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教学案例

课题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题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题教学案例

课题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案例教学;问题设计;误区;实践

归正案例教学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教学案例所具有的情境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案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各个课堂环节中,热身案例、导入案例、活动案例及拓展案例的使用,极大的丰富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堂教学,提高了活动课的质量。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案例使用的效果,然而,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对案例教学的问题设计却陷入了诸多误区,只有走出误区,科学的设计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案例的应有价值,才能促使心理健康活动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心理健康活动课案例教学问题设计的常见误区

问题是纽带,是桥梁,更是方向。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如果不能充分认识案例教学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就极易在问题主题、问题内容、问题难度及问题旨意的设计上陷入种种误区,进而影响对教学案例的使用,最终影响到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效果。综观当前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堂,案例教学问题设计的常见误区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主题与教学案例牵强附会在问题设计时,问题的主题来源于教学案例,要与呈现的教学案例有紧密联系。然而,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有些教师把教学案例仅仅看作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看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工具,没有看到教学案例本身所蕴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功能,使得问题设计的主题与教学案例相脱节,教师只是针对案例分析案例,偏离了课堂活动中问题的主题,出现问题与教学案例各自“单打独斗”的局面。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案例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重要性,没有认清教学案例的功能,甚至有些教师扭曲了教学案例的功能,致使教学案例的使用走向了形式化,没有实现教学案例与活动课中的问题设计的有效沟通。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问题的主题只有来源于教学案例,充分发挥问题和教学案例的合力,才能在课堂上依托教学案例更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问题内容与活动主题大相径庭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心理共鸣,从而引出心理健康活动的主题,因此,问题的内容设计要紧扣活动主题,才能发挥问题的应有价值。有些教师对活动主题缺乏明确的认识,缺少精确的分析,没有将活动主题细化和深化,导致在问题设计时所提出的问题内容和活动主题相差较远,割裂了问题内容与活动主题之间的联系。有些老师一味的为了问题而提问,完全无视活动主题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心理活动课中的低效问题或者是无效问题,将活动主题“束之高阁”的活动课是不可能在活动中实现本节课的活动目标的。比如,在“独一无二的我”这节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活动的主题是“正确认识自己”,在导入环节,有位教师呈现案例后提出的问题却是“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显然,这个问题的内容与活动主题是不匹配的,通过这个问题是无法引出活动主题的,即使勉强引出活动主题,也极易让学生迷失在这个不恰当的问题中,找不到活动的目标和方向,最终这节活动课也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作用。

(三)问题难度与学生实际迥然有异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有些教师对学情缺乏深入的分析,没有认真的分析学情,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么过易,要么过难,问题难度与学生心理发展实际不匹配,导致问题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问题如果太简单,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就无法深度参与课堂,进而使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失去了必要性;问题如果太难,则使学生纠结于问题的答案求解中,无法顺畅的开展课堂活动,进而使心理活动课的开展失去了有效性。问题的难易程度只有与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相匹配,才能发挥问题的应有作用。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各有其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例,此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之后的问题时忽视其思维发展特点,超越了其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案例的使用,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效果。

(四)问题旨意与活动目标南辕北辙在一节高效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大到整体的活动设计,小到课堂上一个具体问题的提出,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深思熟虑甚至是精雕细琢,这其中都是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凝结。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教师紧随教学案例提出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问而设计问题,仅仅是为了体现师生互动而提问,这也只是发挥了问题的最低层次的功能,而丢掉了问题的更高层次的旨意,从而出现问题旨意偏离活动目标,甚至与活动目标南辕北辙的情况。问题的旨意要与活动目标相一致,才能通过问题推动活动的开展,才能借由问题更好的发挥教学案例的作用,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目标。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案例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归正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问题是教学案例的活化剂,是活动过程的助推器,是活动目标的催化剂。问题设计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针对在案例教学问题设计中的诸多误区,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问题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将问题和教学案例有机结合,从而推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有效开展,使心理健康活动课真正散发出浓郁的“心理味”。

(一)精选视角,理清问题与教学案例的内在关系问题来源于教学案例,同时又服务于教学案例的使用。抛开教学案例去设计问题,则忽视了教学案例的实践价值,也降低了问题的可操作性;而抛开问题设计呈现教学案例,则丧失了教学案例的针对性,因为教学案例与紧随其后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视角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问题主题的生成,教师应从教学案例自身的内容出发,结合心理活动课的目标,选取指向心理健康活动目标的视角,依据案例提出问题,实现案例与问题的相伴相生和相辅相成。学生听到问题后,即能明白问题与教学案例的关系,学生能依托案例理解问题、借助案例思考问题、围绕案例回答问题。例如,在“事半功倍巧复习”这一课中,在导入环节,某教师呈现了一个“某同学平时学习中因为能够做到及时复习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教学案例,紧随案例之后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该同学在学习中使用的复习方法有效吗?他具体是怎么做的?你在平时又是怎样复习的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更有效的引出活动课题。很显然,教师并不是单单依据教学案例本身来提出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以活动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更好的发挥教学案例的作用,使教学案例和问题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活动目标。

(二)精细设计,促成问题与活动主题的紧密联系心理活动课的问题设计要以学生心理特点和主题内容为总的指导原则,这是心理课生存和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每个心理教师必须遵循和重视的原则。[1](P24-25)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问题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对问题回答的要求不同为例,可以把问题分为4类,即辨别类问题、描述类问题、探索类问题和发展类问题。[2](P141-142)不管在教学案例呈现之后提出的是哪一类问题,都要指向活动主题,因此很有必要对问题进行精细设计,使问题真正具有“内涵”。有“内涵”的问题设计应该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前世今生”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不但要考虑问题对本节知识学习所起的作用,更应该考虑到对所设计问题的知识连续性和整体性。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寻找,引导学生对新的问题与旧的知识发生联系,让新问题与旧知识相互“碰撞”来重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避免问题设计落入过于“直接”误区。[3](P73-74)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出活动主题,通过问题的探究展开活动主题,通过问题的解决突出活动主题。教师可以从问题中设计关键词,关键词既是提炼自教学案例又是诠释于活动主题的。通过关键词向学生传达有关活动主题的信息,将问题与活动主题紧密相连。例如,在“撕碎奖状的红红”的教学案例中,围绕认识“多变的情绪”这一活动主题,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红为什么会撕碎奖状?红红在撕碎奖状前后经历了什么?她体验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借助案例间接感受“多变的情绪”。这样的问题很显然是与活动主题紧密联系的。通过对问题的精细设计,实现问题与活动主题的紧密联系。

课题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信息安全 能力 教学方法 突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58

E-commerce Security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Enhancing Core Competencie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TANG Dequan

(IT (network monitoring) Department, Hu'nan Police Academy, Changsha, Hu'nan 410138)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 complex, forward-looking and innovative type of abi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start fro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ropose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 e-commerce security teaching methods. This method focuses on the basic skill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s encountered during training, curriculum design and classroom practice three outstanding issues, the teaching method has achieved outstanding result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great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capacity; teaching methods; outstanding issues

0 引言

目前,电子商务在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处于重要地位,而在电子商务体系,安全问题是我们所需考虑的首要条件,因此培养具有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人才显得至关重要。怎样建立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才能保护信息安全,是目前电子商务安全研究的热门话题。①目前企业急需各类跨学科、具有实践经验、全面掌握电子商务安全专业技术人才。

电子商务安全课程是目前新出来综合性课程,综合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一门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②电子商务安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课堂理论,学生对课堂知识感到抽象枯燥,教学目标很难达到、收效甚微,而且学生对目前电子商务安全课程方法、技术没有完全理解,实践操作不够理想。每次课堂上有实践操作的相关演示,但是到实际上机操作时候不能实际操作或没有达到实验目标。③因此,电子商务安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亟需改革,有必要将理论主导教学的教育方式改变成适合电子商务安全课程未来建设的新模式,本文提出基于信息安全核心能力背景下电子商务安全课程教学方法。

1 基于信息安全的电子商务安全课程内容

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完整性、保密性、一致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在电子商务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及个人信息的泄露等问题。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基于信息安全基础上并达到电子商务安全的要求的网络商务系统。必须有计算机网络安全,才能保证电子商务最低层的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层是用户将信息传输到上层的基础及用户与计算机网络接入的基本交互式服务手段。网络服务层必须有相关安全机制,如:入侵检测、安全扫描、防火墙等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另外,为了在应用层电子商务系统使用安全,必须利用网络加密技术和数字认证技术和电子商务安全协议,即构建安全的电子交易数据体系结构。其中,电子商务安全协议是加密技术和安全认证的综合运用和完善。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指标,用户对所信赖的电子商务安全肯定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人才培养是就需考虑建立一个完善的基于信息安全核心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个电子商务安全知识体系,在考虑如何达到课程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满足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的实际需求。④在信息安全基础上电子商务的安全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服务层、技术加密层、身份认证技术层、电子商务安全层、安全应用层。其中,上层主要以下层为基础的服务,同时下层为上层提供技术支持,整个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并且在不同的信息安全技术控制下实现电子商务的安全模式。

2 电子商务安全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电子商务安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缺乏主动理解和接受,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高。因此要对现有以教学大纲为主要目标的方法进行改革,能让学生融会贯通理论知识,主动思考问题,具有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⑤本文提出电子商务安全课程在课堂讲授的进行:教师准备阶段,学生准备阶段,小组讨论阶段、集中讨论阶段和总结阶段。主要目的是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大的自我发挥空间。在教学法的五个阶段中,教师准备阶段和学生预备阶段是教学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教师准备阶段:教师准备是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为明确教学目而准备,是有序进行教学组织与设计的基础。明确教学目标后,就应选择合适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应且具有高启发性素材,并且满足教学目标切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对选择的教学案例或素材还需要对及进行典型化处理,最后准备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介绍学生学习相关资料,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准备阶段 图2 学生预备阶段

学生预备阶段:课前让学生阅读典型化处理相关学习资料,老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课前主动准备课堂讲授知识的信息,对老师提出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法,学生预备阶段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3 小组讨论阶段 图4 课堂展示阶段

小组讨论阶段:首先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为3到5人小组,然后在小组范围内自行组织讨论,再确定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最后形成小组在课堂上展示方案,小组讨论阶段的流程如图3所示。课堂展示阶段:在时间控制在半个课时以内前提条件下各小组派代表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对解决方法进行互动式提问和回答,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课堂展示流程如图4所示。老师总结阶段:老师总结出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针对重点问题组织大家集中讨论,并提出引导性建议扩展深化学生对有疑虑问题的理解。

3 电子商务安全课程实践

传统的电子商务安全课程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对实践操作课程和技能的要求不高,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在现行教育模式中,用人单位也很难选择到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⑥为此,本课题对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电子商务安全课程特点及开发合适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如何建立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以学生就业为宗旨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子商务安全课程特点,将信息安全未来发展的创新技术运用到电子商务安全教学方法中,建立较为全面的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的创新环境和教学模式。另外,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对电子商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理论和实践联系建立一个全面的知识结构。通过实践环节设置,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安全加密技术及使用技能;了解电子商务邮件和数字签名的联系及作用;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安全协议的设置;掌握PKI的应用及数字证书的申请、安装和使用流程;熟悉基本的电子支付工具的使用。本课程的为实现实践培养目标对实验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具体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电子商务安全实验项目一览表

4 结论

本文充分考虑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电子商务安全教学内容。以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实训、练习等关键环节。以理论为引导,重点针对“怎么解决问题”为目标,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够具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商务安全的相关知识涉及信息加密/解密、认证技术、网络安全协议、防火墙的构建、黑客病毒的防治等范围相当广泛的问题,需要我们构建一个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结构。

基金项目:湖南警察学院2014年度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警院教(2014)9号);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理念及实战能力培养研究XJK013CXX012)

注释

① 朱建明,李洋.《电子商务安全》课程建设的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9):239-240.

② 王志伟.关于信息安全专业《电子商务安全》课程的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93-194.

③ 王伟军,甘春梅,刘羹,段钊.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4).

④ 唐德权.电子商务安全(第1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2.

课题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在教育界得到运用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被视为教师教育中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深刻的启发性和过程的动态性等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我们主要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数学教学的基本问题(数学教学及其过程、数学教学原则和方法)、数学教学设计以及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概念、命题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等内容实施案例教学。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美国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老师仅仅应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精选案例后,明确案例的时间背景,通过泛读和精读案例,了解并做好阅读笔记。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世界,把对理论的讲授转化为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两种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体会教师在教学中的“形”与“神”,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意识。

2、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论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一言堂”为主,教与学脱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实施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了解、分析、讨论、总结并评价案例,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互动式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内容的讲授者,而是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分子,成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分享者。他们共同合作,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整理和讨论。例如,学习数学概念教学这堂课,在讨论完教师选编的案例后,一个学生给出了如下案例:某教研员在听了一节传统意义下相当成功的“平均数”课后,随机请了5个学生来尝试解答:为迎接城市运动会,学校接到一项任务,为大会编制一批彩花。第一天派了6个学生共做了42朵花,第二天派了8个学生共做了106朵花。到了运动会召开的前一天,大会突然要求学校再补做250朵花,并在一天内完成。你认为派多少个学生来完成任务较为合适?为什么?结果5个学生居然都无法弄懂题目的意义,不知道要求什么,当然也就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研员启发学生:想想,这和刚才学的平均数有什么关系?两学生回答:没有关系。教研员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两学生答:没有出现平均数。听完案例,学生们议论开了,教师及时引导:能用你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吗?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学生纷纷踊跃发言――有学生用课标理念来评价: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这才是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做数学”,帮助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有学生用张奠宙教授的《关于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火热的思考”与“冰冷的美丽”》一文来解释……教学过程一直处于动态之中。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找到了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生长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3、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主要分三个步骤:精选和了解案例、分析和讨论案例、总结和评价案例。从这些步骤中可以看出,案例教学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探索问题为过程,让学生真切感受并体会教学理论和课程理念应如何运用到具体及真实的数学课堂中,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也就是说,案例教学能激起学生将所学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欲望,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学习数学命题教学时,教师课前安排学生阅读以下案例:某小学除法课上,教师出示例题:9/20÷3/5,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的本意是使学生能联想到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来进行迁移,却未料有学生回答:9/20÷3/5=9÷3/20÷5=3/4。教师问为何这样算?该生答道:分数的乘法不就是这样计算的吗?显然,学生将分数乘法法则迁移了过来。而教师的处理却是:不能这样算,虽然理由充足,但这只是一个巧合的例子,不能算作是一般的解法,教师再随手写下一道算式:3/5÷2/3,认为这个算式就不能用这样的方法解答。但也只一会儿工夫,有学生回答:3/5÷2/3=18/30÷2/3=18÷2/30÷3=9/10,果真如此吗?当然教师最终还是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将学生引导到原来构想(也是教材设计)的过程上,使学生明白了: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后,有不少学生主动和教师探讨:案例中学生提出的方法有没有理由?当儿童的数学学习不按预设的程序进行时,教师该怎么办?教师如何肯定并分析学生的迁移方式?数学命题教学有哪些策略和方法,应该注意什么?等等。学生们热情高涨,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4、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论教学多以讲述教育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切合实际的背景材料作支撑,致使学生很难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反思,更谈不上应用了。案例教学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能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野和角度看待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过一次调查,对案例教学、课堂讲授、研讨会、模拟角色、自学、影视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效果对比,以确定各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提高分析能力、转变观念、学生所得知识留存度等方面的优劣。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及观念的培养上,案例教学的效果排名第一;在传授知识和所得知识留存度上,案例教学的效果排名第二。

5、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主要承担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前精选典型的案例,整理好可能让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二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三是组织学生总结和评价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一,为了精选典型的案例,教师应具有宽广而深厚的知识基础,还要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和统揽全局的能力;第二,为了使学生的讨论和分析有意义、有价值,教师要不断提高倾听、提问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三,为了引导学生科学地总结和评价案例,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因此,要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深入实践,努力钻研,不断探索。

课题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公共管理学科;学生参与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1.案例教学的起源

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医学院,后来在商学院的推广下,逐渐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着眼于教学目的,参照法律工作中立案的办法,把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编成案例,通过教与学对案例分别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理论的前提:假定被动获取知识的效果低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它的显著特点表现在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案例获得的方式及参与主体等方面。学生———参与式案例教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是案例教学的组织及案例的准备,都离不开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中心始终是学生。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像乐队指挥在乐队中的作用。

3.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是一种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它以问题为基础,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在教学案例中,学生是中心,处于主要地位。在案例的选择和讨论方式上,与教师一样,都享有控制权。而教师则处于次要地位,经常作为资源提供者或者辅助人员存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则处于被支配或者消极地位,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完全围绕教师,“好学生”完全服从于教师;二是教学案例的基础是讨论,而传统教学的基础是讲授;三是教学案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辩论能力、分析性的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考试及点名回答问题来验证学生的知识水平,目标是掌握教师传授的“真理”;四是案例教学讲究的是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和学双方都要承担学生学习的责任,强调知识和思想的双向流动,而传统教学则是单向的,单纯的从教师到学生;五是案例教学既不会造成学生的无政府主义也不会造成教师专制和家长作风,而传统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监视下使用某种学习方法或学习方式,出现错误被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方式近似于“训练”。

4.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主要类别

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所以在案例的采集、编写上,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案例不同,主要有以下类别形式:一种是政策咨询性案例。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决策者,这种往往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提供真实的故事,突出问题的重点,给出多种解法,并且评估每种解法的优劣。一种是理论发现型,主要内容是对检验之前提出的理论假设,通过研究案例提出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内容是其主要目的;一种是说明型案例,这些案例是完全开放的,强调其真实性、全面性、系统性,主要是记述和说明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事件、决策的过程和使用的政策。

二、公共管理学科实施参与式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参与式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能加强师生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不同,参与式案例教学中,学生替代教师成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公共管理学科是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和公共管理部门的,实践导向非常明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参与式案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案例,学生对案例非常熟悉,所以会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学生的积极参与替代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授,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案例特别熟悉,所以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广泛讨论,改变由教师单纯讲授的传统案例教学的枯燥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更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参与式案例教学架起了一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案例是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学生通过自身获取的案例,并对案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不仅锻炼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中,案例的获取、讨论分析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参与式案例教学的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学生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才能获得,在获取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不断地沟通交流,在案例形成后,为了大家探讨方案,要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对学生的培养和考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3.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能够加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

在参与式案例中,学生是中心,案例教学的全程都有学生参与,学生永远拥有绝对的自,教师扮演的是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处于次要地位,所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仅仅是接收知识不同,参与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分析案例,从案例中获取知识,教师也积极地辅导学生并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和教师充分沟通互动,从而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求知,师生关系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能够让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公共管理学融合了政治学、社会学、政策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论,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同时,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在实践中得到发挥。

5.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

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案例教学使教师的工作转成幕后,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更渊博的学识,为了达到参与式教学的要求,要不断创新,要有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机智、风趣等。这样就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经验。

三、公共管理学科传统案例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理念缺乏充分认同

教育理念是否成熟会对教育实践的方向和进程产生直接影响。因为教育理念不仅是对教育活动的反映,也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但是,现在很多教育从业人员不仅没有理解案例教学的优点,也未认识到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很多教育从业人员在案例教学方面缺乏相应的意识和理念,从而使得案例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2.案例教学的内涵未得到正确认识和理解

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比较宽泛,主要是因为其在具体操作时的复杂性、灵活性、动态性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加之当前对案例教学的相关探索、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弱,故大家在对案例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有的学者和教师甚至混淆举例教学与案例教学。这大大限制了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也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发展。3.案例教学组织实施不到位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在内的多学科和方法,是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和规律及公共管理部门的科学。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步骤是公共管理学科开展案例教学,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存在案理分离、教学缺乏师生互动、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与其他教学方案配合不恰当、案例选择不合理、原创案例较少、缺乏健全的案例教学考核机制及课堂讨论的组织不到位等问题,抑制了案例教学的影响和实际作用的发挥。

4.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很多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很差、有名无实,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案例教学没有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相关的理论指导也比较欠缺,所以应用和实践起来比较困难。5.配套机制不健全案例教学因其内容选取及授课方式的特殊性,对其考核评价的方式也有特殊的规定和要求。同时,涉及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完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在案例教学的理念和思想上还未形成正确的理解,也缺乏统一的认识,而且案例资源的筛选和积累,案例教学考评方式的改革、案例库建设,教师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难以达到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要求的水平。

四、完善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对策

1.树立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培养

高校师生对案例教学的认同感和兴趣,宣导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使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灌输到思想中,培养案例教学的习惯,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使之逐渐形成规模,并最终广泛应用。

2.明确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本质

案例教学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特殊性要求。加强对案例教学本身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案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和运行规律。因此要想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要加强对案例教学自身的研究和探索。有学者指出:“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情境性、问题性、互动性、主体性等特点;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包括社会价值、教育学价值及主体性价值,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价值取向有科学的了解,才能对案例教学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虽然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还要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具备课堂组织能力。同时,教师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另外,教师一方面要明确自身定位,另一方面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培养其案例教学所要求的能力和素养,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效果。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教学不仅涉及到课堂氛围及学生的参与方式,还涉及到教师的讲授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应该丰富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师授课的形式可以是传统板书、影视片段、多媒体课件或者是视频等;学生的参与形式可以是课堂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多种知识的理解视角的融合是在沟通交流中达成的。此外,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也要进行记录和评价,并且计入期末考核。这样,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5.加强课堂管理和课堂环境建设

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特点,所以不同于一般教学的固定的授课结构和模式。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案例能够体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案例教学课堂的管理要不断加强。课堂策略首先是明确教育目标,确立促进性目标取向,使教师角色向民主型转变,建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其次,要重视规划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规划和引导,可以让案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明确,还能使教学实践以既定的目标为中心有序开展。

6.案例教学模式不断丰富

案例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案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案例教学的模式也包含方方面面,例如案例的展现方式、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合理安排案例与理论结合的方式等,这些都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关系密切。公共管理学科应当致力于完善的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同时,加强对案例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构建较为完善且多样化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案例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2]刘录护,扈中平.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理念、案例与研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5(5).

[3]李燕凌.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16(3).

[4]胡佳.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南方论刊,2012(5).

课题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1“功”教学案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正确理解功的含义,是学好功的计算、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特别是正确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本课以“问题导学”学习为主,体现新课程标准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关于“功”的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为“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可以将课程标准要求分解为四项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含义;(2)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3)会陈述什么是功;(4)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本节课通过课堂观察、课堂练习、当堂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1.1活动一:认识功的含义.

问题1生活中的功的含义丰富,有哪些意思呢?

学生谈自己知道的功的含义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是它还具有其他特殊的含义.

问题2力学中“功”的含义是什么?

【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62页,观察图11.1-1,举例说明力学中的功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总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显示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1.2活动二: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合作探究】请观察课本63页图11.1-2、图11.1-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问题3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没有做功的实例中,想想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物体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s=0,劳而无功)

(2)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而运动;(F=0,不劳无功)

(3)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方向垂直(FS,劳而无功).

师生共同梳理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课堂练习

(1)下列运动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踢出运河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

B.运动员举起杠铃

C.小孩用力推车,车未被推动

D.背着书包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行

(2)在下图所示的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3.下列过程,哪个情况小明对桶做了功

A.小明提着桶站立不动

B.小明提着桶水平移动

C.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D.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

4.下列情景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是

A.小球由高处落下

B.小球在地面上静止

C.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

D.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不动

1.3活动三:会陈述什么是功

问题4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大家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书、书包)设计小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总结: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关.移动相同距离,力大的做的功多;力相同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力学中功的定义:

在力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1.4活动四: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根据力学中功的定义,总结梳理功的计算知识点:

(1)表达式:功=力×距离W=Fs;

(2)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 J=1N・m.将两个鸡蛋举高1 m,做功约1 J.

问题5运用功的公式计算时必须注意哪几个问题呢?学生谈可能出现的问题.

运用功的公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a.公式中的F与s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b.公式中F的单位必须是N,s的单位必须是m,那么功的单位才是J:

c.F、s必须具有同时性:即s必须是F一直参与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d.F、s必须具有同一性: F、s是指同一物体受到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运动的距离.

阅读课本64页例题.

例题小明提着重100 N的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10 m,再走上高为3 m,楼梯长为6 m的石阶, 他克服水桶重力做了多少功?

已知:G=100 N,h=3 m,求:W.

解因为匀速提升,所以

F=G=100 N,

s=h=3 m,

W=Fs=Gh=100 N×3 m=300 J.

答:小明克服水桶重力做功300 J.

1.5活动五:总结梳理知识

问题6:本节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总结梳理本节知识点.

1.6活动六:课堂检测(见检测小试卷)

以一份小测试试卷形式进行,评价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率,时间大约6~8分钟.

2反思

本节课以“问题”导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开展教学,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分解为四项学习目标,每一项学习目标通过一项活动来实现.

活动一对应了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得出功的含义;在这项活动中,实际教学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使学生对功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讨论中学生也发现了新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可自行解答.活动二: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对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总结得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实现学习目标2中“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这项活动以师生合作为主展开,在活动一中学生已经进行过交流,这也算是学生展示,让部分学生自己来分析实例,通过阐述,可以进一步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活动二后通过“当堂检测”,让学生分析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检测“学习目标2中,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活动三:通过探究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移动距离的关系,分析得出功的定义,完成学习目标3,“会陈述什么是功”.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小实验加上课件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出现了小问题,通过引导分析解决.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小实验是一个方向,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就在生活中”.

活动四:根据功的定义,总结得出功的计算公式、单位.再通过练习应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完成学习目标4.

活动五为小结,通过学生梳理知识点,达到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实际教学中板书是以思维形式展现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