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 Control Self-Assessment 内部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从完全无风险意识到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业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商业银行日益与国际接轨,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步加大。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渐暴露出来。
商业银行风险,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各种信息使风险的潜在损失最小化。
一、商业银行风险
1、外部环境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2、内部管理控制风险
(1)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市场、产品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资金风险。前者是指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的市场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的损失。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出的需求,这种情况往往迫使商业银行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甚至导致机构破产。流动性风险可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它是其他风险在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方面的综合体现。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始终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2)会计核算风险。银行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佳、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发生风险。由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环节非常多,在资产、负债及中介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审查、科目运用、账户登录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发生联系,很多银行风险是与某个会计核算环节的失控有关。
(3)银行结算风险。结算业务是银行一项重要的中介业务,它是通过银行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转移。按银行规定,空白银行承兑汇票应在分行一级进行保管,按银行内部规章规定,汇票一经开出,上级银行就会对汇票交易进行核查监督。同时,针对前来贴现的汇票,贴现行必须仔细查询,与出票行确认其真实性。经过层层设防,虚假或盗用银行汇票的情形很容易被拆穿。如果承兑行严格按正常程序办理,就能很容易发现非法出具的承兑汇票。
但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由于种种原因蕴藏着诸多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票据当事人看,有其本身票据填写模糊带来的风险;第二,从结算中介入看,有操作失误或任意违规而造成的风险;第三,从结算环境看,有票据犯罪日益增多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也有银行、企业以及司法部门对处理票据纠纷依据的法俸、规定理解不统一而带来的风险。
(4)结算编制、信息披露风险。从会计工作的程序看,结算编制是最后的环节。在银行业中,结算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结算数据的不真实,尤其是利润反映不真实。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有技术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从人为的因素来看,不可忽略的问题是信息的虚假性。结算利润是反映经营者最终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其数据不实,不仅会影响单位,也会对上一级部门,乃至对国家隐藏风险。从技术或制度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合理性问题,如呆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是否合理,应收利息计提的标准是否合理等。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估算风险时,并没有把表外科目风险计算在内,对衍生金融产品的披露要求更是近乎空白,忽视了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二、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在日常营运中,不仅面临着外在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还面临着许多来自内部的经营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正在逐步由隐性转向显性,这些风险的产生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相关联。因此,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完善和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已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竞争激烈导致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以扩大资产规模为战略重点的商业银行为获取较高的资产收益和较快的资产增长速度,压低价格和放宽条件发放贷款,使银行资金营运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商业银行为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各种金融新产品和新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迅速滋生,使得银行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各种潜在风险。
2、金融管理模式不科学
严格地说,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欠缺,主要表现在:其一,在宏观监管方面,还需强化各银行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一方面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某些银行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对于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缺乏有效性,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从而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其二,在微观管理方面,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较易发生银行风险。
3、技术落后
当前,虽然各商业银行对单项信贷风险控制比较重视,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还很落后,对经营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的意识和能力有限,不能对各类可控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风险管理还没有成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银行业会计电算化仍较落后,应用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会计软件的开发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仅停留在满足事中、事后算账的水平上,而应该具备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银行风险的发生。
三、控制银行风险的财务管理措施
1、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进一步调整中,各种矛盾正在陆续解决。要想有效地改善金融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应同时加强法制建设,构造健全的法律约束机制。首先,建立企业和个人
征信制度和对信用违约行为的法律惩戒制度,使企业和个人收入有一定的透明度,为金融交易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其次,要制定更为具体可行的方法,强化对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对违反者进行严厉惩治,使银行处于严密的监管网络中,发挥市场约束的强大功效。
2、转变收入增长方式、提高抗风险实力
(1)在资产战略上,提高信贷资产贡献率。要将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开拓信贷市场作为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切入点,从明确“保、挖、抢、退”的领域和范围人手,一方面突出重点客户,加强贷款营销,开拓信贷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退出低效和过热过剩的市场行业,提高资金使用价值的效率效用,通过有效投入和更多的产出以求效益最大化。
(2)在负债战略上,积极优化负债结构。优化负债就是要做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与对称,保持总量上的平衡和分量上的对称,优化的目的就是以来源定运用。负债业务的质量结构是银行合理安排资产业务的关键一环,只有规模还难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营。
(3)在中间业务战略上,整合提升业务价值量。中间业务是在资本约束条件下提高收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从单一性经营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的综合枢纽。应认真研究形成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联动效应,从客户和产品等多个维度来挖掘中间业务的增长空间,提升中间业务的价值含量和盈利水平。
3、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
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一套完善的会计业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化解风险。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后,应更重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并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
4、推进业务电子化、引入风险管理技术
现代会计手段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内容上指强调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则是指会计电算化方法。银行业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这样对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消除差错和违规现象。
5、推行CSA管理方法、建立内控体系
借鉴控制自我评估(Control Self-Assessment,简写为CSA)在企业内控运用中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商业银行内控领域大力推行CSA。
CSA是指由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负有责任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6年的研究报告中总结了CSA的三个基本特点,即关注业务的过程、控制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
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历史数据和市场信息,借鉴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经验,着力构建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和不良资产处置等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将CSA方法用于银行内控制度中。
6、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要迅速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要求,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符合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全面系统地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枫: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思考[J],西安金融,2007(3).
[2]周迅: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现状及强化对策[J],经济论坛,2007(9).
[3]姚炳明: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J],金融观察,2007(6).
[4]黄政:运用CSA创新商业银行内控机制[J],西部论丛,2007(2).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意识落后、管理方法僵化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是很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风险管理意识落后导致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走入了误区,影响到了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在很多企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与时俱进地树立起来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意识的落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平衡好财务风险与企业扩张之间的关系,财务风险意识没有深入人心,从而使得企业在扩张中出现风险失控,影响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风险管理方法效果差
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拖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目前很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效果很差,举例而言,主观判断、静态分析等方法非常常见,但是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很难全面把握财务风险状况,更不用说能够制订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了。企业风险管理方法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来的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薄弱,如何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已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
3.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巨大的不足,上文已经谈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本身非常复杂,如果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很难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因为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少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基本上处于粗放状态,工作的开展比较随意,带有浓厚主观色彩,很容易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财务风险的滋生埋下了隐患。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问题,本文依据财务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以及流程,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想做好,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基础,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根据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能够做到风险管理意识的深入人心,进而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观念保障。从具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内容来看,就是要树立起良好的筹资意识、投资意识等,良好的筹资意识要求企业优化筹资结构以及筹资规模,良好的投资意识要求企业处理好投资风险以及投资收益,引导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2.完善风险管理方法
在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完善方面,企业需要在风险管理方法方面不断创新,引入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将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立足点,改变目前风险管理方法落后的局面。从具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来看,关键是要引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模糊分析、层析分析等等,借助于这些更具效度的方法来准确把握财务风险,制订有效性的风险应对策略。
3.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支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尤其是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实,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那么具体而言,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频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大空间,但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问题却十分之普遍。一方面,以短期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管理目标,难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另一方面,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过于追求财务杠杆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以至于企业所面临的负债率巨大,出现资金与负债失衡的问题。因此,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频发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战略发展的受阻。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风险大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全面而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全面的工作,强调以制度为规范各方行为有序开展。但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导致企业财务管理落实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的财务管理行为,极大的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此外,陈旧的管理制度滞后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导致财务管理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在多样化的财务风险之下,企业所面临的发展情形十分严峻。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导致财务风险防范落实不到位,增加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首先,企业注重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石;其次,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面对专业性、复杂性比较突出的财务风险管理,显然缺乏足够的能力胜任;再次,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导致企业风险管理流于形式,难以贯彻落实到位。
二、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的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的优化与调整,是新时期现代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需求,也是企业推进内控改革发展的内部需求。因此,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有着显著地现实意义。
(一)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内在要求。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应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为前提,尤其是对企业融资,要进行全方位的考研,以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发展中的有效融资。一方面,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促进企业资本结构逐渐趋于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企业资本与负债的失衡问题,应在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中得到良好的调整,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防范及控制。因此,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本结构的优化,立足于企业发展之需求,迎合市场环境之变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推进,创造低风险的发展环境。
(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水平
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强化,应着力于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夯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强调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突出管理标准化,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在规范化的考核办法之下,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其次,企业要注重财务风险管理的现代化,在明确岗位界面之上,贯彻落实自身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抓好财务管理过程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强调企业应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有效防范。首先,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应对财务风险有着及时而清晰的识别,这是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第一步;其次,基于财务风险的识别,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再次,企业应注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实现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实时性监控,这也是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总结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财务信息化
一、制约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因素
1.宏观因素
由于煤炭产业在我国能源行业中的基础地位,国家对煤炭产业十分重视,这就使得煤炭行业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宏观因素的影响。只有深刻把握好宏观因素,才能找到煤炭企业永续发展的方向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路径。一是经济环境因素。改革开放3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召开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经济发展的质量显著提升,尽管受到国际经济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影响,但是,总体经济环境并不会给煤炭企业发展带来巨大风险。二是政治环境因素。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多种社会矛盾、问题日渐突出,进一步加剧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助于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三是法律因素。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煤矿事故,体现了部分煤炭企业对法律的漠视,违背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还大量存在。因而,法律因素在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市场因素
煤炭市场瞬息万变,煤炭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因素已经成为制约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一是行业监督因素。煤炭行业在我国是十分特殊的行业,其受到多个部门的监控,比如国家发改委、煤炭管理局、安全检测部门等。这种多方监管,在起到约束煤炭企业规范化发展作用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煤炭企业的经营范围、行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二是价格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煤炭价格很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加之国际煤炭价格不稳定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三是新能源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水电油气、核能等产业的崛起,极大地削弱了煤炭行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不断提升。
二、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加快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加快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是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要想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扎实推进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把企业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物力和人力支持。要促进内控岗位授权机制不断健全,进一步细化相关规章制度,比如授权对象、金额、范围等,促进授权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把部门和负责人的行为限定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要不断促进内控报告机制的完善,明确限定报告人、听报告人,细化对报告内容、频次、处理时间等的规定,为财务风险处理提供保证。要着力促进内部控制审核机制不断健全,严格内部批准程序,建立相关责任人追究制度,加大违规操作人员的惩处力度,切实把权利和义务有机结合起来。要建立煤炭企业激励机制,营造“有功奖、有过罚”的工作氛围,切实提升企业员工的责任感,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考核机制,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效能与绩效工资联动机制,从而增强员工认真从事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2.大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是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煤炭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煤炭企业要想实现科学决策,必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加强财务管理运行监控,促进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不断完善,加快企业审计机构职能转变,以便及时掌握完整的财务信息。要把财务审计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专门机构,切实肩负起企业财务沟通、监督等环节,加快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断健全。要严格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程序,着眼于财务管理新模式的建构,即把财务监督、评估放在核心位置。要促进煤炭企业财务预算、决算制度改革创新,着眼于审计企业经营行为,建立重大财务事项向董事会报告机制。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监督机制,加快实现控制关口前置,从源头上遏制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扩大趋势。
3.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机制
加快健全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是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重点。新时期要想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着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更加侧重于财务、业务的有效结合和网络化建设,搭建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集中的物流、资金、信息管理系统,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作财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煤炭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秉持科学规划、重点突出的原则,引进兼备效益和经济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构建集中的物流、资金、信息平台,彻底消除财务信息不对等现象,进一步强化财务信息监管,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重点强化对现金流的24小时跟踪监控,将企业各项收支归入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有效融合,为煤炭企业清理应收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财务风险事关煤炭企业转型升级,事关煤炭企业改革创新大局。进一步强化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于促进煤炭行业优化升级、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通过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审计监督、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实现煤炭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您所在的媒体有无较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
A.有 35.29% B.无 27.45%
C.有零散的管理制度 35.29%
D.其他 1.96%
2.您所在的媒体有无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A.有 23.53% B.无 74.51%
C.其他 1.96%
3.您所在的媒体在开集体会议时,经常提及哪些方面的风险? (多选)
A.战略风险 27.45%
B.市场风险 60.78%
C.生产风险 39.22%
D.财务风险 25.49%
E.法律风险 50.98%
F.其他 5.88%
4.您认为媒体应重点管理哪些方面的风险?(多选)
A.战略风险 84.31%
B.市场风险 78.43%
C.生产风险 31.37%
D.财务风险 39.22%
E.法律风险 62.75%
F.其他 5.88%
5.您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A.尽量减少风险,最好没有风险 13.73%
B.把风险控制在可以忍受的限度内 78.43%
C.其他 7.84%(不违法、不出问题,风险可控、与回报对等;最大限度规避风险,集团利益最大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稳固发展)
6.您认为您所在的媒体下一步应怎样做好风险管理?
参与调查者提到较多的是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定期评估风险、有专门的人员或部门负责等,下面是部分具体回答:
组建风险管理部门,定期评估预测,拿出对策供领导参考;
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高效的运作执行体系;
在上升期规划转型,由传统纸媒主业逐步向全媒体转型;
领导班子应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同时有相应的追责制度,从制度上强化风险管理,避免头脑发热给媒体带来巨大的损失;
成立风险管理部门,至少成立这方面的专责小组;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培养风险管理人才,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听取多方意见,“三思而后行”。让员工人人增强风险意识,切忌“一言堂”;
办报上,把好导向。管理上,落实到人,在安全生产与财务安全上做到万无一失;
从基础抓起,特别是从新闻的真实性抓起;
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保障新闻产品生产质量,对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有相对完善的应对措施;
1.按风险类别,制定相应的防范手册、明确责任人和奖惩条例。2.外包或聘请专业公司协助管控风险。3.建立风险调解公关部门,有专职人员负责监测评价媒体风险度;
敏锐判断市场,赢得主动权,抢占先机,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成立专门的风险防控部门,随时预警,同时形成制度约束,完善对冲风险的细则;
在做好传统媒体的同时,可利用现有资源,开拓文化产品的多样性,降低产品过于单一带来的风险;
风险与效益是统一的,新闻媒体发展产业,可选择高效益的项目进入,如14年前生产优盘,500万元可以建一家厂,能达到1亿元的收入,但14年前很多人不知优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