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案例主题】

教学内容:房龙的《〈宽容〉序言》

目标设计:①以个体阅读为经,以情感体验为纬,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蕴,体会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山民这三类人各自价值及其功过是非,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树立基本的评价尺度;②认识到对现实认识上的封闭、偏见、愚昧、守旧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创新与守旧的对立与转化。

【实施背景】

①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②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精神培养这一宗旨,启发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阅读来体验文本的真情,容许不同思想互存乃至交锋,引导学生用生命去体验真善美,张扬大写的“人”字。在课堂上,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深化与升华。从理性的角度关怀人类发展的历史,认识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从而得到思想的净化与提升。

【片段描述】

学生:(解读全文之后,再次朗读房龙的《〈宽容〉序言》一文。)

老师:同学们读了很有感情。文章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作者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我想让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我先作一个发言:无知山谷中所发生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今天依然在发生,明天也许还会发生,历史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悲剧的不断重演。同学们朗读课文后,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整体感悟,激感。)

生一:我认为,先驱者走出山谷,这是一种勇敢的创举,为了发动更多的山民走出山谷,他又回来了。不幸的是他竟被守旧老人运用律法的权威以及那些无知的山民打死了。这是多么的可悲。但我们为这位先驱者的英勇壮举而敬佩而自豪。

师:说的多好啊。

生二:先驱者为了真理,为了理想,勇敢地走了。但他发出的反叛声音,演绎的悲壮故事,开创的开拓精神,却永存于我们心中。而那些僵死的律法,愚昧的山民,无知的山谷,守旧的老人,也将遗臭万年。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师:如果我们中的哪一位是守旧老人,哪一位是先驱者,哪一位是无知山民,那现在会产生什么想法呢?现在我们分小组,以这些不同的身份来讨论,同时准备好如何回答另一方的问题,并对另一方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甲小组(守旧老人身份)代表一:山民们,我很后悔。我囿于自己的无知与偏见,也为了维护山谷的秩序与尊严,鼓动山民杀死了走出山谷又回来带领其他人一同离开山谷的人。这是我的罪过,我错了,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和深深的忏悔。

乙小组(先驱者身份(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分别发言)

代表一:你们不要给予我这样高的荣誉,其实我是个悲剧人物。作为一个先驱者有这样的结局并奇怪,人类的历史就是要许多这样的人。当时你们都不会理解,只有后来的人才能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要我们这样的人做铺路石,只有以我的死才能唤醒人们,使人们能勇敢地抛弃陈旧的思想,这是社会前进所付出的代价,我愿意做这样的人,并以此为荣。

甲小组代表二:先驱者的眼光敏锐,以至让人无法想象。他居然说,他的眼光看到了奇妙的景象,他居然怀疑圣书,怀疑祖先的智慧。你叫我怎能相信。我从自己的知识、眼见,以及圣书的记载是无法想象的。

丙小组(无知山民身份)代表一:我们的老祖宗从很早很早的时候就一直在山这边过着平静的生活,在圣书的指引下,在智慧老人的管理下,我们生活得很满足也很幸福。我们从来没有听说山那边有盛开的鲜花,有茂盛的森林,有奔腾的江河,有智慧的大厦,有甜蜜的生活。难怪我们听说以后,我们以为他们是在骗人,是在散布谣言,妖言惑众。他们也太大胆,居然怀疑圣书,对抗智慧老人,于是,我们拿起石头,砸死了他们。

丙小组代表二:作为山民代表之一,我认为,这一悲剧的发生应该归结为山谷的封闭与落后。山谷与外面的世界应该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封闭造成愚昧,愚昧形成偏见,偏见杀死先知。

师:(适时点评)对,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国家与国家之间要交流,地区与地区之间要交流,思想与思想之间要交流,文化与文化之间要交流。所以,我们国家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深得人心,也是符合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

乙小组代表二: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先驱者,他们的结局虽然很不幸,但我们流芳百世。中国古代不是有商鞅变法,被五马分尸吗?西方近代也不是有布鲁诺否定地心说,在火柱上被活活烧死的事吗?

师:(补充事例)是呀,我们中国当年提出计划生育,也曾被迫害致死。(小结)由此看来,人类历史就是在先驱者的鲜血铺就的道路上前进,没有流血的先驱者是不存在的。人类接受一个真理需要一个过程。无论后来人为先驱者的死怎样的捶胸顿足,悲剧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倡导宽容,屏弃偏见;倡导理性,宽容异己;倡导开放,抵制封闭。

(总结)房龙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诗歌的语言告诉我们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实,倡导人们要宽容相待,摒弃偏见,让不同的思想都能够获得生存的权利。理解万岁,宽容无价。社会在先驱者的指引下迈向新的征程,历史赋予我们唤醒民众、走出封闭、脱离守旧的职责。

【案例反思】

一、本教学片段试图通过三个教学环节(一整体感悟,激感;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三拓展思路,把握精髓。),诱导学生深入文本,启发他们交流讨论,深入思考,独立解读,最终形成带有个性的阅读体验。教学片段显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一对任职教育中“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任职教育是以解决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是任职教育的根本。问题式案例教学就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牵引,以解决岗位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难题为根本,以任务完成为教学导向的案例式教学。其本质就是带着问题搞研究,带着研究进课堂,在师生多向交流与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案例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自觉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及探究合作。

问题式案例教学的核心关键在于“问题案例”的创设。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案例是问题的情境融入,基于案例可以提出问题,基于问题可以引出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根本原理与解决方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案例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建构主义学习认知过程,完成学习目标,而且也能从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任职教育中“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分析需求,巧设疑案。任职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到工作一线,深入分析岗位能力需求,以需求为牵引,分析归纳出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能力指标体系,以能力指标反观得出教学实践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将带有能力培训要点的疑难问题进行巧妙搭配,融入至案例的编写过程中,让案例处处体现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将问题贯穿整个案例的解决过程中,以不断的引导学生解疑释惑。

第二步:情境营造,以疑导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于问题式案例教学流程的合理设计与情境氛围的营造。问题的呈现或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层层深入、前后连贯、逐层展开,创设的案例问题情境,要耐人寻味,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与探究答案的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才会有对问题背后原因的探究和孜孜不倦的毅力。

第三步:探索求证,全面议疑。问题式案例教学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一定的见解、看法。以问题的多样化解决为基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横向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学习讨论中注意调控纠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解决问题,对发现生成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以互相启发,推进问题式案例教学走向深入。

第四步:充分解疑,总体升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对有难度的问题,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对教材知识的关键要根据情况和岗位任职的需要,将理论嵌入至实践中,进行重点讲解,扩展学生对理论前沿及实践的认知,不断增加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在相互讨论的思想碰撞中,不断完善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岗位任职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步:反馈调查,又生新疑。问题式案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而能力的提升需要由实践不断的检验与提高。为及时掌握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教师要在培训结束后,广泛调查学生的岗位实际任职能力情况,对比能力指标体系,不断分析学生能力培养的缺憾,找到新的问题所在,为后续的教学找到提高点。这种反馈机制的形成,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教学机制,对提升任职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

一是岗位问题分析式。岗位问题分析式意在训练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先将任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经汇总归类,形成若干个“问题”,并准备好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一般认知规律的基本要求,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讲解,提供“问题”相关素材后,引导学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并展开多方位交流、讨论研究,探索求证、自主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待学生形成方案后,按问题处置的一般规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二是经典案例讨论式。教学准备阶段,教师以与专业教学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为依据,选择若干典型待研究问题,并设计若干情况处置方法,以供教学使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可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展开沉浸式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授课教员负责穿针引线,不断将各种观点与方法,引入至案例中,启发学员深入思考。当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则以真实案例处置方案为基本导向,进行情况处置的调控纠偏,引导学生使用正常的方法进行处置,这样不仅突出教学主题,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提升了理性思考、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虚拟案例研讨式。教师结合岗位任职需要,以适度超前的方法,虚拟出不同的问题事件,让学员置身其中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分别研究制定出处置虚拟问题事件的方案,并通过方案交流评判得出相关结论。虚拟事件研讨式不仅可以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完善学员的知识体系结构,其研究内容的深度与跨度,也可以促进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该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控局能力,以保障虚拟事件研讨顺利实施。

四关于任职教育“问题式案例教学”的实践反思

任职教育问题式案例教学要讲究艺术,教师既要根据能力需求及教学内容要求进行教学中的有效“预设”,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动态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气氛把握和调控。问题式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是探索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模式。问题式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已开始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换要求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设计转换与实践方法的改变。

一是合理设置案例问题。问题式案例教学实质是以问题为牵引和导向,由师生通过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研究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的选择要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相适应,要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问题的设置不仅要具有代表性直指岗位任职需要,体现出专业知识的相互关联性,还要具有时效性、综合性、科学性和适度的超前性,这样不仅可以全方位系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是注重合作与资源共享。在问题式案例教学中,师生的相互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设计问题式案例教学的课堂活动时,要考虑建立一定的信息差,以体现师生合作共享真实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员要注重所需的研究意识、能力和方法以及背景知识获得的渐进性,在需要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搜集的情况下,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时,教师仅提供知识搜集的方向,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疑难问题面前,教师要注重细节信息的给定以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否则不仅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探索性,以致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是注重氛围营造与体验创造。问题式案例教学案例情境的真实再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过程全面理解和体会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压力与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述、多媒体再现、压力测试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为学生营造较为真实的体验环境,逐层引导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过程的互动性,可以通过主持人、特邀嘉宾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真实交流,这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创造,不仅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提升。

四是注重动态角色互换。在问题式案例教学的互动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动态的。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和辅导者,负责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但同时,教师也是参与者,他们与学生形成平等关系,创设轻松和真实的实际交流环境;学生主要是活动的参与者,但也应该是组织者和辅导者。动态的角色互换,可以让师生在动态的思想碰撞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解决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勇刚.任职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纵横谈[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118-121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案例教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52;G65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31-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师范院校不仅成为重要的教育基地,更成为培育下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摇篮。师范教育学课堂,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场所。用案例教学法优化教育学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更能提升教师的素养。用真实的案例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关注案例教学法的价值以及使用关键,才能提升师范院校教育学课堂的效率。教育学课程是教育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从事教育行业所必修的课程之一。只有掌握了专业的教育学知识,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才能了解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师范院校的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最近几年得到了提升,但教学中产生的新问题仍不容忽视。巧用案例教学法,弥补教育学课程的不足,对于大学生成长与进步均有益处。

二、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课堂中巧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点

1. 教学案例真实可信

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影响着教学案例的教学价值以及权威性。所谓真实案例,是指案例是对现实世界中某一件真实事件的描述。师范院校教育学课堂中所用的案例应当是系统且全面的,案例中不能只有事情的结果,还要有来龙去脉,有充足的论据。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应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极去搜集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选入师范院校教育学课堂的教学案例,应当来自于真实的教育活动之中,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在使用教学案例时,教师也应当真实地讲述,不能夸大其词或者有意隐藏。只有这样,师范院校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才能有真实、全面的感受,理解案例中所蕴含的教育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之处,感受到教育学课程学习的益处。

2. 教学案例具有矛盾冲突

具有矛盾冲突的教学案例,才能促进师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积极思考。具有矛盾冲突的教学案例,可以给师生制造一个两难的教学情境,无论是选择还是处理方法都是未定的,师生可以利用课堂实践去寻求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具有矛盾冲突,就等于给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师生不需要参与到教育实践或者社会实践中去,就可以接触真实的教育事件,在案例中快速成长起来,了解更多的实践教育问题。利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组织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质疑,是必要的环节。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是实现师范院校教育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

3. 教学案例具有典型性

典型性也就是代表性,师范院校教育学课堂所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价值,就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出矛盾与冲突,从而揭示教育工作的本质。典型教学案例中的各类关系更加全面,对应的教育学知识点较多,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多个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利用一个教学案例复习与强化多个知识点,得出最科学的教育结论。师范院校教育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面,尽可能选择与教学情境、事件相符的教学案例,给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去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案例问题结合在一起。典型性案例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发现教育学规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课堂中巧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

1.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准备环节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之前,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保证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点都是学生已经学会或者即将学习的。这样的案例,才能促进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强化已学知识、了解未学知识。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用多媒体展示案例。而适合于师范院校教育学教学的案例难度不宜过大,案例中的矛盾要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对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答案进行预设,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案例分析活动的方向。教师对案例本身有全面且正确的认识,才能让学生利用案例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对自己进行明确的定位。在教授新生时,鉴于其刚刚进入师范院校,学习热情高,但没有完全适应师范院校的教育模式,教师应该多多参与学生的案例学习,并积极帮助学生选择与分析案例材料,降低案例分析的难度。到高年级时,教师则要选择相信学生的专业素质,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只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2.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小组讨论环节

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师范院校教育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四到六人的小组。结合学生的教育学素养以及性格特点,分成实力均衡的小组,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像《人民教育》中的“蚂蚁唱歌”是教育学的一个经典案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教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首先,在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自信心。其次,当发现一些小组偏题或者跑题时,教师给予引导,让学生讨论与教学案例相关的问题。最后,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各个小组对于同一教学案例的不同看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与他人进行有理性的讨论。

3.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全班讨论环节

巧用案例教学法实施师范院校教育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但要重视小组讨论成果的展示环节。让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要给学生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肯定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各小组针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推动案例分析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4.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总结环节

在案例教学法模式中,从学生的自主分析、小组讨论,到班级讨论,学生都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分析思路、学习习惯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总结环节的内容。当班级范围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整个案例分析活动进行总结,向学生公布案例中所涉及的全部教育学知识点以及其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充分思考之后获取全部知识点,会给学生“柳暗花明”的感觉,在豁然开朗的情绪中感受到教育学知识的深奥以及学习的乐趣。在总结中,教师要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在未来的案例分析中发散自己的思维,以此提高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需要教师花时间去思考二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教学中积极创新,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好的方法,让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才能给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借案例教学之风,给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创新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推动师范院校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范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4(12).

[2]刘建银.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与反思.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3]李砾.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学中的实际运用[J].亚太教育,2015(09).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在经济法课的教学中,已经普遍接受并采用案例教学这种方式。但是,如何才能恰当、正确地利用案例,使案例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通过对法学专业问卷调查的分析和多年案例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经济法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案例的积累、选取和编写

 

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为了做好案例的积累、选取与编写,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和形式来完成。

 

(一)教学案例的积累

 

经济法教学案例的积累,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教师从以下三个渠道收集案例。

 

第一,相关的案例教学教材,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教学案例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法学系列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涉及经济法内容的案例摘取、引用,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

 

第二,中央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如中央电视台1套的今日说法、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一些涉及法律案例较多的报刊杂志,如《法制与社会》《中国法制报》《中国剪报》《法制文萃报》等。

 

我们将与经济法课程内容联系较大的案例记录下来,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

 

第三,学生毕业实习及实践教学,教师给每位学生布置收集案例的任务,要求从法院、检察院、监狱系统收集案例,从咨询服务、法制宣传以及周边团场收集案例。

 

(二)教学案例的选取

 

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典型案例最能反映相关法律关系内容和形式,而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

 

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此外,真实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疑难性。

 

具有启发性和疑难性的教学案例,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并注意到现实案例的复杂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三是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浓缩性。典型案例的复杂性应当服从于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教学案例的针对性能够强化教学行为的目的性,便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并适时和适当地深入。教学案例的浓缩性能使师生在剔除了无效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教学。讲求教学案例的针对性和浓缩性,有助于案例教学的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案例的编写

 

按照教学案例的选取的要求,我们组织课题组对收集的经济法案例素材在选取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在编写中,依据统一体例、统一分析的方法、统一案例的评析、统一法条的适用,然后由课题组教师按自己专长的研究方向进行案例的编写。编写完后,进行交叉检查,最后再集中讨论定稿。

 

二、经济法案例的课堂讲授

 

为了验证编写的教学案例的可行性,我们在法学专业2011级、2012级、2013级进行了案例教学试验,经过案例教学的试验和总结,我们认为,在经济法案例的课堂讲授中应注意四个环节。

 

(一)案例导读

 

具体就是,将编写并印好的经济法案例在课前1、2天发给学生,教师提出一些要求,如相关教材内容、有关法条、达到的目的、存在的疑问等,使学生在阅读案例中,进入法官的角色,依法进行案例的判断与思考,以此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二)课堂研讨

 

在对学生引导和启发的基础上,进入课堂研讨。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或者全班座谈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将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观点阐述出来,大家在对这些想法和观点的比较和思考中,得到启发,最后达到解答案例的目的。

 

(三)理论升华

 

经过案例导读和课堂研讨,教师针对案例中反映出来的相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与讲解,并做系统的理论归纳。这样,通过实践说明理论,从而达到理论的升华。

 

(四)实践引申

 

在学生理解了案例、掌握了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据理论解答类似的案例,或者自己编写案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学生把理论再运用于实践并引申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四个环节中,第一、第二、第四个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重在引导,第三个环节,教师成为主体,学生变为客体。在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一方面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尽量少给学生提示,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同时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注重课堂内容的开放性。

 

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注意适当的提示;当学生思维陷入误区时加以引导。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结论进行评价和较正。教师在讲解和评述案例时,不能只停留在分析结果的给付,而更应当注重分析方法的讲解,注意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的分析结果进行充分的论证。

 

三、案例的课后评估总结

 

为了解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在课后进行了评估调查和总结。采取的形式有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学生个别谈话、教师讨论等。通过这些形式的调查,我们对调查的各种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案例教学和课堂讲授教学的对比结果(见附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相对于课堂讲授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创新精神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增多了。

 

同时,回收的问卷也显示出,进行过案例教学,或者正在进行案例教学的班级中,有95%以上的学生喜欢案例教学这种形式,并且希望多采用或者一直采用下去。

 

另外,在评估调查中和调查问卷中,学生提出了一些相当好的建议,归纳起来有:(1)在案例导读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编写的案例作为导读案例,由学生设问并主持。(2)在课堂案例教学时,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用在全国或某地区典型的法律实例作为教学案例,由教师或学生主持设问。(3)经济法课的考核方式应进行改革,要把平时的案例教学纳入考核的内容。

体育教师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暗示 基本思路

一、心理暗示的原理和特点

1.心理暗示的原理。心理暗示告诉我们,人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体,在情感的作用下理智的心理活动会进行得更敏捷、更富有成效。人只有在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处在最和谐状态时,才是活动最顺利、最有成效的时刻。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未意识到的刺激的影响作用,以及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心理暗示的研究表明,即使最强烈的观念,也必须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相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相结合,并且和他的个人情绪、智能、意志及要求等特性协调,才可能达到心理暗示的效果。

2.心理暗示特点。(1)开发性。心理暗示是通过激发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激发人脑接受教育的潜力,从而使人脑接受教育的潜能得到发挥。(2)易接受性。心理暗示符合学生自尊独立性强的个性心理特点,使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使教学内容可接受性增强。(3)愉悦性。心理暗示强调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寓教于乐。(4)多义性。心理暗示对心理的影响遍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多方面。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最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思维与体力的结合,同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体育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体育教学环境变化多,完全不同于其他学科,为教师的暗示提供了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以暗示调动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各项练习手段、组织教法均有所不同,球类集体项目的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的有趣练习,田径项目个体战胜自我较为枯燥的练习等,都会为暗示教育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

3.组织工作的复杂。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场面大,人数多,分组练习项目多,加之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给组织工作带来了困难,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指导,营造互助气氛。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互相技能,对自己能充当组织角色也会感到心理满足。

4.技术教学的反复性。学生不可能一次就完全掌握各项体育技术,需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学会。学生学习中往往产生急于求成心理,欲速不达后又产生沮丧情绪。体育教学中这种反复性,在一定程度上心理暗示成为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

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基本思路

1.情绪、气氛的暗示。不同的情景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可改变学生学习心境,以往的传统中长距离跑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可通过游戏“官兵抓强盗”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气氛的营造,化解学生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中长距离的奔跑练习。

2.榜样的暗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为人师表、言行和优秀学生的示范、榜样作用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例如:在男生引体向上的达标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标准太高,达标太难,认为自己不可能达到要求。这时我以学校一名体格单薄、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为例,说明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顽强练习和不懈努力,从原来的一个都不能完成到最终考核时的满分成绩,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弱者都能达到的目标为什么自己不能达到?关键是恒心、信心。通过榜样的暗示,极大鼓舞其他同学,可见榜样的作用非常大。

3.语言的暗示。教师的语言暗示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艺术,风趣、诙谐的言语都会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加自然、和谐。例如:在跨栏跑技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敢品质,我们把动作要领浓缩为口令形式“抬、伸、压”及“蹬、屈、拉”,在学生准备过栏瞬间提示“过”等激励性言语,并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从而使教学进展顺利,效果更好。

4.艺术暗示。实践表明艺术是一种最有力的暗示。它不仅以理性的逻辑方法,而且能以情感手段产生影响。教师可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不同项目、不同内容有目的地选择适当的音乐、图片、色彩、韵律、节奏、语调进行心理暗示,通过艺术的“载体”将暗示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例如:在队列练习中,辅以雄健的进行曲,使学生在练习中自觉地有节奏地行进;而节奏鲜明,动感强劲的的士高音乐是健美操、韵律操教学中运用最多的音乐,随着强劲节拍,充分展示学生的青春活力;而缓慢的抒情音乐使学生尽快放松,在紧张激烈的运动后起到放松的作用。以上这些都是音乐艺术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5.自我暗示。坚信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在面临挑战时,自我提醒、自我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引导学生面对困难,面对障碍,面对高度,进行自我暗示、增强信心,这对培养学生沉着、镇定、坚毅的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统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促进。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心理暗示作为一种教学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对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我们应更加深入地对心理暗示教学法实践进行研究,使其为体育课程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