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通信的发展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拓宽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006-01
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态势相对于以往有所提高,加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国民对移动通信的需求日益强烈、要求日益提高,这都为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带来了庞大的潜在客户。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取向与其技术特点具有紧密关联,例如个性化及移动化,且随移动网络的覆盖面不断拓宽,个人平摊成本得以降低,确切而言,从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角度来看,为移动通信持久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1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经划分为以下阶段。
1)通信行业初期实质表现为蜂窝模拟形式,该时期构建的蜂窝结构规避了行业活动范围受限与大区制容量低等弊端,为往后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此时的技术尚未成熟。
2)该阶段是由初期的蜂窝模拟形式演变而言,转向于数字形式,技术进步显著,为数字传输的综合业务提供利于发展的优势。
3)第三阶段是通信行业加快发展的前奏,不仅克服了蜂窝数字形式阶段的问题,且继承了前两阶段的技术优点,进而为通信企业开展宽带多媒体业务提供了技术条件,达到全球漫游无阻的目的。
4)当前4G源自发展于第四阶段的通信行业,与第三阶段进行比较,虽然4G在标准风方面所具有的功能远多余第三阶段下的3G,但因其技术仍处于尚未成熟阶段,应用价值较高之处在于可为科技创新时期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综合而言,我国移动通信历经三阶段发展,网络与业务服务已出现根本性变化,其一,以传统话音业务为前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逐步向为设计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前行,通信主体由以往的人与人间转向于人与物间、物与物间,从而促进通信深入到人类的生活当中。其二,与移动通信相关的行业均互相融合为一起,包含业务、网络以及终端融合等,利用新技术、新项目以及应用需求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求。
2 分析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现况
1)通信业务发展现状。谈及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现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自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出台以来,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例如,移动电话一经推出便受到大众的关注,成为当时广泛应用的消费品,但基于2005年后,受通信市场竞争的理性化及我国城市用户趋向于饱和状态,移动电话的用户不增反减。其二,移动通话分数至今仍维持着较高增长率,据调查,该增长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话务量所大力开展的营销工作具有紧密关联。其三,通信业务的收入始终稳步上升,其中,新业务的收入比例呈现上升的动态发展趋势,例如彩铃与信息等新型业务。其四,地域分布具有特征。例如,对比普及率,我国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对比用户数量,我国中西部远高于东部地区,且近年来用户数量在全国总用户中的比例上升显著,其中因农村地区与广大中西部受制于网络覆盖面积小、资费高及通信渠道少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就目前而言,具有用户普及率潜在上升空间。
2)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及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已延伸至国内全部大中城市、多数县、乡镇、郊区以及农村,诸多旅游胜地与交通干线,覆盖区的人口数量已占我国总人口的95%以上。目前,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大体上已建成了综合通信网络,具备覆盖面甚广且通信质量优越的特点。另外,分析3G的发展趋势,就其终端的功能与性能来看,将会是影响未来发展取向的关键因素,今后业务进一步标准化、积累运营经验、站址选择、无线干扰以及机器设备的成熟度均需在原基础上继续优化。基于我国约90%的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无战略规划,多数企业报以“随遇而安”的运营态度,针对潜在发展空间而言,企业在投资于运营上甚至没有战略体系,因此,系统化分析的出现机率很低。
分析我国当前市场,行业间竞争力的提升促使企业认识到长期处于随遇而安的状态已难以去适应社会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此时,战略核心面向于围绕行业整体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例如将一个已确定的项目管理视为战略中心,从项目管理的整体上判断通信企业的发展趋势,并在项目实施中加以推进行业整体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由此,移动通信公司才能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3 探微移动通信未来趋势
针对21世纪的移动通信而言,如若从服务角度出发,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已不再是满足于打电话而已,而是应不断提高网络的运用,确切的说,网络仅是一种便于人们沟通与发展的工技术工具,而移动通信企业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才是其发展的最终目的。
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体现了整体而有序、加之理性的发展形势,且4G时代的到来及其发展被视为移动通信产业的未来趋势,4G移动通信更有效的促进了宽带分布于网络中,其自身所具备的非对称数据传输速度可高达2Mbit/s。其次,4G囊括了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及宽带无线局域网接入、移动宽带系统与交互式广播网络,对比3G,4G移动通信具备标准化的应用功能更加多,且可跨越不同频带网络,例如:处于固定平台及不同网络中为人类提供业务服务,达到互联网接入无时间、地点限制,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数据采集、远程控制与管理及定时定位等应用功能。随社会及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对当前4G移动通信的期望值较高,虽然从理论上分析4G网络的速度可达到100Mbit/s,但因受限于通信系统的容量,手机网速是难以达到的。再如:我国4G移动通信在发展过程中需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自身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有研究人员从预测角度提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在10年后,即3G网络大体上覆盖各国,全球将会有大于25%的人口成为移动通信的用户。此时,3G进入了被人类接受、领会并吸收的发展阶段,由此可判断出4G通信势必需要经历如同3G时代的发展历程。
综合上述问题,我国4G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必须要求运营商以3G通信网络作为根基,向国内乃至全球逐步引入4G通信网络,从而达到由3G通信网络向4G转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移动通信的未来趋势面向于高速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实现移动接入无时间、地点限制,服务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高智能的4G移动通信具备多样化与多兼容,随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完善,4G势必充分展现其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茜文.技术创新:新时期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旋律[J].移动通信,2010(01).
【关键词】 4G移动通信技术 特点 发展趋势
一、引言
4G技术就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伴随着多媒体和数据通信等业务而发展起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WLAN于一体,可以高质量,高速率的传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4G技术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无线服务的要求因此4G技术的发展会非常迅速。所以,了解4G移动通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4G移动通信的特点
1、兼容性好。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了全球统一的标准,任何计算机和手机终端在全球都可以使用,实现任何角落的无缝连接。
2、速率快。人们最初研究4G通信就是为了更快速率的进行通信,2G的最高速率为9.6kbps/s,3G的最高速率可以达到2.1Mbit/s,而4G的最高理论速率可以达到100Mbit/s,因此4G技术可以使数据更快的进行传输。
3、通信质量高。4G移动通信又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可以允许用户下载更高品质的图像、音频以及视频。同时通信方式不仅仅局限在语音通信方面,也可以实现视频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容纳更多更大容量的用户,方便用户之间通信。
4、智能性好。采用的是广域接入和分布网络形式,能够实现非对称的不同速率之间的自动切换,能够自适应地完成资源分配,根据不同业务的实际需求对资源做出最大化的合理配置。[1]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业务。
5、网络频谱宽。要使4G移动通信技术达到最高传输速率,必须对原有的3G网络进行改造,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信道会占用100MHZ的频谱,这为4G通信技术的高速率提供保障。
三、4G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的移动通信终端使用数量大约为40亿,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手机之间的通信,面对面的通信越来越少,同时视频通话也悄然流行。因此,人们对网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使用过3G通信技术之后,面对最高速率可达100Mbit/s的第四代通信技术,用户更加期待它的发展。所以未来第四代通信技术必然会成为发展趋势。
第四代通信技术应该抓住第三代通信技术打下的基础,不断完善,用更加方便的用户体验占据通信市场。展望未来,4G移动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点:
1、无线接入网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于前几代通信技术具有速率快。接入范围更广的优点,因此4G移动通信的必须要发展无线接入技术。使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电路交换向基于IP分组的交换发展,设备分集向网络分集的方向发展。
2、识别技术。目前我国的4G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人数大约为4亿,为了使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好的智能性和用户体验,必须大力发展识别技术。识别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识别每一个用户,找到用户更加需要的要求,使用者得到更好地服务。这样便促进了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我们应该大力建设基站,增加整个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用户容量。识别技术还会增加4G通信技术的通信质量。
3、可重构性自愈网络。4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对故障进行智能化处理,它的各部分采用的是问答装置,对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进行排除,增加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服务质量。
4、干扰抑制技术。目前电磁波干扰越来越严重,4G 通信技术也受到了电磁波的干扰,威胁到4G通信技术的通信质量。我们要加大力度研发新的干扰抑制技术,消除电磁波对4G移动通信网络的影响,提高4G通信技术的质量。现阶段交互式干扰抑制技术是干扰抑制技术里面的核心内容,要不断对交互式干扰抑制技术进行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最终消除电磁波对4G移动通信的干扰,提高通信质量,促进4G移动通信的发展。
5、接受技术。要想使4G移动通信技术有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把4G移动通信技术变得更加节能。4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的是微无线电接收器,它是一种嵌入式的无线电,该技术的功耗仅为传统技术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大大降低了4G移动技术的功耗,同时稳定了信号的接受,增加了第四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2]
总之,通过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技术的研究,可以断定在未来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它将以自身的优势征服人类社会和通信世界。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移动通信;微信;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是即时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通过移动网络中的短信系统与桌面即时通信系统的成功结合,既涵纳了桌面即时通信的快捷性,也成功地将移动网络的低收费的特点揽于一身,成为了全世界最为流行和广泛使用的通信形式。移动通信用户只需在移动终端上下载移动通信的客户端,就无需再坐在电脑前等待消息,借助移动终端,保持移动网络接收状态,即可以随时随地的与朋友进行实时通信。移动通信也可以为用户省下一定的短信费用,让用户能够更廉价更方便的运用移动通信技术。
1 微信概述
2011年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微信虽说就其性质而言与微博不同,但是在新浪、搜狐、腾讯开始为微博争夺客户群时,微信的出现对微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同时也对国内同类kik软件,如米聊、飞信、飞聊等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而在用户拓展方面,微信与腾讯QQ、手机通讯录、腾讯微博的连接,拓展了它的传播面。同时推出了Android、iPhone和Symbian等平台,使得其传播范围更加的广泛。凭借着这两个方面,微信在短时间内积累了数量庞大的注册用户。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微信,用户数从零到亿,只用了短短一年多时间。
2 微信特点
⑴微信的传输内容更加丰富。微信的最大亮点就是其语音对讲功能,这一功能突破了固有的移动通信模式,从原来的有手指编辑的文字信息发展成为了用嘴说的声音符号。形式的变革,让内容更加多样化,图文并茂的信息内容,加强了移动通信的感知体验;⑵微信的传播范围更广。微信通过定位来扩大了朋友圈,让交流不只局限于使用者的朋友圈内,这也是其相对于其他通信软件所突出的特点。通过“附近的人”和“摇一摇”等定位功能,让使用者更能体验到不同的世界,认识到不同的朋友。移动通信的范围也变得更为广泛;⑶微信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微信将腾讯公司的其他应用糅合进微信客户端,让使用者在体验通信功能的同时,享受其娱乐功能带来的不一样的感觉,加强了微信的综合性,提高了移动通信的质量,让移动通信更多元化。
3 移动通信新特点
⑴移动通信越来越智能化。从微信的发展变化来看,智能化不仅仅体现在移动通信设备上,也体现在移动通信的客户端上。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并行发展,移动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软件的升级是移动通信向更高的智能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微信本身作为一个传播媒介就具有传播信息的基本特点,然而微信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单一的媒介层面,而是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兼容整合,形成了一个多媒体的平台,实现了多个媒介产品的整合。微信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利用;⑵移动通信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传统的移动通信比如短信,基本都只有单一的文字信息,知道后期彩信的出现,图片的信息形式才被加入到移动通信形式中去,然而随着QQ、飞信、微信等多款移动通信软件的出现,信息的传输形式也在不断地升级,特别是微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文字信息模式,将信息传输模式升级为图片、声音、文字等结合为一体的多元化信息模式,使得移动通信的形式更加多样化;⑶移动通信的传播更加立体化。通信范围不再局限于单人的好友圈内,通过卫星定位等辅助设备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通信范围更加广泛。就拿微信来说,它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微信在版本的不断升级中相继推出了扫一扫、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实现了传播渠道的拓展,其次,微信已经实现了手机通讯录和腾讯QQ好友的联通,同时还整合了腾讯邮箱、腾讯QQ等衍生产品;⑷移动通信的内容更加多彩。从移动通信的内容发展来看,更加符合大众的“胃口”,在享受快速通信的同时,也可以享受更多样的娱乐内容。以微信为例,微信的功能主要包括了消息发送、语音对讲、二维码扫描、“摇一摇”和查看附近的人等。首先,微信的语音对讲对应的是手机的麦克风和扬声器,其次,扫描二维码和图片分享对应的是手机高清摄像头,手写输入对应的是多点触屏,第三,“摇一摇”对应的是重力感应系统,最后,查看附近的人对应的是GPS定位。4多个版本的客户端的升级,使得微信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多种手机系统平台的覆盖。
4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⑴移动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多的接口方式。由于目前移动通信在接口上方式较单一,许多用户需要增加额外的装置。未来移动通信应在接口方式上有突破,提高接口质量,增加接口方式;⑵移动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收取的费用应该越来越低,功能 设计应该更加独特。随着数据流量时代的来临,移动通信的发展应该与其接轨,以此降低广大受众在使用移动通信的相关软件时的费用。随着移动通信的覆盖面的扩展,为其带来更多的用户,移动通信的各项功能也应该告更加符合用户需要;⑶移动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提升速度,提高通信质量。随着4G网络时代的来临,未来的移动通信传输速度应该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飞跃,同时在提升传输速度的同时,保障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⑷移动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具有较强的信号覆盖。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可以说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基于用户的需求,未来移动通信的信号覆盖面需要扩大,逐步达到信号全覆盖,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可用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移动通信;互联网;优势;发展
研究表明,随着人们进入数字时代步伐的日益加快,当下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毫无争议成了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亟待挖掘的两大行业。越来越多的人期望在使用移动通讯的过程中能够快捷的与互联网相对接。令人欣喜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刚好满足了社会大众的需求,这是由于其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才更显得引人注目,了解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从而探索出实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的有效策略,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1 移动互联的技术优势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是结合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优势的一项新兴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它不仅仅有效的实现了对两大支柱产业的技术成果融合,更直接方便了用户群体的使用,更加的人性化、科学化。具体来讲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首先,从携带上来讲,移动互联网使用更加的方便,由于移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高便携性这一特征,移动互联网本身也具有便携性这一特点,和传统的利用电脑上网相比,上网的时间、地点局限都被大大的破除,人们能够实现在任何地点时间随心所欲的上网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第二,更加注重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由于传统方式的上网都是利用电脑才可以进行的,这就在客观上造成用户上网的时候十分容易被过往的人观看到其在做什么,不仅仅如此,电脑互联网本身所具有公开透明开放的内在特点,使得PC端系统的用户信息很容易就备查找到,相比之下移动互联网用户将不再需要把属于自己移动设备上的信息告知给他人,也不一定非要进行信息共享,这就为保证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做出了一定的积极努力;最后,在实用性上,移动互联网在使用上也更加的方便,移动互联网能够创造条件用户利用移动通信、互联网两者相融合的方式来完成他们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上尤为便利。
2 实现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要促进移动互联网这一新事物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快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外部政策环境的有效倾斜,更需要通讯领域自身的努力。笔者以为,从外部环境上讲,工信部对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移动互联网能够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外部环境,关系着其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能否得到国家政策上支持与认可的程度。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十分有益的努力。其次,在于我国通信领域自身,众所周知,我国的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相交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事物,其出现为我国通信领域早日走入世界先进行列带来一个新的契机。
为保证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以及推动下,快速的发展。笔者以为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大下功夫:第一,加速信息网络建设的全面升级,尽快的建立起能够全方位覆盖我国国家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只有基础设施落实到位,才能够保障可以有更多的用户能够真正地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才可以为权利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持。因此,移动公司需要尽快的建立起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放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有条不絮推进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注重推行第四代移动通信试验,确保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能够在基础设施过硬的条件下,顺利推行。这是移动互联网得以顺利被用户接纳、让广大用户享受到便利的首要条件,更是要顺利推行新业务的必要前提准备,只有在这一方面将各项工作做好,才能保证以后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第二,创造各种条件,积极推进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并不断地为其创新发展作出努力。由于移动互联网上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其提供的各种服务与应用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造成在现实应用中,其比较优势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通讯领域必须将重心放置在推动基础通信业务快速转型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捷优势,在大力挖掘、利用应用平台的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下,通过推动各种新应用的出现,诸如导航APP、打车APP等等,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广大用户可以很明确的获得移动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传统互联网难以兼具的优势之后,增加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认可程度,使他们能够认可移动互联网、接受移动互联网,从而使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只有在有利的外部动力下,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而十足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用户,只有其本身所提供的各种应用真正的满足用户需求,广大手机用户才能够接受它、使用它,这是关系着移动互联网融合效果如何的核心指标,因此,必须着力建设起技术开发部门,在进行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的基础上,真正了解客户需求,探索出符合客户心理需求的应用应该是各项工作的重点。
依照权威机构尚普咨询在2012年对外公布的《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查与研究投资咨询报告》,我们可以发现,截止2011年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目已经远远超过4亿,而且其数目还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就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有着一大批的潜在用户,通过各方面努力,积极建构起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外部环境,不仅仅是服务中国用户的客观需要,也是通讯领域要自我完善、快速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求,必须对其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历史传统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美国历史学家,世界著名的东亚和中国专家,1959——1972年担任哈佛大学东亚中心主任和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历史讲座教授。在他逝世前,一直是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领军人物。[1]主要著作有《东亚:传统与变迁》(与E.O. Reischauer;Albert M. Craig合作)、《中国:传统与变迁》(与E.O. Reischauer合作)、《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观察中国》、《中国人的思想与制度》、《新旧中国》等,主编《剑桥中国史》。
作为一个有独特历史体验的历史学家,费正清对现代化过程有着深邃的历史洞见。[2]基于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经验,他认为,只有通过中国历史,才可以最好地了解中国,这是因为: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人更爱从历史角度观察自身,他们强烈感受到传统的存在,通过历史我们就能够按中国人了解自身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人。只有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背景下,我们才会发现其运动的方向并对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一切有所了解。[3]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当作如是观。“当代中国变革转型的根本原因,主要源自西方的新兴力量与本土传统习惯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互动。”[4]历史的悠远沉重、人口的“内向爆炸”和文化的先进,造就了一个“高度平衡的发展圈套”,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束缚较深的社会里,尝试建设新的道路只能够先破后立。”[5]中国至今仍然在追求的现代历史发展的两大动力,即科学和民族主义这两方面,西方早在19世纪就已经处于领先地位。[6]但也必须承认中国在科学和民族主义方面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不可否认,“整个中华文明在衰落的同时也得到了新生”。[7]现代化总是使一切国家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但在另一方面,每一国的人必定是依据他们自己承袭下来的境况、制度和价值观,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对待现代化。中国曾经过英国、日本、美国、苏联等国的现代化经验,但发现它们并不很适合中国,甚至使中国走了更多的弯路,反而拖滞了中国的发展。“维系整个中国在一起的生活方式,比我们西方的更加根深蒂固,并且自古一直延续到今,可以说是更加源远流长。”[8]因此,费正清主张: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做到与历史传统相统一。
一、东亚概念的三种含义:地理东亚、种族东亚与文化东亚
中国是东亚文明的母源和主体。中国在东亚拥有辽阔的幅员,又长期在这一地区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费正清认为,研究中国必将涉及整个东亚地区。
费正清指出了“东亚”概念的三种含义:在地理上,指亚洲被高山大漠一分为二的东部地区;在人种学上,指蒙古人种(爱斯基摩人与美洲印第安人除外)的栖居区;在文化上,则指深受中国古代文明影响的地区。最后一个含义所指最狭,除中国之外只有日本、朝鲜和越南,并未把以下另外两大地区包括在内:其一为中亚地区,特别是蒙古、新疆和西藏,该地游牧民族的历史通过商业、战争和占领已与中国的历史融为一体;其二为东南亚地区,该地文化似乎更多地受到印度的影响,不过近几个世纪以来,该地区与东亚在经济、文化和军事战略上的联系亦日渐紧密。东亚文明和人类的其他几大文明相互隔绝而自成格局。高山大漠把东亚和其他地区隔离开来。因而东亚发展出一种大体上保留至今的独特文化范式。[9]
虽然费正清使用的“东亚”概念主要是“文化东亚”,但与“地理东亚”与“种族东亚”不无关联,“东亚”概念的三种含义其实也可以视为“东亚”概念的三个层次,它们是不能割裂的。而且费正清的“东亚”概念是从历史视角出来的,因而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当然“动态东亚”的概念是有地理限度的。
二、为什么欧洲能够内发现代化,而中国不能?
“当我们观察1800年的中国社会时,我们第一个接触到的惊人的矛盾现象是:社会的体制机构,特别是政府,表现出极差的应变能力,而人口和经济方面,却在经历着迅速、巨大的增长。”[10]费正清不同意所谓的“中国停滞”论[11],他说:“这是一个非常肤浅的论断,它只适合或主要适用于官僚主义的国家机构,或许也适于家庭制度,中国人民生活的事实却已大谬不然了。”[12]费正清从人口、农业、手、贸易等方面作了评估,指出:“广袤的、人口多于整个欧洲的是一个自由贸易区”。[13]但令费正清大惑不解的是:“中国尽管有高水平的技艺和资源,足以在工业革命史上实现一个突破,以与欧洲当时的工业革命相匹敌,但她却没有这样做。”因而,费正清称之为“中国近代史的最令人大惑不解的哑谜”。[14]
根据费正清的判断,“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没能够提高它的个人生产力,从而打破所谓‘高度平衡的圈套’”。[15]这种情况就是蒸汽机以前技艺水平相当高,足以保持生产和消费循环往复的平衡,以致阻碍了工业发展投资。这个圈套的一部分,就是巨大的人力供应,使机器成为不必要。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信贷办法为投资之用。朝廷和统治阶级靠收租纳税过活,而不靠贸易。“事实上,中国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的一个半世纪,已经成为一个自我平衡的社会,有足以维持一个稳固国家的能力。”[16]中国和社会的机体已使其全部活动制度化,能够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这个古老的中国是一个精巧的结构,在一个包揽全局的总体中,充满各个地方不同的差异。“它在物质生产方式上是分散的,但它被具有历史创造的形态感和自我形象感的统治阶级统一起来。”[17]
费正清除了在总体上指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是那个“高度平衡的圈套”外,还具体指出了一系列原因。当然,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那个“高度平衡的圈套”的形成原因或具体表现。
第一,中国产生惰性的原因之一在于统治阶级的世界观或“自我心像”。中国自视为(事实上也确实是)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内外的贸易未受到官方的鼓励。儒家历来重农抑商,“知足常乐”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老话。按此,一个人理应满足于他的土地,并遵循道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生活。这是一种农业型、内敛型的模式。带有田园风味和怀旧色彩的世界观在中国一直盛行不衰。儒家标榜“修身”,尤其强调通过研习儒家经典成为君子,并通过科举获取功名步入仕途。甚至一些有钱人亦可捐买功名,因此科举制度受到广泛的支持,“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深入人心。这反过来又确保了正统观念的统治地位。
第二,与1800年前后的欧洲相比较,中国经济与欧洲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其结构和运行状况也有极大的差别。中国的经济,就像中国的统治阶级一样,面对西方的攻势反应不够灵敏。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大而且能够自给自足。
第三,所谓“劳心者”和“劳力者”之间泾渭分明的对垒阻碍了技术的发展。农民和艺人大多不识字,而文人学者又很少会考虑到农商生产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四,19世纪早期的中国政府对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未起到应有的宏观指导作用。国家的正统思想并不强调经济发展,也不注重积累新的财富,简言之,只注重“节流”而不鼓励“开源”。统治者认为每年的贸易成交额是固定的,对进口货物和出口货物都征收同样的税款,丝毫没有通过出口来增加国家财富的商业意识,同时官方的专卖制度与特许买卖制度也限制了商业竞争的发展。中国由于缺乏发展外贸和革新技术的动力,政府亦随时准备对任何新兴高利润商业事业实行垄断或课以重税,因此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那种开拓精神就不可能在中国出现。除非受到官府的庇护,否则资本积累在中国也很难实行。像法制保障、投资市场以及合资等西方经济因素在中国亦尽付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