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范文第1篇

在“互联网+”热潮的推动下,阿里巴巴向农业领域的渗透进一步加速――2015年4月,阿里巴巴启动一个叫“满天星”的农产品溯源计划项目,希望借此推进农产品追根溯源的进程。这一步,是要通过其强大的电商体系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让农产品的“出身”彻底透明化。

如今,“扫一扫”的技术应用早已不新鲜。但是,通过扫码就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食品违规无处遁形吗?

理论上,技术的实现不是什么难事,但关键在于能不能探索一种“互联网+”农业的有效运营管理模式。扫码识别农产品真伪,这对阿里巴巴也许只是个小小的开局。

最大的门槛是信任

电商的爆炸式发展,不可避免地使农产品在近些年越来越多地“触网”,使得农业在互联网渠道的增速远超其他成熟行业。

但是,农产品电商的体量又远未达到诸如服装、数码电子、化妆品等数千亿元的销售规模。一方面,很多农产品“触网”,大多以一味搬到网上销售为主要方式,而对农产品原产地品牌观念的形成不甚重视,很多地方的农特产尽管很好,却没能给消费者带来鲜明的品牌印象。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农产品背后的种植过程和品质一无所知,而对于“身份不明”的食品,要让消费者从心理上完全接受,有一个最大的门槛――就是信任。

如何才能让消费者相信农业的互联网是可靠、且可信的呢?

2014年,马云到处发表“成功学”演说的同时,还频繁“下乡”,曾先后到浙江、新疆、辽宁等一些农业特色地区探路,这也是驱使淘宝系在发力农产品电商之后,加速向农业原产地市场扎根布局的重要原因。同年6月,阿里巴巴了“码上淘”战略,实际上,就是搭建一个利用二维码技术来识别农产品身份的开放平台。

而今年4月,阿里巴巴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互联网农业的深耕试验了。

这块“实验田”选在了辽宁盘锦市大洼县。该县以生长期长达8个月的碱地柿子(即蕃茄),自然生长的野生蒲笋,生猛的可攀爬植物的稻田蟹为主要农业特色。作为第一家农产品试点县,阿里巴巴对该地10种地标性农产品进行信息追溯,也就是给每个农产品都上个“身份证”,最终在淘宝平台上完成销售。

的确,农产品电商要想真正有起色,绝对离不开溯源机制。对于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淘宝扫二维码,就能立即看到农产品的“出身”以及各项检测指标,或许才能更容易建立起消费者信任度。

“互联网+”怎样带动农业升级?

原则上,扫码溯源模式使得每个农产品都能持有独一无二的码,以确保它的真实来源。

这一先进技术的背后,承载的是不同的溯源信息。以辽宁大洼县有名的稻田米为例,经过扫码后,诸如大米的产品特征、产地、种植人、生长周期、施肥量、采摘上市日期等所有信息一一呈现,显然利于消费者形成清晰的认知。

同时,防伪溯源也是对商家的规范和约束。阿里巴巴首席风险官邵晓锋称,若有复制个别二维码进行造假售假的行为,阿里巴巴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二维码做出“安全鉴定”,从而切断线上线下的违规销售行为。

而另一方面,如果消费者真的购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农产品,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同样也可以追溯到源头,做出相应处理,防止质量问题的扩散。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关乎人们舌尖上的感受以及安全健康,这不仅是现代农业流通体制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部分,而且从商业角度看也不乏长远价值。而马云就曾在公开场合宣称,健康是10年后最值得投资的事业。

事实上,尽管互联网本质上是一种渠道,但它的透明化使传统行业可以借助于此降低成本,用高效率来整合低效率,从而逼迫传统行业进行产业升级。倘若互联网深入到农产品原地产,将县域经济和社交体验相结合,那么农业的未来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2014年,阿里巴巴就出台了一个惊天的投资计划:未来3-5年砸100亿元做“一村一淘宝”,其中的理由已不容言说。农村发展战略,是阿里巴巴在海外上市后确定的三大战略之一。

然而,互联网巨头们由开始的跨界做农业,到如今进一步扎根农村市场,最终到底能否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塑造传统农业,促进产业进步和升级,面临的挑战仍然巨大。

农业O2O,连接的是什么?

相比以往的电商模式,即一个订单产生之后,商品通过物流配送,快速抵到达消费者手中,交易过程似乎就结束了。但对于农产品,有了二维码之后,使得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远没有终结。

在阿里的推进计划中,“码”的作用不仅仅是防伪溯源的互联网入口,未来更重要的是将会成为一个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重要工具。

正如最近升任为阿里巴巴集团CEO的张勇说:“码不再只是简单的名片功能。任何一个码就是一个终端,它还将连接更多内容和服务,最终实现人和人,人和信息,人和实物的互联,通过码将消费者与商家呈现出不一样的关系。”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营;食品;途径

目前,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关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中央把食品安全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0年2月,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2010年8月,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建立了我国首家食品安全的全国性法治研究机构。可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仍经常发生,问题食品屡尽不绝。如鸭蛋中的“苏丹红”,豆腐、粉丝、面粉中的“吊白块”,餐桌上的“毒青菜”,香茹中的“蜡菇”;还有染色馒头、瘦肉精、牛肉膏、植物奶油、毒生姜等等,不法商贩有恃无恐、追本逐利 ,食品安全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因此,笔者认为,国有化经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

1 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特别是以细菌、病毒为主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为危害人群,特别是危害学生健康的重要问题。

(2)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农药、兽药滥用造成在食品中残留量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3)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工厂、粪场、垃圾堆等污染源的危害日益严重。如环境污染、有害昆虫,如苍蝇、老鼠、蟑螂等传播污染。

(4)豪华装修材料释放有害物质,如甲醛、苯化合物等,不仅对食品的直接污染,还可直接危害人群的健康。

(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和消毒剂、空气清新剂等,其卫生与否也是影响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因素。

(6)违法生产、经营食品的问题十分严重。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城市、乡镇,生产出不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的产品可造成食物中毒。

(7)食品工业中应用新原料、新工艺,有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卫生的新问题。如转基因食品、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应用,食品新资源的开发,既是国际上关注的,也是我们亟待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8)食品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食品中添加违禁物品(瘦肉精、吊白块等)、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企业弄虚作假,不执行卫生制度的现象屡有发生。

(9)食品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淡薄。

(10)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食用较多的方便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集体就餐不符合饮食卫生的要求;生冷食品、动物性食品、煎炸烧烤食品增多;洗涤物品、化学制剂在餐饮业中大量使用;情绪紧张、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所有上述因素可归纳为生产的性质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商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2 实行国有化经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个国家的经济主要靠两方面来调节,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市场调节是自由经济下最基本的调节方式,是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法,不过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利益第一,质量第二,其后果必然导致质量出现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政府对市场和资源配置进行调整了,这就是宏观调控。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市场调节的后果,这时就应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改变食品生产经营性质,实行食品国有化,以国有化经营改变经营方式。并以国有化经营为主,私有化经营为辅,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相互竞争,相互促进,通过国有化经营企业的引导、示范,规范食品市场,繁荣食品市场,逐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4 国有化经营的方式方法及途径

国有化经营并不是走过去计划经济的老路,是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既保留了计划经济的优点,又摒弃了市场经济的缺点,有其特有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1)政府或集体是投资的主体,谁投资谁受益,利益人民共享。

(2)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可实行政府经营管理,独立核算;也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还可实行承包经营,独立核算等等,但是无论何种经营方式,都必须以食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群众满意第一为原则,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次之。

(3)将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紧密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4)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先在一个县或一个市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

(5)先通过1~2产品的试点,如建立蔬菜基地、主粮生产基地、生猪基地、面粉加工厂等等,积累经验以后,逐步扩大品种、数量和规模,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6)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实行有偿供给制,确保主要食品的安全无害。

4 国有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1)国有化经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以人民的需求为目标。

(2)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效果显著,宏观调控能够到边到位。

(3)可以全面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

(4)便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卫生监督体系,实施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有效遏制食品污染及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5)有利于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规范其思想和行为,为社会生产出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食品。

(6)有利于食品安全隐患的消除以及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7)有利于运用相关信息,定期而严格地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范文第3篇

本文作者巴特勒・梅登,及其他很多美国学者则指出,美国FDA的药品审批程序同样存在严重问题。

当然,两国药品审批程序所存在的问题之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维农・史密斯为本文撰写的前言中已经指出,政府的药品审批程序可能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因为审批速度较快,让有安全风险和药效问题的药物得到批准;另一种是因为审批速度较慢,让那些能够阻止正在发生死亡的药物无法及时得到批准。

FDA所犯的正是前一个错误。因为担心政治压力,FDA按照一刀切原则对所有药物进行严格检验、审查,结果,制药企业从开发出新药品到其正式投入市场,需要耗时8年半,更不要说,大量药物可能仅仅由于并不严重的副作用而无法通过审批。这样,不少药物无法及时送到濒临死亡的患者手中。并且,药物即使最终到达患者手中,价格也趋于非常昂贵。

在中国,SDA所犯的则是第二个错误。仅2005年,SDA就审批新药一万多种;而在美国,每年所批新药也不过是100种左右。

SDA批准如此之多的新药,一个重要的技术性原因是两国对新药的定义不同。在美国,新药指药品由新的化学成分构成;而在国内,同样的成份,只要添加一些无关紧要的沉浮,甚至只要换个新名称,就可以申请成为新药。

SDA如此宽松的新药审批规则,还有重要的政治原因:SDA系统官员为自己创造最大的寻租空间。政府各监管部门的权力都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滥用权力、权钱交易的风险相当低。在这种情况下,申请者越多,政府机构的控制权之租金产量就越高。而政府人为抑制药品零售价格,也迫使制药企业和医院以旧药装新瓶的办法,逃避价格管制,并愿意支付申请新药的正式与非正式成本。

严厉制约的FDA过于保守,权力不受约束的SDA则放弃标准。这两个不同的故事印证了维农・史密斯的同一个分析结论:政府的药品审批机构无法在满足患者主观需求与药品安全性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让政府机构独家审查药品安全,决定患者可以得到什么药物、药厂可以生产什么药物,其实未必是值得信赖的手段。

作者在美国语境下提出了一个“双轨制”解决方案,即在FDA目前的药品审批体系之外,允许存在另外一个体系:药品生产商在其药品通过FDA第一阶段安全测试后,即可向患者供应,但前提是,患者在其医生的指导下获得有关信息。为此,作者提出建立一个可由私人部门经营的信息库(TED),让患者和消费者对使用新药的风险-收益进行评估。这样,患者就在FDA相对僵化的审批程序之外,多了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可能造福于某些在死亡和痛苦中挣扎的患者。反过来,这一体系的存在又可以对FDA构成竞争,促使其管制趋向最优水平。

那么,中国语境下的药品审批制度如何改革?国内专家们已经进行了一些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民众和舆论面对目前的药品监管危机,本能地呼吁政府集中权力。政府也确实在这样做。因为政府当然喜欢这样做。

但本文所设计的方案提醒我们考虑一个原则问题:为什么只能由政府对是否可以生产某种药品进行审查?政府是否确实具有这种能力?政府是否有足够的激励恰当地行使这种权力?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城市;居民;食品安全;关注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49-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我们于2011年7月对4A级旅游城市一阆中市进行了食品安全关注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阆中市城镇、农村居民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在本次调查中,对阆中市城镇和农村居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本次调查发放问卷为1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053份,问卷有效率为94.4%。

1.2.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形成《阆中市居民食品安全关注度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资料收集,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问卷当场收回,由调查员认真审查,保证问卷质量。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1053名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均衡,20~40岁、居住于城镇的对象为主,初高中文化程度、月收入低于两千者占70%以上,具体情况见表1。

2.2 对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的知晓情况

知道双汇瘦肉精事件的达85.1%,知道染色馒头事件的为67%,知道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达91.1%,知道苏丹红染色事件的为59.7%,知道毒生姜事件的为33%,知道毒豆芽事件的为62.5%,而知道面粉增白剂掺石灰事件的为62.4%。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阆中市居民对食品安全事件普遍比较关注,而其中的三鹿奶粉和双汇瘦肉精事件更是广为关注。

2.3 消费者判断食品优劣方法

2.4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途径

阆中市居民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通过电视、广播的占60.1%,网络占24.1%,询问有购买经验的人占17.7%,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占15.6%,相关知识讲座占8.4%。不难看出,其主要方式是通过电视、广播收看或收听相关食品信息,食品相关部门可以将这两种途径作为载体来加大食品相关知识的宣传,以便于群众获得更多的信息。

市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农村居民高,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越高。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食品卫生、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经被认为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元素。

2.5 居民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2.6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食品安全部门执法不严(65.5%),国家免检等食品安全机制(27.3%),食品相关法律不健全(28%),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43.9%),中国国情的必然现象(10.4%),其他原因(2.5%)。在阆中市居民看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与食品安全部门执法不严和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很大关系。居民们希望政府和食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执法力度,严惩不法商贩,并且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希望商家能够倡导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性,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能力,以避免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人民健康。

3 结果分析与建议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字: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展

近年来,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浮出水面,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越发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还有转基因食品,产生了很大的需求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推进入手。

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一)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有三种,感官评定、化学方法和微生物分析。其中,感官评定是一种古老的方式,最主要依赖的是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分析。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具有一系列的缺点,比如耗时较长,准确度低,局限因素多,步骤繁缛,污染环境,等等。当今各种产业纷纷兴起,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产业的发展。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目前来说,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分别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和原子荧光技术。

(1)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分析方法,它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所忽视,其方便快捷,准确高效,污染力小,成本较低的优点,使得该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当然,应用前景也是相当广阔的。

近红外光谱区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区域定义为780D2526nm的区域。NIR技术包含着丰富的物质信息,主要测定有机物和部分的无机物,其应用原理是不同的物质在近红外区域会有不同的吸收特征。

(2)免疫分析技术

免疫分析技术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和挑战性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主要应用于农药残留方面,为食品安全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免疫分析法是一种集生物酶技术、荧光光谱技术、辐射技术、免疫分析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该方法作为农药残留快速筛选检测方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免疫分析法检测食品的范围很大,包括水果、蔬菜、肉类、谷物类等,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3)原子荧光技术

原子荧光技术,其所具有的灵敏度高和检出限低的特点,使得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光源停止照射时,再次发射的过程也会立刻停止。其分为三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和敏化荧光。

原子荧光技术,谱线简单、受外界干扰小,适用于非色散检测。食品安全中,测定汞和砷物质,都会用到该技术。

2 关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未来展望

(一)由人工化转变为智能化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是人工化,操作效率低下,主客观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检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出入。

在新时代的各项潮流引领下,食品安全检测将进入智能化,全面提升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将检测准确率扩大到最大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由人工化转变为智能化,食品安全检测将登上一个新台阶。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而且有效地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很多限制性因素,同时提升了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了我国的物质积累,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二)加强技术的综合性特征

就单项技术说,技术中有优势,有劣势。加强技术的综合性特征,不仅可以发挥所长,也可以尽可能的规避所短。这并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有效发挥技术的综合功效,最大程度解决问题。

免疫分析法,作为集成性新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依旧存在问题,对其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和限制。例如,小分子农药不易合成,抗体的获得周期较长等等。在此后的研究中,如何增强抗体的稳定性,合成仿生抗体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生物抗体,等等,将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

(三)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就目前来讲,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这种差距将逐渐减小。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可设立学历门槛,对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人员要对学术有严谨的态度,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还与发达国家可以展开各种合作,进行学术交流,这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3 合理化的可行性建议

(一)加大科技投入

国家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财政拨款,加大科技投入,成立专项研究小组,有针对性的解决技术中本身存在的漏洞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鱼类会将水中的Hg转化为甲基汞,该物质毒性大,迁移性更高。人们常说的汞中毒,其实大多数就是甲基汞中毒。甲基汞测定可采用GC,但是此方法的操作性比较差。

(二)增强监管机制

增强监管体制,是很有必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众大,不可有任何的马虎。国家要从以下两点入手,监管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研究行为和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规范性、制约性。(2)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审查,设立严苛的检测标准,同时设立相关的惩罚制度,形成一体化的监管体系。

经营者一时的利欲熏心,研究者对学术的不作为,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等,都会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形成了隐患。只有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下齐心,才能有效遏制问题。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技术腾飞的翅膀,虽然食品安全技术发展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优化解决。

在砷形态测定中,有两种检测方法HPLC-HGAFS和ICP-MS。ICP-MS有快速测定和极高的灵敏度,但是成本较高,修理费用昂贵,很难在常规分析中推广。因此,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探索新型检测方法,降低检测运行成本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四)设备及时更新

鉴于食品安全检测过程的操作性特点,检测设备及时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关乎检测的效率、检测的准确性、检测时间的周期性,由人工操作到智能化覆盖,设备是重中之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在不断进步中,对新技术的应用,对设备的改造,都是所带来的变化,对设备进行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 小结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推进,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上一把锁。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保障党和政府的形象,才能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笔者工作于相关C构,致力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愿献出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夏静,张敬轩,李挥,杨岚,吴春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酱油中7种防腐剂[J];食品科学;2011(14)

[2]陈智理,杨昌鹏,郭静婕;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