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保健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根据老年人的卫生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同时对老年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防治疾病、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社区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分发健康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教育课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及个体化健康指导,向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促进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的用药习惯,掌握合理、规范用药方法,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家人照顾能力,从而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让他们的家属及子女了解保健对象的疾病与预防保健措施,普及一些急救知识,教会他们一些护理技巧,督促他们执行预防保健措施。重点开展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让医疗行为得到保健对象及家人的理解和配合,及时掌握保健对象的身心变化情况,做好疾病预防、促进自身健康,最终达到预防疾病和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的目的。如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社区糖尿病患者在遵医用药、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方面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达到预期治疗效果[6]。
2家庭保健服务
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而卫生资源有限,社区保健服务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家庭保健服务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途径。通过对老年人进行相应的居家护理以及健康指导,使老年人的能动性得到提高,从而有效的做到家庭保健、自我保健、社区保健三者相结合,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7]。家庭康复保健可以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获得保健服务,如慢性病的康复、预防保健、家庭合理用药、临终关怀等,而又不占用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积极开展家庭康复与保健,是社区保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和睦的家庭气氛与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家庭成员要帮助老年人合理地安排生活,学习新知识、培养新兴趣,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人沟通交流,创造和睦的家庭和人际关系。对一些慢性疾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如慢性骨关节疾病,家庭康复主要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锻炼,改善运动功能。对患者家属及朋友进行必要的康复宣教,提高其对疾病及其康复治疗的认识,改善依从性,从而保证家庭和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
3心理健康保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的社会角色也产生改变,而自理能力逐渐下降,一些慢性病的困扰及医疗费用负担过重,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失落、忧虑、急躁、悲伤等不良情绪。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为老年人提供舆论关注、家庭关心、社区关照等完善的服务。目前,很多老年人普遍存在精神空虚、生活单调、孤独寂寞等问题,因此家庭成员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做好心理康复,对他们感兴趣的一些活动要理解、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心理护理不是要展开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是帮助老年患者在其自身情况下获得最合适的身心状态。对于家庭矛盾突出和空巢、丧偶的老年人,医务人员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改变不良情绪,调整好心理状态。同时给他们创造互相交流的平台,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4个人健康指导
由于老年人进入高龄和高发病期,基础疾病患病率高,器官功能减退,随诊工作量大,对医疗保健的依赖性增强;由于年龄和生理的改变及家庭与社会地位的变化,对心理安抚的需求性增加;渴望长寿而又长期患病,对现实问题的考虑过多。社区医护人员应针对老年人所患疾病、锻炼方法、饮食指导、生活方式等进行个性化指导,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讲授所用药品目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增加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让他们拥有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如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学会自我监控血糖,将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提高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主动性,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
【关键词】 中老年人群;瑜伽功;改进措施;专病治疗;效果观察
现代人口出现老龄化趋势,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进入中老年后,机体各项功能逐步衰退,活动能力下降,心态、情绪失衡,加上受各种慢性病和一些相关性疾病的困扰,直接影响家庭、社会和个人的生活质量。中老年疗养员在疗养期间有如何进行自我保健、如何纠正不良心理因素、如何采用非药物性保健治疗手段来缓解和矫治病症、如何掌握康复保健技能等等疗养需求。近几年来,针对疗养员这些保健需求,我们结合中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医学保健知识和护理专业技能,在动静结合、刚柔有度、以穴疗病、以调健体的瑜伽功基本功法的基础上,从训练治疗方法、姿势、时间、动作的幅度、频率、强度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形成了一套适合中老年人专病治疗的特色专病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6年5月~2008年10月,对我院486名中老年疗养员开展了瑜伽功专病专治,其中女性310人,男性176人;年龄为54~73岁。患有高血压病者196人,骨质增生者188人,糖尿病者27人,颈椎、腰椎不适者173人,经常性便秘者53人,胃肠功能紊乱者182人,关节不适者181人,睡眠不佳者190人。
2方法
2.1心理测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量表》、《抑郁症状量表》、《应对量表》进行心理测试。
2.2瑜伽功基本方法及功效采用瑜伽功呼吸法(breathing)、冥想法(meditation)、法三项基本方法。
2.2.1呼吸法包括腹式呼吸、自然呼吸和完全呼吸。主要强调用鼻腔平和缓慢地深呼、深吸,辅以冥想,也就是将身体与精神联系起来,进行有节奏的呼吸,一静一动,供给头部足够的血液和氧分,控制意识和情绪。其功效:可提高大脑镇静效果,放松身心,增强精力,缓解压力,平和心态,排浊纳清,疏通经络,提高肺泡通气量和气体更新率,还能按摩胸腹腔,促进心血管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
2.2.2冥想法冥想法是思维的特殊训练,是一种通过思维导引,将健康的意念活动替代繁杂的思虑,调节心理平衡的套路练习。它可降低大脑的耗能,静化心态,调理身心,通过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使机体心血管系统及内脏机能活动,获得良性调整,对多种身心疾病起到防治作用。
2.2.3法此法是以自然界中各种动物活动、体息时姿态、姿势而提炼出的功法,如鸟、猫、孔雀、蛇、鳄鱼等动作,以达到运用自然方法疗伤祛病的目的,是躯体和精神融合的重要部分。姿势中的弯、扭、推、挤等动作,使五脏六腑沐浴在精、气、血之中,对脊柱、肌肉、内脏器官、腺体起到了自我按摩和牵引的作用,并可调理和释放荷尔蒙的内分泌系统,同时还可促进消化与排泄,提高有效呼吸功能。
法有7种训练姿势。①敲头式:可放松精神,缓解头痛与疲劳。②猫伸展式:可柔软脊椎,消除脊椎僵硬感,使其更加富有弹性,并能放松颈部与肩膀。③仰卧婴儿式:此法可按摩腹部器官,刺激胃肠消化。对长期便秘者效果明显。④英雄式:可降低血糖,对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效果良好。⑤战士二式:可降低血压,对高血压疾病有良好的效果。⑥侧卧式:可增强肾脏功能。⑦半蹲式:对老年骨质疏松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瑜伽功专病治疗方法的改进措施
依据疗养员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疾病症状、不同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身体特点,我们结合医学保健知识技能和疗养护理专业理论技巧,在瑜伽功法的基础上,从训练治疗的方法、姿势、时间、动作的幅度、频率、强度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设计了7项(治疗高血压、强化肾脏、治疗糖尿病、治疗便秘、防治老年骨质疏松、脊柱保健、治疗失眠)适合中老年人训练的瑜伽专病专治、康复保健功法。对在我院疗养的486名疗养员进行了分组。A组为中年组,60岁以下,体质较好,心理应激较好,疾病程度轻者;B组为老年组,60岁以上,体质较弱,心理应激偏低,疾病程度稍重者。A 组训练方法以光盘教学、自学自练、示教指导为主。姿势标准,一节训练时间为45 min,频率每3 min 1个动作,幅度分别在30°~ 60°间,强度以中度(个体能够忍受为准)。B组训练方法以光盘教学和专人指导为主。姿势缓冲,一节时间为30 min,频率每2 min 1个动作,幅度分别在15°~45°间,强度以轻度(个体能够接受为准)。
4瑜伽功专病训练治疗效果探讨
普通的瑜伽功练习在时间上一般为1次/d,每节课时为1 h,频率上各疾病间、各动作间没有任何区别要求,强度上标准要求过高,多以柔韧健美、健体保健为目的。普通的瑜伽功练习尽管能对一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但对中老年人群来讲,无论是从体力、记忆力、接受力、承受力来讲,都难以遂愿,只能是望尘莫及。因此,我们针对中老年疗养员的特殊性,在疗养康复保健实际工作中,通过对瑜伽功进行改进和创新,力求实用性和科学性。通过实际运用和观察随访,中老年疗养员认为,其自我感觉症状缓解快,体质恢复见效好,不使用药物既可治疗专病,又可通过运动活动筋骨,促进血运锻炼身体,缓解了因年龄增长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多种疾病缠身,长期靠药物治疗又要承受药物副作用的不良反应而造成的心理压力。通过效果跟踪调查,疗养员对此方法接受率,疾病症状缓解率,生理、心理不良状态改善有效率,平均达96%以上。此方法不仅拓宽了疗养辅诊服务范围,同时也丰富了体疗康复保健的内涵;不仅提高了疗养服务效果的内在质量,同时也为中老年人群专病训练治疗拓宽了途径,达到了调整生理心理、专病防治、康复保健、养生健体、平衡心身和美容美体之功效。瑜伽功时间、频率、幅度、强度改进对比表(表1~2)。
5结论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预防与保健;临床效果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及质量不断提高,居民寿命逐渐延长,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抑郁症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精神性疾病。根据最新研究得知,在老年人抑郁症患者治疗期间给与有效的预防和保健措施进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本院自2010年开始,主张按照抑郁症患者的疾病特征及治疗要求,坚持临床质量持续优化的宗旨,采取针对性预防与保健对策,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本文将随机选取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临床研究中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年龄区间为60~88岁,平均年龄(65.2±1.4)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为(1.1±0.8)年。在临床研究中采用国际随机字母排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50例),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对照研究条件。
1.2老年人抑郁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发病原理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理论,结合老年人自身特点和抑郁症可能的发病原因,笔者认为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遗传因素,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患病者亲属的抑郁症发生率较普通人高,且与亲缘程度成正比;二是环境因素,目前很多老年人独居,空闲时间多,与儿女相见的机会较少,且自身性格较内向或是行动不便,容易在长期生活中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从而导致心情抑郁不畅;三是疾病因素,老年人由于自身身体疾病较多,在疾病与长期治疗的折磨下,也很容易发生情绪问题,特别是一些患有重大疾病或是后遗症的老年人,如面瘫、行动不便等。
1.3预防与保健方法
对照组给与常规预防与保健对策,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与针对性预防与保健措施,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3.1健康教育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1]。抑郁症是近几十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才逐渐受到关注的一类情绪疾病,目前仍有许多人认为抑郁只是一种情绪变化,并不会对个人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常常放任自流,也不与别人倾述沟通。针对这一情况,医务人员有必要进行详尽的健康教育,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老年人对于抑郁症有一个综合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抑郁症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此外通过健康教育还要使老年人对于自身目前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大致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抑郁症状。
1.3.2心理保健
抑郁症通常是一种隐形疾病,其他人即使是医生也很难直观地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抑郁,因此预防性的心理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务人员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利用宣传会议、走访等形式,积极热情地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交流,对于不愿意直接说明自身情绪变化的老年人,可以通过拉家常、询问儿女情况等间接方式与老年人拉近距离,并从其交流的情况中获知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对于可能存在抑郁倾向的老年人要作为医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对象,加大走访力度,并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寻找出现抑郁情况的根源。同时,要求家属积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给以该类老年人更多的关心与陪伴,以尽早改变老年人抑郁的心理状态,重新建立对生活的热爱[2]。
1.3.3开展多种文体活动
由于遗传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老年抑郁症的预防与保健工作中,使老年人有一个充实、快乐的生活,扩大老年人的生活圈,增加他们的兴趣爱好,这也是改善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情绪的一种有效手段。医务人员应当同其他相关机构与组织,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种支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全面组织发动老年人参与,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激发老年人的积极生活态度。开展多种文体活动不断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身体,还可以促进他们走出家门,都与人交流,消除一些不良情绪,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达到抑郁症的预防与保健目的。
1.4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统计数据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 以P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n/%]
根据表1数据得知,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本文研究中所有老年人通过抑郁症预防与保健最后均表示自己增加了健康知识,生活变得比以前充实丰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态度变得积极乐观。因此针对性抑郁预防与保健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发展,纠正了抑郁症的误区,其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通讯作者:马月娟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要。方法 通过对100名随机抽样的60岁以上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得出心理护理对不同职业、文化程度、性别人群在健康促进方面所起的作用。结果 100名随机抽样人群,经社区心理护理后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增加,负性情绪明显下降。结论 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年龄、文化背景、家庭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社区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人的心理及身体健康。
【关键词】 社区护理; 老年人; 需求; 调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正在逐渐延长。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2亿,超过总人口的10.9%。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老年空巢家庭正逐年增加,因此这些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社区护理机构以它的专业、方便、快捷担当起这个重任。国际老龄协会不止一次提出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的宏伟目标。说明面向21世纪的老年保健服务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大课题。现代医学研究已从医疗为中心转向以护理保健为中心,并向家庭医学方向发展。社区护理工作便随着护理职能的扩展而越发显得重要。
据调查表明,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社区护理服务有需求的家庭所占比例为64%,其中15%的家庭处于等待服务状态。社区护理机构能够贴近家庭、了解家庭成员,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搭建社区健康信息系统,搭建起患者与医疗之间的桥梁,使人人享有更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
本次调查研究抽取了本市新华区的1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从社会人口学特征、老人健康保健情况、社区护理需求以及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状况和护理需求,以指导社区护理的开展方向,提供符合我国国情和本市现状的社区老人护理服务。促进和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华街区415名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1:1的比例分层抽取获得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老人和无文化的文盲老人各50名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方法 采取集中授课、入户调查、现场咨询、造册建档、跟踪随访的形式,反复细致地向老人们介绍调研的目的、要求和意义。对调查研究的各个项目逐条逐句地询问并填写调查表,获得所需的原始资料。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老人健康保健现状和老人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共进行了3个月的随访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调研对象的100名老人,年龄60~98岁,平均67岁,其中70岁以上老人占33%,男女比例为2:3。被调查老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50%的文盲老人中,男性占32%,女性占68%,其调研结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100名老人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
表2 100名老人心理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变化(%)
表3 老人健康保健情况(%)
表4 老年人疾病流向
表5 老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3 讨论
3.1 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发现,老年人中文盲比例较高,体力劳动者占调查对象的71%,提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推行健康保健措施应注意具有针对性。调查对象中70岁以上老人占33%,显示社会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与国际关于人口老龄化报道相吻合。提示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已成为基层卫生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被调查老人中丧偶者比例为28%,有研究报道,丧偶对老人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明显。在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与配偶健在的老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而显示出对老年人的社会心理支持方面的服务也是社区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3.2 老年人健康保健现状 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占调查对象的54%,独居者为26%,夫妻两人单独居住者占20%。由此可见,大多数老人的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负担,但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数减少,以及社会家庭核心化合小型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区护理和社区服务。鉴于我国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局限,调查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形式仍以自费为主。经济的原因使多数老人的就医和健康保健受到较大的限制,约45%的老人承担不起医疗费用。能否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将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维持和改善有直接影响。通过对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实施护理保健措施,建立“量用为出”的收费原则,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健康目标,将是我国基层保健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今后为之奋斗的方向。
3.3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 本调查发现,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较高,占70%,主要要求提供家庭访视护理、健康咨询护理。其中文化层次高者要求高,比例大,文化层次低者要求简单,甚至部分老人提出公寓式服务,既能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又能减轻子女负担。调查表明,文盲老人对社区护理持否定态度的前两位原因是经济困难和自我保健意识的缺乏。表现为对定期的体格检查和保健措施的不理解,以及疾病初期不及时就医,提示加强健康教育和保健工作的紧迫性,“健康参与”对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保健”战略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社区护理服务的方向。
3.4 心理护理对老人的健康作用 由于社区护士进入社区家庭,与老人的距离贴近了,感情沟通了,使老人更容易将内心的情感向护士袒露,便于护士对老人心理状态的了解和疏导,提高老人对疾病的治疗信心,消除恐惧、紧张心理;给老人分析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消除其忧郁、烦躁情绪;同时和老人的家人、居委会配合,共同关心老人,使老人没有了孤独感,感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及生存的意义。通过心理护理,老人的负性情绪得以缓整,由悲观、恐惧、轻生转为乐观、坚强、有生活勇气,并成为该社区医疗服务站的义务宣传员,引来更多的老人前来参加“全民健康”活动。
误区之一:对自己的生理特点了解不够,采用了一些不正确的运动锻练手段某照片所拍老人正颤颤巍巍地把腿抬到半身高的墙头做压腿,还美其名曰:“比一比,看谁抬得高”;平时早晨去公园,也常见不少老年人丢下拐扶使劲压腿。殊不知这样锻炼既危险又无效。锻炼是为了身体的需要。老年人的生理发生了一系列的显著变化,肌肉中蛋白质合成能力低,肌纤维变细,肌肉中血液供应差,营养不足,肌肉萎缩,柔韧性也差,所以老年人应从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营养等方面来锻炼,以增强肌肉的代谢能力,延缓肌萎缩,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如果一味地压腿练柔韧素质,容易拉伤韧带和撕伤肌肉。应注意自己的生理特点,选择符合自身生理特点的运动项目,如活动操、练功十八法等。
误区之二:对自己的病理特点了解不够。有些年老的病人,由于对自已的病症没有充分的认识,错误地选择一些辅助锻炼方法。如某老人患有冠心病,从书上获知是由于冠状动脉脂肪凝滞所致,于是就坚持每天早晨来两三次冲刺跑,认为这样的剧烈运动可使血液循环加速,对沉积的脂肪产生冲刷作用。这种看法似乎有道理,但却充满了危险。众所周知,剧烈运动可加重心脏的负荷,导致心肌缺血甚至梗塞。所以老年病人在选择运动项目时,一定要注意运动的强度、效果等是否符合自己的病理特点。如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一些有利于加强糖代谢的运动如慢、长跑等;高血压患者可选择一些活动强度低的运动如舒心平血功、杨式或简化太极拳等。从自己的病理特点出发加以选择,才能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误区之三:盲目忽略自身的状况常言道“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于是有些人妄加推崇,不加分析地饭后必运动以求长寿。饭后有一些活动固然好,但过于追求饭后的运动及运动强度过大,由于血液的重新分配致使肠胃血液减少,导致消化不良久之会产生胃肠疾病。因而进食后不应该立即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而应停30分钟后进行适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