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 案例。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 其后运用于管理界, 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密切。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 在《统计学》授课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 能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统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统计教学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核心,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统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是统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 因此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统计教学的目的。
统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 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案例中待解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从而选择一个最优解决方案的过程。
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 案例教学是以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和实际观测数据为依据, 以学生为主角, 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 对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和论证, 选取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统计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的过程, 它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 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角度,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 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学生味同嚼蜡, 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 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统计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 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 学生会积极思考, 相互启发、讨论, 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 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讲授法是教给学生正确答案, 下结论的教学方法。统计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同, 例题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 通过例题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统计方法及计算公式, 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 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 需要什么数据, 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作用。
在传统讲授法中, 教师的教色是讲解员, 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 教师的责任在于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 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课前要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 课堂上组织案例讨论过程, 去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 最后要进行总结, 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 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的知识“单向”传递, 而是师生之间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 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有很多自己的独到之处, 经过近百年的探索, 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显示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和强大生命力。
但全面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首先应编写出本专业特色的案例教材, 建立教学案例库。
教学案例应该本着“以用促学, 学以致用”的原则, 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每个案例都必须是真实事例, 并配有相应的数据库以供选择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还需对每个案例所涉及的数据的取得程序和方法、调查表的表式、样本点的分布、数据的含义以及案例的约束条件等作具体说明。
教学案例要突出“精”和“新”, 所谓“精”就是不求量多, 但求质高, 所谓“新”就是案例要与时进步, 具有时代特征。对此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体会: 如每逢年末, 组织学生适时地搜集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网络系统等公布的有关统计方面的主要资料和数据做与教学相关的新的案例, 学生在完成案例的编写过程中, 既锻炼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也提高学生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是统计课的一个教学目的, 因此这项工作能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2. 统计案例教学方法应和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
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 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得透彻, 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 取得实效。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 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具有其独到之处, 它能全面、系统地向学员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但在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 并注意启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使学员在系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统计案例教学方法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它要求统计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统计理论和方法, 而且要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熟练的把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 教师起引导作用, 针对不同的统计教学案例, 教师只有事先亲自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才能对学生使用哪些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建议, 并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得到的分析结果作出比较透明的比较和评价。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是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4. 实施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增加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方式。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 人们的学习有1.0%是通过味觉, 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 11.0%是通过听觉, 83.0%是通过视觉取得的。因此在实施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配合案例教学, 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统计图表, 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 与传统黑板加粉笔教学相比, 多媒体教学还能节约板书时间, 增大课堂信息量, 而且图文并茂、动感力强的课件又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闫晓波。 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的建设问题[j]. 北方经贸, 2002, (2):116~117.
案例教学以现实环境为背景,案例多取材于现实问题,是实际存在或曾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群体现象数量表现出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统计学原理和定理取材于丰富的现实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真实而典型的素材分析研究和总结规律,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实践活动中去进行真实的模拟。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着眼点在于使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教学过程。对于兼容理论与实践的统计课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和模拟,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情境和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差距。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性,以“行为导向”为理念的案例教学法遵循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案例的功能是提供情景、体验过程、积累经验,其着眼点在于培养能力。在学生主动参与和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及充分交流意见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逐步培养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最终实现了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
高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选取合适的统计案例。选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统计案例应将统计理论知识融于具体实例之中,并且与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构建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适合内容比较复杂、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其次,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来看,案例要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脱离了教材内容,偏离了教学主题,就无法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目的。同时,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生生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例如对于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基本思想,可以选择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案例来讲解,从而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外,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要明确问题,案例选取应当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通过统计分析做出明确的判断。
2适当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在进行统计调查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大量的实际数据,适当地在高职统计案例教学中辅助以统计分析软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案例实践教学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统计软件,比如Excel、SPPS、SAS等应用较广的统计软件。这些统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普及程度很高、而且本身拥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如描述统计分析工具,方差分析工具,回归分析工具等,这些分析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现有数据进行处理;另外,上述统计软件都带有很强的模拟工具。大多数概率统计公式都比较抽象,如果需要生动地展示其原理,就可以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案例数据。除此之外,这些统计软件都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以图表的形式展现许多统计分析结果,有利于更加直观地进行案例讲授,从而加深学生对统计功能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统计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统计教学中,将统计软件、统计案例和传统的统计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活动。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统计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学生运用统计学中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亲自搜集数据,亲自尝试编写案例,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途径之一。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大型超市和电器商场进行大型的统计调查实践,通过搜集有关消费者数据和产品数据,对当地的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些调查都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的设计、分发、回收和数据的汇总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负责指导和整体把关。教师则根据每个同学的兴趣,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完成数据的整理工作和统计案例的编写。一方面,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丰富数据,可以为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提供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从始到终参与了整个案例数据的调查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过程,对案例的背景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而且渴望知道他们搜集到的数据有没有实际价值;如果数据有应用价值,通过数据的整合,能发现什么样的问题,进而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因而对于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很浓厚,学习效果也会更佳。除了鼓励学生组织研究合作小组之外,还可以由任课教师牵头,组织大型的统计调查活动,就他们所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内容可以涉及校内和校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大学生网恋情况调查研究,大学贫困生生活现状调查等。由于所研究的问题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同时又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全程参与,因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统计方法的积极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针对实验设计,问卷的设计,异常数据的处理,软件操作等问题,学生查阅资料,与老师和同学相互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大提高了他们自学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很高的成就感。
关键词: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统计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81-02
统计学作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依据提炼的信息进行推断和预测的方法论学科,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都有着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统计软件已成为从大量繁杂数据中提炼出有用信息的高效途径和有力工具。因此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课程在国内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目前国内高校除了统计学专业外,很多应用到统计方法的专业如经管类、社会学、医学等都已开设了专门的统计软件课程。课程的开设目的是通过统计软件教学,培养学生在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该门课程教学的现状大都不尽如人意。
一、统计软件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高校统计软件课程通常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首先讲解并示范软件的某个分析功能,然后学生再进行相应的练习。但这种灌输式的课堂讲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在课程还未结束时就已经把学过的应用功能忘光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碰到更多的情形是需要从问题分析、统计方法的选择、统计软件的操作、统计软件输出结果的解读到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另外,在统计软件课程和相应的专业课程分开设立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前后衔接极易出现脱节。软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统计软件课程的教学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孤立地去传授软件操作技巧。此时,若先讲授相应的统计方法,再演示该统计方法在统计软件中实现的过程,则易造成和专业课的重复,浪费大量的时间;但若教学过程只是单纯地介绍统计软件操作而不涉及具体统计方法的原理和思想,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也达不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针对统计软件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如何将统计软件、统计理论与统计方法合理地结合,将抽象的统计理论和具体的统计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统计软件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借鉴其他课程改革的思想,可考虑采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结合两种方法优点的教学方法。其原理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和提炼合适的教学案例,然后依据每次的授课内容,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对案例进行剖析。再以知识点为目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或团队协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案例的引入将繁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通过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动机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教”为主转化为学生“学”为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案例―任务驱动法在统计软件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现以统计软件SPSS为例采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即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建成一个正确的SPSS数据文件,为之后的数据文件整理和数据分析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设案例情境,引入新课。现通过调查获得某大学2014届100名本科毕业生的收入(单位:元)情况,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把它建立成SPSS数据文件便于后续问题的统计分析。
2.分析教学案例。教师通过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目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并将知识点融合在案例的任务里来讲解案例,如本案例可分解成这样若干个任务:①SPSS有多个窗口,应该在哪个窗口建立数据文件?这部分内容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②数据编辑窗口有两个界面――数据视图和变量视图,应如何通过这两个界面来实现数据文件的建立?分怎样的步骤来进行?③在本例中,应该定义哪几个变量?④在定义变量的过程中,一个完整的变量应该用哪些特征来描述即变量的属性有哪些?又如何对这几个变量的属性来进行设置?⑤变量定义好后,数据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将非数值型的数据数值化?⑥通过数据编辑窗口的数据视图界面,可以看到SPSS数据文件的结构具有怎样的形式?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去探索解决方法,在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动机驱动下熟悉和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3.操作教学案例。通过以上对案例的分析,教师充分运用本节课所阐述的知识点以边讲解边演练的形式将案例的操作实现过程演示给学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4.案例总结,布置拓展任务。案例操作结束后,教师要将本案例所涉及的新知识点和操作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强调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上机实践课时给学生提出拓展任务,并可根据任务的特点来考虑是采用独立思考还是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断自我提高。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教师应该及时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真正实现由教师“教”为主转化为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最后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把好教学案例和任务设计关。案例的选取和任务的设计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顺利推进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且案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通过对此案例透彻细致的分析后,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能应用于综合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要把握好任务的难度,任务的设计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这样才能为具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树立学生解决任务的信心;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任务的设计可由学生自主提出或师生共同讨论来实现。
2.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是中心角色,而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协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互动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应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还应该组织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学生完成布置的拓展任务后,可组织学生上台讲解,然后师生一起点评,从而激发学生实践和创新的热情。
五、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在统计软件课程中应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改变传统教学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且统计理论、统计方法与软件操作相脱节的矛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极大的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升了课堂活力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树良.统计软件课程建设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34-136
[2]张璇,张小慧.统计软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3,(5):51-53
关键词:随机过程;案例;案例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61-02
一、引言
随机过程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科学,具有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应用难于上手等特点,使得统计专业的学生难于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
本文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应用广泛的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研究案例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问题,以期通过恰当选择实际案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把抽象的随机数学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学有所乐,学有所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是讲授式、启发式、主动学习式、讨论式、互动式、合作式以及团队式等多种创新教学方法的具体承载[2]。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从而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抽象理论和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情境中,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及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案例教学要师生双向互动交流而非单向传递知识;②案例教学要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而非被动接受;③案例教学具有即时性知识而非规律性知识的价值取向;④课堂氛围具有合作反思而非被动服从的价值取向。
三、随机过程课程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生活中的实例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素材,源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也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随机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作为重要的计算分析工具已在随机控制、金融分析和经济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而,随机过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四、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科学合理选择典型案例。实例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学生是否新颖有吸引力,进而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给出随机过程课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几个参考原则。
(1)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所选案例要有真实感,同时让学生用当前所学理解和分析案例。案例最好来源于生活,有实际意义且难度适当.例如在讲马氏链的转移概率矩阵时,可以选取商家“广告效益问题”。
案例1 广告效益的推算。某鲜奶A改变了广告方式.经调查发现买A种鲜奶及另外三种鲜奶B,C,D的顾客每两个月的平均转换率如下(假定仅有这4种鲜奶):
假设目前购买A,B,C,D四种鲜奶的顾客的初始分布为(0.25,0.30,0.35,0.10),试问半年后四种鲜奶的市场占有率。
解 令P为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则有
P=0.95 0.02 0.02 0.010.30 0.60 0.06 0.040.20 0.10 0.70 0.000.20 0.20 0.10 0.50 ,
令μ=(0.25,0.30,0.35,0.10),半年后的转移概率矩阵为P,计算可得
P=
所以计算可知A,B,C,D半年后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V=(0.25,0.30,0.35,0.10)(0.8894,0.60175,
0.4834,0.5009)≈0.624,V=(0.25,0.30,0.35,0.10)(0.0458,0.2559,0.1388,0.2134)≈0.15814,V=(0.25,
0.30,0.35,0.10)(0.0466,0.0988,0.36584,0.14264)
≈0.183318,V=1-V-V-V=0.034542
综上可知,通过广告A种鲜奶的市场占有率由25%增至62%,B种鲜奶由30%减至约16%,C种鲜奶由35%减至约18%,D种鲜奶由10%减至不足4%.可见新广告方式对A很有效益。
(2)针对性原则。案例尽可能根据专业方向和特点来选择。通过案例教学明确为何学习随机过程,学习此课有何用途,进而增强学生学习随机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讲授离散马氏链转移矩阵和稳态时,可以考虑选择如下案例。
案例2 商品销售情况预测。设某商品在市场上销售情况共有24个季度的数据(“1”表畅销,“2”表滞销)并假设该商品的销售状态满足齐次马氏性。
①确定销售状态的转移概率矩阵;②若现在是畅销,预测以后的第四个季度的销售状况;③若影响销售的因素不变,预测长期的销售状况。
解 ①在上面的24个销售数据中,1出现15次,2出现9次,而且11有7次,12有7次。又因最后状态是1,所以P=P=1/2。而21有7次,22有2次,所以P=7/9,P=2/9,故一步转移概率矩阵
P=1/2 1/27/9 2/9
②若现在是畅销,预测以后第四个季度的销售状况即是求4步转移概率。
因为P=P=0.611 0.3890.605 0.395
所以由P可知P=0.611>P=0.389,即若现在为畅销,这以后第四个季度(以概率0.611)仍为畅销。
③从转移概率矩阵可知该链是不可约、非周期的有限马氏链,故必存在平稳分布。由平稳方程=P可得其平稳分布为(π,π)=(14/23,9/23),因π>π,故长此下去该产品畅销。
2.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这需要授课教师注意以下点。①课前准备充分。任课教师要在课前合理选用案例,充分熟悉案例以及蕴含在案例中理论和方法,并对案例教学过程做出预判,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②课堂合理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言和讨论,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互动反应,合理把握好节奏和尺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最佳教学效果。③课后及时总结点评。案例教学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案例教学中所用到知识和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五、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虽不尽完美但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在随机过程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对学习这门课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它能使学生体会到运用随机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摆脱数学乏味的思想,并能自觉利用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科技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家清.统计学专业随机过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8):106-108.
[2]孙志凤,张红霞,郑昱.研究性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119-124.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Case Teaching about Stochastic Process in Statistics Professional
JIANG Pei-hua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China)
关键词:通用技术;案例教学;应用
由于通用技术教师来自多个学科,对案例的选择、处理和应用有一些问题或困惑,本文就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有效利用案例作一些分析。
一、常见问题
1.案例过多,蜻蜓点水
案例贵精而不在多,每个知识点深入分析一至两个案例足矣,重复使用类似案例,一是占时间,二是无法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在讲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三个因素时,引用了比萨斜塔、输电塔、茶几、A字形梯、自行车、不倒翁、倒置啤酒瓶等十多个例子。对每个案例如蜻蜓点水,只看到表面的信息,却没有看到隐含在案例之中的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学变成视觉的盛宴、案例的舞台,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内化,收获甚微。
2.浮于表面,雾里看花
使用案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从而构建知识。很多教师对案例只是走马观花式浏览,没有深入挖掘案例内涵,这是对案例的无效利用和时间的浪费。肤浅的分析案例,只会让学生雾里看花。
教学《结构设计》时,一位教师以交通道路信号灯这一案例为载体,提出信号灯结构设计时,必须明确设计的目标――功能的实现,但原来的信号灯由于没有考虑到色障者不能识别信号灯,造成功能上的缺陷,自然引出像道路信号灯这类用途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功能,然后考虑其他因素如安全、稳定性、强度、美观、寿命、成本等。这节课由于教师的深入挖掘,学生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个教学目标掌握得很好。
3.案例陈旧,索然无味
由于学科资源少等原因,大家采用的案例经常一成不变,脱离时代。比如,总是将做饭、洗衣作为流程的案例。教师要及时观察技术发明、市场技术产品的新动向,为课堂教学积累源头活水,例如,在讲到设计的创新原则时,让学生把手机或MP3、掌上电脑、文曲星等结合,思考这些产品的创新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这些新技术案例更值得学生去思考。
4.脱离实际,不明事理
案例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针对高中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和社会的案例,使学生感受到技术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会将思考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去。在学习“什么是流程”时,有的老师感觉马铃薯的播种过程太简单,而是选用节能灯管的弯制流程,由于学生对灯管弯制流程很陌生,所以学生越听越糊涂。
二、通用技术教学案例应用的注意事项
1.要挖掘案例内涵
教师使用教材案例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案例编者安排的用意,涉及的原理和思想方法,案例与学习目标的达成的关系。教师不要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要深入挖掘,指导学生领悟技术的内涵,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重要资源,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精心选择使用新案例
教材中案例的选择也不是十全十美,如个别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比较肤浅,分析的意义不大;有的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又太深奥,学生分析难于下手;也有的案例与现实脱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案例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案例进行选择和设计,或使用新案例。新案例选用时要注意:一要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二要具有趣味性,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新案例的来源可从当前热门事件中获得,比如,讲技术的道德性原则时,用时下热门的沃尔玛假绿色猪肉这一案例,这也是学生关注的热点。
3.案例使用形式应多样化
案例使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注意力,案例的呈现可以是图片、视频、文字,也可以是讲故事的方式,还可以用实物来演示等等。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提问,还可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可分小组讨论和集体辩论。
4.案例的一例多用
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矿泉水瓶,从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分析技术设计上的特点;分析瓶身有凹凸位的设计得出人机关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让学生从设计原则上考虑它的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还组织学生开展矿泉水瓶设计大赛,他们突破常规思维,设计了一些新颖的矿泉水瓶,并用草图来表现设计思想;矿泉水瓶装水还用来做一些技术试验,如结构的稳定性试验等。表面上是研究一个矿泉水瓶,而实际上学生却深刻地理解了技术的性质,基本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教师而言,也不用到处找案例。一张又一张的投影幻灯片,学生走马观花,毫无收获。
一个精彩的案例,足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个精彩的案例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因此选好用好案例不仅是通用技术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更是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今后通用技术教师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