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案例教学过程分析

案例教学过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案例教学过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案例教学过程分析

案例教学过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PLC 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10-01

一、案例呈现

教材《PLC技术基础》任务:电动机连续与点动单向运转继电器控制线路改造为PLC控制。

1.案例背景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PLC技术基础》为任务驱动式理实一体化教材,该教材将PLC编程的指令运用、编程方法、编程思路与问题解决方法都融汇在每一个实训任务中,做到边做边学、边学边提高。

学生前期已经学过《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掌握了电气控制中的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符号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对电气控制的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也熟练掌握,并通过实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2.基于工作任务的PLC实训教学

以PLC课程中的一个实训任务为例,说明应如何开展工作任务式的实训教学。

(1)改造要点:

1)明确控制元件(如按钮、开关等)。

2)明确执行元件(如线圈、指示灯、蜂鸣器等)及工作电压。

3)通过对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进行分析,明确设备的工作过程,列出控制要点,建立编程的思路。

(2)详细分析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3)改造后与PLC I/O端相接的控制元件与执行元件

1)接PLC输入端的控制元件。

常闭按钮SB1停止控制; 常开按钮SB2连续运行启动控制;

常开按钮SB3点动运行控制。

2)接PLC输出端的执行元件。

交流接触器线圈KM1电动机主电路运行触点控制。线圈额定工作电压:DC36V。

(4)控制要点

1)能实现连续和点动两种运行方式。

2)连续运行用常开按钮SB2控制,点动运行用常开按钮SB3控制;停止用常闭按钮SB1控制。

(5)电路安全要求

1)保证控制电路与主电路的电隔离。

2)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6)将电路改造为PLC控制的工作步骤

1)PLC的I/O分配与接线。

2)电路的安全设置

①PLC输出负载电源由变压器低压端供电,变压器一次侧加装断路器,作电源控制与变压器漏电、短路保护;变压器二次侧装熔断器,作输出负载短路保护。

②电动机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触点FR,可以接到PLC输入端,通过PLC程序来实现过载动作,一般称为“软保护”。也可以直接与线圈KM1串接,在发生过载时切断线圈电源,一般称为“硬保护”。

3)PLC程序的编写与传送

对继电器电路进行PLC改造时,不能简单地将继电器电路直接翻译成PLC梯形图。如果梯形图程序,完全是由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直接翻译的,在程序执行时不能实现点动控制。直接翻译的梯形图程序逻辑是正确的,问题出在PLC的工作方式上,所以还是需要根据控制要点建立编程思路。用辅助继电器常开M和一个点动触点X并联来分别实现自锁和点动功能,将两个功能分开实现,且点动时不用停止控制,显得更为合理。

4)程序的执行与调试

请用实训装置的指示灯HL1代替线圈KM1,接在PLC输出端Y0上,并接上DC 36V电源,按编写好的PLC梯形图程序,传送到PLC,并进行调试。

(7)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后由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小组间互评,再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8)总结交流。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状况以及自己能力的表现发表心得,与其他同学进行总结交流。

二、案例分析

1.本课注重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逐层推进,自始至终,并未直接介绍PLC指令和梯形图,而是把功夫放在继电器符号与PLC梯形图符号的对应关系上,当学生掌握继电器控制电路所用到的元器件符号对应PLC梯形图符号时,并且理解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PLC梯形图程序设计自然迎刃而解。

2.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就不去干预。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迁移知识,为迁移而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我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互助和交流能力。

三、案例反思

所谓的“授之以渔”,教师工作的重心从“教会知识”转向了“教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展工作任务式的实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今后的职业特性和职业要求,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今后的就业充满信心,为学生在今后激烈竞争的职业生涯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过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连杆机构” 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分析

1.课程介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课程,它既是一门机械学科用于思维体系建立的专业基础课,又是面向生产实际,能够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应用技术课。根据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职高专层次的专门人才的定位,我们以建立学生机械产品的基本思维体系为理论知识要点,以掌握机构分析、故障诊断、零部件设计、设备调试、维修和高效率的操作使用为技能培养目标,对原课程体系和结构作了全面调整,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改革探索。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围绕解决某一项目问题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重构课程体系。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胜任企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根据生产实际对机械设计知识的需求,在汲取国内传统机械设计教材知识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实际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授课内容分为两个大项目:

项目一:牛头刨床机械系统分析

项目二: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

项目一以牛头刨床为切入口,在牛头刨传动系统中,包含带传动、齿轮传动、导杆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和棘轮机构等组成传动系统;刀架和工作台组成的执行装置;电动机的运动和动力经变换和传递,一方面使滑枕和刀架作往复直线移动,进行刨削,另一方面使工作台横向移动,完成进给。刀架、工作台的速度和位置靠操纵机构来控制。牛头刨床中的机构基本上涵盖了一般机器设备中的机构,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要求。学生通过对这些机构进行分析,掌握各种机构的特点及工作原理。项目二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为切入口,通过计算带式运输机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设计带传动、齿轮传动、轴系结构、减速器结构来了解机械设计的全过程。

2.教学内容分析。

“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是课程项目一中的内容,以牛头刨床驱动滑枕的导杆机构为载体,学习平面连杆机构的相关知识。重点了解四杆机构的特点、运动特性及演化型式,学会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压力角、死点、急回作用等基本特性,理解其传力性能;提交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分析报告。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已对牛头刨床进行了拆装,认识了牛头刨床的组成,但对其工作原理还不甚了解。“牛头刨床机构是如何带动刨刀作往复直线运动的?”“牛头刨床刨刀为什么在切削时速度慢,而在返回时速度快?”“牛头刨床导杆机构动力特性能否满足切削力的要求?”学生对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着极高的兴趣,为学好本部分内容打下了基础。

4.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

(2)技能目标:绘制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示意图;分析牛头刨床传力特性;撰写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特性分析报告。

(3)态度目标:团队合作;理论联系实际上;独立思考、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与运动特性;难点是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分析报告的撰写。

6.教学资源。

任务单、学习工作页、多媒体课件、网络及图书馆资源、机械设计手册、多媒体教室、各连杆机构模型。

二、教学过程

课程组织形式与方法按照工作过程来完成,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的人才评价观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1.资讯阶段。

(1)此阶段一般在课前课外完成,由学习委员负责发放或告知学习资料:学习工作页、《评价体系》及评价表。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程内容,独立思考并初步完成学习工作页引导题。小组讨论分析疑难问题,网上搜集平面连杆机构相关信息。

(2)课外现场观察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参观设计室各种连杆机构模型;观看电教片。

(3)告知完成本次工作任务的安排,提出学习工作要求。

①准确说出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的具体名称;

②绘出牛头刨床连杆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其自由度,分析该机构是如何演化而得到的;

③计算对应滑枕最大行程时的导杆夹角;

④绘图说明导杆夹角大小(滑枕行程)的调整方法;

⑤撰写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报告。

2.计划、决策。

小组组织活动,分析任务,进行分工,提交小组工作计划,填写小组工作计划任务分工表。

3.实施。

(1)预习抽查。教师上课首先抽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通过预习学生应掌握本内容的基本知识,计入课外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概括分析能力。抽查中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引导和归纳,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抽查结果记录为“关键能力”的平时考核评价之一。抽查内容如:何谓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陈述平面连杆机构的优点;陈述平面连杆机构的缺点;铰链四杆机构有几种基本类型?何谓曲柄摇杆机构,陈述其运动特点;如何判断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四杆机构的演化途径有几种?含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有哪几个类型?牛头刨床导杆机构有无急回特性?分析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大小,陈述其传力特性,等等。

(2)课堂技能训练。此部分内容计入练习结果的正确性进行考核。训练题如:

①判别下列四杆机构是什么机构?为什么?(图见课件)

②已知牛头刨床滑枕导轨与摆杆转动中心距离为L=800mm,大斜齿轮转动中心与摆杆转动中心距离为l=400mm。绘出牛头刨床连杆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它是如何演化而获得的机构。

③画出牛头刨床导杆机构传动示意图、极限位置图,确定其工作夹角。

④计算对应滑枕最大行程Smax=500mm时的导杆工作摆角ψmax和极位夹角θ,求曲柄长度r。绘图说明滑枕行程(导杆夹角大小)的调整方法。

(以上2、3、4题针对实际牛头刨床进行计算与分析)

(3)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此部分内容计入能力控制点检查考核。如:

①小组讨论形成整转副的条件;

②小组讨论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③讨论牛头刨床传力性能;

④讨论如何撰写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报告。

(4)学业水平测试。用15―20分钟时间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测试,以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测完后马上让小组互换评阅试卷。结果计入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4.检查

5.评价。

由小组长统计自评分和小组分,交学习委员统计总分。

6.作业。

独立完成学习工作页中第1―6题;小组讨论后,独立撰写牛头刨床导杆机构运动分析报告。(将电子稿发至老师邮箱,并随时注意老师反馈的信息)

三、教学反思

1.积极倡导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工作页中的问题进行自学,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互相讨论,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2.针对具体的牛头刨床中测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让学生觉得所学即所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3.教师的归纳引导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

4.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并注意对学生进行考核。

5.小组讨论时,小组长应积极引导后进生积极参与。安排工作任务时也要让后进生做相对较容易的工作,以期调动所有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6.总体而言教学效果良好,同学们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也感觉到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参考文献:

[1]郭景辉.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职业,2010,02,(46).

[2]马英,叶安英,黄继明.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设计.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103).

[3]汪禾清.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7,(27):224.

[4]韩树明.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118.

[5]梁永政,赵亚东.机械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04,(14).

[6]崔大伟.机械设计.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潍坊学院学报,2010,02,(10).

案例教学过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计算机网络;过程分析;实例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517-03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创始人,其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也是属于启发式教学,其强调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在教学过程中,孔子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教师只是起指导和促进作用。苏格拉底则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做,这种启发式虽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即涉及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恐怕对问题难以理解得很深入。因此,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其实质在于调动内因,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目前,一些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把启发式教学思想和具体专业课程相结合演变而来的。该文结合《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教学,提出一种强调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基于过程分析的启发式教学法,并给出一个具体实例。

1 基于过程分析的启发式教学机理分析

启发式教学被证明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良好方法,然而如何开展启发式教学却有很多不同的途径,但目标是一致的,即传授知识+形成方法+培养能力,具体说就是:准确、明晰的概念,完整的知识,主动的思考如分析能力,鉴别正确与错误的能力,自我学习,从爆炸的信息中获得有用知识的能力。其内部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六点:

1) 简易性:由浅入深,从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地方入手。

2) 连贯性:按照信息经过的环节一步一步进行。

3) 集中性:每到一个环节,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逐一攻破。

4) 全面性:与该过程相关的所有设备或软件的相关协议,功能在它该起作用的地方一一亮相,无一遗漏。

5) 深刻性:在涉及到的协议或各功能等角色进行分析时,能以其工作原理、工作所需条件、工作过程、工作效果、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各种角色的不同的作用、工作前提条件,与其他角色的配合方法。

6) 关联性:通过对各角色的作用及相关配合的过程分析,深入理解不同角色互相之间的关联关系,理解不同角色在各方面的差异和区别。

2 实施案例及分析

这里以VLAN的通信过程分析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确定VLAN的通信协议:isl/dot19,VLAN的管理协议:VTP/GVRP。交换机中具有VLAN的通信协议和管理协议。

2.1 问题导入

首先把网络口的计算机划分为两组,每一组内各计算机之间可以直接通信,一组的计算机不能与另一组的计算机直接通信(以后可通过网关(如路由器)实现两个VLAN之间的互联通信)。要求交换机S2和S3能为接口e0/1~ e0/8互相之间提供通信,为接口e0/9~e0/16互相之间提供通信,但两组之间不能通信。

提出如下问题:实现VLAN的功能交换机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VLAN的主干接口(trunk)与接口(Access)各自在通信中起了什么作用,原理及设置方法是什么?

2.2 案例分析

交换机实现中点交换的过程依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查MAC一端口表,决定转发出口根据源MAC学习生成新的MAC表记录。

过程1:进一步发分析A主机发送一个帧到E主机的过程或C主机发送一个帧到F主机

应有结果:AS2S1S3E (VLAN1内)

C S2S1S3F (VLAN2内)

1) VLAN1和VLAN2有哪些公共通道?有哪些专属通道?这些通道的构成有何规律和特点?

2) 公共通道和专属通道对数据有何处理?有什么功能?依据什么原理和工作方式工作?

3) 构成公共通道和专属通道的接口属于什么类型?

2.3 过程分析

从源主机S1的过程,A1以AE 帧传输过程,A帧S2,附加上VLAN标志,S2作法判断:依据目的MAC决定转发选择e0/17,S2作VLAN转发控制:e0/17属于VLAN1,可以转发。

B、CF附加VLAN帧传输S1过程。

S2:附加VLAN2标志。

S2转发选择:依据目的MAC和MAC一端口表,决定转发到e0/17。

S2作VLAN转发控制:e0/17属于VLAN2?应该属于,可以转发否则网络行不通。

小结:以上两例分析,要求e0/17既要属于VLAN1,也要属于VLAN2,该接口要允许多个VLAN数据帧通过,是一种与e0/1~e0/8,以及e0/9~e0/16不同类型的接口,而后者,只需要属于一个VLAN传输一个VLAN的信息。e0/17-提供VLAN共用接口,是一种主干接口(trunk),称为VLAN主干接口(VLAN trunk)。e0/1~e0/8以及e0/9~e0/16-提供单一VLAN接口,称为VLAN访问接口(access)。

2.4 深入分析

VLAN的Access接口和Trunk接口的作用及布置重要概念。

1) Trunk接口的位置及作用

在交换机S1,S2、S3之间的链接通道中,需要传输VLAN1、VLAN2等多个VLAN的多个数据帧,因而这些交换机之间互连的接口必须是Trunk类型。由于规定了一台主机只能属于一个VLAN,交换机与各主机链接的接口仅属于一个VLAN,转为介入VLAN的访问接口(Access),接口内是VLAN的域,接口意外是非VLAN的域。

Access接口需要为每一个进入VLAN域的数据帧附加一个VLAN的标志,该标志在通过每台交换机时用于标志该帧的身份,而Trunk接口只能利用已有的VLAN标志对帧进行转发控制,不能添加或去掉VLAN的标志。

2) VLAN交换机之间转发的过程:

S1的e0/1,e0/2,e0/3以及S3的e0/17都需要采用Trunk接口。

AE帧S2S1S3

CF帧S2S1S3

AE帧的转发过程:AE帧S2:附加VLAN1标志,查MAC表后发向S1,S1根据VLAN1标志转发允许把帧转发到e0/2和e0/3,根据目的MAC决定是把帧发向e0/2(若A发送的是广播帧,则同时转发到e0/2和e0/3)到达S3。

S3:根据VLAN1标志,允许发向e0/1~e0/8。

根据目的MAC,转发到e0/1。

CF帧的转发过程:帧S2,附加e0/9标志,查MAC表转发S1。

S1: 根据VLAN2标志,允许转e0/2。

根据目的MAC(MACF),选择转e0/2到S3。

S3:根据VLAN2标志,允许转e0/9~e0/16。

根据目的MAC(MACF),选择转e0/9。

3) 帧从Acess接口离开VLAN域的过程:当AE帧到达S3的e0/1或CF帧到达S3的e0/9接口,由于该接口是Acess接口,将会把帧中的VLAN标志去除掉,然后向VLAN域外发送(发向主机F)。

2.5 总结

通过口述的过程分析,可以进一步总结出有关VLAN的重要概念。

1) VLAN接口的类型

Acess接口――VLAN交换机连接主机(或其他非VLAN交换机)的接口,该接口需预先指定属于某个VLAN,并对进入的数据帧附加上该VLAN标志,对转发出去的数据帧去除该VLAN标志。

Trunk接口――VLAN交换机相互之间连接的接口,该接口连接VLAN域内的主干通道,是所有VLAN的公共通道,该接口只根据帧中的VLAN标志对VLAN帧进行是否允许转发的控制,不添加或去除VLAN的标志。

2) VLAN的协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构建VLAN的交换机中必须具有一套管理VLAN通信的机制,这套机制就是VLAN的通信协议。国内网络通常的VLAN通信协议主要有两种:Dot19――国际标准协议,是依据IEEE 802.19协议标准制定的通用所有的VLAN交换机中;ISL-Cisco公司标准协议,是企业级的标准,应用在Cisco交换机及遵照Cisco标准的其它VLAN交换机中。具有VLAN协议功能的交换机才能用于构建VLAN网络。一些交换机出于经济性的考虑不具备VLAN的功能,不能用于构建VLAN网络。

2.6 知识的拓展

利用口述分析的概念可以进一步拓展与VLAN相关的知识。

1) 交换机的VLAN功能配置方法:以本案例分析为例。

配置要点:网络规划,按图进行规划。

把连接各主机的交换机接口(Access接口)划分到相应的VLAN使每个接口作为某一个VLAN的成员。

例如:

VLAN1:S2的e0/1~e0/8

S3的e0/1~e0/8

VLAN2:S2的e0/9~e0/16

S3的e0/9~e0/16

接着,把各交换机互联的接口设置成主干(Trunk)并指明trunk接口允许哪些允许哪些VLAN通过。

接口,例如:

S2的主干接口:e0/17

S1的主干接口:e0/1~的主干接口:e0/3

S3的主干接口:e0/17

最后,指定利用的VLAN通信协议,如利用dot19。

2) 关于VLAN,VLAN数据库管理协议的有关概念。

问题:在以上分析中有一个过程,在VLAN交换机对帧进行VLAN转发控制中,需要根据帧中的VLAN标志,判断允许转发的端口,交换机怎么知道哪些端口允许转发哪些VLAN呢?这些信息存放在什么地方呢?当需要在网络上改变各VLAN的布局情况时,各交换机中这些信息又怎样跟随改变以适应网络的转变化呢?

解决思路:需要在交换机中建立一套互相通报VLAN变动情况,自动调整VLAN一端口信息表的机制。这套机制就是VLAN数据库及相应的管理协议,不同厂家的交换机采用的协议有所不同,其中较有影响的协议有:VLAN数据库内全体VLAN,Cisco交换机:VTP-VLAN Trunking Protocab,华为交换机:GVRP。VLAN数据库由全体VLAN交换机共同建立,通常把其中一台定为VLAN数据库服务换机,其它为客户机,两种角色。

各交换机VLAN数据库的配置法:

Cisco:[S1] vlanelalabase

[S1] vtp domain域名

[S1] vtp server

华为: GVRP(全局或接口)

最后,有关VLAN数据库及管理协议可放在下一节课进行分析。

3 结束语

该文提出的基于过程分析的启发式教学设计,通过分解为各个步骤之后,由教师提问,转向学生自我启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换。通过进行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极为有效地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案例教学过程分析范文第4篇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学习方式多以强调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可以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效果。该次教学采用围绕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创设独特的学习情景,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内的各种职业能力,体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特点。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及配合使用《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技术手册》。2.学情分析授课的对象是笔者学院2011级汽车维修专业的40名在校学习一年以上的高级班学生。该次教学之前,该班同学已完成帕萨特轿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功用、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帕萨特节气门体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电路故障诊断必需的工量具使用方法和实训考核装置的相关操作。存在的不足是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差,特别是对电路图的理解掌握不足,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对故障排除的方法掌握较少。3.教学环境分析教学地点:汽车电控实训室。教学设备:10台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教学工具:X-431解码仪10台、汽车专用万用表10块、世达工具车10台、帕萨特全车电路图10册,理实一体化教室。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在实训考核装置上检测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各连接点的电压、电阻等参数;会对所测电压、电阻参数与正常参考电压及标准电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点。2.职业能力目标通过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修过程,发展职业能力。通过“解读用户报修阅读电路图确定电路图中的测量点编制检测计划、准备工量具检测并进行故障分析实际修理交车验收”等实际工作流程体验,养成全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借助教材、电路图、任务书来制订计划并加以实施,养成手脑并用、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模拟接待客户流程,养成知文明,懂礼仪的现代客服理念。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增强团队意识。评价分步跟进,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养成“先思而后行”的习惯,灌输快乐修车理念。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解码仪调取故障码及数据流,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分析,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原理解读及电路图应用分析,故障检测流程及实训检测与维修练习。2.教学难点电路图中电气元件或接插件插脚位置与实际车辆的对应查找及数据测量,电气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2.学法(1)分组实训法。设置帕萨特全车线路考核装置K31的故障(EPC灯常亮,加速踏板失效)。教师通过多媒体、实操演示后,将40名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一名同学完成实训操作,其余同学观摩评价,并对该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在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学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流程设计根据该章节内容,设计了汽车维修工作流程模拟图,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检修”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对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工作过程的理解,掌握线路分析检修和工量具使用的基本技能。2.教学环节设计(2课时,90分钟)(1)温故知新(5分钟)。待同学们分组坐定后,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次课的实习做铺垫。(2)案例导入(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本课,在实训考核装置设置K31故障,演示故障现象。每组学生利用实训考核装置观察故障现象,并且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3)分析原因及诊断流程(20分钟)。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能原因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纳。(4)任务实施(4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摄像设备对本次实习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训操作。每个组的学生利用本组的帕萨特实训考核装置、仪器及帕萨特全车电路图,参考上述思路和方法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部位。(5)评价小结(10分钟)。梳理本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点拨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实现知识迁移。教师参与学生评价过程,协助学生进行检修经验总结,教师讲评。

七、教学感悟

案例教学过程分析范文第5篇

1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打破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分析研究为主,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积累经验,开拓思路,这样对知识点的理解就更加容易,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准备活动、指导行为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分析和研究。案例教学对传统教学方式是一次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知识点,案例教学鼓励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自己主动的从多方面进行搜集资料,在答疑解惑中锻炼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案例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开放、动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变成了教学过程的中心,成为了中心位置,学生以各种方式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而且整个过程教师会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分享自己的想法,这对以后学生的职业生涯是有一个很好的锻炼。

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分析

2.1 案例教学法的高效性

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应用相对比较广泛。但是,有些课堂上虽然也应用了这种方式,但是并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效果。因此,提升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高效性是教育工作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采用具体的案例能够形象地体现出案例教学的相关内容,然后将其进行展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二,如果教师所选案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生动性,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高效性以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第三,如果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就可以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放置到案例教学中。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来设置案例。第四,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案例的系统性和紧凑性。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中所使用的案例必须要真实,深入、精炼同时要全新。

2.2 案例教学的实施

第一,通常情况下,在课程进行之前,教师就要将相关的案例进行展现,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展示方式,一般来说,通过发送文字材料、选择多媒体的投影仪以及对案例进行播放或者是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演绎等等。这些方式主要是为了表现出出一定切合课程内容的情景。

第二,在案例提出之后,教师需要根据案例中的情景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根据已有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的问题中,通过对案例内容进行回放,对学生进行引导。将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探讨。在课堂上,教师所引用的探讨方式可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最好是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们需要通过自身的思考给出方案。如果涉及到分歧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具体的答案。这样,学生们会提升对问题的记忆程度。达到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标。

第三,在案例教学模式结束之后,教师应该根据讨论的情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这也是加强学生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实验课堂上将问题的重点找到,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可以将所学内容为基础,不断对其进行有效地延伸。另外,还可以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实际中。

3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现如今,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高效普及,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这就是案例教学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的掌握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知识学习程度的差异。然后,有效地解决计算机教学工作中表现出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能力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其动手能力。这样计算机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难题都可以有效的解决。

由于传统类型的计算机教学严重地阻碍了教学工作的效率,所以,将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生们可以在教室的鼓励下,进入到试验中当中,可以发挥自身的潜能,不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内容中,充分开发挥了案例教学法的价值。

计算机课程在各类院校中都有开设,是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课程,在这门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就很有利于课程的开展,这门课是大一必修的课程,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而言,生硬的去教授软件硬件的认识、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会让学生们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教师必须用心去设计案例,来使这门课生动有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发挥强大的想象力。以word为例,枯燥的去介绍此软件的各个功能,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制作个人简历”的案例,由此引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设置标题时就可以用到了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对齐方式等常用的排版知识,在“个人简历”中又会涉及到了表格制作的相关工具和方法,在正文当中又会应用到段落中的如首行缩进、换行等实用的技巧。通过这个案例就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在word里输入文字,使学生掌握了排版的技巧,更与学生毕业之后要用到的“个人简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