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配音基本知识

配音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配音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观察低蛋白饮食配合酮酸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低蛋白饮食配合酮酸作为基本治疗原则,治疗23例慢性肾衰竭病人,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低蛋白饮食;酮酸;慢性肾衰竭

低蛋白饮食是一种限制蛋白供给量的饮食。对于慢性肾衰竭病人而言,低蛋白饮食可以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减轻尿毒症症状。因此,长期以来,低蛋白饮食被推荐作为肾功能不全和终末期肾病病人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1]。而低蛋白饮食配合酮酸治疗可稳定代谢状态,且对残余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低蛋白饮食配合酮酸作为基本治疗原则,治疗23例慢性肾衰竭病人,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入选患者年令18~80岁,性别不限。病程1~10年不等,血肌酐在380.2~708.9微摩尔/升之间;尿素氮在12.6~38.1毫摩尔/升之间;血浆白蛋白在23.1~42.8克/升之间。均未进行过血液透析治疗。

共入选49例患者,共中男24例,女25例,平均年令52.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马兜铃酸肾病12例、原发性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9例、糖尿病肾病15例、不明原因3例。

1.2 治疗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第一组26例,第二组23例。第一组方案为:蛋白质0.6g/(kg•d)+酮酸100mg/(kg•d)。而第二组方案为蛋白质0.6~0.8/(kg•d)。均每周2次高生物效价蛋白饮食。随访10个月。

1.3 疗效观察对这些患者每3个月监测蛋白尿、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体重指数(BMI )。显效标准为:连续监测蛋白尿、血尿素氮下降,血浆白蛋白增加,体重指数增加或无改变。有效标准为:监测指标中至少1项好转。无效标准为无改变或指标反复进行性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第一组显效21例,有效2例,3例因经济原因不能继续应用开同而被淘汰出组,有效率100%。第二组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1例不能耐受低蛋白饮食而退组,有效率7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长期以来,慢性肾衰竭病人对低蛋白饮食依从性差,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他们担心:一是营养不良,二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相对增加会使血糖升高。他们不知道由于低蛋白饮食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如减少必须氨基酸的氧化、抑制餐后蛋白质的降解、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氧化,这样就可以保证机体的总能量产生速度不变甚至增加,因而不会出现营养不良。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或使肌酐清除率的降低可以使机体糖异生和肝糖输出减少,还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使每日平均血糖下降约30%。摄入过多蛋白质可使肾脏产生高滤过导致肾小球硬化加重肾功能衰竭。故应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开始低蛋白饮食。

对于其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限制蛋白饮食可以减轻许多尿毒症症状,饮食的治疗也可以减少许多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肾性骨病、高血压、电解质紊乱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其机制不仅与蛋白质的限制有关,磷、钠、酸的限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蛋白质饮食对肾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可以促进肾间质的纤维化,并导致高的死亡率。而低蛋白饮食可以延缓肾功能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有:(1)低蛋白饮食可以阻断慢性肾功不全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的增加;(2)大量蛋白尿可以加速肾功能的丧失,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蛋白尿的水平;(3)低蛋白饮食可以同时限制钠的摄入,从而减少了由于高血压或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高压引起的肾脏损害[2]。

而α-酮酸本身就是相应支链氨基酸代谢的中间物质,酮基或羟氨基本身不含有氨基,其利用非必须氨基酸的氮转化为氨基酸。因此补充这些α-酮酸,不仅本身含氮量较少,而且还可以将血中的尿素氮加以利用,减少尿素的合成,尿毒症毒性产物的蓄积也减少。酮基或羟氨基酸不引起残存肾单位的高滤过,并可改善肾性高磷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改善肾性骨营养不良。

综合上述,低蛋白饮食配合酮酸作为慢性肾衰竭治疗的基本原则,与单纯低蛋白饮食治疗相比,既可以减少氮的摄入,同时可避免因蛋白摄入不足而致营养不良的后果,且可以减少尿素的合成,是一举二得的事。

在基层医院,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更看重药物的治疗,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治疗手段:饮食治疗。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低蛋白饮食配合酮酸作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治疗方法可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尿素氮。 值得基层医院肾病科医生一试。

【参考文献】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洛阳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道师范学校,历经省立河洛道师范学校、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近年来,学校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1个学院,4个公共教研部,6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现有和省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精品课程和双语示范课程等18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3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5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440人,占专任教师的37%;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20人,硕士学位人员760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82%。教师队伍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200余人。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和“学科带动”战略。现有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绿色无机保温材料实验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2个,“激光光谱技术重点实验室”、“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13个。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多项,在国际期刊发表并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1000余篇,荣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300多项。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中密西根大学、美国克拉克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爱尔兰沃特福德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并加入了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

学校现有安乐、伊滨两个校区,安乐校区占地1000余亩,伊滨校区规划用地2850亩。其中,占地560余亩、建筑面积27.7万㎡的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14000余名师生顺利入驻,成为新家园的见证者和守护者;建筑面积近40万㎡的二期工程已经开工,预计2016年百年校庆时全部落成,实现整体搬迁。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8.78亿元,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中外文期刊4741种,电子图书30万余册,是中国知识工程文献检索二级中心。学校建有“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园网络,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

目前,学校正按照“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韵,功能合理、生态和谐、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力争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合理、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坚持“建新校、强内涵、惠民生、促和谐”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一工程五战略”,加快推进“两大跨越”建设步伐,为建设成为一所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专业介绍

美术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基础宽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中学美术教育及社会美术教育教学与研究人员。

主要课程:

油画方向: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色彩、油画材料技法与临摹、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油画人物、表现与抽象绘画、美术教学法。

中国画方向: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色彩、书法、篆刻、线描、山水画、水墨花鸟、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人物、美术教学法。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非师范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桢设计、室内设计、网页设计、展示设计、印刷设计。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非师范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环境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环境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历史、室内效果图表现、家具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模型制作、景观设计。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动画: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动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动画研究与创作人员。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场景设计、数字绘画、摄像、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创作、影视特效合成、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绘画: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绘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高素质、应用型的绘画创作研究人员及服务于社会的艺术工作者。

主要课程:

油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油画人物创作、油画语言探索实践、抽象与表现绘画、综合材料绘画。

中国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山水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临摹、水墨材料与表现、书法、篆刻。

版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黑白构成、黑白木刻、套色木刻、丝网版画、铜版画、综合版画、纸版画。

水彩画方向:艺术理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水彩静物、水彩风景写生、水彩头像写生、水彩技法与表现、水彩创作。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能胜任基础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文化传媒、广播影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中外音乐简史、声乐、钢琴、器乐、合唱指挥、音乐学科教学论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表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文艺表演团体、文化管理部门、社会艺术教育、文化传媒公司、广播影视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乐理与视唱、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中外音乐简史。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舞蹈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具有较强的舞蹈教学与表演能力,能胜任基础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文化传媒、广播影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课程: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舞蹈教学法。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体育舞蹈方向):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在学校从事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等教学、训练和编导工作,并能胜任艺术表演团体、演艺机构的表演、组织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学、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教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专项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戏剧、戏曲舞台和影视创作基本理论,以及剧本创作和编导技巧能力,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戏剧戏曲和影视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研究、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主要课程:中外戏剧史、电影发展史、戏剧学概论、戏曲概论、影视概论、中外文学、语言学、编剧概论、影视编剧与实践、话剧影视剧本写作、戏曲文学剧本写作、影视制作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艺术理论知识与编导技能,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能够从事节目编导,影视制作、广告策划,或独立制片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与实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原理、广告学、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电视专题与专栏、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电视栏目包装、中外广播电视名栏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播音与主持基本理论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具备较高播音与主持技能,能够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编、广告与影视配音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播音学概论、普通话与播音发声训练、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广告与影视配音艺术、节目主持人艺术、电视新闻采访务实、中外节目主持人研究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招生专业、计划、生源地及收费标准

专业

代号

国标

代码

专业名称

科类

层次

学制

招生

计划

招生范围

学费

(年/生)

01

130401

美术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5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2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文理兼招

本科

4

45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3

130503

环境设计

文理兼招

本科

4

25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4

130310

动画

文理兼招

本科

4

25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5

130402

绘画

文理兼收

本科

4

4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

5700元

06

130202

音乐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64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

5700元

07

130201

音乐表演

文理兼招

本科

4

36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

5700元

08

130205

舞蹈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30

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安徽

5700元

09

130205

舞蹈学

(体育舞蹈方向)

文理兼招

本科

4

55

山西、江西、山东、湖南、湖北、安徽

5700元

10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文理兼招

本科

4

9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安徽

5700元

11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文理兼招

本科

4

70

山西、江西、甘肃、山东、湖南、安徽

5700元

12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文理兼招

本科

4

65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一、“浮光掠影”代替了基本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等。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对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来保障。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对文本的讲解代替了基本知识的教学。对于那些难字生词,只是浮光掠影地讲一下,其结果是学生的作文本上,错别字随处可见,病句也比比皆是;朗读课文时断句不当,感情不真。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丢掉字词等最基本的东西,学生必须有一支笔,一本书,一本草稿纸,教师要指导和督促学生记录自己的思考和别人的见解,把那字形、字音的辨识,词语的抄写、解释,句子的理解,内容的概括,语言技巧的鉴赏,文言文的翻译,都安排在课堂上,草稿纸上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了,语文素养自然就有了,语文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热火朝天”代替文本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口诵心思,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边缓缓朗读,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篇章的理解;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朗读时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身的感受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可有的教师用“热火朝天”的讨论或“别开生面”的活动代替了对文章的朗读与品味。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前学生有过预习,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找出几件事写,然后就把学生分成四组,表演“赖床挨打”这件事。学生准备,然后是分组表演。一节课就在学生的笑声中结束了。至于文本内涵的理解,作者感情的把握,重点词句的品读,课堂没有涉及。

三、“言不由衷”代替个性彰显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对学生的解读思维是一次解放,它带了课堂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和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的出现。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做?有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见解一律采用“好”、“不错”、“有自己的想法”、“有创造性思维”等词语。其结果是让学生不知道哪个答案更准确,无所适从。教学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必要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理解也是应该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放弃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无原则的肯定,更不等于说对于学生片面的解读或错误的解读都给予肯定。对学生的理解应适当进行正面引向,给予适当评价,做到活而有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这才是真正的个性的彰显。

四、“五光十色”代替学生思维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策略一:主题故事活动,享受语言运用的乐趣

现行的中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采用题材法编写的,课文一般是一个连贯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每一个故事都配有大量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插图,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直接的功效性和教育性。

为了有效地加强中小学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运用,笔者以江苏省牛津中小学为依据,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创设系列故事情境,设计故事活动“四环节”组织学生表演出所学的内容,形成了综合运用单元知识的能力。故事活动的“四个环节”为:聆听故事、初步感知;模仿故事、理解内容;读讲故事、巩固所学和编演故事、运用知识。

1.聆听故事、初步感知

上课伊始,采用听指令做动作、看图听故事、音乐声中听故事等方式创设宽松愉悦的故事语境,让学生静心聆听故事。在本环节中教师把新旧知识有效地结合,通过不同形式的听力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为故事学习埋下伏笔。

2.模仿故事、理解内容

运用实物、图片、头饰、投影、录像等设置真实的情境,示范讲故事,学生模仿记忆故事。创编儿歌或选择游戏如Listen and do actions、Tou chan dguess、What’s missing等方法突破重难点。教学中运用儿歌、说唱、音乐、游戏等突出故事中的重点句式,并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使用语言,学生诵读节奏感强的语句,易学好记。

3.读讲故事、巩固所学

听录音、看故事、读故事,整体理解故事。故事接龙,看图片或课件复述故事;图文匹配,读故事为图片选择相应的句子。

4.编演故事、运用知识

演故事可以作为一种英语课堂活动使语言教学交际化,在课堂里用英语进行交际。各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分工合作,选好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相互配合。可节选其中的一个片段运用所学语言,发挥想象编故事;也可以整篇表演。各组要给表演小组客观公正的评价。

丰富多彩的故事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定期开展“故事大王”“一分钟故事演讲”“故事诵读”“课本剧表演”等系列活动,增强了中小学学生英语的语感,强化对单元知识的系统梳理,有效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策略二:精彩节日活动,感知文化意识的异同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系列节日活动的开展,加强中小学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应用意识,理解国内外节日的异同。起初,每学期开展节日单项活动,如制作节日贺卡、写上祝福语;搜集节日相关资料,创编图文并茂的小书;查阅节日风土人情,设计手抄小报;节日故事演讲;节日主题歌曲联唱;主题板报;等等。然后,循序渐进到每学期的节日大联欢主题晚会的有序开展,开始的圣诞节日系列活动扩大到感恩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不同节日系列活动,起初在小学开展,范围扩大到初中,并进行了中小学的校际联谊活动。精彩节日活动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体验异域风土人情,感受异域文化习俗,在活动中比较和思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理解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更加懂得热爱祖国文化。在系列节日活动中,在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对比尊重文化异同中,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文化信息的输入和文化意识的习得。

策略三:外教教学活动,体验语言交际的快乐

1.礼仪教育活动,尊重文化差异

在六、七年级成立礼仪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中西方交往礼仪基本知识和能力的了解和认同活动。举办中西方交往礼仪基本知识讲座;指导学生网络搜集各国交往礼仪;以中国和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交往礼仪的对比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采集各国礼仪精华,开展礼仪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国际礼仪知识,了解异域文化,培养文化认同,学会与外教融洽相处。

2.走进外教课堂,体验学用之乐

为了进一步凸显英语特色,加强英语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了外教进课堂的英语教学活动,在近距离与外教的语言交流中,边听边理解,感受和体验外教的魅力,体验原汁原味的英籍国家的人讲英语,培养兴趣,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学校建成了专门的英语活动室,聘请了外籍英语专家,针对中小学各个年级,每周每班上一次外教英语课,感受西方文化的魅力,学习并了解西方文化,体会日常生活用语在交际用语中与正式语言应用的区别,让更多的学生愉快地接受和掌握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得到更好的锻炼,夯实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英语角”活动,拓展学用渠道

六七年级开展“英语角”活动,外教教师组织开展英语口语对话、演讲、观看英文影片片段并引导学生模仿配音,或者阅读英文书籍片段,并引导他们用英文写读后感;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话剧表演活动,提升学生应用英语的交流能力和文化交际技能。

4.校际联谊活动,促进中小学英语交流

建立广泛的国际交流网络,开展友好学校学生的互访交流。以“中小学联谊会”“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学生互访、艺术教育交流活动,诸如书法、绘画、京剧、排球比赛等。借助网络交流,联谊活动,中小学师生互通有无,增进了解,共同提高。

以活动为载体训练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开展主题故事活动、精彩节日活动、外教英语教学活动等不仅架设了中小学过渡的桥梁,而且增强了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展示自己的风采,增强自信心,提升应用英语的交流能力和文化交际技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材评估;任务型教学;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0

一、研究背景

教材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如Cunningsworth(1995) [1]所言,教材是实现根据学习者需求所制定的目标的最好资源。国外早在20世纪就开始了教材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Seaton (1982)[2]制定了十多条评估标准,Candlin (1987) [3]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而设计了评估方法,Hutchingson[4]等 (1987) 提出教材评价的对照法,并设计了一个教材评价的一览表。

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20世纪末21世纪初,钱瑗 (1995) [5]、周雪林(1996) [6]、王蔷 (2000) [7]等人开始介绍和引进国外的教材评估标准。随着以新课标为指导的教改不断深入,学校开始拥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教师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开始重视这一课题。程晓堂(2002)[8]、 高凌飚 (2002)[9]、许朝阳(2007)[10]等纷纷撰文著书进行了阐述。

南山外国语学校是以外语教学为特色广东省重点学校,采用由香港朗曼出版的原版教材Integrated Primary English Target Oriented Curriculum(IPE TOC) Edition。了解师生的反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进和完善此套教材的编写,提高教学效果。

二、结果分析

调查使用了两份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借用了鲁红霞(2007)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使用的那套,学生问卷是作者基于教师问卷并仔细研究《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后自行设计。

1、教师反馈

南山外国语学校小学三年级的两位老师,以下称为甲老师和乙老师。

1)教材总体目的和要求。两为老师都持肯定意见:甲老师认为教材能覆盖五项综合语言能力素养,即基本语言技能、基础语言知识、学习情感、学习策略、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乙老师认为教材以语言功能、话题、情景、技能、形式、文化等多元文化为纲。

2)课本内容的选择。甲老师认为选材符合学生实际、兴趣和爱好而且比例得当,乙老师选择了选材基本覆盖'新课标'中的话题,但比例不够得当。

3)课本教学内容。两位老师都选择了语言知识点呈循环扩展型。

4)课本对人文、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最新发展的反映。两位老师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不过甲老师认为分布不够平衡,而乙老师觉得分量不多。

5)语篇体裁。甲乙老师都认同课本体裁的选择多样,包括有叙述文、说明文、信件、诗歌、广告便条等,都认为课本语篇的篇幅适中。但甲老师认为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乙老师认为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6)课本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两位老师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甲老师认为教材在语篇的选择中顾及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在语篇的学习中提高了文化的意识;乙老师认为教材缺少文化方面的介绍和渗透。

7)活动设计。两位老师都认为课本中安排的活动比较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甲老师选择各种活动比例得当而且突出合作性的特点, 乙老师则选择活动形式有多样,但比例不当。此外,甲老师认为活动有鲜明的任务型活动性,即有充足的材料输入,有实施步骤或成果描述,而乙老师则认为有任务型指令,但过于抽象、简单、不易操作。

8)图文设计。甲老师认为课本的插图、表格、汉语提示等资料能很好地为教学提供真实、有意义的场景,突出中心内容,有吸引力;乙老师认为有部分达不到这个效果。

9)内容与难度。两位老师都认为教材内容兼顾了考试需要和实际语言运用,基本按照教材编写顺序安排教学活动,基本可以在《课程标准》建议的时间内完成教材内容。甲老师认为教材内容起点偏高,难度大,乙老师则认为起点适合,难度适中。不过两位老师都认为教材适合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10)语法。两位老师都认为语法项目分布过于集中,相应的语法练习和操练适宜,但不重视交际性。

11)听力。甲老师认为听力材料篇幅安排合理,乙却认为安排不合理,不过两位 老师都认为听力没有难易坡度,听力材料选材具有真实感,生词适宜,占用的课时适中,但是提供的练习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微技能。

12)词汇。两位老师都同意词汇在后面的单元中复现率高,甲老师认为词汇量适中,乙老师认为词汇量比较大。甲老师选择词汇的选择体现了时代性,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较强的实用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乙老师选择词汇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实用性不强,但生僻词汇不多。

13)口语。两位老师都认为口语话题多样,基本符合学生的实践和兴趣。

对教材的整体印象和建议各有千秋。甲老师认为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但配套练习太少。训练内容不突出,不明显。 教师用书上的活动合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经常自己设计活动,如做海报。乙老师认为教材内容有些过时,且不符合实际生活,教师用书提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辅助太少。学生的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不足。每个单元中的新单词及语法过分集中,有的过难,有的过易,分布不均。教师用书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教学活动,但有些过时,有些单元话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需要任课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反馈

有两百多名学生参与了这次调查,发出250份问卷,收回248张,其中242张为有效试卷。结果如下:

1) 对课本总体看法。决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课本满意,选择满意的超过80%。

2) 图文搭配合理。决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图文搭配合理,选择同意的学生超过80%。

3) 课本难易程度。课本的难易程度适中,只有5%的学生选择了很难。

4) 词汇。28%的学生不能分辨词汇是否难度大,因为每课课文后面没有新词表,新词是由老师按自己的经验列出。超过40%的学生认为词汇不难,而30%的学生认为词汇有些难。

5) 听力。超过70%的学生认为听力不难。绝大部分听力练习是多项选择和填空题,单纯地选择答案和听写单词已经不再体现学生的听力能力。

6) 课文话题。超过70%的学生认为课文话题有趣,只有少数学生不认为课文话题有趣。

7)课堂活动。一半以上学生认为课堂活动与生活接近,能学以致用。喜欢在课堂上做游戏和口语练习的人数相当,比较多;喜欢听力练习和看电影的人数相同,比较少。

三、总结建议

从师生反馈来看,此套教材的质量不错。图文搭配合适且有生动的对话,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喜欢彩色图片、简短介绍的心理需求,对学生完成课本练习有一定的帮助。IPE TOC Edition是在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编写的课本,每个单元的任务使学生有机会练习使用英语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保证学生在交际中使用英语语言,符合基本的教学目标,即"用英语做"。

但IPE TOC有点过时,1997年首印,2000年重印。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英语学科的知识不断更新。10年之间,无论在英语词汇、话题还是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迁。教材任务设计有些复杂,老师必须将其分解。有些任务太过陈旧和困难,需老师自己新设计。此外,互动活动未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在文化意识传播方面比较薄弱,几乎没有一个章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或异国文化。课本没有把新词单列,老师靠自身的感觉来教新词,不见得客观,一些水平相对落后的学生会有压力,毕竟师生之间英语水平有差距。听力练习太过简单,语法分布不均,有些单元太多而有些太少。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教材编写者可以考虑在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1. 增加人文、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并注意均衡分配比例;

2. 将语法项目比较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单元,在设计语法练习时注重交际性;

3. 逐渐加大听力难度,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力微技能;

4. 将每单元的新词单独列出来并配以中英文注释。

教师可根据实际学生实际需要来做相应调整和补充。此套教材的特色是图文并茂,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阅读和写作练习。话题和生活接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这些话题设计一些家庭作业,方便学生和家长一起来做活动。有些任务过于复杂,需要分步进行,可以围绕这些主题设计一些简单的课堂活动,或将活动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师可以重新设计词汇以挑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用"配音、看电影或卡通片"等活动来替代那些简单的听力练习。

参考文献:

[1] 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s [M].Macmillan,1995.

[2] Seaton,B.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 [M]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2.

[3] Candlin,C.Towards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Candlin,C;and Murphy,D (Eds.).Language Learning Tasks [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7.

[4] 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 钱瑗 介绍一份教材评估一览表 [J]《外语界》1995(01) 17-19。

[6] 周雪林 浅谈外语教材评估标准 [J]《外语界》 1996(02) 60-63。

[7] 王蔷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9] 高凌飚 《基础教育评价:理论工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