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篮球教学案例

高中篮球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篮球教学案例

高中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教师远程研修培训 有感

春有春的繁丽,秋有秋的丰硕,冬有冬的洁白,在这个夏日里,我虽走过了阵阵炎热,却收获了丝丝凉意。

短短十天的培训真的就要结束了,这培训就像夏日里荷塘的一缕清风从我身旁悄悄飘过,涤荡了我的心胸,让我倍感无限的惬意,依恋之情悄然升起在心头。回眸寻觅,心情难以平静。

这次研修主要以教学案例为主,每一个鲜活的教学案例,深深的吸引着参训的老师,我们如亲临其境,与执教老师共同感受教学的快乐与困惑。

专家的解疑让困扰我们多时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学员的优秀作业精彩纷呈,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借鉴;指导老师和同行们中肯的点评和鼓励,让我们在劳累中有说不出的欣慰和感动;在线研讨和交流,让我们学习了全省各地同行们精辟新颖的见解,也给了我们诸多的启发和收获……

学习着,体验着,思考着,反思着,提高着,憧憬着,每一天都在充实的学习中,经历着思想的交流和融合。迥异的教学风格如万紫千红的百花园,让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增强着以后教学的信心;精巧的教学设计让我知道功夫在课外的内涵,我扪心自问:我最需要做的到底是什么?是备教材,还是备学生?是备情感,还是备技巧方法?培训让我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十天里,我们在参与中成长,我们在学习中见证。因为参与,我们对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学习,我们见证了更多老师的才华和热情。

十天里,我们感动于课程专家和指导老师夙兴夜寐的辛苦,受教于各位同行中肯的点评和鼓励。十天的培训,我们对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思想观念也渐渐追上了改革的脚步。因为课程专家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对教育的“回归”充满了的希望;因为老师们的积极参与,我们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从去年暑期的理论高度培训,到今年具体的课的案例,每个参与老师通过精心的作业,认真的评论,积极的与专家在线交流等,在理论上,课的实践上,都得到了提高拓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由理论高度到生动的课的案例展示。如果说去年的培训更多的是理论方面的探讨的话,今年的培训则是具体生动的课的展示。我们通过十天,十余节具体课的视频观摩,了解了田径类,篮球类优秀教学课的展示。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认识。

2.改变了一些旧的观念。通过观看田径类模块的教学,我们首先改变了以往过于重视竞技技术的观念。在以往的田径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强调技术的重要,过于强调技术的规范,忽视了心理健康,社会参与等方面。其次,我们在课的诱导手段、练习手段的创新方面得到了启发。如田径类模块第一节课一一快速启动。授课老师很好的利用了体操棒,将课的重点、难点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们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借鉴这些优秀老师的做法,开创性的改变以往机械的、陈旧的教法,开发出一些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彻底改变田径类模块教学时,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

高中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某职业高中2015级某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其中A班学生人数为51人,B班学生人数为53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对比法,A班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B班采用的是合作教学法,实验时间为期25学时,实验前后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50米跑、座位体前屈、1000米跑)进行了测量。

三、实验设计

本实验选取的时间段为2017年3月-2017年6月,教学内容主要是田径及篮球的基本技术,通过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简单掌握相关的技术,并且要保证两个班级的教学内容相同。

(一)教学步骤。

将合作学习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当中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进行合作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顺序、教学目标及训练步骤。教学顺序需要从核心出发,实现动作概念及质量的完善。教学步骤则应该以讲解、小组合作、示范及组间竞争为主。

第二个步骤是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以此来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第三个步骤是进行异质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对体育知识讲解完成之后,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在该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

第四步骤是实现组间的交流,当组内完成学习及讨论之后,依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组间交流,完善和开拓学生的思维。

第五步骤是进行检测,在体育技术教学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检测,及时对学生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

第五步是进行补救,实现对教学目标的修正。

(二)教学案例。

以双手胸前传球技术为案例,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如下:

讲解及示范:首先应该进行讲解和示范,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印象,使得学生再投入到学习中的时候更有积极性,讲授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讲解内容的精要性、动作示范的正确性。

小组合作活动:然后集体授课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了,教师在该过程则应该进行巡回指导,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小组合作活动应该采取组内自学、组间学习的结合方式,该环节当中的教学内容应该属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作为教师则应该针对组内的情况对成员进行角色和位置的调整。

反馈及改进:教师可以依据课堂走向、学生的学效果等对教学是否顺畅进行反馈,然后针对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体性的改进。

评价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实现自我监督能力、自我鉴定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更好的认清每节课,更好的理解教师教学的中安点,也可以对课后的学习方向和方法进行总结,实现体育教育的生活化实现。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前后测结果对比:

通过上表对比可以看到,通过为期一学期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生的各项测量指标成绩都有所提高,这也说明了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合作教学都会对学生的测试产生影响,但是我们看到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相比,能够使得学生的成绩提高的更为明显。另外笔者还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心理倾向进行的侧量,发现采用合作学习的班级学生在体能聚力方面提升的更为显著、在社交行为方面采用合作学习方法班级学生整体的指数都有提高。所以通过上述实验结果证明,在高职体育教学当中,采用合作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整体体育成绩、学生的社交行为、学生的体能聚力方面的提升作用都是较为明显的。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当中采用合作学习理论是可行的,并且对于学生身?w素质提高、心理方面都有有效的改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体育教师则应该在课堂上除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学生实际出发,还课堂、还学习给学生,使得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知识、技能、方法、理念等的全面提升。

高中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实践 创新 综合能力

本着“继承、借鉴、创新”的原则,自2011年起,我校全面打造“1121”高效课堂。该课堂模式所要实现的一个目的——在减轻学生不合理的的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新的课堂模式的指导下,要求通用技术课堂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教学目的,进一步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从而实现1121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技术课自身特点,转变思路,把握灵魂

传统的教学备课阶段有这样一个模式:

准备教学案例、课件的图片、视频,搞清楚理论知识分类的时间,占总备课时间的大于等于二分之一。

模式优点:对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形象;对老师,课上轻松,有理有据。

模式缺点:过于感性,失去了对技术课内在实质内容的体验与经历,理性思索遥不可及,缺乏技术逻辑;知识零星,图片与视频带来的毕竟不是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构建,必然带来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学生搞清了分类,确切的说是记忆性的完成了任务,对于过程与方法的技术素养的培养难说成功,结果连基本的模型都无法制作。

如《稳固结构的探析》,学生没有经历相应实践,结构稳定性和强度性质特点的教学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对具体结构设计提出点评分析和方案,只能对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影响强度的因素有哪几个进行纯记忆的记忆。

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理解基本定位在动手实践,虽然我们给学生说通用技术不等同于劳动技术课,但归根结底,技术实践教学仍是技术课的灵魂和核心。如果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备课阶段不能很好的理解课题特点,挖掘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操作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广泛迁移价值的东西,而只是在在找精美图片、精彩视频上花费高比例时间,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目标恐怕很难实现。

综上所述,技术课程灵魂就是技术实践。

二、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就是立足实践

以篮球架项目实施为例,经历了篮球架模型的制作,同学们才体验到,“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常见的篮球架到了模型制作课上怎么变得如此陌生呢。通过实践,学生对制作流程、连接方式、材料工具的选择、尺寸的选取等有了理性思考;才能将草图绘制、流程优化、结构强度稳定性、工艺等内容整合,形成一个结构化的而不是零星的知识结构的串联。设计制作中所必须具备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就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形成了。

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激发了兴趣,成功收获了自信,成就感,会更加喜欢这门课;制作不太成功的,通过多次的总结和学习,获得了正确的制作方法,对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能力方面的内化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面对九零后的孩子,学习上的激情意味着他们主动去从事创造性,创新性的技术实践活动。

三、备课阶段立足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思考开展哪些技术实践活动

(一)通过技术实践达到教学目标

技术实践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从这个目的出发去研究教学活动,比如篮球架的设计,就是从稳固结构探析中理解结构的两个性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践,通过设计,学生会挖掘这些影响因素去设计和落实。任何事情多要有目标,这是技术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作为一门以技术课,课堂45分钟时短暂而有限的,技术素养的培养更多的还是让学生去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去创造。科技以人为本,生活就是灵盖的来源,个性化的发展,主动创新的培养,都是立足生活实践的。

《结构与设计》这章的内容,家里的家电,上学路上的建筑,车辆,学校里的喷泉,楼梯,运动场,食堂等等,都是学生进行技术体验和经历的广阔资源。因为结构是普遍存在的。

《流程与设计》,学生就有了这样的思索,在上学路上,途径十字路口,原来的红绿灯时序是先左转再直行,而现在变成了,先直行后左转。就联想到了流程在生活中的意义,于是就思考其中理由。原来新改的红绿灯流程一来符合交通规则中的转弯让直行,二来也为左转的车辆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提高的了效率。“真的很神奇,流程的设计就在我们身边。”

《控制与设计》,一个学生在课上是这样表述的:“那天,家里抽水马桶的水箱坏了,通常情况下,我只管学习,可这次,我特积极,《技术与设计2》中的控制中就有这方面的知识,去瞅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顺便实践一下,说不定就解决了。于是按照教材上的示意图,找到了充当检测装置的浮子,充当控制器的连杆,充当执行器的塞子,哇,太显然的问题了,接触问题,解决!哈,爸妈都夸我呢。看来,学好通用技术随时都能派上用场呢。”

这些我在课堂中的场景实例都是再次说明从课堂的技术实践活动走出去,生活中有更多,更深刻的案例在等待着我们。相信有这样的思考方式,技术素养的培养和内化会变得如此简单。

四、总结

“1121”课堂的落脚点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通用技术课堂立足技术实践,才会让课堂变得理性,结构化,系统化;学生才会变得更具有合作精神,思考意识,严谨态度,动手制作能力,为打造这样的高效通用技术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高中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任勇从书架上拿出三本书赠与我,这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联合编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书。然而,令人叹喟的是在这套丛书中(现已出版十几本),竟然有三本书出自于任勇笔端。《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研究,让教育更精彩》、《走向管理的文治境界》,书中洋洋洒洒九十多万字涵盖了任勇三十多年教学生涯、教育研究和行政管理的心路历程与心灵感悟。任勇告诉我:按常理这套丛书一人只能出版一本,当他把《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的书稿送交编委会时,编委会的专家觉得此书仅囿于数学教育,还很难充分体现其研究成就和成长经历,便再次向他约稿,于是,一部《研究,让教育更精彩》的书稿很快又送到了编委会专家们的手中;大家在欣喜和满意之余,还深谙任勇担任多年校长和教育局副局长,在教育管理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又一次向他发来约稿函,因此也就有了第三本书《走向管理的文治境界》的问世。这三本书分别从教学、研究、管理的层面,让我们感悟任勇数学教育的真谛,感受任勇教育研究的精彩,感佩任勇人文管理的境界,从而寻找教育家成长的智慧与足迹。

谈及任勇,熟知他的人对其为人为学总是赞不绝口。在当今的基础教育界,像他那样堪称教育家的恐怕是凤毛麟角。他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名师,也是一位深受教师爱戴和信赖的校长,更是一位备受各界关注和公认的教育家。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名校校长,再到教育局副局长,任勇成功而踏实地走过了每一步,而伴随成功的却是汗水与苦涩。任勇在《师者回眸》中这样描述:“回想50年的成长之路,虽说没有我们上辈人的风雨坎坷,但也经历了家境贫寒、动荡、上山下乡、艰苦求学,经历了教育教学的多学校、多岗位锻炼,经历了人生和事业的潮起潮落,一路走来,遵循‘感性做人,理性做事’的原则,在‘足与不足’中,不断去逼近人生和事业的最大值。”

任勇毕业后就分配到重点中学龙岩一中,和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一样,他也理所当然地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所以,他的班主任工作干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按他的话说是“疯疯癫癫”。他在高效率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增知识于谈笑之间,长智慧于课堂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猜谜活动常常是自己创作、就地取材,用“考试不作弊”猜数学名词“真分数”,教育学生要诚实考试;用“成绩不好怎么办”猜学科“应用力学”,教育学生勤奋学习;用“注意保护视力”猜俗语“小心眼”,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此外,他还用身边的师生姓名做谜面让学生竞猜,以此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在科技活动中,他能别出心裁地组织学生开展科技阅读和撰写科技小论文,其数量与质量均在全校名列前茅。在体育活动中,他和学生融为一体,无论是在乒乓球桌旁,还是在篮球场上或排球场上,他都与学生“打成一片”、其乐融融……

任勇在数学教学方面也是别具特色。当年有一堂“实数的大小”的“汇报课”至今还让他难以忘怀。那节数学课,他用十分钟就讲完原理和书上的例题,之后就进行数学游戏活动,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任勇说:课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用6个1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有的说111111最大;有的说111111最大;有的说111111最大;有的说111111最大;还有说11■最大。把所学的知识全用上,终于比出11■最大。而最小的数呢?学生说的答案没有唯一,有111111、1■、1■等等。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答案呢?如果7个1,8个1,…,n个1呢?于是,课堂沸腾了,听课的老师被震撼了,这堂课上得特别成功。随之而来的是好评如潮:“数学功底扎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才像数学课”、“这节课的思维量大”、“教学确实与众不同”等等。也就是从这一节课以后,任勇的数学课更是充满趣味、充满方法、充满变化、充满数学思维、充满师生互动。以至于学生们几乎每节课都期盼他的到来,因为他到来了,数学来了,灯谜来了,美感来了,激情来了,诗意来了,中考的优异成绩也来了——成绩的背后更多的是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被激活了的智慧大脑。回想起此情此景,任勇由衷地发出感慨:“那时的教育还真像素质教育!”

原本不想当老师的任勇,1977年的恢复高考,却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读了师范;原本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任勇,却阴差阳错地学了数学,当了教师。然而,干一行爱一行的任勇,在多年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把原创的思想和独到的思考熔铸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并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数学教学主张,从而走出一条数学教学的成功之道。在2012年3月出版的《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一书中,他罗列了26条数学教学主张:“每课一趣”,妙趣横生;“每堂一赞”,赞出奇迹;“善用媒体”,高效教学;“情境教学”,贴近实际;“让生上课”,别开生面;“与美共舞”,舞出精彩;“有意差错”,大智若愚;“借题发挥”,融会贯通;“限时限解”,限出创意……这些教学主张“既源于教学实践,又注重理论提升;既贴近教学大法,又凸显教学特色”,而最吸引眼球的当属“每课一趣”和“每课一赞”的教学主张。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其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都很强,抽象性也较大。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教学基本技术,还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任勇说:“兴趣和爱好如催化剂,它能不断地促进学生去实践、去探索,逐步引导他们酷爱数学,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为将来钻研科学技术打下牢固的智慧基础。”为此,他的每一节课都要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数学题,或是数学游戏,或是数学智力题,或是趣味数学故事……力求做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以此达到活跃课堂之效果。而“每课一赞”中的“赞”,就是赞美学生,赋予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学会用赞美之词来鼓励学生,不要放过赞美的机会。任勇说,不知从何时起,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备课即将结束之前,还要“备一事”,就是:“明天表扬谁?”他给表扬的对象分门别类,尽量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和内在潜能。任勇归纳出四条“赞美之策”:一是赞美学生要持平等的态度,即要放下“架子”来赞美;二是赞美要公正,即要“一碗水端平”;三是赞美要及时、真诚;四是赞美要公开、得体。赞美和表扬,成为任勇教书育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同样让我颇感兴趣的还有“文化渗透”这一教学主张,因为“数学可以塑造人的灵魂”,也可以体现其文化价值。任勇曾从著名学者于丹的《论语心得》里对“文化”一词的阐释和解读中得到启迪,极力推崇把数学也“文而化之”,让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实践中,使之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喜欢数学,亲近数学,欣赏数学。他曾经应邀为数学教师做过“数学文化”的讲座,主题为“感悟数学文化”。从“数学与文化”的关系、“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文化的构成”、“数学文化的外延”、“数学文化与课程改革”、“数学文化的教学实施”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通俗易懂的诠释,鼓励和鞭策广大数学教师要成为有“文化”的数学教师。

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在学界博得了许多学者、专家的高度评价:“好的数学教学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它既关注扎实的数学基础、高超的解题技能、优异的数学成绩、丰富的数学情感,也关注教学结果所属的更大范围,因为这样才会对学生的整个人生产生最大的效益。这个目标崇高、大气、易认同而落实难。循着‘任勇的教学主张’所铺设的道路前行,就能使这种长期利益变为现实。”(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学数学室主任,博士章建跃);“任勇先生的‘教学主张’,让人耳目一新,感慨万千。这是一部出自拥有远大抱负和执著追求的专业工作者的原创性佳作,更是一部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中国数学教学研究成果。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丰富的教学智慧,而且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它不仅是教学规律的呈现,而且是教学艺术的展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校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杨骞);“26个‘主张’,是作者从课堂中生发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实例,不论是激趣促学引深、善用教材媒体,还是培养学生思维,师生、生生互动,都是原创且独到,朴实而平直,有趣而深刻。不管拿来就用还是借鉴重构,你都会在原本的基础上大进一步,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主张’的魅力。”(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原副主任,数学特级教师张福生);“任勇老师是一位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充满魅力的智慧型名师。他的著作、文章与讲座,不断给我指导与激励。拜读他的新著,顿感解惑与启悟:循循善诱的言语、通俗易懂的案例,诠释着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程的精髓。他的教学主张,必将让新手型教师愤而启,让熟练型教师悱而发。(厦门一中数学金牌教练、高级教师王淼生)”。面对诸多学者、专家的充分肯定,任勇却谦逊而诚恳道:“本书是在数学教学中的‘土’经验,不敢说都是原创的,但多有原创思想和独到思考。”

“说到数学教学,我崇尚‘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的说法。”这是任勇对数学教法的观点。多年来,他脚踏实地地致力于数学教学,孜孜不倦地潜心于教育研究,尤其是数学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他曾多次叩问自己、造访专家。他说:“数学教育的真谛是什么?这是我多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的说来,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具体的说,数学教育要尊重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要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登上学习快车,他在“学会之道”中从“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意义”、“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基础”、“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内容”、“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原则”、“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模式”、“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教材”、“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层次”、“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实验”、“数学学习学初探”等九个方面向读者探讨了“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理论问题”。又从“数学学习环节的学习方法”、“数学学习内容的学习指导”、“数学课外学习的学习指导”等三个方面阐明了“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具体方法”。同时,任勇还列举了他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收集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主题内容,启发点拨、诱发惊异、引起困惑、唤起向往”;就是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一起“揭示数学的神奇,发现数学的完美,探索数学的应用,表达数学的精深”。

高中篮球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常熟理工学院 体育部,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体育课程是普通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对当前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关键词 :普通高校;课程模式;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99-02

体育教学是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承担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但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体育教学课程模式的设置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因此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也影响了体育课作用的发挥.所以要想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首先必须从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入手.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模式的现状

1.1 课程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即以教师为中心,上体育课时,老师占用了许多时间,用来讲解体育课程的理论、动作要领等,这就导致学生自己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再加上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初中、高中体育课程有较多重复之处.例如,初中、高中、大学的体育课程都有篮球、足球、排球等课程,所以对于这些课程学生已经有较多的了解了,有的学生对其所热爱的体育项目往往有较深的了解,因此根本不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再仔细讲解这些体育项目的理论、规则、动作要领等内容.而当前高校体育老师往往没有注意这一问题,用大量时间来讲解这些东西,导致体育课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就很难有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了.而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例如轮滑、太极之类的,又往往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设置的比较少,招生名额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1.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思维模式,过分注重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习,高效体育的课程安排就存在过分追求专业知识的内部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缺点,课程设置多而杂,而且与初中、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血多重复的地方.体育课程的设置没用突出重点和难点.而且没有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发展特性来设置设置相应体育课程,使得体育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偏离了体育教学的初衷.另外,体育本来应该是一门以学生实际体育运动为主的课程,需要给学生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活动.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却涉及到许多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而且这些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也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一些体育老师还是不厌其烦地讲,教学效果较差.这些不重要的属于边缘的知识占据了大量的课时,一些晦涩的过时的理论知识依然被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脱离了学生发展的要求,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往往学生花了许多精力学习的知识,到后来却发现根本无用武之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

1.3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据了很多的时间,理论是必要的,但是这些理论往往侧重于对体育活动的规则、动作要领、任务、意义的描述,对学生用处不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对于学生比较需要的体育人文教学以及与体育相关的人体科学知识和伤病救治知识却很少涉及,这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缺陷.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需要学习体育运动的技巧和方法之外,还需要培养自身的组织能力.因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很可能是到中学进行体育教学,因此势必需要具有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但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并没有注重这一需求.

1.4 课程体系定位不准确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改革缺少顶层设计,没有明确的方向,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从而使得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有些改革措施并不符合实际要求,有些措施实施的初初衷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往往偏离设计者的目的,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1].目前,通过数次改革的高校体育课程依然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活动存在很大的距离,实际上已经出现脱节的现象.由于改革过程中一些人呼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课程设置往往以够用为度,所以高校体育课程以及课时都遭到压缩,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不怎么充足的上课时间进一步减少,从而影响了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

2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模式的设计

2.1 体系框架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为导向,以体育本身的学科特点为依据,以培养体育人才为目标.首先,要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人才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除了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知识素养之外,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一臂之力.因此高校体育课程体系设置首先必须照顾到这一内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其次,专业知识方面.无论什么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体系和基本理论知识,体育也是一样,因此在体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训.当然,专业素养的培养不是说要把所有的学生训练成职业运动员一样,而是说要把基本的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科学的体育运动的方法,从而为他们今后的体育锻炼指明方向和路径,使他们能够科学锻炼,有效保持身体健康.第三,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还需要突破传统教学范畴,拓展教学领域,例如要重视体育人文教学和人体科学知识的教学等.即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设计上必须既注意专业知识的教育,也要兼顾相关领域的教育.既要做到精深,又要做到广博.第四,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的教学不能仅仅靠纸上谈兵,要加强技能教学和方法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2.2 课程体系构建要点

2.2.1 改革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体系涉及到课程的组方法,包括课程的教学的内容的分类等内容,还体现着教学的思想等.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把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基本知识为最低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身体和心理获得均衡发展.高校体育课程可以划分为技能、知识和素养三大模块[2].技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锻炼技能和竞技项目技能.知识主要包括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身体保健知识.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重要程度进行划分,把最为核心的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必须认真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还可以设置选修课,这种课程与专业有一定的关系,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因此,以选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例如人文体育课程和运动损伤护理知识等.这种按层次划分不同课程的课程体系有一个好处,它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可以把学生从以前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另外,大量选修课的设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2 调整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主要有四大类型,即技能技巧类、体能类、游戏类、休闲类.技能类之中又包括徒手类、杠上类、垫上类、跳跃类、投掷类.体能类包括跳跃类、水上类、负重类、冰雪类.游戏类包括球类、民族传统类、小球类.休闲类包括运动类和职能类.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材存在问题,许多重要的体育内容没有被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导致教学内容更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大教材改革力度.首先,加强教材建设应该加快高校体育教材教参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把新的体育项目和新的体育理念及时纳入教材当中.其次,高职高校体育教材在编写时应该本着删减繁琐概念理论、突出实务的原则,着重补充实用性较强理论知识.以实训课教材及教学案例等教辅资料的建设为教材建设的重点,结合实际编写课程实训资料,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3].

2.2.3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增强教师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目前情况下,教学改革一时还难以有质的突破,为了使体育教学跟上时展的要求,就需要依靠教师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最新体育动态,及时把相关信息反映在教学当中,从而弥补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不足.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另外,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由活动,体育理论知识要精简地讲,有选择性的讲.高校体育教师要更多地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情况,做好中学到大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避免教学脱节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要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多重复,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了解,根据中学教学的内容,设置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对中学体育教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而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已经重点讲解过的内容则要少讲或者不讲,而把跟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领悟体育锻炼的乐趣[4].

2.2.4 建设科学的评价体系

虽然我们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考试依然是推进教学和学习的有力手段.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是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考试比较陈旧,主要集中于体育技能的考评,例如篮球课的考试就是让测试学生进球率,这其实就是考察学生篮球投球技能.事实上,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运动项目,除了投球之外,还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需要队友之间的合作,需要快速反应能力等等,但是这些能力在当前的考评体系中没有体现出来,不利于学生篮球技能的综合提高.从这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的考评制度存在缺陷,考评的指标偏于单一,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因此,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学科考评体系,使考试内容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爱斌.山东省普通高校网球课程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4-5.

〔2〕陈钿壬.济南市普通高校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