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合唱指挥;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5.1

合唱指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里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随着当代的音乐艺术日渐提升,合唱指挥人才所需要的专业要求也不断提高。现在的高校指挥合唱的教学也越来越难满足现在的音乐艺术的发展要求。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高校的合唱指挥教学需要正视其自身之不足,由于现代的高等教育的规律发展,需要迎合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积极的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满足现在音乐艺术的发展需求。

一、合唱指挥的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一个合唱团里,可以认为合唱指挥是它的灵魂所在,合唱指挥对音乐内容和音乐情感的表达到位与否,在合唱团中影响非常大。所以,合唱指挥的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前提下,合唱指挥教学需要符合时代要求,摒弃传统的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将教学模式改进、完善并创新,提升教学水平,全面的提高指挥合唱专业的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在以前的合唱指挥的教学里部分学生和教师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对合唱指挥的教学意义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只重视了指挥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合唱的作用。导致在合唱的指挥里学生不能够掌控合唱的全局。并且,教材方面,其中的经典案例比较少,高等学校的合唱指挥一般会缺少既可以体现合唱指挥的教学目标,又可以适应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有一定的普遍适应性的教材。而且,教材内容太多雷同,缺少新意,还有在基础上存在不全面、不合理的问题,这些将影响和妨碍对合唱指挥的教学进行改革。此外,教学模式落后也是合唱指挥的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中合唱指挥的教学改革的创新对策方法

(一)完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的方面,需要重视指挥和合唱的联系,并且,要把两者合二为一,在平常,指挥和合唱两者是分开的,并且学生和教师很容易在教学中,突出指挥是主体。这样很容易让合唱指挥的教学缺少整体性,因此,让学生的指挥实践的水平和能力不能有效提升。高校需要补充其教学内容,比如:指挥艺术的发展史和合唱艺术的发展史等。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到合唱和指挥的艺术,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这门艺术的发展规律。让学生了解体会合唱指挥的必要性在合唱指挥的教学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所以,需要把技能训练和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指挥和合唱的教学能同步进行,并且提高学生的合唱指挥的综合水平。

(二)完善教材内容

教材的选择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任务有很大的直接关系。教材的功能和内容需要有综合性和全面性。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指导理论思想,紧密结合实际的音乐教育情况,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基础性。科学、系统并且准确的把握理念知识。教材的曲目选择和内容编写,均需要遵循从浅至深的原则,并且突出音乐学科教育的特点。可以适当的增加流行元素让现代大学生更适应、更喜爱音乐,并且,需要积极的弘扬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合唱指挥教学中,教学需要突出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讨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合唱指]的教学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掌握合唱指挥的技能。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合唱指挥是比较特殊的学科艺术,它跟音乐欣赏有所不同,需要采取特别的音乐形象和思维方式丰富其音乐表现的手段,要学生有一定的亲身感受,还要学生可以把这种感受变成肢体上的指挥动作,进而比较完美的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合唱指挥的教学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采用教学模式多元化

现代的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为合唱指挥的教学改革带来了非常多样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可比拟的。高校的合唱指挥教学需要在继承优秀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典范代表,它的丰富性和直观性,可以给合成指挥教学引入全新的视听教学效果,多媒体可以有逼真、生动的教学情景,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网络环境中,合唱指挥的教学改革实现多元化模式。师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为教学提供信息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中合唱指挥的教学改革是比较复杂并且系统的一项工程,它的改革成效会直接当代音乐的基础教育的走向和发展。在合唱指挥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有积极创新的改革精神,系统条理的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里的不足之处,总结归纳经验,在改革中,不断地寻找有效实用的教学思路,实现高校的合唱指挥的教学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周颖,主编.改进合唱指挥教学策略之我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第2篇

师德修养

2005年9月—2006年7月期间,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目标,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以勤恳工作、踏实做人为准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名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教育教学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艺术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让学生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展。作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负责七学科每学期的两轮备课、两轮作业检查及两轮抽测等教导处常规工作以及校内的宣传、少儿艺校等工作。

工作实绩

获全国“希望星杯”书画印艺术竞赛委员会特等集体奖。

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举办“星星河”杯

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集体二等奖。

举行了“文明礼仪校园行”活动,(由我校和鼓楼区团委、开口ABC徐

州分校共同举办)西方专家对学生进行了互动式交流,学生对中西方文明礼仪有了初步了解。

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劳动技术大赛,学校精心准备选送5件陶

艺作品,三篇学生学习心得。送交教师课堂实录和教案各一份和全国陶艺教育“十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书。

寒假组织学生艺术三项作业,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热爱中国传统艺

术,开学后,经过认真评选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学校评奖,选出60名同学分获刺绣、剪纸、陶艺作品的金奖,并给予了表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和技能。

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通过验收。

我校开展了“传承与探究”为主题的技艺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五名青年教师上了音乐、美术、科学课。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培训部主任、特级教师高林生,徐州市美术教研员李亚伯,徐州市音乐教研员周玖玖,听课后与我校近20名技艺学科教师进行了研讨。

市妇联对我校家长学校进行了验收,受到好评。

在徐州市第三届综艺大赛中,我校获优秀集体奖,十余名教师获得优秀园丁奖。

徐州市装备站到我校验收标准化实验室,获得好评。

在全国第二届陶艺教育成果展中,我校两名教师获论文、案例三等奖,一名学生获得陶艺作品二等奖,五名学生获得三等奖。

负责组织了“让英语更精彩—民主路小学、民主国际学校苏教国际核心英语开学典礼”、民主路小学苏教英语家长开放日、苏教国际核心英语外教班汇报演出等活动。

组织我校学生参加了CCTV“希望星”杯英语口语大赛。我校师生积极参与,50余名学生进入了预决赛,九名学生进入决赛。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四名教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积极组织参加鼓楼区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市艺术展演,我校儿童画、陶艺、刺绣、科技制作等五十件作品在市展览馆参加了展出,合唱进入市级展演,七名教师获得区优秀辅导教师。

个人实绩:

*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

*全国“希望星”杯少年儿童书画大赛,获得一等艺术指导奖。

*第二届全国陶艺教育成果展组委会颁发案例三等奖。

*徐州市劳动技术学科优秀案例一等奖。

*市“彭城啤酒杯”综艺大赛优秀辅导教师。

*市“天山雪”杯靓丽青春2005东方青少年音乐舞蹈书画大赛优秀导师奖。

*鼓楼区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辅导教师。

出勤情况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第3篇

2013 ,我和亲爱的同事们一起幸福工作,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快乐学习,和敬爱的领导们一起并肩作战,共同为崭新而年轻的银河添砖加瓦,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记着,我是银河的老师

我始终觉得,对于教育,我充满着热情和激情,对于银河,我充满着无限的感情。我从2009年便来到这所学校,一直工作到现在,亲眼目睹了学校的变化和发展,从金山搬迁到这里,从只有10个班级发展到现在的33个班级,每一年的逐步扩大,每一年的不断增员,我的内心为此感到骄傲,我骄傲,我是一名银河人。对于学校的每项工作,我总能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因为我清醒地记着,我是银河的老师,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愿意为学校分忧解难,努力做好办公室主任、项目负责人的工作,也主动承担起学校教师诵读队和学生诵读队的工作,精心指导,认真对待,10月,和其他18位老师一起参加了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12月,在精心准备、组织和策划下,所拍摄的学生经典诵读录像,也获得了区二等奖,为学校增添了一份荣誉。

我记着,我是小班的班主任

2013年,我依然担任小班化班级的班主任,作为一个班主任,我的班级管理理念是快乐、自主、合作。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因此对于班级事务,我总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让他们全权管理班级基金,合理分配,合理购买。为了培养主人翁意识,锻炼胆量,我在班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如感恩系列、卫生教育等,既能丰富了学生的班级生活,又增强团队意识,更有效地促进班级的凝聚力,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为小班的班主任,我深知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为了激发他们的热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班规,尝试小组竞赛、评选“班级小标兵”、“最佳组长”、“最佳辩手”、“最佳课代表”等方式,加强学生彼此间的合作。事实证明,这样的措施是有效而积极的。我所带领的班级所呈现出的是蓬勃向上、努力进取的健康状态。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班级获得了可喜的集体荣誉,校班级文化建设二等奖;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二等奖;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五名;拔河比赛年级第三名。指导两名学生所写的读书征文,分别获得了萧山区二等奖和浙江省二等奖,而自己也被评为萧山区建设和谐社会读书教育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指导两名学生成功主持了萧山区第二届中小学合唱节小学组专场比赛,受到领导的好评。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它见证了小班化孩子那健康而快乐的生活面貌,这正是银河这所特殊的学校所给予他们的精神与养料。

我记着,我是年轻的教育者

2013年,是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一年。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者,我明白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专业素养,从而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为教学寻求新的道路。

这一年我继续担任中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反复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并形成活泼、开放、幽默的教学风格,学生喜欢我,喜欢听我的语文课。总能紧紧抓住每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欣然接受学校、教研组长委派的任务,认真上好各类教研课,在磨课中反复学习,逐步提高。正是因为有了实践的机会,我荣获“成功杯”区小学语文名优教师三项竞赛之课堂教学金奖,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还在萧山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代表学校作了关于“个案教育诊疗项目组”的工作汇报。

2013年,我不断地用手中的键盘,记录下自己的科研历程,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质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获区第二十二届中小学教学专题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撰写的特教案例《一个多动、孤僻症孩子的个案诊疗案例》获得萧山区特殊教育案例评比一等奖;所写的作文案例《我的成长故事》获得阳光杯四年级“我最满意的一次作文教学”实践案例评比三等奖。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学创新探索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1导入: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乐段:1234567

速度: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mf-mf-f-f-mf–mf-mf

情绪: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合唱教学优秀案例范文第5篇

“5·12特大地震”后第四天,首都师范大学迅速启动组建了全国第一支音乐治疗团队。该校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心理学专家周世斌教授带着四名硕博研究生,背负着全校师生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紧急赶赴灾区。他们来到遭受重创的北川中学,在帐篷里积极开展音乐心理救治,从此拉开首都师大援助北川中学的序幕。自2008年至2013年,经历五度寒暑春秋,全国各地所有援助物资已逐年消耗,而首都师大举音乐之力建构的心灵支撑,正在越来越显示出无可估限的巨大能量。

在“5·12特大地震五周年祭奠活动”之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刘培俊、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及中央音乐学院宋瑾、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四川音乐学院萧常纬、东北师范大学尹爱青等国内专家学者同当地中小学师生代表六百余人来到北川新县城。2013年5月13日、14日,首都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市教科所、北川中学联合主办的“为了孩子 为了梦想——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北川论坛,在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最美丽的北川中学举行。

老师老师 问家在何方

“音乐是人类丰富情感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当语言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时,可以借助和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周世斌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让音乐激发生命的动力》。他的讲述,清晰再现了五年前一支“音乐心理治疗志愿团队”从北京到北川最初的一幕幕情景:北川中学临时校舍有八十几顶帐篷,一千多名幸存学生全住在里面。高三还在坚持上课,而其余学生整日待在帐篷里,基本上无所事事,从早到晚睡觉、看书、发呆,深深沉浸于失去家园、亲友、同学的深重痛苦之中。青春期少男少女纤弱、敏感的心理已经出现程度不同的问题,焦躁不安、惶恐迷惘、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此时此刻,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开展心理抚慰具有相当的局限性。通过艺术沟通与抚慰心灵,有可能产生独特的效果,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现在应该而且必须开始发挥作用。”他们从心理危机最为严重的帐篷和年级入手开展工作。所谓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音乐心理治疗的理论从实践中来并运用于实践,谈何容易?面对一双双忧伤而漠然的眼睛,周世斌教授先说四川话、再唱羌族歌,一下拉近了北京教授和北川学生的距离。“你们还想听啥子嘛?”从冷淡、沉默到亲近、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说出心底的小小愿望:“《回家》!我们想听《回家》!”周教授理解孩子们此刻的心情,因为他们已经无家可归。

一位音乐心理治疗专家,是否应该且必须掌握“十八般武艺”?总之,2008年5月里那些日子,周世斌教授肯定使出了浑身解数。唱歌、跳舞,忧伤的萨克斯、幽怨的埙,北川的孩子围在北京的教授身边,一双双眼睛闪动着喜爱而崇拜的灵光。“我们用音乐陪伴着、抚慰着他们。”在音乐中,孩子们巨大的心理创伤,渐渐得到缓释、修复……终于,歌声、琴声、欢笑声,从阴暗的帐篷飞向晴朗的天空。这歌声、琴声、欢笑声,冲刷涤荡了孩子们的血泪,同时,净化过滤了志愿者的心灵。

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之前,国内的音乐心理治疗还处于比较边沿化的领域。首都师大率先将其大面积付诸实践。“每一个生命都有着顽强的疗伤与自救能力,而音乐的力量巨大得超乎人们想象。它常常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积极因素,从而获得一种强大的生命动力,这种力量能够帮助和陪伴人们,走出生命的低谷和创伤的阴霾。”五年前的悲剧,日月同哀;五年后的奇迹,天地动容。“音乐的魅力很大,音乐的力量更大。它将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有梦有爱,就有希望!有音乐有你们,世界就会更美好!”这是北川中学的孩子们留在周世斌教授及其团队成员T恤衫上的肺腑之言。

在这次“为了孩子 为了梦想—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北川论坛开幕式上,北川中学第一批接受音乐救治的幸存学生代表熊恬恬、刘敏登台亮相。五年前曾遭受严重心理和生理创伤的青春少女,如今一个主攻传媒、一个专修法律。两位即将走向社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表示,音乐给了她们走向新生和希望的原动力,音乐改变并必将伴随其人生。在刘敏上下舞台时,许多代表不约而同注意到她的步态异常。“下肢伤残截肢的学生是北川中学震后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遭受的心理创伤比其他学生更为严重。”在音乐心理治疗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首都师大针对肢残学生的特殊情况专门组建了一支“轮椅吉他队”,希望通过学习演奏吉他这一寄托,“将注意力集中到练习和交流中,逐渐树立起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心。学生们开始通过自弹自唱和集体弹唱,表达、抒发和交流情感,从中体验到进步的喜悦,不再痛苦和抱怨,心态逐渐恢复正常。”刘敏是“轮椅吉他队”首批学员,她的青春脸庞分明写着自信、坚毅和开朗。

刘培俊副司长认为,首都师大在北川中学的一系列做法,“这不仅是支援灾区的行动,不仅是协同推进音乐教育改革的案例,而且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范本。”

同学同学 看羊角花开

“怎么样都不会想到,竟然是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的强烈震撼,抖落掉历史的尘埃,将我们当年收集的这部分珍贵的羌族民歌资料呈现于世。”

开幕式上,张雪代表首都师大全体师生,向在基础音乐教育战线辛勤工作的一线音乐教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她的脸上永远透着温暖与慈爱的笑容,北川中学的孩子亲切地尊称她为“妈妈”。2008年9月1日,总理出席北川中学灾后第一个新学期开学典礼,张雪曾满怀深情地表达了首都师大与北川中学“风雨同舟、直至永远”的郑重承诺。

首都师大对北川中学的对口援助,并非“一时”和“一件事”,而是“一直”与“一群人”。整整五年,从感性冲动到理性自觉,从个体无意识到组织有思路,从短期工作到长期项目,从单一目标到复合成果,这个团队在不断扩大、充实,从音乐治疗切入,向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纵深开拓、发展。五年来,首师大音乐学院轮番派出师生团队到北川中学,一步一个脚印稳健扎实地开展音乐教改工作,截止2013年4月,总共派出师生37批次、约200余人次。

北川中学绝大部分学生是羌族的后代,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之前,羌族民歌在他们的记忆中已经变得非常淡薄。在帐篷里,周世斌教授为孩子们演唱的第一首歌,就是用羌族母语演唱的羌族民歌《阿斯那呀》。而这些痛失家园、亲人、同学的孩子,向北京来的音乐家提出的第一个请求,想听一曲《回家》……周世斌教授用一支破旧不堪的萨克斯为孩子们吹奏了《回家》,同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在唤起孩子们生活的勇气信心基础上,将他们尽早带回心灵的家园,否则就恐怕来不及了。我们从视频资料看到,2008年5月在帐篷里度日如年的北川中学幸存学生,他们流淌着羌族的血液,却看不出羌族的特征,清一色的牛仔裤、T恤衫。曾经作为羌族图腾标志在羌族传统衣冠服饰上盛开的羊角花,早已凋谢委顿。这些羌家儿女不会说羌族母语、不会唱羌族民歌。

“世界正在悄悄走向后西方化时代。”中央音乐学院宋瑾教授在本次论坛作专题演讲时明确指出,“从建筑、服装、发型、生活用品等的功能和感性样式上,可以明显看出西方化的迹象”;他认为,“只有传统语言是西方化之外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后堡垒,但是很快也要被西方文化攻破。”因此,首都师大在北川中学率先提出:“探索在本民族文化生态土壤上,以教育为平台,以音乐课堂为窗口,通过演唱和演奏本民族民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今天更显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通过合唱和器乐的常规教学,所有学生在音乐中享受参与和表现的乐趣,提高审美的素养和能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校本教材系列》之《羌族音乐文化》应运而生,该教材由“羌族民俗文化与音乐文化”、“乐理与视唱”、“音乐欣赏”、“音乐实践——合唱与演奏”四大部分组成。其中,视唱、合唱、器乐教学谱例大多选自曾经流传于羌族地区的传统民歌。这些民歌的收集整理并非震后一蹴而就,其珍贵之处在于,它们大多源于三十年前,周世斌大学时代跟随老师萧常纬深入羌族地区翻山越岭走村串寨的采风成果。萧常纬,参加本次北川论坛最“老资格”的民族音乐学专家,她当年带着学生去羌寨时已年近半百,如今将跨入耄耋之年。萧老师不无感慨:这个“云朵上”的民族,因为没有文字,历经社会变迁和自然灾害,文化口口相传最为关键的“人”,人在哪里?她最大的愿望是,这些在民族文化生态相对原生态时期“抢救”整理出来的宝贵资料,能够为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作用;愿漫山遍野的“羊角花”,从此在一代代羌族儿女心田,花开不败、芬芳留香。

开幕式当晚,北川中学举办羌族音乐专场演出。孩子们吹起羌笛、跳起莎朗,《咂酒歌》、《大麦歌》、《撕玉米歌》……这古朴的羌族民歌带着梦想和希望,感动全体代表,送上衷心的祝福与赞赏的掌声。

北川北川 听书声琅琅

“本成果在实践中形成了‘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引领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促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合作与创新双向轨道。”

从2012年开始,首都师大联袂绵阳师范学院和北川中学,形成首都高校、地方高校、普通中学联动协同、链环级进的办学模式。一条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教育对口衔接、高师音乐人才实践能力和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双向互动”、“民族文化传承”与“音乐教育改革”兼容并举的创新之路,正在从北川中学向更广的区域铺展、延伸。一步步实现“在操作中学习,在表现中体验,在实践中审美”的音乐教学创新理念,越来越清晰明确地成为了一个长期和常规的目标。

北川中学刘亚春校长在“特色增添活力 幸福成就梦想”讲话中说,“5·12特大地震”灾后五年来,社会各界更多关注的还是他们的困难和压力,“没有太多机会分享我们的进步与乐趣”。北川论坛以“为了孩子 为了梦想——音乐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传承”为主题,在西部地区的一所普通中学举办这种集理论性、学术性、现实性、应用性的论坛,其开拓启示意义不言而喻。北京的专家学者和绵阳的音乐教师,现场对话生动有趣。尹爱青教授就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现状、思考所做的专题演讲,引起了中小学音乐教师热烈的反响回应。他们积极活跃、争先恐后地提问。绵阳地区梓潼、江油等县市基层音乐教师,提出许多切中实际的问题:如何编选乡土音乐教材、如何掌握教学内容的成分比例、如何平衡个性化教学与标准化评估的关系尺度,等等。虽然,有一些情绪化的问题“剑走偏锋”,同本次论坛中心话题距离太远,但是,关于音乐教学课时被“侵占”,音乐教师队伍被“瓦解”,音乐教师待遇被“忽视”一类“诉苦”、“抱怨”甚至“发泄”,所有专家学者一律同等对待,洗耳恭听不厌其烦,心领神会开释化解。这些常年在基层一线辛勤耕耘的“园丁”,感觉无隔阂、无障碍,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宋瑾教授说,别空谈大套理论,最实际的问题:一堂音乐课,你(教师),是不是教得很开心、很愉悦?他(学生),是不是学得很开心、很愉悦?是,目的就达到了。这个观点正好对应刘亚春校长语重心长地强调,“教育原本是世上最幸福的事业。真正的教育需要和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