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计划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出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提倡算法多元化。应该说算法的多元化来体现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性。但是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知识掌握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不断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呢?对这方面的情况应该有何良好对策。下面结合我近几年常态的教研活动中的思考与大家展开交流。
一、重视问题情境,忽视计算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教材编写者将计算教学融入学生非常兴趣的生活情景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计算教学和问题情境融为一体,谁轻谁重?在教学中引出一些问题。
某教师在教学北师版本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教师就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喜欢儿童游乐园吗?(喜欢)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儿童乐园,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儿童乐园好好玩!有很多可以玩的游乐玩具。
生2:我发现小火车在铁轨上跑。
生3:我发现飞机玩具最受人欢迎,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
生4:我发现小朋友不能去这个湖里乘小船。湖边被拦住了。
……
10分钟后,学生还在对自己喜欢的儿童乐园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不断对学生的汇报加以激励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儿童乐园汇报自己的发现。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十足。在情景和计算一体协调的前提下,教师适度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尽快引导学生从情景生活中回归计算课堂的数学模型,突出计算课堂的教学本质。
二、重视计算数量,忽视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习惯的养成过程。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内容,计算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基础和最容易掌握的。随着新课程对计算教学的改革,计算教学也引来一种新的挑战。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越来越关注,但是对计算的过程越来越忽视。计算题出错的原因有很多,但学习习惯不好是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常态的教学研讨中发现的问题及我的思考。
1.记忆的弱化
九九口诀表的背诵开始弱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根据算法直觉感说出结果,对计算的算理的理解增加难度。教师探讨计算教学新方法的过程中,计算教学的优势加以继承和发扬,加强学生的九九口诀表和常用数据的记忆,让学生将基本口算和基础思考转化为直觉,形成计算的“熟能生巧”,高效率地提高学生计算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2.不重视习惯培养
(1)书写格式不强化
书写是反馈学生的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伸。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学教师越来越不重视孩子的作业书写格式。比如,学生字迹潦草,3和5差不多一样,教师作业批改难度加大。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没有规范地采用脱式计算,而是直接等出答案,看不到学生的计算过程,更不明白学生错在何处。所以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给出计算过程的范本,针对学生的字迹和书写格式要形成统一的格式要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习惯。
(2)检查习惯的缺失
学生感觉计算题是一种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较量不是谁的正确率高而是谁的速度快。只要学生完成就宣布完成计算而忽视了计算结果的验算,导致了计算错误率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将初步计算过程的验算过程进行示范指导,通过作业的批阅反馈验算是提高计算高正确率的必要过程。教师作业验算的提醒、强调,验算过程的督促、落实,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慢慢养成自主检查、验算的习惯。
三、重视计算多元,忽视策略优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元化,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希望学生独立自主探索发展个人思维能力。但是在算法多元化的汇报和交流过程中,由于群体发散思维的思考角度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的认知化存在差异。
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好地根据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的发展空间,不断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元化的思想。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学生挖掘的多元化算法以一种平等的参与者身份进行引导,难道每种方法都是平等的吗?事实上,学生汇报的几种口算方法都是常见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方法。但是学生汇报的竖式计算方法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第一次出现的方法,它也是学生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一个基础,甚至是后面所有计算问题的通用方法。
通过强化引导学生归纳掌握竖式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在练习时,统一采用竖式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探索、操作、比较过程,让学生体会计算题的多元性,同时感知竖式计算的优化性。
综观目前的计算教学,算法多元化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思维的舞台,它不是教学目标的追求,在学生多元展示的思维下,教师要充当最佳算法优化的引导者。作为一名教育者,教师要继承和发扬计算教学传统的优势,照顾整体学生对于算法优化的掌握,真正做到“重算理、优算法、达快算”的效果,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飞速提高。
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发展,管理学理论应运而生,并作为了人类文明最有力的代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管理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并在这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了管理学理论。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所以由于在19世纪20年代这两个因素的巨大进步,推动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方式出现。知识经济在两个世纪的洗礼下成功的成为了现在的主流,所以管理学理论不仅要通过创新来解决自己发展初期遇到的困难,还要主动去适应管理学以一门学科的形式在社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现状。
3、分析管理学理论的历程:从管理学理论建立直到现在,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就是对这四个阶段的分析与理解。
4、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概述:泰罗之所以有科学管理之父的称誉,是因为他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并且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还对当时社会的改变起了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提高劳动效率这一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成为了当时生产改革的导火线,让当时的生产者纷纷进行了改革。但是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法国的管理学之父亨利·法约尔创建的古典组织理论顺其自然的代替了泰罗,并进一步将提高劳动效率这一核心理论当作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要求。当然只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些能够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存在,例如:韦伯的行政模型、巴纳德的权利接受理论等。针对以上内容来说,这一阶段主要为管理学在提高劳动和组织效率的方面做出贡献,让管理学具有独立性,但是还是存在着忽略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等弊端。
5、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概述:科学管理理论提高了资本家对劳动和组织效率的关注,所以就忽略了对工人的管理,因此工人与资本家矛盾上升、劳动力罢工这类事件不断发酵,因此本着重视人际关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探索主导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为目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注重点不同,它将劳动者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将组织中动态和人际关系研究作为了重点,在管理时秉承激励和需求这两种手段,但是最后因为损害了资本管理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他们的支持,而沦为了空的理论,没有得到实践。
6、对管理丛林理论的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需求和管理组织也渐渐增多,一些科学家和研究者对管理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他们在知识、地位等各方面存在差距,所以为了对管理理论有一个好的梳理,管理丛林理论应运而生。管理学研究学派也从1961年美国管理学罗德·孔茨分成的6个学派变成了1980年11个学派,可见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是长久的。
7、现代管理学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动态化、全体化、信息化、柔性化这四个特点。动态化是针对管理学理论在发展时会根据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管理学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论存在着。全体化是要求管理者要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策制度下去思考管理行为,要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发展活动。信息化要求管理手段要在电子等方面进行一些创新和发展,柔性化则是现代管理学理论较为重要的标志,主要是对人、团队、文化等方面进行改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8、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再思考。管理学理论发展的特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动态性,体现在管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在组织管理时呈现的各种不同的管理形态。对管理学理论这一门科学来说,要遵循典型和一般这种反复的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逐渐扩大管理学理论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管理学理论的动态性受时展、经济形式变革、人类思想文化进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把人、组织和社会作为主体的管理实践是管理学理论的主要因素。所以,管理学理论无论是发展的推动力还是服务对象都是人、组织和社会。可想而知,如果想创新管理学理论就需要将人、组织和社会结合起来并进行创新。
9、分工与协作对管理学理论的作用:建立理论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分工理论,而亚当斯密是以机械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分工理论的建立者。虽然分工理论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是在面对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时分工理论所带来的弊端也在慢慢的显现出来,并对组织的整体协调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损害了组织整体效率发展的步伐。面对这一情况,采取了用对整体的管理来提升效率的办法,整体是组织,管理是用系统观为基础的管理理论。虽然这一想法是好的,但是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整体效率提高了,局部效率却下降了的弊端,还是不能完全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尝试以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为基础,通过把管理学理论引入辩证的观点这一方法,能够得到分工与协作是相互联系,不是独立存在的结果。在管理学理论中适当运用分工与协作,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管理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特点。
10、创新管理理论的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组织的发展氛围也发生了变化,这种不能预测的变化会给组织带来很多的挑战,如何更加有效的去应对这个挑战,这成为了组织发展的新问题。其中,创业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时代的变化总是从确定到相对稳定,再发展到动荡最后达到一个完全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之中,创业管理模式能够不断的随机应变应对各种挑战。创业管理理论是围绕着机会、资源、企业家与团队、组织方式、时间和环境构建的组织管理模型,其中有很多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这些决定性因素进行管理,可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可以让创业管理模式更快的发展,这就要求组织的人员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因此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发展动力。
11、管理学理论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下应运而生的,并与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进步。管理学理论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每一个阶段对管理学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升华,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新的进步,但在新时期的管理学理论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面临创新这一巨大的挑战。而在知识时代和经济时代,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动态管理,所以再利用管理学理论时不仅要抓住这一核心,还要对管理的方法进行创新,以便组织和企业更好的发展。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12、 当然,在现实的管理中,孤立的看待和应用以上的各种理论是不妥的,实践中激励和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并注重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馈。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激励理论都是一般而言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的需求、个性、期望、目标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从而领导者运用激励理论时,应该针对员工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法。
【关键词】模拟企业 管理学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58-01
《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各类企业。通过将模拟企业引入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组建、经营模拟企业的过程中,尽早熟悉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掌握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企业管理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学内容设计
1.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教材为依据,围绕管理的七大职能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主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单一的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法等,而是以“模拟企业”为载体,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身,融于7个与管理职能相对应的主题项目中。这样不但使多种教学方法得到综合运用,还使各个看似独立的管理职能通过“模拟企业”这个纽带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各个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2.主要内容
内容有:(1)成立模拟企业:选定一家企业作为模拟企业对象,对该企业现状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2)模拟企业组织建设:绘制企业组织结构图,并对该图进行说明和评价。(3)制定模拟企业计划:制定企业活动的年度计划。(4)模拟应用控制程序和方法:各企业根据其他企业设计的与控制相关的场景,提出应对方法和措施。(5)模拟总公司经理竞选:通过各企业经理竞聘总公司经理,总结出领导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6)模拟应用协调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各企业根据其他企业设计的与协调沟通相关的场景,应用协调沟通方法和技巧。(7)制定模拟企业员工激励相关制度:根据各企业情况,制定员工激励相关制度。
二 教学活动实施
1.课前准备
第一,教师任务。在开展模拟企业专题活动之前,教师先讲解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该专题活动所需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次课的学习主题和任务。教师需对所涉及的任务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若各小组相互设计模拟场景,设计出的场景需在下次课前2天提交给教师审阅、修改,保证设计出的模拟场景能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
第二,学生任务。专题活动开始前,先根据班级人数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由各组推选组长1名模拟公司经理,并将小组成员名单报给教师。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召开小组会议,对工作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将专题活动任务细化,并进行任务分配。确保人人参与、各尽其能。最后,要将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制作成PPT,情景模拟的则进行表演排练,在下次课进行展示。
2.课堂开展
第一,教师任务。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观众,又是主持人,但决不能当裁判。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交流时的真知灼见加以鼓励和引导,使得讨论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获得启迪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待所有同学发言结束后,教师再就本次专题活动进行总体点评。主要概述本专题的学习重点、难点;点评学生的表现,并指出其闪光点予以表扬和肯定,并就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指正,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内容。
第二,学生任务。每个小组派1名代表上台阐述或表演,需配合PPT或道具。展示或表演结束后,接受台下同学的提问和建议。小组长还需向教师提供本次专题活动小组成员任务分配表。
3.课后评价
专题活动实施后,采用与之配套的考评方式,不但使学生能够获得公正的评价,同时让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其有所收获和感悟。
每次专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本次活动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书面评价和打分并留存,作为期末总评时的参考依据。学期末,当所有专题活动结束时,由各小组长对本组所有专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各成员的总体表现情况进行书面评价并打分。各小组成员也对自己和组长的总体表现进行书面评价和打分。以教师、组长、组员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最后的考评成绩。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关键词:进度控制,原理,方法,措施,应用
一、施工进度控制理论概述
(一)进度控制原理
1.动态控制原理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循环过程。从项目施工开始,计划即进入执行的动态。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便产生超前或落后的偏差。分析偏差原因,调整原有计划,使两者在新的起点上重合,继续按其进行施工活动。
2.系统原理
进度控制首先必须编制施工项目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季度和月 (旬)作业计划等,这些计划组成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系统。施工项目经理和有关职能部门都按照施工进度规定的要求完成各自的任务。施工组织各级负责人,从项目经理、施工队长、班组长及其所属全体成员组成了施工项目实施的完整组织系统。
(二)施工进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施工方是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参与方,许许多多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工期要求十分紧迫,施工方的工程进度压力非常大。
(三)质量、成本、安全之间的关系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快就要增加投资,但工期提前也会提高投资效益;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影响安全,而质量控制严格就可能影响进度;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
二、施工进度计划的类型
(一)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
1.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的概念
一个项目的施工总进度规划或施工总进度计划是工程项目的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对于特大型工程项目,它往往包含了许多子项目,即使对其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的条件已经具备,还是应该先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以便进度目标逐层分解和细化,使计划的编制由粗到细。
2.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的目的
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计划的编制,以对施工承包合同所规定的施工进度目标进行论证,并对进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施工的总体部署,并确定为实现进度目标的里程碑事件的进度目标,作为进度控制的依据。
(二)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
1.实施性进度计划的概念
项目施工的月度施工计划和旬施工作业计划是用于直接组织施工作业的计划,它是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旬施工作业计划是月度施工计划在一个旬中的具体安排。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应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条件,并以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所确定的里程碑事件的进度目标为依据。
2.实施性进度计划的应用
月度施工进度计划应反映在这月度中将进行的主要施工作业的名称、实物工程量、工作持续时间,所需的施工机械名称、施工机械数量等。月度施工计划还反映各施工作业相应的日历天的安排,以及各施工作业的施工顺序。
三、施工进度控制的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
1.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概述
建设工程的总进度目标指的是整个项目的进度目标,它是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定义时确定的,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对项目的目标进行控制。
2.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的论证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目标论证时,应分析和论证项目实施阶段各项工作的进度,以及各种工作交叉进行的关系。
(二)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系统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进度计划组成的系统,它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
1.横道图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与应用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并运用最广的传统的计划方法,尽管有许多新的技术,横道图在建设领域中的应用还是非常普遍。
通常横道图的表头为工作及其简要说明,项目进展表示在时间表格上。按照所表示工作的详细程度,时间单位可以为小时、天、周、月等。经常这些时间单位用日历表示,此时可表示非工作时间。横道图计划表中的进度线与时间坐标相对应,这种表达方式很直观,容易看懂。
2.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的控制与应用
双代号网络图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即用两个节点一根箭线代表一项工作,工作名称写在箭线上面,工作持续时间写在箭线下面,在箭线前后的衔接处画上节点编上号码,并以节点编号代表一项工作名称。
四、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工作
(一)进度管理需要做好的工作
1.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架构。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一流的管理目标和企业文化。
2.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相互的拆台、扯皮。
(二)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程序
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相关的资源需求计划
2.组织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3.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三)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的措施
1.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的组织措施
2.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的管理措施
3.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的经济措施
4.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的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缪长江.《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2]危道军.《建筑施工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3]缪长江.《建设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4]周健临.《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5]齐宝库.《工程项目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6]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建筑施工组织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
[7]杜训.《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8]吴欧,汪金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项目管理是根据管理科学的理论,联系系统开发的实际,保证工程化系统开发方法顺利实施的管理实践。它包括系统开发中的项目评估及可行性分析、人员管理、进度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是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运算速度的迅猛提升,项目管理技术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涌现出大量的项目管理软件,软件的价格也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国内许多院校和科研单位也开发了很多项目管理软件。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国内软件作为课题开发,形成成果后没有商品化,也没有进行维护升级工作,导致国内项目管理软件发展十分缓慢。
2目前国内软件项目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
2.1项目管理意识
在目前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能真正区分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的工作任务。这个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开发骨干兼任项目经理所致。一方面,如果设立专职的项目经理,专做项目管理而不做任何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具体的技术实施工作,就会“没事做”;另一方面,由于主要或全部精力均忙于具体技术工作,各种项目管理任务(如:项目分析/评估、项目计划的制定/检查/调整、上下左右的沟通、专业资源调配、项目组织调整、项目财务控制、风险分析/对策等)不可避免地疏于顾及,项目管理的事情“没人做”。在中、小型项目中,管理任务可能不饱和,有条件的项目经理可以兼做项目技术的相关工作,关键是要将项目管理工作与技术工作区分出来。
2.2项目成本基础
项目管理的精髓是必须在规格、成本和进度之间取得平衡。而目前国内的系统集成企业,普遍没有建立专业的成本结构及运用控制体制,因而无法确立和实现项目成本的指标、考核和控制,项目经理可以不计成本地申请资源。不建立专业资源成本结构,就无从实现项目的成本管理,就不会有真正的项目管理。
2.3项目管理制度
规范化而且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必须因企业、因项目而异。一般而言,项目管理制度应是项目管理原理、企业/行业特点和项目规模/性质、企业开发文化/素质等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国内目前的普遍情况,或者是企业无项目管理制度,仅凭个人经验实施项目管理;或者是照搬教条,其结果是难以落实针对项目的监控和支持。
2.4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是实施项目管理控制的基础。目前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项目计划的制定不够严谨,随意性大,可操作性差,因而实施中无法遵循;二是缺乏贯穿项目全程的详细项目计划,甚至采取每周制定下周工作计划的逐周项目计划方式,导致项目失控;三是项目进度的检査和控制不足,不能维护项目计划的严肃性。
2.5用户参与意识
应用软件将通用计算机变成了专用的业务处理系统,因此应用软件中渗透着业务制度、策略,成为应用软件系统的灵魂。国 际上成功的案例是业务部门贯穿始终地参与,作为确保项目成功的底线之一。但实际上往往是技术人员孤立地开发系统,业务人员参与不足,既可能产生业务偏差的隐患,也可能因业务人员不理解、不认可而夭折。
3软件项目管理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软件系统开发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工程化方法,但工程化开发方法仍然不能保证其一定开发成功,还需要有完善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每个项目的开发环境及实施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在项目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均不尽相同,但在项目管理中所要处理的关系却基本相同,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是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
3.1用户方与开发方的关系
用户方与开发方是对立的统一体,双方均希望将开发项目做好。但用户方可能对计算机系统工程缺乏全面的了解;而开发方对用户方的需求等了解得不充分,使得用户方与开发方对工程的理解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差异。而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与理解的不同往往在开发初期并没有表现出来,当系统开发结束时,双方才发现这种差异,使开发出的系统与实际需求产生偏差。因此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便是建立一个便于开发方与用户方之间进行交流的环境。
用户方与开发方的关系是项目管理所要处理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增加沟通和减少误解是处理好这个关系的关键。所以项目管理人员要有效地安排开发方软件人员与需求方使用人员的交流,保证有畅通的交流渠道。
3.2项目管理人员与程序员的关系
项目管理人员与程序员的关系处理得如何,将直接影响程序员的积极性。在项目开发中,项目管理人员经常处在两难的境地,一方是使用人员,而另一方是软件编程人员。当使用人员对系统提出问题并要求改动时,除了最简单的界面修改外,软件编程人员往往总是找出各种理由予以否定,而这正是引起开发方与用户方矛盾的最主要的原因。作为项目管理人员,既要满足用户方的需求变化,又要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当系统分析不够准确时,项目管理人员应及早提醒程序员进行修改,使用人员也应尽早介入,及时发现问题。
3.3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目前在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中,经常出现重硬轻软的情况。因此在硬件上,根据业务需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是项目管理人员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在软件开发方面,用户方往往提出过高的要求。殊不知,一个高质量的软件系统,是要靠软件编程人员来开发的。如果投入过少,势必造成开发人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个项目的开发工作中,造成开发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再好的硬件也难能发挥其作用。
3.4性能与灵活性的关系
性能与灵活性是系统设计中的一对矛盾,似乎应是系统设计人员而不是项目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但实际上许多应用软件系统的失败都与这个矛盾处理不当有关,因此在项目管理中要充分考虑性能与灵活性的关系。
在目前的情况下,相对系统性能来说,灵活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单位的管理模式都处在探索阶段,可能引起变动的因素很多,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只有保持灵活才能适应这些变化:二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速度飞速提高,系统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使增加灵活性所引起的系统性能的下降并不明显。项目管理人员对这个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避免用牺牲系统灵活性来换取系统性能提高的做法。
4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学近期的发展趋势是;
4.1项目管理学的主体是应用项目管理学.应用项目管理学的主体是微观项目管理
当今时代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项目,对项目的管理也有各种层次,但最基本的是单一项目的管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微观项目管理。它们的数量、类别、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周期长短,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因此微观项目管理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各个项目相关单位兴衰、存亡的关键,这也是微观项目管理在国内外项目管理专业领域受到特别重视的原因。
4.2项目管理学将在知识、创新和市场的综合发展中走向成熟随着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人们将知识通过创新劳动,转化为产品,投向市场,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其中极其重要的实现方式就是各种各样的项目。因此项目管理学的研究也将在知识、创新和市场的综合发展中而逐步发展成熟。
4.3项目管理学走向科学化和艺术化
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项目管理专家们正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思维、行为、情感、适应性、项目管理中的交叉文化问题、项目经理的领导艺术等等。因此有人说,项目管理是将思想转化为现实,将抽象转化为具体的科学和艺术。
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不管国内还是国外,都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期,我们要致力于提高我国项目管理的水平,促进国内项目管理与国际项目管理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