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讨式教学案例

研讨式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讨式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讨式教学案例

研讨式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病理学;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从形态学角度来研究疾病发、发展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近几年,在临床医师职业资格考试中,病例题型在逐年增加。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病理课是学生学习疾病的开始,所以上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疾病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是国外医学院校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在国内一些院校中也被采用翻[1]。鉴于这种情况,还有我们对2013级临床本科有过案例教学法的经验,这学期我们对2014级三年制专科临床专业进行改革,为了比较该教学模式的学习成果,减少盲目性,我们决定将临床专业5个班来进行比较,其中三个班实施案例教学法,为实验班,两个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照班。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级三年制临床1班、2班、3班、为实验班,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各论部分实施案例教学法,4班、5班为对照班,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1.2考查方式

所有班级的理论任课老师为同一个人,学时一样,班级学生成绩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考试方式一致,由不担任该专业的任课老师命题,试题类型一致,学校教务处统一印发试卷,统一组织考试,实验考试为教研室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理论和实验卷面分均为100分,试卷批改由教研室统一批改,为流水作业。教学方法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740份,收回有效问卷740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试卷统一排序,建立数据库。计量数据均采用(x-±s)表示,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各论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案例教学法是根据实施不同的教学目的,改变了以往的传统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上实验课前的一周,老师给学生布置预习典型案例,在每次实验开始之前,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带着问题来上实验课,让学生课下进行思考,带着问题来学习。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结合。而学生通过对案例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临床病例将理论知识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病理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其和临床课程联系紧密,临床上的许多临床表现都是有其病理改变决定的,比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慢性支气管炎,为什么出现咳嗽咯痰,在病理学上可以找到答案,因为上皮的杯状细胞增多,其粘膜下层的腺体增多,其中粘液腺增多,浆液腺粘液化,所以痰是白色粘液的,不易咳出。所以,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完全理解病理学上的病理变化,同时对临床表现也有了理解,结果对所学的内容都不用死记硬背,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整个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过程,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利用所学的病理知识来分析病例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抽象的病理学知识变得更具体、直观,使相关的医学知识结合紧密,相互渗透。

3结论

案例教学法的特色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知识巩固,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案例又把理论上相关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既缓解了实验室压力,又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模式,还减少了学生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思维转换,所以说,案例分析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好的教学方法[3],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但是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操作中都要结合其它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仍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检验,教学环节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今朝,刘达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6):72-73.

[2]毕宇.高职《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初探明[J].科教文化,2010(32):237.

研讨式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二氧化碳实验探究初中化学整合教学模式家庭实验分组实验

1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应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建构学习环境的4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面对的学习任务相对较为复杂,既需要动脑思考,又需要动手实验。因此,学生要充分运用已有知识,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自主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选择所需的实验材料;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共享学习资源,合作完成实验;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切实起到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实现对特定的学生在特定的时间给予特定的指导。如:教师预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查找、筛选学习资源,提供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做出评价等。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便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符合建构主义的思想。

2整合教学模式的案例研究

2.1案例的选择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二氧化碳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的一种重要气体,它是联系各物质之间的重要纽带,与很多物质之间存在相互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因此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物质之一,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体验,因此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为后续学习酸、碱、盐等其他物质的性质做准备。另外,二氧化碳本身来源广泛,研究其性质时所需的实验材料简单易得,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相对简单,适合初中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选取“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为研究案例,探讨如何应用基于实验探究的整合模式进行教学。

2.2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必备化学知识和技能[1]。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出发点,注重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创设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动手实验等多种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因此,本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选取2个平行班分别设置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在实验班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优势,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有多种学习体验;在对比班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具体的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见表1[2,3]。

表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案例研究的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阶段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课堂

教学前发放阅读材料——“死狗洞”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事件的原因,回忆已知的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并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将实验过程与结果以实验报告、照片、视频短片等形式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用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用家庭小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不仅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还使教学活动延伸到了课堂之外,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非常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学生展示家庭小实验的成果,将学生已经通过实验验证过的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体现在板书上。以板书形式将学生原本杂乱的已有知识外显,使其条理更加清楚;凸显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验证猜想;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提出新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确定课堂实验探究的问题——什么物质使紫甘蓝汁变红?给出必要的相关信息,启发学生合理猜想并根据实验用品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重点内容在课堂上全班范围内进行小组实验探究,保证全体学生能够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与合作意识,使其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对本组实验方案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思考,提高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改进了证明碳酸易分解的演示实验,运用改进后的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完成教学内容。对以往的演示实验进行简单改进,使其效果更为明显,更容易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课堂教学后回顾整理所学内容,总结收获与不足,撰写学习体会。回顾整理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无色、无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灭火

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H2CO3=H2O+CO2制备碳酸饮料化工产品的原料

不供给呼吸食品包装填充剂

能参与光合作用气体肥料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制备致冷剂创建舞台的“云雾”效果

3对案例研究过程的思考

3.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使得教学活动突破了教室的束缚,不局限于学校和上课的时间,便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生在家里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搜集材料进行实验,便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同学和老师相互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实验过程中,学生如何利用仅有的实验用品按照要求设计并完成实验,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验,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中,教师为每组只提供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和一条干燥的石蕊试纸,且不许撕开);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自由度较大,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在组间评价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使得学生在评价其他组的同时,也及时得到了别人的评价;在得到反馈后,学生可以反思并改进实验方案。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

案例实施之后,教师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同样内容的单元测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测验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教师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但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动手实验能力和表述能力也有所提高。

3.2转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

实验探究型的学习活动使教与学浑然一体,增强了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也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支持者、引领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时,教师作为“支持者”,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在课堂分组实验探究环节,教师作为“引领者”,通过明确每一项活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所处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树立依据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探究活动的意识并养成习惯;在家庭实验成果展示和组间评价过程中,教师又成了“参与者”,通过点评总结帮助学生强化薄弱环节,从知识技能和思维2方面帮助学生提高。

3.3有助于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大多依赖于纸笔测验,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不易考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程度。应用基于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在纸笔测验中不易考查的内容就得以外显,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评价方式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并给予评价,丰富了评价手段,有助于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应用基于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还有助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困生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在分组探究紫甘蓝汁变红的原因时,大多数小组的实验方案是先将干燥的试纸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片刻后取出观察试纸颜色;再将试纸润湿后伸入集气瓶中,片刻后取出观察试纸颜色。而由4名学困生组成的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将试纸一端润湿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进行组间评价时,其他组的同学一致认为这4名同学的方案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试纸湿润的一端变红,而且由于水在试纸上的扩散,还可以看到试纸由湿润的一端向干燥的一端逐渐变红;实验对比效果明显,操作更加简便,是最佳方案。在后续的单元测验中,这4名学困生的成绩和以往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

3.4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演示实验和板书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只要对传统方法适当加以改进,使之能够与时俱进,不仅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和整理归纳所学知识,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在案例实施过程中,笔者改进了证明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具体内容如下:取溶有二氧化碳并滴有紫甘蓝汁的溶液(红色)于试管中,试管口塞紧连有导气管的单孔塞,导气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加热试管。改进后的演示实验现象明显,很快即可看到试管中红色溶液变为紫色、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便于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碳酸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在板书(见表1)环节,笔者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分成3列,设置成表格形式,并用不同颜色将学生关于二氧化碳的已有知识(表1板书设计中黑体部分)与所学的新内容加以区分,条理清楚,对比分明,既有助于学生整理所学内容,又有助于学生看到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研讨式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模式;职业素质培养

一、高职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初探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支持下,由师生进行的符合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符合需要的教学实践的模型体系。案例研讨模式就是主要由学生组成研讨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内容查找相关的案例,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研讨,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财经类专业实施的案例研讨模式。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实施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就是由学生组成案例研讨小组(我们通常称为项目组),自主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讨,找到案例中的问题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案例研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讨中项目组外的同学参与整个过程,根据情况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案例研讨中,将职业中的情境和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实现两者的密切结合,在教学中以案例研讨为重要载体,在案例研讨中实现教学,实现案例研讨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在案例研讨的过程中注重职业素质培养。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实施案例研讨模式的必要性分析。财经类专业虽然不像自然学科的学习那样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掌握自然规律,但由于其自身特点同样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否则理论脱离实际便不会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偏重理论教育。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市场,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高职毕业生毕业后一般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通常是负责实际操作的岗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不如普通高校,对于理论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往往也比较差,通过案例研讨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

财经类专业的自身特点也适合在教学中采取案例研讨模式。财经类专业都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不仅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做指导,还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财经类专业教学中实践的最有效形式之一就是采取案例研讨,使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真正掌握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二、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影响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任何工作都需要从业者的积极参与,否则便不可能完成。财经类的工作或者是单人完成或者是多人共同完成,总之都需要积极参与。培养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例如,市场营销等许多时候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团队的人共同参与,这时参与到市场的调研、推广中的这种意识就非常重要。

案例研讨模式要求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案例,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起指导的的作用,主要的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不得不积极参与到案例研讨中来,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也会在其他项目组进行研讨时积极参与。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是当前各用人单位招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否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直接关系到毕业生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关系到将来是否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财经类职位大多需要团队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仅靠单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它们都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传统教学模式仅仅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却忽视了学生的情商等的培养。案例研讨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模式,从搜集整理案例到案例中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案例研讨模式已经开始逐渐适应团队合作,有利于使这种合作意识深入内心,变成真正的素质和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社会中独善其身,都需要与人交往。经济活动更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过程,离开了较强的沟通交往能力,任何经济活动都很难完成。

人际交往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作为培养财经类从业人员的高职财经类专业,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将人际交往能力当做一项非常重要的职业素质来抓。通过案例研讨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仿真的场景或者回到曾经发生的经典案例中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案例的搜集需要与人交往,案例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更离不开与人的沟通交流,这就使学生由开始的不得不与人交往逐渐变成能够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地与人交往,并最终使这种交往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如上文所述,当前的经济活动大都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如何使团队产生最大合力减小内耗。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团队成员拥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团队组织者的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协调各方面使之能够团结一致的能力,这才能够使得团队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不至于出现各自的力量相互抵销的现象。

教学中的案例研讨模式不仅需要各成员的主动配合,同时也需要组织者(项目组长)的组织协调,才能够使研讨顺利进行。通过轮流当组长等形式,可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培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的精神。财经类工作不比寻常,它需要严谨细致,否则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作为财经类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细致的精神,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例如会计、统计、财税等,都是需要严谨细致的从业人员进行的,这里一旦出现马虎,哪怕是仅仅一个小数点都会对企业或者客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通过案例研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粗心大意的陋习,在研讨的过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研讨,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考虑,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既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技能的过程,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细致考虑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将会成为学生的一种素质。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好多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但是一到实际运用就会感觉无法应付。这是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的缘故,其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间实践较少,学生虽然能够应付各类考试,但是一到了实际应用就感觉无从下手。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见过账本,真正参加工作了根本不会记账,什么借贷相等呀,各种税应该怎么记呀,都是云里雾里。

为了解决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学校一定要让学生及时进行实践,案例研讨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法。在案例研讨模式中,同学们自主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并且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仿真再现,从中找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非常细致认真,同时为了避免被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学生会非常谨慎。久而久之,学生在会逐渐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正确实施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实施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一系列问题,否则不能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案例研讨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必须的职业素质。在案例研讨模式中,案例的搜集和整理应当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身挑选案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甄别筛选能力;案例研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案例研讨的过程中,必须一改传统案例教学中案例由备课组教师指定,并且只是简单作为知识传授的工具的教学模式。传统案例教学将学生排除在外,始终是教师唱独角戏,不能真正发挥案例的作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开始采用案例研讨模式进行课堂学习。但是,在使用案例研讨教学模式中却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教师统的太死,将所有的工作都替学生做好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另一种错误倾向是教师完全放手不管,把案例研讨变成了放羊,从而导致研讨过程中的无的放矢现象。正确实施案例研讨模式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的进行尝试,不能管的太严、统的太死;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做好指导工作,做到适时引导,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三)把案例研讨模式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好的教学模式和思路,而是没有做到长期坚持。任何一种合理的模式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尤其在教育方面更是需要一个几年的周期,如果仅仅关注眼前的一点利益和成绩,一旦这种模式不能立即奏效就放弃,那么最终结果是虎头蛇尾、无疾而终。

案例研讨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院校认可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先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一定要形成制度,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模式长期坚持。避免出现换了领导就全盘否定的现象,使案例研讨模式能够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让学生在案例研讨中真正掌握职业必须的技能和素质。

参考文献:

研讨式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研讨式教学;工程问题;Ansys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22-02

2010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计划,是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工程师,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培养学生使其具有卓越工程师的技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必须面对并重视的问题。而研讨式教学是变“讲授式”为“研讨式”;在教学目标上,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教学形式上,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在师生关系上,变“主―客”改造关系为“主―主”合作关系。因此在开展“应力分析与Ansys应用”课程当中应当紧紧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建立具有卓越特色的课程体系,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开展“研讨式”教学,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

在如今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队伍不单单是教授学生传统的知识及现代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现代技术的前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Ansys是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由于有限元法具有精度高、适应性强以及计算格式规范统一等优点,已成为现代机械产品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工具。所以如何培养一批卓越的工程师,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讨。

一、基于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设计

研讨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的教学准备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体现在良好的课程教学设计和良好的课堂氛围上。

首先,从教师讲授的教学观念上、教学意识上的准备。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他们学习过程的策划者,工作的重点在于“导”,即引导、指导、诱导、教导等,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仅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知识,达到传统教学中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自我设计与研究。

其次,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学生应由习惯性的被动思维转变为积极的主动思维,勤奋求知、主动探究,而不能被动地等待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主体地位,通过主动、自觉地去猎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通过引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这样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是对研讨题目和内容的综合考虑和设计。这是研讨式课程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题目和内容选择得是否恰当、适宜,直接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直接影响着研讨课进行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作为当代卓越的工程师,在拥有高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善于交流、沟通和表达。

二、基于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实施

本文以“应力分析与Ansys应用”课程中,关于“塔体管道结构应力分析”为例开展课程研讨式教学设计。

“应力分析与Ansys应用”课程设置为32学时(2学分),按照课程计划“塔体管道结构应力分析”按以往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为4学时,采用研讨式教学后,增加了2学时。其中课前工程案例2学时,课堂研讨学习2学时,课后总结报告2学时。采用研讨式教学后,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目的,学生能够结合企业实际结构,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课堂中的内容,更能结合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思想,使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真正达到教―学―用的目的。

(一)课前工程案例讲解

此项教学计划主要是布置题目及给出要求。按照题目大小将其进一步细化,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针对性地布置题目,并给出必要的提示。对查阅文献、资料的数量及有关内容,撰写的研究报告或论文,研讨用的提纲和课件,考核评定等给出基本的要求。例如,现有一化肥厂管线开裂分析实例,具体案例为:合成氨塔体与富液线连接处每年春季发生开裂,导致液体发生渗漏,但此设备设计结构经设计单位校核后并不存在设计缺陷,而管线与塔体连接处确实发生了渗漏。在进行研讨式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针对研讨题目涉及的文献资料的获取,可以采用介绍相关资料和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指定的资料针对性较强,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对所研究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自己查找文献,可以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其次,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消化、归纳和研究。这一步工作是整个研讨课中最重要的内容,学生精力投入的多少、方法是否得当、研究结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研讨课进行的效果。

(二)课堂研讨学习

组织报告、讨论、交流及讲评、总结。课堂研讨过程中,主要针对:

1.如何仿真塔体与管道的模型。通过对实际结构的分析可以知道,塔体与管道都属于薄壁结构,因此,有限元模型可以采用pipe单元进行模拟。

2.分析开裂原因。通过对有限元模型的加载可知,管道与塔体属于细长结构,在常规设计过程当中管道与塔体的设计没有问题,都满足强度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与工作过程中,由于塔体相对管道刚度较大,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塔体与管道连接处相对变形不协调。导致塔体与管道连接处发生疲劳开裂。

3.塔体与管道连接处优化设计。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若想解决连接处开裂问题,则首先要解决塔体与管道连接处的变形不协调问题。因此,可采用增加支撑方式,使塔体与管道连接处近似刚体连接,达到变形协调的目的。最终可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在电脑上完成优化设计,最后施工。

学生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研讨,在小组或全班进行报告,未讲解的学生针对所听的研讨课题进行讨论,给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等。通过上述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了解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此类的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又能达到学以致用。

(四)课后总结报告

针对课堂研讨结果,每个学生对研讨、交流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自己的研究报告做进一步的修改、整理和完善。同时,教师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给出评价,并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依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学到理论的同时要更多的参与到实践中区,从而进一步深化理论内容,对于卓越工程师而言,仅仅具备专业理论功底是不够的,更多的要有时间能力和经验。

三、结论

通过开展“应力分析与Ansys应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针对课程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开展研讨式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卓越的工程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要培养出一名卓越的工程师,就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地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去。在当今发展的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工程师,因此,我们要从创造性、创新性等各方面去培养卓越的工程师。

总之,通过开展研讨式教学,能在理论上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水平、通过企业工程项目实例分析使学生脱离书本知识,真正地能够学以致用,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本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可靠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荣沂,付彦红,须莹,马惠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技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2):126-128.

[2]牛春丽.培养卓越班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工作研究――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班为例[J].人才培养改革,2012,(239):17-25.

[3]陈国华,梁峻.培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1,(2):45-49.

研讨式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案例;应用

本文系石家庄铁道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公共管理学科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方法与程序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具体运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各具特色,各有不同。比较成熟的方式有主题探讨式、问题归纳式、典型案例式、情景创设式、多维思辨式等。典型案例式即案例式互动教学,就是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精选的教学案例资料预先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搜集学习相关知识后尝试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在课堂上的研讨、辩论,并由教师对重点、热点做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

案例式互动教学一般遵循以下程序组织实施:(1)知识准备。案例式互动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教学的重心。但是,为确保教学效果,案例分析前,教师首先要简明扼要地讲授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2)案例简介。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案例,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对分析评价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案例;(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旨在说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来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见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和主题;(4)案例分析。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时,不要去猜测教师的思路、评价结论,或实际做法,不要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应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案例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5)教师归纳总结,阐明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要找出讨论中有代表性的观点、看法,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提出进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互动式教学对案例选择的要求

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印象深刻、气氛活跃,但为了使案例式互动教学能够满足理论性学习系统性的要求,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以案例为平台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一)案例应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对话,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民主平等地交流、合作、竞争、共享,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征服、改造和占有。因此,互动式教学不是散乱、无序的互动,而是一种结构化的互动。通常所选择的案例应该针对某一主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设计核心的关键话题或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态度和方式,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建构自己的意见与理解。在案例中应设置“设问”、“提问”、“研讨协商”、“总结评价”、“点拨深化迁移”等节点,这些节点就是互动结构化的关键,也是互动式教学案例的内容和方式。

(二)案例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互动式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该都是前人的经典之作、经验之作。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从初步认识典型案例,扩展到分析和评估一般的案例,进而学会解决身边存在的各类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实务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构成案例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掌握典型案例的要求和特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依据互动式教学的需要,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精心整理、精炼概括,去粗存精,选编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案例的设计应针对具体培养目标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来组织,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选编的案例要将适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融会于具体实例之中,或者明确地指出案例剖析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及准则,以便于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对实务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从而有效地演绎出复杂实务问题的处理程序与措施。

(四)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互动式教学中用到的案例应具备的现实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条件,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设计难度适宜的案例。没有难度,学生会没有兴趣;难度太大,学生又容易丧失信心,这些都无法在教学中顺利地开展互动;另一方面案例要考虑实用性,案例设计尽量与学生未来学习或工作密切相关,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借鉴该案例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或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案例在互动式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为: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跟随课程的内容与进度,选取相关的教学案例,贯穿案例教学与讨论,通过对每一案例相关问题的科学设计,运用课堂自由发言、小组分析讨论、书面作业分析、教师提炼引导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内在思考和参与积极性。采用案例式互动教学的具体方法是:以课堂讨论方法为主,以情境教学方法为辅;在课堂讨论方法的运用中,又以问题评审型和分析决策型为主,这两种方法,一种是逆向思维,对已经给出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反思与评判;另一种则是正向思维,由学生针对案例提供的情境自行提出决策方案。其中,分析决策型方法为最主要和最普遍,即不给出方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决策方案。在运用案例进行互动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互动式教学要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最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要强调,案例分析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与教师持不同意见。所有问题都可以各抒己见,可以辩论,但必须阐明相关理由。正是要通过这样充分的案例讨论、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自主思维,使所有同学获得对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学会在管理工作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二)精心选择案例中适合互动的节点。“提出或发现问题”是案例式互动教学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为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要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以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案例,案例材料和互动问题还可以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预先做好准备;二是要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值,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意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于疑点,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

(三)发挥好课内和课外两个信息平台的作用。学校的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既在课内教学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又注意培养学生关注课外知识、关注与社会大课堂里的信息的习惯,从而使学生不断扩大信息量,增加实践机会,真正从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巩固和拓宽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课内外知识的互动,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案例式互动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障。

(四)做好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在一门课程的互动教学中,一般至少要展示20个左右的案例,供同学们进行课堂讨论,可能有一些案例还属于综合性案例,涉及各个章节,各种理论。为了组织好课堂的案例讨论,在案例教学前师生双方都要做充分的准备,教师要精心准备案例,学生要预先熟悉案例并准备相应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展示案例或其他相关资料,师生、学生之间还要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些活动往往都离不开必要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案例式互动教学中,既要充分运用文字教材提供的综合案例,还要利用网络、VCD教学光盘、录像带、PPT电子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将主要教学内容和体系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课程理论,并进行案例的推理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