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素质培训

综合素质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素质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综合素质培训

综合素质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综合素质;职业教育;护理;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153-03

护理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在教学中强化综合素质培训对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实现护理教学与临床实习的零距离对接,笔者制订了2011级护理专业实习前综合素质培训方案,对培训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培训后进行操作考核,并在实习期间随时与医院反馈相结合,在促进护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1级三年制大专护理3班学生共212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人。两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理论成绩、教育背景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者在实验前向实验组护生讲清楚培训目的和要求,按照临床护理工作任务模块组织实训内容,运用项目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开展实训项目;对照组学生按照教学大纲,采用教师示教、学生练习的模式进行实训内容的操作练习。实训结束后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操作考核,结合实习期间带教老师的反馈意见,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2.1 培训项目设计 以护理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培训项目。通过对河南省安阳市三家实习医院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调查分析,确定护士上岗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技能,根据各项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辐射面积和应用频率认真筛选、排序[1],确定了包括无菌技术操作、给药方法、管腔类护理、清洁护理等18项基础护理实训项目。根据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确定肺炎、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等6个系统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护理实训项目。

1.2.2 培训方法 实验组护生综合素质实训由3个模块组成。第1个模块是护士礼仪训练,包括肢体语言和语言沟通技巧培训。强调规范的仪容仪表,指导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面带微笑,举止端庄,语言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2],体现护士自尊自信的职业形象。第2模块是基础护理实训项目,研究者与临床护理专家共同讨论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优化原有操作程序,从护士的仪表礼仪到操作前后的评估、解释与告知,整个操作流程中突出人文关怀,把人文理念渗透于教学、实训、实习的全过程[3],培养护生的“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和尊重患者、服务患者的职业理念。第3个模块是临床护理实训,该项内容的实训在第四学期展开。学生经过了第二、三学期的基础护理和健康评估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可结合病案分析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实训。依据实训内容和病例资料,设定实训项目模块,小组成员共同分析病例、收集资料并依据护理程序讨论制定护理计划。项目组成员自行设置护理情景,分工合作,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施护理程序,真实再现临床护理工作情境来完成每个项目的实训。对照组通过常规的示教与练习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训内容。

1.2.3 评价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实训考核和实习医院反馈综合评价。①问卷调查:根据职业能力的定义和要求,确定高职护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护理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9种能力,并制定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评表,对两组护生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对各条目选择对应的等级,按1、2、3、4、5五个等级分类评分,评分越高说明该项能力提高越明显。②实训考核: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将知识、技能、态度以适当的比例进行权重处理,增加了情感态度目标的考核内容,建立融知识、技能、态度为一体的综合考核体系。基础护理实训采用当面考试的形式,由3名指导教师组成评委小组,同时对护生的操作过程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该项考核得分。临床护理实训考核则通过综合能力展示赛的形式进行,评价内容除了临床护理常用技术操作外,还包括操作者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对临床突发事件的预见和分析解决能力,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③医院反馈:两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1个月后,由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的职业态度和临床适应能力从6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分的高低作为评定其综合职业能力的依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能力自评问卷评分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12份,回收212份,回收率100%。经综合素质培训后,两组护生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实训考核

实验组学生实训考核平均成绩为(80.49±12.404)分,对照组实训考核平均成绩为(75.35±15.82)分,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学生实训考核优秀率和合格率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经综合素质培训后,实验组学生实训考核优秀率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医院反馈

由临床带教老师对两组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实验组护生综合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3 讨论

3.1 综合素质培训有利于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4]。学生必须参与到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中,通过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类化、迁移与整合,才能形成职业能力。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引入项目教学法开展综合素质实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的零距离对接,融学习过程于真实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5]。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活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收集资料,共同制定护理计划,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够开发学生潜力,突出学生主体[6-7],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加强了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综合素质培训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换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理论到实践的必由之路[8],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由课堂走入临床,由单纯的理论学习到实践体会,角色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使护生尽快地融入临床,消除上岗前知识盲区对实习效果的影响,缩短护生向实习生的角色转换时间[9-11],开展实习前综合实训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体会患者的感受与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综合实训中强调护理礼仪、护患沟通、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力,对护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护理专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对护理专业人才质量的整体评价,在内容上包涵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各项指标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在形式上有老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评价等。由研究结果可知,无论是学生自评、教师考核还是实习基地评价,实验组学生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习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职业能力评价表作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为学校和实习医院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加大了学校对实习生的监管力度,使护理教学与临床实习有效结合,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少羽.护理综合实训对高职护生主体性构建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79-80.

[2] 张莉.综合素质培训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3): 2886-2887.

[3] 王丽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4): 925-927.

[4] 龙山青,范超.浅议汽运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1,216(8):177-179.

[5] 张少羽.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1,26(6):71-73.

[6] 秦淑英.项目教学法在护生实习前强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1,6(4):90-93.

[7] 慕晓霞,王品.透析室新护士综合素质规范化培训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146-147.

[8] 周传芳.实习生带教心得[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7.

[9] 于瑞花,李秀玲,崔俊晔.2种不同岗前培训形式对护生实习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 24(10):65-67.

[10] 陈玉兰,邓泽强,彭翠兰,等.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58-159.

综合素质培训范文第2篇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和人才观

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和执行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研究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尊重差异,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作为研究者,教师应时刻注意把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不但要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要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重视学习积累,并不断向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思想,自觉地改革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学生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且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只有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才能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我们要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改变“目中无人”的现状,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入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二、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影响深远。人文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外,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必须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了解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三、教师要为人师表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教师本人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1.丰厚的人文知识底蕴

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人文知识,自己首先必须具备丰厚的人文知识。

2.人文价值观

对教师而言,人文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价值,时刻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因为人本主义教育观将人的发展完全置于人性的充分养成之上,置于个体各种潜能在后天的充分实现上。我们应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实际上这便是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即要求把人文知识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予以重视。

3.人文品格

只有精神才能培育精神,只有伟大的灵魂才能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教师人格是做人的基础,也是高尚师德的基础。其教育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人意义,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不为物诱的牺牲精神,对学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同时胸襟坦荡,为人乐观,言行一致,待人诚实、谦逊,公正无私。

4.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及学生利益的充分关切。主要体现在:(1)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就应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2)爱学生。爱学生就要爱护学生的心灵,爱护学生的成长,以尊重、信任、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既要接纳好学生,又要接纳后进生,相信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潜能,相信他们都能成功。

综合素质培训范文第3篇

一、注重课程思政,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新时代高职毕业生

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时,要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政融入专业课程,要新近时代、新近生活新近培养对象,在传授知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有思想引领力、政治认同力、教育感觉力,要让教育成为成学之教、成人之教、成业之教、成已之教和幸福之教。

二、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策略

每个教师都应不忘初心,坚守教师天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首先实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要深入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来源情况,综合素质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标准,要与学生实现同频共振,最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实现以问题为导向有批判质疑性教育教学转变,讲授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启发性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三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认识人的多元智能,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第四教育要回归生活,要真实教育,即教育要与行业职业充分融合,要注重行业实践,着力技能的学习训练,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我做你看-我带你做-你做我看的思路开展实践教学。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学不止是良心,更是责任。作为每一个高校教师,要掌握好课的总体标准,在每门课程教学前,要严格按照优质课的有思想、有灵气、有真情有风格、有品性五有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每次课后,都要进行认真反思,及时反馈,是否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并不断总结和改进,经常开展研究和交流,最终形成教学评价与反思改进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积极拥抱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打造优质课程

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处于技术变革最快的新时代高校教师,应积极拥抱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洞察新技术、锤炼新思维、掌握新方法,智慧运用教育技术赋能教书育人。做为数字移民教师面对数字原生代学生,我们必须重新定义教师专业发展,重新确立真正重要的学习内容重新跨越比数字鸿沟更难以逾越的动机鸿沟,不断自我激励,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要像对待同事一样对待新技术,加强教学设计,做到善教、乐教和爱教,使每个学生会学、悦学和勤学。在打造优质课程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图文处理工具、软件和多种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制作注重信息可视化,适度减少单纯的文字、数字和图形,增强教学效果。

五、做好科研课题申报

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成功申报科研课题必须首先要考虑拟研究的课题是否是重大的科学问题,是否自己对该课题有深入的了解,从中提炼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否准确,研究课题是否有创新,使用的实验体系和实验方法是否合适。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填报课题申报书的重要性。申报书是科研立项的最重要的敲门砖,要熟知每一类项目申报的要求、范围、条件,是否有限项目规定等。申报书的内容要完整、详实。一是立项依据和背景要科学而充分,内容应涵盖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二是提出的关键科学问题不宜太多,最好3个左右。问题太多,研究条件要求更多,可操作性差,结果不确定性发生率增加。三是运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要具体明确,有操作性和可控性。四是在申报课题时,要做好文献检索与文献追踪,要让参考文献服务于课题申报,要注重文献综述的撰写。五是申报书正文的撰写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条件,重点为研究内容。

六、高校教师要做好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情绪纾解

综合素质培训范文第4篇

小学教育和教师队伍现状提出了实施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要求。只有认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以校本培训、研修和教研为途径,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才能实现六盘水市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培训;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52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Z007)07―0170―07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加快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及《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在实施2000―2003年“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这对于提高六盘水市乃至整个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素质,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良好机遇。

一、现状与要求

实施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是六盘水市中小学教育特别是民族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内在要求。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属贵州省省辖市,市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四个县级行政区及钟山、红果两个经济开发区。全市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298万。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情况统计如表一:

十五期间,六盘水市的初等义务教育和“两基”工程取得了突出成绩,2005年底,小学毛入学率高于全国2004年98.9%的平均水平,但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低于全国2004年98.1%的平均水平和全省98%的平均水平。2005年底,六盘水市高中在校生40,482人,比2004年增加4647人。2004年,六盘水市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比同年全国的平均水平62.9%低了35个百分点。虽然经过2005年一年的努力,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接近40%,但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境内主要居住着苗、布依、彝、回、仡佬等37个少数民族,全市少数民族人口75.6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7%。全市98个乡、镇中,有50个民族乡。六盘水市民族地区共有中小学校798所,教学点231个,在校生190,998人。六盘水市政府重视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2004年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少数民族在校生162,832人,比2000年增加了29,855人,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比2000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但仅占适龄入学儿童的24.3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05年底,六盘水市民族中小学办学基本情况如表二: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毛入学率均低下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辍学率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辍学率已经有所降低,巩固率逐步提高。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巩固民族中小学生的入学率,大幅度降低辍学率,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当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适时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使培训、研修、教学统一在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学生入学率不断巩固的过程中来开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要提高中小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除了必须认真贯彻教育部“两免一补”及相关的义务教育优惠政策外,关键在于要认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复杂过程,教师对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直接与课堂教学效果相联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实效和积极性。近年来,六盘水市政府加快了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但与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各级教师的合格率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为,教师学历合格率的提高,是提高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基础。

从(表三)可以看出,除初中教师外,六盘水市小学、高中教师的合格率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初中教师合格率与全国初中教师合格率相比,还低0.16个百分点。因此,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合格率,巩固“两基”工作的成果,已成为全市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比学历合格率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的知识能力,我们认为,一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主要应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即教师所具备的特定学科的知识;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详见林崇德、申继亮、辛涛,1996)。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启动的过程中,教育部终始把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及对教育学、心理学的掌握作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培训方式上,新一轮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强调以校本研修为主,即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在不离岗、不离职的条件下开展的一种教师专业研究和自主进修的活动。这是一种基于教师教育实践,来自于教师,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具有实践性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满足教育需要。

二、目标和任务

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合理,三是质量不高。因此,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

首先,要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就六盘水市而言,近几年,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等方式,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无论小学、初中,还是普通高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且发展不平衡,县际之间、城乡之间师资力量的布局不尽合理。与本省和周边省区相比,近年来,六盘水市中小学师生比已得到提高,但这种比率是专任教师与学生毛入学数的比较,并不客观反映真实情况。

2005年,六盘水市小学在校生数414,051人,教师占学生总数的29%;初中在校生数169,521人,专任教师7692人,教师占学生总数的22%;高中在校生数40,482人,专任教师1867人,教师占学生总数的21%。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六盘水市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师生比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与周边省区相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从全市范围看,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存在,还不能满足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好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在十一五期 间,六盘水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教师。设立教师岗位专项资金,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其他优秀人才到边远地区,从事一定时期的教师工作。设立“奖教金”,对在艰苦、贫困地区乡村长期作任教且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通过进一步实施“西部助学工程”、“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等教育发展工程,获得必要的资金和师资支持。二是改革师资培养模式,构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师资培训方式。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互相勾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三是实施动态补充教师编制,市、县(区、特区)各级编制办公室要根据各类学生数适时给学校补充教师编制。各级人事部门要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适时给学校补足教师缺额。四是要高度重视高中优秀教师和紧缺教师的培养、培训和选拔工作,尽快解决高中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结构性短缺和超负荷运转的现状。五是要抓好全市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实行“资格准人、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的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聘任制度,把教师队伍和干部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与综合素质培训工作联系起来。

其次,努力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结构问题首先是教师队伍的合格率问题。所谓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是指具有中师和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则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从(表三)可以看出,六盘水市中小学教师的合格率整体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教师的素质有待于进步提高。

从长远看,中小学教师合格率不仅是“两基”攻坚的重要指标,更是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全国范围来看,十五期间,教师学历合格率已进一步提高,城乡间、地区间差距较小,2002至2004年,全国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从96.7%提高到97.8%,城乡差距从2.2个百分点缩小为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从95.4%提高97.0%,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由3个百分点缩小到2个百分点;中部与东部地区缩小到1个百分点左右。同期,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城乡间、地区间差距也呈缩小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十五”期间,全国省域内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城乡差距和县际差距虽已经较小,初中教师的城乡差距也较小,但县际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国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县际差距也在缩小。其中广东、广西、山西等15个省缩小了5个百分点以上,陕西、贵州和青海尤为明显,缩小9个百分点左右。2004年,有13个省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县际差距较小,在10个百分点以下。其中,上海和北京县际差距最小,均在3个百分点之内。

在中小学教师合格率省域差距、地区差距缩小的同时,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义务教育学校的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比例,城乡间、地区间差距仍然较大,而这一比例是反映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04年,全国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例为32.3%,分别比城市低8.9和14.5个百分点。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例,东、西部地区都相差12个百分点。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校际之间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提高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尽快实施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程。

六盘水市政府已经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围绕下一轮中小学继教“三新一德”主题开展“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我们认为,这一研究的目的应与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其主要任务就是提高民族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措施及途径

实施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解决中小学教师质量不高的问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培训,积极探索和努力开展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它对于改变我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状况,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是根据我国民族、贫困地区“普九”之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而启动的。“普九”实现后,占人口50%左右的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着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巩固提高和实现“普九”目标的根本。大部分民族、贫困地区严重缺少师资,有些农村中小学一人兼任几个班级的全部课程,周学时平均17节左右。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而难以脱产培训。

为开展好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结合六盘水市中小学教育实际,我们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培训原则上,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以“三新一德”为培训目标,把开展“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与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促进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第二、在培训目标上,坚持校本教研、校本研修,自学为主。坚持以在校为主的培训方式,主要原因在于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因教育经费困难,无力送教师外出培训或组织集中培训。从培训目标上看,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所建立共同愿景是促进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自主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团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从一个现实人向理想目标不断逼进,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创建学习型学校,为教师创造和提供民主、平等、双向沟通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即“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立学习型学校,做发展型、反思型、学习型教师”的培训目标。从“项目”的实施途径看,主要体现为开展校本教研及校本研修,即所谓培训的目的和方式,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培训就是在学校这个教育实体内部进行的培训。它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有充分的自。因此,本项目的培训要强调以校本为主的教师研修,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的培训,学校和教师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培训的归宿。教师以“自修一反思 一实践”和合作、互助、互动、集体分享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自学的基础上,强调反思,适时辅导,在合作中分享、升华。

第三、在培训过程中,使中小学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自觉主体,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提高自身素质。使全体教师能认识并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及改革的具体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明确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中小学教师应树立的教育观念;使全体教师都能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内容、结构、评价、管理的重大变化,明确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和工作方法的转变;使全体教师都能掌握并运用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及教学实施建议,明确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变化;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切切实实地帮助教师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教师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和有效运行;使教师不断地检验、完善和发展新课程,并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四、在培训资源上,要选用科学的新课程改革参考教材。在新课改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传统观念的更新,新课改观念的确立,将是伴随着新课改推进的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而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关系到新课改能否健康发展与取得成效。根据其他省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成功经验,可选用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研发工作组”组编,教育部师范司组织评审的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中的《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为教材,对全市的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培训,重点解决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评价观问题。

第五、在培训方式上,坚持“自修――反思――实践”的培训方式。“自修――反思――实践”,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指中小学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培训方式。在“自修――反思”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提倡多种培训方式的有机结合。一是“自修――反思”培训模式,二是“参与式”培训模式;三是案例教学法;四是教学诊断式培训模式;五是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同时,要充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培训质量、效益,可考虑建立“六盘水市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网”,开辟在线培训、问题探讨、专家点评、经验交流、结对互助,各地动态、成果展示等栏目,提供培训、辅导与交流、研讨的综合服务平台,使网络平台成为构建全市教育系统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一种载体形式。

第六、在实施步骤上,分步开展,分类指导。市教育局主要组织开展县、(区、特区)一级的培训。培训对象为县、区两级项目实施管理人员、专家组成员、培训者。县、(区、特区)级开展二级培训。培训对象为乡镇继教站、中心完小、中学项目实施管理人员,专家指导组成员。主要负责对县、(区、特区)的培训工作实施统一规划、宏观管理和督导评估;成立由教研室、电教以及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县级专家指导小组,负责为教育行政部门当参谋,设计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同时对培训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巡回指导。

学校开展三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教师,学校可编制《六盘水市教师综合素质发展和继续教育登记报告册》,并组织、指导《报告册》的使用。每个培训专题完成后,要完成本专题《报告册》的填写任务,作为检查评估的依据。要充分认识《报告册》的导向、激励、管理、调节、评价的作用。学校是实施校本研修的主阵地,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广泛征询社区和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发展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培训,思考、改进学校和教师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方式。充分调动社区、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工作参与的积极性。逐年增加教师培训经费,支持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培训和集中培训;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培训的场所。

教师是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的主体,所有教师都要自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确定不同阶段的发展计划。学校要根据教师情况指导教师自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计划,如根据工作和兴趣确定自修内容,规定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不离岗、不离职,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和学习的对象,从自己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手确立课题,制定计划等。在学习中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反馈、自我评价。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不断调整、不断充实和发展。

教研不能只是少数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利,而是广大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新课程实践和从事的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第七、明确培训的主攻方向,将培训工作重心向民族中小学教师倾斜。民族教育是六盘水市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应向民族中小学倾斜。通过实施培训,达到帮助全市民族乡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在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的同时,以市民族中学为基础,加大改革和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一所真正民族化的完全中学,使之成为六盘水市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的传承基地。在民族乡中小学普遍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活动,尽快组织力量编写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双语言”教材,加强双语教学。在强化教师队伍培训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好双语教学中代课教师偏多的问题,保证师资数量和质量。同时,要在“双语教学”现代化问题上多下功夫,逐步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技术现代化、教学内容及教材现代化、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现代化,不断提高民族中不学教育质量。在增加民族教育自身造血功能的同时,继续实施“西部助学工程”、“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并向民族地区倾斜,使民族中小学教育获得必要的外部力量支持,实现全市中小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

综合素质培训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围绕实训室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如何发挥实训室的潜在教育功能,在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上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院校实训室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实践教学在整个高职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除具有广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综合能力(高素养、动手能力强,肯动脑,有团队协作能力等的综合)和创新意识,其中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来自实践性教学环节。只有彻底破除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系列较强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室在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定位

1.基本技能提升是实训室基础功能。以实训室为阵地,让学生独立进行实训的准备和操作,并进行讲授练习,是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重视了技能培养的程序化和有效性,将实训内容项目化,对每一个项目的技能培养要求、培训时数、指导教师能力要求和人数配置、技能考核等标准,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并采取步进式考核方法,对学生完成实训项目情况一环一环地进行考核,未达到上一个环节考核要求的学生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实训,有效地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有了必要的保证。通过实训室针对实训内容反复实践和训练,也可以自行设计、开发创新型的实训项目或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检测、判断和处理高新技术设备故障的技能。通过改造、设计、制作、采购等方式大量引入汽车检测专业所需的实训设备,将现在企业在用的设备或产品的相关培训前移至实训室,以直观、系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对产品的了解,而且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拓展视野,增强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紧跟社会与企业的发展现状,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学生供不应求。强化基础技能,学生参与教学设备的开发,以实验室作为基础平台,学生参与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设备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2.团队意识营造是实训室的重要功能。(1)在实训中营造团队合作气氛,引导协作意识。我们将实训任务分配给学生,整个实训室资源充分的由学生调用,在这个小团队中树立合作的观念,鼓励他们彼此协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在实训项目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营造良好合作氛围。通过了解学生的喜好,特长,关注点,将人与实训任务一一相互匹配,让大家能够取长补短,使团队合作成为可能。我们始终注意与引导团队在面对问题时,团队成员要坐在一起研究,各抒己见,探讨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办法,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2)在实训中进行团队合作训练。 首先是成立实训小组,对实训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与疑问,看法不一定相同,通过沟通交流,找原因想办法;其次是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建立模型,对其产生原因、表象、分析过程、解决方案以及各环节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归纳,转化为标准化的手册,使一个问题成为一类问题,建立标准化的解决模式;最后是将此标准化手册作为学生学习资料、传阅并存档,使得团队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也显示了团队协作的成功和重要性,使学生明白良好的团队协作,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保障。(3)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是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前提,和谐进取的团队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才能有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训练,学生上岗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依托实训室,深化素质教育。(1)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多岗位适应能力,实训室的实践环节并非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更为深刻的内涵是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这是职业能力中最重要部分。(2)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训教学是体现出认知、分析、逻辑和分析的理性方面,人文教育更多是体现情感、意志、直觉及综合的非理性方面,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主要载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注重从智力、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的育人观来考虑,才能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去适应各种竞争和挑战。(3)以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与工矿企业的规章制度接轨,既突出人性化的管理,也有铁一样的纪律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规范了学生行为,端正了学生态度,摒弃了常见的不良习惯,学生个人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职教论坛.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