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安全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交通安全教育;数学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1201
据公安部门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相当于一个县城的人口数,每年的受伤人数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人数.更为可怕的是,全国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每1分钟就有1人在车祸中受伤.我国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亟待加强.交通安全意R的提高必须从学校抓起,从学生抓起.通过“小手拉大手”方式提高全民族的交通安全意识.那么,
如何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呢?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实际例子,利用数学推理知识,科学阐明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事故责任进行定性分析,向学生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一、严格整治超速、超载的必要性
“超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超载为什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里面又包含什么数学问题呢?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说明治超的重要性呢?
【例1】设汽车刹车后所走的距离(刹车距离)s米,刹车时的速度v千米/小时,汽车的总重量T(吨)三者满足关系s=kv2T(k为常数).现有一辆空车,它在60千米/小时的速度下行驶的刹车距离为10米,又知一般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操作之间有0.6秒的反应时间.当这辆车载有等于自重的货物行驶时,要求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停车的距离不大于10米.
(1)求此时安全行驶的速度.
解析:(1)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停车所驶过的距离为0.6秒汽车所走过的距离s1+汽车的刹车距离s2.为了行驶的安全,这个距离必须小于10米.
依题意有10=k602T,所以k=1360T.
s1=1000v3600×0.6=v6
,s2=1360Tv22T=1180v2
,
s1+s2≤10米.
即v6+v2180≤10
,
解之得:-60≤v≤30.
所以安全行驶的速度为30千米/小时.
而目前大多数司机为了多挣钱,拼命地超载,超载的重量远不止车身重量的一倍.而且司机为了赶时间又超速行驶,这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原因.超载和超速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国家制定了新的法律,严格整治超速和超载的问题.
(2)问当车以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司机发现前方15米处有一老人,马上紧急刹车,该车是否会撞上老人?请说明理由.
解析:“该车是否撞上老人”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当司机发现老人后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否超过15米,即s1+s2的大小.
解:s1=406,
s2=402180,
s1+s2=406+1600180
=2800180
=15.55(米).
s1+s2>15.
所以,该车撞上老人了,发生了交通事故.
结合(1)(2)可知,市区内的车速一般限制在30公里每小时以内,这样就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市区内行车应注意控制车速,不能超速行驶.在交叉路口应减速行驶,以便紧急制动,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二、交通事故如何认定
当发生交通事故后,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责任认定,妥善处理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交警是如何认定事故责任的呢?
【例2】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还要继续向前行进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交通事故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限速为40公里每小时的弯道上,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发后,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2米,乙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0米,又知甲、乙两种车型的刹车距离s(米)与车速x(公里每小时)之间分别有如下关系:s甲=0.1x+0.01x2,s乙=0.05x+0.005x2.问:这起交通事故谁应负主要责任?
解析:要弄清主要责任者,就是要弄清谁超速行驶,即要从刹车距离函数求出各自的速度.
由甲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2米知:
s甲=0.1x+0.01x2>12,解之得x30.
即甲车的速度略超过30m/h.
由乙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0米知:
s乙=0.05x+0.005x2>10,解之得x40.
即乙车的速度略超过40m/h.
根据省、市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文件和会议精神,为加强我市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特通知如下: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各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要以对下一代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学校交通安全工作。要强化领导,确定一名校领导负责抓这项工作,把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计划,与交警部门沟通协调,上好交通法规课。各区各校要根据本区本校交通安全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二、成立机构,深化教育
各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与交警各大队密切协作,加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同时要成立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宣传、教育、监督与管理。要充分发挥已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材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并以此为载体重点抓好“安全行走,安全骑车,安全乘车”的养成教育。学校要主动与辖区内交警部门开展共建活动,邀请交通民警担任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课外辅导员,并使其成为制度,长期坚持下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常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自我保护常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与习惯,确保交通安全。
三、加强监督,落实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交通安全教育责任制,由校长负总责,列入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作为年终检查验收的重要内容。
各校应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切实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各项有力措施,严格执行学生出行的安全规定:
(一)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要校长签批,并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二)各校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的内部管理。
1、运送学生的车辆必须严格遵守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租车运送学生的,必须是具备营运资质的专业运输单位提供的车辆及驾驶人员;单位自购车辆的,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对车辆的安全状况和驾驶人员的资格进行确认。并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禁超载和超速行驶。要杜绝非专业司机或有不安全驾驶经历的司机驾车。版权所有
2、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不满12周岁的,不能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不能乘坐摩托车。满12周岁的中小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的,须由家长提出申请,作出保证后经校方审批。家长应定期对学生的自行车车闸、车铃等安全部件进行检查。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对学生骑自行车的技能进行测试。严禁学生驾驶摩托车、骑乘电动自行车和搭乘非法营运车辆;骑自行车不得载人、不得有斜穿猛拐、逆向行驶或走机动车道等违章行为,搭乘摩托车要戴好安全帽。
3、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导护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上下学的导护工作。
四、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师生安全
关键词:全案例教学法;合同法;案例教学法
在法学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已在理论界形成共识[1],亦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也应区分不同课程的性质而有所修正和变化。下文笔者以法学专业本科选修课程合同法教学为例,探讨一种区别于传统案例教学法的新教学方法,即全案例教学法。
一、全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及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合同法课程与债法课程的教学内容衔接
在以往的合同法课程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授课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授课教师在传统合同法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案例或实务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具体知识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各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来看,合同法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与其它选修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它选修课程所讲授的核心知识点,在必修课程中仅作为非重点内容讲解,或不予讲解。[2]以法学专业选修课程“人格权法”为例,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在必修课程“民法总论”中虽然或有提及,但授课教师能够用于该部分讲解的授课时间一般不会超过总课时数的十六分之一。而合同之债作为债法定的发生原因之一,历来是民法必修课程“债法”(或有高校在“民法分论”课程中讲授债法)讲授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是合同法“总论”还是“分论”均会有所涉及;也就是说合同法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实际上也是债法课程中的主要授课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传统的理论讲授,辅以案例教学的方法,不仅难以满足“合同法”课程个性化课程设置的要求,也难免陷入到与必修课程“债法”授课内容重复的尴尬境地之中。
(二)传统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程应用中的主要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案例教学法在前述问题面前不仅束手无策,反而束缚了授课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无论采取学习导入的方式,还是分析知识点的方式,传统案例教学法在知识点讲授中的主要作用都是辅的。这种授课模式在学生初次接受所涉知识点时,确实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但由于前文所述的授课内容重复问题,学生在第二次接受该知识点时,如果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授课模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2.传统案例教学法在辅助讲解单一知识点中的作用较为明显,但不利于对合同法课程中各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与运用。3.传统案例教学法所选取的案例一般较为容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知识点;不利于满足学生对于复杂或难度较高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的实际需求。
(三)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与价值
基于传统案例教学方法在合同法课程应用中的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债法”、“合同法”等课程中的实际教学经验,尝试设计一种以案例作为授课主要导向的授课方法,即全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授课中采用全案例教学法至少有下述意义与价值:1.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全案例教学法以相对较为复杂的案例分析作为授课主要导向,不按照教科书中列明的授课顺序讲授知识点,以期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内容重复的不良学习体验。2.全案例教学法所选用的案例不仅涉及合同法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而且会兼顾其他民法部门法乃至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全案例教学法所选取的案例较为复杂,且具备一定的理论难度;既能够检验学生在债法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也能够满足学生对相对复杂案例进行分析解决的学习要求。案例分析结束,多数参与学习的学生能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全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程中的具体设计
(一)基本理念
全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一种以案例作为主要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通过案例的讲解与延伸,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在于,使学生的思维在案例和知识点中来回穿梭,反复求索,引导其自主思考、分析问题。[3]学生解决案例的过程,不仅要运用合同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回归法律的具体规定,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学生法律检索能力的一种训练过程。
(二)案例的设计与修改
既然全案例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作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参与的核心内容,那么对案例的设计、选择和甄别就将成为合同法课程准备的重要环节。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不宜采取司法实务中的实际案例,而应以授课教师自编案例为主,当然不排斥授课教师对司法实务中的案例进行重新改编。其理由在于,合同法课程教学仍围绕教学计划要求的核心知识点展开,而实务案例往往偏重与诉讼过程与证据运用,与实体法的授课理念相悖。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相对于传统案例教学方法中的案例,应具备复杂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案例篇幅和所涉知识点两个方面。从案例篇幅的角度上来讲,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篇幅一般较长,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围绕着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展开。从所涉知识点的角度上来讲,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一般涉及多个知识点(并且可以适当结合其它部门法中的知识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案例设计完成后,应按照教学计划中设计的核心知识点讲授顺序对教学案例进行排序,确定讲解顺序和授课时间。在实际授课之前,授课教师应对拟选取的案例进一步进行审核和校对。
(三)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
以案例作为授课导向的教学方式,均不能脱离学生对教学环节的实际参与,全案例教学方法更加明显的体现出上述特征。授课教师在采取全案例教学方法的同时,应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来;通过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可尝试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1.课前引导。在实际授课之前向学生提供拟讲授案例,指导学生在授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尝试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并在实际授课时由学生代表汇报研究成果。2.问题设计。在设计教学案例的同时,围绕案例中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设计思考题目。既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知识点讨论案例的作用,也可以为学生主动探索案例提供学习动机。3.课程考核。授课教师应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过程进行如实记载,并作为课程考核与评定成绩的依据。在采取全案例教学方法时,建议摒弃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而以学生分析、研讨案例的成果作为主要考核依据。
(四)课后思考题目的设计
为巩固课程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应在案例分析完毕后,布置适量的思考题目,可以考虑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由学生完成。思考题目的设计应尽量围绕课程中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可以考虑通过继续延伸和拓展案例的形式来展现。
三、全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程中应用的实例及讨论
(一)案例设计实例:
张三为某工厂职工,拥有小车一辆,2000年,张三和李四两人结为夫妻,张三父亲老张拥有住房两套,其中一套自住,一套于2001年1月1日出租给自己的老友老王,两人签订了住房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为四年,由老王和儿子王五共同居住。2002年老张去世,张三继承了房产但未变更登记。2003年老王去世,由王五继续居住,但未重新签订租赁合同。2004年张三与李四两人夫妻关系紧张,张三个人决定将出租的房产出卖,并先后与麻六、童七两人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麻六于2004年3月1日交付房款40万以后,张三将钥匙交给麻六。3月1日,麻六拿到房屋钥匙当日即前往看房,与此同时王五得知房子被出卖,王五主张:自己是承租人,理应享有优先购买权,张三侵害了自己的优先购买权,王五主张张三与麻六签订的合同无效。童七于2004年4月2日交付房款40万后,张三将房屋过户登记给了童七。2004年5月1日,张三与李四两人诉讼离婚,在处理财产的过程中,李四得知房子已经被出卖,遂以张三无权处分为由,主张张三与麻六和童七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2004年6月2日,房屋所在地突然遭受强烈地震,房屋全部毁损。王五以无法继续居住为由要求返还租金,麻六和童七因无法得到房子,以张三一房二卖为由,要求撤销合同,且要求张三分别偿还各自房款40万,并赔偿各自损失39.9万元。
(二)思考问题设计问题一:
出租房屋是否归张三所有?为什么?问题二:王五是否为房屋的承租人?为什么?问题三:钥匙交付给麻六后,王五是否能够继续承租?王五主张合同无效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问题四:张三与麻六、童七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如何?即李四的主张是否能够得到支持?为什么?问题五:现房屋所有权归谁?该所有权是基于什么制度获得问题六:房屋因地震损毁由谁承担?为什么?问题七:麻六和童七为什么分别要求赔偿损失39.9万元?该请求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问题八:因房屋毁损导致王五在租赁合同期限内无法继续居住的损失由谁如何承担?为什么?
(三)案例扩展
张三个人决定将车子以30万元的价格卖给孙八,双方约定:孙八分30个月支付价款,在孙八支付完全部价款之前,由张三保留对汽车的所有权。交付方式为运输公司将车子运输到孙八所在城市北京,具体交付地点等车子运送到北京后再做决定,运输公司在运输的过程中遭遇泥石流,汽车的尾部毁损,孙八花费维修费10万元,此后孙八一直要求张三偿还10万元维修费,未果,孙八从支付价款的第21个月(包括第21月)开始拒绝支付价款,到了第27个月时,孙八已连续六个月未支付到期价款。
(四)讨论
关键词:企业 交通安全 科学管理 应用
当前,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管理安全工作,现代企业对于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对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于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更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企业对交通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虽然有它的长处,但不可否认,任何事物也都有其短处。企业的传统交通安全管理一般将重点放在经验指导、监察和监督上,而且一般采取的是时候处理模式,即交通事故发生后,进行现场勘查,调查交通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修正。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处理事件的主观因素比较多,但是人的素质高低不同,这就会直接影响企业对交通安全管理的效果。而且这种管理方式会经常产生治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上的严重冲突,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所以交通安全事故仍然不断发生。
科学的交通安全管理通常将工作重点放在事先控制上,即对交通安全中的不稳定因素或者危险因素进行先期识别和分析,从而找出防范、预防、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使安全管理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而它的优点就在于防患于未然,将交通安全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因而必须采取科学管理方式对企业交通安全进行管理。
2、如何在企业交通安全管理中实施科学管理
2.1 树立安全意识,大力宣传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
企业应采取全员参与的方法,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人员素质特点,从制定学习内容到培训计划,都要广泛听取企业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企业员工的意见,从而使交通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在教育方式和手段上,也要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即学习交通安全知识不仅要在学习桌、会议室进行,也要向家庭社区、路上进行有效延伸,对于受教者更是要从司乘人员、工作人员向经营领导者进行扩展。制定完善的执行制度,将教育形式多样化、趣味化。首先要把参与人员由司机扩展到他们的家庭成员。定期召开交通安全座谈会,形成制度并严格执行。其次是要进行有目的性的家访,对于那些重点目标进行有效家访。再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各种交通安全知识以生动的方式制成光碟,在企业内部及员工家庭进行播放和宣传。还可以利用企业工会的墙板报,将交通安全教育、学习案例等内容制作成宣传图片,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最后,企业还可以通过公告的方式,通报路况、天气、交通、安全隐患、奖惩决定等进行宣传,使企业员工树立高度的交通安全意识。
2.2 科学制定并严格的执行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不仅能有效地规范驾驶员的行为,更是企业交通安全的有力保证。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交通安全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的岗位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和车辆使用制度、车辆的调派制度、安全承包制度、车辆的保养和维护等一系列制度。企业要想保障交通安全,就必须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这些制度。确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就是为了避免在发生问题后,各个部门及负责人相互推诿,最终无法有效处理交通事故。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与稳定,它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企业员工的事,而是人人有责,所以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共同治理企业的交通安全。
2.3 企业对交通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实行科学化
从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单凭一个车队的队长、一个安管员或者一个制度,就想把交通安全工作做到位是不可能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瞬间的,所以管理交通安全的手段和方法必须是实时的,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交通安全。要达到实时控制和管理,就不能只靠企业单方面管理,而必须将管理延伸到家庭、生活和社区,建立一条交通安全管理的防线。这样就能够达到在单位有领导管理,在家庭由家庭成员督促,在岗位上又由同时提醒。此外,还要把稽查和乘客监督延伸到车上和路上,使车辆运行全过程都能够得到管理和监督。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和企业,还应该引进高科技设备,运用先进的科技对交通安全进行科学管理。例如电脑监控系统和GPRS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企业交通问题进行有效管理。
2.4 科学的管理方法之一就是要及时检查车辆的安全
对车辆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十分必要,因为这项工作能够及时的发现交通安全隐患,将交通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就必须对车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认真贯彻并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尽早消除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我国法定节假日比较多,在法定节假日人流、物流都比较大,所以也是交通事故频发期。在重大的节日期间,企业必须对车辆进行重点检查,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以避免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于检查出来的有问题的车辆,企业必须及早进行修理和更新,隐患未排除的车辆禁止上路,对于相关路况的情况也必须让驾驶人员了如指掌。另外,对于驾驶员的管理也要特别注意,企业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查处那些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员超载驾驶的司机,通过严厉处理使其高度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5 始终坚持“四不放过”的科学管理原则
企业在科学管理交通安全过程中,必须坚持“事故原因查不清楚不放过、相关责任人得不到处理不放过、驾驶员队伍得不到教育不放过、不制定防范和预防措施不放过”的基本原则,从而对交通事故作出科学的处理。查清事故原因,就会找到造成事故的因素,这样就能为其他事故的避免找到防范措施。相关责任人得到了处理,就会使其他责任人得到警醒,使其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预防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从本质上讲,驾驶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个交通安全的大局,所以驾驶员队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已经发生的交通事故制定相关的防范和预防措施,就能够更好的将交通隐患降到最低。
2.6 科学的管理交通安全必须侧重管理队伍建设
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水平。因此,要提高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1)不断地加强组织领导。一个好的组织领导机制能够强有效的指挥员工高效工作,建立健全并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小组,从而加强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保证交通安全工作时刻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每个环节都不失控,最终形成一种群管、群治、群防的管理局面。
(2)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干部的素质。企业要对交通安全管理干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进行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能够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
(3)做好驾驶人员的培训和选拔。过硬的驾驶技术能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所以企业在选拔驾驶员的时候一定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并严格执行。选拔合格驾驶员后,还应对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建设一直具有过硬驾驶技术的司机队伍,是企业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条件。
(4)对不同业务素质的驾驶员进行培训。虽然驾驶员在进入企业时经过了层层考验,但每个驾驶员都有其擅长的发面和不太擅长的方面,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同。这对这一情况,企业需针对驾驶员的弱项进行加强培训,从而建设出一直技术全面的高水平驾驶队伍。
2.7 企业通过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进行科学管理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可谓是一日千里,同时它的应用更是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无论是商业还是教育,无论是办公还是娱乐,我们都离不开网络,所以,交通安全管理也理应与时俱进,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应积极建立交通安全管理网络系统,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国家级上级部门有关交通管理法规、规定和企业内部的交通动态、信息;指导各单位部门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向驾驶人员行车路况和天气预报等,从而使驾驶员能够更加轻松的进行出车行驶。
3、结语
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关系到企业稳定和安全生产大局,随着科技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交通安全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平稳及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武建文,段瑞萍.企业交通安全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
[2]孙玉东.大力推进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现代化建设——融合先进理念,深化科学管理[J].汽车运用,2010(10).
[3]黄刚.试论科学管理在交通安全工作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车,2005(8).
[4]俞春俊,邱红桐,顾金刚.加强城市交通科学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城市交通,2010(5).
关键词 情境学习理论 生命安全 网络系统 系统开发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Life Safety Education Net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ituated Learning
HAO Haitao, ZHANG Yingying, LI Guangcun
(Dept. of Sports Military,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tuated learning theory as a guide, developing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it establishes the theore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fety based on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it w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with survival attitude, consciousness of existence ,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security risks , elusion and of escaping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living values.
Key words situated learning theory; life safety; network system; system development; teaching design
0 前言
社会发展不断向教育领域提出新的课题,为此,国家建议开展学生安全自护意识与能力教育,而且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确定为“学生安全日”,并要求学校都要有自己的安全教育守则。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要求教育者必须言传身教的过程,受教育者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进行技能训练,才能在灾难来临之际减少恐慌,正确地应对险情,避免生命安全受到伤害。综观目前制约生命安全教育的诸多问题中,一方面是生命安全教育资源十分匮乏,近年来一些学校尝试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教育资源来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但从目前所开发的教育资源来看,系统功能较少,且主要适用于小学生,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同类项目开发较少。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兴起,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质量和成效成为制约现代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网络学习迫切地呼唤着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情境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顺应了网络学习的要求,展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如何在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有效地推进生命安全教育系统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广大教师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1 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启示
1.1 情境学习理论概述
(1)知识观。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2)学习观。情境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传输和接受,而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过程,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由于情境问题的复杂性,情境学习理论倡导在学习过程中要建立实践共同体,强调成员主动参与,共同承担责任,进行积极的良互,达成认知成长、意义协商、身份建构的学习目标。(3)教师观。情境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转换角色,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学习伙伴,必要时甚至要向学生学习。(4)评价观。传统的评价机制往往脱离真实情境,强调最终学习结果,而忽略评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得到的成长与发展。而情境学习理论的评价注重真实情境中的真实任务的评价,强调在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活动能力,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评价。
1.2 情境学习理论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启示
(1)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有效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学习情境;(2)转变教师角色,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生命安全教育需要;(3)通过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4)采用基于真实情境的多元评价方法,并让学生能够理解情境理论的评价标准与评价结果。
2 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网络教学系统建设
2.1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生命安全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原则
(1)针对性原则。网络教学系统资源是生命安全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充,针对性的学习情境,是为了让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中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其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生命安全教育系统的情境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至关重要。(2)真实性、互动性原则。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真实体验、实践及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互动的过程。因此,创设互动性强的真实情境和真实的活动,将有利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3)活动性原则。生命安全网络教学系统资源的开发,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学习内容简单地移植到网络系统上面来,而是应该将问题置于整体的、具体的环境中,让学习者经过一种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去掌握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4)问题性原则。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生命安全教育的本身就是要让学习者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因此,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要围绕问题情境的创设。
2.2 生命安全教育网络教学系统结构
依据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确定生命安全教育网络系统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来实现,第一层是客户端,第二层是web服务器。第三层是数据库服务器。
2.3 生命安全教育网络教学系统功能模块
生命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常识、紧急避险、灾难逃生、紧急救护、逃生素质训练等基本内容。围绕这些教学内容,搜集整理生命安全教育相关资料,对安全常识、紧急避险、危机评估、应急处置、灾难逃生、应急预案、紧急救护等基础资料及图片、视频进行系统的整理,建立生命安全与危机、灾害应急基础研究资料库。
结合生命安全和生存教育的实践,构建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运用ASP和Virtools等技术,编写脚本,开发生命安全教育系统。已开发完成的网络系统主要由管理模块、学习模块、教师模块和交流模块组成,如下所示:
管理模块主要具有用户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
学习模块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紧急避险、灾难逃生、意外事故、疾病防范、紧急救护技能、生存素质与技能训练等。
教师模块主要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功能。
交流模块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具有师生在线交流和学生之间在线交流功能。
3 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实践
3.1 确定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指导理论
为了适应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培养的教育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综合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选择情境学习理论作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指导理论,并依据该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3.2 构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学操作模式
(1)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教师根据生命安全教学内容,利用自救互救模拟实验室、模拟逃生训练场地以及网络系统等教学资源,创设实际相符或相近的情境,开展生命安全教学。(2)导入问题、自主探究。在每一学习环节的导入阶段,教师引入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3)建立实践共同体,实现竞争情境下的合作学习。在生命安全教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是个体无法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实践共同体。共同体具有聚合性、协商性、竞争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共同体内部的合作学习和共同体间的竞争学习形式,创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良好学习情境。(4)评价反思,迁移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基于真实的活动和任务的情境性,为了科学准确地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将评价始终贯穿于情境化的教学过程,主要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方法、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进行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引导学习者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增强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迁移提高之目的。
4 小结
情境学习理论构建了全新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师观和评价观,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本研究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总结生命安全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原则,开发了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系统,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一个通用型学习、体验和模拟训练平台,拓展了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空间。
以情境学习理论为教学指导理念,对大学生生命安全教学的开展形式、教学策略、师生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创设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制定相应的教学原则和实施策略,构建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情境学习理论在生命安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3YJAZH032);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编号:126220633);2013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项)课题(编号:zgt201313)
参考文献
[1] 杨焓.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2] 王欧.情境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3] 邬智,胡冰玉,李秋奇.基于情境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 2010(8):72-74.
[4] 林枋,成丽娟.情境学习理论支撑下基于问题的网络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