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学叙事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模式;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86-02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社会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和贸易、又熟练掌握语言的高级复合性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旺盛,这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增进商务英语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生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运用原则

案例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1]。

(一)教师角色转变

在交际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核心,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不再是中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

(二)学生参与

案例教学模式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在智力上和情感上的积极参与。案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个体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讨论问题情境及其内涵,提出可行性方案或对他人的建议提出意见,或扮演核心角色最终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

(三)学生自评互评

案例教学模式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要具有评价的意识(包括对自身、对他人及对案例教学过程的评价)。由于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者、知识建构者,他们需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实现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教师只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自己及他人做出客观的评价。

三、案例教学模式实施程序

(一)教学的准备环节

1、教师准备。首先是案例的准备,由教师事先准备好案例并发给学生。优质的案例应该源于实际,通常包含许多问题和意见,且每个问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讨论;同时要有典型性,即通过对某一案例情境的分析实现对某类问题的解决;最后,案例选择还要注意时间安排,所有教师都应该意识到制订案例教学计划及规划时间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人数及学生素质的差异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文化、家庭背景等)划分小组,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2)合作教学和团队教学。如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跨学科协作,就需要教师经过个人准备、共同备课、相互配合及协调工作。

2、学生准备。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准备,搜索资料来提高自身习得。学生在案例教学前要做好学习准备,确保有时间读案例且方法得当,案例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按照所布置的思考题去分析,抓住案例的主要矛盾,领会教师的主要意图,找出案例中未布置的重要问题。案例分析完毕学生要把分析变成有利于课堂陈述的形式,如设法把要说的形象化、具体化,以便在讨论时说服他人[2]。

(二)课堂教学实施环节

教师应在课前把案例资料发给学生,由学生通过个人和小组研究案例,分析讨论案例中呈现的商务情境,探索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决定最终的行动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况模拟等形式参与沟通,同时在案例背景中学习和练习新的词汇和句法,有机地将商务内容沟通技巧与英语语言的学习联接起来。

1、引入案例。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讨论事先给学生发的案例阅读资料、介绍有关案例的趣闻、介绍本次课的教学安排等方式来引入案例[3]。一方面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使学生关注案例内容,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对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控制论题、学生情绪、教学质量等,创造良好、健康、向上的教学氛围。教师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问,带领学生深入研究案例,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并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

2、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论点、分析案例的相关数据及其面临的机会和困境、形成备选选项、选择决策标准、分析及评价备选选项、选择最优选项、开展行动并执行计划。(1)在案例分析中首要工作就是要确定论点,即关键的角色、问题、决定、挑战或会,通常可以包括人员、设备和设施、方法和系统、材料和其他;(2)分析及评价备选选项,即列出其各自的关键优势及劣势,总结利弊选出最佳方案;(3)在制订最优决策方案之后,必须开展行动并执行计划。行动计划必须是为案例特别制定并且能够回答以下五个问题:即谁、什么、何时、哪里和怎样做的问题。案例分析阶段可以由老师或单个学生主讲,或由一个小组来进行案例分析。个人或小组通常会进行半小时的案例陈述,然后开始进行讨论。

3、讨论阶段。(1)小组讨论。班级中每个小组人数是根据每个案例项目的不同而变化的。小组成员人数过多就会缺少合作;如果成员人数太少就会降低小组讨论的效果以及在完成调研工作上会出现缺少人手的问题。因此,讨论小组的组成最好是自愿形成而非教师安排或随机组成。此外,在小组讨论期间,每位组员根据教师事先发的案例资料查找相关信息并形成个人观点,在小组讨论时把个人观点及遇到的难题与其他成员分享,通过各抒己见形成小组观点并形成书面报告;(2)全班讨论。为提高效率,避免观点重复或相近,全班讨论期间每组可派一位同学陈述该组观点及遇到的难题。教师可把不同观点写在黑板上便于同学讨论、思考。同学针对不同的观点及产生的问题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不要马上对发言同学的观点及出现的错误进行评论、纠正或总结,而要把相关内容记录下来留在归纳总结阶段时提出。教师在同学辩论期间要控制好辩论主题及同学情绪,在出现学生辩论的论题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主题讨论上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牢牢吸引在案例上。教师通过辩论集中上来的焦点问题有的放矢的集中讨论、澄清,形成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完整的认识或主导倾向。

4、归纳与总结。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把本次讨论过程进行梳理,即从本次论题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到支撑论点的论据及得出的结论,把学生分散的见解、观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对整个教学的知识点做结构性的讲解和归纳。在这期间教师可以对在讨论中学生们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及掌握,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质量。

5、撰写报告。在完成课堂讨论之后,教师要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给出撰写要求。案例分析报告通常由三部分构成:(1)简单介绍案例。包括:公司的概况、业务范围、发展史、存在的问题以及你将如何去研究它;(2)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如讨论公司经营层面的问题,然后再分析其结构和控制系统;(3)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要确保个人方案符合逻辑且与之前分析一致。报告写完之后,教师要对交上来的报告进行批阅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给学生,指出值得肯定的论点和应改进的不足。教师要注重正面评价、积极评价,对于学生报告中反映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中解答。

6、教学反馈。反馈的途径可以利用调查的方法从学生中获得,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求教师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写好每次课的授课体会,找出每次案例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为案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进做积极的准备。学期结束时,要依据授课体会写出研究报告,并建立案例库。

(三)反思评价环节

案例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可以很高效且公正的体现教师和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的表现。教师可以对案例讨论过程进行录音录像,运用教师行为表来进行自评和他评。录像录音可以直观的看到行为人的表现和身体语言以及听到讨论中的对话,教师可以找出错误并发现不足,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此外,教师还可运用教师行为表来帮助自身在观察录像中表现时来确定某些行为方式。例如: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或经常提问封闭性问题,忘记提问必要的支持性论据等。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对讨论过程中自身表现的分析可以提升提问的技巧,因此在对讨论过程进行分析时应该使用一系列的教师行为表。在案例教学模式中,考试不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我们对学生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包括小组表现,对案例介绍陈述表现及简短问题和论述题。教师通过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进而有针对性的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对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对商务英语专业中运用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甚少。案例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在商务英语案例专业教学和实训中也具有操作性。因此,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实践空间。

参考文献:

[1]葛明荣.案例教学模式在高师教育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模式;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案例教学法与数据库教学

案例教学法,也称之为范例教学法,从词源上看,“范例”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意思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案例教学的特点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策划指导,运用相关典型案例,以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其识别、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塑造有利于将来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沟通、协作、管理等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案例与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把一些典型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深入地思考,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的同时,结合任务的完成,从而及时而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的掌握。

案例与任务,前者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后者则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案例与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法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或规则,通过案例更有效地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法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培养学生实践学习的能力。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如“Visual FoxPro 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该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2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现

“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对于文科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技术基础课;对于理科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它还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课程,我院该课程主要讲授的是“Visual FoxPro 6.0”,这也是毕业设计的主选程序设计语言。

课前,教师先将一个真实的系统开发实例,在多媒体教室演示,让学生进行自由操作并发表意见。待实例演示结束,教师明确指出演示的系统就是Visual FoxPro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它要完成的并不是单纯的程序设计,而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就有了一个让学生学有所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绪和思绪,激发学生参与Visual FoxPro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对Visual FoxPro课程还感到陌生的时候,抓住最佳教学时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这个案例是贯穿在每个章节中的,最终完成该系统的开发。在后续的讲课中通过对各个具体案例的精心解析,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Visual FoxPro的基本风貌,学会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能从其具有示范性的制作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积累自己的开发经验。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本质,学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在可视环境下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步骤;通过一个个具有针对性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很快能熟悉Visual FoxPro的应用环境;从而实现由易到难,边学、边练、边提高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清楚地了解了:

为什么要学习数据库;

为什么要学习Visual FoxPro;

学习了这门课程能做什么;

这种程序设计语言与同类语言相比具有什么样的特色;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通过设计、编写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练习,从而达到怎样的水平。

这样,学生从开始就了解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以及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的将要面临的总体任务,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加之以互动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在深入浅出的课程中,通过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每周的课时安排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各占一半,案例教学法按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两个环节加以实施。

3.1课堂教学

教师组织案例教学要为实现课堂的教学目的服务,有计划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所采用的案例的目的。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案例,自己先对案例进行分析,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总之,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本身在组织案例过程中也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1)选准实例,课前认真备课,尽量做到巧妙地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融合到案例中。(2)课堂上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调动他们的讨论气氛,力求营造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3)认真总结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引导学生辨清是非曲直,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对于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我会随即要求学生画书,重要的还要留作业抄写、甚至告知学生这是期末考试的内容。当然,在试卷中不会原样出现,而是通过实践问题灵活地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因为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时,学生往往专注于代码的编写而忽略理论知识,对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和下一步的学习形成障碍。完成作业和通过考试都是“任务”,作为大专院校,我们的学生既要学会“实战”还要知道“实战”的理论基础。所以,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知识,在讲解命令功能和结构的同时,还要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命令的几种常用形式,并留作业、布置相关的上机练习任务。并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演示。(1)在命令窗口输入命令的实例,展示效果。(2)提出一个实际的任务,动态编写一个简单的应用实例。(3)对于较繁杂的应用,演示一个事先制作好的实例,将其中的要点一一指出,并动态演示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运行效果。

例如,在表单设计初期,先展示一些有趣的小例子,如编写一个电子时钟(如图1)、求任意随机数(如图2)、几何变形(如图3)、动画演示(图4)等题目。引出对象的属性和事件,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学生理解了对象的属性,自己就会找到相关属性。接下来让学生设计一个判断是否是闰年的表单。再往下就让学生考虑简易计算器的设计、调色板的设计,由浅入深,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的提高。在兴趣的激发和目标的指引下,逐渐引入抽象术语和名词,从顺序结构又引入了分支结构及循环结构。为了目标,为了兴趣,学生欣然地接受。

图1电子时钟

图2求任意随机数

图3几何变形

图4动画演示

3.2上机实践

在上机实践课中,首先提示本次上机练习的主要任务、提示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点、教学实例在教师机的存放位置。在此之后,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指导书上的或补充的例题,掌握知识点的基本功能。其次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教学实例,然后模仿制作,完成实际应用任务。在学生操作练习一段时间后,还要讲解练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最后,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成果以及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鼓励创新。这样就完成了以 “布置任务介绍方法实践操作完成任务归纳结论”为顺序的教学过程。

4布置“综合任务”,提高教学深度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能够做习题,或完成一个个小任务,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怎样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完成综合任务呢?我们会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编写一个学生成绩管理或图书借阅管理方面的模拟管理软件,完整地强调程序设计的思路、实现的方法,而软件的外观风格、实现手法要求尽量多种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将软件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小的“案例”,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在学期末,综合每人自己的各个“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管理软件。这样在案例的驱动下明明白白地学习,一步一步地学有所成。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应用和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5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之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使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把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更让他们了解一个语言的精髓。而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利用何种教学手段、采用何种网络资源,重要的是把握课程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制定蕴含先进教学理念的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商利民. 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案例及其研究价值[J]. 教师教育研究,2004(6):56-60.

[2] 徐安凤,黄河涛. 浅析案例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语言课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05(14):38-40.

[3] 朱金生,刘耀辉.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66-68.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范文第3篇

对于文科专业的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不再局限于办公软件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技能,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学习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Visual Basic”作为文科学生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故我校把VB作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学习的语言对象。文科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之前,从主观意识上就不是很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或者没有兴趣,或者觉得对其将来就业没有帮助。这就需要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自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使用案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来,案例教学法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实,追究案例教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1]。

案例教学具有开放式、互动式的特点。通过选择、组织合适的案例,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讨论、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的,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程序设计课程主要以“教”为中心。程序设计课程有大量的基础理论和语法格式,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理念、结构和算法。传统的讲授模式和学习方法,都是以“教”为中心,先传授理论知识、语法格式,再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于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较为欠缺,在学习程序语言的过程中,难以适应程序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成就感,继而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偏低。不少学生觉得程序设计课程深奥难学,久而久之望而生畏。不少学生甚至认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最终与他们的专业没有太大帮助,将来自己也不可能从事程序员的工作,何苦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呢。故而,林林总总,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课程中没有高亢的学习兴趣,没有主动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没有很好地吸引他们进入程序的世界,无法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更无法提及提高教学效果了。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激情、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就变得极为重要而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改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加强文科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

三、案例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等能力,从而改变理论知识枯燥难懂的学习模式。

(一)案例选择原则

案例的选取应该充分贴合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生活、专业特色等等。当我们选择的案例一旦让学生感受到程序设计和他们休戚相关,一定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选择控件时,就可以设计“麦当劳套餐收银系统”程序来模拟普通快餐的收银。界面参考如下:

当用户输入顾客姓名,选择性别和套餐后,点击“总计”按钮,可以快速显示该用户的实际用餐费用。这样的例子与学生生活想贴近。案例一演示,立即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有跃跃一试的冲动。实例中还可考虑用户输入信息完整性的检测。该实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选择控件的基本属性与事件,还可学习巩固选择结构以及作为一个程序员在设计程序时,要有程序设计完整性的理念。

(二)典型案例演变

在讲解数组的定义、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我们通常会选择对10个学生的成绩求最高分,最低分这样的典型案例。我们知道对于10个学生的成绩进行上述处理一定需要存放在数组中,这关乎数组的定义;而求最高分以及最低分都属于数组的应用。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生活,我们可以选择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评分实例,可以为我们的传统案例注入新鲜“血液”。如像奥运会十米跳台跳水项目的评分规则中规定,每位运动员出场后,评委根据运动员的助跑(即走板、跑台)、起跳、空中动作和入水动作来评定分数。裁判不管是5人制还是7人制。裁判员打出分数后,都要去除最高和最低分,并将余下裁判员的分数求和并乘以运动员所跳动作的难度系数,变得出该动作的实得分。若我们引用奥运会的比赛评分作为实际案例,其中去除最高分、最低分属于求出最大值、小值的知识点,求最终得分部分让学生可以了解数组的简单统计,同时该案例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我们也可以选择中国某一位跳水冠军在参加某一次奥运会决赛中,评委给出的分数作为具体数据,加强案例的真实性。这样的案例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可以让他们了解跳水比赛的评分标准。

(三)教学案例实施

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案例教学法可以按下图进行操作:

四、小结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范文第4篇

案例开发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在职前教师教育领域,案例开发应为案例教学服务,应关照师范生的特点,应实现教师教育共同体中一线教师、大学教师与师范生的三赢。

1为案例教学服务

教师职前教育中的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和班主任工作等。教育类课程是师范类院校的标志性课程,对于师范生意义重大,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以及提高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等。但是,目前教育类课程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问题。为克服教育类课程脱离教育实际的弊端,教师教育领域可以借鉴医学教育、法学教育和商业教育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成功教学实践,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实现真实情境的模拟,缩短学生入职后的适应期限。

王少非认为,从目的看,当前实践中的案例开发有三种类型:指向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开发;指向于教学知识基础开发的案例开发和指向于教师反思的案例开发。教育类课程的案例开发应属于指向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开发,其关注开发的成果———各种各样的案例。如若没有案例开发的过程,案例教学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2关照师范生的特点

师范生是案例开发的主要受益者,案例开发理应关照师范生的特点,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师范生的发展需求。师范生处于教师生涯发展的职前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知识(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

师范生阶段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获得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能技巧,初步培养教育教学机智。在职前教育阶段,技能课程的开设、教育见习与实习等可为师范生提供实践机会,但是,这些方式受各类因素的限制较大,很难保证其长效性和长期性。在教学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就可以随时为师范生提供“临床情境”,弥补技能课程和教育见习、实习的不足。

那么,教师发展哪个阶段的情境是师范生最需要的呢?根据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是职前教育中最适宜的案例素材。第一,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有助于师范生提前经历角色转换,在阅读、分析新任教师所面对的困境与冲突中,开始学习“像教师一样思考”。第二,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有助于师范生获得知识转型的机会,实现“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的转化”。第三,新任教师教育叙事有助于师范生更加全面地看待教育教学工作,体会教育活动的复杂性。

3实现一线教师、大学教师与师范生的三赢

随着人们对职前教师教育领域教育实践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案例开发也应力求实现教师教育共同体中一线教师、大学教师与师范生的三赢。

第一,案例开发让一线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处于无声状态,他们默默地接受着所谓“专家学者”的指导,一味地迎合大众对教育的期望,这种生存状态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很艰难的。教师教育者应该尊重一线教师,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把这种心声形成案例,传达给师范生。

第二,案例开发促进教师教育者的发展。目前,大学中的大多数教师教育者缺乏一线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很难触及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真实问题。通过案例开发,教师教育者可以走近一线教师,聆听和感悟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真实现状、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可以让教师教育者加深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更好地教授教育类相关课程,也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者科研水平的提升,使他们更多地、更真实地研究中小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

第三,案例开发促进师范生的成长。教师教育课堂是为提升未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开设的,用于教师教育课堂的案例都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本素材。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进入课堂后,师范生可以置身相对真实的教学场景,提高自身的“临床思维”,避免就理论学习理论的现象。

总之,案例开发加强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使二者向着双赢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这种双赢也为师范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实现一线教师、教师教育者和师范生的“三赢”。

二教师职前教育中教育类课程案例开发的流程

新任教师的教育叙事是高师教育类课程适恰的案例来源,那么,基于新任教师教育叙事的案例开发模式也是高师教育类课程的一种适恰开发模式。根据以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叙事为素材的案例开发的特点,案例开发流程可分为六个步骤:确定备选主题;建构访谈问题并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整理分析和评估访谈资料;形成案例并进行相关评鉴。

1确定备选主题

先有主题,再寻找故事,是教学案例开发的常见模式。教师职前教育中教育类课程的案例开发也可以遵循这种模式。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是有特定目的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素养,提高其职业技能,因此,案例的主题必须与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主题相匹配。备选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抓住这些备选主题,才能开发出适应时代需要和师范生需求的良好案例。由于目前关于教育类课程的知识内容的讨论还在进行,所以可以把以往教材都涉及到的内容作为备选主题。

2建构访谈问题并选择访谈对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构访谈问题是进入研究现场的前提工作,若做不好这项工作,就将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根据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访谈可分成三种类型:封闭型、开放型、半开放型。这三种类型也分别被称为“结构型”、“无结构型”和“半结构型”。收集案例素材的访谈提纲应为半结构型的,主要问题包括:在教学经验中是不是曾碰到过什么事件让您印象深刻?在当时,您是采取何种方式处理问题?这事件最后的结果是如何等。

在未进入研究现场前,无法预测研究对象的回答。进入研究现场后,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回答,随时进行提问。这些提问一般是涉及案例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对案例开发来说,拟定访谈提纲是一个较容易的过程,但是,研究者需要有一个预设的提纲,这个提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得详细的案例素材。

建构访谈问题和选择访谈对象可以同时进行。根据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访谈对象的选择一般采用目的性抽样,具体包括滚雪球或连锁式抽样;机遇式抽样;目的性随即抽样;方便抽样和综合式抽样等。各种抽样方法都具有优点与缺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具体的抽样方法。选择好访谈对象后,需要及时与他们联系,并把访谈提纲事先告知他们,接着就可以约请他们进行访谈了。

3进行访谈

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后,研究者就可以进入研究现场了,即开始访谈。这一环节是搜集案例素材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研究者一定要启发新任教师说出自己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教育教学故事。

受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有些教师总是把事件描述得很简略。这时就需要访谈者运用头脑中事先预设的提纲,引导这些新任教师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丰富。也许有些老师想不出来让他印象比较深刻的事件,这就需要利用一些访谈技巧,如列举其他教师的相关事例。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要及时记录,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追问,以便收集到最大量的一手信息。

4整理分析和评估访谈资料

收集案例素材的过程结束后,需要及时对案例素材进行整理与分析。整理即把收集到的素材以原貌的方式呈现出来;分析即通过对比确定开发案例时需要用到的材料;评估即通过各种途径确定案例素材的真实性。

整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问的过程,在整理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发现遗漏的信息,及时约请研究对象继续进行访谈,收集更加详细和丰富的信息;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预设自己写作案例时需要交代的事情,如何交代等问题;评估的过程是一个验证的过程,在验证的过程中要多方检验,力争获得最真实、有效的材料。

整理分析与评估案例素材是案例开发准备工作与写作案例工作的中间环节,这一环节具有双重意义。这一环节做好了,一方面可以让准备工作得到圆满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让案例写作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5形成案例并进行相关评鉴

案例写作工作是整个案例开发的核心环节。为了写出良好的案例,首先需要确定案例的结构,案例的内容要素应包括“五W”(when、where、who、what、why),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展、行为与原因;案例的结构要素应包括标题、引言、背景、事件(问题)、反思与讨论和附录。

案例写好后,并不意味着案例开发工作就结束了。研究者还需要对案例进行修改。获得案例的反馈信息是进行修改的前提。这种反馈一方面来自案例使用的教师教育者,另一反面来自学生。在获得反馈信息中,可以问以下问题:针对教师教育者———案例内容能否符合您的教学与职前教师的需求?案例内容是否清晰易懂?案例内容文字是否有需修正之处?您觉得案例内容的讨论问题是否有助学生进行思考?进行案例教学时您是否有遇到什么困难?您觉得应如何改善;针对学生———案例内容是否清晰易懂?案例内容文字是否有需修正之处?你觉得案例内容的讨论问题是否能帮助你进行思考?你觉得教学过程的互动对你的思考有帮助吗?

经过各种反馈信息的验证,研究者再次修改后就可以形成案例定稿了。至此,案例开发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总之,我国个领域的案例开发工作都刚刚起步,前面的道路还很长,很多问题还有待专业学者和实践者去面对和解决。

参考文献

[1]Sykes, G. & Bird, 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case idea[J].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1992(1).

[2]曹长德.合作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及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68.

[3]朱迪思·H·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高熏芳.师资培育:教学案例的发展与应用策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途径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一)情境性

时间、空间、人物、事情、媒介等都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多因素作用蕴含着复杂性,而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教育情境的变化,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场景性,即此时此地此人此事。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都离不开特定的情境。教育过程是不能复制的,情境性要求教师必须以实践性知识来应对教育过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是无法照搬的。同时,情境性也强调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即时性的实践智慧。

(二)内隐性

英国科学家波兰尼曾把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又称明确知识、明言知识或言明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表示的知识;隐性知识又称缄默知识、默会知识或默然知识,是尚未被语言或其它形式表述的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大多属于缄默性知识,它是教师在专业活动中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信念、价值观和心智模式,是融会于教育活动中的非正式的、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

(三)工具性

知识和语言一样,都是人的活动与情境互动的产物。情境认知强调将知识看作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人不仅仅是获取工具,更重要的是积极使用工具,同时,人还要不断建构对世界和工具自身内涵的理解,并且这种理解随着人与工具的相互作用而持续变化。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直接服务于教育实践的,是工具性的,而不是结论性的。如果说一般的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取向在于回答和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主要目的则重在回答和解决“怎样做”和“如何改进”的问题,即教师如何通过实践性知识的运用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育情境。

(四)超越性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既是对教育实践的超越,也是对教育理论的超越。它虽然渗透在教育实践中,却包含着教育理论和内隐知识的无意识应用,是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反思与提升。因为实践性知识摆脱了纯理论的制约,教师不必为书本知识所役使,而是在教育活动和师生互动中体验实践,迁移知识,使得教育理论得以情境化和具体化。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途径

(一)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就是陈述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它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向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和向别人讲述我们对世界的了解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生活在故事中的: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中体验生活、感悟世界;在倾听他人的故事中增长见识、获得智慧。

教育叙事就是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在讲故事中体现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事件的理解,诠释教师对教育意义的体悟。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从叙事的对象看,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叙述的故事是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教育实践,这种方式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当然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

(二)教育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为行动而研究,这是行动研究的目标定位;对行动研究,这是行动研究的对象;在行动中研究,这是行动研究的主要方式;由行动者研究,这是行动研究的主体。教育中的行动研究就是广大教师或与科研人员一起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有两个基本的思想观念:一是从经验中学习。二是实践者是研究者。

(三)教育见习和教育观摩

无论是教师的职前培养,还是职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教与学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被人为地从它们实际运用的情境中抽象出来加以传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连接。就需要将教与学的知识和技能置于它们的实际运用的情境中。教育见习和教育观摩正是实现这种结合的有效途径。

教育见习和教育观摩是以类似于学徒制的方法理解教与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与技能是镶嵌在它们实际运用的情境之中的,熟练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持续地运用着这些知识和技能,而且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学习者则是完成有意义的任务所必需的工具。他们正是在这些知识和技能镶嵌其中的社会性和功能性的情境中进行解决真实而复杂问题来学习的。教育见习应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活动的始终,而教育观摩则应成为教师职后研修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