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范文第1篇

1 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创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①为此,需要在四个方面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一是要转变单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知识灌输型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以专业教育为中心构建课程系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以加强知识通融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理念。四是在教学的管理方面,要转变统一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②

2 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构建教师、学生“双主体育人模式”,既要确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己的控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指导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去钻研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保持对未知领域、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能独立科学地思考,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3 明确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

在高等教育中,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应该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基于这种思考,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必须能拓宽专业口径,所以必须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设置,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第二,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基础、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原则,突出重点课,优化专业课,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突出精品课。第三,精品课程建设还需要创新教育内容,改变教学内容老化、知识陈旧、文化功底薄弱的状况。第四,精品课程建设要改变过去教学计划统得过死、课程内容知识面不广泛的现象,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教学互动。

4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相应的教学方法创新

精品课程建设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品课程建设及其相应的教学方法通常都需要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④加强和规范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作业训练、实践训练、考核以及教材等教学环节的教学要素,使精品课程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发展。⑤具体地说,(1)精品课程在课程讲授环节,需要足以胜任精品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担任课程讲授任务。(2)精品课程在课堂讨论环节,应该有规范的讨论程序和内容安排,使讨论不仅成为帮助学生吸收和深化知识的重要形式,而且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时比重、具体形式,不同类型课程可以灵活安排。有些专业性课程提倡单独设置讨论课。(3)精品课程的教学在作业管理环节,必须加强规范管理,使作业训练成为提升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4)精品课程的教学还应有规范的实践环节,要使实践环节成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依托。组织指导各种课外实践及研究活动,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改变课堂教学与课外各种实践环节完全脱节的状况。在各类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究活动。各类课程都应安排适当的实践环节。(5)精品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转变传统的课程考核观念,使课程考核成为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体系的重要导向因素。(6)精品课程的教学也必须加强教材改革与建设,促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及时更新。

5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予以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品课程建设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教师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更有成效地建设精品课程,无疑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无论精品课程还是其它课程的教学或建设,教师终归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方面,没有高素质的师资,就不可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样不可能有精品课程。要加强精品课程教师的培养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创新意识,端正为教育服务的思想,使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更新和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还要重视师德建设,要使承担精品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增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自觉性和能力。

注释

① 蔡克勇.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创新人才[J].求是,1999.

② 郑造恒,陈伟.教育国际化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2.

③ 朱洪涛.近年来日本大学课程改革及其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1998.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协同创新

从2003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一直潜心钻研精品课程建设,这期间又承担和参与了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陕西省和学校的多项教改项目,特别是从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规划教材等过程,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教学系统工程。我们经过10年4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磨炼,悟出了建设6要领: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基础是实验环境,根本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里程碑是教材建设,标志性成果是教学质量。

去年,我们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又在优质、共享上下工夫,建成了国内该领域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据统计,2004年9月至2013年5月总点击次数逾2704万次。现在我们已有2门课程成功成为“评审专家建议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从中我们又悟出了“转型升级”要把握的4要领:课程内容是核心,资源建设是基础,可利用性是关键,“优质+共享”是灵魂。

一、对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

2003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在全国高校启动了精品课程项目建设,至今约有10年了。整体上来讲,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本科教育共建设了国家精品课程3909门,再加上一大批的省市、校级的,精品课程总数肯定是数万门了。在我国几十年高等教育历史上,这是一项建设时间最长、投入人力财力最多、学科专业最全、涉及优秀课程最多的教学改革。因此通过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全国高校最好的课程基本上都包含其中,并得以优化,它们丰富的各类教学资源也都上了网。这些的确为稳定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好条件。

1.原国家精品课程需要提高

精品课程的灵魂是课程“优质+共享”,但从结果看并未完全达到这个目标,尚存在不足。精品课程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据统计不足30%),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相当部分课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仍按传统理念建设和组织资源,教学观念先进性和学生主体角色不够,精品成了展品而不是用品。

(2)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资源都处于“谁开发、谁管理、谁维护”的状态,没有从国家或校际合作的层面去探索和实践大规模资源共享的问题,尚未建立一套责权分明、利益分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许多老师担心的知识产权、后续维护费用等问题难以保证,欠缺建设后劲。

(3)缺乏一套先进、实用的技术支撑平台和运维队伍,资源缺乏统一格式和管理规范,各自为政,自立门户,且课程网站的技术平台各不相同。

(4)缺乏顶层设计。课程的类别、层次和地域等分布不平衡;资源结构欠合理,部分精品课程名不副实,神龙见首不见尾,内容不全,影响了国家精品课程的形象和声誉。

2.转型升级为何落榜

2011年“本科教学工程”对于课程建设继续给予重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提出了“将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大决策,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校精品课程积极按转型升级要求做了大量繁复工作。然而根据今年的公布数字,转型升级情况并不乐观,如下表所示。

一些推荐课程存在的“硬伤”,其实是些初级的问题,申请人若能给予重视完全可以避免。在今年的本科评审过程中,评审指标增加了9项一票否决的指标,即:不属于原国家精品课程基础上升级改造的课程;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不是本科学生;未在本校连续开设三年以上;课程负责人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无课程负责人讲授本课程的授课录像;承诺免费共享的关键基本资源未全部上传至评审平台;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导向性或严重的科学性等问题;课程中有涉及国家安全、保密及其他不适合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申报材料造假。

同时,必须改善精品课程的“2个基本情况”,提升“3个性”,即:课程基本情况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性、课程网上公开传播和使用的适用性、教学方法改革及在同类课程中的影响力和示范性。这些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察点,做不好这些,也就达不到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

3.精品课程转型升级重点抓什么

但凡一个研究对象,均有对象自身和表达形式。所以转型升级最为重要的是抓2个方面。一个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是课程的根本,是一切的源头;另一个是资源,这是对课程的解读,是课程内容的分解、重组、呈现。

(1)教学理念改变是先导,体系、内容更新是根本。转型升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不能新瓶装旧酒,把原来材料不加分析倒进去是十分可怕的做法。一门精品课程获批之后,几年中课程教学又有了许多改变和发展,应按新的教学理念、换新的教学内容、融入新的教学成果转型升级。在精品课程转型升级过程中,教学理念改变是先导,体系、内容更新是根本,用户在共享教学内容过程中,受到先进教学理念的启示和感染而改进教学;教学内容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模式之需。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教和学的截然不同理解,导致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改变。首先要求学生角色要转变: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和研究式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的从属地位转变为“场上队员”,自己“孤军奋战”转变为师生、同学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接受、记忆和理解知识转变为训练思维能力和评价决策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其次,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场外教练”,传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习建议,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两种不同教学理念必然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资源无法满足师生探究型、研究型、互动型教学模式的需要,这就倒逼资源建设顺应教学要求。

(2)精品资源建设以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性为灵魂。突破使用者厌烦、麻木的瓶颈,激发使用欲望,提高资源吸引力;调整资源结构,对内容进行增删、重组和优化;当前特别需要增加“高质量、多介质”的教学微片断、实验项目、案例。

我们认为,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到位在操作层面上有以下4个重要标志可以参考。

建设模式:资源开放型服务型;

主要面向:教师学生、教师、社会公众;

建设主体:教师师生共建;

资源内容:基本资源为主拓展特色资源。

二、计算机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群建设实践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是建设的指南。大学计算机的教学目标要求是“普及计算机文化,培养专业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思维能力”。这三句话既描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完整面貌,又可以看成是三个递进层次。

“普及计算机文化”是大学计算机教学目标要求的第一个层次,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信息技术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等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促进各学科的发展。“培养专业应用能力”是指理解和掌握计算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利用计算工具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思路和做法。“训练计算思维能力”是大学计算机教学目标要求的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思维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思路和做法。计算机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群的建设不能脱离这个目标要求,它是边界,也是建设标准。

1.总体建设思路

资源建设必须为体系、内容、方法服务。教指委最近提出“构建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思想,原有的精品课程不涉及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体系,当然更没有考虑如何表达计算思维的基本内容、描述计算思维相关的知识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现在要花大力气重新构建。

(1)检索颗粒度要适度。教指委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中引入了知识点和技能点,它们可以作为检索的参考点。用知识点和技能点标引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这样检索到这些“点”带出所需的资源就显得十分自然。

(2)资源按系列课程统一规划。按计算机基础6门核心课程整体设计,进行课程群的资源建设。这样可体现资源结构的科学性、整体性、关联性,显示出比分散建设明显的优越性;课程群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2.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2个原则

设计要遵循2个原则:一是遵循教指委制定的1+X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二是加入近年来已有共识的加强计算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按理科、工科、文科三大类设计教学体系。理科类:以算法设计、算法理解、算法分析为主线,编程环境选择简单易用的环境;工科类:以系统的构建为主线,以专业编程工具为平台,强化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文科类:以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目标,强调和专业结合的通用工具使用。编写面向三大类专业的教材。

3.两大类资源都要“够用”

资源“够用”是基本要求,够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覆盖率。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的各类资源都必须关注。

从大类来分,资源分为基本资源、拓展资源。顾名思义,基本资源指能反映本门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这里有2点不易做好:一是把录像、PPT、案例等真正做成“精品”,值得人家看;二是写好本课程的教学、实验设计。拓展资源指反映本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各环节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它给了课程巨大空间,包含各课程长期积累、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资源,如案例库、素材资源库、演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百问、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4.探索进行时

转型升级的资源不能只“够用”,还应丰富、有特色,我们的探索仍在进行中。

共享精品资源要求资源组织结构化,利于各种检索应用。遵照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的基本要求,按照课程群设计思想,资源的组织架构采用“知识模块-知识单元-知识点”模式,如下图所示:

精品资源共享需要平台,它以友好的方式展示给用户。这个平台根据不同需求实现资源的个性化知识推荐和检索,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导航。资源检索包括:自主检索(实现按关键字或特定选项进行检索);按“知识模块-知识单元-知识点-资源类型”检索;资源组合选取,实现“资源类别+专业类型+教学要求+知识模块”检索。

对所选资源实现打包下载,使用户离线时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检索结果。学习导航通过知识地图实现,它突破了课程边界,贯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降低成本。

三、协同创新,创建新型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这一期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在本科教学仅有675门入选,后面任务艰巨。今年会有2000余门精品课程需要转型升级,大概会留下“许多门”精品资源共享课指标要在明后年完成。目前的资源结构性缺陷如何有效改善,共建共享机制问题如何彻底解决,都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1. MOOC的启示

近年来国外的网络课程资源共享风起云涌,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态势,尤其以MOOC视频公开课最为突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公开在线课程,大多源自世界顶尖大学。MOOC代表之一的Coursera源自斯坦福大学,成立一年左右,注册用户已超过200万,增速超过Facebook,每一门课程都有超过10万人参加,学生年龄从16岁到89岁不等。

MOOC成功在于其独特的价值。首先,它提供的是世界顶尖大学的教育资源,整合了世界名校名师的最优秀课程;其次,它强调互动性与参与性,用视频、在线测验、线下作业、国际化学习社区等方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授课方式;再次,MOOC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平台,并有专业的公司和技术团队提供更新服务,面向全世界免费开放,所有课程都不收取任何学杂费用,任何人只要能上网并有一定的英文基础,不需要托福或GRE成绩,就可以聆听世界名校名家大师的授课,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分享。这样的公开课程,具有颠覆性的气质,与我们之前熟知的各大名校的视频公开课截然不同。

结合国情,要解决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享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借鉴MOOC、MITOCW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协同创新机制和方法,建立统一的技术支撑平台、资源规范和服务标准,形成一套公益化加市场化的建设和共享机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资源共享道路。

2.协同创新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协同创新的概念和思想是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他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他特别强调高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关键在于建立起以大学为核心、企业参与、面向社会需求的一套责权利共享体系。协同创新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要点在于:

(1)转变和提升学校老师对于知识产权和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真正的精品课程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并只有通过开放共享、交流比较等途径发现不足,使老师能放眼看世界,在服务广大学生和用户中得到认可,收获价值。这一点已经被MOOC和OCW等项目所验证。

(2)协同创新机制应当建立在“学校不分大小,资源不论多少,平等互利,自觉自愿,依托企业专业化经营”的基本原则之上。这里,参与的各方均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高校而言,没有比扩大声誉和社会影响更大的价值,哪位名师的课程如能被认可为世界级的公开课,对于教师本人和所在高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喜讯;而企业虽然在搭建技术平台、提供专业化支持服务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如能吸引数以万计的网络用户,也将收获巨大的商机。

(3)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应采取“统筹管理,统一规范,注重质量,宁缺毋滥,集中存储,专业维护”的基本思路。该体系应在教育部的统筹领导下,制定统一的资源规范和准入标准,建立一站式、集中化的资源门户网站,由第三方专业机构(企业)集中资源的存储和管理,并提供专业化的支撑服务。资源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如流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素材库;案例库;网上实验或指导系统;作业、题库;其他合适的网络教育资源。

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应以用户使用的感受为中心,采用先进的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表达、知识获取技术,为用户提供同步直播、异步点播、在线互动、交流讨论、协作搜索、群体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并支持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便利学习。

3.协同创新,建设示范、标志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很庆幸的是本期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在项目设计时即提出了要明确定位、优化结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做好机制创新,实现共建共享。

明后年如何建好“许多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弥补一期建设中的不足,直接关系能否实现本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标。文件指出将采取招标的方式,对于原国家精品课程中建设基础较好、使用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以及为满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工科院校; 高级财务会计; 精品课程; 教学创新

一、引言

自2005年起,部分名牌工科院校在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开始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重点建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门会计学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孙涛,2007)。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既是一项教改的创新,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对于促进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创新和教学相长、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会计学专业研究团体的形成、规范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逐步构建会计学专业教学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使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取得成效,《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是关键,而在《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创新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如何围绕《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目标进行教学创新,值得探究。

二、教学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队伍创新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系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但由于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基础较为薄弱,具有高学历及出国进修访问经历的教师人数较少,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科研能力、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等方面的现状与建设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的奋斗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不断进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队伍创新。

(二)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除增强理论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会计技能的训练,因此,教学内容的创新表现在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理论上的内容创新取决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性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性质特殊,既有边沿性的内容也有前瞻性的内容,所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内容应在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实践上的内容创新,既要注重传统的特殊会计业务的实践创新,也要注重新型会计业务的实践创新,既要注重基本动手能力的训练,也要注重操作能力提升训练。《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不能流于形式,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和效果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会计学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

(三)教学方法创新

《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刘梅娟,2007)。为了实现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四)教材创新

目前《高级财务会计》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所有版本的内容和体系都差不多,严重制约着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创新。教材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引擎,因此,《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要从教材创新和建设开始。《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与时俱进,反映会计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信息,不止内容新颖,而且体系也要有所创新;二是本教材不同于专著,它要把基本概念交代清楚,说理要透彻,系统性要强;三是本教材要摆正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群中的位置,处理好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关系,把相关内容衔接得好,而且篇幅适当。

(五)教学评价创新

1.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创新

长期以来,工科院校对学生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的最主要方法是卷面考试,主要根据考试卷面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考试一般在课程结束后或期末集中进行,教师先出一些复习提纲,大部分学生都是临时突击,死记硬背教师所提示的复习重点。这样的考核评价当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业好坏,虽然这对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出发,工科院校应创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制度。

2.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创新

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提高,现行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评价模式,是泰勒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以结果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只重视教师劳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教师教学的具体过程;只重视教师过去教学行为的评价,着眼于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特别是教师在评价之前的工作表现,而忽视教师未来的发展能力;只重视评价的管理与奖惩功能(教师评价的结果往往作为领导决定奖励和晋升职称等的依据),而忽视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

三、教学创新的主要对策

《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创新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需要结合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从我国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选配优秀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既然已经认识到了《高级财务会计》主干课程在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必须要把最优秀的教师选配承担主干课程的讲授。由于会计是一种职业,讲授人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选配任课教师时应充分考虑其实践能力。

加强“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王荣娟等,2008),优化课程团队的双师结构,形成一支既熟悉企业财务会计最新动态,又能把握会计准则发展方向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师资队伍,以提高《高级财务会计》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具体措施有:一是鼓励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二是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会计人员做兼职教授。

(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的带领下,应紧跟时代形势及专业发展,及时吸收会计学专业前沿知识,进行课程内容更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教学内容应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基础,紧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动向,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有效地渗透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李莉,2009),把最新的知识内容、最前沿内容讲述给学生,使《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教学内容常变常新,常讲常新。

《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性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外,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是本课程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创新的目标应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和会计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比如,创新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实验内容,在合并范围只有一个子公司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子公司,或者增加一个子公司的子公司,或者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相融合,增加投资核算的内容等等,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

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等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以达到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互补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有效措施有。

1.改进课堂讲授方式

尽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有多种,但课堂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保证信息的充分传递。同时,课堂讲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所以,课堂讲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环节。因此,《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仍是课堂讲授。但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方法,每一节课内容都是教师从头讲到末,不容学生半点思考就将答案全盘托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适应《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基于《高级财务会计》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应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基础上,辅之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蒋卫东,2005)。将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启发式教学,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来掌握新知识;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已有的课程群知识逐渐融合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达到课程群的知识相互融通。

2.实施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多种渠道,其中将案例教学融入专业教学中是一种有效途径。案例教学的实战性特征适应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复杂、研究性强等特点(李江萍,2007)。案例教学的方式也有多种,一种是让学生先掌握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另一种是教师先通过案例介绍把问题引出,从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出发,一一讲授相关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一方面应把多个专业知识点融会于一个案例之中,注重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应借助不断涌现的上市公司会计业务案例,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启示,使他们考虑问题时不囿于教材和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而是独立思考解决方案,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3.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合并财务报表部分,常因其内容多、合并对象之间关系复杂、会计处理的工作量大而成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难点,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将复杂的关系及过程图示,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也有效节省时间。在外币业务会计部分,将汇率变化的形式和种类及其影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既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4.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近年来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的一种举措,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紧密教学沟通、强化师生交流,使教学过程变得活泼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具有应用性的特点,涉及的问题均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实务中的热点问题,通过课堂讨论,为学生搭建一个关注、参与专业热点的平台。选择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讨问题的热情、提高语言表达、观点表述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1)手工《高级财务会计》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手工完成《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的全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企业特殊业务会计核算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会计电算化操作。将手工会计模拟操作转换成网上模拟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学生有了比较,进一步掌握了特殊业务会计电算化操作的过程和原理。(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与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共建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实习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等特殊会计业务。(4)重点投资建设软硬件设施先进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及时更新教学软硬件设施,保持实践性教学条件和环境的先进性,训练和强化学生特殊会计业务操作技能。(5)整合课程设计、互联网实战、课程辅助教学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和历届会计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创业案例调研等多种教学手段,搭建实践性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特殊会计业务操作能力。

(四)建设精品教材

《高级财务会计》精品教材是充分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能全面准确地阐述本学科先进理论与概念,充分吸收本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科学系统地归纳本学科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规律,反映区域和学校特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注重素质教育,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应优先建设《高级财务会计》精品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同时应积极开发多媒体立体化教材,构建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教材网络平台,实现精品教材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五)优化教学评价

优化教学评价,在评价功能上由过去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向注重激励和发展,在评价标准上更加人性化、弹性化,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参与,而且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更重要。

1.创新课程考核评价形式

以笔试为主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束缚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改变这种现象,在《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逐步改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把笔试成绩和平时作业、实习和实验过程中的成绩、创新性表现等各方面的成绩综合在一起,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确定最后的课程成绩。同时,对笔试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进行创新,形式上主要是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适当选用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在内容上主要是在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实务性内容以及可发挥性内容,同时在考试内容的选取上,采用试题库的方式,采取随机的方式从试题库中选择考试内容,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对品学兼优,通过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实行相应课程免修、免试制度。总而言之,使《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2.改进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

对任课教师实施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评价工作应根据各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从评价的要求来看,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生的评价、同行教师的评价、督学的评价、领导的评价和综合评价,要综合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得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使评价工作有利于任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结论

精品课程是高校课程中的精华,强调以信息化为手段,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孙春军,2008)。因此,《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与管理,将相关教学大纲、教案、习题集、试题集、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教学资料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还是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在内的一个系统工程。工科院校《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创新,应紧扣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步伐,在不断进行总结和调整的基础上,逐渐探索适合会计学专业《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新方法,从而最终实现《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奇杰.《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任务型教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0):248-250.

[2] 孙涛.会计学精品课程群建设中的教学改革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75-77.

[3] 刘梅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2007(12):60-61.

[4] 王荣娟,樊伟,刘智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与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152,101.

[5] 李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23-125.

[6] 蒋卫东.导向式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5(30):72-73.

[7] 李江萍.案例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0):53-55.

[8] 孙春军.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11):149-150.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范文第4篇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就业市场的应用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侧重于生产一线。要求毕业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以及组织管理生产实践环节。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房屋建筑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的基本识图和绘图能力。我们力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构造知识,培养基本的房屋建筑设计能力,达到能独立绘制和识读建筑施工图,能正确的理解建筑设计意图,并能在施工现场中提供熟练的技术指导。另外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些方面,文章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如下:

(1)教学内容的建设

在对本课程建设准备期,曾多次进行行业调研并召开分析讨论会。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服务目标,真正落实在课程建设的源头。为此在《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中,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上做了整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分为民用建筑基本构造以及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基本构造以及建筑设计四个知识模块。把握教学重难点,在学时分配上紧扣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另外学时分配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2)教学过程的建设。

①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本课程的需求不同、教学内容等情况不一样,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课前明示章节重点、难点知识及学习要求,设计的内容多联系工程实例,吸引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时结束时增加开放性思考题,将所学的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分析思考工程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知识学习的实践应用性。

②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迪激发学生创新设计、开拓思路。

③增加练习。理论知识的讲解有侧重点,在讲解中要以重点培养实际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为目的。另外在讲解完后布置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需及时进行作业批改和必要的讲评。

④重视实践环节。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安排,以方便学生更好地同实践结合起来,及时消化理论知识;我们利用本课程向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教学平台,例如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图画,安排合适的内容进行讨论,设计绘图。另外我院已具备规模的建筑模型实验室,以及校园里面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在理论课结束后,可以就近安排现场教学和观摩,增加感性认识。在课后,组织建筑调研,查找规范,建筑设计环境体验。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⑤采用多媒体辅助设备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授课,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另外可以安排赏析经典建筑作品,以帮助学生对设计原理的理解,拓宽视野。教学效果良好。

(3)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

为保证课程教学建设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此,在对课程建设的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安排组织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三个环节,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及时的调整教学环节设计,提升了课程建设的效果。在学生的考核评价中,注重考试的科学性,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实践环节的考试,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构建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的两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各个角度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全面提高。

(4)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院特别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人才是一方面,另外我院加强了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业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所带课程的相似性,形成教学团队。发挥各自的特长,实行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另外在学院内部,通过互相听课、参加教研室活动、完成科研、课堂讲课比赛和制作教学课件竟赛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另外为了提高教师的工程技术业务水平,我院要求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不仅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内容与时具进。另外我院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认定工作。

二、总结

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物理;精品课堂

建设大学物理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理工学科中实现了大面积的开展,属于公共基础课程,因而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意见》提出了信息技术的利用,实现了资源共享等,实现了对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升级和改造。近两年,我国的相关教育学者依据国家精品资源课程的共享建设要求,对同济大学的大学物理及该学科的网络教育课程进行了教学。笔者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的建设思考和做法,对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精品课堂建设中应用的各种技术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对数字化教学进行了普遍强调,同时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过程。科学地设计大学物理课程的数字化教育模式,是需要慎重开展的工作。因此,设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对综合素养的人才进行培养,基本思路是帮助学生创建探究式学习模式,方法是在先进的教育信息基础上的混合式教学手段,学生需要对混合式学习进行适应[1]。混合式学习和教学的一般理解是,将E-Lenrning优势和传统的课堂学习优势进行结合,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监控和启发等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E-Lenrning主要是数字、电子、网络化学习。不同的翻译代表的观点是不同的。数字化强调的是数字化的内容学习;电子化强调的是电子;网络化强调的是在学习中结合数字化内容及网络化的资源。以上三者都对数字技术进行了强调,重点突出了技术在教育中的改造和引导作用。

2.信息技术在精品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将教师从繁重的教育活动解放出来,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上,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在精品大学物理课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就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及教师的经验,规划和安排课堂教学的可操作过程,对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实现充分利用,并将教学效果的优化作为目的,实现科学和全方位的研究并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学习条件。教学设计的过程是系统化过程和创造性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因此可以借助系统性的方法,对关于学习的要素,如学习内容、方式和教学组织的具体形式实行系统的分析和整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教育技术和课程的整合主要时:整合观念、整合学习内容、整合学习方式和整合学习资源。在对现成的课件进行修改时,要保证课件的内容、思路框架等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同时还要保证课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引导学生实施探索、思考并进行自主学习[2]。此外,还要修改课件的显示效果,充分显示例子中的插图和公式,在需要黑板的时候借助黑板实行分步显示。

2.2实现信息技术在优质精品课堂的建设中的应用,对师生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好的教学课件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怎样对课件的讲授进行利用十分关键。在应用信息技术建设精品教学中,处理好师生和多媒体的关系十分重要,单靠课件是无法将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变成优秀教师的。因此,教师要对电子设备和课件的主干结构及书面讲稿做出充分准备,在准备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考虑围绕主干结构的课程讲解如何才能更具体和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开发,实现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课程中,教师不要贪图舒适只坐在电脑前,保证对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和效果进行密切关注,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不被多媒体夺走自身的教育功能。此外,学生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中需要思考的时间,因此教师在授课中把握好多媒体的演示节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重难点内容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实现对重难点的反复讲解。此外,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调整讲授方法、教学节奏和组织形式。

2.3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实现精品课堂资源具有创意。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来自于对直观现象的好奇和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文稿形象和过程进行演示。例如在讲解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内容时,先要讲解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感应及静电场的电介质极化过程,演示潜在知识到显像知识的演化,随后再对学生讲解其中的机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发问。教师要在课后用较多的时间学习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将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广泛兴趣和知识理解的深度。例如教师在讲解分子结构和光谱时,可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加深学生在课后对现代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借助相应的软件对富勒烯掺杂过度金属的源自体系实施结构及光谱性能模拟计算,进而达到较好的结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实现了动手和动脑能力的提升。

3.结语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广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因为具备实时性、直观性和交互性,在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方法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作者:杨璐璐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