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一、“讲读课”的具体操作案例

小学语文课程中,讲读课文占有首要的位置,课本所选课文大部分是兼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知识性等为一体的经典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理”,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小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颇值得语文教师深入探讨与实践。具体可以概括为四步:激情—探究—感悟—拓展。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组织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紧扣“激情—探究—感悟—拓展”学习方式进行设计,放手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堂课充分凸显了“学理”元素。整个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第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第二,学生自学,教学生学习的方法。针对这篇课文语言质朴、语句优美、饱含深情的特点,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激活记忆,积极和文本展开对话,在此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以积极表达,弘扬个性。教师相机抓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给学生表达的时间。第三,情感升华,水到渠成。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仔细品味,再合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师预设的效果。文章的寓意不言自明,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第四,课外拓展,丰满课堂。一些颇具哲理性的课文寓意深刻,可以联系生活进行写作,让学生课后找一些类似的书读、议、写,这样凸显“学理”的课堂不仅关注了学习方法,还关注了积累和写作表达,一举多得。这样的课堂将“学理”于潜移默化之中进行渗透,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指导课”的具体操作案例

阅读指导课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根本任务。教学时主要是读,即泛读和精读,随机而用。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如果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的方法,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应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使“学理”因素不着痕迹地得到落实,在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真正感受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体也可以概括为四步:初读—熟读—品读—积累。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________ PEP Book3:Read and Write,Unit4; Part A案例分析

                               魏塘二小      颜丽

一、背景分析.

(一)、关于教材与教学内容: Read and Write,Unit4;PartA

本课取材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第五册。本套教材的总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Part A》中包括会话教学(Let’s talk)、词汇教学(Let’s learn)和阅读教学(read and write)。如果三部分孤立地教学,容易走上歧途——重语言知识,轻运用能力地培养,因为Let’s talk(会话)Let’s learn(词汇),Read and write(阅读)原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我选择了三者的结合:教学家务劳动单词与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_________.的听说读写四会要求及对新句子:Mother goat is ill. We can help her. 的三会要求。重点是四会句型的掌握,难点是四会句型的书写。

 (二)、教学策略: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实现“主体、生动、发展”的学习。

课堂安排根据“活动教学法”教学思想,紧系教材,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利用图片、实物、录音等开展一系列形式活泼,同时任务明确,有可遵循的规则的游戏,使学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既学到语言知识,又培养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A.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由于多媒体具有集图形、声音、动作、板书于一身的特点,所以对于生性好动的小学生们而言,多媒体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学习氛围,避免以往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

B.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有特色的符合自己情意的语境,并组织、自编对话。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以利于学生形成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C.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2.学习者分析:

A.知能基础:本班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沿用PEP人教版教材。已达到了一定的词汇量并具有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

B.信息技能:本班学生以往对电脑有所接触,会简单的操作、上网。

3.学习方式:

(1)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作学习。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

(2)小组间的协作学习。即小组和小组,小组和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在情景对话的操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2至6人组成的小组,大家共同来完成一个主题。

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有更多参与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和协作精神,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都有所提高。

4.设计的理论依据:

A.新编小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

B.英语教学的情境性原则和交际性原则。

三:教学设想:

“活动教学法”这个平淡无奇的提法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获得了新的内涵和魅力,活动教学正在风靡全球。此处的活动(Activities)是以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为任务(Task-based)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去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交际不可能靠灌输知识来实现,而只能是通过课堂活动来体现和落实。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设计各种游戏,使课堂活动化得以以一种切实可行方式进行。

英语习得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英语的过程”(R.Ellis,1985)。对学生而言,就是在英语课堂中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学习英语。这种习得能力受到习得者的语言环境、习得过程和他们语言输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其智力发展,研究学习策略,因材施教,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通过有组织的课堂活动,由controlled的机械操练转向less-controlled的意义操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学会了运用语言。实施要点:

(一)、设情境导入——以游戏的情感激励作用激发学习动机,展示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游戏把儿童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调动全体参与,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本课通过学生喜爱的chant模拟动物动作着手,巧妙地带出“I can……”,又通过问题“What can you do?”引出各类家务劳动,展示教学目标,整个过程水到渠成。

(二)、设兴趣导学——以系列相关的游戏为载体展开知识的学习,保持学习处于愉快、紧张的状态。

英语教学是目标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往往走上一味教授的途径,但因此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低。如果教师能应运用自己的智慧把课堂求教学变成学生欢欣鼓舞的和全面发展的源泉,便能使学生的学习化为“乐学”。

本课通过小组竞赛,听音写句子,听听做做猜猜,演双簧等活动,有坡度地开展各类游戏,使学生在听、说、辨别单词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三)、设疑问导究——通过带逻辑性或综合性的游戏,反馈学习效果,或启发探究思维。

游戏教学通常用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它帮助教师将单调乏味的复习巩固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这课在末尾设计了一个“Help me”的游戏,学生在渴望交流、希望自主参与的情绪下热情投入,并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开展英语练习。

小学英语学习处于启蒙和入门的阶段,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交际性,教学手段的活动性,都有利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在这节研究课中,我主要通过做家务活动,来串联起各个教学内容,先是谈谈自己及家人会干什么,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来巩固学习What can you do? I can_____. What can your 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 do? He/she can______.达到对该句型的掌握。然后设计了填动词短语的练习,复习巩固词汇,重点强调字母组合的发音,达到熟记单词的目的,又通过一个chant来完成对句子的书写。通过我有一个好朋友引出ill这个单词和句子:We can help her. I can help her.用:What can you do for her?再引出:OK,just do it.用演双簧游戏来巩固操练这些句子。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学生模仿对话之后,再设计了一个老师生病的场景,让学生拓展练习,说、写并进。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许多学生能参与的活动,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有特色的符合自己情意的语境,并组织、自编对话。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以利于学生形成能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目的。

四、课堂实施------课堂中的导入设计.

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及目的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效果

Warm-up

Chant

Speak and do

Speak and do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热情高。

Presentation

Fill in the blank.

Point to the phrases

Finish the phrases

巩固所学词汇及帮助学生学会用字母组合及其发音规则记单词。

 

Chant

Speak

Listen and write

掌握了四会句型的书写。

 

Game(演双簧)

T---S

S-----S

操练了新句型,学生掌握的情况好。

 

Have a race(模仿秀)

评判员

参与者和评判员

学生能做出较公正的评价。

Extension

Make a dialogue and write down the sentences.

评判员

参与者和评判员

学生熟练掌握了四会句型,并且能真正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简析.

动态真实原则强调教师要把英语教育因素的真实动态内涵,真实而又变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困难,不断地调整教学进程,转换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技巧,进行动态真实的英语教学.因此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充分了解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真实兴趣及每课特点的导入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本案例运用动态真实原则,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导入.

1.以chant的方式以旧带新,为新课作铺垫。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设计了以chant来引出句型。用mike can draw animals. What can you do? 直接引出I can______.这样缩短了引入新课的时间,为重点句型的操练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2.运用话题引入法,提问引入法,导入新课教学。

师用I have a good friend.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who is she? What’s wrong with her? 来抛出话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如何做,同时进行思想教育渗透,使学生了解互相帮助是一种传统美德。

3.运用直观引入法,导入生词与句型的教学。

教师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手段形象地进行导入,该法切入正题快,且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说出能做什么的时候,及时地引出句型: OK,just do it.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全身心投入到单词的学习中,在精神集中了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游戏演双簧,活跃课堂气氛,活动需要教师的及时提示,一定要很注意用TPR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运用任务引入法,导入交际运用环节。

设计有意义,有差距,可完成,可运用,真实动态的任务进行导入,叫任务引入法。在本课,在一切都水到渠成之后,教师通过自己演示天冷而感冒,用英语发出指令,提示学生你能为我做点什么,让孩子完成任务,然后师巧妙脱身,让孩子扮演教师,完成任务的创编和书写任务。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最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加深对本课的印象。

但是,在本课中,还有许多值得反思或有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如何对学生通过异步学习后获得的语言知识进行检测和评价?

如何来检测和评价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检测和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手段是书面的测验。但是,对于语言学习,测验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交流的最主要形式是是通过口头表述来实现的。仅仅通过测验只是评价了学生的语法学的怎么样?会不会改句子?能不能看懂第二语言?对于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根本没有涉及。我认为,对于语言学习的评价和检测,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口试来实现的。可是,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口试并不能大面积的运用。在课堂上,口试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师对生和生对生两种。每节课中,都运用师对生这种形式显然不行,时间不够,师资不够,这种形式只能用于小面积,小范围的评价中。而生对生虽然解决了时间的问题,可以让程度好的学生去评价和检测程度差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一起进行。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学习还是难以实现。在本课中,学会最后一句话的学生只有两个,那么,仅仅通过两个学生和一个教师,还是不能实现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因此,如何对学生通过异步学习后获得的语言知识进行检测和评价,是课堂中语言学习的一个最大问题。

问题二:如何更完善自学阶段的课件?

在本课中,参与学习的学生48名。通过调查,完成基础学习阶段的学习的学生是48名,达100%。在自学阶段中,完成书本学习任务的学生是46名,达96%。完成教师设置的书写任务的占81%左右。但完成真正创编和书写双重任务的学生仅占68%。经过思考和调查,最后一项任务难,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欠缺或不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是,我想课件的不完善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最后一句话是,句中的生字有很多,但是课件中是一句话一读的,因此学生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学习,囫囵吞枣,肯定学不好。课件是进行自学的重要载体,完善课件是成功进行自学的最重要一环。因此,如何完善课件,使之更有效的为学习服务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提高措施

引言

我国的小学教育制度以及小学教育目标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社会各阶层逐步地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能力。长久以来,小学数学教育就被认为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难点之一,原因就是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学习方法存在误区等等。本文根据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学生不愿意听讲、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以下具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旨在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 优化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一直强调的是“师道尊严”“严守师训”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扮演的只是一台机械地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想改变这种课堂现状,就必须优化其师生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改变师生不平等的关系,要优化师生关系,从而创建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受教师的影响很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其次,教师要放下“师尊”的架子,要和蔼友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变自己课堂主体的角色为学生的引路人,进而让学生变“教师家长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式学习。

最后,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要和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这样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也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2. 实施趣味化导学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举一简单的例子: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3. “变”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例如,在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小朋友坐公共汽车为场景,图中汽车上原有8人,到某站时下车3人,上车6人,请小朋友算算现在汽车上有多少人。又例如,在乘法运算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场景中指出超市糖果架上有5排水果糖,每排有6盒糖果,请小朋友算出超市糖果架上一共有多少盒糖果。通过这种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热情。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欠缺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

4. 重视作业设计,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但教师布置作业,也需考虑一些作业的特征。只有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作业,才能尽可能地发挥作业的最佳作用,达到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我认为作业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以下几点:

1)注重作业的系统性。一般来说,知识有深有浅,但它是发展的,有本身的系统性。根据这个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反映出来,作业也应如此。如果布置作业时忽视这个特征(如随意调动,挑选一些作业),就有可能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掌握和巩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注重作业的复杂性。知识是复杂而多样的,学生的智力层次也是多样的。因此,设计出的作业也应是复杂而多样的。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大纲要求设计出形式多样、类别多样的作业,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一般来说,教科书中的练习是基本的、普通的,适合中等生;优秀生则在完成基本的练习以外,还可另加一些较深的题目;对于学困生,教师可在作业上加上说明提示,指导解题。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3)注重作业的独立性。系统性的练习在课堂上完成,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但要巩固知识点,只做这些还不够,教师应设计独立完成的作业,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家庭作业是最好的方式。但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也应注意:

(1)不布置课堂上做过的作业,这种“复习法”死板,缺乏新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应在家里做,不能让学生在校与同学商量着做,应让学生在家独立完成。

(3)对优秀生可少留点基础作业,给学困生布置的作业偏向基础的应多点,但不应打分,发现有进步的学生可及时鼓励,使其更积极学、自觉练。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十分重要,它为以后初中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迫在眉睫。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学家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它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同时它还需要教育部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切实地做到了以上的几点措施,逐步地规范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课堂质量才会提高,整体的数学学习质量才会提高,学生的发展才会更好。

【参考文献】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政治课堂;有效运用

一、前言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理念是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这种理念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即教师说,学生听,虽然也能教授给学生知识,但是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课堂效率低,另一方面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枯燥且单调,而高中政治涉及内容广,抽象,包含有经济学、哲学、时事政治以及社会舆论等内容,面对理论性强的哲学以及复杂的经济学,学生往往处于懵懂状态,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然而高中政治是高考的科目,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所谓案例教学法,即以案例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讲解课堂知识时,以案例材料为依据,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研究以及分析,来达到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的目的[1]。在上课前,教师先将案例材料整理后分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和分析,学生也可以单独研究,自行分析案例,最后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遇到难题时要及时采用引导措施,通过提醒或者补充促使学生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是局限于课本的授课方式,而是以一些热点新闻作为讲解政治的案例素材。这样在开阔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增强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因为以案例教学法的载体为案例,相比书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因而能抓住学生的兴趣。且运用案例素材,将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贯穿高中政治教学始终,使政治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得到较好的诠释,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思维的开拓,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有助于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高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比较活跃的阶段,好奇心与探索心相对较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判断能力较强,同时也喜欢对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反思和质问,因此思维性较高。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教学质量欠佳。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目的性强,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以一个或者几个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为基础,让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以及思考案例,激发大脑的兴奋点,调节注意力,尤其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能够无形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性,通过对校园外的知识以及实际问题进行转化,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接触,从而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政治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强

多数教师在教授高中政治课程时,依靠课本的固有套路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高中政治课本理论系统化且专业化,使得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教学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并存在一定的盲区,针对性较弱。案例教学法以多个或者一个案例作为教学的入手点,在政治教学过程当中,不受固有套路的影响,将教材内容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在筛选教学案例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选择的案例既符合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又具有十分鲜明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形象描述、直观表达,给学生制造身临其境之感,将抽象的理论与深奥的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出来,变得深入浅出,并且促使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交流讨论,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课本知识的难题。

(三)案例教学体现了高中政治知识的应用价值

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联系起来的教学即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教学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而且使上课气氛也比较活跃与轻松。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进行案例理解、消化,然后查阅或者互相交流相关的知识,再经过缜密的思考以及教师的知识补充,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高中政治的价值,这些都无形中帮助了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四、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通过案例辅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附带进行讲授,而应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使案例教学法成为高中政治的辅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选择,在选择案例时尽可能优先选择真实的案例。可以选择当下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案例,这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以“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为例,该课题的核心内容是“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因此教师可以讲解屠呦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案例。屠呦呦在实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带领团队研究青蒿素,在失败近200次后终于提取出青蒿素,帮助六百多万人战胜疟疾,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献。利用这个案例,让学生讨论价值创造的困难,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难题,引导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

此外,在选择案例时,要把控好案例的难易程度,如果案例过于简单,学生非常轻易地就可以得出答案,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错觉,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案例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会使得学生无从下手,也会影响学生的探索热情。

(二)以案例引入进行讨论

在选择好案例后,教师应适当引入案例,将案例布置给学生准备讨论。例如在讲解“国家神圣不可侵犯”这一课题时,可以向学生讲解、问题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主题进行解剖,让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发表、解释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彼此合作和讨论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重点,并对案例的性质和国家规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还能激发爱国热情。随后教师与学生进行结论讨论。案例讨论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提问或组与组之间的辩论。案例讨论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3]。

(三)总结案例的同时补充相关知识

在案例讨论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多给予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对没有对学生讲解到的知识点予以引导、补充和深化,通过提醒、反问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加强学生对相关政治知识的认识,拓宽其知识面。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思维开放,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五、结束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材料为依据,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研究以及分析,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且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辅助,有助于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体现高中政治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精心选择案例,促进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姚兰.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研究), 2014(51):29.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问题 建构策略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重要的是有效性问题建构。有效设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什么激发学习兴趣呢?——问题。实质上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设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说:“教学是一门闭嘴的艺术,要知道如何教学,就是要知道什么时间闭上自己的嘴巴,绝大多数的时间。”教学中教师的工夫重在设疑,将知识融入情景,情景隐含问题,通过有效的设疑与追问,展开求知的生动过程,将“情景串”变成“问题串”,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真谛,用问题对教与学进行及时诊断与反馈,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再将“问题串”变成“知识串”,达到建构知识体系,渗透方法,形成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有效性问题界说

(一)关于“有效性”。

所谓“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就教育教学而言,“有效性”实际上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与教育教学预期设想之间的吻合度,它体现的是教师教育教学措施、方法及过程能否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关于“问题”。

所谓“问题”是指阻碍人们思维发展,牵制工作任务完成的各种障碍。它的特征表现为:对思维活动的阻断性,对学习态度的刺激性,对学习兴趣的激发性,对系统知识的牵引性,对能力形成的促进性等五个方面。影响学生思维能力有效性问题可分为:瞬时性问题、长久性问题、一般性问题、关联性问题等四方面。

(三)有效性问题的界定。

能迅速刺激学生思维,突破思维障碍,并使之向知识建构方向发展,激发认识元达到预期认识目标的“思维障碍点和生长点”。基本特征概括为3个方面:本质性特征、关联性特征、持久性特征。

(四)有效性问题的重要作用。

(1)有效性问题是激发学生活性思维,促进智力有效开发的重要途径;(2)有效性问题是建构学生系统知识体系,促进知识有效生成的重要方法;(3)有效性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4)有效性问题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的重要措施。

二、有效性问题建构的基本原则

有效性问题建构必须遵守以下四个原则:(1)删繁从简、直奔主题的原则;(2)源自生活、揭示生活的原则;(3)注重实验、结合实践的原则;(4)承上启下、逻辑严密的原则。

三、建构有效性问题的基本策略

建构有效性问题的基本策略大体可分四种:(1)准确把握学习内容与问题之间的联系;(2)准确确定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确立认知主体在问题中的中心地位;(3)准确把握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串”;(4)准确把握问题的难度与广度,使之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

四、利用有效性问题进行设疑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一)渐进式。

这是一种适用于新教材,与新教材精神相吻合的教学方法。它是从学生熟悉而简单的物理情景开始的,设计逐步改变的物理情景,推出难度递进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动脑解决问题,从而克服教学难点,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教法。

[案例1]“人造卫星”原理图教学中,首先从基本问题设疑:(1)石块水平抛出,其轨迹如何?(2)子弹从枪膛水平射出,其轨迹如何?(3)导弹水平射出,其轨迹如何?学生易得出“速度越大,射程越远,其轨迹是曲线”的结论。

其次设疑:如果导弹速度足够大,射程就可绕地球一周吗?学生根据推理可兴奋得出:只要速度足够大,其射程就足够可绕地球一周。

最后设疑:导弹的轨迹是圆还是抛物线?这一问题书本没有强调,学生思维很容易被激发。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重力方向不变时是平抛运动,重力方向随导弹位置改变时导弹是圆周运动了。

通过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设疑,学生脑海中已构建起一副完整的人造卫星原理图,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牛顿的人造卫星原理图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发散式。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新信息的思维方法,它是对同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和核心。

[2.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撤去作用在木块上的恒力,木块将做什么运动?为什么?若平面不光滑,并知道木块与桌面的摩擦系数为μ,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若将木块换成带正电的滑块,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怎样?做什么运动?能量是怎么转化的?这与将木块用弹簧竖直悬挂比较,有何异同?(水平面光滑)

(三)虚拟式。

虚拟式设疑是指以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大胆想象,畅想出超越现实的物理情景和事实并进行设疑引导,以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

(四)比较式设疑。

(五)草根式设疑。

[案例5]在组织力学复习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站在“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主干线上,按以下线索在关键锁链上进行设疑引导:物体的运动过程特点谁来定?(受力和初始状态)高中物理典型的运动模型有哪些?[(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它们的受力特征分别是什么?处理这些典型物理模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三条主线:力的瞬时作用效应——牛顿定律;力的空间积累效应——能量;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在组织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中,始终站在学科主干知识和主干思想方法的至高点上俯视各个部分,通过构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整体进行梳理,达到高屋建瓴之功效,这样就有了复习的“大局观”,使复习有“主脑”,也有“红线”,学生就能形成清晰的知识和能力系统。

除外,还有悬念式的设疑、多向思维式设疑、触类旁通式设疑、导学提纲式设疑、巩固提高式设疑等设疑方式。总之,在教学不同阶段巧妙地设疑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为学生布设解决疑难的阶梯,就会疑则有进,学生在设疑释疑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