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保健措施

儿童保健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保健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保健措施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第1篇

盲哑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残疾,在生活及学习中有很多的不便,口腔健康状况也比正常儿童差。我科从1988年起,对成都市盲哑学校全体学生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使盲哑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对盲哑残疾学生的口腔保健措施进行初步探索。

一、盲哑残疾学生的口腔状况

1988年调查了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和乐山市的4所盲哑学校9~24岁学生的龋病、牙周疾病及口腔卫生状况。其结果为9~14学生患龋率为43.32%。龋均为1.38,15~24 岁学生的患龋率为33.33%,龋均为0.86。 龈炎发病率9~14学生为57.49% , 15~24 岁学生为74.40% 。每天早晚坚持刷牙的学生为

34.6%,不刷牙的学生有6.7%,每天只是早上刷牙的为51.8 %,晚上刷牙的只有6.9%。

调查中发现残疾学生的牙龈炎发病率较高,刷牙率低,而盲生尤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1)由于残疾原因,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无法从各种途径获得正确的保健措施和方法;(2)多数是住校生,生活老师工作繁忙,在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因此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3)无口腔专业人员讲解并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其他保健措施;(4)部分学生家境困难,家长没有经济能力带孩子到医院作检查和治疗;(5)卫生用具不合格,所用牙刷有分叉、倒毛现象。

在龋患牙中,仅有7.4%的牙做过治疗,92 .6%的牙未做过任何处理,充填率低。

二、口腔预防保健措施

我科根据盲哑残疾学生的特点采取一些的预防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每半年对盲哑学生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通知学校,便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并通知家长,同时也便于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调整保健措施。

由于盲哑残疾学生具有其一些特殊性,在开展保健工作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1)年龄跨度大,从7~24岁的学生均有,要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2)由于一些学生听不到,一些学生看不见,因此在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措施宣讲时,要根据不同的残疾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3)由于部分学生是住校,因此要求生活老师掌握口腔保健的正确方法,监督学生的口腔保健工作,对于走读的学生,可以通过让学生带宣传资料回家,使家长了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2、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治疗。由于盲哑学生行动不便,对检查中发现的龋病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治疗,一是派专人与学校老师一起将需治疗的学生,分批送到医院,治疗完后再送回学校;二是我科医生利用简易椅、涡轮机或口腔保健治疗车,在检查的同时,由一个或两个医生进行治疗,对需多次复诊的个别学生,做好记录,预约到医院治疗,医院提供一切方便。

3、定期到学校开展各种口腔保健工作,对聋哑学生,在教师的配合下由专业人员讲解口腔保健的基本方法,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牙线的使用,健康饮食等。对盲生的保健工作要更为细致,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宣教的同时,要印制一些宣传资料,让学生带回家,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和保健方法,增强学生的口腔保健效果。

4、在一些节日期间,如儿童节、元旦节等,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时,增加一些与口腔保健有关的节目,如知识问答、有奖竟猜、保健方法实际操作和一些小游戏等,并准备小礼品发给学生,在提高学生趣的同时增强保健意识。

为了保证学生使用合格的卫生用品,我科与生产厂家联系以较低的价格为学生提供合格的牙刷和牙膏,并定期更换。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引入心理行为评估与干预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以及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进行儿童保健的儿童资料188例,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其中对照组儿童通过传统保健模式进行保健,观察组儿童在进行传统保健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措施。对两组儿童的体格发育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发育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同时观察组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儿童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儿童,二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引入适当的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保健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儿童保健;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一同不断地提高,对健康的要求和关注的程度也随之提高,从传统观念中的“有病治病”逐步转向现在的“无病防病”的新理念[1]。为了对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引入到儿童保健中的具体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更合理更科学的依据,使儿童保健能够为儿童带来更到位的保障,能够更广泛地应用和被接受,我们抽取了2009年5月~201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8例进行儿童保健的儿童资料,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传统的保健模式和传统保健基础上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的保健方法,对两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行为状况等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5月到2010年2月进行儿童保健的儿童188例。其中男98例,女90例;患者年龄为1.8岁~8岁,平均年龄3.6岁。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其中观察组,男50例,女44例;对照组,男48例,女46例。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体重、等自然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将188例儿童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其中对照组儿童主要以传统的保健模式和体检进行保健,而观察组儿童在传统保健模式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评估及干预的引入。对两组儿童保健后的体格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和分析。

1.3 保健措施

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保健模式,以体检为主;观察组儿童在观察组措施基础上,对儿童的神经行为进行检测,严格填写心理发育检查表和婴儿气质量表,同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

1.3 统计学处理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0~6岁 非户籍儿童母亲 儿童保健知识 探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46-0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实现,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快乐。儿童由于其生理发育不完全,免疫防护能力较弱,抵抗外界环境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害,且其患病后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1]。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目前我国非户籍儿童的比例较高,如何对非户籍儿童卫生保健情况进行分析,确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对非户籍儿童保健的现实状况的了解主要还是从非户籍儿童母亲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进行探讨,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选择仁怀市城区三个办事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两年期间的180例0~6岁非户籍儿童母亲育儿保健资料,对这些母亲的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和需要程度进行探讨,观察其认知结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城区三个办事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两年期间的180例0~6岁非户籍儿童母亲育儿保健资料,这些儿童都在0到6周岁之间,为非户籍儿童。儿童母亲的年龄分布在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27.6岁;儿童母亲的文化程度中有初中109例,高中41例,高中以上的30例,包括了高职、大专和大学本科等,儿童的家庭条件中年收入在一万到五万的有123人,年收入在五万到十万的有47人,年收入十万以上的有10人,在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以后,对这些非户籍儿童的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的调查研究。

1.2 方法。对该组非户籍儿童的母亲用的是多阶段抽样的方法,统一用0-6岁的非户籍儿童的卫生服务现在所处的状况及问卷调查,现场对目标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有儿童出生发育情况、儿童的自然情况、儿童接受保健教育的状况以及儿童母亲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和需求。

1.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抽样中的母亲对儿童的生理发育知识、儿童教育知识、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儿童心理发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很差,每项的了解程度都不超过20%,母亲表示不知道这些上述儿童保健项目占40%。

3 讨论

儿童保健主要是在儿科医生和公共卫生医师/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的指导下,对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情况进行开展和具体管理的。其包括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及学龄期保健。新生儿保健是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实施的保健,这个时期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保健工作以喂养、保温及清洁卫生为主。婴幼儿保健是指1周岁至3周岁过程中实施的保健,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智能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能力明显增强,但缺乏对危险识别的能力,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创伤、中毒、传染病为主。学龄前期保健是指3~7岁儿童的保健,此时期儿童发育减慢,求知欲强,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事故和传染病为主。学龄期保健是指7岁到13岁(青春期前)的保健,此时儿童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保健工作以防止龋齿、近视和慢性疾病为主[2]。其中对7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是重点。

调查结果显示,非户籍儿童的母亲对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就给在非户籍的人群中展开儿童各种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这一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非户籍儿童的母亲对于儿童接种疫苗以及定期的健康检查的需要性相对较高,但受计划生育政策限制的影响,对育儿的咨询以及对新生儿进行访视的要求却比较低,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该人群的非户籍性很大及母亲儿童的保健知识十分贫乏、宣传教育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大多数非户籍儿童的父母亲是来自于偏远的农村[3,4],她们不愿意到妇幼保健机构和医院去咨询,就是医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她们也不太乐意接受保健服务。针对非户籍人口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保健的意识相对淡薄等特点,相关的各个部门应该加强并且利用这类人群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程度,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或是采用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指导,以便更好的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针对非户籍人口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淡薄等特点,卫生部门应加强并协调相关部门采取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积极配合或接受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基层儿童保健问题的了解,对其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刚,吕军,张德英,刘英涛,张立.管理者与提供者对非户籍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12(09):716-717

[2] 史晓浩,杰.非户籍儿童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指向一种质量互释的混合研究[J].南方人口,2010,14(02):528-529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050-01

本人是在农村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从事了15年的农村儿童保健工作,这在过程中,经历了由毕业时的豪情壮志到现实工作的深刻认识。根据工作情况,积累了部分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

儿童健康工作包括健康的完好状况,更要求保障和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潜能充分发育的过程。农村儿童保健是以农村社区为范围,儿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散居儿童为对象,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连续服务。

1 农村儿童保健工作现状

1.1 农村儿童保健项目及服务方式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与城市一样,儿童保健从过去的基本服务向定期全面体检、接受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心理保健、智力开发等较高层次的服务转变。调查除基本保健服务的需求量大外,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咨询、常见病预防、儿童患病就诊、儿童营养咨询和儿童定期体检困难, 表示不满意。

1.2 农村儿童保健组织结构的调整

1.2.1 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础上着手形成儿童保健网络:传统的儿童保健组织结构和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儿童保健的需求。根据需求和主要健康问题, 制定服务内容和干预措施,在社区卫生 “六位一体”的服务网络的基础上着手形成妇幼保健网络。

1.2.2 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儿保科深入社区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以健康教育开路、以妇幼人群为切入点、以婚前检查为线索、以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和计划免疫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定期到计生办、派出所联系, 不断更新家庭健康档案资料, 实行电脑网络管理。

1.3 农村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农村社区儿童保健涉及新生儿访视及护理指导,母乳喂养咨询及指导,辅食添加及营养指导,生长发育评价,心理发育指导及咨询,生长发育监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儿童体检(集体、散居),心理发育指导,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儿童系统管理等多方面。

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2.1 农村儿童保健存在的问题

2.1.1 农村儿童保健服务满足率低,主要原因是:一、本人所在的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属中上水平,但是在农村仍然有大量青壮年外出,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大部分留守儿童平常由祖父母辈照看,对儿童保健重视不够。二、农村医疗机构儿童保健人才严重缺乏,并且不稳定。大部分农村医疗机构儿童保健人员由其他临床、妇幼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代替,严重缺乏儿童保健专业人才,且从事儿童保健工作人员随意性大,经常更换人员,导致专业性严重缺失。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对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状况,很满意为40.7%、不满意31.1%。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社区保健服务质量,调查中仅28.18% 的家长满意医院提供的保健服务, 49.67% 基本满意, 22.15% 不满意。不满意者中, 46.19% 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咨询困难, 42.11% 认为是儿童常见病预防咨询困难,42.15% 认为是儿童患病就诊困难,36.13% 认为是儿童营养咨询困难, 21.19% 认为是儿童定期体检困难, 仅9.15% 认为是儿童医疗费用昂贵难以负担。

2.1.2 现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儿童保健服务市场混乱:农村内往往存在各种等级、各种形式和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或单位,这些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相互竞争。另外无证行医使医疗市场十分混乱。不彻底改变这种混乱局面,农村卫生服务就难以顺利实施。

儿童保健措施范文第5篇

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配备与人口相当的医护保健人员,保证儿童服务质量,提高我国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儿童保健;现状;对策

璧山县儿童保健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差距,本文旨在调查分析璧山县儿童保健服务体系现状,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之更加完善。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所有资料均来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表、乡镇卫生院管理及保健人员座谈提纲和村级保健人员座谈提纲及调查表。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普遍调查和专项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基线调查、收集2009年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包括资产、设备、人员等相关信息;另外,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8所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单位,设计调查表格、座谈纲目,并组织有关人员分赴抽样单位采取听汇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察看等方式对乡、村儿童保健工作开展专项调研。

1.2.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调查要求填写内容真实、可靠。调查表回收后,由专人负责审核调查表,有误予以纠正。

1.2.3调查表回收情况回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表275份,占95.6%;回收乡镇卫生院管理及保健人员座谈提纲50份,回收村级保健人员座谈提纲及调查表125份,占91.5%。

2结果

2.1学历情况 儿童保健卫生技术人员35人,人员素质偏低,学历层次不高,中专学历人员占51.43%,见表1。

2.4妇幼人员收入来源 基础调查乡镇卫生院,来源于上级财政拨款个部分,乡镇卫生院补一部分,个人创收一部分人员占53.7%;大多数专兼儿童保健人员 (兼妇产科、儿科),其工资与妇产科、儿科等机关科室业务收入挂钩,实行绩效工资。还有乡镇卫生院有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其工资主要由卫生院支付,通过临床补贴保健,但工资水平普通低于其他业务科室;就儿童保健工作经费来说,75%卫生院均未落实工作经费,影响基层保健业务顺利开展;村级保健人员补助中,90%村卫生室兼职儿童保健医生无任何报酬,收入靠自收自支,无偿承担儿童保健工作。28所医疗机构,县保健是每天能做儿童体检,其它大多数乡镇的儿童体检主要在预防接种日进行,每日检查的人数较多,影响了质量,没有时间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教。有少乡镇未开展儿童体检,开展情况见表4。

2.5儿童保健工作设备落后 我县的儿童保健工作仍是以体格检查为主,儿童保健的设备仅是磅秤、身长计、听诊器,缺乏眼、耳、口腔等专科保健设备,缺乏儿童听力筛查设备,智力筛查设备、缺乏其他辅助检查等设备, 以目前的能力和水平,对家长缺乏吸引力,影响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

2.6儿童保健队伍结构不合理与过去相比,我县儿童保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工作量相比、与儿童保健工作要求、发展方向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不适应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群众对儿童保健工作需求日益提高的要求。

县妇幼保健院由于编制限制了人员的进入。乡镇级妇幼保健队伍由于实行岗位工资制,预防保健工作的经费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部分领导对保健工作没有足够重视,造成了儿童保健工作负担重且较繁琐,但收入与工作量相比明显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基层儿保医生调动频繁,影响了儿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部分儿保医生缺乏相应的儿童保健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对家长问一般的问题能回答,但涉及到深层次的发病原因就不知道,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要开展新的儿保业务必须提高人员素质。

2.7培训情况基础调查乡镇卫生院专兼职儿童保健人员近年参加培训10人次的占10.5%,妇幼医生全年对村级保健人员培训和指导平均5人次。由于经费不足,乡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少,并且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也很有限,多以会代训,大多数人员主要是通过自学、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从而造成保健人员知识老化,业务水平、服务能力较低的局面,不能很好适应当前保健需求。

2.8 外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降低 外来儿童保健的管理日趋成为影响我县儿童系统管理率和新生儿访视率的主要因素。外来儿童流动性大,部分家长只重视计免,不愿体检,管理依从性低,其系统管理率低,,服务人群增多,有的乡镇访视范围大,新生儿访视率低,外来儿童的比例越大使得全县的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

3讨论

3.1妇幼保健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县乡村儿童保健服务方面面临着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人员工资落实不了、待遇没有保障的局面。县政府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儿童保健工作的性质具有超前性和社会性,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隐形的而非直接的。

3.2领导不重视此工作 医疗单位为了“增效创收”,抓经济效益,重临床轻保健,有的对于儿童体检无暇。有的医院无体检房间甚至无体检人员,领导对此工作不重视。

3.3三级保健网建设不健全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承担着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实施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网的“网底”,承担着初级保健职能。作为网底的村卫生室,90%村级医生无任何补助,对妇幼卫生工作没有任何积极性,或根本无人承担,造成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破损。

3.4专业知识缺乏,整体素质偏低 此次调查显示,乡村级儿童保健人员中兼职儿童保健医生(妇产科)占62.86 %,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需要。低学历多,待遇不能落实,难以留住和引进人才,以至儿童保健人员素质低,继续医学教育投入不足,特别是外出学习、参加市级以上学习班机会很少,并且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也很有限,从而造成儿童保健人员知识更新慢,知识老化,服务能力偏低的局面。

3.5基础设施薄弱,设备陈旧 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设备普遍不足,大部分检验设备陈旧,质量不高,影响服务能力。乡镇医院的收入大都于支付职工工资,没有能力淘汰更新,且老化现象严重很难适应目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需要。

4对策

4.1加强领导,政府重视与支持 儿童保健工作涉及到经济、文化、技术和管理等多个领域,需要计划、财政、宣传、教育、计生等部门的协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卫生系统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面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设备陈旧老化的现状,政府要逐步加大基层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管理,故应从行政上要求各医疗单位配置合适人员、房屋、设施、设备、质量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必要儿童保健设备的购置与更新,逐步满足群众对保健日益提高的需要。从政府角度干预各基层单位儿童保健的落实,是根本。

4.2配备与人口相当的医护保健人员,保证儿童服务质量 针对基层儿保机构编制不足、儿童保健人员整体学历层次不高的现状,政府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儿童保健体系人事制度改革,扩大编制,要把进人关,按岗位定编制,多渠道引进人才,鼓励、引导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落实儿童保健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建立奖惩分明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拨专款由妇幼业务部门进行循环培训。各医疗单位领导应从培训时间和培训经费上支持本单位的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基层儿保门诊要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4.3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乡镇卫生院是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的枢纽,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是前提与基础。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队伍建设是发展儿童事业的关键。儿童保健人员应是专职,卫生院领导不能随意更换人员。重视儿童保健医生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使他们在完成各种指令性任务的情况下,有更多机会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以及边缘学科的知识,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对于新业务的开展,我们针对性的采取以下措施,即在提升对儿童保健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重视散居儿保队伍的稳定和健全,县妇幼保健院在业务上加强培训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严格控制质量。及时掌握儿童保健最新发展动态,全方位提高保健服务档次,适应高水平的儿童保健服务。

4.4加强外来儿童保健工作,应从健康教育入手针对外来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淡薄等特点,应采取多渠道、多部门、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积极配合或采取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提高新生儿保健医生的服务水平,加强业务培训,增加访视人员配比是提高我县新生儿访视率的根本。由政府补贴对贫困外来儿童减、免费。加大儿童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外来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流动儿童的保健水平,提高系统管理率,降低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唐永勤,邱红,成伶春,嘉善县儿童保健现状及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5~16.

[2]邹雅艳,农村妇幼保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701~702.