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远程会诊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存在问题
1、远程会诊系统的定义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就是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利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实现远距离医疗会诊。远程医疗会诊应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方式多种多样、方便快捷,不必携带大量病史资料,既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又节省患者的就诊时间,从而免除了长途奔波、挂号排队的劳碌之苦。
2、我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从2011年,我院开始对远程会诊系统进行调研、谋划,在2012年建成边防部队内部网络的远程就诊系统。2014年底,在边防局的支持下,与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全军卫星网络,建成边防部队远程会诊中心站点。下面从站点接收选址、基础建设、室内建设以及系统各功能等方面谈谈我院的远程会诊系统。
2.1站点接收选址
对于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的选址非常重要。一是对卫星轨道的视域要宽阔,卫星天线应尽可能架设在开阔空旷地最高处,避开高层建筑物、铁塔、高压输电线等对天线波束的阻挡;二是各种干扰要小,卫星天线周围不应有干扰源。对卫星地球站的干扰主要是指落入地球站接收频段内的微波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来自地面微波接力系统、雷达系统、电气线路及设备、飞机等。为保证在干扰情况下,地球站仍能正常工作,一般要求干扰电平低于信号电平25dB。三是地形环境适当,站点天线朝向卫星的方向上,必须毫无阻挡并且有足够的净空;如果天线仰角过大,或者说净空角过小,将使天线噪声温度增加,地球站品质因数G/T下降。根据以上三点原则,我院天线位置放置于门诊部顶层,偏离高压线,并且选好适当的仰角,从实际运行中测试干扰非常小,基本对图像传输没有影响。
2.2卫星天线基础设施建设
确定好天线位置后,制作水泥平台,做好避雷措施。天线塔顶部安装尖端放电的避雷针装置,避雷针顶端与天线顶端的连线与避雷针本身所在垂直线的夹角小于45角。由于避雷针本身即构成引雷器,当其遭受强大的雷电袭击时,会在其周围产生巨大的感应场,产生很大的浪涌电流,该电流经馈线引入机房可击毁设备。因此,在考虑45°保护角的同时,还使避雷针与天线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m,既防直接雷击又防感应雷击。
2.3室内建设
考虑到我院营房实际情况,机柜以及会诊设备都放在会诊室。会诊室选在门诊部五楼,与卫星接收器距离不超过100米。室内结构简洁大方、色彩协调舒适、采用亚光材质、减小光线干扰;墙面采用米黄色调,并安装吸音材料,创造良好的建声环境;地板采用浅色亚光地板;天花板采用600mmx600mm乳白色矿棉吸音板吊顶,方便布线和安装视频;灯光采用两组色温(4000°K和6500°K)的三基会议专用灯具照明;视频会议终端统一安装放置在机柜中;电话会议终端放置在会议室桌面上。
2.4远程会诊系统各功能
(1)远程医疗会诊功能。医务工作者在接诊过程中,如遇疑难病例,由经管医师填写远程会诊申请单,提出会诊目的,经科主任签字,并请病人或家属填写请求远程会诊同意书,准备如下资料:病历摘要按标准申请单打印,各项检验、检查及影像报告单可以是复印件、各种影像片、病理片,向全军相关专家申请远程会诊。通过远程会诊,既可以与现场的医生“面对面”展开讨论,又可以指导和观察现场医生进行医疗操作,还能够立即送达诊断和治疗方案,犹如专家亲临现场会诊,共享了医疗资源,保障了病人利益,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2)远程培训功能。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全军专家每周固定时间对全军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技术知识的发展,学习到最新、最权威的医学知识,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院远程会诊系统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医患双方认识不足。患者受传统医疗方式的影响,认为不见医生的面心理不踏实,从而不愿意轻易尝试这种技术;很多医生对远程会诊不太了解,甚至有些人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而不敢为病人选择远程会诊。
(2)由于远程会诊工作涉及医疗、计算机以及管理等专业,这就要求远程会诊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复合型管理人才。现阶段,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学计算机专业,这就要求这批人员需要学习掌握医疗知识。
(3)病人资料不完善。由于我院医师的技术水平与医疗条件与会诊医院有一定的差距,而双方医生在会诊前一般比较少进行沟通,导致在采集会诊病历过程中遗漏了会诊方认为比较重要的资料,导致病人病例不完整。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积极做好远程会诊宣传工作
远程会诊是一项新型的业务技术,它的目的、形势及应用特点、优越性对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都很陌生,为此,无论是对医务人员,还是对患者都要做好宣传工作,以吸引更多的医生和患者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医院定期在院会以及平时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医务人员讲述了远程会诊的先进性、重要性、可行性,让他们加强了对远程会诊的认识。对于患者或普通的群众,我院医务部门定期在门诊、住院部进行广泛宣传,并向家属发送有关远程医疗会诊的宣传资料,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建立一套完整的远程会诊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质量,我院远程会诊中心制定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如远程会诊实施细则、远程会诊中心工作人员职责、远程会诊中心日常管理制度、远程会诊知情同意书等等,明确了远程会诊的申请、会诊、回访等方面的要求,方便病人得到有效的会诊。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进修培养
远程会诊是一门医疗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开展,对医院人才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远程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即要熟悉医疗业务工作,了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又要精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近几年,医院加大了投入,让远程会诊中心工作人员到总医院进修培训,全面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4)完善会诊病例资料,保证网络传输稳定性
远程会诊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要求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及时、准确。因此,只有各级工作人员持有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想患者所想,才能完成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远程会诊工作[2]。远程会诊室工作人员要一丝不苟地做好及时传达、上机、连接、准备视频会诊病历资料等工作,为会诊提供一切必备条件。会诊申请方既要对患者具有同理心,同情和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又要尊重和珍惜专家的宝贵时间和指导。会诊前有必要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尽量为会诊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病情资料,并明确会诊目的。会诊专家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失一流专家的形象;不负下级医院及患者的期望,认真审视病情资料,运用其宝贵而丰富的医疗经验,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做出权威诊断和科学的诊疗指导。
2核心因素
专家队伍是核心,会诊资料是根本,资料管理是必备。
2.1专家队伍是最具核心力的因素
远程会诊尽管具有减少患者外地求医交通、食宿、陪护费用支出,也免去异地排队挂号之苦等众多优势,但大家最期待的依旧是专家的权威诊断和治疗方案。因此,具有一支经验丰富、医术高超、责任感强的,代表一流医疗水平的专家队伍是保证远程会诊质量的最核心因素。
2.2准确的会诊资料
准确而具有会诊价值的患者病历资料是远程会诊之根本,也是核心之一。远程会诊是异地间人机医疗信息交流的特殊方式。实际会诊中,只有极少数患者能亲临会场,大多数需由家属和医师传达、转述,不能做到真正的患者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这与现实查房、查体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专家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上传病历、影像、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来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意见。如果申请医师在采集会诊资料过程中遗漏一些他们认为并不重要的信息,造成检查不全面,病情叙述不完善、不准确,缺乏病历的完整性、准确性,就会影响专家对所提供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判断,从而大大降低了会诊的质量。因此说,会诊资料的完整性、精确性与会诊目的的明确性是保证会诊质量的根本因素。
2.3会诊资料管理
一个完整的高水平的远程会诊,不仅有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远程医学的深入开展和研究。可视化远程会诊结束后,将患者各种病历资料、会诊专家手稿以及各项会诊统计数据通过DOC文件和影像JPEG形式存档管理尤为重要。对会诊前后病例评价、疾病诊断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结论
地震发生后,318国道在雅安市雨城区境内路段塌方,道路中断;210省道芦山县至阿坝州小金县段也因塌方中断;宝兴县境内道路严重损毁,一度成为孤岛……道路中断导致大量危重伤员无法被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进行救治。虽然运输机和直升机可将伤员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出灾区,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大量伤员的医疗需要。远程医疗早在汶川地震的救灾中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这一技术,多名专家同时会诊一个危重伤员,为伤者提供了最好的医疗救助,最大程度地挽救了伤者的生命。随着远程医疗系统平台的广泛建设,各地以具有高水平专家资源和医疗技术资源平台的大型三甲医院为中心,建设了医学专家和患者之间的全新联系,使患者在原地、原医院就能接受千里之外专家的会诊及治疗。在此次雅安芦山县地震中,各家医院的远程医疗平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些挽救生命的瞬间
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地区发生的7.0级特大地震牵动着北京白衣战士的心,他们希望能够为灾区人民尽点微薄之力。8时37分,北京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立即安排会诊值班人员与四川省相关会员医院取得联系,并询问当地医院地震受灾情况。院领导要求会诊中心凡有需求会诊的伤员,医院将竭尽全力给予支持,确保诊断快速准确。同时该院为地震受灾人员建立了绿色通道,跟相关专家进行了连线,以保证会诊能够顺利进行。
4月20日,11:30。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北京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值班人员杨婕迅速拿起电话,“我是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影像科医生廖海林,我院收治一名因地震头部受伤的中学生,请求贵院帮助会诊。”受伤的这名男学生今年14岁,4月20日上午地震时,因慌乱从高处楼梯上跳下来摔倒,导致双腿跟部损伤,头部颅压增高,并伴有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被送到当地骨科医院救治。由于该院没有脑外科经验,于是求助于北京帮助,希望尽快做出诊断。”
接到会诊任务后,北京天坛医院会诊中心高度重视,及时将病例资料、影像信息转给神经影像专家尚京伟主任,他详细询问了病人的临床症状、既往病史以及治疗情况,对CT影像所反映的脑部情况,如脑实质内、额顶枕纵裂内、双侧乳突及颅骨、双侧眼眶及鼻窦内、双侧大小脑半球形态、脑室系统大小及脑沟裂等重要结构以及双侧额颞顶头皮组织有否损伤都进行了仔细分析,并于11时50分做出了诊断报告,为抢救灾区伤员的生命争得了宝贵时间。
北京天坛医院情系灾区及快速、高效的工作姿态,赢得了灾区同仁的赞誉。
4月20日,闻讯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总医院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救援工作部署会议,对远程医学抗震救灾进行了部署。医保部立即组织开通面向灾区服务的远程紧急会诊,包括总医院与总医院、西南医院和37医院、成都新都区中医医院和42医院奔赴地震灾区的救护车的远程会诊。
4月20日,19:05。总医院与42医院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系统联通。
4月20日,13:00~次日1:00。骨科唐佩福教授为成都新都区中医医院10名地震骨折伤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为每位患者进行了诊断和手术方案的指导。
4月21日,1:30~3:00。急诊科田万管和肝胆外科项灿宏主任二位专家为一名12岁地震腹部挤压伤患者进行了远程急会诊,初步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和内脏裂伤,指导救援队进行抢救,及时在手术车上进行了剖腹探查,发现脾破裂伤和胰腺损伤,抢救成功。
4月21日,2:00。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抗震救灾医队第三批人员携带一台远程会诊车、骨科医疗器械等灾区急需医疗物资和药品向灾区“挺进”。
“三位一体”全面覆盖
麦迪克斯公司最初以神经电生理产品起家。据岳顺红介绍,那时神经电生理产品几乎由日本企业垄断,麦迪克斯成为为数不多进入该领域的国内厂商之一,许多医院都陆续使用上了麦迪克斯的神经电生理产品。
随后,借助国家“八五”计划中针对心电产品的项目,麦迪克斯抓准机会在1997年将工作重心转向心电产品,针对信息化心电设备这一缺口,大力发展自己的心电网络产品,并将心电信息化的理念传播到医院中。岳顺红介绍:“我们从一开始就想研发数字化心电产品,因为觉得数字化心电产品是未来的趋势。目前产品完全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设计,可以跟医院的HIS系统或电子病历系统相连,全院都能查看。而这一特点,现在其他大部分厂商的数字化心电图机是做不到的。”麦迪克斯的心电网络产品在成功地覆盖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6医院、总医院等多家北京三甲医院后,业务也向全国医院辐射。
除神经电生理、心电设备外,麦迪克斯也在同步开展医学影像区域信息化设备业务。依靠区域信息化技术理念,其影像设备也成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由此,神经电生理、心电、影像构成麦迪克斯“三位一体”的主要业务。
麦迪克斯将自己定位于信息化医疗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不满足于生产信息化设备,而将产品线的触脚延伸到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把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公司为三大硬件设备业务都研发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产品结合,完成从采集、存储、交换、共享等全套功能。
“越了解用户的需求,就越有机会。”岳顺红说,遵循迎合需求的理念,麦迪克斯深入了解了基层医院的医技科室特点,在2010年研发出信息化一体机。这种一体机可以连接院内已有的各种检查设备,统一将信息发送到远程会诊中心上,大大降低了成本与操作复杂度。
从心电网络到区域医疗
国家前几年着重投入医疗设备的添置,但多数基层医院由于诊断水平不高,又缺少专家支持,实际使用效果很有限。因此,现阶段国家开始重视发展区域医疗、远程医疗,着重扶持基层医院。麦迪克斯响应国家号召,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北、山西、山东等全国多个地区积极参与区域医疗的建设,使旗下心电网络、放射、超声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得到充分地应用。
新医改政策指引下,信息化投入增大,各地信息化厂商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没有突出优势难以在行业中立足。麦迪克斯拥有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双重实力,多专科的全面覆盖加上软硬件的高度集成,大大增加了公司的竞争力。为在基层医院竞争中取得领先,麦迪克斯的系统也特别进行了优化,如基层医院网络带宽有限并且常不稳定,软件优化降低了带宽要求,增加断点续传的功能,满足基层环境中的数据传输和会诊功能。
麦迪克斯远程会诊系统在山西省太原市的应用是公司在远程医疗方面实践的成功体现。岳顺红介绍说,项目最初是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提出的,院长希望通过社区医院的心电网络会诊解决基层看病难问题,并促进本院医疗水平发展和口碑建立。最初的尝试为许多突发心血管患者及时提供救治,反响很好。在进一步得到卫生局的支持后,太原二院把连接社区进一步扩大,并向乡镇辐射,加入放射、超声影像远程会诊后,成为了连接各基层医院的区域影像、心电会诊中心。
完整的远程医疗合作模式包含四级架构,即基层医院、县级医院、市级或省级医院以及卫生管理部门。以太原远程医疗项目为例,乡镇医院或社区医院会与太原市人民医院、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市级医院一同会诊,遇到疑难问题可进一步同北京301医院会诊。会诊工作部署和指导由各地卫生局负责。这样的四级架构可以有效地调配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来协助解决疑难问题。
谈到太原市远程医疗项目的成功原因,岳顺红总结:“首先,项目本身具有实用意义,远程影像网络和心电网络给基层社区患者带来方便,提高了社区医院检查、治疗水平;其次,成套、成熟的解决方案便于推广应用,网络化影像、心电都集成在系统中,基层医院能从电子健康档案中自动采集患者信息,大大简化操作。”
构建“心的网络”
当被问到麦迪克斯如何能保持产品与医疗服务紧密相连并不断创新时,岳顺红毫不犹豫地回答:“注重用户的反馈。”
岳顺红说,麦迪克斯特别重视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因为通过对用户使用感受的调查,能得到比较深入的意见和建议,对产品发展和商机把握很有帮助。公司内经常开会讨论从用户方带来的反馈,这不仅成为了公司内的一个习惯,更是凝结成了不断传承的企业文化。
用户反馈还常常为公司带来新的商机。麦迪克斯同北京301医院、北医三院以及上海、湖北等全国各地多家医院开展课题研究,得到很多难得的合作机会,通过医疗人员的参与,开发出的产品也更能符合医生的实际要求。岳顺红认为麦迪克斯的成功离不开与用户的不断交流:“集成心电网络的想法就是客户提出来的。医生提出将软、硬件合并在一起,我们才意识到很多产品是能结合的,甚至不同专科的功能也可以深度结合。”
大型医院的专家用户能看到国际上最前沿的医疗技术和研究方向,这种专业的视角对于医疗行业厂商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岳顺红说:“很多时候是医院提出想法,我们发挥自身优势一同合作。任何一些小的成果放在产品中,都将提升产品的质量。”
在机遇与挑战中遨游
作为一个在2000年进入全球市场的中国公司,麦迪克斯旗下电生理产品、脑电产品早已成功遍及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但随着国内医疗信息化升温,各医院信息化的规范越来越明确和细致,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麦迪克斯仍然将市场的重心放在国内。
当今的医疗信息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岳顺红说道:“国内医疗信息化企业非常多,传统的一些做财务软件、办公自动化的软件厂商也都进入这个行业,一些极具竞争力的国外公司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现在机会多,竞争也多,这就需要每家企业锻造自身的优势。”
相比过去基层医院将精力放在设备添置上,医务人员也慢慢意识到更要推进信息化的医疗服务和医疗管理。面对空前的机遇与不断成熟的用户,麦迪克斯在未来会努力将技术优点不断地提高。岳顺红表示:“首先是不断地丰富我们硬件的相关产品,其次在软件整合中我们要进行更多的尝试,保持住目前的优势。我们也希望推出一些适合县级医院、社区医院的‘普及版’产品,把我们的成功经验快速地推广。”
国外远程医学技术的发展已有近40a的历史,美国和西欧国家发展速度最快。其通信方式多采用卫星通信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ISDN),它们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远程军事医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还采用移动设备进行了远程医疗的研究与应用。国内远程医学技术起步较晚,但是起点较高,发展非常迅速。远程医学技术从单一的电视监控、电话远程会诊逐渐发展为利用卫星通信、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设备等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我军依托卫星通信设备建成了“军队远程医学信息网”,建立了数百个双向站点及近百个移动站点,并将放射、超声、内窥镜、心电图等辅助诊疗信息接入远程医学系统,实现了远程医疗会诊、远程教学等远程医学信息服务。地方许多省市在国家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利用卫星、互联网、医疗专用网等通信平台建立了远程医学信息网络。
2远程医学应用模式与实践效果
2.1发挥高级医学专家的作用,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远程医疗会诊是远程医学服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项目之一l2l。我院利用卫星网、军事综合网、互联网实现了与部队医院、干休所以及地方医院的联网。截止到2013年6月,我院开展远程会诊、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网站电子病历会诊2558例次,其中指导临床诊治2356例,占92.10%;解决专科疑难问题1854例,占72.48%;有助于提高网点和下级医院医疗水平2174例,占84.99%;及时解决转院治疗235例,占9.19%。由此可见,远程医疗会诊指导基层医院临床诊治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和解决专科疑难水平,为危重疑难病的转院治疗开辟了一条快捷的绿色通道。
2.2积极举办远程教学讲座。扩大优势学科的辐射范围利用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系统,我院进行了临床医师执业技能的远程教学辅导,组织我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等医学专家就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开展远程专题讲座,在传播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扩大了我院的影响。护理部组织不同专业的护理人员参加总部开展的护理新技术讲座,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起到很大作用。建站以来,共开展了“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损伤控制性外科”、“脑血管病防治的挑战与策略”、“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个体化危险评估”、“肠内营养护理与进展”等4O个医学、护理专题讲座,46名医学和护理专家远程授课,全军听课站点共256个,听课27940人次,受到听课站点的一致好评。
2.3开展远程医学教育转播,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目前,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我军卫生工作的特点和特殊需求来设定,提供现场直播、录播、转播、远程学术讨论、课程高速下载、网上浏览等形式的教育培训,对继续医学教育和推广新技术发挥了积极作用。我院定期组织医护技人员收看全军远程医学的专题讲座,通过医院的闭路电视系统,建立了远程卫星教育频道,用以转播全军远程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录像转存在我院医学信息网上,医护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收看。我们在医院网站上公布了远程教学安排表,由训练科下发远程教学收看的通知。自2003年9月建立双向卫星站点以来,共转播全军远程专题讲座1176次,39812人次收看了远程讲座,加快了全军医学新技术和新进展在我院的传播速度和广度。
2.4探索远程医疗教学查房模式,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和教学质量远程医疗教学查房是一种新型的查房手段,有别于面对面查房,l:L~n体检和询问病史是通过当地医院的经治医师来完成。我院利用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和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的高级专家资源,与211医院开展了肾脏科、普通外科远程教学查房。医学专家对该院病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计划,对患者的合理用药、营养支持、手术方案等进行业务指导。为提高远程查房效果,我们精心组织协调,将远程教学查房与讲学、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相结合,认真做好技术保障工作,积极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3】。远程教学查房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技术和应用13趋成熟,能够共享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医学资源配置,使患者享受到高级别的医疗服务。
2.5开展机器人远程手术示教,扩大临床手术示教的应用范围利用医院数字化手术示教系统,远程医学中心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信息通过全军远程医学卫星网转播到医院以外的场所,让多地多人同时观摩手术实况,实现手术室内外的音视频交流、手术示教以及远程医疗会诊。我院2011年建立了机器人远程手术示教系统,具有多通道图像选择、可视对讲、示教过程录制、远程教学等功能,实时传输与交互时图像清晰、语音清楚,且操作简便、管理规范。系统提供了手术教学观摩、专家手术示教、远程手术教学转播、远程医学技能培训、机关领导远程巡查等功能,多次配合总后卫生部组织的大型会议活动,应用效果较好。机器人远程手术示教系统的建立,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作用,扩大了手术示教资源数据的应用范围,成为一种医学生手术技能培训的教学资源。
2.6建立远程在线考试平台,开拓医学培训管理模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开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系统平台和技术支撑,为医务人员培训带来了管理、技术、配需等模式的变革,有效地解决了医务培训和考试模式覆盖面小、组织难度大、方法单一、效率低下、信息共享程度低等多个瓶颈问题。基于卫星通信网与医院局域网络平台的全军远程医学培训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卫生医疗系统人员培训快速发展的需求,远程医学培训系统考试认证模块主要应用于医护人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在线考试,具有方便快捷、实时同步、情景化等特点。在考试系统中,可以查看考试科目、考试场次、考试人员,网管中心收到考试人员信息后,给每位参考人员分配条形码,参考人员输入条形码及密码后进人在线答题,答完题后保存即可。2012--2013年,我院组织150名感染控制相关人员和野战医疗所成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卫勤理论知识的在线考试,培训通过率为98%。军队远程医学培训管理系统在新时期军队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拓展新技术应用及创新培训模式上意义非凡。
3远程医学发展策略与思考
尽管我国的远程医疗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距离发达国家技术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在技术标准、操作规范、政策法规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3.1规范远程医疗会诊流程,提高远程医疗会诊质量病历资料是远程会诊专家诊断的客观依据,全面采集和安全传输病历信息是保证远程医疗质量的关键I5l,尤其是影像资料,它是会诊专家对疾病作出诊断的重要依据,申请医师准备病历资料要详细、完整、准确,为会诊专家提供可靠有效的患者信息和清晰的影像资料。由于远程医疗系统缺乏统一的医疗规范和技术标准,各家医院规模不同,使用的远程医疗系统不一样,各地区网络传输的信息通道存在差异,造成医疗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共享,实现医疗单位全方位、多元化联网比较困难。受申请方医疗条件和医师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申请医院存在病历资料准备不完整、不准确,远程诊疗信息质量不高,影像资料的图像数字重建处理后图像不清、颜色不正等问题,使得会诊专家无法做出明确的诊断,易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建立远程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规范远程医疗会诊流程,建立会诊资料审核与管理制度,统一远程会诊病历形式,完善远程病历资料的采集、传输、归档、保存工作。
3.2完善远程医学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医生和患者的权利随着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具备远程医疗的基础条件,远程医疗正向着移动性、实时性、多样性方向发展,其法律问题急需立法跟进嘲。远程医疗必须在合理的体制与法律法规保障下运行,才能确保患者安全,保障医生和患者的权益。目前,我国远程医疗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如远程会诊医师资格的认定、医疗责任的划分、保护患者隐私权、远程医疗的知情同意、远程医疗中不良后果的处理等问题都亟待解决_7J。此外,远程医疗收费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劳务补偿规定,医疗专家的技术价值没能得到合理的体现,不能有效地调动医疗专家的积极性。相关立法部门及卫生部应尽早出台远程医疗管理办法,通过立法或部门规章的方式,明确远程医疗服务的概念、流程、监督管理以及法律责任,规范远程医疗服务行为,保证我国远程医疗持续稳定地发展。
3.3制定继续教育学分政策,促进远程继续教育持续发展远程继续教育是改善医务人员供需矛盾的有效方式,是为国家和医疗机构节约培训费用、时间的创新方法,是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需要进一步完善远程继续教育的内容和质量,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管理,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通过严格的考核、认证与学分制度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管理阎。
3.4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远程医疗涉及医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日常维护等方面,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人员、医学专家、管理人员等协调配合。目前,大多数医院是由兼职人员进行远程会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在现行的条件下,国家要对远程医疗进行改革,对远程会诊人员实施定编定岗定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远程医疗业务水平,提高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能力,做好远程医学资料规范化管理,积极研究和解决远程医疗中的各种问题,促进远程医疗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会诊医师医疗道德规范和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诊医师管理和制约机制,确保参与会诊的专家都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医疗人员,保证远程医疗会诊及时、有效、安全。
3.5加强野战化应用研究和训练,提高卫勤支援保障能力我军远程医学系统建设已经多年,在平时、应急和卫勤演练中均发挥了显著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卫勤支援保障的一种新型模式。通过多年的技术研究与探索,在远程医学信息网的基础上,我军研制了由野战会诊车和远程医疗会诊箱组构成的野战机动远程医疗支援系统。今后尚需进一步加强复杂战场环境中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和训练,不断完善技术手段,进行设备和软件的升级,逐步形成科学的应急机动远程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在未来野战或抢险救援环境中,能够充分利用远程医疗技术手段,提高伤病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使远程医学支援系统在应急和卫勤保障中发挥更大作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