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授权管理制度

医疗授权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授权管理制度

医疗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探索信息化后医院内部控制的新变化,并分析我国医院应如何在内部控制方面做出改变以降低信息化时代运营与管理带来的风险。同时提出了完善医院信息化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医院内部控制 变化 措施

所谓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医疗业务及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过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医保的全民覆盖,医疗信息系统的运用已成为公立医院正常营运的基本条件。

一、医院信息化后内部控制的新变化

(一)岗位分离和授权的方式、执行与手工系统存在差异

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是最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处理环境下,不同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对于一项经济业务各环节处理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职能的分割与人员的分工便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内部组织控制。医院信息系统使用后,对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主要通过信息化程序以及适当的授权来实现。但另一方面,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对一项经济业务可用不同的身份或权限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人员与职能的分工控制功能明显减弱。这就存在如何识别合法操作员及其操作权限问题,因为都是计算机来负责识别和控制,靠岗位分离是无法实现的。

(二)内部控制的实现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内控理念、控制程序、控制措施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与信息化工作同步开展,互相促进。数据收集、加工、处理由繁琐的手工处理转为计算机高度自动化处理;数据存储介质由纸质数据文件向电脑大型数据库、程序文件磁介质转变等等。内部控制手段由原来的手工控制转为手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控制的重点由业务部门向信息系统部门转移,由手工控制方式向以计算机为主的人机相互监控转移。

(三)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控制难度增加

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信息网络数据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素质控制等问题是信息化工作开展以前不必涉及的内控范围。医院信息系统使用后,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处理模式更加广泛,更加复杂。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有所增加,包含了传统手工处理模式没有的内容,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使用人员系统权限的控制、数据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同时信息化环境下,通过软件系统处理数据并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监测数据文件,甚至复制、伪造、销毁医院重要数据而不留痕迹。而使用者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不仅难以发现问题,更是难于解决问题。这给内部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组织控制

在医院信息系统使用后,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合理设置岗位并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对原手工模式下不适应的部门及岗位进行调整,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确保软件开发与系统操作、系统操作与维护以及档案保管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使涉及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开发、使用及管理中的有关人员正确、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对信息系统中相关业务的操作和处理建立严格的授权控制制度,设置专门的授权模块,防止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个人操作软件。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和舞弊行为。

(二)加强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主要是针对信息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是:1.各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包括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及其考核办法。2.建立用户操作管理、上机守则、操作规程及上机记录制度。3.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保密、授权口令密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数据备份、计算机病毒防范、外来软件的限制安装、违规处理等管理制度。4.建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管理制度及系统应急预案。5.建立完备的设备管理制度。6.制定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等。7.制定内部审计或纪检监察制度。8.根据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三)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的要求,在应用信息系统的单位,结合单位(医院)本身的特点,实施电子信息化控制。

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有两个明显优势:

1.将医院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之内,实现对各项业务活动的自动、实时控制,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促使内部控制规范的落地。

2.通过信息的自动生成,能够形成满足医院日常管理需要的相关信息,各级领导干部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通过可视化界面,得到有关预算执行、文件流转和工作进度的及时信息,有利于全程控制和实时决策。

3.有利于医院对各方信息的掌握,有利于加强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对于实现医院整体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医院信息化是时展的方向,是公立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通过查找信息化下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信息化软件使用给医院内部控制带来的新变化,博采众长,密切联系实际,不断健全、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医院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医疗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结构建设;控制方法;县城医疗单位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19-02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县级医疗单位内部控制结构建设

内部控制的结构建设主要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完善适合县级医疗单位的内部环境。具体包括: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改进管理人员的经营作风;建立适合现代县级医疗单位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县级医疗单位的管理制度,包括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奖惩制度;确定内部审计的机构和方法。

2.强化会计系统的作用。县级医疗单位会计人员具有会计控制的基本知识,是内部控制的有生力量,在具体工作上要求会计人员做到,准确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披露重大会计事项。

3.建立控制程序。具体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业务单据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三、县级医疗单位内部控制方法

县级医疗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和审计控制。

1.组织规划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县级医疗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县级医疗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属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等等。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两个人无意识同犯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很小,而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于两个人。如果突破这个假设,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就不能起到控制作用。二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一个县级医疗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具体要求: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县级医疗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县级医疗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县级医疗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县级医疗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既容易导致腐败,又容易造成县级医疗单位的决策失误。

3.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县级医疗单位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其基本要求: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在预算控制过程中,尤其要求县级医疗单位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不要把预算控制理解为仅仅是会计部门的工作。

4.实物资产控制。实物资产控制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这是对县级医疗单位实物资产安全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两条:第一,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第二,定期与不定期结合进行实物资产清查,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如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除上述外,县级医疗单位还应对实物控制人员不定期轮岗,从中发现县级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

5.成本控制。现代成本控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成本控制,是指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减少耗用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法;集约型成本控制,是指依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来降低成本的控制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成本控制。(1)粗放型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是从药品材料的采购到最终使用,贯穿始终,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控制方法。第一,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对药品、医疗器械、材料一般采取公开招标法或择优厂家直接采购。第二,医疗服务过程的成本控制。一般可以采用一是项目法,以医疗项目作为核算对象,定期核算每个医疗项目;二是病种法,按不同病种核算成本;三是综合法,以单位内部各部门、科室作为核算对象。第三,其他辅助的成本控制。主要是管理费用的控制和宣传成本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广告效应只能起到促进作用,医疗质量才是患者信赖的基础。因此,应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掌握投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2)集约型成本控制。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改善医疗技术来降低成本控制。改善医疗技术的方法很多,如引进新的医疗设备,采用高科技产品等。二是通过医技人员医疗水平的提高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集约成本控制有赖于智力成果,它能使成果带来超额利润。

6.风险控制。县级医疗单位的风险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类:一是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县级医疗单位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县级医疗单位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源于县级医疗单位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会引起县级医疗单位的利润或利润率的高低变化,从而给县级医疗单位带来风险。正因为这些不确定性,县级医疗单位跟更应采用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二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县级医疗单位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县级医疗单位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县级医疗单位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县级医疗单位便会陷入财务困境。财务风险的大小受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比例的影响,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随之增大,借入资金比例越小,风险程度也随之减少。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融资方式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增大,这是县级医疗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比率作为重要的参考值,合理把握资产负债规模。

7.审计控制。县级医疗单位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县级医疗单位全部经营流程的控制和再监督,包括但不限于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县级医疗单位可抽调一部分财务人员和各部门管理人员组成内部审计组织,在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进行独立、相互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县级医疗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

医疗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规范化

药品是医院为了保证医疗活动正常开展而储存的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也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及健康发展。而加强药品的采购管理,规范药品的采购行为,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的前提。现就医院药品采购的规范化管理作一初步探讨。

1 药品采购管理组织规范化

医院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药品采购管理组织,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包括药剂科、纪检、财务科、审计科及临床科室主任等,负责药品采购计划、新药引进、供货公司评价、药品品种、价格,采购合同及付款等环节的审核、监督。制定了新药引进、药品采购、储存、出库、药品调剂及临床科室的药品管理使用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强化各流程的监督和制约,使各项管理制度合法、适用,全面系统,保证药品工作安全有序。

2 采购程序规范化

2.1 供货方的规范化管理 医院根据药品供应情况及医疗需求,按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制度等有关规定,建立合格供方管理制度、首营企业及首营品种审核制度供货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等,确立药品采购主渠道,合理选择供货方。药剂科将供方的资料汇总整理,上报药品招标采购办公室,对供货方进行选择、评价。评价、选择的准则为:①药厂及经销商的生产、经营资质齐全,提供公司的营业执照、生产或经营许可证,GMP或GSP证书,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资质证明。②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所提供药品符合国家标准对供方提供药品的历史情况、质量状况、及其他使用者的经验,自身的顾客满意度水平、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的情况等信息进行评价。③对供方的履约能力、财务经营状况、价格及售后服务和支持能力如遇有药品近期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时供方的应变能力等条件进行评价[1]。经过评价、选择后,确立合格供方,并签订相应的采购合同。建立合格供方档案,药剂科留存备查。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并由院长审批后生效,由药剂科负责合格供方的动态管理,每年对合格供方供货业绩进行评价,将供货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报院长审批后,取消合格供方。根据供货需求及合格供方选择评价方法增补新的合格供方。通过对合格供方的规范化管理,及保证药品采购过程的及时有效,保证临床使用药品质量,也使医院的药品采购管理合理规范。

2.2 采购药品规范化

2.2.1 建立药品采购审批制度 医院药品采购由药剂科专职采购员进行采购,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行使采购权。普通药品的采购授权由药库保管根据各部门申请及库存情况,每周制定采购计划,交采购人员报药剂科主任审核分管院长审批后,根据医院的采购政策进行采购。新药的采购按照《新药引进管理制度》,由临床科室主任根据业务的开展情况填写新药申请表,报药剂科统一汇集整理,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由药剂科组织采购,临床急需、特殊需要药品由临床科室主任填写急、特需药品申请单,报药剂科主任审核、分管院长审批后采购员方可采购。特殊管理的药品采购,包括麻醉、精神、毒性药品,易制毒药品、疫苗的采购等按照相关管理制度采购。

2.2.2 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保持合理库存 药品采购在保证药品及时供应的同时, 要加速药品周转率, 合理控制库存。降低药品采购成本,提高药品占用资金的使用率。我们探索制定合理的采购模式,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药库参照相对零库存的采购模式[2]及常用的ABC管理模式[3],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充分考虑用药的季节性以及药品的有效期等诸多因素,根据我院基本用药目录及有关招标采购规定,每周制定采购计划,一般按照一月用量采购,对于一些有效期比较短、用量较为波动,采用少购勤购的原则,特需药采购为一次采购量,新药采购根据临床申请少量采购,并做好用药调查,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掌握新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对用量使用正常的新药进入医院药品基本用药目录常规采购。对半年用量很少的新药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淘汰使用,不再采购。

3 采购药品帐物管理规范

3.1 药品验收入库管理 对购进药品严格执行入库验收制度,由药库保管员及采购员根据药品随货通行单及发票核对通用名、剂型、规格、批号、批准文号、数量等,特别注意核对效期、数量、产地等,对进口药品保存《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及《进口药品通关单》,对需冷藏的药品检查是否符合运输的标准。对实行批签发的生物制品核对《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及《生物制品检验报告书》,验收合格后填写相关验收记录,签字确认,交由药品会计入库。

3.2 药品出库管理 药库保管根据各领药科室提交的申请单,药库发药人员按领药单上的数量发放药品,发药时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出库单一式三份,领药科室和药库各保存一份,领药人员与发药人员各自签字后存档。一份交会计上报财务科。

3.3 药品储存管理 药品入库验收后,药库保管员根据药品的性状、储存条件进行分类存放、养护和发放。药库标识明确,按照药品的质量状况标识为待验区、退货区、不合格区、合格区、发货区。按“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发放药品[4]。药库每季度盘点一次,并有财务科人员参加监督核对。

3.4 药品采购记录管理 采购记录是证明药品采购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准确性的前提。包括采购计划单、入库单、出库单、科室申请单、药品验收记录、采购合同、合格供方档案、药品的价格文件、相关药品的变更资料等由专人负责整理归档保存备查[5],记录必须真实、完整,不得随意涂改,并有相关授权人员签字确认。

3.5 药品付款管理 由审计科对采购药品发票、入库单、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等相关凭证进行审核,确认是否有相关人员的审批、签字,入库单的药品与计划是否一致,是否按照相应的合同条款执行,审核无误后,交由财务科进行相应的付款处理。

总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流程,对药品采购的各环节加强控制监督管理,才能保证药品采购工作的规范有序,保证药品质量,维护患者和医院的共同利益。

参 考 文 献

[1] 张文丽,嵇云. 医院药品采购质量管理中供方评价方法.医院管理杂志,2002,9(4):375-376.

[2] 毛晨梅,蒋云,王诚,等. 医院药品相对零库存在药品采购中的应用.抗感染药学,2009,6(1):69.

[3] 李滔,胡欣.医院药房库存药品ABC法分类管理.首都医药,2004,11(16):4.

医疗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一支重要而具有活力的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税收、推动技术革新、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来了,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基于此,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希望能为广大中小企业管理者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1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财务人员的知识、技能与努力程度。因此,中小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理解人、尊重人, 规范人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要以灵活的人才聘任制度招募人才,执行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在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强化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充分调动每一个财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没有从业资格证书的财务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工作考核,直至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组织参加相关培训,多与同行沟通交流工作经验。首先,要做好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学习,树立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新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创新管理机制,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要抓好财务管理人员政策法规教育,组织财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要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有关财务政策和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再次,要抓好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使其能够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会计监督变成事中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为财务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要立足企业实际,强化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确立并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设立符合企业实际且完善的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定期培训与考核制度,使得财务岗位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加强财务监督检查,实行授权批准和职务分离制,在各个财务活动中要根据业务的重要性,设立授权批准范围、层次与程序,明确授权批准人的责任,规定企业所有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行使相应的权利和不得执行相应的业务。在内部管理制度中要明确规定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权利与责任,做到分级负责、职责分明、相互制约,互相监督。(2)加强财产内部管控。强化资金的管理,有效安排资金的来源,合理使用和分配资金,确定资金比例构成。加强存货与库存管理,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存货资金结构,及时清理库存产品,避免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事前调查赊销客户的信用状况,事中定期核对应收账款机制,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避免呆账与死账的发生。强化应付账款管理,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3)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与权威,明确规定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及行为规范,将内部审计纳入规范与制度化的轨道,保持其客观与公正。

3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努力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中小企业的整个营运过程,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中小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只有树立起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防御机制,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及财务人员必须要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对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的财务行为提高警觉性,密切注意并强化管理,以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要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首先要打造良好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文化对成员行为、思想、观念有不同的影响和约束。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控财务制度,努力使这些观念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从而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要有良好经营哲学及风格。因为任何管理制度都是管理者群体意志体现,其中必然因管理者的不同其经营哲学及风格也不同。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对公司经营管理有决定性作用。同时,要设立科学合理的权责分派体系。科学合理的权责分派体系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另外,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管理活动执行者,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金钎.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9).

医疗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现存不足

当前,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在在国家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规范下,坚持了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以及适应性原则,在不断对医院财务管理具体业务细节梳理过程中,建立了针对性的医院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财务内控管理方法、财务内控管理标准等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虽然各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当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理念缺失

当前,依然存在较多县级公立医院运用传统经验型管理模式对医院财务进行管理,管理过程中习惯于以行政方式来管理,而缺少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使当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缺乏先进理念基础。在这种缺乏先进理念基础的管理模式下,虽然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却忽视了医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原则,必然会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使一些有章不循的财务管理行为滋生。

(二)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务院颁发了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准则,且县级公立医院制订了相关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方面的制度,但由于当前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缺乏内控管理的知识体系,导致县级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再加上当前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设置相当不合理,也导致县级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实行过程中缺乏执行力。

(三)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投入不足

财务管理的执行效果会随着内控部门的设置而逐步显著,但设置内控部门无疑会增加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行成本,如信息化办公及后续监督均会不断增加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成本,因此大多数县级公立医院不愿意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投入大量资金,直接导致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投入不足,导致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的刚性效用下降。

二、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在思想意识上:强化管理人员内控意识

要不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全员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内控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科室及个人,在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实施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进而促进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其效果。

(二)在体系构建上: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的内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是县级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建设内容,只有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协调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中的收支平衡,才能实现对医院财务监督的目的,因此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内控管理程序,在医院中实施钱帐分离,并建立医疗物资责任管控制度,才能促进县级医院各部门的财务内控管理,发挥财务内控管理的现实意义。

(三)在业务执行上:加强日常收支业务监督

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是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及现代经济管理等众多管理有机融合的产物,因此,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财务管理基本职能在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县级公立医院不仅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做好收支账务核算等基础工作的同时,根据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做好医疗器械、医疗物资、医疗科研项目资金等医院内日常资金的流向监督,以避免医院资产的流失。

(四)在成本管控上:实现自身节约成本效益

加强医院成本管控是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一定要完善費用成本开支标准,尤其加强药品成本、科研项目成本、公费报销、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成本管控,以期实现自身节约成本,从而提升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效果。

(五)在监督审计上:强化财务审计的执行力

财务监督审计是县级公立医务财务内控闭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公立医院应定期实行药品成本、科研项目成本、公费报销、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专项审计,以便随时发现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整改,从而扬长避短,强化财务审计的执行力,在医院中形成良性而优质的财务内控管理。

三、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创新举措

(一)管理结构创新

县级公立医院应在财务内控管理中严格管理人员岗位授权,严格管理人员职能分工,坚持审计监督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岗位相分离原则,不断对会计职能岗位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管理岗位轮换制和回避制,从而在管理结构创新方面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提供组织保障。

(二)管理制度创新

内控管理本身就是对一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执行,但仅仅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相关制度的有益补充才能彻底改善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的环境。因此在加强完善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基础上,还应加强药品、器械、科研项目、公费报销等制度,从而全方位完善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执行。

(三)资产保护创新

资产保护与医院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是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县级公立医院资产保护主要包括药品器械的采购、验收及领用等,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只有在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下,才能保障医院资产的完整性,才能确保医院资产各尽其用,才能做好资产保护这个县级医院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