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增强法规法纪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现代化的新农业,发展新农村,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如何撬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杠杆,必须找到有力地支点――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点、攻克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难点和重点,以点的辐射,探索出优化管理的新方法、新路子,从而推动农村建设走向纵深发展。本文结合实践工作,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款消费不正之风严重。一些农村干部利用工作职务之便,动用公中资金,借以交际费、接待费之名,吃吃喝喝,分钱分物,不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无视法规法纪。致使非生产性支出成为村级财务一大漏洞。
账目管理杂乱无章。有的村会计在进行账目账簿记录和统计过程中,未按有关制度要求处理,明细账目设置不全,与总账差异大,现金账、存款账混记。会计出纳配合不力,责任意识淡薄,账目中少记、多记、漏记及随意调账等现象时有发生。会计档案、财务资料的管理和保存负责不到位,账目的核算、查证无保障,使集体利益很大程度上蒙受损失。
集体资金使用不合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资金的管理亦如此。随着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集体经济也呈现出好的势头,多种账目的出现对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合理性、规范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部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对资金的使用没有合理的规划,出现了农村基础设施盲目投入、财务随意开支、应收帐款占用额过大、各种非生产性开支比重增加等不良倾向。加之财务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债权余额回收率低,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财务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严,有的农村干部无原则,无纪律,在开支上先斩后奏,擅自挪用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由于缺乏民主监督,有的大搞“一言堂”,财务人员唯令是从,不敢大胆直言。财务报销凭证采用自制单据、白条入账的情况令人堪忧。
二、 农村财务管理中形成漏洞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追根溯源,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财务管理中产生漏洞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混乱形成“痼疾”,滋生了一些不法行为,由于法律法规存在缺陷及查处机关在管辖权上认识不一、罪与非罪界定难等因素,司法、纪检查处部门在某种程度上难以施展“法绳”。法律规定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没有明确乡镇组织的管理监督权,乡镇干部“重税费,轻管理”的思想比较普遍,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疏于投入时间和精力,与之相应的整治措施缺乏刚性。在行政村区域调整后,有的村级财务混乱,缺少章法,未及理顺原有债务债权的同时又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没有明确的思路,重心偏移,只单纯的认为自己不贪不拿,又有财务公开,对财务预决算觉得可有可无,流于形式。从而出现老问题还未解,新问题又现的不良循环。
二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要求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有一定的任职资格,从事财务管理时间相对持久,但事实上有的农村会计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账目管理认识不够,理论知识缺乏,业务生疏,无专业技能,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凭证不查实、审批不严格、记帐方法简单、结帐不及时等账务处理随意的现象,难以达到会计基础规范要求。以此给伪造、变造凭证,甚至篡改帐目,贪污挪用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是财务管理手段落后。传统的手工记账、算盘核算仍在农村财务管理中采用,会计电算化管理还未普及,使财务公开受到了限制。
三、 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如何兴利抑弊,有效地扼制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局面,理顺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千头万绪,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财务公开、民主理财为主线,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构建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这样才能让农村财务管理步入正轨运行。
深化意识,构建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主管部门领导和村干部要深化为民理财意识,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增强责任心,要广开言路,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意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的管理。结合实情,积极推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工作,即村帐所管,建立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保证各项开支的合理合规,
强化素质,抓实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农村财务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学要细心,学有恒心,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尤其是微机知识和技能要学会掌握运用,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其次,主管部门要做好农村财务人员、村领导干部、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的财务培训,以提高其管理和监督财务工作能力,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拓宽渠道,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实行电算化管理是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手段的发展方向,资源共享,动态监管,将为农村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助推。实行会计电算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核算、填写申请报告、提交相关资料、开展自评等财务操作程序将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民主理财,加大农村财务公开力度。财务公开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利,推进村民自治的一项具体措施。其实质是让群众参与财务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管理能力。首先,要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如建立健全村级年度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会计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制度、村级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使财务人员遵章而行。
[关键词] 知识经济 财会人员 素质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代表创新能力,以人力资源为主要形式的知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生产要素。会计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知识经济社会运行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然而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会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现行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与挑战,一些财会人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高要求下,出现了不适应的问题。如何尽快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无疑是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知识经济时代财会人员存在的主要素质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财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依法办事;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通晓现代管理方法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国际业务处理方法,国际常用的会计准则、惯例;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对无形资产的分析、管理能力等。当前,受传统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模式的影响,财会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思维定势化,认识不到位。目前,部分财会人员,尤其是年龄偏大人员,思维僵化,存在落后的认识,认为只要按法规、制度,按管理人员的要求,把一套账做好,把一套会计报表编制出来,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了。至于生产与经营预算编制、成本的控制、投资决策分析、理财等认为和财会人员无关,就更不用说创造一些新的能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的会计方法与技术了。对知识经济下的无形资产认识较为模糊,没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财会人员的基本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会计中的记账、算账、报账上,而现代意义上的会计超出传统会计核算的范畴,将会计基本职能扩展到会计的分析、会计的管理与控制、会计的创新上。因此,财会人员必须改变陈旧观念,树立现代会计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对其职业的要求。
2.职业道德差,违法犯纪现象严重。一些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缺乏责任心,在日常监督、控制、建议等方面缺乏积极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比较普遍。现阶段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较差,很容易给国家、集体造成损失。此外,会计职业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个别财会人员做假账,协同单位领导偷税漏税,隐瞒亏损。甚至还有些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利用职务之便走向犯罪。
3.知识单一,进取意识不强。从知识结构来看,目前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许多财会人员只是单一的 “捣弄数字”的核算型会计专家,而对经济、法律、产业组织与管理、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单一的陈旧的知识结构影响了财会人员的视野和能力的拓展,最终影响其管理职能的发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日益普及,会计日常核算工作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但依然有一些财会人员连计算机基础知识都不懂,阻碍了网络财务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导致经济业务越来越错综复杂,单凭以往所学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当今世界千变万化的需要,必须不断学习,接受新的知识。然而一些财会人员不思进取,错误地认为自己的知识已经够用,缺乏主动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意识。
4.专业技术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目前,财会人员在业务能力上表现出“单一型”的倾向,对处理各种复杂的具体问题缺乏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应变能力。遇到具体问题时,首先是查阅会计制度中有无现成的会计记录,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查阅后解决不了的就向上级或财政部门要答案,很少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来解决问题。这样的业务能力状况已经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还有些财会人员缺乏现代效率意识,缺乏工作效能意识。工作懒散、拖拉,办事互相推诿,该办结的不办,工作积压情况严重;对财会工作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敷衍了事,不认真不细致,导致差错不断,无效劳动屡出。
二、知识经济时代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要求每位财会人员在思想观念、职业操守、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方面实现转变,切实提高工作效能。
1.转换观念,积极进取。首先,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财会人员必须改变因循守旧的做法,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其次,树立面向未来的时空观。传统会计采用的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回顾型时空观。通过对过去业务活动的记录和总结,对过去的业绩和行为结果做出评价,并以此指导现实事务。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时空观,应该是适应现实需要,更好地规划、预期及把握未来的时空观。第三,树立风险观念。传统的会计希望世界是黑白分明的,没有灰色区域,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风险的时代,风险伴随着人类的一切活动。财会人员要具有风险意识,通过积极的风险管理,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第四,树立网络系统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系统设计、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体系的构建,都必须以网络为支撑,财务工作是网络系统下的工作。所以,财会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融入到网络系统中。
2.恪守纪律,遵纪守法。一要加强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对财会人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如诚信教育、爱岗敬业教育、法规法纪教育等,以此塑造会计诚信品质,增强法制观念,忠于职守,消除“造假”思想。二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与《会计法》配套的《会计实施细则》,明确会计法处罚的定性、定量标准,使《会计法》真正具有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和配套其它法规,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吸收到会计法律制度之中,从而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三要加强对财会工作的监管力度。在强化财会人员自律意识的同时,从客观上铲除易使财会人员堕落的温床,实行单位财务自查和上级财务稽查的“双查机制”,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全程检查、监督。
3.努力学习,更新知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靠原有的知识是远远不能胜任当前工作的。作为财会人员应及时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首先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晓专业知识理论,扩大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新会计准则和制度,加快知识更新。其次,实现知识结构多元化。知识经济时代,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交融的现象将更为普遍。财会人员要想在事业上有全面的发展,应该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学习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如税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知识。除了搞好个人自学外,财会人员所在的单位应该为财会人员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举办培训班、选派进修、学历深造等为财会人员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
4.深入钻研,提高技能。财务工作是一项技能性非常强的工作,要做好财务工作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娴熟专业技能。因此,在提高财会人员理论知识素养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财会人员只有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才能搞好事前预测、事中核算、事后分析,完成好会计基本工作。单位、部门应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会计技能培训,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等。可以通过经验交流、岗位练兵等形式提高财会人员业务工作能力,还可以选派财会人员到业务复杂、工作水平较高的财务部门进行实践学习,寻找差距,改进不足。
5.奖惩分明,激发干劲。要想彻底改变当前一些财会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工作热情的现状,就必须在用人机制上下工夫。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单位定期对所有财会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予以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应限期改正,不能按期改正的应予以解聘,如此财会人员工作才会有压力,才会有紧迫感,迫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财会人员应顺应时展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创新中寻找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冯卫东 郑海英:论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机制与制度创新[J].会计研究,2003,(9)
【论文摘要】网络发展的同时,给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阐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的地位、内容和方式等几方面作出了初步的探索,以期完善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发展,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的整个生存状态正在因此而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用户以19.8%的速度逐年递增。其中,大学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成为最快和最容易接受互联网的群体。2002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实现校园无线局域网进入大学生宿舍,实现图书馆、办公楼、教学楼、研究中心、运动场、公寓楼的网络化,而后其他高校也纷纷效仿。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交友的重要工具。高科技给大学生带来学习效率和生活乐趣的同时也对他们的道德观念提出了新的考验。网络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网上交友倾诉衷肠却也使人更会说谎、网上获取信息却常挡不住不良信息的侵蚀、网上娱乐却使人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迷途的羔羊”。于是,避免大学生沉迷网络而被异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各级领导在各级会议上反复强调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者们针对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讨论也异常热烈。但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被“边缘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没有完整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也尚未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附属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或被掺杂到其他政治理论课中。而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也只是作为其中的一章或一节的内容来体现,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相关内容的讲述少之又少。实际上,在校大学生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学习中以英语为重,专业课次之。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德育课的存在,也忽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存在。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整体认识不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或者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信心不足。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处在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分离、措施倒挂
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客体)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对立的,表明两者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作用。另一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统一性,表明两者不可分离,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任何教育都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主客体统一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教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是权威、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学生是客体、承受者——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始终处在一种分离的状态。当教育者不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被边缘化,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大学生在“虚我”的自由空间纵横驰骋,道德防线被无限延长。“昼夜奋战”聊天,极度迷恋网络患上网瘾,沉醉于虚拟交流的满足而忽视人际交往。导致道德观念浅薄、道德意志薄弱、道德判断扭曲、价值取向紊乱、甚至道德品质败坏等。每当这些现象在某些大学生身上集中体现,出现严重后果时,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便会集体出动“救火”。有关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家长组成“紧急救援小组”奔向“事故现场”,这种“治病救人”的工作方法显得过于被动。事实证明,教育措施的倒挂不利于问题解决。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简化、途径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即受教育者有选择地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意识和动机,最终受教育者再把个体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行动和行为习惯。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表面看来多种多样,但主要渠道还是教学,且散见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课和其他有关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普遍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政治理论的灌输和相关网络道德规范的传授,忽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中,大学生缺乏自己策划、自己动手、自己组织、自己参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实践性显得过于单一。与此同时,教育内容缺乏变通、相互之间缺乏关联性,也是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性思考
针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我们必须想出新点子、找到新路子。笔者认为在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1.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是与网络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因为建立在全球信息化基础上的网络社会已露出了“冰山”一角,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触角伸向了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显而易见,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信息化、网络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不仅对人类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提出挑战,还会在全球范围内因国家、民族、语言等的巨大差异引起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定位,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
首先,要认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将传统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等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要针对大学生正处在探索人生价值、如何实现自我和如何做人的重要阶段,高校的教育管理必须真正重视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塑造,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使每个大学生在网络面前不迷失,不会因沉迷网络而形成利己自私的不良品性’’。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要专门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法制教育》等课程,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解决大学生在网络道德和网络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使大学生成为一支维护网络秩序,传播网络文明的重要生力军。如果部分学校受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单独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着重增加网络安全、网络知识产权、网络信息选择、网络法规法纪等教育内容。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免疫’’,预防在先
互联网以交互性和虚拟性为主要特征,而多边性、同时性和共享性使网络用户能够同时拥有主体性发挥的空间。大学生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前是平等的教育主体,也是平等的教育客体,平等地共享网络资源,自由地发表思想和选择信息。因此,教育者不能以“真理的化身”出现在受教育者面前,简单说教;而应该尊重受教育者,使他们认识到在网络时代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完善他们的主体人格并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同时,网络是自由的,而自由是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是个性得以张扬的前提。因此,要改变受教育者是教育客体的陈旧思想,引导个性发展,遵从主体性原则,真正使受教育者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免疫系统能否正常运作。正常的免疫系统能较好地抵抗病菌的感染。当健康的身体被病菌入侵时,数量适当、形式健全的白血球和免疫体就会共同合作对付入侵者,治疗伤口,杀死癌细胞,并将它们一举歼灭从而使我们拥有健康。当我们的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时,我们就容易受到感染而得病,此时,只能采取补救措施——治疗来恢复身体的正常运转。所以,时刻注意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是我们在身体健康时的重要任务。同理,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前置,重在防疫。免疫有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为避免大学生被网络“细菌”或“病毒”感染必须从内部和外部两条途径人手,也就是说既要通过自我修养又要通过外部教育和防范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坚持主体性自我教育思想。大学生应主动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自主建构。绝大多数大学生已成年,且受教育多年,掌握了大量的文化知识,所以完全有自我修养的能力。自我修养是“内源性的自身抗原”,较之道德教育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有责任感,最起码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身体和将来的工作有责任感,也就是要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然后才谈得上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有了责任感还远远不够,还要学会自律。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网络新风尚,经常做良心上的自我检查或自我谴责,充分发挥良心道德卫士的作用。
其次,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防范。为了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免疫力,还要加强“外源性抗原”,即由被动修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变为主动防范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技术面前,知识创新和知识转换加快。在大学生的知识深度和知识广度还不够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及时地更新知识和更新观念,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主动研究新情况、新方式、新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向教育对象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相联通的全球网络,大力推销其政治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领域的明争暗斗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展开较量,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争夺更是激烈。在这种国际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者不主动出击,便会丧失了在这一战场的主动权和战斗力。所以,防患于未然,主动出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
3.增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完善整个教育过程
目前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两大弊端:一是教育目标高,超越了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二是空洞乏味,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感受。由于存在上述两大弊端,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并丰富其内容。
第一,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首先,要更新课堂教学方法。不再以讲授为主,而应该增加讨论交流、音像视听、角色扮演、读后感观后感写作等方式,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成活生生的生活事实,让空洞的说教变成主动体验和感受。其次,向各科课程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使每一门课程都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三,以班级、年级、专业为主体,以班会、学生会、大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他们了解社会现实、锻炼生存技能的机会,使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变为感性的实践活动。另外,还可以以电影、文学艺术、戏曲、电子邮件、QQ聊天室等为载体,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感染力。这些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新方式,可以防止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避免重蹈走“灌输”式的覆辙。
第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内化”阶段;二是“外化”阶段;三是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应该包括这几个阶段。首先,教育者要把网络行为规范、网络价值观念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灌输给受教育者,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品德的认识。第二,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大学生把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的行动和行为习惯,这是“外化”的过程,体现在无人监督的道德自律上。如何加强教育来解决网络道德自律问题,是高校德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第三,要完善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相互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交流和沟通,比如课堂互动、课外交流和网上沟通等,以此进一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施“内化”和“外化”的行为,并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
三、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石。它将人的生存与发展当作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这种伦理价值取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实的依据。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需要和个性化的发展。因此,“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在一个民主和平等对话的平台上展开,变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育为双向平等互动式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尊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坚持开放性原则。网络是开放的,“网络在时间、空间和信息上的无限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开放性为基本取向,在观点、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形成开放的教育体系。要有全球性视野,以开放的心态审视网络中多元的文化形态,正确对待文化的冲突,在比较与借鉴中寻求发展。要打破对人的道德思维和思想动力的禁锢,培养受教育者的思维批判能力和道德认知能力”。在这一点上,教育者要讲清事实,以理服人,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坚持实践性原则。强调受教育者到现实生活中和网络环境下去感受、理解各种存在着的观念和价值的冲突,自觉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要强调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实践性。受教育者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自主地判断和选择,这是符合现代德育发展规律的。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从实践到德育,再从德育回到实践这一教育模式,以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