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融合教育案例分析和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首创于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应用于教师培训中,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相对立的。狭义上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1]
本文通过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案例教学方式,参考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并结合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状况,提出在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方法和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一、目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节。
一方面,目前教师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由校外机构承担,信息技术仅仅是众多必修课程中的一门,由于授课教师对教学实际认识不足,再加上培训课时过少,因而过于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其结果是难于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
另一方面,一些培训机构过分关注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盼望以技能的提高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但是他们忽略了,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不能自然地转变教师对整合的认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也不能教会教师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中。
2、培训的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于2001年起先后办起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学一线的教师。同时,英特尔未来教育也在我国的18个省市办起了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实际上,能够胜任教师培训任务的师资是相当有限的,还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此外,当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还存在着培训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库匮乏等问题。
二、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从案例教学的应用情况来看,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有以下作用:
1、促进被培训者内化知识,更好地掌握理论。
不少人认为教学案例是特殊的典型的,表现为某时某地的教学情景,不能传递理论的知识。事实上,哈佛法学院的第一主任兰格德认为,研究案例会促使被培训者对理论运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深入的思考。一旦案例当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被揭示出来,就可以用来讨论新的案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案例讨论后,被培训者从案例教学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就会慢慢地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融合,成为原本能力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
2、促进被培训者对教学中问题的分析和反思。
通过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中涉及到的各种各样问题,被培训者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同时,当被培训者认出案例中所描述的“此时此地”事件并与之产生的共鸣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他们就逐渐养成分析问题和反思的习惯。
3、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提高被培训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被培训者大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他们学到很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技术,但实践时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其原因,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来解释,就是没有接触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问题。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创设机会让被培训者接触整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大大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被培训者头脑风暴式的案例讨论,也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为被培训者分享经验和交流提供有效的方式,促使工作创新。
现实教学中,被培训者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很少有与同事一起分享经验、交流的机会。案例教学可以创设实际教学问题讨论的氛围,通过案例的讨论和被培训者实际整合教学问题的讨论,被培训者可以了解同事是如何面对整合问题的,他们的对策是什么,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被培训者渐渐融入讨论中,开始把自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整合理论知识,经过讨论和评论性分析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被培训者还可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创新。
三、案例教学的两种类型
案例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用的两种类型:
1、被培训者观摩案例并进行讨论。
在这类的案例教学中,被培训者是通过观摩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案例来进行讨论的。旁观者清,在真实的问题前面,被培训者得到了像专家般进行思考的机会,从而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方法。
2、被培训者作为亲身体验者直接参与案例的教学和讨论。
与第一类的案例教学不同,这类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学双方进行角色扮演。共同演绎并亲身体验真实的教学情景。培训者可根据被培训者所任教的科目和年级进行分组,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培训者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整合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各个小组的成员表达新观点,交换各自意见,并可介入作适当的引导。与此同时,被培训者要积极地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中。完成教学后,培训者组织并促进被培训者就他们亲身体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进行讨论和反思。
通过课堂模拟,被培训者不仅受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熏陶,学到了整合的方法,还领略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乐趣,促使被培训者从技术的个人运用到使学生参与使用技术整合观念的转变,得益良多。
同时,培训者从被培训者对该课的讨论和反思报告中也可以得到启发,进而设法地改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质量,这样一来,教学相长,双方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案例教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实施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要教什么内容,是案例课程设计的第一步。
2.选择案例
在教学目标定以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案例了。案例的来源有很多,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来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经历都可以作为案例。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来说,则是基于一定学科教学目标,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亲身参与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3.被培训者的课前准备
在传统的培训中,培训者往往担当台上的主角,而被培训者往往是观众。但是案例教学要求被培训者也要在课前做相应的准备,如仔细地阅读案例,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二)课堂实施阶段
1.案例的引入
案例的引入关键在于巧。对于别人的案例,可以向被培训者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于自己编写的案例,可以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趣闻。目的都是引起被培训者的注意。
2.案例的讨论
案例的问题可以由被培训者提出,也可以由培训者提出。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案例讨论一般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面,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一般涉及的问题有:
= 1 \* GB2 ⑴信息技术是否适用于当前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 2 \* GB2 ⑵信息技术在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方面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有,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优势转为实效?
= 3 \* GB2 ⑶信息技术在目前整合教学中有那些不足,应如何避免?
= 4 \* GB2 ⑷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2]
由于一个案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培训者可以把被培训者分成4~5人的小组,按照教学的目的,引导被培训者讨论相关的问题。当被培训者提出不同的整合方案时,培训者可引导被培训者对不同方案进行讨论,排除不合理的整合方案,确定最佳的整合方案,待小组讨论后,培训者可安排各个小组上台汇报,在全班范围内开展整合方案讨论,进行头脑风暴,实现思想共鸣。当然,当被培训者提出的方案大致一样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培训者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被培训者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
3、总结评述
总结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案例讨论完毕后,可以由培训者进行总结,也可以由被培训者进行总结,培训者补充。总结面要广,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应当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以及讨论中的不足和长处,并进一步引导被培训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阶段
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培训如果单靠案例讨论的形式,其成效是远远比不上其他职业培训那么突出的。教师培训必须要在反复讨论中做自省和行为跟进才有成效。案例教学必须走:案例讨论——反思——亲身实践+同事互助辅导(peer coaching)的道路。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因此,课后,培训者要及时地向被培训者布置反思的任务,让被培训者对课堂讨论、案例内容或者是自身的教学进行自省。同时,培训者要给予理论的指导。
在接受了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和自省后,被培训者很自然地会产生在他们任教的科目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想法。针对这种心理,培训者应当布置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任务,安排环境和理论技术支持,给予他们亲身实践的机会。实践的内容可参照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项目的内容,被培训者可在培训者与同伴的互助指导下进行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开展实践。
(四)评价阶段
评价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训者可以清楚的了解教学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 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价
对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一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考察,即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做出对理解案例问题有帮助的分析,提出其他人没有提到的方案等;第二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案例分析的能力进行评价,培训者可布置案例让被培训者分析,设立一定的量规,评价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三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的反思和整合教学实践中评价,培训者可参考有关整合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的规范,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评价标准等。
2.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案例质量评价、课堂讨论评价和培训者自我评价。课堂讨论评价是案例教学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积极的讨论是必要条件,培训双方要认真评价案例的质量和课堂讨论情况,培训者要不断地反思,做出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训课程的评价
培训课程的评价要求被培训者和审查委员会的共同参与。被培训者是培训课程的亲身体验者,他们的评价对培训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问是最好的反馈,培训者可以从平常的提问、交流以及调查问卷中把握被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评价和期望。
五、案例教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注意的事项
案例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教学活动,它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编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
我国有句成语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丰富的切实有效的案例,案例教学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1、案例来源要真实准确。案例教学首先要做到案例真实准确,不能随意将道听途说的事情当作案例,更不能任意杜撰。在讲述案例时,一定要说明案例的来源,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真实性和可信性。
2、案例要典型生动。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典型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要注重实效性。所选案例要能反映社会现实,充满时代气息,把握学生所关注的焦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
有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述离奇古怪的案例。虽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却没有多大积极意义,甚至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列举案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阐述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深入透彻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和所包含的方法,达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3]
六、结束语
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开展案例教学将成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重要趋势。但我们必须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专家讲座法,微格教学法等,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情绪;行为;教育策略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展的正常化运动倡导下,是相对于传统的隔离教育提出来的。其含义是:“每一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给它实现和维护他可以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有特殊需要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在我国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
一、提出问题
我国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给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反映到教育上主要体现为教育资源的不足。普校教育则主要体现为:升学压力过大、教育经费紧张、教师超负荷工作、教育教学配套设不能到位……
随班就读对于缓解我国政府办特殊教育学校、解决部分残疾儿童的入学、为部分残疾儿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普通学校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主要忧虑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缺少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还有同学关系、家长配合、学生的行为问题以及相应的政策、人员编制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和普通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会不会对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呢?如果有,又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呢?当这部分学生被普通学校婉拒到特殊学校后,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又该对其施行哪些教育策略?
二、个案分析
笔者在工作中陆续接触到二十几个从普通学校转入特校的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发现他们在行为、情绪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
在刚入特殊教育学校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情绪问题远比一直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要多得多,程度也要严重得多。如,攻击性、偷窃行为、撒谎、恶意捉弄同学等。但经过几1~2个学期的引导、教育,他们均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
现就这些从普校读了几年书后转入我校的学生中选取一个较典型的案例分析如下:
徐某,男,智商72(韦氏),10岁,该生出生时由于脐带绕颈,大脑缺氧而导致轻度智力落后。在一所区里的普通小学读了三年书。由于小时候体弱多病,加之父母养育,大小事均包办,从不让他自己动手……造成他现在全身协调能力极其低下,双手精细运动尤为差。连擦屁股都擦不干净,也不会蹲,双手不能灵活一张一握……但该生智力程度相对较好,父母坚持辅导他的学习,一、二年级时勉强能跟上普校的学习。
据他父母介绍由于自理能力低下及各方面反应能力比别的同学慢一些,在普校同学经常欺负,取笑他,老师对同学的表现也睁只眼闭只眼……渐渐地他变得情绪很容易烦躁,很容易冲动,攻击性很强。当别人稍稍接近他,他就会往后退或者全身肌肉紧张,拳头紧握,作好随时还击别人的准备。
他刚到我班的时候,不和同学说话,也很不愿意回答我的问题。上课不吵不闹,但总发呆,偶尔会很警惕地环顾四周……有次我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走到他旁边准备把他掉到地上的笔放到他桌上,可能他以为我要打他,迅速在我手臂上重重打了一拳,还双眼恶狠狠地盯着我。我将笔放到他桌上,当事情没有发生似的转身走了,我边走边用余光看他的反应,他显得似乎有点意外,但眼光还是有些凶,脸上肌肉很僵直。
三、对策
针对这些学生的情况,我做了以下的教育对策。
1.座位安排
由于学生甲攻击比较强,我安排他单独一个座位。该单独的座位处于同学们座位的环绕之中。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其他同学受到攻击,又可以使他不产生被同学们孤立的感觉。
2.建立他的自信心
通过详细的了解,我知道他认字能力很强,常见汉字几乎都认识;语言的理解能力、运用文字的能力也很强;数学在我班算最高的水平……孩子都是很喜欢被表扬的,尤其是在全班被老师表扬那是很荣耀的事情。针对他的这些优点,我经常故意让其他同学回答一些较难的问题,当别人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我就会满怀期待地看着他,装出很是着急的样子,当他说出答案的时候,我就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他;有时候我写板书的故意说忘了某个字怎么写了,请他帮我写,刚开始他很不愿意配合,我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励他上黑板来写,虽然他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但大都能写对,对此我也不遗余力地带头让全班同学表扬他,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多认字。
3.降低他身体的敏感度
可能是由于长期被人欺负的缘故,他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当有人稍稍靠近他,就会引起他的警觉,做好攻击别人的准备。更不允许别人触摸他身体的任何部位。这样的现状很难让他真正地融入学校生活中去。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从大触摸开始入手。比如说悄悄在他衣服后面染点粉笔灰,然后告诉他这个情况,他自己拍拍,故意说他没有拍干净,这时我说:“后面你看不见,让老师来给你拍干净吧。”通过这种类似的较大面积的身体接触,慢慢的他稍愿意让我靠近了一些。过一段时间后我抓住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先表扬别的同学用的方式是轻轻地抚摸头,当开始表扬他的时候,不经意地也摸摸他的头……刚开始时他的反应比较大,肌肉很是僵直,次数多了,他慢慢地也就习惯了。我通过各种方式,慢慢地鼓励他参与到和同学们同学手拉手等的游戏中去……
4.赏罚分明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逐渐适应了我班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生活。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也很愿意展现自己。但慢慢地一些其他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比如,他会看不起其他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欺负那些老实巴交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赏罚分明的教育态度,他做得不好的地方,首先是耐心地教育;其次是通过家长,取得一致意见,态度统一地进行批评教育……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使他意识到,不对的地方老师是不会包庇纵容的,老师的赏罚是分明的。逐渐地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也表示积极改正错误,和同学们真正融洽相处。
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该生成了我班的学习委员,成绩突出,还多次得到学校的奖学金。他和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没有再出现过主动攻击别人的行为。
四、小结
经过1~2个学期各方面的努力后,这位学生都很好地适应我班的生活,和同学们的交往很融洽。他情绪基本稳定,学习认真、经常能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对于从普校转来的这部分学生,需要特教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合的方法。同时也要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逐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他们出现的各种不良变化。由于在普校生活的时间比较久,很容易将一些不好的习气在特校的生活中慢慢显露出来,这需要老师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五、建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应构建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从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高)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并使其逐步完善。同时也建立适合随班就读的教育督导体系,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普通教育的督导方式,有人提出在督导评价学校工作时,应同时督导检查随班就读工作;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时,应同时评价随班就读学生的素质;对随班就读生的素质综合评价应与正常儿童有区别,比如在解释学生成绩和进行品德评语时,要多使用相对评价。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在指导随班就读儿童时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平衡、参差不齐的,都各具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会按着自己的方式不断地发展、成长。只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机会、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他们就一定会随着自己的伙伴,按着自己的方式、速度和特点去学习和成长。同时老师和家长还要时常教育普通学生尊重、关心、真正地接纳弱势群体,让普通学生树立多样性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等。
特殊儿童的家长也应端正自身对于残疾的态度,努力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特殊教育学校也应在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和提供资料、咨询及残疾儿童少年测查等方面发挥作用,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社区负责人士也应将残疾人的融合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开展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只有通过各级人士的通力合作、大力支持,残疾人的随班就读工作才有可能真正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林丽.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J].教育探索,2004(08).
[2]吴支奎.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02).
一、培养模式构建
商务英语是融合商务知识和交际英语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着重实践性,教学内容涉及到商务领域的各个环节。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商务实践活动中训练商务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能力[4]。借助于各种资源和网络媒体,学生体验不同的商务情景,在特定的商务环境中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因而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5]。如何借助资源强大的网络环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和课后自主学习平台,本文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希望能够寻找出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的实战能力。
1商务情境模拟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有两种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即以商务案例分析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和以完成商务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商务案例分析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主张在商务英语课程中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就是把一定的训练目标融入真实的商务情景中,提供经典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让学生加以分析和思考[6]。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指导之下的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既学习了商务知识又锻炼了语言的应用能力。在商务案例的选择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比如小型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就可以成为不错的案例选择。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商务网站都展示了有关企业管理,企业营销,商务礼仪等方方面面的案例资料。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剪辑编写经典商务案例,让学生感受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从企业的人才招聘到企业的投资组合等各个方面讨论企业的生存方式。在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问题解决的顾问或指导者,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英语讨论,英语汇报,把英语学习和商务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这种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商务英语的学习效率倍增[7]。以完成商务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主张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依托真实的商务实践构建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完成真实的交际目标,从而达到教与学的融合[8]。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中心应该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在商务任务的履行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并非固定不变,教师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充当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9]。商务任务的角色的合理定位能够促进任务高效顺利完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所设计的教学任务要结合或者接近学生未来的择业方向,在解决难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指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内容,并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语言教学,使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有效处理各种信息,指导学生将任务完成过程达到一个高质量的创造性实践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应用价值的任务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感。以公司新产品上市为例。很多公司推出了新的产品,但是如何使新产品有效被市场接受,成为很多公司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多媒体教学环境,为学生展示所选择的商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研究市场营销解决方案。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借助网络平台,根据所学习的商务知识,从该产品的市场定位,价格定位,推销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讨论,形成小组建议,并组织班级的集体讨论,每个小组要完成问题演示报告,由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然后全班学生整合该产品的市场营销方案,要求学生最终根据各组的建议写出相应的商务报告。将学生置身于这种真实的接近于真实的商务环境中的进行交际,利用目的语言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商务英语教学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
2依托网络环境下的课后自主学习模式
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使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丰富多彩的网络学习资源强化商务英语课堂学习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网络平台的利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掌握学习进度,探索学习方法,了解与商务英语相关的知识,比如商务接待、谈判、会议、询盘、发盘、装运、保险等,网络媒体上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应的听力、视频、音像资料都极大地完善了教学资源,学生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延展其认知结构[6]。首先在线学习资源的建设是商务英语课程学习的保障。以教学大纲为依托,以课本为基础的在线学习资源。授课教师应该将本课程的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源上传到网上。如果学院的媒体平台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持,将会是课程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如若不然,课程学习信箱的建立也会成为课程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相关学习网站的推荐和使用也可以使学生充分延展课堂学习的内容,极大地掌握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批改网推出的英语写作批改项目非常适合教学内容的强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其次,利用email、QQ群空间以及博客交流等形式,扩大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网络技术使信息的获取、存储、管理、传递、更新快捷便利,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创建面对面的交流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教学效果。另外,任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运用网络媒介浏览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和商务机构的网站。利用这些网站上的电子邮箱和BBS讨论区和企业进行实时联络,有时学生还能阅读到一些公司或机构负责人还在网站上发表的博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他们进行沟通,从而实现真实商务英语的环境的交流,进一步积累学生的商务知识实战经验和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二、问题分析及对策
网络技术为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模式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使得商务英语的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方向迈进。但是在具体利用网络空间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的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局面[10]。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科书的中的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编制成精美的教学课件,尽管课件内容丰富,课文的延展内容充分,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学习的局面仍然存在。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后网络课堂内容也是课堂学习内容的翻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空间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模式。这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第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发挥;第三,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只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现代技术中,而网络多媒体技术只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辅助,没有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如何利用现代的网络平台突破传统教书模式的影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环境中的教学资源优势和学习资源优势,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延展,学习方式多元化,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扩大资源,教育网站、数据库、电子书、音像制品、学习课件、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教科书、网络图书馆、学习软件、网络交流平台等都可以加以利用,形象生动的商务案例,具体可行的商务任务都可能成为学生商务知识的来源,不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学生自我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11]。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比较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概念。学生在利用现代的网络平台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掌握英语知识、商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教与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营销实践教学;差异化人才培养;路径优化对策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决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职业教育的办学走向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依据。2015年8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可见,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和校企融合将是未来教学的重中之重。2014年3月教育部明确指出,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在不断探索中,近些年来,市场营销理念、方式等不断更新,互联网时代对营销人员的网络运用能力要求不断攀升,020时代的到来让所有营销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能适应行业需要、岗位需求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高校市场营销毕业生培养现状
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历届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几个特点:求职容易、分布行业广泛、工作调换频率高,毕业生主要从事市场策划、产品销售、市场调研、网络营销、客户沟通与管理等工作。毕业生跟踪调研成果同时显示,一方面毕业生创业者越来越多,涉及各行各业,实体店经营和网店经营均有成功者;另一方面企业对营销人员职业素质中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应变能力、吃苦学习能力的需求远胜于对营销专业技能的需求,目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症结集中体现为人才培养趋同化,各高校培养的营销毕业生差别不大,就业择业时缺乏竞争力,说明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教学内容来看,高校营销专业的课程安排趋同,实践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学生的差异性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的培养形成的。所以,高校营销的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路径不外乎三大主线: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包括课程实训、校内基地实训、专业技能竞赛;实习主要是专业实习,安排有暑期实习、顶岗实习,可分散实习或集中实习;毕业设计即结合实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较完整的文字阐述。在不断提倡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中,不断变革的主要是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等。常规的营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课程实训缺乏载体
市场营销常规包含课程实训的专业课主要有:公关礼仪、市场调研、推销实务、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广告促销、品牌运营等,设计的课程实训多数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某一个技能点,虚拟环境,课堂训练简单低级,缺乏载体,而推销的实训中必须有实体产品为载体才能展开技巧的运用,礼仪技能需有企业真实环境才能得体运用,市场调研需有企业需求才能有价值和意义,网络营销需有企业产品才能有实际销售环节的磨练和盈利压力等等,以往教学过多囿于课堂,囿于校内,学生无法体会到实际效果。
(二)校内实训过于肤浅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主要是三种形式:一是实训室实训,如营销沙盘模拟等;二是校园商业经营,如校园商业一条街,校园超市等;三是专业竞赛,如策划大赛、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常规的实训内容存在的问题是不够真实化,内容多以模拟为主,不贴近企业真实环境,没有市场背景和环境风险,即使经营失败对学生而言也没有实质性损失,学生更多是在表演而不是实操,因此参与时缺乏动力。
(三)校外实训脱离企业需求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指导,高校使出全身解数,部分高校和上百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纷纷挂牌成为高校实践基地。实际上,顺利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和人才有效输送企业的并不多,多数校企合作只是一纸协议,学生校外实训出现瓶颈。从企业来看,安排一些骨干力量参与学校教学和学生培训,必然付出更多的成本,这是企业所不愿意的,同时企业还要承担人才流失的风险,并且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时也不能触碰商业机密;从学生来看,能去实训的企业少之又少,往往企业需要时学生不肯“买单”,甚至企业、学生双方都不“买单”;从教师来看,教师不但需要完成校内的教学、管理任务,还要完成服务企业的任务和要求,工作量大大增加。最后,校外实训由于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讲究行动统一,企业很难接受大批量学生并提供饱满的实习任务,多数校企合作使得学生成为企业短期经营需要的廉价劳动力。
(四)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在毕业设计环节里,以往学生毕业设计更多涉及的是虚拟市场营销的话},或者以学生兼职内容为主题,略能贴近实际,大部分营销学生都能较快地完成设计任务,但毕业设计内容对实践指导意义不大,有时就是空谈,甚至过于理想化,最终毕业设计并不能够体现学生专业学习的成果。
(五)实践教学的管理、保障不到位,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首先,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很多专业实践内容过于形式化,缺少过程监督,学生缺少安全保障,考核缺乏依据。其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多数教师没有参与企业实际经营,风险分析、财务成本分析等能力都有所不足。再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各项实训,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打消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最后,实践教学会打破原有的常规教学规律,给教学管理带来难度。
三、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路径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互联网时代和网络营销模式
互联网,又称网际网络,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进程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也称为互联网营销,就是以国际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熟以及互联网成本的低廉,互联网好比是一种“万能胶”将企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跨时空地联结在一起,使得他们之间信息的交换变得“唾手可得”。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靠网络,而现代企业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服务顾客,也不得不从运用互联网,转而依靠互联网。企业营销理念、方式的转变带来对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的不断攀升。
(二)以差异化营销人才培养思想为指导打造专业特色,明确培养目标
差异化营销战略是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竞争战略》中提出的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中的一种:为使企业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之后,企业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营销措施。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同样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打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从而形成专业人才的竞争优势,保持专业的竞争力。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要求各高校营销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发展中营销人才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方向,为特色岗位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毋庸置疑的是,高校营销必须培养集网络技术和营销技术于一身的人才。
(三)大数据时代路径优化的五点实践对策
1.优化课程实训内容,搭乘“互联网+”快车
从课程实训内容上来看,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简单模拟,要结合企业真正需求的技能点,或者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增强职场氛围。课堂案例改变以往的找案例分析,而是自己做案例分析,这样效果更好。同时,课程实训内容可以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提炼适合教学的实训内容。如课程实训以服务校园超市等校内实训内容为载体,增强实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和真实性。又如在专业特色培养方向上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能力提升的“实训包”,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向上经过“实训包”的训练能够独立完成营销任务。课程实训也包括请进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和安排学生进企业参观考察,分行业、分方向、分岗位增加对企业经营的认识,了解实际市场行情。同时,课堂实训从内容准备、筛选到运用教学、监督管理等都可以借用网络信息技术。
从课程实训教学方法上来看,搭乘“互联网+”快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在微时代将实训课等内容以“微课”形式切入和运用,教师教学技能得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实训教学空间得以拓展。同时,利用网络技术,课堂实训内容可以结合网络营销中的某些具体环节来设置,让学生能够在不离开校园的同时参与到一些网店的实体经营操作中来。
2.优化校内实训项目,服务企业电商市场
校内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校内实训的内容一方面需要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为企业服务。如专业大赛与企业合作,形式多样化。又如在企业各种促销活动中积极参与策划和销售,将企业产品在校内加以积极推广和宣传,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电子商务运营、产品代销等。再如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学生串联产品采购、业务谈判、渠道筛选、产品陈列、广告促销等实操,并承担市场盈亏风险。在实践中与企业找到切合点,学生培训贴近半工半读亦可尝。
3.优化校外实训岗位训练,对接营销人才特色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继续开拓学生实习岗位,以多年校外实习指导经验为基础,总结校企合作四化原则:实习岗位的多样化,实习内容饱满化,实习考核企业化,实习时间灵活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外乎三种:企业走进校园,学生走进企业,政府统一协调。每所院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同时,校企合作中的学生实习管理也需要随之改革,可以采取“双导师”制指导,实习中的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基本营销概念介绍等由专业教师教授,企业经营项目的实操借鉴、现场指导等由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来进行,考核也以企业的考核标准进行,必要成果可以形成毕业设计,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无论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成为必然。校企合作数年以来,碰到的瓶颈不外乎是企业的经营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工作取向的不吻合,这个难题就可以依靠互联网解决,企业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势必缺少电子商务各个环节的人才,如网络经营、物流配送等,高校可以和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下采取合作,避免企业大量人才引进的高成本,学校也及时添补了校外实训项目,为企业服务。
4.优化毕业设计流程,数据管理强化成果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始终坚持毕业设计和答辩等教学环节,其主要内容不外乎是填写大量表格,形式饱满,内容枯燥,没能体现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建议毕业设计分三个阶段:选提阶段、实操阶段、成果阶段。第一阶段,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锁定一课题,确定指导教师,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内基本完成。第二阶段将锁定课题内容,通过实习,在企业中实践、实施、调研和总结。第三阶段形成课题成果并做汇报。这样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同时,加强毕业设计中教师和企业双方指导、监督工作,做到管理简化,注重实效。关于毕业设计的监督、管理、检验和推广可以通过企业和高校的数据管理完成,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提供依据。
5.优化实践教学保障措施,确保实践教学畅通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极其迅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社交方式的改变,对人们的认知水平、接受与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意识发生了巨大变革。尤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当快,要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也是当前高校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应当在此课题上加大研究力度。
一、拓宽高校教育渠道,将大学生思想教育融入网络环境
要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通过政治课是绝对不够的,还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才可保证大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鱼得水。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一直力图从多方面入手,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网络环境,此尝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提高对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视
在我国,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这些理论都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重要基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二)聘请相关人员开展讲座
聘请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与相关研究学者到高校开展思想教育讲座,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到位,我们会根据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制定的要求,定期请其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到校开展讲座,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使命,树立梦想,奋发图强,不懈努力。
(三)构建学校网络资源库
构建网络资源库并合理开放,形成以网络为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做好外聘学者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利用校园的技术资源,在原有的网络平台上建立思想教育平台,提高学习的便利性。
二、融合高校所有教学资源,将思想教育贯穿到所有课程当中
在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途径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全面挖掘与整合自身的教学资源,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式。
(一)完善校园网建设
将各个教室都引入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使大学生能够在课后时间充分利用资源,获取思想教育的相关信息,熟知思想教育的知识,品味当中的内涵。
(二)典型宣传方式
校园网建设好之后,可以通过组织校园内的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专业的教育团队,将典型的科学家、学者的事迹编辑出来印成宣传册,通过网络、学校数据库、图书馆等渠道进行宣传,将这些典型事迹挂在学校走廊、宣传栏等较为显眼的地方。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典型的精神陪伴大学生成长,使典型的事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
(三)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思想教育培训活动,使每个教师都能够掌握更多的思想教育方式,将思想教育的方法、内涵掌握到位,并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使全校师生都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三、寻找新模式、新方法,巩固大学生思想教育常态性建设与实践
大学生思想教育实际上是常态的教育形式,不仅是时代需要的,同时也是具备一定的科学教育意义的。因此,我们应当在教育理念、模式、方法上动之以情,并且坚持不懈地寻找新方法,使新时期下的思想教育能够更加成功。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以及当前网络化下的思想教育特点,在做好教育规划的同时,我们还在寻找更多全新的教育方式。第一,在原先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除了根据教育部门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外,还应当增加网络环境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文明上网、网络语言品质等内容。同时,还应将思想政治课程安排到网络教室进行教学,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提倡教育贴近生活实际的理念。第二,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如专家剖析、媒体评论等,使大学生能够与教育对象直接接触,将教学难点进行分化讨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尤其是对那些影响力较大的新闻,要及时进行分析,使大学生可以快速明确方向,树立正确观念,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做到笑对人生。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不断探索新方式、不断实践,还要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努力研究,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切实践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顾运芝.校园网络文化的德育困境与路径选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1):139-141.
[2]魏明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01):51-52.
[3]刘秀芳.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Z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