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教育保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保育实习 学前教育 存在问题 教育策略
现代保育观认为,保育即保护、抚育、教育,具体包括对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保育,是成人为幼儿的生长与发展提供必需的、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照顾和养育,以保护和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良好发展。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实习环节,保育实习要求学生把幼儿卫生保健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运用于幼儿园实际保育工作中,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树立科学的健康观、保育观、儿童观,掌握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具备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能力,继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一、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保育实习现状
我院于第二学期开设了专门针对学前生理卫生保健(或称学前卫生学)理论课程的实习课程――幼儿园实习(保育),采用集中方式入园实习2周,让学生在园中通过见习、观摩、操作、实地体验幼儿园保育工作,达到建构对保育的理性、全面认识,培养学生保教结合之意识和能力,提高专业能力,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
笔者在担任学前生理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的同时负责学生保育实习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为更好地帮助学生锻炼保育能力及提高有效实习效率,笔者主要从实习组织者和实施者两个角度就保育实习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策略探讨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完善保育实习工作。
二、学前专业学生在保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保育实习内容设置较多,学生保教结合能力较弱。
保育实习内容的设置是从学科要求出发,涉及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一日活动各环节保育技能操作和要点记录,包括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中的保育;全日健康观察及个案健康观察及观察记录、儿童常见意外事故、传染病等调查和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等,内容繁杂。学生一方面为了完成繁重的实习任务,填写实习手册,另一方面要应对入园工作环境的调适,在较短的实习期内很难把握实习的全面性及重点,也很难发现及掌握保育和教育结合点,同时容易对保育工作产生偏离认识。
(二)集中实习方式带来经验总结不足和弊端。
集中实习方式能迅速让学生获得保育工作的直接经验,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及保育内容,同时增加与幼儿的经验,但实习一天下来大都疲惫不堪,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分析梳理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经验。这些经验若不能及时梳理,那么实习过了就忘了,不能真正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专业能力发展不容易被“看得见”。
(三)“应然”实习要求与“实然”实习内容存在差距。
“应然”的保育实习内容是根据学前生理卫生保健课程要求而制定的,要求学生掌握保育工作的同时形成保教结合的意识及能力。幼儿园分配实习任务时因考虑学生自身经验不足、幼儿园实际工作安排等原因先安排基础保育工作,如观摩、清洁消毒打扫、照顾幼儿等。通常实习生都会花费1~2周的时间熟悉幼儿园日常常规及熟悉班级幼儿,但当这些工作上手时实习快结束了,实习期大部分做的基础工作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保育工作就是帮忙打饭、清洁打扫、给幼儿穿衣梳头发、带领幼儿解便等,很难真正树立保教并重的观念,这与最初实习目的的初衷是有违背的。
(四)教师指导力度需加大。
一方面因学生自身保育能力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导致幼儿园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学生实习内容大多停留在保育表面工作,这样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实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学院指导教师因教学与实习指导时间冲突等原因,进入现场指导时间与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实习中产生疑问而得不到及时解答。
(五)实习效果待强化。
实习效果体现在学生对保育的认识和保育能力的提高方面。然而,即便通过实习,仍然发现学生保教意识中“教”的意识薄弱,在学生实习报告中,大多流于工作介绍,而少于问题发现及经验提升,导致学生保育能力不易“看见”。
三、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保育实习成效的途径
(一)加大专业理念引导力度。
加强在学前生理卫生保健课程中对保育观的理念引导,让学生在思想上具备对保育的全面科学认识。现代保育观,就是对幼儿进行保护、养育和教育,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加强保育技能训练。
有效利用及发挥校内实训室功能,学生在正式进入幼儿园实习前,具备一定的职前准备能力,包括对幼儿园实际保育工作的初步认识等经验准备,技能准备(包括基本清洁消毒技能、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处理及疾病预防措施训练等),让学生不带着恐惧、担忧、迷茫的心态进入实习阶段。
(三)问题探究实习模式的预想。
1.实习方式。以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配合,集中实习聚焦于核心能力把握,如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保育要点。分散实习则主要通过见习、观摩等方式就幼儿问题心理行为、个案观察护理等内容提高能力。
2.实习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问题探究模式进行保育实习。让学生采集现场实习的问题,合理调配实习与问题探究时间,教师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探究模式让学生带着学科问题、现场问题或学术问题进行实践操作,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保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及调整,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专业素养。
(四)加强教师专业实习指导。
一方面在实习之初,学院应与幼儿园就实习内容及要求达成一致意见,落实园方实习指导教师,加大指导力度。同时加大学院自身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度,围绕问题探究模式程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及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供方法策略支持。
在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亟待探寻适合学生实际并提高保育实习成效的保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树立科学全面的保教观,激发学生参与保育实习热情,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保育能力,共同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一、加大办学资源建设投入,创设良好的育儿环境
一个良好的环境能给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动手、表现能力的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智能,使幼儿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市、区(县)人民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重点解决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人口分散地区和城乡结合部资源短缺问题,基本实现幼儿园“方便上”。要继续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投入,采取新建公办幼儿园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资源。支持农村中小学附设幼儿园独立办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优先用于建设幼儿园。规范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管理,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严格执行《重庆市学前教育机构办园基本标准》,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逐步配齐幼儿园室内外活动场地、保教、食堂、卫生、安全等设施设备以及教师配备等。严禁不切实际超标建设豪华幼儿园和举债建设幼儿园。
二、加大队伍建设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优良师资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力保证。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类别的历史较短,也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幼儿教师都有“保姆”之称,其劳动比较琐碎辛苦,而“学高为师”“体脑分工”的传统定势对人们职业评价的影响很深,同时其经济收入低下,专业性、学术性权利有限,也就使得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难得到认同。导致了学前教育师资流动性较大、教师职业倦怠增加以及师范院校招生难等现象。因此,为促进学前教育良性发展,务必要加大队伍建设投入,重点解决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一)保教结合,补足配齐幼儿教师数量。按照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要求,“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一名保育员,有条件的幼儿园可配备3名专任教师”。我市现有学前教育师资普遍缺乏,特别是农村地区幼儿园,师资缺口更大。要加快启动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严格根据幼儿数核定编制,逐步配齐配足幼儿园所需教师和保育员。逐步建立幼儿教师与保育员角色合一,最终一体化的管理机制。鼓励专科以上应届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后,充实幼儿教师队伍。采取入编、补贴、奖励等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
(二)加强培养,科学构建师范教育体系。传统高等、中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历来是我市幼儿教师培养的中坚力量。但也存在一些与现实需要脱节的问题,如重知识轻技能;重专业轻全面等。因此,必须加强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积极探索和科学构建学前教育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素质与技能并重、研究与教养兼能,保育与保教相结合的“复合型”幼儿教师,做到一人多专、一专多能。高等师范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完善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
(三)强化培训,大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成熟度与培训进修密切相关。要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建立完善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园本级教师培训网络,建立起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的有效培训体系,五年内将幼儿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幼儿园要支持幼儿教师参加培训,为幼儿教师提高素质创造必要条件。幼儿教师要积极参加培训,把培训作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实现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关怀,提升幼儿教师幸福指数。幼儿教师的人群特征决定了其特殊性,目前幼儿教师大部分是女性,受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限制,面临着更多的个人和家庭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加剧幼儿教师队伍的流动,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幼儿园要通过“待遇、事业、感情”留人,稳定教师队伍。制定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建立逐步增长机制。使在编幼儿教师享有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对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给予政策支持。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进修培训、先进评选、专业职称竞聘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成立幼儿教师心理援助的专门机构,设立专职人员,切实了解幼儿教师的真实需求,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幼儿园园长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给予信任,同时积极引导教师,为她们谋长远发展之计,使其逐步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三、加大困难幼儿资助,夯实教育公平基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才能使教育真正达到人民满意的程度。为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入园困难,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我市从2011年秋开始,启动对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政策。规定凡在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公、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就读,且年满3-6周岁,重点是学前一年的重庆籍城乡低保家庭、孤儿和残疾幼儿等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均可享受资助政策。下一步,全市将继续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幼儿贫困教师资助制度,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都被纳入资助范围。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工作要求,坚持公益公平、普惠于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努力开创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加快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机制。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全市所有幼儿园均为合格园,公办园占比达到70%省、市优质园占比分别达到80%90%70%乡镇创建成学前教育现代化乡镇各县(市、区)全部创建成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以上,3-6岁幼儿基本实现就近入园。按规定配齐配足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和其他必须配备的人员,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以上,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等各类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每所幼儿园均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积极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学龄前儿童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辅导。幼儿家长、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二、加快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强化职责。
(三)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主、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制度建设、标准制订、投入保障、评估督导、日常监管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公办园,规范民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形成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协调发展、公益性普惠性充分体现的良好局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学前教育的需求。
(四)建立市级督导、县级统筹、县乡(镇、街道)共建的管理机制。市政府重点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的宏观规划、政策制定、协调管理和督促检查。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统筹管理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发展农村和社区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建设并办好区域内公办幼儿园,积极筹措办园经费,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幼儿园周边环境治理,规范管理区域内各类幼儿园。
(五)优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学前教育进一步理顺幼儿园办园体制。均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登记注册和备案,未经注册登记的一律不得举办。对违反规定擅自办园的由审批部门会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三、积极加快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步伐合理布局。
(六)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布局。各县(市、区)要从本地实情出发。结合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并考虑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根据“满足入园、规范班额、兼顾早教、确保优质”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幼儿园数量和规模,修订、完善幼儿园布局规划,提供“广覆盖、保基本”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七)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各县(市、区)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都建有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各县(市、区)要确保公办园占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进入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的80%以上。新建、改建、扩建的幼儿园一律按不低于省优质园的标准进行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它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学前教育需要,按符合学前教育和安全要求改建成幼儿园。
(八)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结合新农村建设办好规范的村幼儿园。所有农村教学点要逐步变为乡镇中心园的分园,实行人员、教学、经费统一管理。各县(市、区)要加大投入,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园际之间学前教育差距,逐步使全市所有农村幼儿园达到省优质园标准,实现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一体化。
(九)切实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各地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时。并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新建配套幼儿园按省级优质园要求,既可以根据规划由多个开发单位出资共建,也可由较大住宅区开发单位单独建设。住宅用地供地时,应根据学前教育布点规划和城乡规划要求,安排好幼儿园用地。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配套幼儿园是教育事业的政策性投资,属国有教育资产,应按属地移交给当地政府举办公办幼儿园或由政府免除租金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对已改变性质和用途的由当地政府限期收回。居住区开发、建设涉及到新建配套幼儿园的其规划、建设、验收、移交必须由教育部门参加。
(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园在建设规划、土地供应、规费减免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待遇。民办幼儿园的水、电、气、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标准收缴。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参照当地同类别公办园标准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当地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支教等方式予以补助、扶持。
四、不断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多措并举。
(十一)严格按标准配备幼儿园教师。明确公办幼儿园的独立法人资格。纳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教育部门办幼儿园、其他部门办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科学合理地核定公办幼儿园的教职工编制。各地要保证公办幼儿园必需的事业编制,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制订完善幼儿园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核定幼儿园岗位总量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严格按岗位设置标准配备幼儿园教师,为公办幼儿园配齐配足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和其他必须配备的人员。选派优秀公办教师支持指导民办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需人员编制按规定比例予以核增,其人员编制挂靠至具体的公办幼儿园管理。民办幼儿园按照实际需要和岗位要求,依法自主聘用各类人员。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公开招聘时,设置一定比例的岗位,从符合幼儿园教师任职条件且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年以上的岗非事业编制教师中进行招聘。
(十二)加快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培养进程。创新培养模式。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积极探索师范类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转入学前教育专业就读的机制。注重政策引导,吸引优秀师范类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充实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优化学前教育师资结构,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高素质、充足的教师资源。
(十三)严格实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保健人员、保育员等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园教师全部持双证(幼儿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证)上岗。现有尚不具备相关任职资格的岗人员,要过在职培训、自学考试等方式在三年内取得任职资格,逾期仍未获得任职资格的一律不得在岗任职。严把各类保教人员入口关,新进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任职资格。公办幼儿园补充人员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进行。
(十四)切实加强在岗幼儿教师培训。完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对全市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培训经费由各级政府给予保障。注重幼儿教师学历提升,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达90%以上,每所幼儿园均有中级以上职称专任教师。五年内培养10名名园长、名教师,60名学科带头人,200名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选派优秀园长、教师赴国外研修培训。
(十五)认真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保障。其工资福利待遇,依据幼儿园和聘用人员双方约定执行,工资水平要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社保经费由幼儿园和个人按比例承担。县(市、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要逐步缩小编内编外教职工的收入差距。公办幼儿园已聘用的编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培训、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享有公办在编幼儿教师同等待遇。各类教育评审评优中,学前教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
五、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
(十六)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幼儿培养成本由政府、社会举办者和幼儿家庭共同承担。公办幼儿园根据办学综合成本、社会承受能力、办学类别和层次。按类收费,具体收费标准由价格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民办幼儿园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原则,保证发展基金提留比例25%前提下,根据幼儿园生均培养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并报当地价格、教育、财政部门备案,价格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成本审核,严格规范其收费行为。
(十七)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并逐年提高。各县(市、区)要制定不低于省颁标准的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经费标准,切实解决幼儿园的正常运转以及持续发展问题。学前教育现代化乡镇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任务的给予奖励。各县(市、区)财政也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奖补经费,对辖区内完成公办园建设任务和创建省优质幼儿园、学前教育现代化乡镇任务的乡镇实施以奖代补。各乡镇每年要安排相应的配套经费,用于解决公办幼儿园人员经费、园舍建设维修经费、设施设备添置经费、公用经费及教研、培训等经费。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由属地政府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平均资助比例不低于在园幼儿总数的10%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有条件的县(市、区)可率先开展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
六、全面促进学前教育机构健康发展加强管理。
(十八)严格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监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依法给予处罚。推进管、办、评分离,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社会组织在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县(市、区)教育部门要配备专职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科研人员,各乡镇至少要配备1名学前教育辅导员,承担本辖区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指导职责。
(十九)强化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幼儿园安全防范和治安保卫工作的规定。配齐安保人员和安保设施,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幼儿园食品的采购、运送、储存、制作等环节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幼儿园要根据接收儿童的数量按规定设置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建立晨检记录、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坚持就近入园,严格幼儿园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杜绝违规违章车辆运行。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和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取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幼儿园及办园点。加强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十)坚决清理整顿无证学前教育机构。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无证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力度。全面消除无证幼儿园。同时,对以婴幼儿为教育对象的社会教育、培训、咨询等机构一并清理整顿,确保规范运行。
七、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深化改革。
(二十一)配齐配好设施设备。各地要按国家幼儿园建设规范建好幼儿园。确保保教设施设备安全可靠、卫生环保。大力开展学前教育装备建设,实施“园园”工程,实行动态监管,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所有幼儿园达到省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类要求。
(二十二)不断提高保教质量。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坚持“以游戏为主。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建立体现学前教育特点的规范和标准。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和教学、活动用书用品管理,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小学化”保姆化”大班额化”倾向。禁止以集中授课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等违背学龄前儿童成长规律的教学行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形成有特色、有活力的园所文化。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科研水平,促进保教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十三)推进幼托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幼儿园要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倡导科学的养育理念、传授系统规范的早教知识,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实现幼托一体化。积极搭建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平台,乡镇建立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引导组织社会力量举办早教指导专业机构,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早教服务。
八、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机制。
(二十四)强化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学前教育的认识。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民生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加以推进。市、县(市、区)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地区学前教育工作,研究解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教育、机构编制、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规划、城乡建设、房管、国土、交、卫生、药监、人口计生、工商、物价、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要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力协作,共同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一、主要工作
1、抓安全,重在落实细微末节。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原则,以打造“平安校园”为抓手,狠抓校园安全,不忽略任何一个安全细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幼儿园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园长负总责,综治办主任具体抓。开学前完善安全工作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了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健全责任机制。重在构建大安全格局,落实一岗双责机制。不管是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还是分管其它工作的领导,不管是校长园长,还是普通的教师和保育员,肩上都担负着安全的重责,每个人都是安全员。三是狠抓排查整改。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建好台账。一查校园安全,看房屋建筑、围墙、设施设备、玩具、室内外悬挂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二查食品卫生,看食品采购与储存、食品留样、卫生防疫、晨检午检、校园消毒是否规范;三查周边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四查门禁管理、消防设施是否正常。
2、抓规范,重在提升办园质效。
一是规范收费行为。每学期开学前,中心学校召开开学工作会,严明收费纪律,一要严格按省定项目收费,不得以任何理由突破《湖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二要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公办园按不同办园等级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民办园按在物价部门报备的收费标准收费。三要严格实行收费公示制。中心学校统一公示牌样式,由幼儿园在园所正门附近常年公示本园收费项目、标准、批准文号和投诉电话等。
二是规范“一日常规”。严格执行黄冈市教育局制定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和《黄冈市幼儿园一日活动操作规范》,规范一日活动要求,使保教人员在照顾幼儿生活和组织活动过程中,有精细明确的职责分工、规范的流程和操作要求。
三是规范活动组织。切实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多样化创设适宜的幼儿活动区域,科学组织区域活动。开齐五大领域课程,纠正“小学化”倾向。
四是规范保育行为。中心学校要求幼儿园首先严格幼儿饮食管理,采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检查各幼儿园索证索票、食品留样、每日带量食谱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其次做好幼儿常规护理工作,要时刻保持室内外整洁卫生;三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落实晨检和午检制度,幼儿在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3、抓队伍,重在锻造一流团队。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各幼儿园每学期都与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将师德师风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有效杜绝了讽刺、挖苦、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儿童身心健康行为的发生。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各幼儿园都制定了教师业务学习方案,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绝大部分幼儿园都和发达地区幼教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定期选派老师出去接受培训。
三是建立聘任教师报备制。各幼儿园招聘教师必须要到中心学校报备,由中心学校审核其学历和从教资格,严把教师准入关。
四是督促配齐保教人员。把“两教一保”纳入幼儿园年检指标,加大硬性指标考核力度。
二、存在问题
1、发展不均衡。一是公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均衡。全处现有幼儿园32所,公办幼儿园只有2所,不符合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政府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民办幼儿园之间发展也不均衡。有一大批幼儿园发展势头良好,投入较大,办园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如粮食、天池、龙潭、龙洲新天地开心、世纪星、童心刘大型、御景开心、金思维、爱婴、港口等幼儿园,也有的幼儿园受地理位置、招生等影响,办园条件较差,甚至仍然存在作坊式的幼儿园。
2、公办幼儿园硬件设施差,中心幼儿园投入严重不足。两所公办幼儿园都是过去利用小学校舍改造的,活动室、寝室不规范,设施设备差。中心幼儿园位置偏僻,多年来没有什么经费扶持,在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中是最差的。
3、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学历达标率低。
4、没有按照标准配齐“两教一保”。
5、国家扶持资金少。2017年和2018年民办幼儿园每年只有16万元的奖补资金。
三、相关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学前教育保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逐步建立健全与政府责任相适应的长效经费投入机制,在教育事业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事业。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我处急需大笔建设资金,仅中心幼儿园就需投入千万元。
2、加快公办幼儿园的发展步伐。要充分体现学前教育“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快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步伐,建好中心幼儿园。
【摘要】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文章以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围绕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实习指导、实习效果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学实习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教学技能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学习与幼儿沟通的技巧,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学习开展幼儿园一日常规工作,学习环境创设,学习组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是广州市从化区直属的一所公办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多年,每年招收200多名学生,第一学年每学期,学生到幼儿园见习一个月;第二学年每学期,学生到幼儿园实习一个月。
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质量,本文以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教育实习的过程和效果展开深入调查研究。
一、实习单位基本情况
与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g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实习关系的是从化区第一幼儿园、从化区第二幼儿园、从化区第三幼儿园。这三所幼儿园都是从化区教育局直属,办学历史悠久、硬件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的优质幼儿园,前两所还被评为省一级幼儿园。这三所幼儿园的综合实力排在从化幼儿教育的最前列。目前这三家幼儿园均已挂牌成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基地。优秀的实习单位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学习机会。
二、调查方法
本文对学校学前教育2014级1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学生正就读中职二年级,刚参加完一个月的教育实习。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实习指导、实习效果四个方面。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2份,回收问卷138份,回收率为97.2%。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实习前已做准备,但深度仍不够
在正式开展教育实习前,学校、学生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表1数据所示,学校在教育实习前已开展了试讲、见习、实习动员等的准备,83.18%的学生在心理、行动上都做了准备,77.64%的学生了解了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幼儿园日常活动,67.29%的学生了解了幼儿一日活动。这为教育实习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表1数据也显示,只有17.76%的学生对各方面进行了全面了解与精心准备,而65.42%的学生仅停留在了解阶段。这说明学生所做准备仍不够深入、细致。
(二)学生能在幼儿园老师指导下完成幼儿园常规工作,但还不能独立带班
掌握幼儿园一日常规工作是教育实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表2所示,46.73%和32.71%的学生基本能在幼儿园指导老师和同伴的协助下完成一日常规工作,20.56%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由此可见,学生在这项工作中是得心应手的。
在幼儿园一日常规工作中,保育工作是重点。大部分学生之所以能独立或者在幼儿园老师指导下完成幼儿园常规工作,是因为他们在校期间进行了专业的学习,并考取了保育员证。
在环境创设工作中,24.3%的学生能独立完成,67.68%的学生能在幼儿园指导老师和同伴的协助下完成。这些数据显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是较为扎实的。
上述两项都是学生在幼儿园重点学习的内容。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完成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还要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独立带班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学生基本能组织教学活动,但教学技能还需要提升
组织教学活动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不可预知因素也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增添了不少难度,因此对学生的综合要求较高。
学生要组织好教学活动,首先要多听课,多学习。如表3所示,23.36%的学生听课7-10节,34.57%的学生听课11节以上。一个月的实习期,学生全程跟进学习,这样的听课数量显然偏少。
除了听课,上课是实践教学的最好途径。如表3所示,65.42%的学生只上过1节课,25.23%的学生上过2节课,大部分学生只有1到2次的实践机会,上课节数偏少。
如表4所示,学生在“课堂组织、教学语言表达、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等方面的自我评价都偏低。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存在困难的环节,学生也把“课堂组织、教学语言表达、多媒体课件制作”这几项列为最困难的内容。
组织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如表4所示,学生在“课堂组织、教师口语的表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环节都表现得不理想。要进行提升,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多听课,多上课,在不断实习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
(四)指导老师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在教育实习中,中职学校每天派出实习老师对学生进行考勤、实习指导及其他事务的处理。另外,每个学生所在实习班也有一位幼儿园指导老师。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95.33%的学生认为中职学校非常有必要派出实习指导老师,46.66%的学生表示幼儿园带班老师经常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指导,90.07%的学生认为中职指导老师和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指导对他们非常有用。
在指导内容上,如表5所示,47%的学生希望老师对“教学技能”进行指导,26.27%的学生希望老师对“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进行指导。这两项也是学生在教育实习中最主要的任务,其中“教学技能”是学生感到最困难的一项内容。
(五)实习的收获和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如表6所示,他们认为实习最大的收获是“丰富了教育教学经验”,他们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和学习,综合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
实习后,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深切了解到幼儿教育工作的甘苦与神圣,有65.42%的学生表示“更加坚定从事幼儿教育的念头”,有18.69%的学生表示“从不想从事幼儿教育到想从事幼儿教育”;在自我评价中,有52.34%的学生自评“优秀”,有44.86%的学生自评“良好”。
四、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建议和展望
学生经过实习前的准备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环境创设、教学活动组织等工作。学生在幼儿园教育实习中收获很多,在实践中迅速提升综合能力。但是,学生组织教学活动仍然存在不少困难。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
在校学习期间,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对课堂组织、语言表达、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在教育实习前,每个学生在“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各准备一个教案,在班级中进行试讲,老师指导改进。另外,提供形式多样的平台给学生锻炼,如校内教学能力竞赛、演讲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
(二)在教育实习安排中,增加听课和上课的课时数,为学生提供更多组织教学的机会
在实习安排中,学校可对学生的听课课时数提出具体要求,督促学生完成听课量;在上课的安排上,学校可与实习幼儿园进一步沟通,在不影响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在第三、第四周适当增加上课的课时数,最少上3-4个课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上课课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综上所述,教育实习是提升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教育实习的开展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徐丽晶.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2(22):75.
[2]孟宪乐.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04):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