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服务院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存困难是个老问题
去年以来,改变现有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呼声开始出现,有观点认为,为了实现政府有效投入,应将现有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转变为“社区机构提供基本卫生服务与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两级服务体系,目前政府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而医疗机构在目前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暂时靠自身医疗服务维持生存发展。这种观点被看做是对原有体系“革命性”的变革。
据了解,北京市有1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其中有51家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每天人满为患,而区县级政府所属的二级医院生存困难的问题已经持续了多年。
笔者在城区的两家中医院看到,门诊楼已经年久失修,下午医生们闲坐在诊室里,半小时才来一个病人。一家二级医院的医生告诉笔者,他们现在只发60%工资,其余部分要按绩效考核之后再发,如果病人少了,到月底还拿不上全工资。
在研讨会上,与会院长和专家分析了北京市二级医院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各区县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定的医疗收费价格低于成本,一些二级医院基本上处于勉强维持状况,医院基础薄弱,医疗设备和医疗环境很差,也使患者的医疗安全难以保证。
另外,院长们提出,由于要自谋生路,部分二级医院更多地要考虑如何挣钱,因此医院在规划学科发展上,往往向经济效益好的科室倾斜,而忽略了全局发展,导致一些医院学科带头人缺失、业务流程不尽合理、医务人员整体水平差异较大。而且部分二级医院的管理者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不敢大胆创新,不能适应当前形势,急需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水平。
也有专家认为,北京城区的大部分二级医院一直是在总体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和三级医院“较劲”,往往是处于“跟跑”状态,其服务一直是“疾病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服务方式和提供的“产品”可替代性非常强,因此总是处于“落后”状态。
转型“迫在眉睫”
此次北京市提出,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机构,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有关专家认为,一方面政府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另外,二级医院也可以根据需要转型,从综合医院向有专科特色的医院发展,也可以剥离一些床位办成以老年护理、康复为特色的机构;或者进行资源整合,打破区域界限,与三级医院建立托管关系或被兼并。
在这方面,北京市的一些二级医院也开始探索。北京垂杨柳医院院长何兴图告诉笔者,垂杨柳医院2004年与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携手”,成为该院的附属医院后,选择以发展“微创”技术为主导的发展路子,通过调整管理流程、整合技术、引进人才等措施,医院的整体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以“女儿式”服务为特色的原北京厂桥医院院长白爱萍介绍说,去年厂桥医院与一直处于困境的北京西城区护国寺中医院合并,经过多项改革措施,医院活力大增。
背景资料:北京市市委常委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
北京市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北京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北京《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意见》提出,调整北京现有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将适宜在社区开展的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及预防保健工作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把北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摆在基础位置,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面向全体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对社区卫生机构不能诊治的患者实行转诊制。
本期《名医访谈》栏目,我们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跟我们一同分享糖尿病防治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
本刊记者:贾院长,您好!很高兴能够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际采访到您。您认为我国糖尿病的现状和防治管理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存在哪些问题?
贾院长: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糖尿病已经上升到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展迅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巨大。根据2007年我们做的全国调查,当时我国约有3980万的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高达5930万,如何管理好这支庞大的糖尿病大军,给我们的政府和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大部分读者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的危害性是对患者引发诸多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失明、肾衰、中风、心梗、截肢等,产生严重的后果。目前约60%的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发症,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同时亦导致医疗费用的迅猛上升,预计在未来十年中,我们国家在心脏病、中风、糖尿病患者的耗资将达到550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惊人的。如何遏止这种状况,其有效措施就是加强对人群中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健康教育管理,这样可以有效推迟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延长患者的寿命。而就目前的糖尿病管理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
许多百姓为了挂个专家号看糖尿病、高血压这些“老毛病”,总要挤破头去三级医院。其实,只要社区医生技能掌握得好,大部分患者还是很愿意去社区看这些慢性病。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毕竟要比三级医院方便得多,不用舟车劳顿,而且后期的随访也更方便。而大医院的门诊量常常达到饱和,还是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这些还不算什么,最大的弊端是很多初治患者一旦血糖下降后,便消失在大医院继续监督的“视线范围”内。鞭长莫及是我们最大的无奈。而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在地域上辐射更多居民。能在扮演好科普“传声筒”的同时,又能管理好患者实施详细的治疗方案。社区医师要更好地为病人治病, 除了关键要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外,还要积极与大医院配合,共同实施慢性病的“一体化”管理。
本刊记者:您是基于何种考虑,大医院、大专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会选择在慢性病的防治上,尝试建立一个全新的“一体化”“无缝化”管理模式呢?
贾院长:2000年在对上海市曹杨社区的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以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8.0mmol/L为标准,对该社区拥有10万常住居民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高危人群糖尿病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实际血糖控制率只有8%,而所有患者中,只有7%的人接受过慢性并发症的筛查。
我当时非常着急,冲着这些病人说,“你们要知道,糖尿病患者晚期会并发出现失明、烂脚、中风、心梗,只要早发现早控制,是有机会逆转的呀!”也是通过这次经历,让我萌发了对糖尿病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的想法。
目前,我们在普陀区曹杨、真如镇、桃浦3个社区共有从45岁以上高危人群中筛查出的超过3000名的糖尿病患者,正“中规中矩”地依照1月一次、3月一次的不同项目,接受着长期的血糖监测。其中部分指标反复不能达标者,已约有280人坐上了定期往返于“4个点”之间的双向转诊车,由社区医生陪同至上海市六医院的糖尿病专科门诊,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然后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进一步跟踪观察。
我们从制定基层卫生机构糖尿病防治指南、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装管理软件、开设医务人员培训基地及社区健康讲堂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以开通双向转诊车和建立“糖尿病健康小屋”为平台,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进入“监测体系”的3000多名建卡患者中,有约23%的人已由原来“上窜下跳”的血糖,自从被社区医师“盯牢”后,血糖已达标了,有三分之一的人已完成了早期并发症筛查,3个社区居民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也提高至90%。
本刊记者:在您提出的《医院-社区全程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甲医院职能转变”对咱们的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切实的好处?
贾院长:我们的病人在得病后往往更愿意到三甲医院就诊,而对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近而远之”,其实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最基层网络,我们的愿望是让百姓“在家门口就把健康管理好”。
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全国范围来看,社区糖尿病防治的效果似乎不太理想,主要表现为:一是血糖控制达标率低,仅为10%,与三级医院的50%相比,差距很大。二是慢性并发症筛查率极低,因此当患者因症状明显而来大医院就诊时,往往已进入了晚期。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与社区医务人员缺乏糖尿病的专业理论知识;未能规范掌握糖尿病筛查、诊断及治疗的方法;缺少糖尿病综合管理的团队;对居民尚未开展糖尿病知识教育有关。为此我们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创建了医院―社区全程糖尿病管理模式,为社区医师提供到我院进修的平台;为他们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希望社区医师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守门人”。同时为转诊病人免费提供转诊车;对病人就诊优惠挂号;并对每个转诊病人提供个体化的糖尿病午餐;对有并发症的病人实行多病的联合治疗;把方便让给病人,让病人得到切实的好处。
本刊记者:在您的率领下,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率先在国内创建了“医院―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否谈谈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贾院长:如今,防治糖尿病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如果现在我们不积极采取糖尿病的防治工作,那么后果是不容乐观的。通过这些年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医院和社区都需要立足于自己的功能和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提高服务质量,承担起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守门人”,医院要做好社区的对接,以病人为中心,紧紧相扣,无缝连接,并希望医院、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在更多的社区推广,把患者的血糖管住,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效能。
一、组织领导
(一)领导机构
镇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群众相关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叶孔新(镇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袁雪明(镇委委员、分管领导)
成员:陈锦成(计生办)
李旭华(科教办)
徐淑如(社会事务办)
陈旭辉(组织人事办)
郭林飞(规划所)
杜伟权(城建办)
周润坤(文广中心)
卢寿文(财政分局)
梁惠宝(社保分局)
陈仲勤(镇医院)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镇社卫办),暂设在镇计生办,办公室主任由袁雪明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陈仲勤、陈锦成兼任;办公室专职人员包括陈锦成、李旭华、陈涛、赵明其。
镇医院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陈仲勤同志兼任,成员包括植绍权、赵明其、神月风。
二、总体工作目标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在本镇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建设。确保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2011年9月—12月通过全市的统一考核验收;确保实现“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的目标;确保我镇群众在社区可以享受到疾病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镇政府组建的、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镇政府,由镇政府负责行政管理运作。
1、明确领导责任。镇政府承担发展镇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镇长为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由于市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纳入《东莞市镇(街道)领导班子年度量化考核办法》的考评体系,并对领导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镇街,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因此,我镇各相关部门必须明确工作职责。
2、建立会议制度。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及时通报相关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相关问题,详细布置每一阶段的工作。
3、建立上报制度。镇社卫办在每个实施阶段过程中,要及时将实施情况向镇领导小组汇报,并在每个实施阶段结束后的第一周内将该实施阶段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市社卫办。
(二)明确工作职责
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互相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1、镇社卫办。镇社卫办要负责全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具体实施。
2、镇医院及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协调小组。镇医院要按照全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标准,优先改革现有医疗机构、避免重复建设,并结合我镇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好全镇“一中心、四站点”的选址及功能布局,做好“一中心、四站点”建设、装修、设备采购、人员工资、日常管理等各项费用的粗略预算,形成书面报告,供镇委镇政府制定各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措施提供可行依据,更便于镇财政部门做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专项经费预算。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协调小组要负责处理好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移交及医院保留机构建设成专科或综合医疗门诊的相关事项。
3、村委会。对“一中心、四站点”选址所在的村委会,应全力协助镇社卫办做好“一中心、四站点”的建设工作。
4、规划部门。要尽快对镇府研究确定的“一中心、四站点”的规划选址做好上报审批。
5、城建部门。要尽快对“一中心、四站点”的建筑设计、装修做好具体预算及报建手续。
6、镇财政分局。要根据市财政局即将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和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快落实XX年全镇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支出,做好2011年全镇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预算。协助做好“一中心、四站点”的医疗设备招投标采购工作。
7、镇社保分局。要按照市社会保障局建立门诊医疗保障制度的要求,尽快将我镇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方便全镇广大群众(含新莞人)就医。
8、组织人事办。市人事局目前正抓紧制定社区卫生人才引进政策,制定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聘用制度。我镇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落实市人事局的各项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各类卫生专业人才。
9、文化广电中心。镇文化广电中心要根据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广泛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及意义,介绍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服务项目、服务指引等,发动全社会共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四、实施步骤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XX年10月—12月)
1、成立机构。镇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镇医院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协调小组。
2、动员部署。我镇于XX年10月中下旬召开全镇动员大会。
3、制定规划。摸清全镇卫生资源和需求以及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社区)卫生站、门诊部运作情况,确定可整合、转型或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制定本镇街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设规划。
(二)实施阶段(2011年1—8月)
1、按规划组织建设。我镇要严格按照本镇街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设规划,优先整合现有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村(社区)卫生站、门诊部,转型或改造为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按计划逐步推进。我镇要严格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和本镇街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设规划,逐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我镇要重点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并选择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示范点。务必在2011年8月底前完成本镇街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设规划的实施。
3、按功能逐步健全。我镇医院要根据《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录》要求,逐步将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保健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要于2011年4月组织督导组对各镇街进行阶段性督导。
Key words urban areas;health resources;allocation;countermeasures
摘要: 合理配置城市卫生资源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南通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就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提出思考:制订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存量资源;构建以城市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非公医疗机构,依法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覆盖广泛和功能齐全的公共卫生体系。
关键词: 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对策
城市卫生资源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做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合理配置城市卫生资源,实现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广大卫生管理专家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调查了江苏南通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就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提出如下思考。
1 制订并实施区域
卫生规划,调整存量资源 以区域卫生规划基本要求为原则,实施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行业管理,根据市区发展规划,对卫生机构的布局、卫生资源的分布、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层次分明、互相支持、资源共享的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减少卫生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现有的大型医疗设备按功能状态进行估价,将功能完好但闲置的设备,按照其现有价值,有偿调剂到需要装备的单位。对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服务范围,根据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特点进行重新明确,疾病归口管理,各级、各类机构间建立相互协作、双向转诊的良性关系,而不是恶性竞争,从而实现市区医疗机构功能齐全、定位明确、服务规范的新局面。
2 构建以城市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城市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关键是要调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构建以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二级结构,建立起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1 明确政府办医责任,集中力量办好城市医疗中心
2.1.1 合理确定公立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数量 按照保障基本医疗供给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总体要求,卫生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将那些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任务、代表区域医疗水平、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医疗机构由政府继续办好,以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在主导基本医疗服务、调控服务市场、平抑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功能。对那些市场机制较难发挥作用的专科医疗机构承担的传
染病防治、精神病防治、妇幼保健服务等,主要由政府举办,逐步实行购买服务。急救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等,由政府举办。对政府不再继续举办的医疗机构,要本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分步实施、保证稳定的原则,通过适宜的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地级城市市区办好1~2家综合医院和1家中医院。
2.1.2 大力扶持城市医疗中心的发展 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和规模调整以后,政府要集中力量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和维修、重点学科和人才建设、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等方面的投入。要改革和完善财政投入方式,及时解决公立医院在发展、改造、用地、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公立医院稳定健康发展。公立医院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医院管理运营体制,切实提高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可吸纳民资或外资参与合作建设,合作后其非营利性质不变,允许合作者有一定的回报。
2.1.3 推进公办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一是建立出资人制度。为明晰公立医院的产权关系,加强对国有医疗卫生资源的管理,按照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出资人制度。探索成立卫生国有资产管理与投资发展中心,履行政府出资人代表职责,代表出资人聘用院长,通过契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医院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自主权,形成法人治理结构,做到政事分开、权责明确。二是实行以“两权分离”为核心的院长负责制。对继续由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按照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原则进行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探索风险抵押、委托经营等管理方式,严格考核制度。积极探索效益工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年薪工资等多种报酬实现形式。三是创新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实行全员人事和全员合同聘用制,促进公立医院员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2.2 实施重心下移,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2.2.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定位 所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为供给主体,对所负责的社区人群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的卫生服务。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家庭和居民进行卫生指导、健康教育和管理,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活动;负责一般伤病的治疗,开设家庭病床,提供家庭医疗卫生服务;负责围产期保健和儿童计划免疫;提供医疗信息和转诊服务;提供急性病人出院后家庭恢复期的服务;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卫生信息等。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可以从全科医疗开始,逐步过渡到医疗与防保工作的结合,从集体对社区人群负责制过渡到全科医师对社区人群负责制。
2.2.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原则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为指针,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快整合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必须符合三点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社区居民卫生保健需求为导向,以健康为中心,合理规划布局;二是与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则,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以社区建设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原则,立足现有卫生资源,对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统筹规划,通过重建、改建、转型或功能转换等途径,建成符合要求的卫生服务机构。
转贴于
2.2.3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 原则上每个街道(镇)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人口5万人左右。服务人口超过5万人以上的街道(镇),考虑到便民的原则,可增加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由政府举办的一、二级医院和企事业单位的卫生机构改建,部分三级医院按照统一规划,承担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建任务。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据公平、择优的原则,打破部门、所有制界限,吸引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兴办社区卫生服务的格局,培育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市场。
2.2.4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使用面积分别不少于1000m2和100m2,功能分区合理,符合卫生学标准。按规定设置科室、配备常用仪器设备及卫生技术人员。
2.2.5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卫生行政部门引导和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制定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和“救治在医院、康复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来的患者要开通“绿色通道”,及时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及安排住院等服务,同时将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转回社区,并提供跟踪服务。
2.3 制定服务和价格规范,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无序的竞争降低了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不规范服务既增加了患者负担,又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因此,应该按照机构功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范围,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同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实现各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的合理梯度,引导病人合理流向。另一方面,在规范了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前提下,通过政府的协调,与职工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到医保服务范围,并建立鼓励病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医保报销规定,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补偿比,这样既可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又有利于节约医保基金支出。
3 发展非公医疗机构,依法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督管理
3.1 发展非公医疗机构以扩大服务提供量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在公平有序的竞争下,各医疗机构会更加重视医院的运转成本核算,重视设备的投入和基本建设的可行性论证,避免浪费,从而达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凡符合投资要求的任何境内外资本投资主体,应当可在市区域内申请举办各类医疗机构,不受数量、地点、类别、性质的限制。以需求为导向,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者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需求比较迫切的城市新区、城郊结合部、开发区等区域投资举办医疗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向特需医疗、康复医疗、老年病院、医疗美容、中西结合等特色明显的适宜领域投资;放开举办主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各类民资或外资参与政府不再举办的公办医疗机构的改组、改造或改制。近年,南通市在市开发区利用民间资本举办了南通瑞慈医院,规模和效益都较理想,对市区医疗机构的深化改革和拉动竞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很好地加以总结。
3.2 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 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为非营利性质,原则上不鼓励公有资本新设医疗机构。由公立医院改制的民营医院和新设立的民办医院,其性质实行自主申报,鼓励其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执行政府规定的医药指导价格、所获利益主要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可核定为非营利医疗机构。民办医院在获得执业许可证后,定为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定为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则到民政部门进行民办非企业登记。民办医疗机构享有充分的用人和分配自主权,在人才引进、技术职称评定、参加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政策知情等方面,享有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按照政事分开和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卫生监督体制,实行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结合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中介组织对医疗机构的指导和服务功能,规范并引导医疗服务市场竞争。
1强化管理,组织建设到位
医院现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职工96人,占全院职工总数近五分之一。工作地点分布于市内三个区。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为了有效地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管起来。我院以加强组织建设为切点,以此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地开展。首先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相应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以及组织、协调、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具体事项。其次根据社区卫生工作的实际相继出台了包头市第八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办法、社区服务中心(站)考核评分标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流程和一整套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法,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入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三、将社区卫生工作视为医院重点工作之一,将它纳入到医院整体工作之中。统筹规划。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第四、着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有创新意识,懂业务会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团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能否健康有效地开展起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的作用是关键。为了选准人用好人,近年来全院先后两次启动了竞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人程序。经过激烈的角逐,1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5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脱颖而出。这些机构负责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显示出了朝气和活力。在他们的带领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亮点频出。例如,沼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工作基础工作扎实,计划免疫率达100%,服务人群不断扩大,在沼潭地区及周边地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进入包头市计划免疫工作先进行列。青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健教形式,大大增强了社区健教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75%以上。东官房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慢性病的基线调查和影响社区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的社区诊断工作科学规范,具有创新性,走在了包头市的前列。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撑保障到位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开展,说到底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近几年尽管该院资金紧张,但通过不断调整资金支出结构,着力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在事关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重点工作都给予了足够的财政支撑。2005年以来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发展社区卫生事业。
2.1 基础建设投入 医院所属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设施,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要么年久失修、陈旧,要么建筑面积不达标,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瓶颈。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我院采取租、买、修三种形式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先后投入15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按照包头市卫生局统一部署,对所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六统一”的设置,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2.2 医疗设备投入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设备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临床诊断、检查、治疗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基本医疗需求,更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障碍,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增加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和信任度。几年来先后投入150万元,用于改善硬件建设。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200 mA x机、全自动生化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了B超机、尿液分析仪、血糖分析仪、制氧机,更新了心电图机等基础医疗仪器设备。由于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社区医生临床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开展特色服务 首先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着力引进适宜项目,医院给予政策支持。其次加强宣传引导,以点带面。目前中医中药服务项目已在绝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起来,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将中医药服务项目进行了延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青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发挥自身优势,先后开展了如针灸理疗、刮痧按摩、养颜保健、代煎中药等服务项目,深受社区百姓的欢迎。为鼓励开展特色服务项目的开展,医院在设备和资金上都给予大力支持。三年来投入15余万元,用于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置中药柜、煎药机、牵引床、康复器械等特色服务仪器设备。
3 深化内涵建设,奖惩激励机制到位
内涵建设是这个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又一亮点。近年来我院围绕内涵建设积极寻找突破口,循序渐进地深化和丰富了内涵建设的方法和内容。一是以制定工作标准为抓手,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二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突破口,夯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真实性、规范性是衡量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最直接、最基础、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最难的工作。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这项工作,我院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第一、组织责任医师、责任护士按照责任区的划分进行入户登记。第二、对前来门诊就医的患者开展咨询登记工作。第三利用开展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的机会进行调查登记。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截止2009年12月底,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完成对辖区78%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登记工作。三是强化考核管理,发挥约束激励机制作用,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形成相对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局面。
4 优化队伍、学习培训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