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典型案例

一、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通过计划和创意思考,在工业化和市场条件的限制下,提出具备合理功能与独特审美观的产品设计提案的能力[1]。因此,通过分析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的归纳如下。

一是通过学习用户消费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产品的用户需求,取得详实、准确的用户数据并进行分析,即让学生具有设计调研的能力;二是通过大量由浅入深的设计训练,使学生正确掌握形态构成方法,并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三是通过讲授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并选择典型产品作为学生设计实践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设计问题及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四是是引导学生开拓产品设计的视野,进行创新产品设计及未来提案设计的构思及实践,并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五是通过学习认识产品的系统化特征,将产品设计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通过典型案例的设计实践,了解影响产品系统设计目的、手段和思维方法的综合因素,从而获得驾驭产品系统设计的能力。

二、产品设计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具有创新性强、实践性强、交流性强和综合性强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产品设计教学更需要、也更适合采用具有启发性、互动性及以学生为主的人性化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2,3]。通过深入研究及教学实践,将产品设计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归纳为:整合设计观念、横向课程体系链与纵向课程体系链相结合、设计项目引入制、设计团队制、跨学科交流制等。

整合设计观念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认识和系统分析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去研究、分析和解决产品设计问题,同时树立学生对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的系统性认识,并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中。

横向课程体系链是运用全局观念,研究系列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不仅强调了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良好协同与衔接,而且可以避免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重复或漏洞。纵向课程体系链是教师安排多个设计主题,允许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择,并将横向课程体系链上不同课程的知识进行整合及灵活运用,以完成课程设计。

设计团队制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分析、研究并完成设计课题,创建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性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并组成设计团队,团队内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同时设计团队之间可以交流及竞争。

设计项目引入制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尽早接触设计实践项目,而这些项目往往与客户的需求直接挂钩。通过完成设计项目,学生可以了解市场对设计的真实需求,并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

跨学科交流制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设计视野,而且可以有效地整合学术资源。交流要打破学科、院系、甚至学校的界限,并鼓励与国外知名院校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跨学科交流制与产品设计课程具有的交叉性强特点相辅相成。

三、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企业“Design For Yourself”项目的用户研究与设计为例,进行基于研究性教学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该设计项目是某企业与全国开设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几十所高校合作开展的设计项目,总计有近2000名学生进行了参与。设计主题是为大学生群体设计笔记本电脑,项目名称也由此而来。该项目要求每3-6人组成一个设计团队,并以团队的形式参与设计。

该项目是设计项目引入制、横向课程体系链与纵向课程体系链相结合、设计团队制等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到产品设计课程的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其具体要求是依据某企业规定的时间节点,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调研、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筛选、设计方案深入等多个环节的产品设计工作,学校师生通过网络与某企业的相关设计部门进行设计交流。

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在“Design For Yourself”项目实施中的具体流程总结为:一是设计团队可以跨越班级、年级的界限,依据团队成员自身的特点自愿进行组合,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二是团队成员需要集思广益完成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设计合作能力。例如,低年级学生主要承担用户调研及用户研究等设计任务,并进行辅助方案设计,高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具体方案的定位、构思及设计,并进行完善的效果图表现。三是运用设计调研、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开发设计等横向课程体系链的知识体系及设计方法,系统地并层层递进性地完成设计任务。四是通过“Design For Yourself”项目企业团队组织的网络讲座和讲评平台,与企业及其他院校的师生及时交流设计调研与方案设计的相关信息,吸取企业丰富的设计经验,听取 企业及同行师生的设计建议,不仅有利于该项目的顺利完成,还让学生增长了设计见识。

参考文献:

[1]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第3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郭芳.工业设计专业研究性教学模式与实践方法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2,(3):94-95.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师;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

高师公共教育学是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然而,高师教育学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在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中的价值。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要求,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使教育学课堂教学更富有成效。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及特点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的中心词是“案例”。案例最早是用于法律、医学及工商管理学科等教学领域,其英文是case,张家军、靳玉乐认为,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郑金洲认为:“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即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一般来说,案例应具备几个基本要素: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典型的事件、完整的事件叙述、明确且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或方案。

案例教学到目前教育界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我国学者郑金洲在《案例教学指南》中的定义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杜萍认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黄卫国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征:

1、实践性

传统教育学教学往往采用抽象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学生的现实经验常被忽略,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的、来源于实践的真实的教育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建立在坚实的现实经验基础上,有助于改善学生以往缺乏教育实践的不足。

2、复杂性

教学案例呈现的情境是真实而复杂的,隐含着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此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要协调教学各要素,教学过程必然也是复杂的。

3、互动性

案例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互动,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多元性

教案教学的情境是多元的,着眼于丰富的现实世界和教育教学实践,有教育理论案例也有教育事实案例。其次,师生认识和解读案例的视角是多元的,每个参与者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都会从自身的视角审视案例。再次,同一个案例对问题及其解决的认识会不同,其结论也是多元的。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的学习中,需要调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经过整合内化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不去理,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教学状况,使学生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获得教育学理论知识。

(二)加强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不用真正深入实践就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教学实际问题,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生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另一方面在探索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教学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

(三)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呈现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境,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进行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时,也锻炼了学生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判断和识别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另外,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讨论和交流创设了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了团结协作精神。

(四)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性的素质,教师素质面临挑战,为了组织好教学,教师需要主动地学习,案例教学过程也是教师提升过程。

三、高师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选编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要使案例教学能顺利进行,首先要选编案例。案例素材是丰富多样的,既蕴藏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广泛存在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其他媒体上,教师要勤于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在积累中丰富和完善案例。

有了案例,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选编,在选编案例时要考虑三个方面:1、教学目标。例如教学目标以掌握基本原理为主,则应选择与所学理论有密切联系、隐含着所要学习的教育原理的理论型案例,案例要与所学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2、学生。根据学生的素质、特点等选用难易相当、繁简相宜的案例;3、选择来源于生活、能反映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案例。真实的案例才有说服力,才能在实践中经受检验,才能指导学生未来的教学实践。

(二)呈现案例

选编好案例还需考虑呈现方式,追求案例呈现的高效性。教学中,可先介绍相关的原理、概念等,通过介绍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进而转入案例发生的背景,再陈述或演示案例的具体内容,学生在将理论置于案例情节中加以理解,并在理论基础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一般而言,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录音录像展示法、真实情境表演法等。无论哪种方法务必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

(三)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案例呈现之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是案例教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中介环节。案例讨论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与处理案例中的问题,既使学生初步领会案例所包含的教育理论,又促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内化。

(四)教师指导,提升认识,加深理解

案例教学必须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形成的经验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育理论。这是案例教学的又一关键环节,否则案例教学的效果只停留在经验认识水平,既未实现教育学的教学目标,也达不到指导实践的最终目的。

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教师是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为了保证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有效进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五)总结评价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为导向 公关礼仪课 运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导向”这一概念已成为欧美职业教育中追求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代名词。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它提出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而个体行为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伦理道德反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这种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学生将来成为具有自我判断能力、懂行、负责及可持续学习本领的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从业者。这种指导思想恰好也是公关课教学所追求的境界。行为导向教学法使用了一整套既可以单项使用,又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几年来,根据自己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解和研究,在公关礼仪课的教学中,尝试使用了其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教学法,对于不同的内容和环节采取了一些新的探索。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应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培养学生正确地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从而迅速进入角色,并圆满完成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目的就是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乃至适应今后工作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结合其专业领域的角色扮演法,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领悟,更加扎实地掌握职业技能,今后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法的训练程序:

1.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置情境,认定或提出问题,使问题明确起来;解释问题,探讨争端;说明角色扮演经过。

2.挑选参演者:分析角色;挑选角色扮演者。

3.布置场景:划定表演的行为过程;再次说明角色,保持气氛轻松;深入到问题情况中去。

4.培训观察者:决定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定观察任务,作好分工或指定观察记录表。

5.表演:开始角色扮演;继续角色扮演,可作好记录,亦可作录像;中止角色扮演。

6.讨论和评价:回顾角色扮演的表演(观点、表情、体会);观察情况的反馈(态度、表情、演员);讨论主要焦点。

7.共享经验与概括:把问题情境与现实、经验和现行问题联系起来;观察者提供结果报告;探索行为的一般原则。

二、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提供现实中的案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抓住或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让理论和实践得以结合,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

典型的公关案例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并蕴涵着一定公关学的基本原理。因此,运用这一方法,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个人和集体的讨论、分析,从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择优处理途径,领会公关学的精神实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的过程,并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公共关系原则及职能”等内容时,针对“全员公关”、“实事求是”、“互惠互利”等理论,精选了一批经典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尝试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支持公关理论的教学。

1.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步骤。⑴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分发有关案例材料,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材料。⑵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批驳别人的观点;学生之间互相提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求大家认真倾听,掌握交流信息的重要过程。⑶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展示,展示要限时发言,超时即下台。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吸取别人的成果,丰富、完善、提升自己。⑷主持人(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类。⑸主持人(教师)对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和总结。结论是次要的,答案不一定非要准确,要重视分析思维的过程,表述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言简洁。

2.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效果。这种方法不单单指向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师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在案例教学中,师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

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自己日后的教育和教学有用的结论来。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一方面,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了对问题的洞察力。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种种尝试都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这就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一般情况下,运用案例教学,在获得答案和陈述理由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选择。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和工作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亲身经历,如: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陈述理由,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案例教学可培养和发展学生决策的能力、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信息与学习内容的能力和将整个决策过程的思维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心理学》 教学模式改革

一、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要进入学前儿童教育领域,必须经历书本和实践的双重历练,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修习。也就是说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在有较强的理论支撑的同时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我院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培养目标与这种要求是十分一致的。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课程设置方面,幼儿园教育已经告别了纯粹的分学科教学模式,而以单元主题和综合主题为主要的课程模式。也就是说从现在的学前专业培养目标来分析,把学前教育专业称为一种职业技术教育未尝不可。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职业教育与其他专业相比要有更强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幼儿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在其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专业基础理论课应该采取哪种模式去教学,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也就是说如何使“职业模式”与“师范模式”达到一种“黄金分割”比例?

三、研究基础及结果

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吸收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的最新成果,对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基本思路是:理清基本原理,提高理论水平;充实最新成果,反映改革前沿;强化实践环节,注重技能训练。重点在使学生形成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上下工夫,在学生掌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上下工夫,在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上下工夫。为学生高起点地走向工作岗位既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做好充分的实践准备。

(一)课程内容模块进行划分,不同模块采取不同模式进行教学。

从社会发展需要入手,对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特点和幼儿园岗位进行分析,本着“面向就业、面向发展和实用、适度”的原则,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年龄特征为主线,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通过教学实践、典型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地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努力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学生在校内实训和校外教育实践中对学前儿童心理特征的分析研究能力,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二)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

在教育实践方面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园”合作,结合幼儿园岗位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深入幼儿园调查,结合我院毕业生在幼儿园的工作岗位,我们以“活动”为切入点,对幼儿教师职业进行了岗位分析,发现他们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亲子活动、家长沟通、教师生活活动、教师交往活动。在这些工作中,组织幼儿生活活动需要大量时间,其次是教学活动,也可以说幼儿在园中一直处于活动状态,我们可以活动为逻辑起点来设计课程。

(三)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高职教育要特别强调使用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较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我院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特点,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实施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案例分析式、体验感悟式、自学引导式、实验法、幼儿园见习、实习等。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讲、习比例,加大实训和实践学时比例;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的指导与管理;扩大教育实践场所,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发展能力;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扩展教学平台;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围绕课程开展学生实践活动。为了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和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满足教学需要,便于学生切实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自编教材《幼儿心理学》,在内容上反映了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向,更好地贯彻了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深理解,扩展知识面,参考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理论教学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传统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讲课与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最终通过案例分析、设疑置难、自学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可通过心理实验、幼儿活动模拟、教育见习、教育观察、教育实习等教学途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取哪种模式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最典型、最一般的基础理论问题在幼儿教育阶段的体现,是教育普遍原理和幼儿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初步教育技能的掌握起着奠基作用。教师是一个复杂的职业,仅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教师教育课程,对于学生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生成教师的角色意识,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走上教学岗位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潘菊素,傅琼.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7):33-35.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谈点体会.

一、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因素

1.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板书,让学生做好记录,再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给学生传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物理学科有许多难懂的知识,有些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深层次地理解,打击了学生的信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的理解粗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有可无.

2.情境教学观念不明确与案例选择不当.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有些教师开始认同情境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由于对情境教学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情境教学的意图.情境教学注重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繁杂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简易,降低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如果目标不明确,就很难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正确选取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可以将富有趣味性的一些小故事导入其中,因为初中生往往对于故事都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的选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基础划定一个适合的范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烦躁的心理情绪的改变,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玩乐设施跷跷板切入.对于这一设施,学生都很熟悉.同时,学生都很惊讶,原来自己小时候玩的设施包含了杠杆原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生活实例的同时,教师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的运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策略

案例分析,就是对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讲述.对于案例的有效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在教学课标规定的范畴之内细心筛选,从中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理解、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有利于案例的筛选.案例展示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并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