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生产事故

煤矿生产事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矿生产事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矿生产事故

煤矿生产事故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机电事故还是引起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在煤矿生产中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如何搞好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具有重要意义。

1 矿井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1.1 设备陈旧老化。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另外,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工艺、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加之涉及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相匹配,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1.2 设备造型不合理。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比如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1.3 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机电设备日常的检查、维修与保养工作相当重要,由于个别机电维修人员平时不重视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抱着“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思想,只要设备在自己负责的八小时不出问题的消极意识,班班得过且过,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声音、气味等不进行认真观察、分析、修理,进行简单处理后设备带病运转,导致一些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造成机电事故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1.4 配件规格和质量不过关。随着机电设备市场的放开,大量劣质机电产品涌入煤矿市场,再加上非防爆产品、非煤矿许用产品在一些小煤矿的非法使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事故隐患。目前我国生产煤矿设备配件的企业结构小而散,对于配件的尺寸、规格、材料、性能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厂家所生产的配件在细节上存在差异,更有一些小厂家为了自身利益偷工减料,给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带来了不良影响。

1.5 管理存在漏洞。煤矿井下工人文化素质较低,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违反“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再加上特种作业人员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也给安全埋下隐患。

2 对煤矿机电安全预防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 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对各类机电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技术培训,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设备原理, 懂设备构造, 懂设备性能;会使用,会维修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使用设备切忌超负荷运转。工作环境要清洁卫生,温度、湿度合适,有适当的安装场地和检修空间。特别对采、掘工作面移动设备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

2.2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安装设备必须按照技术说明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进行,安装的全过程所有数据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安装完毕要严格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移交使用。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即:勤观察、勤讲解(勤汇报)、勤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同时,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注油、干燥、防锈等技术处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磨损程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大型固定设备,执行班、日、周(旬)、月检查制度;对采、掘、开拓等移动设备,执行班班生产,班班抽空检修。综采工作面要实行班、日、旬检查制,并坚持三班生产、三班检修、班班维护制度。

2.3 强化思想教育工作。牢固树立“ 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① 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② 用典型说教的方式,让工伤人员到班前会上讲解受伤后的感受,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③ 对于发生的机电事故,要认真组织人员详细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2.4 及时更新机电设备。保证必要的设备资金投入,以较为先进和节电节能新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来代替原来的陈旧设备。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环境噪声污染和高耗能底效率的设备,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利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利用经济奖励和绩效考核机制带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为机电设备事故率的降低和企业“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定期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培训,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2.6 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2.7 加强安全工作力度, 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煤矿生产事故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机械事故;防范

【分类号】:TF762.3

近年来煤矿机械事故以及由机械事故造成的人身事故依然未能有效杜绝,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对矿企的经济、产量也造成了影响。面对频繁发生的煤矿机械事故,应当加强管理和防范。

1煤矿生产中发生机械事故分析

1.1设备陈旧老化

在煤矿建设时,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互相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无论十国企还是私企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械设备更新速度缓慢,设备相对老化,大量的超过服务年限,且仍在继续使用,达不到煤矿安全规范标准。另外,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由于科学技术、工艺设备、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加之设计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想匹配,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设备相对落后,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1.2设备检修不到位

煤炭企业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但长时间运行和在运行当中职工野蛮操作,不按安全规定操作,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使机械设备受到损坏,带病运行,这就要求对设备检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设备陈旧,没有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检修,日常维护保养,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据统计,发生的机械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造成的。

1.3设备配套不合理

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需求,比如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一些煤矿拼设备,超机械的额定负荷、额定寿命运转,对不同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要求。而实际情况则是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需要很场一段时间的磨合,磨合期内,往往事故发生率较高。

1.4设备造型缺乏科学性;目前煤矿使用的设备水平低、品种少及质量差,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与机械产品和煤炭发展不匹配,例如采煤机、液压支架以及掘进机等都是进入其他技术基础中完成,存在适应工程。比如某公司引进一套国产的智能化综采机器,因果生产环境极大限制了设备发挥,只能发挥70%左右的功效。

1.5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即安全素质低下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不了解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范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操作失误(操作差错,在意外情况时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常见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例如工具或量具的随手乱放,测量工件不停机,站在工作台上装夹工件。越过运转机械取送物料,攀越大型设备不走安全通道等。

2.煤矿机械事故的防范措施

2.1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完善煤矿机电专业管理组织

(1)严格按照设备的规划、型号使用、维修、更新,对设备的总和管理进行全过程的改造,从源头上保证购买的机电设备质量可靠、技术过硬、售后维修有保证。

(2)加强机电设备的基础性管理.争取做到机电设备图纸、技术资料完善,机电设备工作状态清晰明了,使用方法正确无误,力求达到零失误管理。

(3)主动引进和采用计算机设备进行网络智能化管理,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化水平。

(4)坚决按照国家最新出台的煤矿机电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规定,建立17种基本制度。加强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管理。做到考核到位、落实有力;加强决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兑现率;有计划地对目前实行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建立起责权明晰、内容完善的煤矿机电制度体系。

2.2加强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开展检测检验,特别对机械设备及辅助产品要严把质量关,决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根据生产需要、技术要求,产品质量选购合格设备。凡是新投入使用的设备不论是选购,还是自制的,都要按设计规定,对设备的技术性能、质量状态、安全功能进行全面、严格验收,并要经过试运行确认无误时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3建全安全法制,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企业领导要重视机械管理工作,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使机械管理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发展。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2.4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对他们加强技术培训

造成煤矿企业的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和技术工人对安全意识不高。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政治思想教育。要定期对他们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利用发生的事故案例,让他们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绝对不能存在麻痹思想。让他们时刻提高警惕,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程度。

煤矿生产作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必须培养一批有能力的建设队伍,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那么,要提高他们的素质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通过多种途径为他们提高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机电知识水平。让他们在实践工作中更加掌握机电技能,在实践中多锻炼、多学习,对于新技术、新设备要尽快学会应用,还要具有敢拼敢闯、不断创新的精神。

2.5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2.6加强煤矿机电的部门管理工作

要在企业内部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要严格制定机电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要求,这是保证煤矿安全平稳生产的基本条件。要完善机电管理部门体系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在企业内部划分责任,明确分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具体明确安全事故责任人,让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有序进行;(2)让机电管理和安全生产合理配置,要保证生产安全就要以制定机电管理制度为前提,做好机电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安全生产;(3)建设一支专业技术队伍,机电设备的运行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操作,要培养一批高水平并能吃苦耐劳的建设队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让他们在各自岗位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结束语

煤矿机电系统是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机电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消灭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并要跟踪产业科技前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煤矿生产事故范文第3篇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各煤矿企业应当根据《特别规定》的要求,对本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定期组织排查。隐患排查报告应包括产生重大隐患的原因、现状、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安全措施和整改结果等内容。重要情况应当随时报告。隐患排查情况要形成书面报告,由各矿主管矿长签字后,于每季度第一周报送某某监察分局。

某某监察分局对逾期未排查和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将按《特别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

二、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隐患治理,确保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特别规定》所列举的十五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之一的,必须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某某监察分局对存在十五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之一并仍然进行生产的煤矿,将按《特别规定》第十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

三、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责任,加大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各煤矿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单位职工的培训和持证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经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下井作业。

某某监察分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将把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监察,一旦发现煤矿企业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将按《特别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对责任煤矿实施行政处罚。

煤矿生产事故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 机电运输 事故 分析

中图分类号:T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67-01

煤矿机电运输在煤矿企业经营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应用范围广,几乎贯穿整个生产过程。除此之外,它的特殊工种也比较多,技术性也很强。研究资料显示,由机电引起的事故在煤矿生产事故中占第四位,所以,严谨分析总结现今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非常深远的作用。

1 煤矿机运事故的原因

1.1 安全基础工作薄弱

安全性不可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即:(1)安全的投入力度不够,考核过程松散,机运很难达到标准;(2)特种作业的工作人员的相关安全理论知识和经验不足,尤其是用人体制的深入改革并岗后,职工大部分都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继续工作,部分岗位打破了8 h工作连班制[1]。上述两大原因说明了抽调人员参加培训的可实现性低,最终导致职员得不到应有的培训,技术水平很难提高。

1.2 安全制度不严

遗留安全隐患的原因包括三方面:(1)岗责任制不完善,对部分工作责任互相推卸,从而导致存在的隐患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消除;(2)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对安全考核的重视也不够高,且未施行安全奖惩机制或施行不及时,从而无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3)在处理安全事故过程中并没有遵循相关原则,惩处力度不够,有时会出现领导之间相互维护的现象,责任制未落实,员工无法得到教育,最终造成事故不能有效避免。

1.3 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

代岗人员的顶替时间往往不长,而且对其所顶替工种光的相关知识和操作不了解,没有经过岗前的相关培训工作,最终形成了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的不安全因素[2]。

1.4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增强,安全教育离地也有待增强,没有按照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来进行工作,往往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1.5 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调查资料显示,在某矿17起机电运输的安全事故中,当事人文化水平为小学的就有七起。可见,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术工种的相关安全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知识往往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采掘一线电瓶车司机的不稳定,农协工、农换工所占比例较大,且其文化水平低,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不强,素质水平也低,最终给几点运输的安全带来了威胁[3]。

1.6 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

特别作业人员绝大部分都接受了相关政府和部门的正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后才上岗正式工作的,所以,应尽量不要调换他们的工种。然而,部分煤矿企业的人事部门未考虑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现状,随意的、没有标准的调换工种。更有甚者将私人感情带入到工作中,将自己的亲人、朋友不论素质和文化水平都充塞到任意的工作岗位中,由于其并没有掌握相关技术知识,所以往往会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2 防治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措施

2.1 加强标准化建设

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是保证煤矿安全的基础,调查资料显示,加强对矿井质量标准化的投入力度可以增加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最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保障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从而减少人员伤的亡和经济的损失。所以,煤矿企业应制定合理、可行的设备定期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包机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停电检修挂牌制度以及各种安全装置定期测验制度[4]。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应建立电缆、机械以及电器等的台账管理,认真保管好中、大型机械的技术性能相关资料及档案,从而减少对机械的资金投入,获得更大的利益。

2.2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如今,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环节都采用了岗位承包的方式,而该环节的承包人的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上的取得经济利益,往往减少了对安全的投资、管理力度。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机械“带病”工作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很难保证安全。安全第一的含义包括怎样看待和处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采取怎样措施来处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不仅仅是所有的领导,所有的职员也要将安全当做首要任务来对待,将安全列于最重要的位置之上。

2.3 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机电运输的特点之一就是技术性强,因此,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必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中踏实、认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负责。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操作技术水平,从而完善自我。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临时顶替的现象的出现,此外,除非万不得已,不可随意调换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杜绝人员的“空降”。资格考核要严格,不能放松,获得资格证书后方可正式上岗。

2.4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采取多种方法来加强和引导教育工作人员,使其明确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消除侥幸心理,增强自我及他人的安全意识[5]。可采取的典型事故案例措施包括:(1)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览室,详细描述安全事故产生的过程和事故后果,重点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可采用的相应的合理措施,以此来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2)采用典型案例说教的方法,使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三违的重大危害,增加其理论知识和增强其安全意识;(3)聘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参加安全教育会议,并由其做报告,通过其切身的感受和经历来引起在职人员的思想共鸣,这样获得的效果更佳。

2.5 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

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包括:(1)建立竞争机制,例如:在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之间实施竞争上岗机制,实施岗位技能工资,从而提高在职工作人员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使其在此过程中掌握和熟练运用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从根部做好安全工作;(2)不定时的举行技术比赛,给优胜者合理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在职员工提高操作技能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将安全思想应用于日常的工作当中。

3 结语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不仅对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关,还直接与井下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挂钩,所以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贯彻到底,不能总是发生了之后再去处理。不仅要制定预防安全管理机制,还要进行有效的监督。严格做好监督工作,不能把制度当做摆设。只有做好了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企业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席卫洋.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分析[J].民营科技,2012(5):13-14.

[2] 沈玉生.小煤矿提升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科技信息,2009(26):65-66.

[3] 范金平.对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98.

煤矿生产事故范文第5篇

科技不断的进步,但煤矿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危害着群众。企业和国家的利益。笔者作为新汶矿业集团泰山能源公司的一名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到这些问题,笔者通过统计分析近年来的煤矿发生的形式,对如何预防煤矿事故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我国煤矿事故统计

(一)总体形式

自2004年以来煤炭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公司也一起发展,近些年在山西投资一煤矿,在内蒙鄂尔多斯正在开发一块拥有3亿吨储量的大煤田。随着煤炭生产量和煤炭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国家和煤炭企业没有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以至于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中国近几年来的煤矿安全生产趋势逐渐好转是因为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逐渐被重视,此外,中国已经了例如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整制度,来不断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2005年8月24日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并提出了关闭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不煤矿,随后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加强对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的基础管理,加强对气体的安全监测,明确安全的费用提取与使用方法,把以往标准的最高要求当做现今标准的最低要求,允许相关企业在基础标准上提高自我解压的标准,加强评价机构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培训。这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2006年乡镇煤矿事故的发生频率不断下降。从2006年一直到如今的2013年,我国更加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保证煤炭产量增加的同时,减少煤矿的安全事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煤矿的重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我国近几年的煤矿事故数据见图表一所示:

由表一可以看出:2004年到2005年我国事故持上升趋势,到2006年开始有所好转。2006年事故发生的数量和死亡人数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12%和22%,从2006年起煤矿事故数量逐年递减,安全生产的形势保持良好平稳的趋势,百万吨死亡率逐年降低。

(二)事故类型

采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事故查询系统中提供的历年煤矿事故资料,针对事故特点进行不完全统计,并分类进行分析。

1.事故致因类型

煤矿事故原因有天然气,水灾,顶板,火灾,机电,运输以及其他类型。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二可以看出,在各类煤矿事故,顶板事故发生次数最多,共3567起,占总数的43%。这是由于采矿方法不先进,矿山生产过程中,在矿山的压力下,由于有些地方空当,空顶或支护不及时、冲击地压、煤炭局部坍塌、片帮、冒顶、等,都会导致顶板事故的发生。其次是瓦斯事故,共1879起,占总额的20%左右。煤尘因为不完全燃烧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情况都说明煤矿事故预防工作应着重顶板事故的预防和瓦斯的监测。

2.事故发生地域

我国各个地区煤矿储存条件不同,煤矿数量不同,开采难度不同,发生事故概率自然也不会相同。2004 -2012年各省煤矿造成死亡的事故统计如表三所示。

表三显示,从数量上来看,四川,山西,容易发生严重意外事故的频率最高。共有1583起煤矿事故发生在四川,其中的1234起意外事故都发生在乡镇煤矿,占事故总数的75%以上,主由于四川煤层复杂,瓦斯含量高,并且乡镇煤矿的比重比较大,领导重视不够,责任不明确,等等;山西省有16例,其中14个是瓦斯爆炸重大事故,主要由气体积聚,违章作业,管理混乱,设备,设施及其他原因导致。

二、预防煤矿事故的建议

1.防止易发事故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就是能否有效并及时的控制顶板事故与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实施提高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法律规范以及技术措施。企业预防与控制煤矿的安全事故必须严格根据经过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与2009年5月14日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不断规范技术程序。

2.重视隐患预测

瓦斯事故发生的原因通常是由于没有及时检测瓦斯气体聚集的情况,最后因为瓦斯气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而引发了爆炸。2006年我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每一个瓦斯都要安装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的制度,以此来减少瓦斯气体的积累与突出,与此同时加强对火情的监测、火源的控制,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对于煤矿事故频繁的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采取审核的制度,加强对煤矿事故的隐患排查与管理。

3.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

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并建立问责制,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煤矿企业特别是小煤矿的生产更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必须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以及设施,尽可能的让煤矿生产在机械化、自动化的情况下进行;加强科学的生产,积极采用科学技术尽心煤矿的开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技术等级。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由于煤矿人员素质低下的这一特点,煤矿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提升煤矿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意识到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增加其责任感、紧迫感与危机感。企业需要定期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的培训,不断加强安全技术培训的考核制度。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