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医院风险档案的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医院在进行医疗活动中的风险,最大程度的保障医疗安全。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能够完全地记录风险管理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提升其管理价值。

(一)分析医疗事故的原因。风险档案管理中,发生了医疗事故之后,需要进行全程的追踪和调查,从而保证事故问题得到处理,确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解决的基础,通过对事故资料的研究分析,可以确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多种解决方案并实施。

(二)提升风险管理方档案的管理水平。当医院进行了风险档案管理后,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主动的避开自己岗位中存在的医疗风险,认识到风险所带来的后果,使得风险得到更好的规避。其次可以保证医疗活动的质量,医疗质量是医院业绩的重要体现,而风险管理档案就是检验质量的最好过程,医院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有助于在院内营造很好的管理氛围。

(三)促进医院决策更加科学化。档案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为医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现阶段很多医院的风险档案管理缺少统一的管理模式,大多采用部门方式的管理方法,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缺少完善的考核体系,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风险。规范化的风险档案管理能够有序的收集档案,让内容更加标准和完善。采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填写和保存,减少了档案保存的随意,从而更好的帮助医院进行科学化的决策。

二、风险管理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管理性文件。管理性文件指的是能够保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比如法律文件、医院委员会组成、变动文件、责任授权、管理程序规定、管理目标的制定文件、事故报告、任务表等文件,这些文件使得风险管理中的活动有依据可寻查,过期文件和无效的文件被及时的清除,使得风险档案的管理更加有效。

(二)操作性文件。第一,档案中的资料性文件,指的是风险管理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事件报告、风险调查资料、患者资料、安全检测等与风险管理活动相关的数据性资料,事件包含药品不良事件、员工伤害事件、物品丢失和暴力事件等;第二是指标档案,比如医院的统计、国家统计和文献中已经确定的风险指标;第三,已经确定的风险和改进的措施,医院的风险管理部分根据信息对以往风险的分析,确定出预期的改进目标、风险检测和方案评估等,第四是已经实施的方案,根据资料的评估情况,实施改进措施,确保档案修正的有效性,第五是评价风险的有效性资料,比如医院进行评审后确定有效的资料,评审的范围、预期目标,修正可以减少风险,保证医疗活动的安全性。第六是风险档案培训资料,加强培训,从而保证医院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决策性文件。决策性文件包含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的沟通和决策,在与部门进行沟通的时候,对于问题的结论、建议和有效性改进等方面进行的资料记录,定期地向相关科室进行风险报告,呈现出改进报告和评价报告。

三、规范化管理的应用途径

首先要明确风险档案管理的责任人,成立以院长为主要负责人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协调,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会议,分析风险问题并且进行改进,确保风险管理方案可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其次是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用于负责医院各项风险事件的管理,比如制定事故原因调查表、报告表、评估记录和改进方法等,收集、分析、整理各项风险事件的档案资料,形成报告,定期向风险委员会进行报告。再次是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根据科室的特点,明确其风险任务,制定出风险管理资料,并且定期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规范化的风险档案资料。最后是医院全员参与,根据风险档案中不良事故的资料,向医院医护人员讲述风险事件,从而提升其风险意识,能够在各项医疗活动中规避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要形成事件报告,按照风险档案管理的程序进行资料的提交,配合调查,帮助医院完善风险档案管理。

四、结语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为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方法及重要性,报道我院急诊科2011年10月-2012年5月间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体会。结果:风险管理护理组的患者在治疗时间、急诊留观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等方面普遍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现有的护理风险进行积极地评价和预防,以减少医疗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护理;护理安全应用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以其特殊的的优势正在医疗护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风险管理指的是在一个有风险确定存在的环境中,将风险降至最低的一种管理过程。近些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管理中也在普遍使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以期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患者对医院满意程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氛围。本文主要探讨风险管理在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心得及体会,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10月-2012年5月间患者111例,患者年龄为2~78岁,平均年龄(45.3±12.6)岁;体重10~83kg,平均体重(51.4±15.4)kg;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和风险管理护理组。分别用两种护理方法对的患者进行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并记录护理体会。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风险管理组相关风险因素处理方法

1.2.1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处理:针对情绪起伏波动的患者要积极经行劝解,向患者及家属阐明病情,及时平复患者情绪,使患者及家属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1.2.2管理缺失导致的护理风险:应制定各种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质量检查与评估,重点在于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工作。

1.2.3急诊护理人员自身原因导致的护理风险处理:对此医院内部应通过教育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意识的认知,增强其对医疗风险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态度[1]。针对急诊科病人疾病的复杂、多变;而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护理技术水平差而产生的风险,应通过积极地通过培训与教育尽量弥合差距。只有提高服务技能才是各种方案的基础,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1.3观察指标:

观察以及评价内容包括急诊患者的治疗时间,急诊留观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等。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疗风险 风险管理 风险预警

医疗风险是医疗纠纷的主要来源,也是医院管理中较难处理的一个方面,作为医疗从业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医疗的特殊性质,以及医疗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采取积极的方法去应对。根据多方研究人员的解释,可以了解到医疗风险实际上是指一种会给医院、患者、社会三方都造成一定危害的可能性,以目前各项研究来看,我国的医疗风险发生情况十分严峻。因此,充分了解产生医疗风险的因素,从而加紧对医疗风险管理、医疗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1.医疗风险的影响因素

以当前实际情况以及众多学者的划分依据来看,医疗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还是来自三个方面,即社会因素、患者因素、医院因素。

1.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医疗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媒体舆论导向以及卫生制度方面,这两者将近占了社会因素的85%,可见制度的不健全与舆论的刻意炒作容易导致医疗风险的发生。

1.2患者因素

由患者引发的医疗风险主要体现在患者对医院的质疑、不信任等,或者是对医院的服务有过高的要求,以及患者对医疗理念缺乏认知,对于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没有按要求执行导致医疗事故等等。

1.3医院因素

医院因素主要由两方面组成。首先是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不合理的具体表现包括治疗时间的安排不合理、患者在院治疗期间的护理不周全、普通候诊状况或急诊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等等,而造成这些环节出现漏洞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医护人员数量上的缺乏、监督考核力度不够、奖惩制度不完善、医院的设备设施达不到要求等等。鉴于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方面越来越注重,如何协调好医疗资源管理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关系是预防医疗风险的一大重要因素。

其次是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从新闻媒体等行业对医疗现象的曝光来看,虽然有些报道言过其实,但由于医护人员态度恶劣、不负责任甚至徇私枉法导致的医疗事故也确实不少,可见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对于医疗风险预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由于没有相关规定规范培训制度,何时开设相关教育课堂以及间隔多久进行一次相关教育都由医院自行决定,不少医院都只在一年中开设两、三次培训,有的甚至没有该方面的教育。如何保障医护人员的水平与道德素养是当前医疗机构亟需思考的问题。

2.医疗风险预警研究

2.1医疗风险管理

医疗风险的管理包括了医疗风险的监测方法、风险的分担以及公布处理结果的方式。在当前的监测方法上,最具科学性的信息化监测方法被采用的比例是最小的,而主要还是依据各个科室进行自我检查随后把问题上报,这样就不能保证科学性以及客观性。还有一种方法是第三方监测,即行政管理人员对医疗科室进行监督,然而使用这种监测手段的医疗机构也仅在少数。

在风险分担上,医院多数是自行负担全部或大部分责任,另一种方式是保险分担,但显然这种分担方式尚未能得到广泛的推行,只有1/5左右的医院是选择保险分担。

在处理风险结果的公告工作上,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考虑。鉴于公告医疗风险处理结果可能导致医院的信誉度降低,不少医院采用有选择性地公布医疗纠纷,比如对社会影响较大的或是一些赔偿额度较大的纠纷处理。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所缺少的是科学的监控手段,应该尽快建立信息化监测的平台;其次是保险分担医疗纠纷赔偿的推广;还有要建立健全的、规范的管理制度,使信息公布能够规范化。

2.2医疗风险预警防控

医疗风险预警防控的概念。医疗风险预警防控至今没有严格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风险值得出预警界线,有的通过概率分析,有的认为直接接触患者能有助于预警管理等等,可以说机械化手段与人工服务均对风险预警防控有一定的意义。引用部分学者的研究,在此认为医疗风险预警防控管理中,预警与防控是分别而论的,也就是两个不相同却又相互辅助的部分。预警分析在先,目的是对各项医疗风险的发生进行监测识别,通过以往相似医疗风险发生的一些预兆来进行判断。当发现某一个方面达到预警临界值时,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个控制管理,并对接近风险的趋势进行调整,避免风险的发生,这就是防控的作用。可见风险的预警及防控是共同作用的,虽然操作内容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对医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在造成更大的医疗风险之前将它有效控制。

预警防控管理的理论意义。医疗风险预警防控是目前各医疗机构都积极关注并探究的项目,由于其有助于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符合先进的医疗管理理念,因而众多医院管理者以及医疗学者都希望能有一套完善的预警系统出台。实际上,制定医疗风险预警防控制度并有效实施,除了管理者个人意愿外,还需要的是众多医疗从业人员的配合与身体力行。而实行医疗风险预警防控的意义十分清晰,它能够及时地指出潜在的风险,使得医院方有准备地对可能的事故进行处理,在风险尚未发生时采取可控措施,把医院、患者、社会三方的损害都降至最低,使医疗事故发生概率有所下降。因此在进行医疗风险预警防控系统的开发时应注重其实际操作性,保证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发挥作用。

医疗风险预警防控的临床适应性。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是目前医疗风险预警在临床适应性研究上的重要系统,它的作用在于根据患者的身体数据,判断其身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发病、死亡等概率,有效预测风险的发生。它在内科临床应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还有其他的具体例子,包括对精神科患者管理时使用预警评分表,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有利于减少医疗意外事故。好友根据信息平台对患者信息进行登记并设立风险指标,采用系统化管理,有效地进行风险预警来减少医疗投诉与风险的发生等等。可见不同的预警手段所适用的情况有所区别,各个医疗科室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预警量表、预警信息系统或其他预警方案中作出选择,提高预警防控的可操作性,实现医疗风险的客观调控,除此以外还可以参考相关的风险防控例子以及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有效提高预警防控的临床应用性。

3.结语

对医疗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强化医疗管理、构建医疗风险预警防控系统等一系列手段,目的是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在减少医院负担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利益。但目前而言我国的医疗风险管理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的医疗管理制度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要提高我国的医疗风险管理水平,重点在于相关部门在对医疗风险的处理上,是否有真正地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探索,是否有足够的资源确保医疗风险管理的顺利运行。因此,在管理上,要保证高层管理者对此的重视,从而带动其他医疗服务人员加紧对医疗风险管理的注意,积极遵守相关法规,全方面地去控制医疗风险发生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医疗机构在社会、人民心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许苹,陈勇,樊震林等.医疗风险管理预控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 (5)

[2]王东红.我国医疗风险预警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第117期).2014年03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临床药学工作的风险

临床药学服务的职业风险主要为法律风险。就其广义而言,应该从所有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涵盖的涉及药学的事宜,包括根据药物、诊断依据、疾病和医师的治疗观点提出用药方案,确定药物治疗目的和标准,向患者解说既定治疗方案,并与其沟通讲解,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利用评估,甚至对治疗进行建议等。由于需要面对面地与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接触,对其职责的要求使得医院临床药师在工作中经常会涉及病人的许多合法权利,如患者的安全保障权、了解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博得尊重权、监督批评权、接受教育权等等。我们药学服务的基本准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实现病人利益的最大化。患者不仅仅是作为需要救治的服务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个体的合法权利也需要得到尊重。任何因临床药师主观或客观的过失而导致患者损失的医疗行为,都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这种临床药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中职业风险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国家提倡设立临床药学及临床药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药师参与治疗过程,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有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药学技术服务,以改变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事服务的临床药师需要直接面对患者,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不仅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还要承担起与药物治疗结果有关的法律责任。然而,患者个体间差异和其他不确定的因素,都决定了临床药学服务的职业风险与传统的基础医院药学相比,具有多样性、严重性、高频性等特点。

风险的分类

按照主体的不同,可分为组织风险控制和个人风险控制。组织风险控制施治医院药学管理委员会和药剂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在宏观环境上建立并维护的药学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从组织体系上为临床药师精确、高效的工作营造出良好而有利的环境。个人风险控制是指临床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对个人风险的防范和规避。组织风险管理是个人风险管理的基础,个人风险管理是组织风险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当然,根据不同医院本身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也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笔者在这里所用的方法只是一种而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降低风险的方法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方法:每个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负责全院的与药品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担负着监督、指导本机构科学管理药品和合理使用药品。其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职业风险控制发挥着全局性的决定作用。

首先,建立医疗纠纷风险预警系统,对临床药学服务中纠纷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规定人员的职责、监督机制、处罚明细、质控细则、解决程序等等。

其次,加强对医疗事故、差错和意外报告程序的建设。近几年,国家规定每一所医院都有不良反应报告员和不良反应上报制度。每一所医院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不良反应审查制度和上报制度。这一制度是降低风险的最基本程序之一。

最后,确保内外沟通渠道的畅通。医院的各个科室要信息畅通,通力合作,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磋商。

药剂科和相关科室降低风险的方法:临床药学服务的顺利实施,需要药剂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的团结协作。医疗事故、差错和意外不可能仅仅只由直接责任人来承担,药剂科和相关科室如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来减少差错或解决纠纷,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风险虽然不能完全被消除,但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和降低程度,从而降低风险给各方面带来的损失。

个人风险控制方法:被纠缠是每一个药师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因此,及时、有效地避免矛盾、解决纠纷,对临床药师顺利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认真记录药历:药历具有法律意义,是药师临床工作的书面证明文件。药历应从药师首先接触病人时就开始建立。建立药历时,药师要注意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往病史、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尽可能了解患者长期的身体、家庭和经济状况。药历内容应力求详实、完备,药师所参与的查房、会诊、抢救、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合理用药指导以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等工作,均应依实际情况按规范格式做出描述、总结和抄录,同时签字并永久保存。

其次,注意临床服务中的言行。药师在对患者进行嘱托、提供保健知识教育、接受患者咨询以及与患者交流其他信息时,态度一定要诚恳、真挚,语言表达要明确、简洁,内容要完整,前后观点一致,谨慎而言。既不能任意夸大药物的疗效,也不能随意淡化药物治疗所引起的问题;避免绝对化的描述和主观臆断的保证;在未准确分析各种情况前不过早下结论;和医护人员积极地进行交流和建议;不贬低或诋毁医疗团队中的任何成员;不越职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266-02 DOI:10.15912/ki.gocm.2016.03.218

医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医疗风险,指的是医疗人员或着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对被医疗对象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的医疗侵权行为,所必须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的风险。而医疗风险管理即是医疗机构对医疗活动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方法的避免或减少相应的医疗风险,并对这种风险进行分析,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医疗风险带来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管理行为。一般的医疗风险管理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识别医疗风险类型、评价医疗风险级别、处理医疗风险,以及评价医疗风险管理效果[1]。冠心病主要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人群,病情变化快,病情也相对较重,预后较差,而中老年患者的特殊性也容易造成医疗风险的增加,因此应该格外注意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本文探究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对策,讨论风险管理是否能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30例我院冠心病专科的冠心病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分组后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所有患者均签署自愿协议。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卫生护理、生命体征护理、早晚巡查护理、病情观察等;研究组根据风险护理管理的方法进行以下工作。1.2.1护理风险识别:由于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而中老年人群会有不同程度的机体、器官功能的退化,使身体抵抗力、反应力以及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发各种不良的并发症,且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特征非常的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了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的现象。鉴于此,患者的病情变化潜在着诸多危险因素,例如心功能衰退、突发性心跳骤停、心率失衡等,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因没有及时发现而延误抢救时机,使患者产生生命危险,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1.2.2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首先是护理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很多时候为了病情的需要和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中都会采用静脉留针的做法,但这种方法长期使用容易造成静脉炎的发生;其次是用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中老年患者特殊的体质使不良药物反应是其他年龄段人群的2.5倍,因此用药时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预估的风险;最后是使用检测仪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检测仪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检测仪器,但患者翻身等动作容易造成电极片脱落、打折,从而影响病情监测。此外护理过程中也会有各种意外事件产生,这种不可控因素也容易造成医疗风险的发生[2]。1.2.3风险管理对策:第一,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提升综合护理素质。根据护理人员不同资历、学历进行分层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风险事件的能力。第二,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在巡查病房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异常表现,尤其是对高危患者,要予以特别关注。第三,根据冠心病专科病房的特点设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3]。首先要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实行责任监督制,按照床位顺序设置责任分区,每区成立相应的责任小组,实行护理管理质量监督、检查等流程,再由护士长进行定期考核,并与个人奖金考评挂钩。其次要规范检测仪等医疗仪器的使用,要定期对各种医疗设备进行保养,保证其功能完好,并规范使用方法,避免不规范操作造成的风险。再次,要规范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即①要保证药物的放置科学有序,避免混淆;②要规范药物的标识详细完善;③要熟知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以便及时采取救助措施;④要规范用药,即在用药前要先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体质量,保证用要准确,用药时要保证患者按时、确实的服用,用药后要观察用药反应,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多注意休息[4]。第四,应加强患者的安全护理,如加设防护栏、保持卫生清洁、将呼叫铃放置在患者容易碰触的位置等,避免不慎坠床、意外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第五,加强病区标志的管理,增设如“小心地滑”、“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等各种警示标志;加强患者的腕带管理,保证患者都能确实佩戴,并在各种护理操作前进行核对;规范病情记录,要保证各类病情记录规范清晰,让人一目了然,特别注意标注患者不同的过敏体质,避免风险的发生[5]。1.2.4加强风险后管理:风险预防是防止风险发生的最佳方法,但若不慎发生风险事件,也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损失,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面对风险事件的解决能力,其次护士长要及时赶到现场调查风险发生原因,并与患者方进行沟通调解,尽可能的避免医疗纠纷,必要时通知医院依法解决问题,风险事件发生后根据程度不同对当事人进行相应处理,并举行全体护理人员的自检会,以警醒其他护理人员,防止类似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6]。

1.3评定标准:使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共20个项目因素,每个项目3到5分不等,满分为100分,其中85分以上评为非常满意,65~85分评为满意,<65分评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组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冠心病专科内对研究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医疗纠纷有了显著下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常规护理模式也有了明显提高,具体数据为:研究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4例,无不满意评价,总满意率为100%,而对照组非常满意3例,满意7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66.67%,可见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是预防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的有效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雪红,程丽君.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2):67-71.

[2]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49-52.

[3]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33-38.

[4]张生宏.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41-44.

[5]康林.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