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教学教案案例

信息化教学教案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教学教案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教学教案案例

信息化教学教案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方法;中职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是中职教学阶段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学生培养思辨能力的基础阶段。目前我国的中职语文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僵硬、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中职语文与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从不同内容,内容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通过教师的讲解、指导、分析,使学生逐渐具备思维多元化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让学生能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去感知观察,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中职语文多元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与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基础知识理解能力,这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的需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需要将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及思维的启发上,推动学生掌握多角度理解知识的能力。

(二)思维方式多元化

多元化教学是建立在多方面思维的基础上,思维方式的创新会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单一化,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例如学生的人格塑造、能力培养等方面。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

为了促进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改进,要加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用,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搜集与整合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将其制作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中职语文多元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教学策略分析

巧用微课、幕课、翻转课堂创设情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利用微课的形式将课文中处于静态的文字演变成立体的、生动的形象,并创设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微课展示的立体的动画、鲜活的形象、鲜明的色彩中,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走进课文。

(二)教学资源分析

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辅助内容,信息化教学的文本素材是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的,来源于教材、教案和参考书等。文本素材最基本的获取方式是录入,目前主要有键盘录入、手写板录入、语音录入、扫描录入等方式。

(三)教学评价分析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评价过程,不可忽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重点考核教学设计思想和能力;二是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能力;三是多媒体使用的必要性(网络环境);四是教学反思: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预期效果进行讲解;五是要突出实用性,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为目的;六是教学方案具有可推广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课前预习,利用班级QQ群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进入自创的网站―“中职语文在线课堂”,浏览“资源中心”里的创作背景、字词等大量资料。本文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及其代表作,鉴赏知识等)。

(五)第五环节:讨论思辨

课前,已布置学生进入网站上的 “资源中心”观看视频:《三国演义》中赵括死读书至百万大军活埋的悲剧,以及诸葛亮大将姜维大意失荆州的故事,督促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读书要学以致用。

课堂上,根据网上互动交流区的留言,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讨论:讨论本文观点在功利主义和感官享乐至上的今天的现实意义。学生将电子小报上传至网站后,教师进行批阅,师生留言交流。为了帮助学生及时检测学习效果,设置了在线分享,学生可以在线答题,点击并提交自己的答案,系统做出及时反馈。这一环节,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组间交流、师生交流,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了所学知识。

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也搜集了大量的资源,学生在品读经典篇章的同时,还提高了语文的应用能力,电子小报word排版、图形图像处理等知识。所以,本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不是为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而设计,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是谱写青春花样年华的乐章。只有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导、点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求知上进的心。

总而言之,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多远化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教学思维及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才有利于推动多元化教学发展,为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创造基础。?由于中职生主要关注专业的学习,对语文等文化课程的学习渐渐轻视起来。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相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恰如引入一池活水,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鲜血液。中职语文教学更强调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服务。而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引入,正是以其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等优势,为课堂结构的优化,学习空间的拓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中职语文信息化多元化教学的应用研究是关乎现代语文教学生命力的课题,值得每位在教学工作中精心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希旺.重拾文化自信,建设全新语文[J].新课程研究.2014,(10)

信息化教学教案案例范文第2篇

摘要:会计信息化既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理论课,同时也是会计专业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技能课,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尤显重要。如何实现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所用教材、所用财务软件很不统一。针对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成果,本文将以《会计电算化》精品课程的申报来作一个阐述,这也是我院多年研究会计电算化的一项案例成果。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案例成果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性质与作用

《会计电算化》是我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技能学习领域模块课程之一,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为了培养和检验学生运用会计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进行各种财务软件操作与维护的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课程。我院学生在修完《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以后开设此课程。本课程安排教学学时为60学时,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场所设在校内实训基本和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主张有认知实习,课程实训、岗位虚拟实训、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训实习。

通过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和岗位任务分析,我院会计专化专业确定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财务、管理、会计中介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和经济政策,掌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账务处理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内部审计、财务管理、会计中介等领域,其中的企业会计岗位群包括出纳、记账员、办税员等岗位,会计中介机构的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审计、税务等。

通过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为依据进行的课程设计,我们确定了以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成本会计和会计电算化6门课程作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些课程的设置适应主要就业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兼顾职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我们在课程设计之前认真听取了姜大源、杨应崧、应德烨等多名职教专家的专题报告,聘请了行业企业一线专家作为课程开发的指导者和项目合作者,在专家团队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我们邀请行业专家一起运用科学的课程开发方法,实现了课程体系的整体重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本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会计电算化》课程对本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高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建设《会计电算化》优质核心课程,实现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与企业会计职业岗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过程全面融合,使得课程教学目标与会计核算职业岗位要求、教学内容与会计核算岗位职责、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零距离对接,实现《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技能,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设计理念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与企业合作,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会计电算化》这一课程先后得到用友新道、畅捷通,金蝶,新浪潮等企业的大力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并每一年都对课程的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我们不断完善和优化。我们还聘请了5名企业兼职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并指导实践教学。学生在校内按企业财务和业务部门及外部单位环境和岗位设置组成学习小组。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独立和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和任务。

从“学做分离”转向“工学结合”,以“企业行态”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快速适应不同行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多是要学生学完相关的理论再去实践,这样的结果要不是学生已经忘记所学理论,要不是学生的操作能力总是建立在老师的教学之上,缺少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实现了三个一体化。理论与教学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真正体现工学结合。以“企业行态”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学生也能更快适应不同的业态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会计电算化》课程通过教学团队的深入企业调研,以及实践专家研讨会的讨论,反复论证,对会计职业岗位群各工作过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行动领导。然后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序化、整合,并注入方法论和教学论。获得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实现了知识的重构。

四、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根据会计专业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素质要求,重组课程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工程教学过程的载体和实训项目。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针对实际典型工作任务流程中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组织,传授相关课程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过程作为教学过程载体,实现实际工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通过企业调研,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可能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群各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以及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了相关的专业学习领域及学习领域。《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导由3个学习情境构建,每个学习情境都来自于企业工作任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选取有如下一个突出特点:

1.学习情境的构建,来自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

常见企业的业态有工业企业、商贸型企业、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行政事业单位单位等,各行业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相应的行业特点?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我们历时几年时间进入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三个最典型的业态(小型企业、中型工业企业、中型商贸企业),以实际企业形态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改造后作为学习任务,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各业态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管理中,有效避免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2.课程内容的选取,符合各中小型企业发展需要的会计软件要求,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现学生专业知识拓展和未来岗位发展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从业技能,能够提高学生实际工作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处理能力,同时有利于满足企业多方位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毕业生在相近岗位(群)就业和未来就业岗位能力的提升。

本课程以会计电算化岗位操作流程为主线。以企业应完成的实际任务为主要项目来组织教学内容,内容体系的层次递进关系符合实际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来断完善教学内容中有关新知识,新内容,新技术的更新与应用,以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基本上就业于各中小型企业财务部门。就业率达到96%,构成了我院会计专业的办学业特色。

3.本课程内容的选取,紧密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内容相结合。会计专业的的学生,在学业完成的三年内,主要就业岗位是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有上岗的会计岗位。这样才能符合企业会计持证上岗的需要。而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往年要先取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才能考试《基础会计》及《财经法规》,今年江西省财政厅的新考试政策出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采用无纸化考试,必须一次性通过三门。其中一门是会计电算化考试,《会计电算化》课程就会计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学证结合,本课程的内容选取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考试科目实现无间缝对接。财政局的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样本如下:

4.部分教学资源,由校企业合作共同完成。

各ERP软件发展很快,软件供应商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新版本软件一般根据市场需要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协商,使得软件一直得到更新换代。如我院从2004年最初购买的用友U850版本。更新到U851-U852-U861,直到现在使用的U872版本。小型企业软件也从最初的财务通升级到现在的畅捷通T3,金蝶软件升级到KIS专业版。网上记账平台,用友的伟库及金蝶友商在线平台,一直在更新使用当中。操作手册直接来自于企业的培训教材或软件说明书。针对具体的ERP软件,学生能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和步骤,从而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采用的教学也是跟软件相匹配。

小型企业采用的财务管理软件:畅捷通T3,航天公司A6

信息化教学教案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中职;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39―03

当下,在中职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热潮的影响下,探究学习、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我国中职教育教学中也就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上了。可是在这些教学模式运用的背后,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那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在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应用技术展开学习,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其实,信息化教学业已得到普遍推广,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纲要》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也都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然而,如何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平台上更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却没有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笔者以计算机硬盘分区教学单元为例,试图探究教育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内涵

信息化教学,指的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在教学中,依托建构主义技术应用观,在基于一定的学习模式下,突出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技术作为知识建构的工具,用技术解决问题(learn with IT)。其有别于多媒体教学,强调的是信息时代的“3T素养”,即技术应用、团队协作、迁移能力。变革学习方式,突出创新性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基于技术的学习。

二、信息化教学案例资源与学情分析

下面以计算机硬盘分区教学单元为例,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协作学习模式为应用平台展开研究。

本教学单元使用的教学资源有:①极域电子教室 V4 版网络教室教学广播软件。②计算机虚拟仿真操作平台VMWARE软件。③学生网上收集的硬盘分区相关多媒体资料及作业交流QQ群。④认知、交流工具: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⑤教师提供的硬盘分区相关多媒体资料及PPT。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在项目学习方式下已初步形成了新的学习模式――探究与协作,基本掌握了一些学习工具软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但因为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理解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1.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共同体设计:该学习共同体由教师、学生、网帖人员组成。其中教师不是共同体的中心,而是一个引导者、咨询者、监督者的角色;网帖人员是提供网上咨询的热心网民;学生是该共同体的中心,依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理把全班同学分成十个小组,每组四至五人,兼顾到学生是否住宿情况,保证每个小组有1至2个同学是非住宿生,并且家里有电脑,能上Internet网,以便能及时上网搜寻相关硬盘维护学习资料及求助网帖。

(2)任务目标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学习任务,1至2人负责相关硬盘维护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提交,其余学生协助本组同学做好实训电子文档。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运用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境设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通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如何对硬盘进行分区,指导学生通过Internet搜集相关资料;其次是设置协作式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伙伴关系,先通过自主探究了解问题基本面,再通过组内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组间交流分享到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次是设置虚拟仿真操作环境,通过引入VMWARE虚拟操作系统软件,为学生解决操作上的后顾之忧。

(4)资源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学生自己提供相关硬盘维护学习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学校不能提供Internet,只能让有学习条件的学生通过交流工具QQ群提交相关资料;另一方面由教师提供补充学习资源,弥补学生资源的局限性和准确性。

(5)策略设计:包括两个维度,第一维度是教学策略的设计: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倡导学生借助学习工具(具体见下文),建立合作伙伴,协作探究,快乐体验做中学;第二维度是指导策略设计,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提出学习问题(硬盘如何分区),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硬盘分区主题资源展开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帮助,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通过收集、调查、推理、设计等实践活动,规划解决微机维护问题的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学习工具设计

(1)使用信息工具。如:网络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硬盘维护学习材料,并加以分析,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2)使用认知工具。如:概念图制作工具(Inspiration软件),让学生通过概念图描绘知识建构过程,有选择性地将硬盘分区新知识与已有的微机维护知识联系起来,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身边的生活与所学知识的类比联系,理解计算机硬盘分区的概念,增强学习微机维护知识的预见性,与此同时,形成一份实训电子文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使用交流工具。如:使用极域电子教室 V4 版网络教室教学广播软件,便于老师适时监控、辅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便于学生的演示交流。建立师生QQ群,方便学习资料的提交与相关问题的咨询;Inspiration软件同时也可作为组间分享工具,用于组间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的提高。

(4)使用效能工具。如:借助虚拟机平台(VMWARE软件)技术作为与现实情境相连接的一个桥梁,模拟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支持做中学。在仿真训练中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微机维护中的常见问题,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在多媒体相关学习资源(硬盘分区图解、视频等)的帮助下,克服了因学生英文不熟练带来的认知障碍,通过仿真模拟软件,打消了学生担心操作不当而引发电脑故障、硬盘反复分区易损坏的顾虑,教学瓶颈得以突破(特别是对于硬盘分区这一教学内容),并能实现高仿真下的实操体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使用评价工具。如:Inspiration软件还可作为评价工具,通过其描绘学习过程,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

3.学习评价设计

(1)学习效果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多维度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作业评价。

(2)教学反思:依据教学效果,对教学活动作出有效反馈,以期螺旋式提高教学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反思

希尔伯曼在《积极学习》一书中指出: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老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可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教师主体间性的教学方式是更具成效的。而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技术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显得自然而迫切,从资源的收集、提交、分析到协作学习与效果评价,无一不是靠技术来支撑的。

1.在资源的收集、提交阶段,突出的是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学生上网条件不统一,笔者就寻求了任务分工型结合QQ交流群的办法来解决。

2.在资源分析阶段,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协作探究的模式,突出考虑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参与协作探究,而概念图制作工具是此模式最佳的选择之一,它既可以整理个人学习情况,也可以描述团队学习过程情况,在此基础上再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用概念图制作工具完成实训电子文档,一举多得。

信息化教学教案案例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从管理学视角透析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档案数量增长很快, 档案载体、记录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档案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资源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基础,如何高效的管理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每一位管理者不容小觑的问题。

(一)架构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组织结构

管理学家西蒙曾说,“有效的开发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效的组织结构”。高校档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图书馆,尤其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更是需要一个有机的系统才能发挥整体高校的功能,此外,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总是预示着学校的一种变革倾向,必然会产生新的任务,这也必须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实现对这些新的职责和权利的安排论文怎么写。

组织设计过程,就是将各种组织要素按一定的组织结构关系体系化。一般来说,结构关系存在两种,一种正如国内部分南方高校的功能性(流程性)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以功能性为出发,将档案馆内部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人集中在一起,他们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自治结为一体,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档案馆内设档案业务指导监督室、档案保管利用室、史料研究室、信息技术室、展览设计室等九个不同功能性分工的部门,上海师范大学档案馆下设人事档案室、收集指导室、保管利用室、综合办公室等。这样的组织结构具有专业分工细图书馆,组织效率高,强调专业及技能和工作程序等特点,其中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因而对功能性部门的管理也是这方面的专家进行管理。在这种功能性组织结构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有效沟通和协调问题,如果各部门负责人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就会因为某一部门工作的延误对一项整体工作的统一性造成影响,从而最终影响组织效率,拖延工作。

另一种高校档案馆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是目标导向性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多为北方地区高校档案馆所采用。这种组织结构是将实现同一目标的各方面成员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在组织里需要各种不同专业技能的专家,因此对其管理可以是通才也可以是专才。在目标导向性档案馆组织结构中,部门的设置是按照档案门类划分的,这样的结构不会因为沟通及协调不畅而发生工作无法衔接图书馆,但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单一部门的成果、工作目标,而非档案信息化要求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式,但也颇具适应力和创造性。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需要重视过程管理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个过程,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变化和创新的,而且过程不是独立、孤立发生的;过程是有环境、有外部条件的,我们不仅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要有改造和创新环境的能力。

国内在此方面做得较为完善的上海交通大学为档案信息化发展中结合内外优势及自身特点,为自己量身定做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制度保障,实现了其科学有序的分步骤发展,最终通过研究性、实验性的过程管理,实现了若干项研制成果,建立了规范的上海交大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论文怎么写。与上交大有利的外围环境相比,华东理工大学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利用有限性资源进行自主性创新研发图书馆,依靠自身努力不断突破固有机制和环境的瓶颈,不但实现了而且在实物档案的保存及利用方面更是能够细致、创新性的开发利用,更使得档案馆对学校中心工作的实效开展发挥的长足作用。

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除了要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期标准相比较,以此在信息化过程中控制偏差,以确保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外,更需要的是一种创新性的过程管理,弄清高校实施档案信息化活动的真实价值。过程管理必然要遵循一定的步骤、程序和规律。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为高校档案的全新发展提出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定位,敏锐地捕捉到原有档案管理的若干不协调现象后,就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及方法,不同高校作为独立个体必然存在不同的环境及自身特点,不同学校的档案馆在一定程度更是秉具高校历史、现今、未来发展的缩影图书馆,因此在过程中要针对自身环境、资源、机遇,制定符合该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制度以及步骤发展,在此基础上迅速行动,并在对档案信息化有效、适度控制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提高。

(三)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应用

21 世纪的信息全球化,交叉学科的融合为管理学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集成管理因其“集合而成”的基本特征和与时俱进的优化模式,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档案集成管理,是指集成主体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突破人们惯有的常规模式,以积极的探索精神将集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造性运用到档案管理中的一种实践模式。档案信息化集成管理,则从集成新视角去分析档案管理活动,立体地、综合化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工具,将档案组织中人力、物力等软、硬资源要素有机地纳入到档案信息化管理视野之中,并将档案管理组织内外的各种集成要素按照制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图书馆,促使各集成要素功能匹配、优势互补、动态开放及创造性融合;从而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整,整体功效倍增,变被动为主动,最终促进整个档案管理活动效率的提高。

档案集成管理模式是根据21世纪信息时代电子文件和档案未来发展方向,结合高等教育的各种需求背景,有助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与时俱进,可以说是为促进中国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设计的。其研究侧重借鉴集成优势互补的理念及其整体优化的原则,建立高校基层档案集成管理体系论文怎么写。从管理与利用基层档案管理的实际出发,集成管理即将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实施管理。在国内的很多高校中不乏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先驱者和领跑者,他们无一不在筹集、利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运用全方位、全范围和全阶段的“大集成”管理思想。运用档案信息开发生命周期和集成的理念,基于界面管理交互作用的学术新观点,赋予档案管理体系以系统性和动态性,使档案管理活动各个环节规范标准图书馆,使重要的界面关系纳入档案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调和沟通,达到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参与、不断开发创新和相互交流档案信息的效果,实现以科研服务为核心,提高档案管理及应用质量。

(四)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快速发展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获得信息的速度要求更方便更快捷。而档案工作者是整个档案工作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档案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的高低。

人才资源管理的充分开发利用,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队伍。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档案人员培训质量,提高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水平,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档案管理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档案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现代意识,又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特别是档案信息化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包括各类档案信息化的基本手段、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以及应掌握相应的检索知识及信息存贮技术、处理分析技术、通信技术等论文怎么写。另外,档案人员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知识评价水平, 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分类标引和有效的管理。也可以进行电子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建设, 过滤掉无用的灰色信息, 开发出有效的信息产品,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满足新世纪档案馆事业的新要求。没有相应的业务知识、技能,就无法对档案信息化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就无法实现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长效发展。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人才资源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可喜的发现随着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化、创新性的发展,高校档案队伍除重点培养业务骨干外,也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培养后备力量,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年龄、素质都在向年轻化、专业化、长远化发展,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创新外,也不断地实现观念创新及服务创新。

信息化教学教案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管理学

一、架构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组织结构

高校档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尤其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更是需要一个有机的系统才能发挥整体高校的功能。一般来说,结构关系存在两种,一种正如国内部分南方高校的功能性(流程性)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以功能性为出发,将档案馆内部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人集中在一起,他们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自治结为一体。这样的组织结构具有专业分工细,组织效率高,强调专业及技能和工作程序等特点,其中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因而对功能性部门的管理也是这方面的专家进行管理。在这种功能性组织结构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有效沟通和协调问题,如果各部门负责人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就会因为某一部门工作的延误对一项整体工作的统一性造成影响,从而最终影响组织效率,拖延工作。

另一种高校档案馆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是目标导向性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多为北方地区高校档案馆所采用。这种组织结构是将实现同一目标的各方面成员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在组织里需要各种不同专业技能的专家,因此对其管理可以是通才也可以是专才。在目标导向性档案馆组织结构中,部门的设置是按照档案门类划分的,这样的结构不会因为沟通及协调不畅而发生工作无法衔接,但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单一部门的成果、工作目标,而非档案信息化要求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式,但也颇具适应力和创造性。

二、重视高校档案信息化的过程管理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个过程,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变化和创新的,而且过程不是独立、孤立发生的;过程是有环境、有外部条件的。

国内在此方面做得较为完善的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化结合内外优势及自身特点,为自己量身定做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制度保障,实现了其科学有序的分步骤发展,最终通过研究性、实验性的过程管理,实现了若干项研制成果,建立了规范的上海交大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与上交大有利的外围环境相比,华东理工大学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利用有限性资源进行自主性创新研发,依靠自身努力不断突破固有机制和环境的瓶颈,而且在实物档案的保存及利用方面更是能够细致、创新性的开发利用,使得档案馆对学校中心工作的实效开展发挥了长足作用。

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除了要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期标准相比较,以此在信息化过程中控制偏差,以确保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外,更需要的是一种创新性的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必然要遵循一定的步骤、程序和规律。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为高校档案发展提出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定位,敏锐地捕捉到原有档案管理的若干不协调现象后,就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不同高校作为独立个体必然存在不同的环境及自身特点,不同学校的档案馆在一定程度更是秉具高校历史、现今、未来发展的缩影,因此在过程中要针对自身环境、资源、机遇,制定符合该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制度以及步骤发展,在此基础上迅速行动,并在对档案信息化有效、适度控制过程中不断尝试。

三、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应用

21 世纪的信息全球化,交叉学科的融合为管理学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集成管理因其“集合而成”的基本特征和与时俱进的优化模式,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档案集成管理,是指集成主体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突破人们惯有的常规模式,以积极的探索精神将集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造性运用到档案管理中的一种实践模式。档案信息化集成管理,则从集成新视角去分析档案管理活动,立体地、综合化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工具,将档案组织中人力、物力等软、硬资源要素有机地纳入到档案信息化管理视野之中,并将档案管理组织内外的各种集成要素按照制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促使各集成要素功能匹配、优势互补、动态开放及创造性融合;从而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整,整体功效倍增,变被动为主动,最终促进整个档案管理活动效率的提高。 转贴于

档案集成管理模式是根据21 世纪信息时代电子文件和档案未来发展方向,结合高等教育的各种需求背景,有助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与时俱进,可以说是为促进中国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设计的。其研究侧重借鉴集成优势互补的理念及其整体优化的原则,建立高校基层档案集成管理体系。从管理与利用基层档案管理的实际出发,集成管理即将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实施管理。运用档案信息开发生命周期和集成的理念,基于界面管理交互作用的学术新观点,赋予档案管理体系以系统性和动态性,使档案管理活动各个环节规范标准,使重要的界面关系纳入档案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调和沟通,达到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参与、不断开发创新和相互交流档案信息的效果,实现以科研服务为核心,提高档案管理及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介文红.略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J], 开封大学学报,2010.6

[2]罗南.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