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乡土地理教材整合方法
包括乡土地理在内的高中地理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将高中地理知识理论和乡土地理中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研究式的学习,是农村地区中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高中地理、乡土地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就是要理清三者内在的,彼此衔接、融合的关系,我们认为三者间的关系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托,乡土地理素材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进课堂教学,使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有禆益。
一、高中地理的理论知识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知识依托
研究性学习是类似科学研究形式的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选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包括选题,制订调查、观测、资料搜集的方案,对调查、观测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论点、观点和看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总结所依托的理论知识就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所获得的。因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需的科学理论知识,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及其延伸和拓展的部分,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生产活动”学习中,我们结合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论知识开展了“本县主要商品性农业产品区位因素的研究”,首先,学习小组以调查访问为主要手段,把目标确定为当地主要的农产品市场。调查出了当地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商品种类。然后通过访问当地农业专家、农民,查阅当地气候土壤等资料,获取了一手材料。再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研究探讨,得出了影响当地商品性农产品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探讨研究的乐趣,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指导生产活动的。
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其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促进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避免了学生被动地记忆理解所带来的厌学情绪,弥补了传统学习方法的不足。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地理学科教学的一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把研究性学习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对传统的讲解法、接受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乡土地理是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
乡土地理素材就在学生身边,既为学生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以地理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乡土地理素材为载体,是农村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模式。它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亲自观察研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对地理知识的亲切感,还把地理教材中的地理原理、理论、知识与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现象、生活、生产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了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把乡土地理素材引入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乡土实际的内容,收集乡土地理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需经教师点拨,才能言传。教学中要贯彻“互动性原则”,采用集中讨论方式、小组合作方式,解决乡土地理现象中的问题。例如,在高一地理必修2学习城市区位因素时,我们结合本县实际,课前让学生以本县县城为例,调查、研究县城的选址的自然区位因素是什么?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哪些?在课堂教学中以这些乡土素材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研究实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走出课堂,以乡土地理素材为载体实施研究性学习
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对一些乡土地理素材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观察、走访等方式,接触家乡地理环境,获得具体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就能形成丰富的地理事实的知识储备。乡土地理野外研究性学习的现成资料少,学生要自己寻找、查阅、分析、调查、访问,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需时间较长,所以课外研究性学习须纳入教学计划,专心设计,合理安排。
关键词:教学研究单位; 档案管理; 信息数据处理; 重要性
1 前言
考虑到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在教学研究单位的工作中,如何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成为满足教学研究需要的重要工作。从教学研究单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看,档案管理作为基础管理工作,对教学研究单位意义重大。基于这一分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研究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应结合教学研究单位工作实际,认真分析档案管理对教学研究单位的重要性,把握档案管理原则,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提高教学研究单位的档案管理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教学研究单位档案管理发展。
2 教学档案对教学研究单位的重要作用
教学档案作为教学研究单位在教学实践和教务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信息载体,承载着教学研究单位教学实践和教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它对于开展教务管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教学评价,总结教学经验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学档案是教学研究单位教务管理必不可缺的要素。教学研究单位教务管理内容繁多,头绪复杂,所有的教务工作和档案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务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在形成各种数据和资料信息,通过这一系列管理过程,教务处就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学籍管理材料;又如从教师的教学执行计划表到课程教学活动直至期末教学考查等教学系列环节,教务处就生成了学年或学期的教学业务材料。
其次,教学档案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性的过程,要抓好教学各个环节,一方面要遵循已有的教学原则、方法,认真教学;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则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完整、准确、系统的教学记录即教学档案之上,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再次,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价和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教学档案在教学活动及其教务管理过程中自然形成,由教学及其管理中直接使用的各种文件材料转化而来,其信息数据丰富全面,是一系列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真实轨迹。
由此可见,对于教学研究单位而言,档案管理是基础的管理工作,关系到教学档案的基本管理,是教学研究单位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3 教学研究单位开展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研究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开展档案管理对提高教学研究单位的工作效果,满足教学研究单位的工作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教学研究单位的档案管理实际,教学研究单位开展档案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研究单位开展档案管理是提高教研效果的必要手段
在教学研究单位中,档案管理实现了对教学档案、教研档案的有效存储和管理,便于教学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和调用,保证了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对教学研究单位的工作形成了有力的支持。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学研究单位开展档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档案管理是提高教研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2、教学研究单位开展档案管理是促进教研发展的必要措施
教研工作是教学研究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保证教研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单位应加强信息资料的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成为教学研究单位的重要基础工作,对教学研究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教学研究单位的促进,提高档案管理效果。
3、教学研究单位开展档案管理是保证教研实效性的必要方法
从教学研究单位的日常工作来看,教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要想保证教研工作满足实效性要求,就要积极利用现有教研材料,同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对档案材料的有效调用,保证教研工作取得积极效果。为此,在教学研究单位中,开展档案管理是保证教研实效性的必要方法。
4 档案管理对教学研究单位的重要性分析
考虑到教学研究单位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要想保证教学研究单位取得积极效果,就要立足教学研究单位工作实际,将档案管理作为基础工作来开展,确保档案管理成为提高教学研究单位工作实效的重要手段。目前来看,档案管理对教学研究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管理关系到教学研究单位的整体工作效果
对于教学研究单位而言,通过对教学档案资料的分析而得出研究结论是重要的工作方法,为了保证这一工作取得成效,加强档案管理是重要举措。从这一角度来看,档案管理的质量已经成为关系到教学研究单位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教学研究单位的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满足教研工作需要。
2、档案管理对教学研究单位的日常工作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教学研究单位的工作性质来看,对档案资料的分析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想提高教研工作的整体效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一分析,我们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对教学研究单位的重要性,应从教学研究单位的日常工作入手,提高档案管理效果,加强档案管理力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3、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了教学研究单位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以及档案管理工作对教学研究机构的促进作用,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研究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已经成为了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研究单位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结合教学研究单位工作实际,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教学研究单位工作中,档案管理作为基础工作之一,对教学研究单位的教研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一分析,我们不但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结合教学研究单位的工作实际,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满足教学研究单位的工作需要,为提高教学研究单位的工作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撑,保证教学研究单位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素云;;从建设海西名校的角度做好档案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2期
[2] 李宇宁;;高校档案工作细节服务探析[J];云南档案;2011年06期
[3] 耿霞;王宝娃;桂小红;;浅议高校档案收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4] 郑季春;;学校档案管理中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 经济法基础 远程教育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办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经济法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经济法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因而本门课程涉及的内容也极其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部业务范围;2. 经济法受经济发展的原因,发展、变化、更新速度更快,因而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的补充和修改;3. 经济法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知识跨度较广;4. 经济法理论不仅具有抽象性,而且其实际操作性也很强。由于该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及与时俱进的发展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该门课程的教学若不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很难较理想地达到教学目标。
然而,我们又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单单靠教师向学生灌输。而财经专业专科学生基础知识尤其是法律基础知识掌握较少,尤其是电大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脱离学习环境时间较长,枯燥的经济法律理论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这门课程成了空洞的理论,必将严重影响到学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到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案例教学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经济法基础》案例的撰写与挑选
(一)针对性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在挑选案例的时候应该紧贴教学目标,突出主题。即根据本章的教学目的而选择案例,让挑选的案例更具有针对性,服务于教学目的, 否则即使是很好的案例也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并不是案例越多越好,关键而在于精。
(二)真实性
我们挑选的案例最好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对于社会上刚刚发生的,有较大影响的案例,应该作为我们案例教学的首选,因为这样的案例学生对其内容有一定了解,尤其是发生在名人或是著名企业的案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容易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也便于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三)时效性
经济法律与其他法律相比受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更大,随着近十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得经济法律也随之调整,如:2006年《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的重大修改,2012年修改中的《专利法》和《著作权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自己选取案例时,更加注重案例的实效性,紧密联系最新的立法动态和司法解释,注重其现实指导意义。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教师在课堂中口述案例,然后让学生讨论;通过学生扮演角色再现案例情景或以模拟法庭形式,并分组讨论;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方式,模拟再现实际情景。根据教学实践,通常案例会放在课程的前段从而引出课程内容,或是通过案例对理论知识作进一步理解和补充。在导入案例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使用案例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可以使学生参与其中,所以教师要先为其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以便于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其次,教师应变“灌输”为“引导”,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哪怕与“正确答案”不符,也应对积极思考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肯定;第三,给学生创造讨论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可以接收到不同的观点,学会别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仅做到“学会”而且做到“会用”。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解决难以讲解的法律理论,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案例教学法”适应了新时期教育理念的要求,它能够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真正的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案例教学法”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菊霞,叶得明,王建平. 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关系[J]. 学术纵横,2007(6) : 129.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思维;研究性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074-02
Practical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search Learning
Ability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hinking//WANG Ping, ZHANG Weiwei
Abstract In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raining students’ research learning ability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oriented was taken to guide students to discover problems in learning,
research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computational thinking, fully excavate students’ research learning ability, cooperative learn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us, to stimulated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e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nd design innovation ability,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basic computer cours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research learning ability
1 前言
在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至今仍在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偏重某一种软件的功能使用介绍,以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该软件为教学目标,课程学习中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探索研究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的培养。现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要求培养具有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并富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因此,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改革教学方法,引入适合培养大学研究性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面向计算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
2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的概念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首次提出的,她对计算思维做出的定义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1]周以真教授将计算思维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和普适思维方法提出,她指出:“计算性思维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首先可以帮助人们将想要解决的问题用抽象的方式非常清晰地表述呈现出来,然后再用信息处理流程的方式来构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案。计算思维为人们提供的是一个思考问题并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视角和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或实际工作中,人们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角度,但我所提倡、所建议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从计算思维的角度来看问题。”
可见,计算思维为人们指出了利用计算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计算思维的培养已经得到国内外许多高校的重视[2]。
3 研究性学习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课程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3]。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被动的、经验性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着重于启发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非常重视并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分析和解决创新。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侧重团队成员的协作互助与共同学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4]。
研究性学习也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具有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管理能力、较好的自主学习心理,进而能够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行为。而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又进一步提高了研究性学习能力。
4 计算思维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计算思维可以为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思维方法的指导,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探讨面向计算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意义重大,且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笔者在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了面向计算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计算机不仅是工具,还可以启发人们使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并解决学科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而提升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并且十分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还教育教学于本来面目,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而教师则处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学得更好、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的地位。
5 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培养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因此,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必然是其教育目标之一。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思维开展研究性学习,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最佳方式[5]。
同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面向计算思维的研究性学习,还应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为学科教学服务,不能脱离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需要结合学科教学特点细化教学设计环节,教学案例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校园生活或未来工作需要,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密切相关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某些内容单元非常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如在Office高级操作单元中,讲解Word时可以以毕业论文排版和个人简历作为教学案例,讲解Powerpoint时可以让学生以我的校园、我的家乡或者我的社团为题目制作演示文稿;讲解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基础,在讲解Photoshop软件使用时可以以个人证件照制作为教学案例;讲解多媒体技术基础时,可以让学生使用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制作个人生活相册或学校校庆相册;而讲解网页制作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为自己所在的学院、社团、宿舍制作主页,甚至可以建议学生为学校重新设计制作主页。这样不仅讲解了知识,还贴切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机,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交流平台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要素之一。因此,可以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面向计算思维的研究性学习,这样会极大地拓展教学空间,将网络教学空间和课堂教学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最大化优化教学效果。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验证、改进面向计算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步骤与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6 小结
总之,面向计算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教会了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从计算思维的角度进行思考。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了学生通过探究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该种教学方式,真正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创新性地解决专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面向计算思维的研究性学习,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希望本研究能为高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ACM,2006(3):33-35.
[2]赵勇.基于网络资源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108-111.
[3]龙慧灵,熊黎,龙海明.论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社会科学,2010(8):119-122.
关键词:教学管理系统;B/S模式;系统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01-02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教学管理部门而言,增加工作量的同时工作难度也增加了,管理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面对挑战,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启动并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相继建成校园网,搭建了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平台,运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日常教学管理事务纳入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中。
根据系统的开发时期、使用要求、技术实现方式等差异,可以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是单机管理系统。这种系统功能单一落后,软件实现简单、性能差,主要用于完成某些单方面的教学管理功能。2)是采用C/S工作模式局域网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物处理能力,模型直观简洁,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但随着学校规模的日益扩大,软件功能的不停升级,二层C/S模式的局限性逐渐彰显:① C/S模式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较高,因为对不同的客户端要开发不同的程序,并且应用程序的安装、修改和升级均必须在所有的客户机上走一遍;② 随着客户端对数据处理功能的要求增加,客户端的负荷越来越重,造成“胖”客户端现象,打击了系统的整体性能;③ 数据安全性不好,因为客户端程序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因此在客户端计算机上的其他程序也有途径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从而使数据库的安全性受到威胁。3)是以web技术为基础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这是随着web技术的兴起,继承发展于C/S模式的一种改进模式。该模式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将数据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业务处理程序在应用服务器上存放和运行,这种结构不仅把客户机从沉重的负担和不断对其提高性能的要求中解放出来,也把技术维护人员从繁重的维护升级工作中解脱出来。这种三层结构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层C/S体系结构的缺陷,是应用系统体系结构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成为当前教学管理系统的首选体系结构。
2 基于web技术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
我校是一所具有50年办学经验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册学生维持在8000人次左右,现有6大专业体系,高职专业12个,中专专业近20个,课程共650多门,每学期平均需制定专业教学计划25个,安排授课课时4000多节,安排任课教师300余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量较繁重,并且我校存在分校区办学模式,地理位置跨度较大,基于以上实际情况,经过对三代教学管理系统优缺点的分析,2005年,我校建成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依托该系统,实现了各校区教学信息的有效沟通,将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们从繁重的手工传统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把工作精力投入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校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系统所蕴藏的风险也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基于B/S的网络应用是比较成熟的,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的管理系统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但该结构在系统安全性上仍存在硬伤。相较C/S系统而言,B/S系统在客户机与数据库之间增加了一层WEB服务器,使两者不再直接连接,客户机无法直接对数据库操作,可有效地隔离用户对核心数据的危险性访问,但由于C/S的相对专用性和封闭性,整个C/S系统相对安全,而B/S的开放性,使得这种结构的系统更容易受到来自internet 上的攻击。
3 B/S工作模式下数据安全性策略分析
保证数据安全是教学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和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采用后端数据库的动态页面生成技术,用户通过internet平台不仅可以进行静态信息浏览,而且可以进行数据库访问和数据处理,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是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策略①:抑制控制,强化系统安全设计,即在系统设计、编程和测试阶段,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堵塞漏洞,抑制风险产生。
网络安全层次:采用路由器的IP过滤功能、网关、防火墙、服务器等方式将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时起到隔离作用;并将校园网划分为多个子网,有效减少网络频带压力,使大部分信息在子网范围内传输,减少信息外泄的机会,实现IP地址身份验证机制,防止持有非法IP地址的人访问本子网的资源。
服务器安全层次:
首先检查用户的合法性及身份验证,采用在网络中设一登陆验证服务器的方法;在web服务器上设计有相应的权限限制,只有合法用户才能通过网页来访问事物处理程序。
策略②:预防控制,采用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两种模式各自优点,尤其在系统安全性保障方面,集成两种模式的长处,从预防角度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并没有将C/S系统挤出管理系统领域,相反,随着PC机硬件配置的不断提高,客户端的“肥胖”不再影响健康,而网络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和网络本身的安全隐患却成了制约B/S系统结构的瓶颈,因此选择何种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取决于实际应用方式,即能否适应学校办学模式,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我校教学管理系统分成教学计划、课程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选课管理、师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模块。在上述模块中,由于学籍、成绩、教学计划、师资管理等需要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强的交互性,同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这部分子系统适合采用传统的C/S模式;而信息与学生信息查询及选课管理则具有适用范围广、安全互性要求不高等特点,这部分可采用B/S模式。
策略③:恢复控制,即在系统风险导致的损害实际发生时,必须有有效的系统修复措施。
目前,几乎所有的教学管理系统,无论基于何种工作模式,都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平台,我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也是运行于SQL Server2000服务器,管理制度不完善、系统管理人员的意外操作、破坏性病毒攻击、自然灾害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数据库遭破坏,因此从数据库层面保证系统数据安全是保障系统数据安全性的根本途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系统管理员定期做好备份是保证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措施,一旦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就能利用备份数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系统功能。
SQL Server2000支持四种备份类型,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四种备份类型的功能及其优势如表1所示:
表1 SQL Server2000数据库备份类型
对于这四种备份类型,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我校的处理方法是:教师提交成绩单前,做一次数据库的完全备份,成绩提交期间每日进行差异备份,随时可以恢复到故障点以前的状态。因为在教师提交成绩单期间,数据库处于随时更新的状态,因此制定良好的计划和适合需求的备份策略才能保证数据库的安全,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还应选择相应的时间间隔生成事物日志备份,可把数据恢复到意外发生时的即时点。
4 结束语
目前,B/S体系结构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日益显示主导作用,但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除了选择适合本校办校实际的管理系统之外,必须充分考虑基于该工作模式的系统能否在安全性能上有更好的表现,这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关系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正常进行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 邵莉,梁兴建.数据库备份策略及恢复措施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
[2] 谢永红.C/S向B/S软件体系结构转变分析和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