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将制度、技术以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也是预防手术室危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加强对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级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等,创设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1.1整体性原则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集中场所,每日进出患者流量较大,工作人员数量与类别较多,比如麻醉医师、护士、外科医师以及医疗辅助人员等等[1]。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手术患者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性目标,将术前访视、防护、用药核查等等内容均纳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通过各个单因素的分析,各因素的联合作用分析等,构建完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综合效果。

1.2分级性原则

基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空间范畴等,可以针对于手术室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罗列相关风险因素[2]。同时,还需要在手术中明确清点各类手术应用器材、药品数量等等,关注患者安全。在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常规内容基础上,还需要基于分级性原则,罗列相关的等级结构,将所涉及的各项护理安全内容融入到安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相互关系等等。1.3动态性原则手术护理干预中,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间段以及外部环境等,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3]。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结合手术护理的特殊需求,动态调整相关结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方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2.1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分级性原则,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进行充分规划与设计[4]。同时,还需要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要求等,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使各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降低各类手术室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全面的规划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级目标,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即为标准的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比如感染风险控制,则可以细致划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相关的子文件体系。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方式,将各类可能会出现的患者安全隐患纳入到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2.2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特点,有助于规避各类风险,提升整体管理的效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将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融入管理活动中,基于循证医学的方式,设计手术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类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比如可以构建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表等相关内容,构建手术室风险事件分析与完全制度,借助风险评估的方式,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构建安全预防评估体系。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反馈、工作反思的重要价值,分析问题,并且寻求新的解决对策,保证体系、制度的不断改进,力求为患者带来全新的临床护理体验,增强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3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手术室日常进出人员数量比较多,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手术室护理中各项器材的管理效果、药品的管理效果等等,均会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优化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并且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精神。各项工作分配到人的方式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提升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降低各类手术室风险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排班方式。传统的排班方式多是根据日常手术需求,手术当日下午与晚上安排接班,护士长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在手术患者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还需要被动加班,不但影响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且由于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失误发生率显著增加,护理配合连续性较差。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以专科分组,明确时间节点,基于各手术专业,将护理人员分为各个专科护理小组,明确各个手术时间,并且使护理人员清晰自己的手术室配合任务[6]。护士长需要明确安排手术室各个时间段,具体内容可以由各个专科护士组长进行安排。上、下午班自由掌握,原则是保证手术配合直至结束。交班的时间节点原则是用于连台手术。分组固定手术间,有助于手术室综合性管理,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工作下造成的各类不良问题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加专业性、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柯胜男 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01(21):10-13.

[2]刘梅芳,刘婕婷,潘丽莹,等.胸外科手术中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889-891.

[3]陈素兰,陈丽媛,李瑞刚,等.应用系统论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1,14(15):66-69.

[4]徐宏坤,周红霞,李华.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6,22(23):8-10.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防范措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29-02

1 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由于工作范围广、繁琐复杂、工作强度大、专业性强、技术难度高,且急诊手术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连续手术和经常加班会会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导致护理人员的流失率比较高。手术室对护理人员的条件要求也较高,经常更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必将影响到手术室的工作质量。

1.2 护理技术因素 目前各专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多,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技术要求日益增多,然而护理人员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更新的能力缺乏,没有创新的思维。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出现临时故障,电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3 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术中谈笑风生、打手机、讨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造成接错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体内遗留异物、病理标本遗失、患者摆放不当、患者坠床摔伤、手术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认真、均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而引起纠纷。

1.4 安全管理因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需求,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不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致患者摔伤、碰伤。违反物品和设备管理制度及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手术质量。

2 防范措施

2.1 手术人员的配置: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科学配制、相对固定。选择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最好是正式的在编护士,具备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吃苦耐劳、动作灵活、思维敏捷的合适人选。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手术护士,根据每日手术量及时调配人员,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忙闲不均、人力浪费现象,以老带新,有资历的护士要有责任带教新护士,做好传、帮、教的带教工作。

手术室存在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问题。为确保护理工作安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改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鼓励护士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关心、理解和尊重护士,减轻心理负担。同时,护士应多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学会自我减压,避免和改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以提高心理应对能力,从容面对压力,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2.2 加强业务学习 为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的要求,适应新医学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室护士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快速掌握新的精密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岗前,岗位培训,学习,强化和弥补专科业务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者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悟性与岗位要求,实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专科,将人员进行分组,定期轮换,每年必须派出技术骨干外出进行短期培训和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开展新项目必须要通过预先培训学习,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新项目顺利实施。

2.3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及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全面理解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加强护理文书的管理。手术室护理记录单是跟随病历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填写。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主动提供手术台上所需物品,使患者安全、手术者满意。培养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

2.4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手术室护士安全培训,树立护理安全意识,护士长每月组织科里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部下发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中明确规定,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对手术室的核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查对,对手术取下的病理标本、术中输血、用药等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及手术室应急预案。严格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使每一项制度执行到位,监管到位,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保证患者安全。

3 体会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手术室工作中存在各种不安全隐患,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 分析及找出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医护患三方面的利益和安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有自我保护意识,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手术室护理工作各项指标才会有明显改善, 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长庚医院;医院管理;医管分工合治;专科经营助理

一、长庚医院概况

台湾长庚医院台北分院于1974年破土动工,1976年12月1日正式开业,至今已近38年。如今长庚医院遍布于台湾各地,拥有台北长庚医院、林口长庚医院、基隆长庚医院、高雄长庚医院、嘉义长庚医院、桃园长庚医院、云林长庚医院7个院区,总病床数超过1万张,年门诊量820万人次,年手术量14万例。台湾长庚医院员工总数近2万人,其中主治医师占9%,住院医师占6%,护理人员占39%,医技人员占18%,行政管理人员占18%。大陆地区,厦门长庚医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正式开业。长庚医院已经超越台大、荣总两大公立医疗体系,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医学中心。长庚医院的业务范围已从医疗领域扩展到养生、居家护理和养老等健康领域,在桃园和嘉义设立两所护理之家、一个养生文化村,现已成为兼具医疗服务、教学、研究功能的综合性三甲级教学医院。

二、长庚医院管理启示

(一)管理制度化

大陆医院管理大多实行院长负责制,由于多数院长为医生出身,非管理学专业,虽具备较高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但在管理经验、能力,以及监督管理体系上较为欠缺,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长庚医院采用“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制度运行的平台是自动化的信息系统,系统运行以表单形式呈现。这既是台塑企业合理化管理经验的浓缩,也是长庚医院获取竞争优势的法宝。严密的管理制度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帮助医院识别、诊断。而管理制度能否设计好、执行好、监督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管理行为的推动。

(二)医管分工合治

长庚医院采取“医管分工合治”的组织结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提升医疗专业水平,专业管理幕僚负责经营管理和效率改进,在以这套组织结构为基础的运作模式下,长庚医院在经营管理上高度集权,在医疗专业上高度分权,两者共同追求医院合理化运营的新格局。行政幕僚人员施展合理化的拉力,通过标准化工作程序,使医院的组织结构趋于“机械化”形式。与此同时,医疗专业人员则施展专业化的拉力,以专精的力量,把组织结构拉向专业化形式,两种力量在协调中取得平衡。此种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了专业分工所形成的比较优势,既避免非专业人员管理医疗业务,又有专门管理人员从事合理化经营工作,极大提高了医院的营运效率。“专家治院”并不是指由医疗专业人员管理医院,而是指通过医疗专业人员自律等形式打造医院声誉,并通过医疗专业人员参与管理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医疗专业人员可以做学术性院长和科室主任,但医院经营管理却必须由职业经理人来担任。如美国,每家医院的管理者多数非医师出身,95%以上的院长毕业于公共卫生、经济或管理专业;英国,院长也基本上是管理、经济或法学专业毕业并通过培训的专职管理人员;法国法律规定,综合医院的院长必须经过卫生管理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医管分工合治”正是目前大陆医院所缺乏的管理方式,大陆医院管理需要更多地汲取相关管理理念,丰富国内医院的管理体系。

(三)专科经营助理制度

长庚医院实施分科经营,科是经营主体,医院则起管理、协调作用。从经营管理层面看,各医务专科被定位为利润中心,科主任主要担负经营管理专科的重大责任。从实践的视角观察,如果单纯依靠科主任去管理,因其是专业技术专家,不是经营管理专家,因此可能很难发挥利润中心的管理职能,也难以执行和推动由医院制定的各项政策。为充分发挥专业分工的比较优势,使医师在主导科室发展的同时,也能够集中精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学研究,同时也为加强对专科经营等事项的管控,减少管理层次,长庚医院实行直接由医院派驻经营管理人员负责各科室的专科经营管理,称之为“专科经营助理”。专科经营助理的职责主要是通过建立各医务专科的各种经营管理报表,掌握各项经营收入和费用支出数据,分析医疗服务项目经营的损益状况,探讨改善措施,循环比较,逐步改进专科的经营状况,直至“止于至善”。专科经营助理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在平衡“机构目标”与“科目标”下,协助专科主任规划推动各项医疗发展计划及管理事宜;协助医疗主管分担专科行政事务工作,使专科主任全力投入医疗专业,高效经营管理专科;作为院方与医务专科之间的沟通桥梁。大陆医院的现状为,临床专科的科主任既是科室的学术带头人,承担医疗、科研、教学等诸多临床工作,又要进行科室的日常管理、奖金分配、工作安排等行政工作,只能以有限的精力钻研临床工作,急需改善。

三、结束语

长庚医院在台湾地区无论是医疗水平、科研力量以及管理水平都位于前列,其发展环境与今天大陆医院所遇到的问题有极为相似的部分,因此,长庚医院的一些管理理念及制度非常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冬,黄德海.非营利性医院的企业式经营:向长庚医院学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王志华,黄德海,王冬,杜.管理型幕僚与医院精细化管理——以长庚医院为例[C].北京:清华医疗管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3]王瑞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台塑网科技公司为例[M].台北:台湾大学管理学院,2002.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问卷调查指导老师用自编的“眼科护士对核心能力培训中对降低眼科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问题知晓率调查表”对眼科护士于培训前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调查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原则。问卷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由我院自行设计,经相关专家审定内容效度合理,预实验表明信度可靠。调查表主要通过4项条目了解眼科护士对医院内感染知识知晓率、职业暴露知晓率、洗手执行率以及培训前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等内容进行调查。

课堂理论培训医院内质控小组成员及科室质控负责人员对眼科护士进行理论授课,每周1~2次课,每次30~60min。内容包括:①医院内感染管理的工作制度;②医院内感染的监测管理制度;③消毒隔离制度;④消毒药械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⑧病房管理制度;⑨治疗室的消毒隔离制度;⑩患者的管理制度;11灭菌器械的消毒管理;12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13手卫生知识培训等。

实训演练实训演练时指导老师对眼科护士采用示范操作,如洗手步骤、病房的空气培养方法、消毒液、手表面细菌培养方法、消毒液的配制方法、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方法一一示教。

培训后成绩考核指导老师每个月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培训再考核。

判定标准考核分两方面:①护士培训前后闭卷理论考核;②操作考核。成绩各占50%并存入档案,90分以上为优,70~89为良,60~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及格。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培训前后眼科护士对院内感染指标掌握情况及患者发生院感例数见表1。培训后,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和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洗手执行率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例数在培训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培训前后眼科护士对预防医院内感染知识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培训后眼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考核成绩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专科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54-01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护理质量,我院护理部围绕医院的总目标,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从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操作流程,科学合理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入手,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护理人员84人,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9岁。具有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8人,护师38人,护士26人。在2008年的年度护理质量工作检查中,技术操作合格率为89.88%,特一级护理合格率为91.42%,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2.84%,患者服务满意率为95.02%,急救物品完好率为95.45%。

2 管理措施

2.1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化管理

2.1.1 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根据新时期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医院护理管理的要求[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护理工作标准。其中包括护理工作制度24项,工作职责13项。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2.1.2 规范各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将常用的28项基础护理操作标准和各项专科技术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并根据护理人员的资质实施分层培训,护理部培训将采取阶段考核与年度考核、理论考核与技术操作相结合的多种考核形式,将每次考核成绩进行排榜,每年根据月考核的成绩进行综合评议,每年组织1次全体护理人员的综合绩效考评。

2.2 实施人性化管理,追求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 人性化管理是在严格管理下的人性化。强调人性化管理,就是提醒管理者,不仅仅要把人看成是工作的一部机器,更要重视人的心理需求,启发员工的工作创新思路,尊重每个员工的想法,让员工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潜能。工作中应重视科室护士长的作用,提高其管理能力,要让护士长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即是服务者”的思想,努力当好护士姐妹们的公仆,为护士的培训、晋升、展示各种才艺搭建资源平台。引导护士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冷静果断地处理各种问题,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引导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护理管理,让她们人人都有责任感,并有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自觉与医院、科室荣辱与共的好风尚。

2.3 加强细节管理,确保管理质量

细节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控制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环,同时也是质量管理最重要的环节[2],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交接班管理: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规范交接班流程,转科患者的交接和手术患者的交接。(2)查对制度的管理:应完善各种警示标识的规范与完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同时增加输液注射执行过程中的查对环节。(3)护理操作管理:应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并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实行沟通与告知,加强新毕业护士和实习护士的操作培训。

为此我们在各科室成立了质控小组,质控员对自己所负责管理的内容全程负责,质控小组每半月组织一次全面的质量检查。护理部成立了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文书质量组、等级护理质量组、病房管理质量组、特殊区域质量组,完善细化了护理质量考评细则,通过定期综合检查与不定期专项检查的方法,积极干预,重点加强剧毒、品环节的管理,对新人员、新仪器、新物品实施细节管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持续质量改进机制,对一些严重不合格项目,由质量管理委员会下发质量改进反馈单,及时反馈并指导改进及复查,加强监控,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3]。质量控制思路的前移以及追踪整改效果的验收,确实将差错降到了最低点,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 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模式改革后,护理质量与以前相比有显著性的提高。见表1。

4 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是衡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者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更是“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思想的具体体现[4]。由于管理不到位或管理制度不完善,每年都有关于护理缺陷或相关的医疗纠纷报道,从而引起社会对医疗工作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当前,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管理也日趋规范化[5]。我们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减少了3年来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通过统一规范临床护理服务路径,对传统的护理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塑造,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通过加强细节质量管理,使护理工作更加有预见性、连续性、环环相扣;通过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模式,在全科护士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对毕业3年以内的护士加大培训力度,完善考核方式,加大奖惩力度,提高了新毕业护士的整体素质;通过采取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实践证明,新的护理管理模式能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率,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宋瑰琦,秦玉霞,储爱琴,等.护理部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能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7-918.

[2] 龚智峰,谭敬礼.抓医疗质量环节管理,促进医疗规范化建设[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6):34-36.

[3] 李瑞兰,刘宜谦,潘宝石,等.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27-29.

[4] 郝红霞.加强医院门诊管理的作法与体会.[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6):59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