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事权限管理制度

人事权限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事权限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事权限管理制度

人事权限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房地产项目总经理 素质能力分析 定位分析

[主题内容]

1、 房地产项目总经理定位

1.1房地产项目总经理定位每个企业都会有所不同。需要配合企业的战略和构架来设置;项目总经理是一个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是项目各项经营目标实现的核心人员。对上承接的是企业董事会,对下是项目团队的核心,对外要承接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单位。

1.2需要对全项目的工程、成本、开发、设计、营销、财务、人事、客服等管理负责。需要对全项目的盈利、现金流、回款、融资、客服满意度等经营指标负责。

2.房地产项目总经理素质能力分析

2.1一般来说,管理者需要3方面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管理任务能力、管理他人能力。

2.1.1自我管理能力(自动自发、主动积极、自我担责、带领团队成功):

个人能力修炼分为九个不同阶段。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避免事事亲恭,学会引导团队成员主动参与,积极承担责任,完成项目目标。

2.2.2管理任务能力(做正确的事):

一般需要定任务管理会经历:定义任务(计划)、分解任务(实施)、过程监督纠偏调整(检查)、任务后回顾总结5个过程

2.2.3管理他人能力(用合适的人):

也就是团队管理的能力,“选、用、育、留”是团队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不同阶段,不同人的区别对待,实现团队的目标。“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欲”就是说的不同人的不同管理方法。新人一般需要具体指导和培训才能完成任务,这是“授人以鱼”。专业工程师可以给定具体的任务,帮助梳理好方法和措施,提供好资源支持就行,也就是“授人以渔”。更高层级专业经理只要给定需要达成的目标和任务标准,他们就能主动组织好资源实现任务,这是“授人以欲”。

3.房地产项目总经理定位分析

3.1房地产项目总经理责任和权利和企业的组织设计、个人能力、企业的信任度有关系。

3.1.1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管理组织构架,项目总的管理职责和责任也不同。

人事权限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指出:“目标管理最大的好处或许在于,管理者因此能控制自己的绩效。企业需要的管理原则是能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作,调和个人目标和共同福祉的原则。”在成人高校推行经济目标责任制,能够突破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文化束缚,进一步形成系统思考和系统管理的理念,通过减少管理环节,优化管理流程,整合优质资源,达到快速反应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办学的客观需求,有利于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有利于成人高校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经济效益作为高校办学职能部门经济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的导向,是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的动力,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在经济效益导向之下,高校办学职能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的意义与优势非常明显,能够构建一种与成人高等教育特点及发展相适应的二级管理体系,将成人高校的管理重心下移至二级部门,扩大二级职能部门在自主办学、人员招聘、队伍构建、资源配置、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权利,有效激发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薪资待遇与福利水平,实现各阶段的办学发展目标,带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当前经济目标责任制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责任制认识不到位

一直以来,由于成人高校对于在职能管理部门推行经济目标责任制缺乏统一认识,以至各级领导不够重视,没有进行过专题研究,也没有认真部署落实办法,导致高校职能部门的经济责任制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对相关人员没有有力的约束,不能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学校内部各部门对于实行经济责任制的部门支持不到位,经济责任制部门无法和学校相关机构形成合力,相关激励制度设计不够健全,使得经济目标责任制的执行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目标责任制的初衷。

2、缺乏自主的人事权力

当前,经济目标责任制办学职能部门仍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力,一般意义上的用人编制仍归属于学校人事部门,以致经济责任制部门无法真正选拔到熟悉教学规律,具有较好专业背景,具有强烈责任心,具有较强执行力以及具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的人员加入,学校也未真正履行经济目标责任制中涉及的充分授权及任人唯贤,现有的机制仍不足以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更为不好的情况是,往往那些已经加入经济责任制职能部门的人才,由于现实的经济责任制压力以及方方面面的原因而产生退却。

3、缺乏自主的财务管理权力

在经济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目标责任制中,办学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权力当前还受到很大的制约,由于在财务上无法独立,以致激励机制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与此同时,由于办学职能部门自负盈亏,上级办学机构过于侧重追求责任制部门办学的经济效益,反而制约了对责任制部门的资金投入,以至于办学职能部门需要承担非常大的经济压力,往往负重前行。经济责任制部门需要承担基本教学设备投入、教职工工资及福利、招生宣传费用、教师课酬费用、各类管理费等,上级办学机构在办学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与经济责任制部门的办学规模并不能成正比,从而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及社会服务能力,也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经济目标责任制度的顺利开展。

4、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成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也是经济效益导向下高校实施目标责任制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首先是上级管理部门与经济责任制部门因权益界定不明确而导致摩擦成本增加,其次是校内一般职能部门与经济责任制部门因利益分配机制不平衡加大沟通协调成本,再次是经济责任制职能部门自身办学级别的降低,导致教学行为得不到重视,四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市场混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管与引导。

三、经济效益导向下的办学职能部门管理对策

成人高校办学职能部门经济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必须充分遵循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创新经济责任制管理制度,扩大职能部门办学自,有力调动其办学积极性,使办学职能部门拥有与经济目标责任制职能相适应的人事权、财权、物权,真正做到权、责、利相结合。

1、解放思想观念、转变管理方式

经济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改革,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首先需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其次还要提升思想境界,最后还要调整好价值观。经济目标责任制作为高校办学新事物,管理机制的转换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学校内部的每一个员工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的办学职能部门而言,上级机构的权利下放、实体办学利益的调整、多级角色的转换带来的冲突往往更为强烈。这就需要经济目标责任制办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更新思想观念、转变传统思维方式,纠正以往粗放的管理方式,把思想统一到经济效益导向下的提高办学效益、提高管理效能的目标管理机制下,树立经济目标责任制办学职能部门在学校的主体地位,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2、完善经济目标责任制的制度保障

经济效益导向下的目标责任制改革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学校各个部门以及各项工作。首先,经济目标责任制要分清与学校、一般行政职能部门两个层级之间的责、权、利范围,使得学校、经济目标责任制部门、一般行政职能部门三方能各守其位,各尽其责。其次,经济目标责任制应引入以全员聘任制为核心的竞争机制,真正做到科学定编、按需设岗,形成按劳取酬、优绩优酬为原则的激励机制,把经济目标责任制改革和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经济目标责任制必须同步落实好配套措施,为办学职能部门充分行使与经济目标责任制职能相适应的人事权、财权、物权提供制度保障,真正做到权、责、利相结合。

3、建立激励考核制度,加强人员管理

高等学校是人力资源非常集中的场所,其人员成本是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主要支出,因此合理的人员费用支出可以帮助改善办学效益。一是明确职责权限,加强激励考核制度。在经济目标责任制的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强化个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绩效管理,根据岗位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学生教育、学生管理、招生管理等工作分解到各个岗位中,形成一套目标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员工带来归属感。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使优秀的人才得到更好的发挥,激发员工创造力。因此经济目标责任制职办学职能部门必须营造重视人才、鼓励竞争、支持创新的人文环境,加强对于舆论、信息的管理工作,充分表现出对于积极良好行为的肯定、激励及支持。三是学校还应培养员工团队意识,加强高校各类团队的主动性及凝聚力。

4、加强经济责任制职能部门财务预算

要想改善成人高校办学效益现状,学校自身要改变现有观念,办学职能部门在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的同时,必须建立良好的预算管理意识。一是经济目标责任制职能部门应认识到,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是责任制部门建立自我约束及自我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优化内部的资源分配,还能提高责任制部门的办学效益。二是经济目标责任制职能部门应增强财务预算法律观念,进一步强化自身财务约束,做到科学化的财务预算管理,并按照财务预算的有关要求进行工作。三是作为预算支持部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也应转变其观念,统一及整合整个学校各类财务资源,协调支持经济目标责任制职能部门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模式。

四、结语

人事权限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消防部队 集中核算 会计

传统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由于存在着弊端,所以必须进行改革,而现代消防部队会计制度的建设对于消防部队的优化和发展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一、为什么实行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一)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部队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集中核算的意识

传统的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存在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在核算审计的过程中,预算单位和核算中心分离,两者的相互了解受到一定限制,加之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有限,繁重的工作量是造成信息真实性缺失的主要原因。实行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这种现象会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会得以提高。

现代消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种新颖的制度,由于传统财会条件的限制,在传统消防财会集中核算过程中基层预算的领导自己身上的责任意识淡薄,出纳人员对自己对待工作不负责任,员工领导之间缺少沟通,这是实施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主要原因。实行现代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可以有效的利用资金,防止资金出现分散管理,实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权责不分

在传统的消防部队会计核算模式中,资金的实际实用情况和资金的使用单位不挂钩,负责审核监督经济的部门和和负责决策的部门配合不协调,这就无法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和权利不分家,造成权责不分。不仅如此,报账员的权限和职责也会出现不分的情况。通常意义上的报账员,既没有出纳的知识也没有会计的基础,但是却又要做会计的工作,还要兼有会计的职能,所以权利和义务非常不明确。

二、怎样改进消防部队会计核算

(一)财务管理规定的健全和完善、强化会计监督

预算单位和核算中心的密切联系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保障,可以使财务规范化,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工作。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受到严格控制,结算中心就会杜绝超预算花钱。所属单位和结算中心保持沟通协调,互相合作,不断交流,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双方的认真积极解决,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提高基层报账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完善内外监控和确保固定资产财产物资的安全

整个核算中心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由基层报账人员的能力素质决定的。基层报账人员可以通过集中学习,短期培训,业务训练等途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主管部门要严格对固定资产范围做出判断和界定,严格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具体的监督管理和职能部门要尽快落实。各个职能部门各自监管职责要确定,改善和加强监管功能,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制度是建立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目标

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和良好条件就是现代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公共财政的基础性架构,预算安排后确定所有支出,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支出直接到达劳务提供者和商品手中,留在国库里的为暂时不用的预算资金。当国库支付执行具备条件后,传统会计集中核算就会被取代。

(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发展,必须依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从事会计的工作人员更要好好利用现代技术和加强团队合作,提高业务水平。

三、实行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好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会计工作和一定程度上杜绝腐败现象

在消防部队核算单位实行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进一步细致规定了会计的工作任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素质整体得到提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工作也逐渐明确,确保了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任务开始得到具体的落实,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财务工作中工作人员的对接得到保障。

实行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前,财务人员在人事权、考核权上没有独立性,实行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财务人员在人事权、考核权上的独立性增强,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大大提高,规范了会计的基础工作,财务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得以增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财务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规范了会计工作。

在传统的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实施过程中,结算单位的财务往来缺乏会计的有利监督,现象很容易发生,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之后,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纠正。[3]主要是因为财务工作人员对在核算单位的具体金钱账目时,若发现不合理和不科学的支出,会根据规定和要求进行监督杜绝,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会计的纠正职能大大强化,监督作用得到保障,不仅在事前监督,更在事中杜绝,这样大大杜绝了的源头,肃清了队伍,提高了效率。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是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消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处于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目前大环境下改革的机遇,配合现代消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改革,争取为现代消防部队会计财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和俊.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发展及完善[J].财经界.2012(10)

人事权限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内容及原则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人事管理是指院系在高校校级组织的授权下,依照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根据院系发展要求和学校任务,自主地对院系人事进行管理.其具体内容包括教职工的聘任录用、调配交流、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职级晋升、离休和退休等工作;从运行环节上说,就是对高等学校的教职工从招聘、录用、培训、升迁、调动、评价直至退休进行全过程的管理[2].其目的是通过院系科学、自主的管理,谋求院系之间、教职员工与教育事业之间、高校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以达到人适其事、人尽其才的目的.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人事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精简高效原则精简高效原则是指在二级管理体制下,高校应将管理中心下移,给院系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力.院系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制定本院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各类人员岗位比例,严格控制各类人员编制,做到按需招人、按事置人.这样就可以避免人员虚置、人浮于事和机构臃肿的问题,从而降低制度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成效和办学活力.

2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所谓责权利相统一,即管理者的权力要与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享有利益要协调一致,做到没有无责任的权力和利益.在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院系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发展权力,既拥有教师自主招聘、聘任和考核的权力,同时又肩负提高人才质量、培养与发展人才、建设教学团队、完成学院总体发展目标的职责.这就要求院系明确自身的权力和职责,做到权责利统一.只有权责利统一起来,人事管理才会达到公平、公正、高效的效果,才能提高学院人事管理整体水平.

3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这一理念可以用在人文社会科学许多领域.在管理领域中,以人为本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着重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高校二级人事管理体制中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既是以人为本理念本身的要求,也是提高管理效益的要求.因为人是运行制度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设计良好的制度得以良性运行的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就有可能使被管理者从规则的消极接受者变为规则的积极遵守者,从而降低制度运行的成本,实现管理的目的.因此,院系也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进管理的制度安排中.具体而言,院系在人事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应准确把握并积极回应广大教职工的实际需求,解决困扰教职工的工作与生活难题;在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既要考虑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又要考虑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提高管理成效的同时,也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幸福指数.只有如此,人事管理的最终目的才会实现,教师自身素质和整体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当前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权责不明确,缺乏灵活的用人机制目前,一些高校存在校院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层次多、行政机构臃肿、部门职能交叉重复等问题.由于缺乏二级管理的可操作性制度和工作流程,院系有责无权,容易造成办事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工作难以协调的局面;同时,院系根据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进入高校缺乏自,容易导致教师来源单一,有用的人进不来,不用的人出不去,从而影响了高校的人才流动和人才队伍建设,这也是导致高校办学活力不足的原因.

2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健全的考核评聘制度高校中专职的人事管理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很多人事干部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对教学单位的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环节等缺乏了解,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欠缺,服务质量不高.学校在人才招聘的进口环节限制过多,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职务终身制并没有改变.而现行职称评审办法存在诸多弊端,无法满足高校对师资队伍的考核要求,大大影响了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3分配制度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二级管理体制下,大多数高校已经将教师考核权限下放到各教学单位,但各教学单位缺乏科学的考核与分配制度,考核结果不能很好地与人员的聘任、奖励挂钩,分配制度中平均主义突出,导致一些业绩突出、贡献突出的人员未得到相应的奖励.这些都不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办学活力的提高.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完善措施

1改革人事规章制度,完善用人机制在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随着二级管理的推行和权责利的重新划分,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改革人事规章制度,完善用人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厘清属于学院责任和权限内的事务,将人才的引进、聘任、培训、考核、奖惩、职评及分配等事务制度化,并力求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可操作化.另外,要注意结合实际制定一些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相应规章和优惠政策,并明确制度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政策条款、适用范围、操作程序、执行时间和责任部门等实体性和程序性的细则.

2实施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在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要提高人事管理者的素质就必须实行细致的目标管理,并完善评价机制.实施目标管理就是要突出重点、强化考核,使学校的管理方式由直接操控转变为间接监控,实现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评价机制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对院系的考评机制,二是院系部内部的考评机制.人事管理者不但要接受学校的考评,还要接受院系的考评;院系要建立完备、细致的考评机制,要针对不同的考核事项建立与之相应的考评标准,而不能用单一、僵化的标准评价所有事项;考评时,既要进行定性分析,又要进行定量分析;既要重视量的考评,又要重视质的考评;同时,考评结果还要作为人员晋级、奖惩、岗位津贴等福利的参考标准.

人事权限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体制 问题 对策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其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指规范集团财务权限分割财务责任划分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正确处理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或管理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的基本规范。根据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可以知道财务管理体制的中心关注点是集权与分权的不同选择,企业常见的选择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集权制。集权制是指子公司所有的管理决策权都集中在集团公司中,集团母公司统一控制和管理集团内的经营和财务,并做出相应的财务决策,旗下的子公司没有财务决策权,必须严格执行集团母公司的决策。这种制度存在于产品、业务相对比较简单,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集团中。通常是由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统一进行项目决策,核定项目资金所需经费和流动资金限额,再由母公司调拨,各子公司在核定的资金规模内安排使用。在这种模式之下,各子公司只负责短期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

(二)分权制。分权制是与集权制相对应的一种较为极端的财务体制,在分权制财务模式下,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的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审批权,而日常财务决策权则下放到子公司。在分权制模式下,子公司自行解决融资渠道,自主实现利润分配,独立履行纳税义,母公司不会直接干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

(三)结合制。结合制是指集团母公司将财权在总部与子公司等分支机构之间适度分配,将重大财务决策权与一般理决策的适度分权相结合,这种制度也称混合制度。这种模式采取的是关键点控制,而不是全过程控制,它强调控制结果,即避免管的太死,又避免了过分分权。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集团和外部出资者之间的财权分配,二是企业集团内部之间的合理配置。近年来企业集团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集团内部的体制建设出现了诸如财务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集团自身发展需要等一系列问题。

(一)财务和会计不分,一元化现象突出。我国企业集团大多功能单一,至今仍未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组织体制。其中很重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组织上财务和会计长期不分,导致一元化现象非常突出突出。企业集团发展到现在,一直忽视强化财务功能,使财务管理根本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所以企业集团在财务决策方面缺乏科学、高效的程序和制度,基本上由负责人说了算,但由于负责人与出资者追求的目标不可能总是相同,负责人所做出的财务决策很容易偏离出资者的要求,给企业集团造成不利影响。

(二)财务上分权过度,缺乏监督。由于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法律上享有独立平等的法人地位。当成员企业个体、局部利益目标与集团整体利益相冲突时,会导致成员企业倾向于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当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公司享有过多的资金调配权、对外投资权、筹资权、收益分配权时,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必然会缺乏控制,这样无疑为各种违规行为开出了通行证。同时,由于许多集团公司缺乏内部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也形同虚设,财务监控缺乏连续性、整体性,监督主要是在事后控制,至关重要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却被完全忽视了。这样,企业集团总部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其结果就是财务权力过分集中在子公司手中,子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损害集团的整体利益也就无可避免了。

(三)信息化、知识化理财发展缓慢。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针对上述情况,下面来谈谈如何完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三、如何构建科学的财务组织与决策体制

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可以知道要构建科学的企业集团财务组织体制与决策体系必须要通过合理配置各成员企业的权力,协调集团内利益关系,探索出使财务活动更有效率的一套科学体制,从而实现企业集团的整合优势。

(一)建立集权分权适度、权、责、利均衡的多级分层分权系统。企业集团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于利益分配的安排应进行综合权衡,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协作企业之间利益要保持均衡。近年来分权管理模式已经弊端凸显,为此,企业集团有必要将战略决策权、投资融资权、人事权、资金调度权、资产管理权等重大决策权进行集中管理。当然其他的权力应该下放还是要下放给成员企业,以保证成员企业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但是集团总部应对下属各单位提供培训服务,服务的范围包括:资金的运作、资产的盘活、日常管理指导、行政管理等以指导成员企业更好的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企业集团要合理设置财务部门机构,将财务和会计的机构分离,以明确分工,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1、要形成统一的决策制度。很多企业集团内部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集团利益的整体意识还未形成,成员企业过于强调局部利益,没有形成全局性的集团财务控制管理制度。不少企业集团无法编制全面预算,开展财务分析,更没有形成统一的财务报表结算中心,缺乏财务协调手段,很难使集团形成统一制度,发挥整体优势。2、决策权限及程序合理。企业集团内部由于其特性存在着多个、多层决策主体,必须合理分配财务决策权,合理界定这些主体之间的决策权限范围,避免决策过程中产生“自作主张”或“越殂代庖”的现象。财务决策程序也需要进行科学设计,要建立健全决策信息系统以及健全规范的决策流程。

(三)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体系。1、加强财务监督力度。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集中于事后,缺乏相当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所以企业集团应吸取教训,在事前重视预算工作,在事中不限于年度利润规划,把计划进一步详细化、具体化,不要让事中控制流于形式,从而形成高效的监督模式。2.完善预算控制制度。财务预算工作对每个企业都是相当重要的,但对于大多数集团单位在传统方式下预算管理有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特别是对于集团公司这样多元化的企业,更是如此。全面进行预算控制要通过事先确定目标,然后收集、归纳、总结能够反映实际运行状况的信息,并将此二者进行分析比较,再根据差异分析结果来决定控制的方向和强度。预算的编制要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要考虑成员企业的意见,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使各级负责人员易于接受,这样才能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同时,集团总部与各企业沟通并综合平衡,将预算方案再反馈到各企业,经多次反复,各成员企业相互配合和协调,共同出谋划策,互相妥协与让步,最终形成较合理的预算方案,再由集团最高决策层审批并交付下达各企业执行。这样,预算被各成员接受,执行起来要容易得多,从而增强整个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3、建立统一结算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应该对成员企业尤其是全资、控股子公司资金进行密切监控,建立统一的结算管理制度。财务集中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方法,而财务集中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应根据集团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集团企业应充分发挥其合理筹资、调剂余缺、控制流向、降低资金成本的作用,对集团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实行统一的资金管理,通过成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负责母子公司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利用的合理性。4、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管理。财会人员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怎样做好财会人工作员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规范财会人员的授权任免 加强财会人员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财会人员的任免工作,明确他们的权责范围,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其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同时担任,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二是强化授权批准制度,严格地讲,企业(集团)所有事项都必须经审批后才能执行。2)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财会人员素质包括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两方面。通过加强企业集团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企业集团的忠诚度,增强员工对企业集团目标的认同感,以顺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定期对集团及所属成员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企业适应经济大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现状,要实现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质的提升,必须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动脑筋,发扬创新精神,建立起符合企业集团自身发展要求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科学的财务组织与决策体制。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4 [2] 中国会计学会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专题》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7

[2]陈定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05,(04)

[3]刘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前沿问题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4]谭宏燕.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优化[J].农业与技术,2007,(06)

[5]魏云春.创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8,(08)

[6]王燕.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现实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