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打假论文

职业打假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打假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打假论文

职业打假论文范文第1篇

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革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更重视自我发展,功利性、价值观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作用研究职业期望值持续增高。发达地区、高收入行业成为热门;而广大的农村与西部地区却少有问津。这些现象都表征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只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条件、个人理想脱离客观现实和主观条件以及追求物质享受害怕艰苦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的职业价值观倾向会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的影响,各高校应该引起重视。不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期待,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进适应社会竞争,妨碍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动机。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避免大学生只重视条件好、待遇高的职业,盲目追求个人价值,合理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努力建立合理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业与实践能力,实现就业。因此,高校应当更为重视职业价值观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及时发现大学生职业选择上存有的误区,帮助大学生找准职业定位,促进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变角色,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2.大学生职业指导视角下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学深造期间是大学生这一群体职业价值观形成并定型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对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择业行为、目标甚至未来职业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科学地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然成为学校职业指导的重中之重: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正确的职业理想往往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考虑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不以条件好坏为衡量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重视所选择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下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预期,也可以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从更大的方面看,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我国现存的人才失衡问题。第二,促进大学生认清形势,树立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构建新型就业观。我国就业制度所发生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这种就业环境激发了大学生的择业自主性,毕竟,大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个人意愿而不是分配制度选择工作岗位,同时,职业竞争的环境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竞争意识与奋斗精神。只有通过竞争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素质才能实现就业,这种新的用人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此,大学生应当更新就业观念,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就业素质、就业技能,选择服从社会需要的职业顺利实现就业。第三,促进大学生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对社会劳动分工协作的特征、具体就业环境、实际工作机制的理性认识,激励大学生培养责任、诚信的协作,促使大学生建立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建立创新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准确定位,把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需求结合,并激励大学生自我提升职业能力、实际工作水平,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3.新形势下职业指导中需重视的几种职业价值观教育

各高校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下,应当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中更加重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并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3.1职业地位观教育

职业地位观影响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是主体判断职业优劣与否的重要标准。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以传统标准来判断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对职业声望和职业前景看待方式过于理想或者单一,不能用辩证科学的眼光看待职业声望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重要标准,造成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集中化,加剧热门地区、热门职业就业竞争压力,并且形成了不健康的职业观念氛围。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所谓的职业地位或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评价也在不断变化,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都能有所建树。

3.2职业幸福观教育

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职业的选择也就不同。当前社会生活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幸福是否只能与物质利益划等号也是一个争论不断的社会问题。在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就显得十分必要。一个人幸福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社会经验浅的大学生往往会忽视这样一个真理:诚实劳动是物质利益获得的前提条件,幸福也应当是先付出后回报。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一夜暴富情况的确存在,但真正的幸福都是通过诚实劳动来创造的。因此在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中,应当明确劳动奉献在先,个人才能更好发展的实践真理,无论在任何岗位,都必须经历艰苦创业后,才有利益的获得,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3职业责任观教育

职业打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探讨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热点话题探讨了多年,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难”的问题。实际上,当前我们所面对的就业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是“局部难”。”事实上,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要找到能发挥专业优势、薪水待遇适宜、有大好前途的职位,是很困难,可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却有广阔天地等待大学生去建功立业,一些传统行业和新兴的服务业也期待着大学生的加盟,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不难。所以,真正存在人才高消费问题的不是全中国,而只是在城市,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困难是在人才,高度集中的地方才会出现,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还需先去解决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问题。

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选择薪水高、环境好、前景好和机遇多的城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某些大学生的就业观或者说是读书价值观未能与时俱进。我们的读书观里有着根深蒂固的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的思想。每一个孩子从儿时接收到的教育信息和潜在暗示都是指向地位、财富、荣耀等等,带有明显欲望色彩。孩子从三四岁或者更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学习这个特长、那个特长,每天背的书包就像压在他们心头的物欲的巨石,背负起为“做人上人”的重担。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求学观念的根本问题。

教育向城市倾斜。从教材选编、施教者培养方向、教学实施过程到教育效果评定,乃至人人都恐惧的高考及其他一些有关学历的考试,城市人口都占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很多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明显带有为城市服务的特点,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绝大多数也是以城市为指向的。农林水院校吸引学生的原因是费用低、分数低。不乐观的前景迫使学校开设一些与本校特色相去甚远的专业,最终,在这种氛围下成长、拥有这种知识结构的大学毕业生并不适合也不愿意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就业。这样,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拥挤在城市,甚至自愿在城市做个待业青年也不去农村需要的岗位。

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调整价值观培养模式比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改进就业方式、完善就业体系更重要。许多文章都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态度”最成问题。

当代就业观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在发挥自己能力与才干,同时又能服务于社会的岗位(这一岗位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非固定的)上工作,就是就业。这是一种弹性而广泛的就业。较传统的刚性而狭义的就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可容性和流动性。而择业是建立在就业的基础上,是指在几个就业方向中做出选择,这个选择指向就是其价值观念的体现。当前,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才市场的需求,都要求毕业生顺应潮流,重新认识、上学、求知的价值,正视各种职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科学的就业观

1,积极竞争的意识和健康平和的心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心态,敢于竞争,变被动为主动。全国每年要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集中实现就业,这对每一个毕业生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如果没有积极的竞争意识,不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准备和积极参与应聘的行为,显然是难以顺利就业的。

大学生就业要做好多方面的竞争准备,更应该有个平和的心态,不必急功近利和要求很高的待遇,这种做法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作为求职者到底是追求高工资,还是追求个人发展的机会,用人单位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应届毕业生一定要认真对待选择的第一个岗位,顺利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角色转换。大学生特别容易走自信乃至自傲的极端,在稍遇挫折后便走向自卑乃至自弃的极端。在竞争中要努力做最强的,但并不一定是现实中最强的,竞争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大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平和心度,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失败要认真分析原因,调整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竞争成功更要平和冷静,且不可骄傲自满。

2、健全高尚的人格和多向流动的选择

大学生不仅要按照自己的理想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自觉追求社会理想,而且也应按照自己的理想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大学生更应该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去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在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更应该讲诚信。大学生应该坚持并努力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要尔虞我诈、相互低毁、弄虚作假。大学生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诚实守信,凭自身的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策略和技巧去争取理想的岗位。

大学生要打破一步到位、终身不变的就业观,改变将稳定作为生活第一要求的人生观。在市场经济时代,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心理是就业的最大障碍。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流动,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流动,资金、商品要流动,人力资源也同样要流动,因此也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毕业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而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毕业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一部分毕业生,特别是部分专科毕业生,不再强求找一个固定的就业单位,而是毕业时将户口迁回生源地,把档案托管在工作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哪里找到岗位就在哪里就业,这也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了方便。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增加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自,同时也难免出现毕业生想去的单位进不去,用人单位想要的毕业生要不来的现象。因此,每年全国一百多万毕业生,其中有少数毕业生一时落实不到岗位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暂时性待业,大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必须适应新的情况,在观念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自主创业的魄力和终身学习的精神

自主创业是指毕业生不参加传统意义上的就业,通过采取单干、合伙创业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的“创新之路”。诚然,自主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自主创业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国家提倡发展私营经济,鼓励自主创业。而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就更应该成为自主创业、努力创造就业岗位的领头羊。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乃至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必须牢固地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因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现代职业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之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四、服务基层的责任和投身农村的观念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科教兴国”的战略,不能不包括“科教兴农”。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迫切需要大量优秀毕业生投身于农村的广阔天地,传播星火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同时,农村的广阔天地也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如果毕业生只是留在城市就业,那么,就业的路子会越走越窄。从现实和发展上看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既不能只靠城市生源,更不能仅在城市就业。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了,也需要并能容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求职,更有可能成为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黑龙江省提出的“村村大学生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面提供了政策支持。:

五、发挥专长的追求和综合发展的准备

职业打假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报酬 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128-01

9月份是全国大学生入校的日子,一些大学生家庭在高兴之余也为高昂的学费一筹莫展。现在的学费支出几乎已经成为家庭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了一些贫困家庭的负担。基于以上情况,我国的贫困助学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但与高昂的学费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们,为了能圆自己的大学梦,解决自己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就在上学的同时做起了兼职。但这些学生们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与他们的劳动付出却不成正比,甚至比当地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还要低。

存在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用工双方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在大学生用工这一社会现象中,雇主处于主动地位,掌握了报酬所得制定权。同时,不排除雇主与雇主间的联合,一起将大学生劳动报酬推向低点。一般大学生群体来自于全国各地,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所以很难形成共识,而这些雇主们都是大学所在城市的本地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很容易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群体在用工劳动报酬制定上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二)悬殊的供求关系。需要寻求兼职工作的大学生数量的供给与雇主对劳动者数量的需求方面的悬殊,供大于求,庞大的大学生兼职群体又一次把劳动报酬推向低点。(三)大学生维权意识的淡薄。虽然大学生们有劳动意识,但在维护自己的劳动权上意识淡薄。一是由于大学生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社会劳动报酬平均标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由于大学生在经济上不独立,主要经济来源在于家庭,这就造成了在劳动报酬的索要方面很少有意识去讨价还价,这就给谋求暴利的雇主们有了可乘之机。以上两点造成了大学生在维护自己的劳动所得方面的意识淡薄。综合分析以上原因使我们认识到,法律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劳动所得的保护有待加强。但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维权意识淡薄,在劳动报酬标准的制定上缺少话语权,致使很多情况下大学生们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同时这些付出劳动的大学生们的工作很多具有临时性、短暂性,所以也造成他们不能形成共识,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从而导致大学生们,明知自己的劳动被变相打折,却无能改变,所以,我们的法律更应该对他们给予保护,使我们社会的劳动更加具有公平性。

对大学生获得平等劳动报酬权的保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立法保护。现行法律对大学生劳动报酬所得权的保护仍处于空白状态。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这一规定在现行法律实践中,不能从根本上保护大学生。所以,对大学生劳动保护,尚需法律进一步加强。(二)加强行政监管。劳动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具有对个体商户、企业的监管权力,在现行法律中主要调整的是正式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劳动报酬所得权监管实施上的空白。所以,在立法保护的前提下,把大学生的劳动报酬所得权以及大学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纳入劳动、工商管理部门监管范围之内,有利于保护大学生劳动报酬权。

同时,对大学生劳动报酬权的保护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可以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大学生的劳动报酬如果能够得到有力的保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长久生计。(二)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大学生们虽然在劳动报酬的给付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容易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不代表他们就甘于接受,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就业的主力军,不久将来,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大学阶段,对他们的劳动报酬进行保护,获得平等的报酬权,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劳动报酬的法律保护仍比较薄弱,很多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立法、行政监管的手段对大学生的劳动报酬权进行保护迫在眉睫,对大学生群体的自立意识的培养、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参考文献:

[1]陈力.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06).

职业打假论文范文第4篇

智慧与美貌并重

关于娜塔莉・波特曼的最新传说是:在哈佛获心理学学士,会讲6种语言(希伯来语、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和阿拉伯语),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不过“打假斗士”方舟子发现这个传说过于夸张,他引用哥伦比亚大学的原文链接称:“她只是应邀参加一堂反恐课的讨论,讨论她主演的电影《V字仇杀队》,怎么在中国就成了客座教授?”

但这损害不了娜塔莉・波特曼头顶“天才”的光环。《纽约时报》给波特曼的身份标签是:奥斯卡影后,以及早熟的科学家。

娜塔莉・波特曼进入的是真正严肃的科学领域。她高中时发表的论文题目是:《演示糖的氧气酶制法的简易方法》。凭借此篇论文,她杀入“英特尔科学奖”(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半决赛。这个科学奖是全美公认要求最高、最精英的高中科学研究竞赛,它吸引了那些出类拔萃、拥有远大理想的年轻科学家们。在这项有着69年历史的比赛中取得过冠军或优秀成绩的选手们,后来累计获得过7次诺贝尔化学或物理学奖,2次菲尔兹奖,以及6个国家科学奖和技术奖,还有一长串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基金。

自小学以来娜塔莉・波特曼就是全A的成绩,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神经科学和思维演化。她在哈佛的导师阿比盖尔・A・贝尔德说:“我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达特茅斯大学和瓦瑟学院,有幸教过许多非常聪明的孩子,但很少有人像娜塔莉・波特曼一样拥有这么高的天赋,这么强的思维能力,而且这么努力。她从不把任何一件事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当娜塔莉・波特曼从哈佛毕业时,她关于测谎的毕业论文得了A+,并且作为助教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研究。

除娜塔莉・波特曼之外,还有不少好莱坞明星用奖项、学位、专利或以其名字命名的定理来证明自己的学术实力。

常被称为“好莱坞最美的女人”的演员海蒂・拉玛(Hedy Lamarr),也被称为“CDMA之母”。她发明了鱼雷导航技术“跳频”,并获得专利。这种技术可以防止信号干扰,确保鱼雷不偏离目标。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跳频”技术为3G移动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

拉玛的成名期是上世纪30年代初,十多岁的她因为惊人的美丽被一位美国导演发掘,从此便踏入好莱坞。

在第一段与奥地利大军火商曼德尔的婚姻中,拉玛经常参加丈夫的商业会议,凭借之前通讯专业的知识,学会了用无线电信号控制武器。但是无线电信号有时会阻塞,拉玛富有远见地认识到,不断地和随意地改变无线电波频率,可以防止信号阻塞的发生,从而防止敌方干扰。当她与曼德尔的婚姻破裂后,她便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了自己随后的发明中。在拉玛看来,“电影往往限于某一地区和时代,而技术是永恒的”。

拍戏和念书兼得

要想在拍戏和念书之间找到平衡,不只需要天赋。尤其是对于童年出道的明星来说,自律和坚持更为重要。

娜塔莉・波特曼的繁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边拍戏边念书已经够她忙的了。16岁接拍《星球大战》的时候,为不耽搁学业,波特曼表示希望拍摄尽量集中在暑假,和所有信赖她演技而愿意做出部分让步的导演一样,乔治・卢卡斯同意了她的请求。为了参加高中期末考试,波特曼连万众瞩目的《星战前传1》的首映式都没参加。

在这种情况下,娜塔莉在高中时参加“英特尔科学奖”竞赛,意味着要做一个有获奖价值的科研项目,当其他朋友们尽情享受青春时,要把每天晚上、周末以及寒假和暑假等所有的“自由”时间都用来进行真正的原创性科学研究。

念大学时,波特曼也当过实验室的研究助理,虽然仍然有不少的演艺活动,但她从来没有要求过延期,或者推卸责任。比如,如果她需要出现在莱特曼秀(Letterman show,脱口秀节目),她就会提早完成论文。“她非常自信,并且很好地把握了本身的优势和劣势”,波特曼的导师贝尔德说,她的心智年龄已经超出了她的实际年龄。“波特曼曾说 ‘有那么多哈佛大学的人在课堂外做了杰出的事情,只是碰巧人们喜欢看我做的事情’”。她还告诉《纽约时报》:“我不在乎读大学是否会断送我的职业生涯,比起当电影明星我更希望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相比之下,《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就有些后劲不足。

艾玛・沃特森获得赫敏这个角色的时候只有9岁,在念大学之前她拍完了整个系列―一共八部大制作影片。她是在片场度过了自己的少女时代―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天六点半就必须到片场准备,年年如此。

为了保证学业不受影响,沃特森每天要花3个小时接受辅导和补课,并抓紧任何空隙时间复习功课,甚至包括在弄发型的时候。“天知道这么多年我在片场总共呆了多少个小时”,沃特森说:“不过我的司机奈杰尔好像计算过,最后一部电影拍完,他开车累计的距离,大约能绕地球两圈。”

尽管如此,艾玛・沃特森还是以全A的成绩考取了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的布朗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和历史专业。在入学前她曾表示:“我只想和一般人一样上大学,因为我不想走到哪都看到《哈利・波特》的海报。在拍摄《哈利・波特》之外,我最大的放松就是坐下来,读一本书。”

面对日益增多的演艺事务,最近艾玛・沃特森忽然宣布暂时休学,专注于发展演艺与时尚事业。她发表声明称:“当一名学生并兼顾工作,对我已不太可能了。”

标杆们

职业打假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我国竞技体育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致使一些体育官员、教练员、运动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极大的偏差。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应随之建立起一套新型的体育伦理制度,完善体育主题的道德行为。

根据《奥林匹克》的精 神,奥林 匹克 主义是将 身 、心 和精神方面的各种 品质均衡 地结合起来 ,并使 之得 到提 高 的一种人生哲学_1j。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 ,奥林匹克主义所要 建立 的生 活方 式是 以奋 斗 中所体 验到 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 原则 的推崇为 基础的 。而近年来打假球 、吹黑 哨等丑 闻的出现则 充分说 明了加强体育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加强体育伦理道德的建设 ,还体育 比赛一片净土。

1 竞技体育中虚假现象的伦理分析

1.1 实用主义思想的侵蚀

目前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已高度职业化和商业化,体育活动 自始至终都渗透着金钱的魔力 和实用主义思想。现实 利益成为参与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其唯一的体育道德标准,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在大型国际 比赛 中获胜的运动员,可以一举成名,并带来滚滚财源;同时其教练员 、俱乐部 老板及经纪人的前途 和经济利益,也与运动员的成绩直接相关 。正是在这种小 团体利益的驱动下,为了确保 实现其目标,必然会产生一些有悖于体育道德的行为。

1.2 重视个人主义忽视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是我国体育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集体的力量是通过每个个体的努力来实现。在体育领域里人们崇尚自我奋斗 、自我完 善 、实现 其价值 ,但 因此也会 滋生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忽视和否认集体的力量,导致集体主义群体和谐蜕变,甚至丧失。

1.3 多元价值取向和利益的驱使

传统体育道德中那种讲求奉献、重在参与的价值取向在引导人们行为时缺乏力度,进而使得多种价值取向并存,导致人们在体育行为的选择中缺乏强有 力的道德依据 。一 方面社会对成功者 的评价皆以成败论 英雄 ,忽视 了体育 真正 的价值是在于过程而非结果 ,造成对体育的价值评定失衡 ,影响运动员对 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体育明星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与号召力是其他公 众人物 难 以比拟的。部分运动员 、教练员正是受此影响,期望通过比赛而一举成为明星人物,享有其特权和地位,因而不惜在比赛中采用弄虚作假的不道德行为。

1.4 片面看待 竞争意识 ,失去尊重他人的道德理念

体育比赛鼓励人们树立 健康 向上 的竞争精 神 ,“更快 、更高 、更强”是竞技体育的宗 旨。但是 ,“和平 、友谊”是体育追求的更高境界 ,如果片面看待竞争意识 ,就会使“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失去意义,把对手看作敌人,使得传统体育讲求的“礼、让”等伦理道德规范在功利 面前显得苍 白无 力 ,而球场斗殴 、辱骂甚至殴打裁判、利用比赛进行报复和伤害对方等非正常现象屡见不鲜。

1.5 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不高

有些运动员和教练员 一旦取得成绩 以后就 以此 为砝码 ,要待遇、讲条件,把集体和领导的关心当作理所当然,而对训练则应付了事 ,失去了继续拼搏 的体育精 神;有些运动员境界不高 ,缺乏体育道德 ,比赛中不讲精 神文 明、消极怠 工、故意放水等;有些裁判员把个人情绪带进比赛,在出现错判、误判后不但不能正确对待,甚 至搞起平衡手法 ,造成错上加错 。

2 以德治体是体育发展的根本途径

2.1 体育运动的特点是要求良好的道德保障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 的提 高 ,人们参 与体育运 动的热情也在不断提高。体育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月体育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不断跃上新台阶。无论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其自身的特点都要求有良好的道德保障。

2.1.1 体育活动 的群体性

体育活动中有 许多群 体运 动 ,如 篮球 、足球 、排球 、接力等 ,这些运动的特点是参 与人数 多 ,整体 性强 ,要 求每人 各其职、积极配合。要完成一个动作,打好一场比赛,都必须努力完成自己的职责,失职便意味着要加重队友的负担,也就谈不上配合,就会影响集体的成绩,并最终使自己遭到淘汰。

于集体项目的体育运动强调群体性、合作性,参与这些体育运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必须是集体 ,而决非是个人,个人 的存 在只是如何使集体更强大 ,更有 战斗力,可以摒弃过分自负者的个人英雄主义 ,从而加强道德修养 的培养 。

2.1.2 体育竞赛的公平性

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征之一,体育运动常以竞争的形式出现 ,因此有人称它是 现实社 会竞 争 的转型。但竞 技体育比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更为公平、公正,在体育竞争中人们更能体会到竞争的公平和快乐。人类热衷于体育竞争,最重要 的原 因之一就在 于其严 格、公 平 的竞争 规则 。然 而 随着现代体育逐渐走向市场化、职业化,竞技体育中的某些方面已背离了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 的 “和 平、友 谊 、进 步”的理 想 ,取 胜变得 比参与更重要 ,于是很 多不 正 当手段就 应运 而生 ,黑 哨假球等体育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扰乱了体育竞技秩序公然地违背了公平比赛的道德原则。竞技体育的公平性,要求必须有相应的体育道德来维护。

2.1.3 体育运动主体 的年轻化

体育运动的参与者是不分年龄 、性别 ,但 由于竞技体育 要求不断挑战极限,使参加者多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但心理 尚不成 熟 ,控制能力弱 ,辨 别是非能力 差 ,不可避免地会 遇到体育市场中的不道德问题 。年轻 人是体育 的主力军 ,是 国家 的未来 ,但 是现今体育道德中 的腐败 现象严 重影响年轻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强化体育道德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2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需要正确的道德指导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复杂多变 。如何做 到既 考 虑社会 利 益 、他 人利 益 ,又 兼顾 个人 利益,以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 ,这不仅是体制管理问题,更是体育道德的考验 。另外 ,在体育运动的具体行为 中 ,也 同样存在遵循 与道德规范 的问题 ,如裁判员吹黑哨是否符 合道德 ,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是否正 当等 等。在竞 争激烈 、充 满变 数 的竞 技体育 中,运动员 、裁判员 只有清 醒地 认识 自身 的道德 责任 ,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才能真正地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 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认为,道德是在一定 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下,通过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 ,以及个人的自觉锻炼、修养而逐步形成的。由此看出,要加强竞技体育中的道德建设,就必须从加强教育、道德自律和改善社会环境 3个方面着手。

3.1 建立道德教育 系统工程

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体育本身就寓于教育 中,而道德教育是教育 的一 个核 心而重 要 的内容。19世纪初 ,德国教 育学 家赫 尔 巴特所 用的 “教育 ”概 念是一个 同培养道德性格有关的概念 ,也正是 在这种意义 上 ,他提 出 :“道德普遍 地被 认为 是人类 的最 高 目的,因此也是 教育的最高 目的。”道德教 育在 教育系 统 中 占有如 此重要 的地 位乃是 由道德在体 育发展 和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所 决定的。1992年 4月 17日,顾拜旦在《致全国青少年运动员书》中说:“当今世界充满发展 的极大 可能 ,但 同时也 存着危 险 的道德 衰败。为防止这种道德衰败 ,顾拜 旦大力倡 导 道德教 育应成 为体 育运动的核心。从个体的角度讲,要实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要使其成为一个受欢迎 的人和受 尊重 的人 ,要使其 人格 尊重得到彰显 ,就必须是一个 “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 ”,即必须有崇高的精 神境界和 良好的心理素质 ,尤其是要 有正确 的世 界观人 生观 、价值观 ,因为这是做人和处世的根基。这就要 求我们的体育教育不仅要建立完备的知识传授体系,更要把道德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无论是在体育教学中还是在体育竞赛中,既要掌握竞技知识 和技巧 ,提高运 动水平 和技 能 ,使 其 “学会 做事”,更要对他们进行 完整 的道 德教育 ,使 其“学会做 人”。这就需要建立道德教育 系统 工程 ,这是 一项艰 苦 、复杂 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 以完成 的。正确 的道德观 的形 成也不是很 快就能达到的,我们必须进行锲而不舍的探索,将这项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各种有效 的形式 和途径 ,深入开 展道德 教育 ,引 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这时更应十分注意道德 教育的系统性 ,由浅人 深 ,有计划地长期进行 ,随心所 欲 、杂乱 无章的道德教育很难达到提高运动主体道德境界 的目的。

3.2 加强道德自律

在体育运动实际中,为了促进体育竞技的健康发展,人们利用 各种手段对体育竞赛 进行 调节 ,如法 律手段 、行 政手段 、道德手段等。法律手段是维护竞 争秩序 必不 可少 的,如 中国足球 的打黑、打假 ,就 在 努力 争取 司法 的介入 。但 我 们应 看到 ,无 道德 根基 的法 制手 段是 不 牢靠 的 ,因 为法 律是 人制 定的 ,人 的道德水平不高 ,法律、行政手段就只能如 浮萍一般 ,缺乏根基 ,不会长久 。特别是当法制不健全时 ,一些道德素质 较低 的人就有 可能钻 法律 空子。事 实证 明 ,道德素 质低下 ,往 往是体育竞争秩序混 乱的根 源。只有 加强 道德 自律 ,才能从 本质上解决 问题 。因为道 德是超 越法 律 、行 政调 节手段 的一种特殊方式 ,有着 不可替代 的独 特作用 。从 约束 人 的行 为角度看 ,法律、行政手段是一 种强制性 的 “硬 约束”,在市场化 条件下 ,当求利 所激 发的个人 私欲冲破道德堤坝时 ,“硬约束”尽管可 以收到 明显效果 ,但 毕竟 是短 时的 ,只是 一种外 在的力 量 ,它往往未能使人心悦诚 服地接受 ,这 在效果 上可 能形成 一种“暂时性效应”,一旦体育竞技中出现“障碍”,原有的秩序就会有被冲破 的危险 ,法律条 文、行政干预也就成为 一纸空文 。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这些人丧失了应有的道德良知。所以,最关键的调节手段还是加强道德自律,因为道德是以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 的方式规 范人们 的运 动行为 。它主要 是通过教育的方式,逐渐使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竞争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从而把正确的道德原则、规范变成内心信念,自觉抵制各种非道德的体 育活动 ,从 而达 到体育 竞争行 为 的道德化 ,收到 “持 久性效 应”。从 调 节范 围看 ,道德 的功 能 比法律 、行政 的功能广泛得多 ,在体育 法规 尚不 完善的情况 下 ,有些领域还需要道德来调节 ,靠每个人 自身道德的调节和约束 。它完全克服了法制手段的滞后性和消极性 ,它深 入到社会 生活每一个角落 ,直接影 响人的 内部 精神世界 。保 证体育 的健康发展 ,必须提高体育参与者作 为道德主体的 自律意识 ,使其时刻以道德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言行。

3.3 优化体育社会环境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 会意识 和行为规 范,而且 是一种 社会活动和行为实践,社会实践环境对于运动主体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影 响是十分 巨大 的。唯物史 观认 为存在 决定意识 ,人们的道德观念 、道德状 况和可能 的道 德拓展 空间是他 们存在于其 中的环境所决定 的。环境对个体道德 的决 定具有偶然性 ,任何社会 都有 高尚的人 、纯粹 的人 ,而要使 社会群体 道德获得提升 ,则必须使环境条件得以改善,因而社会环境对道德的决定具有必然性 。必须营造一个 良好 的体育社 会环境 ,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体系 ,在承认个人利 益 的基 础上倡 导体育竞争的基本规范 ,使运 动主体在从 事体 育竞争 活动 中遵循公平 、公正 、守法 的道德原则 ,随着体育竞争活动 的频 繁,不 同国家、不 同民族 、不 同文化之 间的交流增 多 ,使 得一贯遵循 的道德准则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造成原有的具有权威的价值体系发生危机,成为空洞的训条,这时,应加强体育道德立法和体育道德监督。体育道德立 法就是要制定相应 的政策 、法规 、职业道德规范等 ,将部分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 ,给体育市场主体 以相同的道德判断 、道德选择 和道德评判 ,使其明确权力与责任 的关系 ;道德监督 就是要通 过社会舆 论营造出主导性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协调存在的多元价值取向,倡导正义道德,传播 先进 思想 ,弘扬社会 正气 ,加强对运 动主体的正面教育和引导 ,使 其知耻辱 、有 良心 ,在 追求个人 利益的过程中 ,不断根据 外界舆 论 和行为 结果 反省 、调整 自己的行为。并注意引导竞争主体在 社会实践中接受道 德熏陶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汲取道德 营养 ,在平 时的职业 行为 中 自觉受到道德教育 ,从而具有一颗高 尚的道德之心。只有这样 ,顾拜旦所倡导的“和平、友谊、进步”和“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精神才能永远发扬光大。

4 参考文献

[1]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编.奥林匹克 [M].詹 雷译.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 [M].北京 :北京体 育 大学 出版社2000:195.

[3]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1.

[4]熊斗寅.体育文选[M].贵 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5]车洪波.市场经济的道德评价与建设[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1998(2):6.12.

[6]杜培.当代 中国道德失范及道德嬗 变探 源[J].甘肃理论学刊 ,1998(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