.新媒体及学风建设的概念

1.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的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1.2学风建设的概念

学校风气,简称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学风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教书育人的要求、高校立校之奉、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

2.现阶段高校学风建设中在新媒体使用上遇到的突出问题

由于手机的普及,当前几乎所有在校大学生每人都拥有手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打电话、发短信,而更多的还拥有上网、游戏、拍照等功能,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新媒体终端。由于当前的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想象比较频繁和普遍,对课堂教学以及学风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手机具有拍照功能,这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上课记笔记的习惯,一般老师黑板上的笔记简单的照下来后就不再复习,同时也造成学生懒惰的习惯;二是由于手机的普遍使用,使得课堂纪律得不到有效保证,部分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被个别学生的手机铃声所打断;三是原本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本因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的,现由于手机的上网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查阅,这样使得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四是网络中充斥的信息不完全是正面的,比如西方的普世价值、学习无用论等信息,让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稳定的大学生所接受,造成大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 习 目的功利化 ,学习兴趣减弱 ;五是现阶段的大学生很多缺少辨别能力,对于一些网上的虚假信息缺少辨别能力,往往造成对一些谣言信以为真,而且加以转载转发造成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一些具有诱导性的信息容易造成大学生上当受骗;六是改变了大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学生上课时经 常用手机刷微博 、看小说 .甚至部分学生在课 堂看视频 、玩游戏 、网上购物,把课堂时间割裂化,分散学生本人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从一些现象和案例可以看出,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终端正在对我国各高校的学生建设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对于各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们而言应对这样的负面影响采取高度重视,采取一些正确的方法措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3.如何利用好新媒体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3.1让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利害关系,合理使用新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正在迅速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在高校校园对新媒体进行限制或者禁止使用是不现实的,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而言也是很难实现的。作为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而言对于新媒体要采取正面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教育:首先是高校学工队伍要有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班会、团日活动等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分析新媒体的利害关系,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新媒体的利害关系;其次是利用学生活动,采取如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自我学习;最后是对于对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比较直观的认识到新媒体的利害关系。

3.2严肃课堂纪律,保证正常课堂秩序,确保教学质量

首先,对于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各高校应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禁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如出台一些管理规定对上课使用手机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另外,从学生层面而言也应当树立起上课期间不使用手机的良好风气,倡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秩序。从教师层面而言,高校教师也应树立典范,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接听电话,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同时传统 的教学方式 已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面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教学优势,增强课堂吸引力。最后,大学生应摆脱课堂上对于手机的依赖,不轻易使用手机的拍照、录音等功能,课堂上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加深课堂教学的印象。

3.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抢占新媒体高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利用好新媒体的积极方面,主动学习和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变枯燥为生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如各高校应主动建设自己的官方微博平台,二级学院、各系部等也应建设自己的官方微博平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以利用微博形式建立自己的个人微博,并通过以上方式提供大学生感兴趣的理论素材、话题 ,在探讨的过程中双方注重互动和情绪的感染,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微信平台也应该被利用起来,建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号,让学生们加以关注,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呈现出形式多样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抢占新媒体高地,主动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旋 ,周其明.“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15.09.

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信用缺失;缺失原因;信用建设

中小型企业一旦企业丧失了社会、客户以及合作单位的信任,就被动摇了根基,在丧失企业信用的前提下,企业的生产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再有发挥功效和吸引力的机会。而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信用的缺失。作为占据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受到严重的阻碍,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小型企业信用建设的必要性

中小型企业能够长足发展的根基在于企业的信用,企业的信用要应用于面对客户、合作方、和企业内部。想要健康发展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企业信用有以下等几个方面的益处:

(一)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失信带来一时的利益,却损害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一家受社会客户、合作企业信赖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得到更多的投资与消费者的支持。良好的信用必然伴随着优质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信誉与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社会经济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带给中小型企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信用好的企业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机会,更有力的占据市场。

(二)增加融资机会和额度

银行贷款的依据就是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状况或抵押资产,中小型企业相比较于大型企业的一项弱点就是资金,只有中小型企业不断进行信用建设,提高企业的信誉值,才能得到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周转,保证企业有足够的成本拓展产品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增加企业财富。而作为合作双方的两个企业,如果都能遵守合同,讲信用,得到的也会是高效率的互利共赢结果,为市场经济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

二、中小型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如今的形势下,社会上对中小型企业的信任已经缺失了很多,对中小型企业的评价往往都是质量差且不廉价,甚至有诸多以次充好的现象和欺诈行为。而与大型企业相比处于劣势的中小型企业,在资源技术等方面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因此使用不正当手段经营的也比较多。然而这种频繁的失信行为,带给中小型企业的是长远利益的消减。在影响自身长远发展的同时严重扰乱市场的环境秩序。

(一)缺乏信用建设的意识

一直以来,诚信在我国往往处于道德层面,成为一种纯粹的精神品质。而不会把企业的信用建设当做是企业经营手段的一种,在企业信用缺失的情况下似乎是对企业道德沦丧的谴责而不是法律的惩罚和企业经营的失败。近年来出现很多中小型企业欺诈消费者的现象,售卖假冒伪劣产品以获得高额利润成为中小型企业经营的常态。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同样缺乏信用建设,只考虑目前的利益获取而不考虑信用建设下的声誉与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可能,不按约履行合同或在合同上做手脚,损害对方利益保障己方利益。甚至有的中小型企业为了保障自身收益以身试法偷税漏税。中小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信用建设的缺失很大程度是因为根本没有信用建设的意识,正应了中国对商人的评价,“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然而没有“奸商”是能够长久的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的。

(二)信用建设的法制不健全

对于中小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信用建设,我国尚且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的失信行为也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惩戒条例。没有明确的信用建设方面的管理机构,导致多人可管和多人可不管的尴尬局面。被失信的社会大众在遭受到企业的欺诈时,往往找不到可以帮助他们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而即便有针对某些企业失信行为制定出的法律法规,也很难发挥出法律的功能和权威,因为执法者执法不严,有法可依成为一纸空谈。消费者的利益收到侵害而无法弥补,法制建设不健全且法律权威收到蔑视和挑战。法律法规的缺失使企业的信用得不到保障,因此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失信行为违约现象普遍发生。

(三)信用建设方面管理制度和人才的缺失

1.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信用管理部门除了建设自己企业的信用,还要调查合作企业的信用状况以保证合同能够得到履行,这样才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利益和健康发展。

2.专业人才缺失。由于对信用建设对企业经营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信用建设方面的人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中小型企业也没有设立信用建设部门和职位,也不会招聘信用建设人才。信用建设不仅仅是树立企业道德,还需要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包括数据的统计、信用的落实、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等等,除了专业知识与技巧,企业信用建设的管理者也需要独到的眼光和相关经验,才能使企业的信用建设得到有效的落实。人才的缺失使企业的信用建设难以开展。

三、导致中小型企业信用缺失的因素

中小型企业信用建设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企业自身还有社会信用体制方面等原因,想要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下的中小型企业信用建设问题,必须透彻的分析出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

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机构;新农村;生产能力

前言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金融机构在其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资金的重要支撑。就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而言,金融机构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关于金融机构应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主要体现为实践性研究意义,文章中通过对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探讨了具体改善金融机构的应用对策,并从不同方面重点阐述了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的实际重要作用,可以使各行业人们和学者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具有实践性研究意义。

一、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的体制存在失衡现象

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资金支持单位,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在建设系农村过程中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相应的问题。就某种角度而言,金融机构的体制存在失衡的现象,根据对当前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调研总结发现,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目前社会中的各金融机构在其发展中,均主要呈现出集约化经营和信贷集中经营的特点,基本上退出农业的金融市场。虽然农业银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确定了股份制改革的创新发展方向,但是其创新发展后的效果如何仍需进一步观察。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主要类型的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受体制的影响因素,只能够实施专门的农业信贷业务,逐渐使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呈现出失衡的现象。

(二)金融机构的资金存在抑制现象

金融机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具有体制失衡的问题,同时也具有资金存在抑制的问题。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而言,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特点仍主要以抑制为主,基本上体现为,第一,农村金融市场在其市场开发过程中,开发深度有限,农村周边的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尤其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支撑点,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保障。第二,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相较于城市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言,仍存在较为落后的趋势,因此在农村金融交易市场中,金融手段也普遍落后,城市金融市场中的证券交易等无法深入到农村金融市场,从而出现金融抑制。第三,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决定了资产质量的低下,提高贷款的门槛以减少农村贷款风险,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提高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

通过对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只有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并根据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才可以不断促进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措施,首先,针对农村金融机构而言,要深入调整农村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以此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基础性财政作用,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包括新农村建设的医疗事业、教育事业以及环境保护等。其次,发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银行的作用,在诸多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形势下,要重点突出农业银行的的地位,并强调农业银行支农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此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再次,加强对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的组建,包括建立农业风险基金会,保险公司和风险基金会的组建,主要是加强对金融资金的管理,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相关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能力,可以充分解决因自然灾害,导致农村收入不断下降的问题。最后,要加强对信用社的深化改革,产权制度的改革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建立现代法人的形式,实现对农村信用社产权的改革,提升农村信用社的运营能力。通过上述措施,能够充分加强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全面促进系农村建设。

(二)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提高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应用水平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资金支持点,对农民生活收入的提升、农产品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而言,许多农村在发展进程中,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贷款供应的最主要来源和渠道,诸多农村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为农民提供的贷款,已经占到县域农业贷款的75%左右。根据当前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金融资金抑制问题,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力度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第一,在发挥农村信用社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信用社股份制造改革,通过成立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形式,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多元化管理。第二,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要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应优惠政策,诸如适当降低税率和减免营业税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应用率和作用。第三,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管理人员应由选举产生,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金支持数额进行统计和审计,以此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中应发挥的作用探讨

(一)提升农民升入

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其具体的作用,首先体现为要提升农民的收入。在金融机构发展进程中,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资金支撑点,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资金实力的提升,完善金融机构的机制,充分实现金融机构与政策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民的收入。第一,在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推进小额贷款业务,将服务对象由传统的耕种拓展到农产品种养和加工类经营的农户,并提高农户的贷款金额,实施最高上福利率以控制优惠利率,以此实现对农户的贷款资金支持。第二,加大对农产品类企业的资金支持,诸如农产品加工类型企业和涉农类型的企业等,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农业带动工业,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收入。第三,充分解决农产品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金需要,提高农产品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市场竞争力,以信贷贷款为主要的方式,促进农产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升农民的收入。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发展进程中,不仅可以发挥提升农民收入的作用,还能够发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金融机构发挥此项作用的关键点体现在,其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资金支持,实现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将加强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金融支持,目前农业综合生产在发展建中面临着诸多艰巨性的任务,在此新的形势下,只有始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才能够充分发挥其贷款作用,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有力的贷款支持其次,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投资力度,通过加快对农业综合生产的进度评估,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需要的资金追加至贷款额度中,列入专项的贷款计划。最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信贷资金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风险贷款补偿机制,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发展银行可以通过农业金融市场,开发建设长期债权,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村,从而达到发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

(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金融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体现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从不同方面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金融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公共事业作用主要体现为,第一,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机构要加强农村地区生源的助学贷款招标范围,对于农村地区的生源,国家在招生贷款方面应将范围扩大到各商业银行中,充分动员金融机构的服务资源,对自愿返乡的大学生实施一定的助学贷款政策和优惠政策,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要共同承担起对教育公共事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第二,为农村医疗机构的创新和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医疗事业的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主要以保险公司为主,开办农民医疗救助险种,将健康保险作为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补充。第三,可以对农村信息网络电视、广播电视等收取相关费用,作为贷款的支持点。

(四)缩小城乡差距

缩小城乡差距是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最为主要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其应发挥的重要作用。金融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实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首先,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将金融机构的网点布局,纳入到新农村建设内容中,对邮储、农村信用社等布点实施规划,主要是从方便金融服务的要求出发,对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金融机构实现适当竞争的同时,也避免了恶意性的竞争。其次,在国家相关财政部门逐渐淡出扶贫建设的新形势下,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开发性银行,应充分发挥其政策性特点,实现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扶持,包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小型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最后,要在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下,实现对民办养老所等机构的建设,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等同待遇的金融服务工具,继而缩小城乡差距。

四、结语

在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国家加强对新农村的建设,并通过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促进新农村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十分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其发展进程中,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从而从不同方面促进新农村的建设。本文主要从融机构体制失衡和金融机构资金抑制等方面,展开对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奴才能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同时从加强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等方面,探讨提高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应用水平的措施,最后从提升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公共事业等方面,展开对金融机构具体应发挥的作用研究。期望通过本文对金融机构和新农村建设相关问题的分析,可以为日后促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立芳.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创新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06):135141

[2]廖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电子银行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3,03(26):129

[3]彭剑.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村金融支持作用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01(04):2123

[4]杨冰清,江永红,王平.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问题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02):114117

[5]于乃书,刘馨阳,刘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的主体行为分析及激励机制构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4(10):4351

[6]贾晓辉.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1,07(02):140141

[7]蔡敏.农村金融服务现状、问题及建议――黄梅县金融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调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07):4849+59

[8]丁竹君,尚康.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03(09):4446

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费信贷;个人信用制度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对消费信贷的重要性

(一)我国消费信贷情况简介

近年来,随着信用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信用消费作为刺激消费需求的有效手段得到重视和推广,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有了很快的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截至2011年末,我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2.85亿张,同比增长23.91%;人均信用卡达0.21张,同比增长23.53%。信用卡已经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我国信贷规模在不断扩大,消费信贷品种也逐渐增多,诸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

但消费信贷引发的风险及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2011年我国逾期半年未偿的信贷额达110.31亿元,同比增长43.46%。其中个人住房不良贷款额一直处于攀升状态,汽车消费贷款违约率及信用卡违约率也明显上升,还有大学生申请的助学贷款毕业后不及时归还问题,这些不断显现的风险都影响着各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极大阻碍了我国消费信用的健康发展。发展信用消费最主要的问题是做好信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所以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在消费信贷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二)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对于消费信贷的重要性

1.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造成信用消费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

我国的经济活动主体一直以来较为缺乏信用意识,在信用消费市场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守诚信。不够诚实,为了一己之私利会提供虚假信息欺骗交易对象;不守约定,在交易过程中随意性较强,且有拖账赖账行为。二是公德意识薄弱。会采取一些非法手段干扰和影响整个信用消费市场的经济秩序,妨碍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2.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增加

借款人为了能向银行贷到款,提供的各种证明材料可能会存在虚假欺瞒性质,更甚有蓄意欺诈骗取贷款、到期拒不履约的。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相应信用评估机构的不完善,银行很难获得准确真实的借款人资信信息,另外加之无法不避免的道德风险,这无疑加大了银行放贷的信用风险。

3.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增加银行消费信贷的经营成本

近年来银行间同业竞争激烈,为了最大额度的放贷就必须考虑到相应的风险,所以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借款人进行资信调查。不仅使银行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借款人负担大大增加。

二、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存在的障碍

(一)个人信用制度缺乏立法支持,风险转嫁能力不强

我国是个非征信国家,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困难主要也是在法律上,因为当前的法律体系涉及个人信用方面的规定较少,没有一部专门调整、规范信用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法律法规。信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对征信主体、征信范围、信用评价标准和信用使用原则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少数相关的法律,如《民法通则》、《刑法》、《合同法》等虽然涉及个人信用问题,但衔接不够,立法层次低,针对性不强,缺乏统一性、权威性以及可操作性,不能为保护诚信和惩罚失信行为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在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及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另外,信用保险、保理等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发展落后,在失信的情况下,难以通过合法的途径转嫁信用风险。

(二)缺乏建立信用制度相关的资料

完备的个人信用记录的相关资料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个人信用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人的身份证明、个人社会档案、信用记录、帐户和收入来源及个人拥有资产的证明文件。其中主要的信用条件如居民个人身份证、户籍、人事档案,这些只能说明居民的自然情况;存单凭证、有价证券和实物资产,这些只是价值金额,并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及来源的可靠性,它们不具有经济担保性质。另外,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但缺乏个人资产评估的基础数据和材料,个人的现金收入、支出和个人的债务、债权的分布等都没有系统的信息记录,这些情况制约了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

(三)个人信用评估缺乏统一标准,评估技术落后

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个人信用的评估自成体系,在个人征信数据源的内容、个人信用报告的格式、个人资质认证、信用等级评估指标以及征信数据库建设、信用管理软件开发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评估机构作出的评估结果相差较大,难以具体衡量,这不利于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另外,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技术相对落后,评估程序和相应的评分模型不够科学,也不具有权威性,很难保证个人信用评估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四)个人诚信意识薄弱

在消费信贷过程中,我国整体的个人诚信意识比较淡薄。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的功能,致使一些不良客户心存侥幸心理。还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及时主动向银行还助学贷款,将信用危机转嫁给学校。还有一些消费者,伪照个人背景和能力资料骗取贷款,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用原始的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了。这种诚信缺失在一定程序上破坏了社会秩序,严重阻碍了个人消费信贷的推广。

三、完善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健全和完善信用立法,加强信用机制建设

信用立法是信用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没有法律做保障,个人信用制度则寸步难行。为适应消费贷款健康发展的需要,立法部门可以根据我国国情,首先制定出适用于信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规。重点在个人信用信息归集整合、信用产品开发和应用、信用信息安全保密及征信机构管理等方面开展信用法规制度研究和立法工作。其次,建立起严厉的失信惩罚机制,另外还要加强个人信用风险预警、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制度建设。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逐步实行消费信贷证券化,以分散信贷风险。

(二)建立个人信用的信息资源库

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库,包括积极开展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数据,有统一格式和标准的个人“信用身份证”,记录终身信用行为等。个人信用档案包含一个人的自然状况、家庭状况、还包括个人所得税的缴纳状况,财产申报状况,个人刑事记录,个人商业保险的诚信记录,个人的储蓄和债务记录,个人资产等全面状况。征集的信息通过一个公共信息部门加以整合,构成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的完善的信息资源库。这样既可以防止信用不良的个人失信给企业和行业带来损失,而且可以限制信用不良的客户在其他行业间的活动。

(三)统一信用评估标准,采用科学评估技术

个人资信评估机制应当通过建立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级模型、运作科学合理的评估办法,在建立个人资信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授信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首先,个人信用信息录入的格式、内容应当具有统一标准。避免出现各商业银行评估结果的大相径庭。其次,商业银行要针对客户开发信用评分模型,还要开发内部的欠款催收、风险预警等行为评分模型,以此降低不良贷款额。

(四)加大诚信道德建设力度,提高诚信意识

诚信道德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把诚实守信教育作为一项长远战略任务来抓。针对导致诚信缺失的成因,找准着力点,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让诚信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从而通过诚信来促进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姝.个人征信系统应用对发展消费贷款产生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08).

[2]赵新午,宰向阳,朱小丽.我国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思考[J].新疆财经,2011(05).

[3]李立刚.个人消费信贷与信用体系建设初探[J].金融天地,2011(02).

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信用又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道德基石。个人信用形成的相关记录,即个人信用档案,具体指个人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履行义务记录和相关数据,是个人基本情况以及信用状况相关的各种文件资料的总和。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反映个人自然身份以及反映家庭、职业等情况的个人基本档案信息;

(2)个人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个人信贷档案信息;

(3)个人与商业机构、公用事业单位发生赊购关系而形成的个人履约档案信息;

(4)行政、司法机关等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档案信息;

(5)其他与个人信用有关的档案信息。

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个人信用档案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决策,对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现状

国外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起步时间早,起点高,经过长期的建设其应用领域广泛,且相当成熟。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着手建设个人信用档案系统,美国政府在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跨领域、跨部门的协作,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服务,美国的个人信用档案系统非常完备,已经纳入美国电子政务发展框架。欧洲、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个人信用档案体系经过长期建设已经十分完善,强调其服务职能,同时尽力减少经济风险。如新加坡政府的eCitizen(电子公民)服务网站,日本保护个人信用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中国的个人信用档案体系没有形成大规模建设,个人信用档案的开放和使用目前尚无明确的国家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信用档案一般不愿意对社会公众开放,公众难以通过正常途径获得相关信用档案,另外对失信行为不能够进行有效处罚。上述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0年6月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数据采集及信用报告查询系统正式启动。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方面,2005年9月国务院信用体系建设意见;2009年10月《征信管理条例》首次征求意见;2011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就《征信管理条例》第二次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这些都对我国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但是,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相对于欧美发展了上百年的个人信用体系差距很大。我国个人信用档案的应用局限于金融的各项消费信贷业务,主要作为银行对个人贷款的决策依据,而在个人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涉及很少。

3 如何促进我国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

笔者以为,我国个人信用档案体系的建设应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进行。

3.1 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分步实施、档案共享”的原则,由政府统一部署,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由不同行业机构协同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客观记载个人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建立对个人信用的评价和社会认同机制。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的信用记录编码可以采用个人身份证号码,信用档案数据库可以收集个人自然情况、经济状况、品行记录、信用历史等相关档案内容,并分别采集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2 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平台建设。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平台建设,应该按照标准统一、利于共享、可扩展、安全性等原则来建设,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平台总体架构可以借鉴江苏省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建设经验,总体设计数据来源、交换设施和个人信用档案基础库系统,其中,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公共事业单位是个人信用档案基础库建设的数据来源,统一的个人信用档案共享系统负责将这些部门掌握的个人信用档案以逻辑或者物理的方式归集到个人信用档案基础库中,个人信用档案基础库负责存储个人信用档案并对外提供服务。

3.3 信用档案安全及法律保障。信用档案安全体现了信用档案资源的服务生命力,也是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信用档案安全涉及硬件设施、操作系统、数据库、强认证设施等方面的安全。需要从技术方面来进行信用档案安全保障。信用档案安全的重要性在于涉及信用档案达到一定密级要求,不能够适当公开或篡改。因此,还需要从立法方面来加以保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个人信用法律或法规,制定和颁布诸如《个人信用法》以及其他涉及个人信用档案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效力应是全国范围内的,并且有明确的对违反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的措施,严格的法律制度会对每个人形成外部约束力,让不讲信用者重则受到法律制裁。

3.4 移动信用体系建设。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与个人信用档案平台建立网络链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对个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记载和查询,会更快速地共享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资源,能更大范围、更大限度地查证个人的信用档案情况,可以方便地接入社会信用档案体系,共享个人信用档案资源,作为社会档案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内容。这种方法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易于实现,而且可接受性也比较高。

3.5 个人信用评估档案系统建设。个人信用评估档案系统,是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信用档案体系的内容之一。国家在制定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法规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实用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将有利于个人信用的自我约束与管制。个人信用评估档案系统通过与信用评价体系挂钩的奖惩激励措施,有助于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对提高个人信用品质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并保证评估体系的良性运转。个人信用评估档案系统内容包含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构建、个人信用风险指数评定、个人信用档案评级、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等,其中个人信用风险指数评定以反映个体信用行为的实际数据为分析基础,通过构建的数学模型来评定个人信用风险的大小;个人信用档案评级主要是对个人的信用档案评定表来进行分析,对照信用评估参考标准,对个人信用各项评估指标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是指当个人的信用将要超过一定数值时,对个人用户进行预警提示,减小个人信用违约的可能性。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