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办法

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办法

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市场经济越发展,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信用就越重要。开展诚信企业建设,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诚信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县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诚信企业建设活动,诚信企业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重视,企业诚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信用缺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创建诚信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开展企业诚信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形成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无信为忧的社会氛围,对于降低企业经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投资者信心,对于扩大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诚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见。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制度先行,统一规范;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以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为总目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企业资信等级评价为突破口,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为纽带,以金融带动、政府推动、企业参与、部门协作的方式,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企业信用水平,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力争用3-4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和披露应用系统和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企业资信等级评价体系、信用政策体系、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和企业失信惩戒机制,促使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有效遏制企业失信行为,打造企业诚信品牌,树立信用企业良好形象,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社会环境,为建设诚信提供良好的信用保障。

三、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

一)建立诚信企业建设工作机制

1成立县诚信企业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诚信企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整体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研究制订诚信企业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诚信企业建设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

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披露应用系统和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

1研究制订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办法和标准,统一信用信息分类及编码、信用信息征集格式和信用报告规范文本,并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自动进行管理。

2建立信用信息数据交互平台,初步实现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交换和共享。

3建立依法安全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机制。

三)建立完善信用政策支撑体系

1研究制定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披露和使用行为。

2根据部门管理权限,研究制定相关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和优惠政策,对达到一定信用等级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3研究制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及管理办法,按照评定等级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

4研究制定企业成长计划,对符合标准的信用状况良好的成长型企业给予各项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诚信经营。

5研究制定加强信用服务行业监督管理办法,确定行业准入制度,规范中介组织的信用行为。

四)建立企业资信等级评价体系

1培育现代信用服务市场,大力发展以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商账催收等为主的信用服务业。

2组建或引进1-2户有较强实力和公信力的评价中介机构开展企业资信等级评价业务。

3开展企业资信等级评价试点工作。

五)建立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1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在市场监管、政府采购、税费缴纳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和社会服务机构可在授信额度、付款方式及有关社会服务方面给予优惠。

2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于有失信行为的企业,通过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市场性惩戒以及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形成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信用联防机制,使诚实守信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和社会规范。

3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对于信用记录出现瑕疵的企业,允许其在有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帮助下,主动采取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恢复企业信用或个人信用,通过考核和评价后,获准提前解除失信行为公示和市场禁入等限制。

六)培育信用产品市场需求体系

有关部门要率先在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投资补助或贴息项目的选择等事项办理中使用信用产品(包括个人信用报告、企业信用状况及信用等级等)登记注册、行政事务审批、日常监管、资质认定管理及周期性检验和评级评优等工作中逐步推广使用信用产品。

四、实施步骤和任务分工

一)实施步骤。诚信企业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1初步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诚信企业建设工作机制,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体制,研究拟定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的政策性文件和管理办法,引入或组建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开展企业资信评级试点工作,试行电子数据系统自动规范诚信等级管理及。

2扩大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逐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信用信息数据交互平台,初步实现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交换和共享;扩大企业资信等级评级范围;经济生活各领域逐步应用评级报告等信用产品,积极培育信用产品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现代信用服务业;初步建立信用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3巩固完善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政策,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加工、整理、使用、披露系统和技术支撑体系;全面开展企业资信等级评级工作,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信用产品得到充分应用,形成“守信收益、失信受损”良好氛围,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任务分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诚信企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对开展诚信企业建设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成立县诚信企业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经贸局、人行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工商、税务、质监、劳动、中小局及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诚信企业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经贸局和人行共同负责诚信企业建设具体工作。

二)精心组织。由县经贸局、人行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将企业诚信状况作为是否纳入中小成长计划的首要条件,对进入成长计划的中小企业优先提供信用授信、贷款、支付结算、评级、财务管理等一揽子优惠服务。要积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纳入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和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

三)强化协作。各部门要分工协作,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管理机构落实,工作方案落实,加快推进全县诚信企业建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要制定政策措施,推广使用信用产品。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要在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日常监督、资质管理、评级评优等方面逐步对信用报告的使用做出必要的规定。金融和商业机构在与企业或个人发生信用交易业务时,要按照授权和规范流程查询当事人的信用报告或要求当事人提供信用报告。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大宗交易、签订经济合同、进行合资合作等商业活动中,提倡企业和个人主动提供信用报告,授权他人查询自身的信用报告。

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一)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重合同守信用情况。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依法签订合同并履约。

(二)企业统计数据上报情况。企业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统计的法律法规,真实准确地向统计部门上报统计报表。

(三)企业依法建帐并进行会计核算情况。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无帐外帐,会计帐目无弄虚作假情况。

(四)企业按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按期如数偿还银行贷款,支付贷款利息情况。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有较好的信用。

(五)企业应收应付帐款情况。在客户中有良好的信誉。

(六)企业质量管理情况。能够按标准组织生产,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和优良的社会服务。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行为。

(七)企业安全生产及有关规章制度建设情况。企业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搞好安全生产投入,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八)企业环境保护情况。企业环保手续齐全,规章制度健全,无环境违法和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对“三废”的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九)企业依法纳税情况。企业必须依照法津、行政法规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并及时足额缴纳或者解缴税款。无拖欠税款和涉税违法行为。

(十)企业法制教育、依法治企的情况。企业学法制度健全,依法建立企业章程,实施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管理。

(十一)企业被诉情况。企业应无因拖欠货款、产品质量等问题而被情况。

(十二)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诚信情况。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廉洁高效,整体形象良好。企业法定代表人诚信守法,以身作则,从严治企,有良好的个人信用。

二、等级划分

本方案所称信用等级评定,是指根据企业信贷、依法纳税、财会制度建设及履行合同等情况,并参考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社会诚信状况,按照规定的评定内容、标准和程序,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审并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并对优秀信用等级,根据分值分别授予一至三星级信用企业称号。

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审确定,按照评分标准,采取百分制方法进行,具体评定标准为:综合评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的为优秀;综合评分在76分至85分的为良好;综合评分在60分至75分的为一般。

对获得优秀信用等级的企业,根据分值分别授予一至三星级信用企业称号。其中:对95分(含95分)以上的企业,授予三星级信用企业称号;90分(含90分)至95分的为二星级信用企业称号;85分(含85分)至90分的为一星级信用企业称号。

企业如有不按期偿还贷款本息不良信用记录的,有偷、逃、骗、抗税行为或违反发票管理规定行为且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的,有违反《会计法》行为且受到财政机关行政处罚的,取消获得授星资格。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有恶意逃、废、拖欠金融机构贷款行为的,发生违反法律法规事件,至申请提交之日仍未处结的,有偷、逃、骗、抗税行为且已构成犯罪嫌疑的,其信用等级评定申请不予受理。

三、评定程序

(一)由企业填写《县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申报表》,报各归口单位,由归口单位报县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应提供详实的本企业各项报表资料。

(二)县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企业提出信用等级自评意见后,召集与企业诚信事宜有关的部门和金融机构,分别做出评价。

(三)县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企业做出的评价后,根据企业综合得分的多少初步拟定出优秀、良好、一般各类信用等级的企业名单,提交县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审议,拟定出优秀、良好、一般信用等级企业名单。

(四)县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对拟定出的优秀类信用等级企业通过县内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并公布举报电话,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被公示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公示过程中,社会举报存在问题,并经查证属实的,取消其优秀信用等级参评资格。

(五)拟定的优秀信用等级企业经公示无问题的,由企业县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正式确定为优秀信用等级企业,授予一至三星级信用企业称号,颁发信用等级牌匾证书,并给予表彰,在县各大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

四、评定管理

(一)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先从规模以上企业开始,以后逐步扩大到其它企业,按年度进行。

(二)“信用企业”荣誉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县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对申请信用等级评定的企业的所有原始材料进行归档保存,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并定期与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的间接信用和其他社会诚信等方面的情况,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实行跟踪监督,根据认定条件实行动态管理。

五、结果运用

对优秀信用企业,银企协会优先将其向金融机构推介;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将其列入重点扶持对象;担保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供担保服务。

六、评分标准

(一)、在银行方面信誉状况(25分)

1、贷款质量(10分)

该企业申请信用等级评定日无次级、可疑、损失贷款得10分;无可疑、损失贷款得8分;有可疑、损失贷款之一者得0分。

2、贷款付息情况(5分)

按月计息,无欠息得5分;有超时违约行为但无欠息得3分。有超时违约行为且欠息得0分。

3、存、贷比(5分)

≥10%得5分;5%—9%得2.5分;<5%得0分。

4、银企配合情况(5分)

企业遵守人民银行相关的账户管理规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银企配合好的得5分;银企配合一般得2分;有违反央行上述规定,限期未改正的,该项得0分。

(二)在其他方面信誉状况(12分)

1、申请评级的企业注册资本真实、经营守规合法,无合同欺诈、制假售劣等行为得4分。

2、企业无欠、逃、偷、漏税等行为得4分。

3、企业无败诉、诉讼赔偿、或有负债等情况得4分。

(三)企业管理水平(25分)

1、管理者素质(8分)

企业是否有恶意逃废银行债行为;是否曾是破产企业法人代表;企业管理者的专业学历、荣誉情况、开拓精神等。

如果企业有恶意逃废债行为或曾为破产企业法人代表的,该项不得分;素质高得8分;较高得5分;一般得3分。

2、组织制度(5分)

申请评级的企业产权关系,法人制度是否明晰;组织机构是否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企业产权关系,法人制度明晰;组织机构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得5分;一般得3分;差得0分。

3、财务管理(5分)

财务制度健全,年度财务会计报表真实可信。情况较好得5分;一般得3分;差得0分。

4、生产管理(5分)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产品质量管理、销售管理、降污降噪管理等方面。管理状况好得5分;较好得3分;差得0分。

5、员工素质(2分)

企业员工的专业化程度、培训情况、队伍稳定性等方面。素质高得2分;一般得1分;低得0分。

(四)企业经营状况(23分)

1、主要财务指标(5分)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主要财务指标良好得5分;一般得2.5分;较差得0分。

2、应收账款质量(4分)

超过一年应收账款账龄占总额的比重。≤10%得5分;11%—20%得2.5分;21%—50%得1.5分;>50%得0分。

3、存货质量(8分)

企业存货(在产品、在制品、原材料、商品)结构的合理程度:存货结构合理得4分;一般得2分;不合理得0分。

4、客户群的优良稳定性(6分)

保持业务关系超过2年的,客户的销售额占被评级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60%得4分;59%—30%得2分;<30%得0分。

(五)市场竞争和发展前景(15分)

1、产业政策情况(4分)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政府鼓励和扶持发展的行业或企业得4分;否则得0分。

2、设备、技术及品牌(4分)

企业技术、设备等较先进;有自主的商标品牌;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食品认证或获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等得4分;一般水平得2分;较差得0分。

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一、政府宏观指导、协调推动

《纲要》确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政府推动,社会共建。政府负责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健全法规和标准,培育和监管信用服务市场。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随着党的十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开。建成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开通了“信用中国”网站;推动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将大力推进政务、个人、电子商务三个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改革等。社会信用体系全覆盖的格局已经形成,重视信用、运用信用将给每位公民和每个主体带来机遇;同时也必将引导每位公民和每个主体树立信用思维、研究信用和运用信用,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

二、商会协会行业组织实施信用建设、规范市场

自2005年全国整规办、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整规办发〔2005〕29号)以来,目前已批准100多家国家一级行业商会协会参与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评价企业达数万家。行业商会协会作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自律组织,在商务部、国资委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建设是履行自身职责的客观需要,应根据招投标行业的独特性来设计建立符合本行业发展的评价认证体系。通过组织会员企业参与行业信用评价,有利于加强行业管理,增强行业诚信意识,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维护行业利益和促进行业发展。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在行业信用评价建设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多次组织专家论证研究,引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招标投标行业特点,制定招标投标信用评价实施方案、指标标准和管理办法,保证信用评价指标标准科学、客观、合理等,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2016年10月,中招协率先在指标机构会员企业中试行开展信用评价。首批信用评价工作得到了4百多家机构会员的积极相应。经过组织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参评企业进行评价,经过初步确定信用等级,复核、公示公告等,最终418家参评企业获得信用等级。行业协会、商会配合行业管理部门通过建立行业信用记录、共建共享信用信息、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实施联合奖惩等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来。招标机构应正确运用和发挥信用体系运行的奖惩机制作用,促进招标投标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三、第三方机构专业、客观、科学的信用评价

确定信用评价相关指标。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应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价的中介服务机构或组织,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信用评级服务程序,对企业的规模和经验、人员状况等基本素质,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履约状况、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以国际通用符号标明信用等级向社会公示。在评价指标下还设置细化的、条目性的评价指标,丰富指标的评价维度,保障综合指标显示结果的可靠性、可信度。出具《企业信用评价报告》包括企业信用状况综合分析、信用管理量化指标分析、企业债权、债务、履约状况和合同管理水平、公共记录状况等内容。《企业信用评价报告》为社会各界提供科学、公正、及时的信息和商务合作决策参考,有助于在商务活动中防范合作风险,同时也是企业在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申请资质中有效的信用证明。信用评价体系评级实行动态化管理,受评企业定期接受审核,并对照评价体系规范标准持续改进,不符合或体系建设不到位,应取消信用认证或降级。

四、提高招投标信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信用管理电子化推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和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推进,以及《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招投标活动组织模式逐步走向全流程电子化,行政监管方式的转变也将通过监督平台实现,这就为将来的信用信息采集,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和技术保障。搭建招标投标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管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工具,逐步建立信息搜集、统计、、共享等招标投标信用信息数据库,是保障招投标机构信用体系长效化、高效化工作的基础;最终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归档、查询、反馈等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使信息征集规范、评价依据充分、等级标准科学、资料信息完整;信用查询畅通,质疑反馈及时,促使招投标市场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建构以信用服务为主体和市场运行为基础的信用服务信息系统。加强信用管理、信用监督招投标机构信用管理平台的搭建,通过多个端口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全面的招投标机构信用信息查询、调取服务,帮助招投标利益相关方和政府监管部门从中及时获取所需信用信息,做出科学决策,也倒逼招投标机构改进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

五、信用评价体系会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松香厂改制重建的第一笔资金是信用社支持的”。对此,厂长吴启贤一直记忆忧新并充满感激,镇沅松香厂在最急需、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信用社28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

如今6年过去了,镇沅松香厂每年在急需周转资金时都会得到信用社大力支持。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10次,金额近2亿元,为该厂改进生产设备、购进原材料、扩大再生产、经营模式转型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使其发展成聚酒店业、水电业、木材加工与经济林木种植为一体,充满强劲生命力的私营企业,为近两百多个下岗分流人员提供了再就业机会,成为镇沅县的纳税大户。

镇沅松香厂仅是农信社扶持的小微企业受益者之一。多年来,全省农信联社采取多种信贷措施,使众多因“缺钱”而在困境中徘徊的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度过了“严寒酷暑”期。截至5月底,全省农信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686.16亿元,比年初净增62.1亿元,支持小微企业8303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量居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成为小微企业成长的坚强金融后盾。

全省农信社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事关就业、民生、稳定大局,对于促就业、扩内需、稳增长、保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联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下发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小企业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修订下发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用贷款管理办法》、《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联保贷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小企业贷款的规范性、行业投向指导性文件。

与此同时,省农信社还推出了小企业保证担保贷款、小企业信用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新型信贷产品,积极推进小微企业的评级授信工作,简化贷款流程,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审批效率。省联社积极引入123家管理规范、业绩优良的担保机构,建立担保公司备选库的银保合作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还推出了仓储、林权、收费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以及应收账款、股权、仓单等权利质押贷款。各县联社(农合行)先后成立了企业法人客户部,专门从事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了小微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用;企业信用档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05-03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国无信不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生活的人生信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企业进行正常商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企业信用档案是其在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经济通行证”。

信用档案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档案形式,它是当前档案界和经济界研究的新问题,是整个社会所关注的新话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对企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研究企业信用档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用档案与企业信用档案

1.信用档案的种类。信用档案种类划分是我们有效地认识和管理它的重要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或学术研究中,可以根据需要对信用档案进行相应的种类划分。

按照信用档案的内容属性划分,可以把信用档案划分为政治信用档案、经济信用档案、法律信用档案、道德信用档案等。

按照信用主体划分,可以把信用档案划分为国家信用档案、企业或组织信用档案、个人信用档案等。

按照信用档案的内容构成划分,可以把信用档案划分为综合性信用档案和单一性信用档案。

按照信用档案的价值划分,可以将信用档案划分为具有广泛社会利用价值的信用档案和具有一定局部利用价值的信用档案。

按照信用档案的信息记录方式划分,可以将信用档案划分为文字的、图形的、音频的、视频的、电子的等类型。

按照信用档案的载体划分,可以将信用档案划分为纸质的、胶片的、磁质的或光磁介质的等类型。

2.企业信用档案。企业信用档案是指和企业及其法人的基本情况、企业的信用状况相关的文件资料的总和,集中体现出企业在市场行为过程中的可信度、公信度和诚实信用的综合竞争力,是证实企业是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或有无违法违约、欺诈、拖欠及逃避债务等行为的重要凭证和依据。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信用档案是信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信用档案有其特定的内容。从形成渠道看,可分为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直接信息是指企业自身活动中形成的信用资料,如企业基本情况、资产状况、借还贷记录、纳税记录、会计报表等;间接信息是与企业相关的单位形成的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资料,如工商、税务、金融、质量认证等部门关于企业经营、纳税、贷款产品质量等记录以及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评价。从信用档案的具体内容来看,企业信用可分为四部分,即企业身份信用部分、企业经济信用部分、企业质量信用部分和其他配套材料部分[1]。

企业身份信用。企业身份信用即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的历史沿革、性质、人员、资产等方面的信息,是企业信用档案中的首要部分,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度。

企业经济信用。这是企业资产及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纳税、借还贷、财务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资料,可以概括为经营信用、资金信用,纳税信用三个方面。经营信用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式、范围、履行合同情况等信息。资金信用包括企业的各项资金使用情况、财务会计信息、贷款还贷记录等。纳税信用就是企业纳税情况的记录。

企业质量信用。质量信用包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及接受监督、检查的有关资料。对生产性企业而言,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对服务性企业而言,服务的优劣是判断其信誉的标准。

其他配套材料。企业信用体系包括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监督等一整套机构的建设,有了这些机构,信用档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通过评估机构的评估,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接受查询并向社会提供企业的信用信息。信用担保机构是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对其信用予以担保。信用监督机构则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对其信用行为进行监督,当企业出现失信行为时,监督机构有权向社会披露,以提高企业的信用成本。信用评估、担保、监督等机构的运行,依赖于企业信用档案的完整齐全,而这些机构形成的材料,又是对企业信用档案的补充。因此,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不仅需要企业和银行、税务、质量监督、司法等部门共同协作,还需要包括上述配套机构形成的相关材料[1]。

二、建设企业信用档案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企业和个人都有信用记录。企业信用记录在企业的贷款、经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信用效益日益显现。失信对地方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危害有目共睹。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因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 000亿元[2]。因而尽快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完整、齐全、真实的企业经济行为基础,也是判断和评价企业信用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信用评价、信用监督、信用约束、信用担保等配套体系的建立,都要依托最基本的信用档案。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信用体系的需要。信用问题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道德层面的一种操守,表现为公众对社会规则或人群之间约定规则的自觉遵循,体现了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水准。信用档案侧重于与诚信有关的道德行为记录,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经济细胞,抓住了企业的信用问题,也就抓住了社会信用问题的主要环节。

3.企业信用管理的必备条件。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信用,而信用体系的基础是对所有经济行为主体的信用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每一个企业,只有存在利益来源,它才有可能去获取这种利益。但这种利益来源的获取往往需要与一些企业或组织相互合作,而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如果没有诚信基础,合作就很难进行下去。所以,企业的信用管理在信用大环境下对企业至关重要[3]。

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一般是通过信用记录建立起来的,企业的经济行为,其信用情况全部应当记录在案。没有信用记录,就无法判别信用的好坏。为了建立成套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就必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记录,企业信用档案是企业信用最直接的证明,有了它不但可以依法规范企业的行为,同时也使信用企业赢得其应有的经济利润。

三、中国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的现状

1.中国企业信用档案的现状。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机制尚不够完善。市场信用交易不够畅通,企业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够自觉,相关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也不够健全,信用资源的存在和有效利用容易被忽视,信用档案管理基本上处于松散、无意识状态。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企业信用档案建设还有待于开发和规定。据笔者所知,上海市于2004年3月2日出台了《上海市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这算是一部比较详尽的企业信用档案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文件。同时,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初步建立了信用档案。全国范围内建立信用档案的企业寥若晨星。中国在WTO环境之下,建设企业信用档案已迫在眉睫[4]。

2.内外有别呼唤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据调查中国只有10%左右的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而这10%中又有93%是三资企业[5]。中国贸促会经济信息部贾槐副处长告诉媒体,尽管信用问题在国内市场相对明显,但中国企业的对外支付信用度还是较高的,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经济活动或履行国际协议中,不讲诚信失去下一次合作机会,我们的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诚信。而国内,企业信用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比比皆是,同样的行为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种国内外的“反差”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国内也有企业视诚信为生命,安博尔力创信用服务业第一品牌,如果中国企业在对内对外交易中存在诚信区别,正说明了诚信机制和法制对企业的约束作用。

3.成中国企业信用档案现状的原因。目前对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不重视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企业信用问题。

历史原因。中国进行市场经济的探索刚刚三十年时间。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已经建立了几百年,发达国家企业信用情况同样经历了一个由混乱到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国企业的信用问题是历史问题,相比以前已有较大进步。

现实原因。社会失信惩戒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依赖制度,依赖于一整套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企业失信付出的代价,应该远远高于短期小小的利益。中国市场经济历史比较短,传统的产品交易,大多是发生在熟人之间,交易的信用也是靠相互熟悉来保证,建立整个社会相互信任的信用体系,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个新课题。毫无疑问,诚信问题反映出了企业管理和监控的制度存在缺陷,也反映出中国企业文化还不够成熟。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重视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信用档案的建设也相应得不到重视[5]。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明白市场经济建立在诚信基础上,有一套成熟的理念和做法,社会信用体系非常发达,游戏规则很明确。有些我们可以作为借鉴,比如有专门的企业信用评级,投资者和消费者可以根据信用评级对企业判断。但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如此短的时间内,要达到西方国家的信用企业档案的建设水平,还不太现实,只能逐渐改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随着中国与国际经济的接轨,企业信用档案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中国诚信企业网”上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第一时间为各主体提供企业信用档案查询信息,使大部分企业得到了受益,小部分不诚信企业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惩罚。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条例。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企业信用档案工作出现了积极发展的局面:不少地方相继出台了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新举措。较早的典型是:福建省通过“福建之窗”组织建设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形成福建政治、新闻、咨询的网络上的集合地,让全省相关企事业单位都能够共享这一信息传播平台。近几年,类似通过网络构建企业信用档案系统的举措也在全国陆续推出。

四、中国企业信用档案发展策略

1.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经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管理模式中,企业信用是最重要的环节,企业间经济行为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保障。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总额的80%以上[2]。美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企业,设立专门的机构作为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完备的信用档案。因而达到了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的目的。当然,他们也有“次贷危机”而引起的失败教训。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应当作为我们建设企业信用制度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借鉴。

2.建立社会信用意识和企业信用制度。建立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是打击不守信行为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信用作为商品已成为个人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企业应以拥有较高信用等级为荣,信用等级较低或不讲信用的公司应在市场经济中被淘汰出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信用档案就会受到重视从而真正发挥其作用。

目前,中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不可单纯地建立在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上,更紧要的是要建立对市场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管理的整套法律、制度和有效信用市场形式,以制度信用建设引导道德信用的形成,将制度设计基础和依据的法律规范作为制度信用建设的先决条件。社会信用制度通常包括企业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而企业信用制度是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核心[2]。而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等为主要环节,服务于企业活动的信用制度,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创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也是企业建立完备信用档案的基本保障和依据。

3.强化法制建设,规范市场信用秩序。培育良好市场信用体系的核心是要建立使守信者得利,失信者受罚的制约机制,确保契约主体权利不受侵害。而目前在中国,地方或行业对所直属企业庇护和支持,造成许多企业违约行为得不到有效制裁。所以为了维护信用企业的利益,必须坚决切断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及其他信用主体的违约成本,使中国市场信用体系的发展真正步入法制化,才能为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创造好环境。

但从目前实际来看,由于企业信用档案是在近些年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兴产物,所以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迄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关于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法规,还没有形成企业信用档案构建体系。只是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管理办法。如上海、深圳、北京等。

4.制定相应措施,提高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水平。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后就要依照法律的各项规定合理公开。“当前信用档案的利用过程中公众最主要的疑问聚集在信用档案利用是否会侵犯“隐私权”。企业信用档案中披露的信息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收入信息和名誉内容,记录企业的优良行为和不良行为,而这些信息通常被人们视为隐私不愿意公开(尤其是不良记录方面),故我们有必要弄清楚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合理披露企业信用档案。”

本着建设“诚信企业”要求,以档案为依托,结合企业信用文件材料形成和管理、使用特点,应当尽快制定地方性《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应明确信用档案管理基本归档范围和管理方式,把企业信用档案作为一个一级类目,再根据形成资料的来源划分二级类目[6],在保管方式上最好采用以件为单位装盒保管,以便随时增加或减少有关信息。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还必须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因为企业信用档案也有一定的连贯性、系统性,人为地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准确和安全,更不利于信用档案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这样就避免了因内容材料残缺而造成的信用档案记录不完整。在积累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后再出台全国性法规或办法。

企业信用档案是档案界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现阶段有关信用档案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出台和完善,作为档案部门的同志,有义务帮助大家提高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建档指导工作,帮助专兼职档案员尽快掌握开展这项工作的方法,或者采取集中培训的办法,从业务上加强指导,明确信用档案的内容、范围,逐步实现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正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