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厌学现象 解决对策 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就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一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厌学现象的概念界定

就厌学的概念而言,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许多专家学者以心理学为视角定义了厌学。他们认为,厌学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模式,其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厌恶反感学习,甚至感觉学习痛苦,导致他们经常逃课或者旷课,有时甚至辍学。无形当中这种厌学现象已经影响了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界,部分学者认为厌学(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主导需求发生转移。对学校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对与学习相关的行为持冷漠和放纵的态度,且通过不良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显然教育界的学者对厌学的定义依旧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界定。

根据学生厌学范围的大小,可将厌学分为整体厌学和局部厌学。整体厌学是指丧失了多数学科的学习欲望,讨厌学习生活,不愿踏进校门。这种厌学较为严重,很有可能会发现辍学的现象。局部厌学是指对某些学科丧失兴趣,产生了对这门学科的抵触情绪。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帮助,则很可能影响到学习其他课程的积极性,甚至导致整个学习兴趣的丧失。针对不同的厌学行为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二.某所职业学校学生案例分析

(一)案例呈现

张某,男,某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他的母亲是农民,父亲从事家禽的销售。据了解,张某的智力水平为中等,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优异,进入初中后,成绩开始下滑,最后只能以很低的中考成绩进入中职院校。进入中职院校后,在学习上,张某仍然沿袭初中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整天抱着手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状况,老师制止,就会与老师发生争执。

张某一家都是农村的,家里还有爷爷奶奶,父母为了挣钱养家,在他小时候就进城打工,而留下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显然,爷爷奶奶对宝贝孙子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掉,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张某养成了那种傲慢,自私的性格。在学校里打架、斗殴那是经常的事儿,学习成绩不断倒退,学校里一般都是以学习成绩说事儿,张某的成绩总是垫底,久而久之,他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永远也学不好,既然再努力也学不好还不如不学,所以,渐渐地,张某开始厌恶学习,甚至有辍学的打算。然而,后来父母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后,开始帮张某转学,这样张某就跟着爸妈进城读书了,可是,张某的父亲脾气非常的暴躁,在张某不听话的时候,父亲总是粗暴的处理,用他父亲的话说,就是棍棒教育比什么教育都奏效。到了初中后,由于张某的成绩还是没有进步,父母发现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孩子总是学不好,就这样,他们也想放弃孩子求学的道路,有时候甚至让张某到自己的店里帮忙。

进入中职后,张某抱着混文凭的心态,过一天是一天,在学校里拉帮结伙,网吧总是会出现他的身影,老师讲课从来不听,经常旷课,作业基本不做。

(二)职业院校学生(张某)厌学现象原因分析

有人说,教育是小溪,滋润人的心灵,那么我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这小溪的源泉。“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家庭教育影响终身。

1.父母教育观念导向不正确

案例中,张某的父母均来自农村,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自己努力赚钱,给孩子最好的享受,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张某的父亲更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他认为,只有棍棒底下才能成才,张某现今厌学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父母的教育方法的影响。显然,父母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和满意程度,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时间精力投入和物质经济投入的量度和方向。案例中,随着张某的成长,父母渐渐发觉或许张某不是学习的料,所以,渐渐地开始让张某继承自己的事业,父母的纵容使得张某更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初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情感教育;原因;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05-02

道德情感是人的内心对于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认知心理倾向的反映和表现。它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或社会行为准则进行判断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当前,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道德重智力”的问题,思想道德教育中“知”与“行”分离现象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培养新时期的合格人才,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情感教育。

一、造成初中生道德情感缺失的原因

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现状及其呈现的特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社会环境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网络及各种传媒的发展,使学生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良思潮和非主流价值观,对学生良好道德情感产生了不良影响。

2.家庭教育因素: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一些学生或娇生惯养或缺乏亲情,以致出现孤独、偏激、固执、冷漠的道德情感现象。

3.学校教育因素:由于学校面临升学压力,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轻道德重智力”的问题,思想道德教育中“知”与“行”分离现象突出。

4.学生主观因素:初中生受年龄、阅历和实践经验的局限,他们对道德情感大多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还不能真正地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实施初中生道德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道德环境

要多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青少年学生发掘优秀道德教育资源,如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节日、纪念日等,于无形之中培养他们积极良好的道德情感。

(二)发挥家庭道德环境的导向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最初道德情感的来源,因此,家庭应成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最初场所。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对孩子道德情感的养成有着正确的导向作用,父母应言传身教使孩子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观念的熏陶,使之与社会道德规范保持和谐一致。

(三)充分利用学校这一主阵地,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养成的教育氛围

学校作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系统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主阵地,应挑起对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任。那么,学校应如何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呢?

1.教师要运用自身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要想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格魅力,特别要关爱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依恋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活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如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因素,找准情感态度渗透的突破口,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多些情感体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采取多种课堂学习形式,如小组讨论、同学交流、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强化自我体验。

3.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校外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实的道德环境中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所以,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大量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机会与空间,促进学生进行道德体验。

4.强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一抓形成情感型班集体,二抓民主管理班级,以满足学生自主创造、自我肯定的需要,三抓班级特色创建,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5.落实心理辅导与心理问题研究工作,正确引导学生道德情感健康发展。比如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解答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的理智和情感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

6.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家长学校和家教讲座,让家长了解、关心、重视子女的情感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情感教育;让家长懂得家庭情感生活环境与子女健康成长的关系;让家长掌握对子女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家长刘女士:

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

42岁的刘女士是一家公司的会计,女儿16岁,今年上高一,学习成绩还不错。

“女儿是个乖乖女,是全家人的宝,以前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新鲜事总是和家人诉说,现在孩子上高中了,个子也一下子长高了,慢慢有了自己的秘密,不爱和家人交流了,高兴时能和你聊聊身边的事,不高兴了问什么都不多说。去年,女儿看到好多同学都有了手机,也非常想要,和她爸和我说了好多次。我们做家长的也觉得孩子还小,正是学习的时候,要手机没什么用,就没有满足她,没想到孩子因为这件事还和我们怄半天气。今年我们就和女儿承诺,要是能考上重点高中就先给她买个手机。女儿很争气,通过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于是暑假我就给女儿买了个手机,不过女儿有了手机后,把手机设上密码,QQ也换了密码,房间的抽屉也上了锁。我真担心孩子因为这些分了心,更担心为此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过孩子还是很听话的,不让她做什么,虽然很不情愿,但是很少顶撞我们。开学前一天,同学约她出去玩,她爸爸知道后,不让她去玩,让她准备迎接开学。她虽不高兴,但也没有出去玩,气得一天也没有和她爸爸说话。”

“这些可能都是孩子青春期的表现吧!孩子学习压力大,逆反心理也很强,我们做家长的要好好引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毛毛:

想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毛毛乖巧伶俐,在家不仅得到家长的宠爱,在学校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采访毛毛,她却不好意思地在玩弄手里的小熊。

“我是家里的小公主,每天快快乐乐,什么事都是爸妈给安排好的,不过每逢节假日,爸妈给我报的各种特长班是应接不暇,加上学习的压力,看到别的同学玩,心里也怨恨过爸妈。不过我对特长班还是比较感兴趣,学什么也学得比较快,爸妈对此还是比较骄傲的”。

“不过慢慢地我不愿意主动和爸妈交流了,有时候他们会强迫我去按照他们一些想法去做,我也想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有自己的空间。像人家外国的孩子,有什么想法总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尤其上了初中以后,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流,因为我们有共同语言,和爸妈有代沟。同学们都有了手机,平时用手机交流,还可以促进学习,他们却怕我有了手机会影响学习。真是郁闷!不过平时我还是挺害怕我爸妈,也不想让他们为心。总之,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也会安排好我的学习和生活,开心快乐地过好每一天,让所有爱我的人放心。”

专家简介:

王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西省心理学会会员,太原十二中心理教师,曾近20篇,其中获国家级论文二等奖两篇,其它论文获山西省一等、二等奖。在四川省汶川发生地震后主动到什邡市洛水镇做心理危机干预。

家长张先生:

孩子是我心头的痛

张先生,46岁,省城某媒体记者,儿子今年15岁。提起孩子,张先生一脸的无奈:“怪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教育好,孩子今天这样是我一生的痛。”

在孩子10岁时我便与老婆离婚了,孩子跟着我。开始孩子学习不错,在班里名列前茅,我便把全部心血都用在孩子身上,每天接送孩子,既当爹又当妈。但是孩子的性格慢慢有了变化,沉默寡言,问他什么也是哼哼哈哈。在孩子上六年级时,我因工作经常出差,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结果老师不断地打电话给我,说孩子经常缺课。我非常生气,便打了孩子一顿。没想到孩子一星期没有回家,也没有去上课,找到他时是在一家网吧里。

从那以后,我也不再管孩子。孩子成了网吧里的常客,上学那就是想起来就去。结果学校让我给孩子转学。没有办法,我找关系又给孩子找了一个寄宿制学校。没想到好了几天,孩子又开始逃学……

有些事情说出来都可笑,因为孩子,好多警察都和我非常熟了。有时候,孩子上网到深夜,身上没有钱又回不了家,他就打“110”,说自己回不了家了。警察把他送回家后经常把我教育一顿,就这样隔三岔五警察就会来我家一趟。

孩子刚上初中一年级就不想上学了,告诉我,什么也学不会,坐到教室就头疼。我也和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给他讲,没有办法。孩子辍学后,那就更是疯玩,我工作也忙,不再管他。经常和一些比他大的孩子玩,上网打游戏、聊天。没有钱了就到我单位找朋友、同事5元10元地要。时间长了我也就麻木了,有时候我们坐在一起聊的时候,我也就不再把他当成孩子,反而像是个朋友。

有一次我下班回到家,一开门看到家里有一个女人,30岁左右,孩子把我叫到一边笑着说,这是给我介绍的对象,闹得我哭笑不得……

现在,他疯玩了几年后,觉得也没有什么意思,我就又给他联系了一所技校,让他学点技术,将来也算有一技之长吧!虽说我的孩子现在刚15岁,可他的想法和心理年龄却很成熟。我真是担心他这样长大会不会对将来有影响。

孩子张明:

上网是我最大的乐趣

和张先生聊完,记者又单独和张先生的孩子张明(化名)进行了接触,虽说张明刚满15岁,但是没有了青少年的那种羞涩和稚嫩,而是一脸的成熟和狡黠。刚一见面,张明便对记者说:“我叫你哥吧!叫你叔叔我不习惯。”

“我爸妈离婚后,对我的打击很大,看着我爸每天为劳,好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压抑,学习的兴趣也慢慢消退。后来,我爸因工作也经常出差,同学们知道了我爸妈离婚,经常在我身边唱‘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一下子崩溃了,对我爸、对家、对学校,我特别厌恶。此后,我便开始逃学、上网玩游戏,虚拟世界让我找到乐趣。我爸第一次打我以后,我就在网吧里呆了一个星期,饿了就向同学借钱,买面包或方便面充饥,一天只吃两顿,没钱上网我就看别人上网,有时候帮助别人一起玩,还能蹭吃蹭喝。从那以后,我爸再不敢打我,也不多管我了,上网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到13岁时,我就不上学了,和比我大得多的人玩。没钱了,我还找我妈要过几次钱,还偷了她几次钱,后来我妈就不再给我钱。没有钱我很无奈,又想上网,就去偷网吧门口的自行车,偷过五次,每次都能卖二三十元。最后一次让别人给逮住了,一顿暴打,看我还小就没有送我去派出所。”

张明无奈地摇摇头,问记者说:“哥,给支烟抽吧!”张明接过烟,利索地拿出一支点上,很自然地把剩下的烟装了起来,并对记者笑着说:“还是好烟啊!就算你采访给我的辛苦费了。”

“时间长了,我和网吧的老板也混熟了,就在网吧里当网管,管吃管喝管上网,每月还给我300元。第一个月发工资,我还给我爸买了两盒好烟。我和爸的关系也慢慢好了点,我经常上网聊天,也想给我爸找个伴,毕竟他还不是太老。

这几年我也疯玩够了,我爸和我商量想让我学个技术什么的,我想学修车,再说吧!像我这样真是一生都毁了……

在此,我也想提醒家长们,一时的冲动不仅毁了一个家,还会毁了一个孩子。

针对以上个例和一些家长对青春期孩子叛逆性格的抱怨,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西省心理学会会员、太原十二中心理教师王宏,她告诉记者,受应试教育影响,家长总是用过于功利的眼光看孩子,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常常忽视或无视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十几岁的孩子仍然是弱势群体,生理、心理发育还不健全,非常需要得到家庭的关爱、师长的重视、同学的友谊。同时,他们又正处于身体断乳期,认为已经长大,可以独立面对社会。如果家长或学校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变化,对待孩子仍采用包办、干涉、指责方式,不仅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王老师向记者介绍,太原市十二中早在1998年就开设了心理健康课,2003年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隔周给孩子上堂心理课,以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尤其是新生入学后,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心理很容易失衡,他们会为新生准备如何适应新学校的讲座。还在学校开展了心理短剧、如何感恩、如何认识自己、安全上网、意志的培训、走出自卑的阴影、青春期异往等等的课程,让青少年学生亲自参与,效果很好。

谈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时,王老师介绍,大致可分为: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受挫心理类问题、自卑心理问题及青少年性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给出建议,以帮助青少年以及家长正确面对和引导其健康成长。

学习类问题

案例:张某,男,12岁,学习成绩差,对学习不感兴趣,非常贪玩,尤其爱玩游戏机,父母对其无奈。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学习动机不足的案例,具体表现为:厌倦学习和逃避学习,学习懒散,上课经常出现分心和厌倦情绪;不愿看书、不愿动脑,将大量时间放在其他活动上;学习精神不振,对学习冷漠、畏缩,经常以多种借口回避学习活动;学习目标缺乏或不明确,学习行为具有从众性和依赖性;学习方法不当,没有掌握灵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学习没计划,很难适应新的学习任务。

专家建议:学习动机不足是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着重从个体因素入手,全面地进行分析和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协助孩子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其学习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2.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提高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家长切忌对孩子包办代替,应给孩子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空间;3.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在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4.引导孩子对学习成绩的优差进行正确的归因;5.指导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技能,如复习方法、记忆策略、听课方法、阅读策略、学习自我监控策略等;6.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增强学习有序性,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人际关系类问题

案例:李某,女,13岁,小学班主任是其母亲的同学,加上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所以老师和同学都很照顾她,像个骄傲的公主,但到了中学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与同学关系很不融洽,心里很难过,感到孤立无助,情绪低落。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新环境适应问题。因转换学习环境而产生的适应问题在新生中普遍存在,它会导致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功能的损害。表现如下特征:症状通常是慢慢形成的;必定面临过环境的突然或很大变化;症状不会因环境改变而立刻好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原因:明确是生活事件(变化)引起了应激反应,如新的学习环境;挫折耐受力低;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家庭教育不到位。

专家建议:做适应的主人,不做适应的奴隶;尽早认识到生活、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认识到生活过程中总有失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设法改变自己的想法、态度与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技能,把自己融合在欢乐与团结的学生群体当中;建立同情心,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

情绪类问题

案例 :王某,15岁,女,青春活泼,平时总把日记本锁到抽屉里,好像有十分秘密的事情,父母觉得很奇怪,莫非孩子有什么秘密?有一天,他们撬开抽屉看了孩子的日记,被王某发现了,她情绪激动,质问父母怎么能偷看她的日记,当着父母的面把日记本撕了。其父母惊愕地站在那里,他们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连爸爸妈妈都不信任了。

案例分析:王某的气愤源于父母对“自我秘密“的侵犯,父母的愕然、惊讶是因为缺乏对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的了解。

专家建议:家长应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其自主性和成人感是他们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个特点,也是其个性发展的转折点,如果不尊重他们或者生活上过分地照顾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或敌对破坏的消极情绪,影响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虽有了飞速发展,但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要多与父母沟通,全面评价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异往类问题

案例:M是初二的学生,男,班长,学习成绩也不错,老师同学都喜欢他。可是,到了初二下学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有一次,M组织同学排练节目,和擅长唱歌的女同学K接触较多,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同学们开始拿他们开玩笑。不久,班主任老师也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还批评了他们。不容他们两个人解释,并通知了双方的家长,家长也不容分说批评了他们,M和K都很委屈,M变得有话不愿和家人说,对老师也产生了很强的抵触情绪,上课故意顶撞老师,在老师的批评下干脆旷课。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属于异往中的逆反心理偏差问题。造成M出现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其老师、家长不懂得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当,使矛盾激化;M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容易产生固执偏见,逆反心理很强,以为对立与破坏是表现自己的坚强、勇敢,是英雄行为。

专家建议:理解他们,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青少年随着生理发展,渴望与异往,这种心理很正常。老师与家长应多引导而非限制;要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不要无端猜疑;要善于发现和支持他们的正确行为,重新点燃他们自尊的火种。

自卑心理类问题

案例:Q是初一年级实验班学生,13岁,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不错,是班上的佼佼者,上中学后家长和老师对其寄予很高的期望,她也很努力,但学习成绩仍然退到了班里30名后,敏感的她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称自己是“一条被淹死的鱼”,产生自卑感,痛苦不安,影响睡眠。

案例分析:该学生属于焦虑自卑心理。主要是学习压力太大,对学习效率、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压力一:自我内部的压力。“我始终应该样样比别人好”, 是一种绝对化的非理性观念,是她问题的根源,当现实生活中出现比别人差的状况,且自己觉得已经尽力时,现实与认知无法协调,于是产生焦虑和自卑;压力二:来自外部的压力。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过高;压力三:学习环境的压力。实验班都非“等闲之辈”,竞争对手都很强。

专家建议:①缓解学习压力。从改变她的认知着手,帮助她从自我困扰中走出来,引导她领悟到“没有人能够样样都比别人好”,指导她正确面对成绩的起伏和人生竞争成败;② 重建自信。家长和老师降低期望值,转变教育理念,给予更多的理解、鼓励和支持;③形成合理的用脑习惯。学习效果的提高重在方法的改进,而不是无限制延长学习时间。

如何预防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家庭是青少年人性和理想最主要的培育场所之一。因此,家庭关爱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缺少家庭关爱的儿童自尊心不强,心理不会健全,因为家庭关爱是自尊的第一个重要源泉。双亲和子女的关系对于儿童自尊的发展非常重要。

初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法制教育;班级管理;渗透

学校是学生通向社会的桥梁,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是为了更好的接受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成为多数学校的基本教育模式,追求升学率、追求考试成绩成为学校、老师的一致目标。法制教育在许多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成为空谈,这也导致一批所谓的差生心理上的自卑和逆反情绪堆积,一触即发。而在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往往针对性不强、空谈大道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难以起到本来应该起到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新时期要重视法制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这是作为初中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进行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重成绩,轻法制教育

在多数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的,哪个班集体的学习成绩在年级评比中排在前面,这个班级才算是好的班级。导致了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关注的比较少。在班级管理中跟学生谈论的最多的就是成绩的高低,关于法制教育的渗透性不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也比较淡薄。

(二)法制教育活动开展的比较少

学校是教育人才的专门机构,其比较重视的是学校以后的发展规划和学校的升学率问题。很少花费精力去组织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活动,缺少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学生意识不到安全、生命等方面问题的严重性。

二、法制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一)在主题班会中渗透法制教育

对于班主任来说,可以在每个学期都召开几次法制教育的主题班会。在这样的主题班会中,让学生自己编演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话剧或者小品,主要的内容涉及到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法律问题。比如,在部分初中学生心中会经常有这样的思想:认为只要不犯下特别严重的错误,偶尔犯点小错误是没关系的。有了这种错误的思想,有的学生就会出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去游戏厅通宵玩游戏,甚至偶尔拿个同学的笔和作业本等等现象。班主任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小问题的危害性,帮助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在,让他们明白不注意小错误必然会酿成大错误。这就可以利用“法制教育,从小事做起”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中可以让学生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一个作为正方,一个作为反方来进行辩论,提高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当两方达到辩论的时候,班主任就要抓住教育时机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让人察觉不到的恶习就可能是以后走向犯罪活动的导火线,如果坚持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就会让自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让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转变了成绩差的学习,最后还可以堕落的走向犯罪的道路。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具备法制意识的重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这点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表现尤其明显。教师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法律方面的意识,能够依法办事,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应该把法律方面的意识培养有机的融合到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做有法律意识的公民。初中班主任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去关注电视、关注报纸或者网络等传媒,可以在平时看一些政法频道,也可以看一些《法制日报》或者《今日说法》等,多搜集一些法律方面的案例来给同学们进行分享。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扮演“律师”的角色,花上几分钟进行即兴演讲,在提高了学生学习法制知识的兴趣的基础上,还能切身体会到法律的严肃性,增强了学生学法、懂法的积极性,能够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三)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法制教育

首先,作为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法制宣传片。在每周抽出一节自习课作为普法课,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法制宣传的录像,比如《法律讲堂》、《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等等。学生在观看中就会感觉到非常震惊,看到录像中那曾经简单纯洁的笑容最后转变为扭曲的脸,看到犯罪人员在铁窗中的忏悔,看到犯罪分子的家人无奈的泪水,学生就会从心里认识到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做一个让家长放心和老师放心的学生,在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坚决不触碰法律。

其次,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在班级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以及《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开展相应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或者是法制知识手抄报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转化了学生法律意识不强的现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学习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等,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再次,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相应的法制讲座方面的活动。邀请当地司法部门的人员到班级中给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给学生们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们感受法律的威严,明白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在讲座结束之后,让班级学生创建班级普法黑板报,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知识就在身边。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班主任要利用班级团队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外活动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法制教育活动,积极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比如,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告别网吧”、“远离”等为主体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更多的法制信息,从普通生活中明白法律问题。还可以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节日等时机渗透法制教育,比如,每年的“6.26国际禁毒日”以及“3.15消费者权益日”等等,利用这些介入开展普法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宣传,学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五)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子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启蒙者,父母的言行举止生的影响者子女健康成长。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人格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班主任可以利用开家长会的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组织家长学习《义务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让家长明确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明白“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尊师重教”等是家长法定的义务,可以让家长在以后的生活中给学生做好表率,对孩子教育要采取正确的方式,从约束自身行为做起,杜绝使用暴力进行孩子的教育,提倡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

结论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在初中法制教育活动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开展法制教育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班主任,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可以在主题班会和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可以在和班级文化建设和课外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还要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通过这些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明确法律的重要性,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彰显了班级管理在法制教育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志莉.中学班级管理中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读写算,2012(15).

初中家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成就感;生活信念;优点轰炸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05-01

在“以成绩论英雄”的大旗指引下,重“教”不重“育”的风气日趋严重!导致了大量后进学生的产生,他们消极、散漫、无成就感、对前途丧失信心,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无积极爱好、破罐子破摔、逆反心理加强,甚至走向犯罪的边缘。班主任工作缺少耐心、恒心,工作方法简单、低效、死板教条,是若干班主任工作中的“痼疾”。转化后进生靠的是“情感+鼓励+宽容,矢志不渝”。

[案例]:学生刘某,初中时学习比较认真,考过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起伏不定,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中以后,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严格的纪律约束,学习热情下降,经常迟到、旷课,成绩也一路下滑到班级末端。进入高二以后,刘某比高一更加懒散,上课无精打采,课后却神采飞扬。并且迷恋上了篮球与网吧,有多次旷课外出上网的经历。

[案例分析]:结合刘某的日常表现,不难发现其不良生活状态的归因:

一、家庭良性教育缺失。通过家访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家庭比较富裕,生活上对刘某很是娇贯,父母总是想办法满足他提出的几乎所有要求,因为在父母的心目之中,他是那样地聪明,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初中,在学习上总是十分的优秀,对父母来讲,只要学习好就足够了,于是他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无形中造成了家庭良性教育的缺失!

二、良好生活习惯缺失。上课总是低着头很少认真听课;书写潦草,杂乱无章;基本上不写作业;做题不用草纸,基本全靠观察;自习课无所事事,从不复习学过的知识;学习无计划,无秩序等等。

三、人际关系差。不懂得尊重老师,不懂得尊重同学,即使对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无感激之心。在任课教师眼里是一名不可救药的学生,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讨厌他,“看见他就头痛”。

四、对集体缺乏归属感,合作意识淡薄,听不进批评意见。在班会上,他说:“我想做一名独行侠,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不被任何人控制,希望可以天天上网玩游戏而没人管着自己。”

针对刘某的实际,我专门为他制定了一个长期的改造方案。并尽快取得了她父母的支持以配合我的计划实施。

第一步:了解其内心世界,重塑生活信念。

在初中,刘某是一名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学生。因为聪明过人的天赋,对初中知识的掌握他基本上不用费力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耍着玩着就考好了”。也正是因为这样,老师都宠着他,视为神童,忽视了对他的全方位的指导。到了高中忽然发现不行了,这原本是因为他的学习理念没有转变、学习方法不合适、再加上成长期的烦恼造成的结果,可是他却错误的认为“自己变笨了,因为脑子里经常想一些在初中时没想过的事,很乱!”

为何脑子就“乱”了?我给他讲何为人的成长;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有哪些不同;学好高中课程最基本的学习习惯等等。以最基本的高中生必备生活知识来帮助他重塑生活的信念!

第二步:顺应拗脾气,培养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习惯。

为了改变他若干不合理的学习生活习惯,我与各科教师一道,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校正他的学习方法。从坐的姿势、听课的要领、基本学习步骤、生活一日常规等方面细化对他的指导。

第三步:唤回内心爱的情感,以情感熏陶搭建沟通桥梁

问题学生的根源往往在家庭,家长对孩子的片面认识往往导致错误的家庭教育。刘某对父母感情淡漠的表现充分展现着父母对他过分溺爱的影子,如果不具体的指导家长,培育孩子对家庭的正常情感,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我一方面对他进行家庭情感教育,搜集了一部分表现父爱、母爱、孝感动天的事例跟他一起学习,为他解析父母的内心世界与内心情感。还经常搜一些关于母爱的视频,我跟他一起看,让他体会有一个健康之家的幸福,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另一方面经常找家长,指导他们在家里与刘某相处的方式方法。例如在我的建议下,他们一家三口带上钱与礼品利用休假时间去看望了我校“背父上学的坚强女孩”李勤美,让他在现实中体验家的温暖。

第四步:优点轰炸,树立信心

我利用一个班会的时间对他来了一个“优点轰炸”——让全班同学给他指出优点,每人一条,不得重复,还要发自内心。结果同学们共给他找出了三十八条不同的优点,这么多的优点也大大出乎他本人的意料。班会后有一个周的时间里,他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经过这一系列的转化措施,刘某变啦!无论是在课间,还是在放学以后,时常能看到他主动请教问题的身影。学习上的积极性、兴趣性以及努力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待家人的态度好了,据他父母的反应,在家里象变了一个人一样——听话了,不再跟父母闹别扭了。高三毕业,刘某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