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化工企业 节能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专家和学者在强烈呼吁,媒体在积极宣传,民众在热切期盼着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这是时代和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和要求,也是今后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 尤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它也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永恒的重要课题。说这一任务非常重要而紧迫,是因为当前全球所面临着资源利用过度和资源的极度贫乏,地球已经难以承担起人类的资源需求。根据联合国《2002年生命地球》报告,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超过了地球承受能力的20%,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全球森林以每年14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土地荒漠化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在增加,石油、煤炭、金属等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储量在锐减。根据国际石油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还不够人类使用40年;根据国际煤炭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只能够人类使用200余年,这引起了全人类对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极度担忧。其资源维持现有人口的消耗已十分困难,何况世界上人口、物资生产还在不断增长,地球资源已经不堪重负。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尤其是石油等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资源十分短缺,产量远远低于消费量。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输出国变为进口国;2003年已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2004年进口量已经突破了1亿吨。不但自然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相对国外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平均水平都显得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也十分低下。从工业的两大重要战略资源来看,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近20倍;在石油资源短缺的同时,我国石油有效利用率只有10%,而90%的石油资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中损失浪费掉了。自然资源的极其匮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对落后,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动力。

二、循环经济简介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消耗――产品――废物排放”的单项式(线性)流程,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也就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充分考虑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强调构筑“工业食物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处理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使所有的资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同时使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小化程度。

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的投入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并要求其废弃物不断重复、不断循环地被再利用。

循环经济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和优势:

第一,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消耗――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消耗――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

第二,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传统工业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对经济、社会及人体健康的重大损害。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同时,循环经济还拉长了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三,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目前,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已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三、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研究

1.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迫切性。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三废”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出现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急剧增加等问题。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打到40%,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主要化学矿种资源不足,尤其是钾、磷、硫和硼等严重不足,已威胁到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全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2.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大型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煤炭和化工原材料,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的途径有: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资金投入,全过程控制污染;建立项目选用先进、清洁的工艺,从源头消除污染;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广泛提高职工循环经济意识并从自身做起;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规模经营;在企业内部构建“三废”小循环,减少资源浪费;开发“三废”再生资源项目,构建废物多级小循环或大循环;提高废旧物资再利用率;实施ISO14000标准,开展持续清洁生产等途径。

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节能降耗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途径。除了搞好安全、环保、质量管理,不出现资源的无效利用外,化工企业还应该在多方面,如生产的负荷、周期、工艺指标等多方面着手,尽可能使其生产经济合理运行;又如既要抓好节油、节煤、节电等能耗,也要抓好节水、节汽、节氨、节盐等物耗,真正做到能耗和物耗都最低,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军安贺长年:论循环经济发展观[J].当代经济管理,2006,28(4):27~30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范文第2篇

    “十一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我们**市确定的目标是: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降低2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6%左右,化学需氧量(COD)降低18%左右,所面临的攻坚任务同样很重。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现以我市的“白泥”双向治理为例,提出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的建议。 

    5月17日,**碱业、黄岛发电厂、华电**发电3家企业联手启动了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可“消化”掉**碱业每年产生的14万吨“白泥山”,还使发电厂锅炉烟道气的脱硫成本大幅降低,据测算,3家企业年可节约能耗支出和减少治污费用近3000万元,胶州湾也将不复受“白泥之患”。此外,通过资源化途径和循环经济模式,我市21万吨的“铬渣山”已提前半年处置完成,“电石泥”也正加快处置。 

    曾是污染源“白泥”、“铬渣”,一经循环模式下的资源化处置,则变成了经济效益巨大的“金山”,且换回了“绿水青山”。由此看来,我市搬掉的不单单是几座“泥山”、“渣山”,更为下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行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转换思路视角,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可实现“节能”、“减排”的双赢。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白泥”,在人们惯常印象里不过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的“废物”,而通过资源化处置的途径,却可点“泥”成金实现无害利用和产业开发,变为创造效益的宝贵资源。企业得到了切身实惠,由此产生的“减排”热情必然更加持久,“减排”成果也将更为巩固。 

    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设施改造,让企业有“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应当看到,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对节能减排给予了高度重视,且包括问责制、区域限批等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实施,但实际的“减排”成效却差强人意。这其中的一个根本症结是部分企业的畏于“减排”成本过高,不是不想“减”,而是不敢“减”或者无力“减”。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动力,重要的是依靠科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企业在加大环境投入的同时,也如**碱业等企业一样实实在在地尝到“节”和“减”所带来的“甜头”,有“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否则,一些企业的排污设施仍将是“聋子的耳朵”,诸如环境执法部门与违法企业间“猫鼠游戏”的尴尬也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三、协调引导企业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有利于广领域、大幅度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 

    曾培炎副总理在去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电视电话会上,指出“**把白泥用于发电厂脱硫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我市资源化处置铬渣也引起广泛关注,很多城市前来学习。实践证明,通过统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协调相关企业走跨行业循环、区域间循环的路子,可实现参与企业多方得利、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共赢。 

    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是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让“泥(渣)山”加快向“金山”和“青山”转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手抓,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技术节能”。尽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节能潜力高于技术进步。但从**的实际情况看,短时间内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比重难以大幅下降,因此靠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能耗指标短期内的快速下降不太现实。针对于此,必须把“技术节能”提到突出位置上来抓紧抓好。 

    二、推行“白泥”双向治理模式,密切校(院)企、企企合作,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实施。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的实施,是**碱业与中国海洋大学、黄岛发电厂、华电**发电联合科技攻关的结果。节能减排单靠单个企业自身往往力量不足、收效不大。针对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整合区域内的企业技术中心、高校院所等资源,为企业与院校、企业与企业间牵线搭桥,支持其开展科研合作与项目共营,统筹推动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当前,应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 企业经营 节能减排 激励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伴随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环境及资源使用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逐步加剧,这些都与我国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与粗放式增长有直接关系,因此,应合理使用资源,走节约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新时期企业节能减排激励机制概述

我国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起步较晚,激励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借鉴并分析国外先进经验,应从两个方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即依靠市场手段及行政手段,全面实现节能减排。市场手段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逐步放开对价格的管制,使能源及环保产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另一方面则是进行能源税或环保税的征收。行政手段是指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制定各类规章支付及标准,有效引导能源使用及经济发展。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着眼点放对企业的引导、支持及带动上。初始阶段,应该以给与有效的产业政策及优惠的税收政策为主,支持和引导企业发展,开展节能减排,使企业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使企业生产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从长远角度出发,应以激发和提升企业环保意识为主,将企业持续发展作为重点,实现激励机制与引导机制全面结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开展。

2、构建企业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的策略方法

2.1 切实推进循环经济的落实与发展

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全面加大园区生态化改造力度,不断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加强行业间废物循环利用。大力倡导企业生产清洁化,严格控制生产,降低废物产出,从根本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将环保重点从末端治理逐步转向污染预防及生产过程控制,有效促进企业能源的合理消费,并从根本上降低工业固体废弃物及包装废弃物污染,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提升利用效率。

2.2 构建合理、完善的配套制度

全面实行环境问责制,将环境考核与干部选拔人用及奖惩有效结合起来,并作为重要依据进行评估。建立专向工作机构,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机构工作目标,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及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措施。设立专向资金,并用于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实现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补助、节能降耗活动等,以此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有效建设节约型社会。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制定过程中,要考虑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及化学需氧量。建立并完善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作为政府目标责任及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准。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及环境效益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评价指标。发挥公众监督、参与职能,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全面保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3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全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船业花分工,不断提升社会效率,将生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不断发展生活业,全面满足人们不同需求,便利群众生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推动产业盛业升级,提升技术产业比重。加快生产力发展,淘汰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及设备较为落后的企业,拒不执行者,要依法责令停产并进行强制关闭。

2.4 税收政策的激励

首先,通过要逐步建立激励与处罚措施相结合的财税政策体系,通过加大预算投入、国债投入,并实施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政策,有效激励企业自身开展节能减排。通过调整能源相关的税收及收费方式的办法,提升能源使用成本,大型公共建筑建设时,要制定相应的能耗限额标准,能源使用一旦超出定额,超出部分价格应适当提升。其次,加强建筑节能相关税收体系的建设,恢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征收,对非节能建筑,执行非零税率的税收政策。对于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建设低能耗、绿色建筑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的方式,以资鼓励。

2.5 企业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发展绿色科技不仅仅是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也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避免或减少使用存在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及工艺,全面实现生产清洁化,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科技投入。鼓励和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及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技术保障,打造技术标准示范企业。要全面提升资源利用率,加强对减量技术、替代技术、资源化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从根本上保证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人力资源逐步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的节约也被包含在了自然资源节约整体范围内,具有同等的地位。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并建立激励制度体系,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科学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使用效率,加大技术及设备投入,提升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率。完善企业培训制度,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员工队伍,不断满足企业发展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若要保证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能够严格遵照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来实行,除采取必要的监督、管控措施外,应建立合理、完善激励机制,使广大企业自发、积极的投身于循环经济中,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敏,刘合光,罗良国.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激励机制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06).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范文第4篇

山西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曾做出努力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四条路子”,以及实现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跨越、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跨越、自然人文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跨越“三个跨越”,总结出了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特别是省内重工业以及资源开采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些年,由于能源和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且能源利用率低效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电力、石油、煤炭、化工等行业已经多次向我们发出了预警:山西如果继续以大规模的资源开采为代价换取高速的经济发展,我们的生态环境将越来越糟,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后代也将因此所承受沉重代价,山西未来的发展也将因此受到制约。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不断改善生态和生存环境是山西发展不能回避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经济建设,大谈GDP增长时,却很少有人关注绿色GDP的增长,很少有人关注科学发展。很多企业确定了自己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却忽略了把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引入发展战略,忽略了借力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注重环境保护同时促进企业利润增长。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省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走出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公进的道路势在必行,也是解决当前山西,乃至全国解决能源紧缺、减少环境污染与加强生态文明的最好途径。

那么,要有效解决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走出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就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领导应真正把节能减排当作硬指标,切实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下大力气实现既定的环保目标。不断建立、健全节能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以各级地方政府为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以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度。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资源开发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工程计划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企业;实施节能工程,并注意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环保工程。此外,加快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快修订节约能源、循环经济等关于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环保监督和检查的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生产审核,对不合格企业要求限期整改、经济重罚、追究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此外,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集者退散

四是通过改革来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行动。促进企业省得的科技进步,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科研资金,加大节能减排的科技攻关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高耗能、高污染、低利用率、低科技含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耗能、低排放、高利用、高技术含量的循环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的建设情况,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以及当地环境保护情况纳入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范文第5篇

正确认识我国节能减排形势

分析我们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对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既定目标十分重要。快速发展阶段迅速提高能源效率难度较大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每个国家都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和单位GDP能耗的“爬坡”过程。经济增长需要消耗能源资源,即我国人均能源消耗还要“爬坡”。2005年我国人均能耗1.89吨标准煤,约为世界人均能耗水平的一半。虽然由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等原因,人均能耗增速变缓的峰值在变小,但在能源消耗增长较快时显著提高效率难度较大,没有成功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自己探索。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与降低单位GDP能耗要求的方向背离

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并没有朝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变动:高耗能行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增速慢于工业,轻工业增长又慢于重工业。我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城市化在加速。我们需要做出的战略选择,不是不发展重化工业,而是如何更科学、更高效地发展重化工业。

技术进步转化为节能减排绩效需要一个过程

节能降耗一直是我国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长期以来,国家在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双高一优”技改专项、国债技改专项中。均把节能降耗、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我国开发并推广应用的溅渣护炉、高炉喷煤、干法熄焦、大型铝电解槽等节能技术,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能源效率。历史地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能成绩是在粗放经营、浪费较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约为10%。而过分依赖技术进步推进节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市场化手段节能遭遇诚信挑战

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如能源合同管理、自愿协议、资源综合规划、电力需求管理等,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其中,能源服务公司(ESCO)是发达国家推进节能的重要力量。能源服务公司通过投资或融资对客户设备进行改造、维护来提高能源效率,并从项目开展前后用户能源节省下来的费用中获得回报。回报分成的比例由双方的合同确定。应该说,在自己不能更好节能(如没有融资资格或不掌握专门技术)的情况下,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能源效率,节省下来的费用由双方分享,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然而。在我国目前市场和诚信条件下,其推广应用遇到了企业诚信危机的挑战。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缺乏诚信。因此,建立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来推进节能减排,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政策和投资存在滞后效应,也有政策逆导向问题

虽然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2007年全国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的任务中,节能降耗被排在了第四位,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和工程建设,包括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存在滞后期。能源消耗总量的持续增长,又是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现实中还存在一些与政策导向相悖或逆导向问题:一方面中央决定、政府文件给出的节能降耗行政信号十分明显;另一方面,由于人为扭曲,能源和环境压力没有完全转变为价格信号和更加严格的环境执法,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却对从事资源回收的人持歧视态度。如果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如果政策之间相互矛盾,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资源的高效利用

循环经济的内涵各国有别,实质上,循环经济是从实物流动的角度描述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发展,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矛盾。例如,通过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生产建材等,不仅消减了废物的排放,还产生经济效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发展,从重视发展的数量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重视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从线性式的发展向循环式发展转变,从粗放型的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从依赖自然资源的增长转变为依赖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增长。

推进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工业生产、城乡建设和各种经济活动中,要贯彻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当前,要以推进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重点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化无用为有用,化有害为无害,力争一举多得。首先,对于新上项目,要统筹安排,考虑物质循环和利用效率。其次,要重视重点行业内部的清洁生产。例如,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利用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等“废物”生产甲醇,既增加能源供应,又降低钢铁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说到底,节约的目的对于企业而言是降低成本,对于个人而言是省钱。如果用户不省钱,就没有节能积极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不能达到收支平衡或缺乏专门技术,国家应提供资金或技术研发上的支持;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不知道或由于价格原因不愿意购买某些节能产品,政府应通过标识披露信息或给予补助。应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转变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结构性节能。

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效率

不同的能源结构有不同的效率。国外的实践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从煤炭转向油气,对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节约能源资源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以煤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能源效率难以达到发达国家以油气为主的效率。研究表明,在一次能源品种中,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约27%;原油利用效率约50%;天然气利用效率约57%;电的利用效率约85%。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6.8%,比世界平均50%的利用效率低10多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节能减排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