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范文第1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2005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基层区队 安全管理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一直是煤炭企业永恒的话题。区队是企业的结构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和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煤矿企业的每一项工程,都是由区队开始进行,因此,做好煤矿区队安全管理,不仅可以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还能对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起到保障作用。

一、煤炭企业基层区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手段,事实证明,哪个矿安全形势稳定,它的基础管理、效益状况就不会差。长期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人都知道,煤矿井下自然条件特殊复杂、生产区域变化频繁,的确是安全管理的难点,但是认真分析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结论。许多看似偶然的安全事故,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这些高危点所致,而是事故责任人在生产中忽视安全、违章操作的恶果。这些原因中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投入、安全教育以及安全管理的欠缺,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到位、不重视,出现问题和造成事故是必然的。因此,区队安全管理要以此为鉴,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

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区队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管理薄弱

一是班组管理人员和员工长期处于懒散的状态,对安全培训和学习效果漫不经心,认为培训、学习只不过是走走形式,视为形势工程,从根本意识上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安全教育培训收效不大

由于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不仅地理环境复杂,生产工艺也很繁琐,这些特殊情况给生产及安全带来很多问题。

3.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分配方法

首先,缺乏科学、严密的考核标准;其次,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缺乏科学的监管;再次,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能认真的贯彻执行。主要是干部责任追究力度不大,处理的过轻,从而出现了责任事故。近一段时间全国发生的特别重大煤矿事故,经过认真的追查分析,都是责任事故。

三 、加强煤炭企业区队安全管理的措施及途径

1.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一是根据区队的职工组成结构、文化素质的具体实际情况,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二加大员工学习奖励,培养员工学习兴趣。肯定员工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并给予成绩取得者表扬和奖励,以及在区队与上级各部门组织的考试中取得前三名的员工,除上级给予的奖励外,区队再对其进行同等奖励。三是创新培训形式。即:每次现场微型课堂培训, 仅针对一个问题,只用一页教案,只讲一堂小课,开展一次互动讨论,写一份小型总结回顾。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班组职工的安全技能,真正实现班组安全自制。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考试内容要与学习计划的内容相符合。二是考试卷制作要规范化。三是考试方式要采取闭卷。对学习效果好的人员要给予必要的奖励,鼓励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差的、不按时参加技术学习的、要给予适当的处罚。奖罚结果要与工资奖金挂钩,要张榜公布。

2.完善管理机制和考核方法

首先,区队要有一套组织严密、科学的管理体系。其次,安全管理工作要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落实问责机制。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每一种职能、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坚持奖罚分明,对安全上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进行责任追究。第三,对违章人员要及时公正的公布安全处罚,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第四,要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及时修改和补充,从而做到合情合理。

3.加强区队的内部安全管理自治

职工不再是安全管理的被动接受对象,而成为安全工作的主体。提高其安全责任心和安全工作能力,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需要。由区队自行制定本区的安全目标奖励浮动分配制度,真正体现出了“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他人不保险”的安全管理理念。促进班竞赛,引导各区队积极推进本区各班班组之间在安全、生产、质量、材料、创新等各方面开展竞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煤矿安全生产中,区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安全文化渗透,逐步规范区队的安全管理,使区队的安全管理更有序,更加人性化,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使区队的安全管理不断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综掘快速掘进区队的管理 吴守峰[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3,04:78-79

[2]郭树峰.浅析区队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4,01:95-96+98

[3]张灿廷,华兴斌.浅谈基层区队执行力建设[J].科技风,2013,24:251+258

[4]葛严谋.浅议如何创新煤矿区队安全宣传教育方法[J].民营科技,2013,11:253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煤矿安全;安全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所属哪一个行业,也不管是怎样规模的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谋取一席之地,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必要手段,煤炭行业也不例外。最近几年,因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随着煤矿安全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日趋成熟,但相比于世界主要产煤大国而言,我国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从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来看,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煤矿安全监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是怎样的?而煤炭行业又该采取哪些具体的策略实现其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呢?

一、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构成

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有水平来看,针对煤矿安全监控管理而开发的各种软件与系统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各种各样,但依照信息设施的基本类型来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将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技术构成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与管理四个部分。如果从市场的主流来看,其功能模块几乎是大同小异,整个系统一般都由安全信息收集、交替班管理、安全规章制度、防治病毒入侵及传播、安全综合报表管理、煤矿事故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安全标志管理、安全生产考评奖惩和人员的定位查询。

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的这些信息技术的基本构成,使得煤矿原有的安全监控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这从整体上推动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快速发展。客观来看,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二、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煤炭行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煤矿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已逐年降低,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相较于世界产煤大国在安全监控管理上的信息化程度来看,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依然存在较大差异,煤矿工程大型的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频率依然很高。基于安全监控管理的这种基本现状来看,通过相应的方法策略对煤矿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已是非常必要。

三、我国煤矿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的优化与完善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之下,要对我国煤矿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除了从思想意识上进行基础性转变,提升相关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之外,还必须从技术水平上进行突破,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各种新手段来实现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一)优化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技术体系

煤矿安全监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及细节性问题,即便是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之下,要保障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可以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对现有的安全监控管理技术进行优化,构建起集信息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应用设备研制、成果推广以及示范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研发体系,将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需求作为立足点,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将安全信息收集、交替班管理、安全规章制度、防治病毒入侵及传播、安全综合报表管理、煤矿事故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安全标志管理、安全生产考评奖惩和人员的定位查询这些功能模块进行有效的统一与结合,以便于提升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二)扩展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新渠道

煤矿安全施工从基本属性上来看,归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之内,煤矿工程中多变的自然条件以及复杂的施工环境给安全监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技术难题,因而在现有的安全监控管理技术水平之下,不断扩展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新渠道,对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不断的丰富、优化与完善,这将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当然,要从技术水平上实现安全监控管理渠道的扩展与创新,还必须借助于稳定、充足的科研支持与团队基础,为我国煤矿安全监控技术手段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通过国际合作,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信息化技术

以上分析中已经提到,尽管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得到较大的提升,但相比于世界煤炭大国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现有成果来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要缩小与煤炭大国在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差距,对我国煤矿监控管理现有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优化与革新,就必须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煤炭大国先进的技术支持,对我国煤矿监控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完善,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出与我国煤矿生产相吻合的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

结论:

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不仅仅保障煤矿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基础工作,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对于维护社会和谐、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之下,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安全监控的全面管理,这将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进程中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曹继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0).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煤矿;物联网;模型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7-0069-04

0 引 言

近些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对人员以及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新的智能网络来降低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作为一个由不同的动态系统构成的复杂群体,具有工作地点多变、环境复杂、生产过程复杂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从静态、注重结果的角度出发的研究方法缺乏对煤矿系统性及波动规律的认识。系统动力学方法则可以宏观、动态而全面地研究煤矿安全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够建立一套与实际相符的煤矿系统模型。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技术领域,近些年来在煤矿生产系统的运用也得到广泛的推广。然而,目前我国的煤矿物联网由于发展的不成熟,在其应用中存在着计算机硬件采购方面投入大,软件投入小,生产安全监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开放的综合信息系统平台[1]。

本文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煤矿安全系统完整的层次关系图,并建立起因果关系图,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研究设计出了一个完整的物联网架构模型。基于此方法设计的煤矿物联网模型,对煤炭行业提高综合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煤矿安全系统影响因子分析

对煤矿安全影响因子分析,是对煤矿系统事故分析和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的基础。本文前期统计了大量的典型煤矿事故并进行分析,以期构建相对完善和全面的煤矿安全影响因子体系,为建立完整的物联网系统、指导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通过对大量煤矿事故原因的分析与统计上,总结出了煤矿安全影响因素总共可分成七大类,分别是设备因素、自然因素、员工因素、安全科技因素、安全管理因素、法律监督因素和经济因素。通过深层次的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煤矿安全系统的七大类影响因素内部还存在相互关系,进而体现了煤矿事故原因的复杂化、多样化。煤矿系统安全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如图1所示[2]。

图1 煤矿安全影响因素关系图

在大量统计及研究的基础是,总结发现七大类因素还包含很多子影响因素,具体如下[3]:

(1)设备因素:煤矿装备设施水平作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其水平的高低主要由供电系统可靠性、采掘设备先进性、通风系统安全性、瓦斯防治水平、安全监测水平、防火设施可靠性、防尘设施的可靠性、排水系统可靠性、提升系统可靠性、支护系统可靠性等因素决定。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作为煤矿安全系统的原生条件,它的控制幅度较弱,其主要包含瓦斯和粉层、水文地质条件、顶板条件、自然发火、热害、地质构造等因素。

(3)员工因素:员工因素是煤矿安全系统的直接因素,控制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煤矿系统的安全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素质、从业年限、自主管理、文化程度、安全激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工作环境等。

(4)安全科技因素:在煤矿现代化建设中,安全科技因素成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系统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开采设计、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安全技术理论研究、安全技术人才等。

(5)安全管理因素: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反应了煤矿系统安全水平,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机制、安全教育管理、安全评价、劳动组织管理、危险源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6)法律监督因素:法律监督因素作为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的外力,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安全监察体系、国家行业法律法规、责任追究制度、煤矿自身监察体系、专项整治等。

(7)经济因素:经济利益因素作为影响各阶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煤矿主的利益、地方政府利益、煤炭行业利益、国家宏观调控。

2 煤矿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通过对煤炭安全系统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已经基本对全部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为了确立煤矿安全系统的内部因果关系,从而更清晰地反应系统各因子的关联及影响,这里从七大影响因素中选取了以下的安全指标:技术装备水平、地质环境、矿山事故率、百万吨死亡率、伤亡率、企业利益、利润率、安全投入、产能投入、安全培训及考核力度等主要变量因素。

经过分析确定,影响煤矿安全主要因素的因果关系图如图2所示[4]。

图2 煤矿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图

通过上述因果关系图,反映了经济效益、生产规模、安全投入、技术与装备水平、生产投入、安全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培训考核等主要系统因素对煤矿安全具体的影响及作用关系。

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安全影响因子层级

通过前文对影响因子的分析和系统因果的分析,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关系已经确定。基于此,这里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来进行层次分析,就可以将各个因素间的复杂关系通过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具体层次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通过分析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煤矿安全系统中的表层直接因素、中层间接因素以及深层根本因素的具体原因,以及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分清各主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增强我们对煤矿安全系统的认识,对建立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煤矿安全物联网模型研究设计

4.1 煤矿安全运作系统分析

通过前文对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已经很清晰地认识主要的安全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这里将上述各类安全因素所涉及的煤矿运作系统进行分类,具体结果如表1所列。

通过以上分类,清晰地展示了安全影响因素所涉及的各类煤矿运作系统。

图3 煤矿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层级图

表1 安全因素所属运作系统分类图

煤矿运作系统 涉及煤矿安全因素

矿山灾害感知系统 瓦斯防治、防火防尘、矿井压力等

矿山设备感知系统 采掘设备、通风供电设备等

矿山周围环境感知系统 水文地质、温度湿度等

生产监控指挥系统 采掘环境、运输环境等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员安全素质、员工安全培训等

资产财务管理系统 员工利益,矿业、行业盈利等

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安全评价系统,安全人才水平等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安全工程建设,运作系统建设等

运销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等

感知信息漫游系统 信息采集、传输,信息共享等

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条件、设备管理体系等

...... ……

4.2煤矿安全物联网模型设计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系统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矿山的智能化运作。通过以上对煤矿安全系统的分析,已经清晰确定了煤矿安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确定在煤矿物联网的构建中基本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具体煤矿物联网的架构模型如图4所示[5]。

感知与控制层作为传统物联网研究的热点,已经比较成熟,结合前文的影响因素分析,这里一共设计了四个系统,分别是安全系统、生产系统、供电系统和生产调度系统。安全系统包括安全监测、井下排水、通风、防灭火、束管监测、瓦斯抽放、人员考勤和人员监控;生产系统包括工作面、提升系统、皮带系统、供压系统、水处理、选煤厂、锅炉房、井下降温及给水系统;供电系统包括地面与地下供电;生产调度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信息监控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

信息集成层是新型煤矿物联网系统的数字化集成中心,主要由工业级实时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组成。工业级实时数据库包含了数据分析、联动控制策略库、故障诊断库和专家库;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包含管理基础库、组织机构库、业务标准库和专家知识库。

管理决策层作为企业的智能管理层,分为生产智能分析和商务智能分析两部分。生产智能分析中心主要运作包括计划目标管理、物资管理、运销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源管理、机电设备管理、通风设计分析和安全管理;商务智能分析中心主要运作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煤质管理、精细化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和三维数字开采管理。

企业展示层主要是通过企业展示网络来展示企业的相关信息。

煤矿物联网架构的自上而下的四个层级分工明细又相互协作,各个层级间共用同一的数据仓库,并通过工业以太网和企业管理网实现联通。

5 结 语

煤矿安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煤矿生产运营过程中影响安全运作的各个因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若干子系统,对各子系统中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确定系统因果图,并建立起煤矿安全层级解释模型,为科学的构建煤矿物联网系统以及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煤矿物联网的构建,可实现智能矿山的自动化运作,为煤矿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区环境的安全稳定提供了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张申,丁恩杰.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一物联网基本感念及应用典型[J]. 工矿自动化,2010(10):104-108.

[2] 林富森,徐锡源.安全系统工程基础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3] 邱利,朱明.矿山安全生产系统动力学研究初探[J].矿业快报,2005(2):23-24.

[4] 李希建.煤矿安全管理的SD模型及其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1):21-22.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范文第5篇

河南煤化永锦能源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老矿,面临由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变的挑战。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众多的管理制度、办法,但整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特别是安全管理思路传统保守,过多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会议布置、下达命令、处罚为主要的行政手段来强制实施安全保障,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传统安全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到位,造成安全管理盲目性较大。

2.安全管理流程不合理。安全管理操作控制程序不清晰、不闭合,未能做到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随意性较强。

3.安全管理协同性差,责任权利不统一。

二、内涵与主要做法

2.1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成立内部市场化协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领导为成员的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重大问题的决策,例外问题的处置,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的监察工作。

2.2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是明确安全管理流程再造的思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想。二是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是在内部市场化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完成的,从煤矿到班组共形成三级主要市场主体,分别是煤矿、区队以及班组。三是明确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要想改革和创新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安全高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建立起一整套长效运行机制,理清各种关系,规范作业流程,主要包括市场机制、考核机制、协同机制和监察机制。四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实施方法。在内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构建三维安全协同管理PDCA循环系统。五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六个原则: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授权的原则、利益对等的原则、协同高效的原则、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安全目标导向原则。

2.3优化安全管理的体系架构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梳理,构建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三维立体框架模型。根据模型,构建起安全管理的初步体系架构:纵向上从安全管理PDCA流程出发,形成安全目标管理、安全风险防范、安全管理与控制、安全目标考核和安全评价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横向上以市场主体上下游服务关系和岗位辅助协作关系,确定市场服务合同,从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并从人、机、环、法、料五个方面规定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在纵横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管理岗位目标与责任、安全管理岗位考核指标、安全协同管理制度与考核方法,整个安全管理流程置于安全协同监察之下,从而形成以内部市场化运作为主,安全协同监察为辅的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框架。

三、再造安全管理的流程

3.1构建PDCA安全管理流程(总体流程)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分析,结合PDCA循环图思想,设计出PDCA安全协同管理总体流程。

3.2构建协同安全管理流程分流程在PDCA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总体流程)基础上,分别设计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分流程,包括:安全目标管理流程、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安全控制管理流程、应急救援管理流程和内部市场化结算管理流程等。

①建立安全目标管理流程目标安全管理根据煤矿安全管理目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定各级市场主体的安全目标,并根据各级市场主要目标,形成各级市场主体的岗位责任,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安全目标考核方法、内部市场化结算方案等。目标安全管理流程是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控制的基础。在目标安全管理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办法》、《安全内部市场化结算办法》等制度文件。

②构建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安全风险管理是安全防范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危险源辨识和煤矿安全应急预案。首先通过建立煤矿安全风险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收集煤矿安全信息,对煤矿的安全风险作出初步判断;其次结合班组、部门的时间确认与反馈,参考行业风险事件库,全面辨识煤矿安全风险;第三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专业经验、行业标杆等,结合煤矿实际,形成安全风险评估的初步结论;第四形成安全风险管控预案,提出风险评估报告。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的设计借鉴了风险管理和危险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危险辨识是基础,根据危险源辨识,形成危险源信息库;运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危险)等级,应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宜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

3.3加强内部市场化结算流程管理①在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基础上,结合煤矿自身安全管理实际,依据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构建建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形成煤矿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内部结算办法,构建起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②完善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一是分线核算,构建要素市场。二是不断完善价格体系。三是建立核算体系。四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3.4完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在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完善《安全应急预案信息库》、《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安全标识管理办法》、《安全宣教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市场化程度较强、协同力度较大的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四、结语

①通过实施“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协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安全管理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员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PDCA安全闭环管理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②在目前煤炭形式下滑的情况下,煤矿生产成本增加压力下,加大成本投入的管控力度,严格履行审批签字把关职责,始终坚持设备、材料等周转,充分利用废旧物资调剂交易中心,对库存物资材料进行了调剂使用,减少了新材料投入。保证了矿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煤矿协同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通过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再造的实施,建立了以市场为主,监察为辅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完善的安全计划执行体系,良好的责权利对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

⑤安全管理流程进一步明晰,实现了安全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