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案例的准备
案例教学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能应用于管理会计教学的案例非常丰富,但是需要仔细选择,使得教学案例能充分服务于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既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典型性,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发散性。在案例选择上,笔者采取了分阶段分层级的案例编排。第一个层级:对于每一章,以一个针对性很强的案例开篇,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中的问题,并产生要解决它的愿望。而后,以这个案例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讲解有什么样的技术和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把应掌握的管理会计原理和方法讲授给学生,同时把开篇案例中的问题予以解决。比如作业成本法一章,开篇先列示了一个传统成本方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表,而后根据这个计算结果进行产品选择的生产决策,看后续的销售和盈利情况,实际结果违背了决策预期,明明“正确”的成本计算和“明智”的选择却带来了亏损,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就此案例的数据,可以分析一下传统成本法中的几个不足,以及适用范围,然后引出本章所要讲授的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讲授完之后,让学生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前面案例中的问题,看看有什么不同。这一个层级的案例选择和使用上,针对性和典型性是最重要的案例特征。第二个层级:基本原理讲授完成之后,归纳综合所学内容,使用案例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这个层次的案例要考虑典型性、目的性、综合性、发散性。为了突出重点,同时避免重复,笔者采取了主题式案例编排,如表1所列示。
在这些综合的主题案例中,所使用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不再是孤立的、分散的,因而难度比第一层级的案例要大,必须给予学生相应的文献帮助和支持,通过支持的文献阅读材料,使他们提炼自己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和线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此,对于每一个案例,要配备相关的阅读文献,这也是第二层级案例使用时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不然,学生会因为资料的缺乏导致思路的狭窄,影响他们的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方法的传授
在案例资料准备充分的基础上,适当的分析方法传授,对于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分析方法辅导,只是将案例分配给学生来做,那么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案例使用的效果。那么如何辅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思路,以普遍适用的分析方法来应对千变万化的案例呢?笔者认为,必须要教会学生以一定的思考方式和策略来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考虑到管理会计在单位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求学生在每次拿到案例时,首先要用下面几个视角来审视问题:(1)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怎样的。(2)目前问题可能牵扯到的各方有哪些。(3)可以获得的相关信息来源有哪些。(4)可能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管理会计方法有哪些。(5)确立打算使用的管理会计方法,以及备用的方法。(6)讨论有无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法。针对以上每个方面再列示出小的思考方面和步骤,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考习惯。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按以上步骤进行案例分析示范,在学期末时,学生一般都能掌握相应的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控制
如前文所述,在每一章的基础知识传授过程中,第一层级的案例较为单纯,它们是在课堂上提出、分析并解决的,而案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于第二层级案例的使用和安排上。这些综合性强、能开阔学生视野的案例,需要学生课前大量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布置第二层级案例时,教师会提前一周将案例材料合并相关的支撑阅读材料发放给学生,一个案例需要的课前资料阅读时间在5-10个小时左右,阅读的材料和链接为中英文混合资料,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可将学生按《中级财务会计》期末成绩编排成3-5人的小组来共同准备一个案例方案。案例的分析准备过程由学生在课前集体完成。在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来陈述他们对于案例的认识、分析的方法、解决的方案,以及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当陈述讲解完毕之后,要求学生针对其他小组的案例分析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希望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提高。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定向思维还是比较严重,大多数小组提出的方案严重雷同,此外团队组织分工不合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承担了过多的工作,因为小组的总体成绩很大程度影响到个人成绩,因而期末总成绩有欠公平。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设法避免。
四、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要起到引领和主导的作用。而对于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则要仔细平衡自己和学生的位置。除了对于一级案例的使用采取教师为主的方式外,第二级案例则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一般在案例后没有任何提示和讲解,所需要的线索必须由学生从所参考阅读资料中自行提炼,形成想法。在学生课堂陈述分析完成后,由教师做以简要的点评和分析。可以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既有“主”也有“次”。
五、教学效果评估
关键词:教学管理服务;C#程序设计;SQL2008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079-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大院校在网络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某校在2011年网络管理中心成立并且网络硬件设备建成之前,利用网络技术服务与管理训练工作仍然是一片空白。所以研究并开发一套培训教学管理服务系统,用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学生的教学训练和管理提供新的网络技术支撑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1 主要内容
一是为网上教学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网上教学是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 的环境,教师可以在系统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管理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编辑课件、在线考试、批改作业、组织在线答疑、建设精品课程、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安排学习计划、查看课程内容、提交作业、参加在线测试、查看学习成绩、协作学习和交流、参与交流、观看相关内容的视频等。
二是为网上管理和保障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教学训练管理和保障工作是训练的中心工作,而教学训练计划、成绩统计、成绩评定等工作很多靠手工作业进行统计管理,这需要许多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培训内容、培训项目、学生增多,毕业学生的资料也不断增加,一次培训下来就有上千张表,统计困难且容易出错,查找学生情况、统计学生的信息更不方便,再靠手工作业也难以适应现代化训练的需要[1]。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子模块提供了一种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填表、查表工作中解放出来;促进报表、统计数字的规范化;降低教务管理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保障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2 总体设计
系统运行在校园局域网硬件基础上,使用两台Web服务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采取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物理分离,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保证数据库安全。如图1所示(虚线部分)。
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2008 作为开发环境, 使用 实现。数据库设计使用SQL Server2008, 主要有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装备器材和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
2.1 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自上而下分为访问层、应用层(应用支撑、消息传递)和服务层3个层面。如图2所示。
2.2 Web系统工作原理
如图3所示。
2.3 系统设计思想
如图4所示。
2.4 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本系统的实际需求,可以将系统划分为用户身份验证模块、教学训练、教务管理、教学保障、人员管理、数字图书馆6个主模块,各个部分的具体功能的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5所示。
3 子系统技术方案
3.1 用户身份验证模块
采用基于 Web 服务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系统提供 Web 服务的统一接口,通过数字签名和加密等技术手段发送消息,保证 Web 服务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安全性等需求。
3.2 教学训练子系统的设计
3.2.1 功能和特点
教学训练子系统实现网络课堂、网络学习考试、视频点播、精品课程等教学功能。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制作好的网络课程,利用编辑好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进行授课。同时,教学平台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的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作业、训练,参加考试。师生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答疑中心和交流中心,使得师生的交互更加丰富和有效。
3.2.2 系统分析与设计
1)总体功能设计
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网络课程模块、学习考试模块、视频点播模块、精品课程管理模块。
2)系统结构设计
如图6所示。
3)主要模块流程图
网络课程模块:主要是通过网络实时面向学生授课。模块程序流程图如图7所示。
学习考试模块: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需要给学生提供训练题、布置作业和进行考试。模块程序流程如图8所示。
视频点播模块:是利用网络上的视频学习资源供学生在线或是下载进行学习,也可以上传至网上,通过审核后给其他人学习。模块程序流程如图9所示。
精品课程模块:它主要由三个子模块组成,包括教师简介,教学内容,在线答疑。模块功能组成。
精品课程模块程序流程如图10所示:
4 结论
本文提出的教学管理服务系统设计方案,基于.NET开发平台,利用网络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均已得到应用和实现。本系统将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成本管理会计》双语课程是管理会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契机,本文响应了该指导意见的要求,满足双语《成本管理会计》教学的现实需求,探讨了会计学专业卓越班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研究意义
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成本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成本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迫切要求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培养卓越会计人才。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会计学专业分为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班、卓越人才班、国际会计班三个方向,针对非国际会计班已开设过双语财务会计学、双语审计学、双语财务管理学,而双语成本管理会计却是第一次。因此吸收国际先进成本管理会计教育经验,更新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改进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完善双语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卓越会计人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双语《成本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会计学专业卓越班而新开设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会计卓越人才的培养。在原有中文《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内容,才能使双语《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满足培养卓越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教材的确定
完善《成本管理会计》双语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吸收国际成本管理会计教学经验,在已有中文《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基础上丰富双语《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使英文原版教材适合会计学专业卓越班教学使用,为培养合格的卓越会计人才提供本课程的具体解决方案。
在教材选择方面要兼顾学生能力和教师能力的有机结合。如果学生英语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均较好且能够通过努力用英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师拥有较好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能力且具有留学背景,教材可选择国际通行主流教材,易于学生掌握最先进的学科资源。反之如果学生英语能力有限、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且不能直接用英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英语知识也有限,教材可选择国际教材中的简易版本,易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率的掌握学科知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授课的卓越班学生生源较好、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英语基础较好、能够用双语课堂授课和英文教材学习新的成本管理会计知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能够运用双语传授专业知识,因此选择国际通行教材亨格瑞等所著的《成本与管理会计》。英文教材版本更新较快,有国内引进版、翻译版和进口原版。国内引进版和翻译版一般会进行部分删节以减少篇幅适应国内教学,而且价格较低,但一般版本会滞后最新版本2个版。而进口原版是最新版,有些会有较便捷的网上教辅资源,便于学生自学和老师教学管理,但是价格高。在同一本教材的不同版本选择时,最重要的考量是学生的负担能力和教学的需求。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确定合适的教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中外教材教学内容的区别,满足当前成本管理会计改革的需要,适应在校学生的需求特点,在课时的范围内,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原文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教材较厚、章节较多、内容较多,因此是否全部都讲还是讲其中一些章节,讲哪些章节,就涉及到取舍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课时问题,课时越多可以覆盖越多的章节,余下的章节供学生自学,课时少,就需要选择本学科最重要的章节进行讲授,并结合学生课下自学,达到合理的教学效果。其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双语课程中学生要过两关,英语关和知识关。如果学生的能力有限、用英语学习新的知识比较困难,建议教学内容涉猎的章节为重点章节,课堂上详细讲解,便于学生重点学习。如果学生的能力较强,教学内容可以覆盖全部或大部分章节,教师课堂授课时可详略自由控制。采用原文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也要进行详细检查,避免不正当价值观的渗入,更多的吸收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五、课堂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 案例 专业 教学
一、成本管理教学案例的概念及意义
(一)案例教学概念
案例教学通常是经过教师引导,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模拟现场实际出发,将企业实务模拟成课堂实景,生成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教学案例的实践替代性来反映实际的一般情况,并试图归纳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再用理论指导具有同类问题的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获得经过自己思考、分析、讨论后的认识。
目前的成本管理案例来自国外成熟的教学案例比较多,但是如果是通识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库的提取方式,则更简单、方便。但成本管理的实践可谓千差万别,找到共性比较难,尤其是在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下,差异更加显著。由于目前《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一门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受众群体主要还是学历型研究生,根据目前的学生来源分析,多数还是由本科学习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因此工作经历几乎还是空白,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成本的流转及概念的扩大并无实务上的感性的认识。
(二)成本管理案例教学的意义
成本管理的案例教学其实就是围绕管理会计的中心内容展开的,在我国企业中挖掘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经验并引导提升到理论层面,通过案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是普及管理会计知识并强化成本管理作用的非常好的途径。
1.提升实践水平。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模拟实践,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实务的真实性。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案例内容的分析,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自身的实践技能。
2.强化师生的互动性。案例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等备受诟病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相关内容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由于教师负有引导义务,自身的功底必须过硬,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提前准备及全方位掌控的内容,也促使教师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深化。
二、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内容选取要求
(一)专业化要求
近年来,成本管理的体系化逐渐清晰,其基本思路是: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管控的绩效评估,除此之外,还包含许多新型的所谓特殊成本的分析。2014年财政部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是关于成本会计最新的要求,所有案例中涉及到成本核算方法的都需要重新梳理。同时,财政部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可见,从今年开始,关于成本管理会计方面的制度性建设逐渐启动,因此成本管理的专业化要求明显强化。
(二)时效性要求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属管理大类,众所周知,随着行为科学、数学理论等科学的大量应用与管理实践,新的方法层出不穷并不断替代旧有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兼具会计学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会计学中的适用准则、原则、定义不断获得新的解释和补充,这样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案例就要求更新,并不断引入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
(三)成本范畴要求
通常在成本会计中所研究的都是泛指产品成本,而在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范围更大,比如用于决策的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用于新的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成本应用方面的物流成本、资本成本、项目成本、质量成本等,因此成本分析所涉及的面会扩大许多,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三、案例教学中的困扰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的丰富程度、教师的实践经验、学生的实务理解程度、教学课时的充分与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一)原版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内容与我国实际脱节
目前引进的部分原版教材中不乏有鲜明特色的案例供参考,原版翻译教材普遍希望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使用作业成本的概念,并使用作业成本管理的思想进行决策。但是我国多数企业并未使用或仍然无法使用作业成本法,使得理论上非常先进的核算与管理思想无法实施。实际上,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大量的实务案例,却没能充分组织与利用,很少有鲜明特色的案例被教材引用。
(二)学生层次的不匹配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跨专业、无实际经验及缺少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目前会计专业的研究生中,跨专业学习的占有三分之一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凤毛麟角。由于应付巨大的考研压力,多数学生仅了解应试的几门课程,对于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不得不在读研期间进行强化。对于研究生而言,通常学校都有实践环节的要求,但当无法或未能深入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时,想了解成本的形成、内涵及其对定价、盈利的影响,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教师的实践经验与课时分配
目前,教师中有工作经验的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案例引导上的自信不足,难免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并期盼案例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对案例的多角度、多立场、多样化的分析不足。同时在学校的考核中对于相应的案例分析往往又希望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以指导学生,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维。
四、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建议及思考
(一)案例内容的覆盖面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要有所覆盖,要有针对性,即制定目标。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评价等章节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案例首先要体现这个中心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专题性案例和综合型案例应该反映和诠释不同角度、不同范畴的成本理论,以各章节的知识点为主线设计相应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深化理论教学。如,遇到成本企划这个内容时就必须要对企业成本的构成、产品的成本内含及产品生产及销售流转过程中的成本消耗等进行细分,这时就会出现不同的成本称谓,在定义上就要求明确把握。
(二)案例设计要有时效性
目前,写入成本管理教材并在课堂上讨论较多的绝大多数属于早期的经典案例,某些案例不仅对当初的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实时跟踪把握政策、制度方面的变化。比如,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对于存货成本的确定要求我们了解准则修订后的处理方法,否则存货成本的定价就会出现错误。再比如国外经典教材中多数会有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案例分析,但是当所选用分配方法、分配基准需要确认是否符合对外报表披露的要求时,纯计算的内容可以解释并接受,但只能用于企业内部的决策之用,而无法列举在对外报表分析之中,这是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必须要注意的。
(三)案例设计要有教师参与
教师要关注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密切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例素材。通常不会有现成的案例资料,需要教师从相关的新闻媒体中广泛寻找,精心整理,编制成适合教学的案例,有时还可动员学生参与编制案例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敏锐的洞察力、文字分析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产学研的机会,发现和酝酿案例内容,这样案例的新鲜感时时存在,同时教师在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流畅。
(四)现场的模拟化要求
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模仿,模仿实务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供学生们讨论和分析,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过程,这样的模仿就会显得比较幼稚或不真实,这就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的引导,告知实务中的状况与实际环境。
现场化模拟的方式有多种,如果教师对案例的场景非常熟悉,可采用PBL模式。PBL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协作且能够主动地解决真实性问题。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思路强调“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不同学生通过提出各自不同的问题,展示出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比较好地将现场不熟悉、不懂的情景作为问题设计提出。因此教学程序可从问题开始,学生根据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得案例学习小组成员不但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还可以从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获取知识信息。这个过程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根据PBL的思想,可采用的模式是通过“问题激励―知识构建―综合运用―总结反思”四步进行展开的。
在案例的编制、形成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成败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案例学习的整个流程,并积极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知识储备,做好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必要的前期工作。X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数学建模; 管理会计; 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69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105- 02
管理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管理会计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数学方法来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地说,管理会计中数学方法的应用是以广泛地应用数学模型为重要标志。管理会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一般代数模型、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及概率模型等。所以,管理会计教学中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和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
1 管理会计教学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
1.1 符合管理会计的学科特点
管理会计的学科特点之一是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应用数学方法的范围较小,一般只涉及初等数学。而现代管理会计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许多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经营的日趋复杂,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整个企业管理正朝着定量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管理的这一重大转变,要求用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方法来“武装”自己,使其与企业管理的发展相适应。把高等数学、运筹学和数理统计学中的数量方法吸收、引进、应用到现代管理会计中来,可以将复杂的经济活动用简明的数学模型表述出来,揭示有关变量间的内在联系及变化规律,以便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所以,一方面,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包括根据实际问题改编的案例都可以充实数学建模的内容。另一方面,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数学建模思想运用于管理会计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因此,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
1.2 改善管理会计教学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离严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时少,考核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课堂上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程度低。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在管理会计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是一个有效的办法。首先,传统教学中,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授为主,而数学建模思想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在课堂上引入实际的管理案例,或者根据实际问题改编的案例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而数学建模思想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再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数学建模时,常常需要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良好的专业背景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及文字表达能力。由于数学建模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设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洞察力、想象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推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
管理会计教学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首先,它密切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推动基础课教学改革。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管理会计、统计学、财务管理和经济学等课程不但与数学课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也与公共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这些联系,更有利于将公共基础课的改革落到实处。其次,它密切了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实效。目前,在高职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业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之间的内容都有交叉。数学建模思想融入专业课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有利于打破专业课之间界限,有利于解决专业课教学理论学时减少与学科门类繁杂,内容重复等矛盾。再次,它密切了高职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打造复合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或教学团队。目前,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基础课、重视专业课,轻视理论教学、重视专业实训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教师缺乏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认识,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一方面要求教师之间增加互动,特别是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经常性互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进一步学习不断丰富和调整知识结构。
总之,在管理会计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不仅是对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大胆探索,也是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有益尝试。
2 管理会计教学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原则
2.1 循序渐进,体现教学过程的“活动”特点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管理会计教学首先应体现“活动”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的着眼点应考虑怎样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做什么,怎么做,或者怎样让他们自己悟出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而要体现这一特点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教师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问题。教师必须乐于探索这一教改活动,从观念上更新,从知识结构上做必要的准备,要有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为了更好地突出“活动”特点,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比如学生的数学基础、计算机水平和已有的专业背景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哪部分适宜进行课改,哪部分适宜首先进行课改。
2.2 找好“切入点”,与正常教学环节相结合
“切入”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把建模的某一环节(如问题分析,假设,模型求解等)放到正常的局部环节上,并且注意要经常这样做。我们可以用“化整为零”、“细水长流”来描述这种做法。比如,在讲授成本性态时,让同学们搜集有关行业的成本构成情况,分析哪些是变动成本,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是混合成本。在讲解混合成本的分解前,让大家了解Excel软件关于数据拟合的方法等。在讲解存货管理时,引导学生考虑存货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影响存货成本有哪些因素,哪些是相关成本,哪些是非相关成本。课堂上重点介绍基本模型的建立,把模型的求解和模型的拓展通过设计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去完成。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放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或者撰写小论文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总之,“切入”的内容应该和正常的教学环节相协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2.3 突出重点,反映管理会计的学科特点
目前, 数学建模思想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些高校正在探索在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动与拖动和物理学等课程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自2003年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功举办10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理会计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应该注意精选教材内容,针对核心概念,不搞遍地开花,不追求自成体系,自我完善,在与教材内容结合时,要自觉当好配角。总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管理会计教学,对管理会计的教学改革应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
3 管理会计教学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基本思路
3.1 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突出模型假设的讲解
所谓实际问题数学化就是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一般要经过问题分析、合理的简化假设、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和对模型解的分析、检验、修改与推广等环节。这里模型的假设很重要,有时也很复杂。管理会计课程中有许多数学模型,这些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上的,如存货控制的基本模型有“七大假设”,很多教材根本不提及,有的教材把确定性存货控制模型分解成若干种情况,直接给出结论。数学基础差的学生面对大量复杂的公式望而生畏,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也只是盲目套用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形成了基础课做题,专业课也套用公式做题的局面。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分析、强调这些假设非常重要,一是可以体验问题分析的过程,了解结论形成的前提条件,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二是通过对已有模型假设的分析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问题中,合理的假设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数学功底,比如能够捕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学符号的使用要简洁、通用等,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背景,如在存货管理中,要明确哪些是决策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哪些是可以不考虑的非相关成本,存储费用和进货费用包括哪些内容,等等。在建立模型时,如果考虑的假设过少,特别是遗漏关键性假设,就不能建立起高质量的模型,考虑的假设过多,往往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有时即使能转化成功,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难以求解的模型,从而使建模失败。所以模型假设可以直接影响所建模型的质量。
3.2 提高数学模型求解能力——加大Excel软件的使用力度
管理会计是以定量计算为主的学科,涉及大量的数学计算和数学模型,选择适当的计算工具或计算软件非常重要。与Matlab、Mathematics等专业数学软件相比,Excel是一款特别值得关注的软件。首先,操作简单。Excel软件汉化水平非常高,而Matlab、Mathematics等软件都是英文的;Matlab、Mathematics等软件需要记住一些命令和编程,而Excel软件以菜单操作为主,所见即所得,直观易操作。所以,Excel软件相比其他软件更容易挖掘其功能。其次,功能强大。Excel软件具有丰富的函数、强大的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和绘图等功能,所以特别适合于作为管理会计中的计算和模型求解工具。再次,转换成本低。Excel软件不需要专门购买和学习。目前几乎每一台电脑都安装Excel软件,作为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对Excel软件都有一定的了解,而其他软件需要专门购买和从头学起。
3.3 模型结论实践化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能力
所谓模型结论的实践化能力就是将数学模型求解得出的结论,经过整理和组织,再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它是一种解决问题能力的延伸,强调“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的能力,是数学建模的高要求,这也符合高职教育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如在本量利模型中得出的结论都是基于单位变动成本和产品单价与产量或销量保持线性关系、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稳定等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假设与某些企业的实际情况接近,但与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这时就要修正假设,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得出恰当的结论。管理实践中有时为了获得满意的数学模型,常常需要经历几次建模过程,包括由简到繁,也包括由繁到简,这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规律。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不要搞“唯一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于学文,高淑娥. 财务管理中的数学思想[J]. 会计之友,2011(9).
[2] 李大潜.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数学类主干课程[J]. 中国大学数学教育,2006(1).
[3] 于学文. 基于Excel的数学模型求解[J]. 信息技术,2011(7).
[4] 谢亮,等. 数学建模的专业教学实践与认识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5] 乐艳芬. 管理会计[M]. 第3版.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6] 吴大军. 管理会计[M]. 第2版.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