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启示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62

随着人口老龄化在全球范围快速发展,有效应对激增的养老需求成为世界性难题。日益严重的高龄化趋势,对于养老保险制度尚处于改革和发展期的我国是个严峻的考验,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支撑,其社会作用和价值逐步突显出来。本文通过对相对完善的国外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分类研究,通过与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横向比较,取长补短,努力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路。

1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类

目前,在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养老保险制度也相对完善,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借鉴,我们可以将世界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养老保险模式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分为以下三类。

1.1传统型养老模式,代表国家:美国、日本、德国等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参加养老保险,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它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是:由国家主管机构组织和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并履行实施和监督职能;按照一定的比例由雇主在每月发放薪酬时代扣雇员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连同个人应缴纳的数额一起交到指定的养老保险收缴机构;机构在养老保险费收齐后转存于养老保险基金;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组织,负责按照国家政策对养老基金进行投资运营;由养老主管部门委托专门机构统筹发放养老金。

例如:日本,其养老保险费用缴纳具有强制性,覆盖范围为20-60岁在日本居住的全体居民,所有劳动者被要求强制加入,并需要交纳年金保险达25年以上,才可以从65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国民年金的发放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的,即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基础年金,这一部分需要缴纳金额固定;第二部分与退休前收入挂钩,按比例发放的年金,这一部分需要交纳的保险金随着收入水平变动;第三部分是个人年金,包括其他类别的额外缴纳保险金。

1.2统筹型养老模式,分为社会主义国家统筹型和福利国家统筹型两种

社会主义国家统筹型模式由苏联创设,我国在建国初期后采用这种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履行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义务,为社会中的每名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提供平等的物质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宪法的形式把享受养老保险定为一项社会成员固有权利,国家和用人单位负担养老金,个人不用负担,由国家统筹管理养老金。福利国家统筹型源于英国,后北欧国家普遍采用并将其发展起来,主要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养老金制度,实现退休者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坚持养老福利计划的统一性,使公民福利权利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1.3强制储蓄型养老模式,代表国家为新加坡、智利

新加坡采用了一种较为特别的模式,主要是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其管理由专门设立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其运作分为公积金的缴纳、账户管理、利息计算及养老金给付。智利则有所不同,养老制度是通过养老保险民营化改革而产生,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相当数量的退休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相关养老事务,这种制度强调民营化管理,使基金资本化和运行市场化,政府不直接干预。

2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国外养老制度的三类分析,我认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基于我国13亿人口的特殊国情,不能简单加以归类。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美国、日本等传统型模式较为相似,但是又有自己的特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三步走,已逐步建成和日臻完善:一是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二是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三是刚完成不久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并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险制度,即“统账结合”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两部分共同组成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个账户的基金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逐步向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转化,积极推进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解决城市居民中灵活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类别人员的参保问题,扩大养老保险受益面。同时,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养老模式已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刚刚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没有一套完整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基本立法不足,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少,由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多,目前在养老保险方面发生争议时,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二是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保障水平偏低,养老保险发展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步履艰难。三是养老金储备处于长期贬值状态,养老金并没做到合理分配使用,仅靠银行利息收益并不能跑赢通货膨胀率,建立可持续的养老保险金管理方式迫在眉睫。四是养老服务水平落后,养老机构、养老福利、社会支援的发展水平不能适应整个养老制度发展的需要,养老服务不能与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协调并进。

3发达国家养老制度给我国养老制度的启示

(1)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一定要与我国政治体制相适应,通过上面的比较研究,我们会发现,任何养老的体制,都有着符合特定政体的政治烙印。国家应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也必须符合我国特殊的国情,要与我国的政治制度相契合,使其能够在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社会政治职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制度建设目标。

(2)养老保险制度应该走法制化道路。放眼世界上的较为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无一例外地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目前,我国针对养老保险的立法还仅局限于基本立法,虽然有一些规范性文件将养老保险的一些程序规定加以规范,但是其具体框架还没有相关专门立法作为规范,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相关立法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非常不健全的。

(3)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这也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所必然带来的问题,老龄化加剧必然带来养老金收支状况的恶化,那么储备养老金、加强养老金投资运营管理是必然趋势,以应对通货膨胀,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应设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构,着眼于投资周期长、回报稳定的长期投资领域。目前,基本养老金入市条件已逐步成熟,

(4)建设与养老保险制度相适应的养老服务机制。养老制度不能局限于保障和维持生活需要为目的养老金的运营和管理,还要关注对于老年人的社会服务,如生活帮助、医疗保健服务、特殊津贴等。可参照美国的较为完善的三类长期照护系统,一类为护理院、医院康复设施等养老机构服务,二类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服务,三类为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改变我国养老服务普遍薄弱的现状,转变观念,重视养老机构的建立健全,建立适当的质量评价体系,使养老服务在社会养老体系中发挥起支撑作用,为国民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5)逐步推进基于国民身份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任务艰巨,在摸索中前行,核心问题是解决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建立不是基于劳动身份,而是基于国民身份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而实现养老制度的全国民覆盖。养老体制的发展一定要与国民收入水平增长相适应,要保证社会养老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做好对全体国民的公正对待。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在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道路上不断摸索,面对急剧增长的覆盖全社会的养老需求,善于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不同类型的养老制度体系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我国养老制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利用有限的养老资源,发挥最大的养老效益,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进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 制度统一 可行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对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多元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影响着社会公平与和谐,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统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的,而1992颁布的文件规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原则,即以个人缴纳为主,以集体补助为辅,然后由国家给予政策扶持。

目前,我国推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着很大的区域差异,除此之外,还存在着相关立法滞后、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政府与集体的补贴制度不完善、保障范围小以及保障水平低等问题。

(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84年开始的,其目的是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在1995年,进行改革后,企业开始实行“统账结合”的管理模式,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目前情况下,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的缴费是由企业与职工共同承担的,社会统筹账户即为企业缴费形成的,账户的基数为职工工资的总额,其缴费比率则大约为20%。而个人账户即为职工自行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的缴费比率为8%,同时其与基础养老金又组成了基本养老金。另外,自1991年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中独立出来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2000年被改为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管理与运营。

(三)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不同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78年成型的,自1993年调整后,实行现收现付制,费用由国家与单位承担,职工个人不参与缴费。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完全由政府与单位承担的保险费用,加大了财政负担;第二,由单位负责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大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第三,制度设计割裂了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联系。

二、多元化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成熟与统一

目前,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正趋向完善、规范,而农村的养老保险与事业单位的员工养老保险都发展滞后,使得两套制度在组织模式、管理体制以及待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待遇十分优厚,使得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公务员报考“热”的局面,很容易造成人才与资源的浪费。另外,多数公务员害怕失去这些优厚的养老保险待遇,不愿意离开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更新换代与大部制改革的开展。

(二)人为地造成了不平等,影响了社会和谐

要知道,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程度的社会公平,而差别比较大的养老保险待遇,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制度的公平与公正,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宗旨背道而驰。

(三)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大了财政负担

企业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由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则是实行现收现付制,资金全部由国家或者集体来承担,这样并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也加大了各级财政的负担。

(四)阻碍了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与社保缺口的缩小

我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社会保障资金面临着严重的缺口,缺口甚至高达上万亿元。另外,没有把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纳入社会保障的体系,阻碍了社会保障范围的扩大。

三、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统一的可行性

(一)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

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统一,有利于缩小甚至消除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养老保险待遇的差距;有利于保证劳动力竞争的平等性,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这些都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与利益,很有可能会得到整个社会的支持,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要求

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发展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使其趋于成熟的要求。目前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在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在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可以借鉴企业的改革措施,并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逐步推进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三)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经验的借鉴

为了完善我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如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多数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费用则是由国家、单位以及个人来承担。所以,可以说,统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成熟的做法,可以通过借鉴成功经验来实现。

(四)国家财政支持的加大

首先,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为国家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公共财政的建立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财政不用再为应用性研究单位等进行“买单”,节省了资金。另外,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等手段变现了大量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回了很多财政投资,使国家有能力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后,通过政策的出台,多渠道地进行资金的筹集,保证了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

四、总结

总而言之,依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情况来看,在待遇、结构等众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统一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巨大的可行性,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意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有经验可供借鉴,有物质资金作为后盾,所以,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席恒.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3):29-30.

[2]卢驰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制约因素与策略选择[J].理论探索.2011.(5):25-26.

[3]程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方向[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7.(5):19-20.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个人账户基金;运营;监管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125-02

引言

人口老龄化的“银色浪潮”正席卷全球,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严峻的挑战和极大的冲击。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合理运营是优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然选择。养老保险基金是指在法律法规确定的范围内,由政府筹资或由企业和个人向养老保险计划缴费形成的储备基金,用于支付劳动者退休后养老待遇,是养老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由三个支柱(也称三层次)组成。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特指由各省或各县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的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社会统筹部分基金是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基金,其本质为国家养老储备基金。而在个人账户上积累的基金作为基本养老基金的一部分,与社会统筹基金相比,它是完全积累式,以收定支,实行自我保障储蓄。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第一支柱中的个人账户基金。

一、重庆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重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位于西部地区的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不断加快了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模式,目前已实现了省级统筹;其次,农民工养老保险基本确立了“以个人账户为主,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在此基础上,重庆还探索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度;第三,包括农村居民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小统筹大账户”的模式开始确立。由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重庆已初步建立起“三元”模式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二)重庆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模式问题分析

目前,重庆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仍然实行政府直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管理的主体职责不够明确

与国内大多城市一样,重庆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几乎承担了个人账户管理的全部职责。具体包括依法接受参保登记和缴费申报、稽核缴费基数、建立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管理个人缴费记录,按国家规定将保险费存入银行,全部用于购买国债,以实现保值增值,运营收益率要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按规定审核、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委托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提供查询等。这种管理模式在向新制度转换的初期是必要的,但从中长期来看,它无法真正发挥个人账户的作用。

2.基金投资运营问题多、效率低

在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基金投资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挪用情况时有发生。基金运用渠道少,运用回报率低。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运作体制造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国家政府机关进行直接管理个人账户基金所致。

二、优化重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随着重庆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个人账户基金管理问题的解决日益紧迫

如前所述,目前重庆已初步构建出“三元”模式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完善 “三元”模式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均与个人账户的管理和改善密不可分,并且随着职工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民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的增长,个人账户管理问题逐渐凸显。而个人账户基金如何运营成为个人账户管理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即将入市给重庆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带来机遇与挑战

2009年,人保部新闻发言人对外宣称,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论证,人保部已形成了初步的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办法文件,个人账户基金入市已是箭在弦上。由此,重庆如何抓住机遇,合理运营养老保险基金,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实施有效投资,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已成为构建统筹城乡的重庆养老保险体系重要问题。

(三)个人账户基金科学合理运营,是实现养老基金增值和保障其安全的基础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工具单一,投资收益偏低。另一方面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也未得到彻底解决。因而,个人账户基金远远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目标,从根本上讲,其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完善重庆正在实施的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而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以及保障其安全,首先需要搭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个人账户基金运营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养老基金的安全和提高养老基金的收益。

因此笔者认为,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运营管理,特别是优化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是实现重庆地区养老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的前提条件,而其中的投资运营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如何构建完善的基金投资监管体系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急迫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重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监管模式构想

(一)国外可借鉴的模式分析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养老基金;入市;国际比较;投资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日

2014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是世界老年人口数第一大国。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导致养老金、医疗及福利等社保支出不断增加。而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低又是不争的事实。数据表明:2001~2010年10年间,基本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不足2%。在扣除通货膨胀后,年收益率可为负数。可见,我国养老金投资存在严重贬值问题,而我国目前可用于实际投资的养老金数额大约2万亿元,如何将如此之多的养老金做好资产组合投资,实现保值增值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就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现状与困境、对比国外成熟的养老金管理方式、寻找优化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现状剖析

(一)我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97年至今,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在该模式下,来自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当年缴费收入一部分计入社会统筹,另一部分计入职工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资金由政府统一管理运用,个人账户基金作为个人养老储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源于社会统筹,一部分来源于本人个人账户的积累。

(二)我国养老保险规模。由于政府的推广,以及在参保单位和人员逐渐增多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不断增加且增速较快。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约为34,124万人,较上年增长了1,906万人,增长5.9%。其中,参保职工25,47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8,64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99万人和607万人。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5,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基金总支出21,755亿元,比上年增加3,285亿元,增长17.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8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0.38万亿元,合计约3.5万亿元。考虑到这些资金一部分需要用于当期待遇支付或支付准备,不可能全部用于投资,所以初步估计,目前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数目大约为2万亿元。

(三)我国养老基金投资面临的困境

1、投资途径狭窄。在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颁发新的《基本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之前,中国基本养老基金的投资途径受到严格的限制,根据1997年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加强对基本养老基金的管理,基金的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专户,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新办法后,明确了养老金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投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虽然增加了投资股市这一新的途径,但是办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养老金仅限于境内投资”。

2、养老金收益低。养老基金投资效益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养老基金管理部门很头疼的问题,拿近几年的养老金收益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相对比,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除最近的2014年外,养老金每年收益率都低于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而银行存款利率已经是众多理财产品中年收益率最低的。倘若考虑到近年我国约4%的通货膨胀率的话,那么我国养老基金不仅每年不能实现保值增值,而且还在不断的缩水,由此可见我国养老基金收益令人担忧的现状。

3、养老金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据人社部统计,2012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经达到2.5万亿元,较2011年增加约3,000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18.84%。同时,试点了许多年的个人账户做实工作推进艰难,2012年13个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省份中,基金收入共计722亿元,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收入为3,499亿元。以此计算,即使减去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个人账户空账依然超过2.6万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23,941亿元。这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都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仍然会有缺口。可见,我国养老金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

二、国外成熟养老金投资管理制度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 欠发达地区 政府作用

一、贵阳市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现状

我国各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经济水平和社会传统的不同造成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地区差异化,但就各地的社会保险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贵阳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现状如何?现从三个方面来做一个简要分析。

1.贵阳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贵阳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人均耕地少,地貌复杂,第一产业从业人口下降速度慢,人均产值低。贵阳市2004年年末总人口350.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78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53%。全市土地总面积804667公顷,其中耕地2889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91%,全市每个农业人口占有土地6.9亩,不足全国平均值的一半,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55亩,为全国平均值的三分之二,且多属高原丘陵,不利机械化操作。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77亿元,占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443.63亿元的7.2%,不难看出农村的人均产值不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差。

2.贵阳市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现状

贵阳市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总的来说是收入偏低,保障水平偏低,城乡差距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509元,仅占城市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的31.25%,不足三分之一,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全市农村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达0.44。2008年贵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为200元/人月,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最高的两城区为140元/人月由此可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3.贵阳市农村养老现状

贵阳市农村居民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少数集体养老、储蓄养老、征地补偿养老、房屋出租养老、困难救助和低保养老。贵阳市农村目前社会养老模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占63.1%以上;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绝大多数边远地区的农民根本谈不上存钱,当农民进入老年,靠储蓄积累养老的为16.2%;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乡镇企业为数不多,这一人群属于养老无保障之列。随着农村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农民养老问题逐步凸现,已到了必须研究解决、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贵阳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结合贵阳市农村的现状,要建立贵阳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面对和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根源。长期以来优先发展工业的思路决定了城乡发展的差异,贵阳市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大体各占一半,但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还不到第二产、第三产增加值的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3.2倍,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200元/月,是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70元/月的2.8倍。

2.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

解决“三农”问题的落脚点是提高农民收入,而关键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尽管近几年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但农、林、牧、渔、服务业的结构不均衡,贵阳市的地形地貌又不适合大型机械的使用,就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而言不能形成规模,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种植面结构不合理,围绕省会中心城市服务的多种经济农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不同区域的差异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由于贵阳市城市规划、地理等方面的因素,贵阳市不同区域的农村各方面差异都较大。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对处于不同区域农村应该区别对待。不同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贵阳市经济目前呈放射状,由城市中心向边远农村逐渐减弱,经济区域差异十分明显。

4.资金筹集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目前国家制定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性政策框架,基金主要依靠参保农民的缴费,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考虑到今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后进入老年期时的经济、社会背景,现在交纳的数额很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出现养老保险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如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不进行补助,其差异性和不公平性是显而异见的,直接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如果要让绝大部分农民参与到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的财政补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财政支出的加大,会影响到社会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农村这一块。

三、解决贵阳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矛盾的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笔者认为,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抓住发展经济这个主线。政府应结合贵阳市农村的实际情况,让城镇带动农村发展,从政策、经济、财政上全面扶持,即使暂时减缓城镇的经济发展,也要千方百计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村的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特别是偏远、困难地区的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缴费承受能力才能提高,农民退休后的养老待遇才能增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才能健康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才能持续。反过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的份额逐渐减少,又能有力的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使城镇能全面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完善农村社会保险的地方性法律体系

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根据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对农村老年群体实施的社会保障,是作为调节社会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其次,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步伐,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最后,应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以更好的满足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

3.构建多层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制度

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其基金的筹集应以个人为主、集体为辅、国家支持为原则。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初期,各级地方财政更应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财政在为参保农民提供资金扶持时,按照农民交费的标准进行补助,并坚持多交多补、少交少补、不交不补的补助原则;在养老金领取时,实行“多交费,多受益”的原则,这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目前贵阳市的情况,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应由个人、集体和财政共同承担,财政的支持力度应该大一些。在特别贫困的地区,可由中央财政进行扶贫支持,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胡豹,王厚俊.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及启示[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9(1):47-52.

[2]庹国柱,朱俊生.国外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J].人口与经济,2004,(4):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