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艺课心得体会

茶艺课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课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艺课心得体会

茶艺课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茶文化;评价

一、课程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为基点, 努力造就“ 四有” 新人。茶文化所包含的操作实践的趣味性、知识理论的科学性和多姿多彩的艺术性和茶德所包含的中庸之道、行俭之德、明伦之礼、谦和之行更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有利于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实现。

2.传统文化现状的需求

近年来,对于茶产业的长远发展、保留茶文化方面,长兴县政府不遗余力,“大唐茶都”这一品牌逐步被国内外游客所认可。但是长兴茶文化旅游仅限于观景看物等旅游活动形式和内容, 在旅游销售的实际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依附于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旅游产品, 这与长兴悠久的茶文化极不协调。并且紫笋茶发源地——水口的中小学生对紫笋茶文化了解不全面,兴趣不浓厚,一旦没有年轻一代的努力,我们的茶文化将岌岌可危,因此有必要从中学生抓起,振兴茶文化。

3.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初中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性断乳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倘若用合适的方法施加茶文化的熏陶,较容易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会动手实践能力,形成自己对茶文化独特的见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兴 “三茗”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认识紫笋茶,了解紫笋茶采摘、烘焙过程,学会紫笋茶的冲泡方法及基本奉茶礼仪,初步了解茶艺并学会欣赏茶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动手实践以及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采茶,炒茶,感知紫笋茶文化,提高对茶文化的兴趣,关注茶文化,尊重劳动;经历泡茶、奉茶、品茶,体会茶所蕴含的的中庸之道、行俭之德、明伦之礼、谦和之行;了解金沙泉被污染现状,树立爱护环境意识;通过对茶文化旅游不完善现状的学习,生发热爱茶文化,把理想与家乡建设紧密联系的情感。

三、课程内容

(1)澄心堂老知名品,寄与犹奇紫笋珍。参观长兴顾渚大唐贡茶院;介绍长兴水口紫笋茶起源、发展及现状。

(2)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有机茶基地采紫笋茶;交流采茶体会;总结采茶要点及茶树生长情况。

(3)新茶已上焙,旋旋续新烟。参观人工炒茶基地,引导学生尝试炒茶;观看机器炒茶制视频,总结炒青的要点。

(4)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紫砂壶和金沙泉的介绍;介绍泡茶技巧,动手泡茶;介绍泡茶、奉茶、斟茶礼仪,学生表演奉茶;师生共饮茶。

(5)故地重游,用心感受。重回大唐贡茶院。

四、课程实施

《长兴水口茶文化》课程的课堂学习共9周27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一系列学习。

第一周:紫笋出顾渚,常湖二郡间。带领学生前往大唐贡茶院,参观过程略。

第二周:澄心堂老知名品,寄与犹奇紫笋珍 。通过让学生了解长兴紫笋茶文化,让学生们增加自己对于茶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周: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实地考察种茶基地。

第四周:采茶总结。师生交流、总结采茶体会。

第五周:新茶已上焙,旋旋续新烟。带领学生参观人工炒茶基地,先观看炒茶,再尝试炒茶,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对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六周:炒茶总结。通过观看,掌握机器炒茶与人工炒茶的要领。

第七周:金沙泉和紫砂壶介绍

(1)泉濑黄金涌——金沙泉。茶性发于水,对于泡茶其水。教师讲授金沙泉的悠久历史,师生品尝泉水。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泉水被污染的现状,以此让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爱护环境意识。

(2)觅得名人一壶,赛过无价之宝——紫砂壶。茶是水神,水是茶体,器益茶功,紫砂壶,是长兴茶文化的又一珍品。教师通过视频为学生介绍如何制壶,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美的能力。

第八周:饮茶知识知多少

(1)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教师讲解泡紫笋茶要点并演示,然后每小组一套器具,动手实践。

(2)以茶会友。教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奉茶、斟茶礼仪,然后创设不同情境(比如对象是师长、同辈)让小组表演。

(3)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教师讲解饮茶小妙招。师生共同品茶,体会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以及体会苦尽甘来的之感。

第九周:故地重游

再次带领学生前往大唐贡茶院,学生决定自己的旅游路线,任其兴趣的发展。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理论基础,收获与否,学生应了然于心,每人上交一份心得体会,要让他们自己学会反思。

五、课程评价

满分100分,共分为三部分:

(1)平时小组讨论发言占30%,根据平时发言次数,发言内容给分,每小组各成员成绩相同。

(2)小组奉茶表演占20%,根据表演正确性和艺术性给分,每小组各成员成绩相同。

(3)最后上交的心得体会占50%,根据每人收获及感想给分;

最后综合三方面分数。

参考文献:

茶艺课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美育素质教育

一.美育教育的现实情况

(一)大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

现在虽然各高校对美育的教育注重程度相比而言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可是由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处于空前的严峻状态中,又由于大学生对美育的教育缺少足够的正确的思想认知,把极其有限的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了,虽然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却忽略或顾及不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美育教育的实际内容偏少,整体课程专业性太强

日常生活中,美的形式是呈多样化而又无处不在的。在高校实施美育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常就是单单着重以艺术的审美教育为主线条,从而忽略了其他形式的审美教育。各高校的艺术审美教育教学的绝大部分课程都是由各专业的艺术教师实施完成的,即使这些专业的艺术教师在给一般的学生上课时特意有意识的把难度降到最低,可是这些专业教师的那种固有的专业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了,专业教材的各个章节结构深深的嵌入在脑海中,同时由于普遍对美育的教育课程的注重程度不是很高,就使得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深入挖掘教材,没有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备课。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专业性太强,与一般的比较普通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很难进行有效顺利的衔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至今未建立起健全、科学的美育教育评价机制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依然未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美育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美育教育的评价指标系统过于单一,只注重艺术尖子生,忽略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注重教育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只注重艺术大赛的结果,而忽略了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在育人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只注重抓学生的系统知识、技术水平的评价,而忽略了更高层次的大学生审美需求水平的评价。

二.建立大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

各个高校对美育的教育教学一定要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新课标和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则去进行,要切实转换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积极的拓展训练美育教育的内在涵养。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完整的美育教育的评价结构体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整体的素质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一)建立以艺术美为主要核

心的美育鉴赏课程结构体系怎样才能表现出艺术美呢?艺术美主要是由艺术作品及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分别是手工、素描、各种国画、雕塑、各种各样的古今中外的建筑、文学名著、各种古典舞和现代舞及各种古典音乐、戏曲等等不胜枚举。在具体实施美育教育教学时是以美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再结合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艺术类专题讲座展开全方位的艺术鉴赏课程。例如:它具体包括各种书法绘画类的鉴别和欣赏、实用性较强的美术类、古今中外的美术史论、手工雕塑类艺术制作、古诗词文学诗朗诵、各种古典音乐舞蹈表演、戏曲鉴别欣赏、各种形体训练课、语言交际等课程。各高校还开设舞蹈社团、话剧社团、文学社团、篮球社团、演讲社团等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在社团里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一些美与审美有关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特征,初步懂得各种审美形态、范围和艺术形态,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系统的学习,才能逐渐的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至于美术理论课也可以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比如说常用的分组讨论、交流、还可以通过写学习体会等诸多形式,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去图书馆或者去相关的专题网站查找有关资料,促使学生一步步地写出真实的学习感受;像书法鉴赏课就完全可以运用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作品静静观赏的方法。仔细推想琢磨其手法,领悟其意境,将感性和理性能够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切实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美;而文学作品的鉴赏,则可以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逐步提升浪漫主义思想,维持心里平衡,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除了审美理论知识教学,也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审美,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把生活中有趣的点点滴滴累积起来,为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多积累点经验。培植学生的审美理念,陶冶情操,逐渐的提高自身的气质和审美素养。

(二)拓宽以自然美为主体的美育素质教育空间

人类的审美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生来就有的,甚至是早于人类而事实存在的。对我们来说,如果能把这种自然美与人类后天创造的美完美结合起来,把大自然的景象和人文景象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必将会使自然美育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景色优美的公园内成立一个实践基地,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定期登山、栽树、收集各种昆虫标本等,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也释放了压力;在劳动中,亲近大自然的自然风光;在绿化保护自然的环境中,意识到整个自然生态的异常珍贵;在收集昆虫标本的活动中,感受到生物工程的奥秘与伟大。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大学生们还可以进行户外旅游,探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等等一系列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户外摄影采风活动或者开展对园中的植物花卉鉴赏活动,激发勉励学生深入体验自然生活,经历自然风光的洗涤熏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从而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三)开展以社会美为特色的美育文化活动

什么是社会美呢?实际上所谓的社会美就是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事物中的美。它来自于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美的存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以感受社会美为出发点组织大学生观看考察历史博物馆、各种艺术馆(陶艺、茶艺等)、美术展览馆和文化科技馆等,参观游览各种类别的历史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考察、做考察报告,撰写参观游览心得体会,在考察游览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大学生们的审美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性活动,例如:走进各个社区关爱老人等进行爱心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我是青年志愿者协会展开利用假期走进偏远山区进行支教献爱心活动,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切实体验生活、感受人生,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美的能力。充分运用校内文化和各种社会实践等为媒介,再结合每个大学生所学专业学科的不同背景实施实践活动。还可以借助学校各社团组织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际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九九重阳节及国庆节等节日为契机,或者采用不定期的不同主题的团委、党建活动为媒介,实行比较全面的全程各个角落的渗透,即让学生们在理论基础知识上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强化和使用美育元素,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审美,创造实践

在进行美育素质教育中要加强加大力度组织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参加创造艺术和感受现实美的实践活动。像组织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文艺社团等都属于艺术实践。大学生们亲自参与编排和表演,书法绘画创作,音乐即兴编曲,创作文学作品等,加强亲自体验,熟悉创作艺术的一般过程,基本了解经过多种渠道展示美和创造美;创设各种流动性的文艺场馆,感受艺术美,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师生书法绘画作品等,促进学生对艺术的色彩,简单的线条等表现手法和基本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多举行音乐、诗歌朗诵等方面的讲座,让高雅的艺术入驻校园。参加各种劳动实践,在实践中让学生领悟创造的劳累以及收获的成就感,激起热爱劳动的激情,通过亲自参加劳动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促使美育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艺术教育与创新意识、思想道德品质的判断力、智力的发展与心里健康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一定要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植。从人的人格形成过程来看,科学文化知识素养、思想道德品质素养等是构成学生人格的重要环节。而现代人格理论却认为,只有健康的审美素养,才会有健康的人格。就学校的教育来说,缺少美育的是不完整的。所以,从教育的宏观方面来看,学校的美育教育改革创新直接影响到整体教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