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联通信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电子系统;配网通信;应急通信;智能电网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217-02
1概述
物联网意指所有物品依靠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和互联网的连接,进行智能化的识别或管理等。物联网的出现是一种思维的革命,打破了传统思路中物理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相互分离的状况。老式思路中一方面是公路、建筑物、机场等,另一方面是个人电脑、宽带、信息数据中心等,两方面相互分开。
在物联网时代中,由钢筋混凝土与电缆打造的建筑或设施与电子芯片、宽带网络等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犹如一座新式平台,承载着生产运行、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活动。
如今,在电厂、变电站、供电所等区域已经实现了电子信息系统的覆盖,并且已经依据不同需求创建了各种网络,例如传输型网络、综合数据型网络、调度数据型网络等,这些网络相互之间也实现了联通。未来的目标是将这些网络扩展至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及其通信之中,实现全面化的物联网。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实质就是借助射频自动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品与网络的联系以及共享,让物品脱离人工干预,自动进行网络交流,这是一种现代化物品的透明式管理。
2.1组成架构
物联网的网络主要由用户层、应用控制层、承载网络、接入层、应用采集控制层等构成,这其中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一并构成了承载网络。
用户层主要是指为用户所提供的物联网应用界面接口,主要包含计算机、客户端、手机、传感器等各类用户设备。应用控制层是由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所构成,具有搜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数据等一系列作用,同时实现用户层的适配与实践等触发工作。承载网络又为通信网络,比如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络等等,担负着物联网接入层和应用控制层的信息通信作用。承载网络主要包括端至端网络、树状网络、环形网络、交叉式网络等,其联网形式通常分为无线与有线两种,无线联网主要有集群网、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网、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网等;有线联网主要有互联网数据线、光纤、语音通信线缆等。接入层和末梢节点一并组成了物联网搜集信息与控制信息的系统,接入层包括基站节点与接入网关,而末梢节点包括控制模块与多种搜集模块,接入层担负着借助末梢节点信息来搜集信息与控制组网的作用,并及时通过末梢节点往下传送或转发信息。
2.2关键技术
国际电联报告中点明了物联网的四项关键技术,即标识事物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
REID借助射频信号可以自动来识别并搜集信息,是一种在恶劣环境下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主要有三方面构成,即标识,读写器、天线。标识是由芯片和耦合元件制成,具有着唯一性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来识别目标;读写器是一种读取或写入的标识信息型仪器;天线负责传递标识与读写器之间的射频信号。RFID技术通常涉及RFID反碰撞防冲突、RFID天线、适宜的工作频率、隐私安全等研究工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包括搜集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息的一体化网络信息系统,其具有功耗很低、适宜移动、便于铺设等很多优势。传感器网络技术主要研究各类测试技术,尤其是网络化测控技术,此外,还研究智能化传感器的网络节点、组织结构、底层协议等。传感器网络技术正不断改善自我检测及控制技术,日益安全可靠。
智能技术意指在物体中植入智能系统,赋予物体一定的智能性,并借助智能系统来分析物体的各种状况,及时进行有关处理工作。智能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的智能化理论、人工智能、智能化控制系统与技术、智能信号的处理等一系列工作。纳米技术是一种研究0.1nm至100nm材料性质与应用的新兴技术,具体包括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力学等众多科目。
3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
根据物联网的技术特征,同时结合电力系统通信的特征,物联网主要运用在电子系统通信中的应急通信、配网自动化、智能电网等方面,物联网为电网实现智能化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
3.1应急通信
应急通信是随机出现的,在地点与时间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增大了指挥中心与事故地点联系的难度。通常要抢险人员赶赴现场后,检查并搜集现场信息,然后要借助视频或音频等向指挥中心传回现场报告,如此会增加抢险的耗时。
物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为指挥中心或调度中心开展工作时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度,通过物联网可以对电网状态信息或各类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智能化检测,一旦发生紧急状况时,物联网可以及时为指挥中心传送准确的数据信息,准确定位事故现场,同时查明了现场的事故状况,有利于应急人员提前备好所需设备到现场即刻展开修理或是更换零件等工作,进而提高了处理事故的效率与能力。
3.2配网通信
配网是相对于高压输变电网而言的,尤其是在10kV等级之下的电压网络具有配电设备量较多、电压等级较多、结构较为复杂、支线较多、分布较广、变动频繁等特性。按照配网的自动化等级可以分为通信子站、配网主站、区调分站共三层。
通信子站层意指配网FTU、TTU、DTU等终端与通信子站层的通信,通信子站一般配置220kV或是110kV的变电站。
配网主站层意指通信子站和配电主站两者之间的通信层,依据电力监控协会第二次关于安全防护的有关规定,此层数据承载着调度数据网之中。
区调分站层意指区调分站和配电主站两者间的通信层面,此层数据量比较多,承载着调度数据网之中。
分析配网通信的特性得知,当前配网主要通过载波通信、光纤通信、无线宽带技术与租用无线公网等来运行的。这其中的载波通信与无线公网的安全性较低,光纤专网主要是覆盖110kV变电站,因为配网经常变动,不适于光纤网络。光纤的施工难度较高,难于灵活变动,会增加施工成本。无线宽带技术可以能够配电网的补充成分,然而一些无线网络会受到天气或是路径的反射干扰,在使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物联网可以合理解决配电网中的终端与通信问题,仅需将配电网中的设备及其附件联通互联网,便可以完成配网的通信工作,并且可以实现配网的遥信、遥测、遥控等自动化技术。由此可见,物联网可以很好的处理配电终端较多且经常变动的问题。
3.3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作为一种安全度较高、可靠灵活的新型电网,满足了当今社会的低碳发展需求。智能电网中的通讯技术、传感测量技术、信息技术、决策支持技术、控制技术等可以与电网的有机结合,实现安全且高效的运行。智能电网的应用符合当今社会关于低碳发展的要求,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技术。
物联网技术运用于智能电网中,可以补充或增强其测量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节能控制、远程抄表技术、监测设备状态、电网负荷节能控制技术、电网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相关事故精确定位跟踪、温度监测技术、覆冰监测技术、输电线路杆塔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比如,电网底层的数据含有电缆沟信息、配电房开关等,这些数据难于通过通信方式被有效搜集,然而,借助物联网可以将各类底层信息实时搜集并整合,提高了管理效率与应急的灵敏度,实现了电力事故的有效事后处理或是事前预防。
3.4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
除了上述几方面之外,物联网还可以被运用于工业监管、市政设施管理、智能化交通、远程医疗护理、环境保护治理、数字化家庭等众多有关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领域,全面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3.5物联网的不足
物联网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因此还需要一段长期的研发与改善,尤其是要做好上述的四项关键技术,除此之外,还要以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微型行为系统等作为补充。物联网需要有合理的规范来指导,标准的流程来运作,所以统一物品编码与提高信息安全也是物联网技术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
4应用展望
物联网被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不仅能够改善输电通信基础网络,提高其输电通信网络的稳定性与可靠度,而且其作为配电网络的重要通信途径,能够补充当今公网与无线网络一些难以实现的功能,与此同时,物联网能够抵御恶劣气候时电力应急状况,增强抗灾抗险的通信体系,物联网可以说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物联网正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当中还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比如开发与运行成本较高、管理与规划工作不够完善、相关资源安排欠缺合理性等,这些都是制约物联网普及与进步的阻碍,因此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一并做好物联网的研发与推广工作,相信未来的物联网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高远,杨小刚.倪航.物联网技术的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7).
[2]彭瑜.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工业应用方向[J].自动化仪表,2011(1).
[3]王春新,杨洪,王焕娟,张君艳.物联网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1(5).
[4]付蓉,郭前岗,王保云.智能电网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展望[J].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010.
[5]李娜,陈晰,吴帆,李祥珍.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信息聚合技术[J].信息通信技术,2010(2).
1通信管理系统现状
我国现今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通信主干网络,也已经拥有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等各种通信方式并存,以及以各层各级自愈环网为重要特征的专属通信网络体系架构。随着对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通信信息平台作为一个智能电网的主要支持系统也就贯穿在了发电环节、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用电环节以及调度环节这6个大的应用环节基础中。但是,现今通信网有着“人少网广、设备多、分布过散”这些特点,需要急需利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来对整个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而应用物联网则可以利用各种信息的传输设备来构建形成一个兼识别、定位、监控以及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化局域网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末梢的信息感知的基础环节则可以全方位的对网络信息感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其通信的智能化并且能够在数据流、信息流以及业务流上提供更加高的可行性支持。
2通信系统的总体架构
在设计时通过在通信的专业信息流控制角度来进行分析,在通信管理系统上实现开放式分层的架构如图1,其具体可以从上而下的分为感知层、传送层以及应用层。其中感知层主要的功能是利用各类的感知设备对通信资源的标识和信息的数据进行采集。传送层的作用则是对在感知层其收集的数据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传送,其范围一般是比较长距离的,主要是完成对信息的接入和传输。应用层是作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呈现作用,对传送层传入的相应数据进行各类的信息处理并且通过各种的信息终端设备进行与人之间的交互,应用层是整个通信中提供各类业务应用功能的模块。整个通信系统可以通过以服务的SOA架构技术为基础,来对独立关注等特点进行充分的体现,其各层之间的松散耦合的逻辑应用,以组件的形式来实现同层模块之间的松耦合,从而让整个系统拥有更加良好的拓展能力。
3关键应用
通信管理系统的应用核心就是业务的保障、高级分析以及网络的优化。其主要可以通过通信设备的智能标识、动力环境的智能管控、通信设备的状态检测以及备件备品的无缝调拨等方面来帮助电网企业对其通信网络的运行水平和管理效率进行提升。
二、物联网技术在通信管理系统中应用
1技术架构
通信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可以分为前置端、服务端以及客户端,其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实现。
2Savant中间件的技术实现
服务端中其Savant中间件中实现了技术的实现,其技术的应用使得拥有了数据采集过滤和储存、业务的处理逻辑设置和管理、报警与事件以及读写器的状态管理、消息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的功能。Savant中间件可以将读取的各种不同标签进行过滤、统计、分类、判断以及进行编码解析并且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并且将采集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映射和储存,实现信息的同步共享。Savant中间件还可以将RFID读写器收集的数据根据相关业务进行数据的计算并且对其作出修改、增加、删除以及保持等举措。对采集的消息进行识别,将其中重要的消息进行检查、反应以及包装。其还能够将通信中的各种隐私信息进行安全性保护,所以Savant中间件还有对接口申请数据交换时作出身份验证并授权的功能,使得其信息不能够泄漏。
>> 王晶:物联网产业是核心技术的竞争 浅谈未来物联网核心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学生考勤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应用 基于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核心技术探析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应用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教室考勤系统设计 物联网核心技术专利态势分析 物联网核心技术及应用演进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核心技术探讨 探析物联网核心技术及应用 论物联网安全核心技术与挑战 MEMS:物联网核心技术所在(上) MEMS:物联网核心技术所在(下) 物联网的主要特征与核心技术研究 中国在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诞生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宿舍系统 基于RFID的智能课堂考勤系统 基于物联网与Android平台的考勤系统设计与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5开发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赵俊峰.JavaWeb应用开发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Yama Tienne, Erik Apache Poi Turbspublishing [M]. 2012.
[7]蒋海昌.JavaWeb设计模式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8]David Johnson. AJAX企业级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新型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系统框架;技术平台
0 前言
物联网技术作为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兴起的新型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具有较大的作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作为航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物联网技术与空管系统相结合将更加高效地促进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空管系统的技术框架和技术平台,对物联网技术下的新型空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 物联网基础
物联网技术的基础是多种传感器技术应用,传感器根据相关协议将物体与互联网相联,并实现互联网的智能识别、跟踪和定位等功能。现阶段,我国民航使用的中大型运输机,正是集各种高精尖技术传感器于一身的物体,结合当前较为完善的空管自动化网络,为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物联网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2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新一代空管系统主要包括星基导航系统,广域多组合式监视系统,数字数据通信系统,体现天空地一体化的空管自动化系统,协同决策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多功能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等。新技术的定位和应用将使国家民用航空的运行和资源得到有效、充分、灵活的管理。新一代空管系统的发展和实施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创新,它还将推进民用航空运输体系运行方式的变革,推动大民航运作体系管理和协同理念的转变。
3 新型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特点
3.1 透彻的感知性
区别于传统的空中交通监视手段,新型空管系统主要应用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PBN(基于性能的导航)、MLAT(多点监视)等技术对空中交通实现更加全面、有效的监视。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空管系统的监视内容范围,为提高空中交通管制效率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透彻的感知性也能为管制员提供较大的工作便利。
3.2 全面的互联性
全面的互联性是指通过运用多形式、多渠道的网络通信方法提高对空中交通管理过程中各项信息的存储量,从而达到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中各个空管节点的资源共享。实现互通性的主要措施包括AIDC(设施间数据通信)、CPDLC(地空数据链)、IPV6等。
3.3 智能化
空管系统的智能化主要是利用空管物联网技术将多渠道的信息源进行融合整理,并以数据的形式传入空管自动化系统,给空管人员提供辅助决策信息,从而提高空管保障能力。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改善方案简介
该方案源于国际民航组织(ICAO)2010年第27界例会中提出的民航系统打包升级规划(Aviation System Block Upgrade),以下对其典型区块作以介绍。
4.1 协同决策系统(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
协同决策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采集、融合和共享平台,由以下六个核心元素构成:信息交换平台、关键事件触发、队列预排序、可控运行时间、不利情况下的协同决策、协同管理航班数据。
图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空管系统改善方案结构图
协同决策是通过更加透明的信息共享,实现各运行保障单位间更加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协同决策的目标是,通过精确跟踪航班运行流程关键节点、实施队列预排序等手段,提升特定运行范围内各参与单位的整体运行效率。离港排序子系统通过信息交换平台获取更加精确的目标起飞时间(Target Take Off Time),计算并输出计算起飞时间(Calculated Take-off Time),实现有计划的流量调配,减少关舱门后旅客长时间等待以及航空器开车后地面长时间等待,减少管制员工作负荷,提高安全运行效率,提升民航服务品质。随着更多协同决策系统的互联互通,整体空域运行效率将会不断提高。
4.2 机载间隔帮助系统(Airborne Separation Assistance System)
图2 ASAS在飞机FMC中的显示
ADS-B是机载间隔帮助系统(ASAS)的关键启动装置。利用ADS-B,ASAS实现地空信息的透明互见,从而增强机组的间隔情景意识。在较长时间内,将管制员的一些责任委派给机组。减少地空通讯误解,缩小管制间隔,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余度。
4.3 飞行队列管理(Queue Management)
飞行队列管理包含进港队列管理(Arrival Management)和离港队列管理(Departure Manager)两个子系统。
进港队列管理系统(AMAN)向管制员提供进港排序建议,优化终端区空中交通秩序,缩短进近时间,提高跑道使用率。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空管自动化系统中采集的航行诸元,计算出预计落地时间,再根据航空器预计进港轨迹,动态的自动计算和优化落地时刻和顺序,给管制员提供决策辅助。离港队列管理系统(DMAN)的功能是:优化离港序列,提高跑道利用率,减少离场延误,优化地面机动区交通,减少航空器关舱门后等待。实际应用中,DMAN是AMAN的补充,因为两个系统影响的都是同一条跑道,所以两个系统存在很深的信息交互。
在物联网中:传感是前提,计算是核心,网络是保障,安全是基础。以上这些新型空管技术也完全符合这一规律,只有依靠物联网技术将分散的数据进行融合,才能实现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跨越式稳步发展。
5 结论
本文对新型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新型空管技术的应用平台,提出了新型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结构,并对新型的空管技术进行分析,全面的解读了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新型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可见,未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新型空管技术已成为空管系统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马建.物联网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戴明,雷旭. 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战略的思考[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04).
[3]栗中华,陈艳. RFID技术在民航飞机运营与维护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06).
[4]董襄宁,赵征,张洪海.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物联网;关键技术;通信运营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091-02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物物相连的网络模式。主要用于客户端的信息交换和通信。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物联网技术在帮助国家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在世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处于前列,随着我国对物联网多项技术的开发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物联网的应用也趋于普及和成熟,传感器的研制和投入生产,也取得显著效果。
1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结合物联网的相关知识,发现物联网的技术架构由三个层构成,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各种传感器以及相关网关,主要功能是帮助物联网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以及自动控制数据信息,并通过利用物联网中的通信模块,实现物理实体与物联网网络层、应用层的连接,充当着物联网的“眼睛”。
网络层,主要由各种私有网络和通讯网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加以传递和处理,依托于公众电信网、互联网,以及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在物联网中,相当于“大脑中枢”的存在。
应用层,则是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应用的集合,主要作用是为客户提供各种基础,从而推进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普及。
2 物联网关键技术
经过对物联网关键技术实质的分析,得知物联网要真正实现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离不开信息采集技术、近程通讯技术、远程传输技术,以及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等几种技术的结合与完善。
2.1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采集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在采集信息上,可以依靠传感器感知外界温度、气象等参数,以及依靠电子标签“标准化”标识采集点的方式来完成物联网数据信息的采集。
传感器,作为连接物联网和虚拟世界、采集数据的关键器件,能够为物联网提供高质量和海量的数据信息,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物联网传感器的应用,是物联网在运营中获取精准信息的保证。
电子标签,即人们常说的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发射无线讯号,远程识别和采集特定目标的相关数据信息,具有非接触式的特点。基于无线射频识别发展起来的RFID技术,同样具有全天候、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功能,在物联网与通信运营的结合中,能够提供近程通讯、识别信息等功能。例如电子标签在产品的电子代码上的应用,大大推动了物联网在运营方面的发展。
2.2 远、近程通讯技术
近程通讯技术,包括RFID技术和蓝牙技术两种,是由以往的无接触式认证和互联网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物联网关键技术,具有短距离连接的功能。
远程通讯技术,在物联网中,通常由机器到机器、机器到人,或是人到机器的途径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支持物联网数据远程传输的技术越来越多,总的来说,主要包括DSL、PO等在内的有线传输和包括CDMA、GPRS等在内的无线传输等两种。
2.3 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
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是基于互联网和近程通讯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主要是在各种先进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物联网中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同时,在快速处理海量信息后,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还可以实时将结果返回给物联网的各个部件。如近年来提出并初步得到发展的云计算,便是处理物联网海量信息的最有成效的计算模型。
3 物联网运营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在通信运营中的实例
3.1 物联网运营中的关键技术
3.1.1 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
物联网网关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物联网网关作为标准化的网元设备,能够为传感网和通信网的连接,提供数据汇聚、数据传输、协议适配和节点管理等技术支撑,在通信运营的传感网和通信网的连接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物联网网关,不但能够将异构传感网汇聚成一体,远程传输传感网的数据,同时,也能与远程运营平成对接,从而为客户端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保障。
物联网通信模块拓宽通信运营通道。在物联网远距离传输信息时,往往需要用到终端内的基础组件,即通信模块。就以往来看,物联网行业的种类多样、体积大小差异、处理能力强弱以及对外接口的不同,都很难促使物联网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网络。不过,自从使用这个安装在终端内进行数据通信的独立功能模块以来,物联网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信模块通过嵌入各行业终端,形成各行业物联网传输的共同通道,从而能够为物联网提供通信运营的服务。
智能终端帮助采集通信运营所需数据信息。智能终端作为智能化处理数据能力的物联网终端节点,具有采集数据,运算、处理和执行数据的能力。通过采集现场情况的数据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到远程管理指挥中心,管理人员通过智能化应用程序,对信息加以处理执行,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实现通信运营。
3.1.2 物联网服务平台技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
包括M2M平台和云服务平台两种。M2M平台能够为物联网中的机器对机器提供智能通信通道,帮助实现物联网控制及监测终端接入、配备终端私有协议和接入行业应用系统,以及配备行业应用私有协议等方面的功能。同时,M2M平台,还能对终端使用网络是否合理加以控制,对终端流量的使用和分布情况加以监控和预警,并能够实时快速地对故障进行辅助定位,远程为解决终端故障提供必要的维护操作工具。云服务平台能够为各行业的物联网提供统一的服务交付平台,并实现各行业的物联网统一的海量空间存储和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方便各行业实现通信运营。
3.2 物联网实现运营的实例
3.2.1 手机物联网
手机物联网将智能终端和电子商务相结合,促使消费者能与软件应用、硬件设备等商家进行便捷实时的交流和互动,随时随地体验品牌品质,推广分享信息,实现互联网向物联网从容过度,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具备零接触、高透明、无风险的新型市场模式。简单来说,手机物联网便是“闪购”。手机物联网采用智能终端设备扫描各类商品的条形码、二维码等方法采集各商品的数据信息,实现购物、比价和鉴别产品等功能。
3.2.2 安防物联网
新一代的智能安防物联网,结合了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中国移动的TD SCDMA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中国移动的G3无线移动座机、RFID技术,是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在M2M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业务。在提供G3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安防物联网还提供了门窗报警、紧急呼叫等智能安防服务,能够让用户体验到物联网关键技术所带来的智能家居生活。
4 结束语
物联网关键技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不但能够带动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还能起到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推动面向物联网的综合性信息服务进程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