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研究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体系探析 食品安全网络监控系统设计研究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论健康教育在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舆情应对中的运用 “一票通”构筑甘肃食品安全网络 浅析食品安全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信任重塑与协调共生: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逻辑 增强对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的“免疫力” 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的治理对策初探 我国银行业监管与安全网构建 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研究综述 我国食品安全政府规制对策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监管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 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法律控制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04-11.
[9]丘盘连,王荣,李晓峰.从网络舆情中“淘宝”,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新闻知识,2006,(12):9-10.
[10]张丽红.试析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2007,(3):60-62.
[11]王来华.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2008,(4):66-69.
[12]刘泽西.科学面对网络舆情[N].西安日报,2009-01-19,(010).
[13]汤晓寒.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舆情[J].视听纵横,2010,(3):55-56.
[14]朱恒民,李青,洪小娟.网络舆论生成危机的诱发因素[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16-19.
[15]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1991,(5):179-211.
>> 中国食品安全及政府规制研究 让中国食品安全、放心 中国食品安全状况分析与治理对策之我见 食品安全治理的国外研究述评 中国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与社会责任研究 中国食品农产品私有标准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食品安全报道 专家眼中的中国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与企业战略营销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刍议 中国食品安全阶段性特征探析 中国食品安全复合型监管探索 民间组织与中国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突破新“瓶颈” 重新审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浅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 中国食品安全与企业发展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初探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7]周洁红,胡剑锋.蔬菜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及其
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
(3).
[18]任燕,安玉发,孙梦洁,刘雯.食品安全内涵及关联主体
行为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1,(7).
[19]元成斌,吴秀敏.食用农产品企业实行质量可追溯体系
的成本收益研究——来自四川60家企业的调研[J].中国
食物与营养,2011,(7).
[20]王志刚,翁燕珍,杨志刚,郑凤田.食品加工企业采纳
HACCP体系认证的有效性:来自全国482家食品企业的调
研[J].中国软科学,2006,(9).
[21]任燕,安玉发.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研究——基于北京市场的经销商调查研究[J].物流经
济,2009,(11).
[22]赵荣,陈绍志,乔娟.基于因子分析的消费者可追溯食品
购买行为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消费经济,
2011,(6).
[23]冯良宣,齐振宏,周慧,梁凡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购
买意愿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4]王怀明,尼楚君,徐锐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标识支
付意愿实证研究——以南京市猪肉消费为例[J].南京农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5]范春梅,贾建民,李华强.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众风险感
知及应对行为研究——以问题奶粉事件为例[J].管理评
论,2012,(1).
[26]詹承豫,刘星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中的社会参与
机制[J].山东社会科学,2011,(5).
[27]张璇,耿弘.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中公民参与问题的实
证分析[J].价格月刊,2010,(5).
[28]文腊梅.浅谈全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J].长沙
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9]刘亚平.中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与挑战[J].华中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30]颜海娜.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基于整体政府
理论的分析[J].学术研究,2010,(5).
[31]袁文艺,程启智,旷锦云.中国食品安全管制的变迁规
律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4).
[32]袁文艺.食品安全管制的模式转型与政策取向[J].财经
问题研究,2011,(7).
[33]张红凤,陈小军.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规制困境与
治理模式重构[J].理论学刊,2011,(7).
[34]夏黑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J].科学经济社会,2010,(3).
[35]葛自丹.食品安全中的行政主体——服务重于监管
[J].理论探讨,2010,(6).
[36]任燕,安玉发,多喜亮.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转
变与策略选择——基于北京市场的案例调研[J].公共管
理学报,2011,(1).
[37]刘焕明,浦徐进,蒋力.食品安全的政府规制——基于企
业和消费者微观行为的角度[J].当代经济研究,2011,
(11).
[38]王能,任运河.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估研究[J].财经问
题研究,2011,(12).
[39]刘录民,侯军歧,董银果.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方法探
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作为国内最大的低聚木糖生产商,在第十八届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FIC 2014)上,龙力收获颇丰。龙力不仅成功主办了益生元与现代养生国际论坛暨低聚木糖(XOS)国际研究成果会,还获得了由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颁发的“2013年度中国微生态(肠健康)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本刊记者在展会上采访了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肖林女士,请她详细介绍了公司最新研发动态及相关情况。
记者:龙力在本次展会上举办了低聚木糖国际研究成果会,请问贵公司为何选择在这一时间进行这一主题的?
肖林:低聚木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亚洲,在产品的种类、制备技术、性质、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都比较深入。低聚木糖在日本应用比较广泛,可以称其为低聚木糖的核心发源地。低聚木糖在中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直到2000年,相关科学研究发现低聚木糖应用前景广阔,因此龙力选择低聚木糖进入我国高新技术食品加工领域。2001年龙力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不断加强科研力量。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国内低聚木糖的业务板块中,龙力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生产规模达到世界最大;目前在产品的质量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可以起到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时至今日,龙力已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亚洲的市场。虽然欧美地区人群的饮食更适应一些像菊粉、聚葡萄糖等的大分子膳食纤维,对他们而言低聚木糖还属于一个全新的产品。但研究显示作为一种益生元,低聚木糖对于欧美地区人群的饮食结构和身体状况维护,相较膳食纤维,功能更独特。为了扩大市场领域,龙力首先在美国申请了相关注册、认证,包括FDA的GRAS(一般公认安全)认证等;又申请了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功能宣称的准入注册,目前已经获得准入证书。
为了证明低聚木糖的功能及安全性,2011年龙力委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营养研究中心,有针对性的对美国代表性人群进行验证评价。最终数据显示,低聚木糖不仅安全,对欧美地区人群的有益的生理作用也非常显著,特别对于人体中双歧杆菌的增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不仅在服用产品期间有很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在停服以后的一段时期中,还能保持干预期中的较好水平。
目前龙力的市场开拓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低聚木糖的市场应用也越来越成熟。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客户正在关注低聚糖、关注益生元和低聚木糖,此时进行研究能够掀起人类健康工程发展的新一轮,为后续市场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
记者:龙力获得了“2013年度中国微生态(肠健康)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得到这一荣誉对公司有何意义?
肖林:获得这一称号是对公司前期工作的一个认可,同时也使得我们对自身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明确了龙力未来的发展方向,着重加强在肠道健康、微生态健康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今后龙力作为一个益生元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研发单位,将借助现有的技术基础加大公司在微生态领域中的研究,丰富益生元产品品类;还将对现有产品继续加大应用方面的功能研究,并把现有产品针对市场进一步细分,进行产品升级;同时还将继续做好市场中应用方面的技术引领。龙力的功能性食品业务板块将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等团队的力量,也将加大对产品功能性的开发及市场开拓的力度。
记者:作为国内最大的低聚木糖生产商,龙力的优势是什么?
肖林:龙力最大的优势就是公司绿色循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这保证了从原料供给、供应体系、生产组织到最终产品市场的平衡。由于产品品类丰富、领域全面,在市场变化的环境中有更好的协调能力,也增强了龙力在相关领域中的发展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健康是人类社会永久不衰的话题,国家强盛首先要人民强,人民强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全民健康始终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板块,龙力所做的原料方面的供给,也属于国民健康工程中的一部分。作为原料供应商,龙力团结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以龙力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力争把健康产业做大做强。
龙力拥有功能糖、新能源、新材料等业务板块,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更注重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龙力是相关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企业之一。目前行业也认识到这一发展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国家相关机构、行业协会都在推崇龙力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至今,公司已经形成了独有的产业特点,在此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还将继续完善相关工作,同时进行不同区域的异地复制,力争使得龙力的产业从规模上、整体市场贡献上都能成为业界翘楚。
记者:现代社会人们更关注如何在吃得安全的前提下吃得更好。您认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有何关系?龙力如何做到这二者的协调统一?
肖林:民以食为天,食品对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社会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人们更注重饮食的营养、健康。现在国家、社会都在积极宣传养生理念,告诉消费者如何健康饮食、如何调节更好的生活规律以帮助更好的体力分配。
在信息资源广阔的今天,龙力坚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一方面从原料供给、生产加工到产品应用,均按照HACCP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在每天的生产流程中不断进行食品加工领域的评估,找出体系中的风险并分析风险是否可控,同时寻求风险的控制方式等;进行控制后还会定期验证,查看是否可以持续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交流,以了解和掌握在国内、国际中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上的新技术和案例,通过案例举一反三,对照自身发现自己的弱项,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风险预警意识,保证在食品安全中没有半点纰漏。另外,公司还会利用现有的科研手段,对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将相关数据尽可能系统的与下游企业进行分享,指导下游企业的应用,同时让公司自身做到心中有数。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检测体系 有机物污染 农药残留
一、引言
近些年,我国屡屡发生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人民大众人心惶惶,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现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高度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食品的生产过程往往涉及到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愈加密切和频繁,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全民的身心受到影响,破坏贸易往来国家的良好合作关系,还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有意识地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投入和管理,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检测技术不断深入、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但要想整体上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还需要从根源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
二、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
1.食品安全现状
从客观的角度讲,不得不承认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像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染色馒头、毒米、毒奶粉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被发现和查处,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国产食品的信心大幅下降,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能彻底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但是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食品安全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0年我国食品抽查合格率已经超过了90%,2011年食品抽查合格率也基本都达到了95%。随着各级部门的不断努力,我国食品安全理性检测的相关结果逐步靠近并达到了国际标准要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众多的食品问题,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2.当前食品安全检测现状
2.1农药残留
对于农药残留,国家质检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都给出了一系列的检验手段。国家卫生部门具体制定了约140多种农药残留限量、提供了100多种农药残留检验手段(像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等)。质检部门也专门给出了进、出口商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手段,具体涉及到有机磷检测、有机氯检测、拟除虫菊酯检测、氨基甲酸酯检测等百余种检测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由单一化合物到百余种化合物检测手段的转变,在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上也有了质的飞跃。我国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要稍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建立起一套对于多种农药残留进行有效检测的快速检测体系,众多的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些重要的农药残留检测试剂还需要进口得到,因此加大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迫在眉睫。
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通常要用到的试剂是乙酰胆碱酯酶,该试剂以前大多是依靠从国外进口来的获得,成本十分高昂。后来,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从家蝇头部提取出一种十分敏感的酶源物质,颈部不断的提纯,最后得到了乙酰胆碱酯酶,从而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试纸,实现了对有机磷等农药的精准、高效地检测,其精确度达到了0.01mg—5mg/kg,可靠性也超过了90%,大大超过了运用动物血清中的酶源作为检测物质的效率性和准确性。乙酰胆碱酯酶快速检测试纸在常温条件下的保存事件达到了15天之久,能够在15分钟之内即完成对残留农药的检测,是我国农药残留检测研究的重要进步。
2.2兽药残留及有机物污染
近几年来,我国畜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兽药的应用量以及作用范围也在不断增加,抗生素、激素等各类药物被广泛应用到牲畜、家禽的加快发育、降低发病率、改善饲料的使用状况等方面。这些药物的大量使用难免会增加牲畜、家禽体内的药物、激素的残留。目前我国的首要残留检测技术以及相关体系还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先进和完善,一些因为药物残留超标而导致的被拒绝进口的事件在我国也时有发生,给我过的贸易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现今,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构建完善的畜、禽产品药物残留体系建设,相关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被丰富和完善,但是在检测一些兴奋剂等类的兽药残留的灵敏程度上仍然有待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检测的精确性。
有机物污染主要包括二噁英类、甲醛类等。其中,二噁英类有机污染物又分为近百种,有毒的多达几十种,因此,其检测难度也工作任务量都很大,其高昂的检测费用也为其检测带来的巨大的难度。人们对甲醛的了解已经十分普遍,其检测手段也取得了重要的颈部,其检测手段包括气相、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分光光度检测方法等。
2.3生物性污染及转基因食品
生物性污染检测手段经过近些年的不断研究得了重大的突破,已经摒弃了传统检测手段效率极低的权限,利用分子生物学、自动化设备等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像RIA、EIA、FIA、CIA等分析检测手段已经十分完善。对于食源性病毒,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目前还尚未寻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主要是利用核酸检测、蛋白质检测等手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是PCR检测方法及免疫分析检测方法,目前我国在对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3.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出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息指数还是很低,尤其是在乳制品、饮料和酒、肉制品等方面,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引言
袋装食品因成本低、食用方便等优势,深受百姓喜爱。出门时顺手带上一袋放入书包或较小的公文包,在路上或者乘车时开袋即食已是生活常态。目前袋装食品主要可分为饮品、零食坚果、膨化食品等三类。但袋装食品包装普遍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身心健康带来隐患。
1.袋装食品包装面临的安全问题
(1)包装袋印刷油墨
目前,我国已淘汰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的生产。虽环保水性油墨技术已成熟,但还有一些企业仍使用含苯油墨作业。这种技术条件与应用实际相违背的情况也是食品包装行业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一些饮品包装,消费者为图方便都是直接顺着包装袋一角用牙咬开一个口直接饮用。但因油墨等染料原则上不能与口腔直接接触,用嘴咬开包装直接饮用容易将油墨中的重金属成分吸食。印有产品图案、文字的油墨普遍含有铅等元素,长期与口腔接触容易影响血液和肠胃系统,严重的将造成金属中毒甚至食品安全事故。
(2)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不明显
袋装食品因成本低,受众面广,经销商都愿优先考虑此类产品。但由于保鲜技术和加工条件不一,每类产品的保质周期不一。
(3)运输、销售过程中的菌落及灰尘
在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包装袋也会受到外界环境中的细菌侵扰。虽然是落在包装表面,但外部温度环境的变化将部分溶入包装内,严重影响食品品质及安全。
2.包装安全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基于食品包装安全角度,如今的设计愈发人性化。各大食品企业类均致力于包装开启方式、放置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将人文关怀注入到设计中。在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动下,包装保护食品的本能更加深入。通过研究消费者的生理、心里特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2)智能化原则
人们对食品的保鲜保存要求日益提高,为方便生产、贮藏和销售的诸多需求使得人们日益重视对智能化包装的开发研究。通过技术、材料、结构等方面的改进或集成,使得智能化包装上承载更多的信息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使用的方便性。
(3)可持续原则
对社会群体而言,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对环境、社会资源无害,最大化的利用可持续和可再生资源。同时使人类生态环境不造成破坏,不对健康造成危害,并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3.袋装饮品包装安全设计案例
(1)袋装饮品结构
安全饮品包装改良设计通过改变原有包装袋结构,消费者在食用前再将折角部分展开,确保与消费者口腔直接接触的部分无污染,且可以不使用吸管直接饮用。解决了当前袋装饮品经常与吸管分开包装,包装在外不卫生有害身体健康等食品安全问题。从而保证了饮品的卫生、安全,直接与口腔接触部分未受到运输中的菌落和灰尘污染。
(2)袋装饮品装饰
包装的印刷处也规避了与口腔直接接触的区域,减少了油墨中的有害物质对食品的迁移和溶入。包装一部分面积不用印刷,同时节省了部分成本。
(3)智能标签――新鲜度指示条码
智能条形码标签成本低,易嵌入任何薄膜表面。一旦出厂,标签将被激活,标签上的变色油墨将通与外界释放的气体发生反应开启“倒计时”模式。视觉上提醒消费者食品的新鲜程度,便于购买和食用。销售者则在区分货品时节省时间成本,并在销售时能减少损失,确保不出售过期品。
(4)材料及工艺
PE热塑材料不达到180℃以上均不会完全固定成型的状态下,通过在折角处压印点将包装角压紧的方式一次成型,在包装袋灌装封口后简单固定折角。这样既方便包装开启,又保证了食品安全。运用现有的包装材料PE四层共挤膜结构或其他结构,且工艺已经成熟,安全卫生可以降解,符合当下可持续设计的要求。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